樺煜生物
『壹』 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分享中認識新的糖果,感知糖不同的顏色、外形、味道。
2、感受與同伴一起品嘗糖果的樂趣。
【材料准備】
1、每位小朋友帶一支棒棒糖。
【活動過程】
一、每組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棒棒糖。
1、你帶來的棒糖是什麼樣的?
2、哪些棒棒糖是你從來沒見過的?是什麼樣的?
二、猜猜這些棒棒糖的是什麼味道的?為什麼?
三、請幼兒找自己喜歡的棒棒糖與小朋友進行交換。
四、幼兒品嘗棒棒糖。
你品嘗的棒棒糖是什麼味道的?
反思和建議:
這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對糖果的認識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的快樂,因此教師在對糖果進行描述時,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分外形、味道等方面進行講述。在進行第二個環節時,我問小朋友棒棒糖是什麼味道時?小朋友就會說是甜的。在這時我意識到我的問題有點分岐,於是我把這個問題改成了這個棒棒糖是什麼水果味的?為什麼?可是前面的問題解決了後面的為什麼,小朋友們就不會回答了,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就把這個問題也改了一下,變成了:你們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圖片、影象資料感受雪後美景,豐富對雪的認識。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雪的嚮往,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發展目標:培養和發展想像力與探索能力。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童話,感知雪的特徵,體驗雪的樂趣。
活動難點:學會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准備
1、 場地布置
2、 教具:多媒體教學軟體、 泡沫碎兒。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帶領幼兒到戶外看雪,觀察雪的顏色,形狀,感知雪的特性,並啟發幼兒發現和表達雪的特性(如:雪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形狀有粒狀的,片狀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樹上是一層層的,落到臉上冰冰的,涼涼的,放在手裡很快會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時會發出咯吱的聲響。
二、 新課部分
欣賞探索:出示多媒體課件《小雪花》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雪花從哪裡來呀?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好不好?
1、 學習兒歌《小雪花》
一片小雪花,兩片小雪花。
雪花你別化,跟我說說話。
你從哪裡來,哪裡是你家。
2、 再引導孩子們觀看多媒體課件,說一說,雪花會飄到哪裡去呢?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學生自由發言:房頂上、樹上、大地上。飄到哪裡哪裡就會變成白色。
3、 幼兒有表情的朗讀兒歌,並集體模仿雪花飄落的樣子
三、教師小結
(拋出泡沫碎)看,又下雪了,讓我們與雪花一起飛舞吧!
教學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好奇心強、愛動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中明確指出「使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充分開發幼兒的語言智能、邏輯智能、視覺智能、音樂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兒在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中掌握知識。
設計背景
結合季節教育,圍繞 "雪" 的主題展開音樂活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與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幼兒從中認識雪的特性。教師必須抓住自然景觀,培養幼兒探索精神,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小網路:下雪,下雪是一種自然現象,空中的水汽凝華後,又重新落到地面上的過程,水是地球上各種生物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橡皮泥是幼兒美工活動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時,我總是不斷地提醒幼兒不能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會把原來漂亮的顏色弄臟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動中,一個小朋友將紅色和黃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來,我只好將這兩種顏色放在手裡捏成一團,這時做錯事的小朋友驚喜地喊到:「老師,顏色變了……」這一喊,把周圍的小朋友都吸引過來了,大家看到紅色的橡皮泥和黃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變成了橙色,孩子們都很驚奇地叫著:「老師,變顏色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設計了《顏色變魔術》的活動,以此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大膽創造。
活動目的:
1、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
活動准備:
1、紅、黃、藍顏料,塑料杯、調色盤、排筆、操作紙各若干。
2、知識准備:幼兒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說出顏色的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顏色嗎?(幼兒准確地說出三種顏色的名稱。)
2、教師以神秘的口吻引導幼兒猜想:如果兩種顏色混在一起,顏色會不會變?(教師神秘的口吻調動了幼兒猜想的積極性,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猜想著,有的猜會,有的猜不會。猜想――為下面進入實驗操作起了鋪墊的作用,幼兒在操作中將會更加認真地觀察顏色是不是產生了變化。)
師:顏色到底會不會發生變化呢?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自己來玩玩,看看顏色有沒有變化。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教師介紹分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小,他們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通過教師的講解,幼兒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更好地觀察顏色的變化。)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顏色水的幼兒將不同顏色的水倒在一起,顏色馬上起了變化,孩子很感興趣,張琳拿著一杯橙色的水說:「變顏色了!變顏色了!」我問她:「你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變成的呢?」張琳說:「我用紅色和黃色變出來的。」武伊雪說:「我是用黃的和藍的變成綠的。」佳佳在班上年齡偏小,能力也較弱,她在旁邊看著他們,拿著一個空杯子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倒過來倒過去,我鼓勵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辦法教給她。在武伊雪的幫助下,佳佳也變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興地說:「尤老師,我變出來了。」我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鼓勵她自己變變看,還能不能變出其他顏色。)
玩顏料塗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開心,華煜拿著畫筆將紅色和黃色的顏料攪在一起,看到顏色的變化了,他開心地拿著其他小朋友看:「你們看,象鬼一樣!」旁邊的小朋友都伸過頭來看,華煜更得意了,拿著畫嚇小朋友,我及時肯定了他的發現:「你的魔鬼顏色真可怕,大灰狼都會嚇跑的,我們大家再來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讓小兔子喜歡的顏色,好嗎?」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又開始玩了。)
三、分享實驗成果
師:小朋友,你們在玩顏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幼兒:顏色變了。
師:顏色是怎麼變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變變看。(教師請各組的一個幼兒演示了自己的實驗結果,並鼓勵他們說出自己是怎樣操作的。教師提供給幼兒展示自己實驗過程的平台,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而底下的幼兒能認真觀看同伴的實驗操作,並有幼兒在議論著:我也是這樣的,我會變不一樣的顏色……)
師小結: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四、幼兒繼續實驗,鼓勵幼兒換組實驗,驗證同伴的實驗結果。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們沒有玩過的組玩,看看小朋友的發現是不是一樣,也動動小腦筋,想想你能不能變出新的顏色。
幼兒進行第二次的實驗操作。
五、活動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發現了不同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這個秘密,真棒!以後我們還可以再找找,發現顏色還有什麼秘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強,經常會模仿一些常見的動物,比如模仿蟲在地上爬,模仿小鳥在飛,小魚游等等;抓住孩子矮模仿的年齡特徵,把它編成兒歌來進一步了解動物的一些常識,並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生動的情境導入,課件的利用來增強語言活動的趣味性,直觀性,讓孩子能夠直觀的感受畫面內容,從而更能淺顯易懂地掌握兒歌的內容。
二、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嘗試訪編兒歌,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准備
1、物質材料准備:(課件、mp3音樂)
2、知識經驗准備:事先豐富對動物特徵的認識。
四、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吸引幼兒,帶領幼兒隨音樂自由做動作。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都到外面去運動了,我們也一塊去運動運動吧!
2、音樂停止,帶領幼兒就地而坐。
師:活動了這么久,累了吧,我們坐下來休息休息吧!
師:來!都坐到吳老師身邊來!
3、提問:剛剛我們運動的時候都做了哪些動作啊?
4、:原來我們剛才都做了爬、游、飛的動作。
(分析:這一環節是創設一個貼近幼兒生活的情境,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引導幼兒做爬、游、飛等動作來初步感知兒歌的內容,孩子們在這樣一個寬松的環境下學習動物的基本動興趣很高,為下面的學習兒歌做好鋪墊。)
(二)學習兒歌。
師:老師把剛才小朋友說的和做的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塊兒來聽聽吧!
1、教師完整朗誦一遍。
提問:你聽到兒歌裡面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運動的呢?
:原來兒歌裡面有小蟲、魚、還有小鳥,它們是爬、游、飛的。
2、分段學習兒歌內容。(用動作表現動詞:爬、游、飛)
:那到底是不是像小朋友說的那樣呢?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吧!
第一段:圖片上有誰?它是怎麼運動的?我們用動作來表現好嗎?
誰會爬?蟲兒怎樣爬?
師:那我們完整地來說一遍吧!
:誰會爬?蟲會爬。蟲兒怎樣爬?許多腳兒向前爬。
第二段:這幅圖上面有誰呢?它是怎麼運動的?我們也用動作來表現好嗎?
誰會游?魚兒怎樣游?
:誰會游,魚會游。魚兒怎樣游?搖搖尾巴點點頭。
第三段:圖片上有誰?誰會飛?它是怎麼運動的?我們也用動作來表現好嗎?
鳥兒是怎樣飛的?
:誰會飛?鳥會飛。鳥兒怎樣飛?張開翅膀滿天飛。
3、完整朗誦兒歌,進行劃指練習。
師:小朋友真不錯說的都很好,那請我們的小手來幫幫忙把兒歌內容記得更牢固些吧!
(分析:在這個環節中,藉助課件讓幼兒來學習兒歌內容,課件中的動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小班孩子年齡小,生動有趣的課件畫面能夠讓那個幼兒更快的記住兒歌內容,同時讓全體幼兒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前三句用拍手、後一句用動作表現內容來學習新兒歌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三)游戲:拍手問答《誰會爬?》
:真不錯,那吳老師現在要考考小朋友了?是不是把兒歌的內容都記下了。誰會爬?……
幼兒找同伴拍手進行問答歌。
(分析:設計一個游戲的環節來進一步鞏固幼兒的掌握情況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抓住這一特點,既能夠達到鞏固的效果又能夠讓孩子之間進行相互交流。)
(四)仿編兒歌:猜一猜
師:運動一整天了,小動物們也累了,要回家休息了。哦!原來小蟲的家是在這里的呀,小蟲會爬,那我們再來猜猜看還有哪些會爬的小動物也是住在這里的,我們把它請出來,也編到兒歌里好嗎?
1、出示一房。
師:猜對了老師把它請出來,然後也把它編成好聽的兒歌。
2、引導幼兒觀察二、三房(以同法引導幼兒進行訪編)。
(分析:在仿編的過程中藉助課件來進一步激發幼兒仿編的興趣,通過教師的示範來帶動幼兒的初步仿編。)
五、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餐前要用肥皂洗手,生食瓜果須先洗凈並去皮。
2、不貪吃街頭小吃,初步形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3、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形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難點:理解個人衛生對自身的重要性。
活動准備
故事《小明放學後》及相應掛圖;蘋果;先了解幼兒在回家的途中是否有吃零食的習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小朋友們一定都有過肚子疼的經歷,可有時候卻不知道為什麼疼。今天我們班上就來了一位肚子疼的小朋友,看看你們能不能幫他找出原因?
二、基本部分
1、師講故事:《小明放學後》。
2、幼兒看圖,師提問,尋找小明肚子疼的原因。
(1)媽媽接小明回家,路上小明說有點餓了,他吃了什麼?
(2)回家後,他又吃了什麼?蘋果是從哪裡拿的?蘋果上面有什麼?吃蘋果前他的手洗了沒有?
(3)吃了羊肉串和蘋果後,小明怎麼啦?醫生對他說了些什麼呢?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這些東西不能吃?吃東西之前需要做什麼?
4、師小結:今天我們幫助小明找到了肚子疼的原因,知道了個人衛生對身體有多麼重要,所以請你們以後一定注意:不隨便吃路邊食品和沒清洗過的水果。
5、實踐活動:吃蘋果。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品嘗蘋果,在吃蘋果之前要干什麼?
6、幼兒洗手,教師削蘋果,然後大家品嘗蘋果。
三、結束部分
活動延伸:《我是小小監督員》。鼓勵幼兒回家後將故事講給家人聽,把自己良好的衛生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並時刻監督大家保持這樣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容易理解。活動中還發現有不少幼兒不好意思指正小明身上的缺點,這也證實了這種現象的存在。其實像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還有許多,有時候簡單的說教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倒不如把這樣那樣的不良習慣設計到活動中,讓幼兒自己參加討論和實踐,最後自然領悟到要怎樣做是正確的。
小網路:肚子,指人和其它動物的胃,也是腹部的俗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小班活動 漱口。
2、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彙:拿、唱、抬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⑴教師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⑵教師:「剛才你們看到老師在干什麼?」(幼兒:「漱口」注意發准shu的音)
⑶教師邊動作過示範朗讀兒歌,幼兒教案《小班活動 漱口》。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二)、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⑴教師:「剛才老師在漱口,還念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漱的音。
⑶幼兒再次觀看並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⑷提問:
a、「教師手裡拿著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音)
c、「然後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抬著頭,閉著嘴,學習詞:抬、閉,注意「嘴」的發音。)
d、「水吐出來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並發准音)
(三)集體學念兒歌:
1、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幼兒每人一隻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四)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後漱口,並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虛線表現雨滴落下來的情景。
2、感受下雨能幫助植物生長的快樂。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准備:
1、前期經驗:觀察過雨天的情景。
2、PPT、水彩筆、鉛畫紙、音頻(下雨的聲音)。
活動過程:
一、聽聽看看——引起幼兒興趣。
1、播放PPT1,聽,嗚嗚嗚,是誰在哭呀?(聖誕樹)
2、天上的烏雲姐姐也聽到了聖誕樹在哭,烏雲姐姐問聖誕樹:「你為什麼哭呀?」
聖誕樹說:「因為我沒有水喝,我口渴。」聖誕樹沒有水喝會怎麼樣呀?(死掉、枯萎)。
4、所以啊,烏雲姐姐決定幫一幫聖誕樹。你們猜一猜,她會用什麼辦法幫聖誕樹呢?(下雨)
5、你真聰明。烏雲姐姐下起了雨。播放PPT2,你們聽,下雨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呢?(滴答滴答、嘩嘩嘩)那小雨滴是什麼樣子的?(短短的、直直的)
小結:聖誕樹喜歡小雨滴,他們喝了小雨滴,可以長的更大。
二、示範與操作——表現虛線
1、你們看,喝了小雨滴的聖誕樹長的更大更美麗了。可是啊,還有很多聖誕樹沒喝到小雨滴,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請小雨滴出來好嗎?
2、教師示範畫雨滴:下雨啦,小雨滴從高高的天上掉下來,一滴、兩滴、三滴,小雨滴要分開,不能連在一起,一滴、兩滴、三滴,小雨滴直直的掉下來,不能斜掉哦,一滴、兩滴、三滴,快快親親聖誕樹!
4、誰也來試一試,來請小雨滴出來。
5、花園里還有許多聖誕樹也想喝水,我們一起去幫幫它們吧!
小結:記住哦,滴答滴答下雨時,小雨滴是短短的直線,直直地掉下來。
6、 幼兒繪畫,教師輔導
指導重點:
(1)引導幼兒快快把小雨滴請出來。
(2)讓每一棵聖誕樹都喝到雨水。
(3)小雨滴短短地、直直地掉下來,不能斜掉。
三、 展示幼兒作品——共同欣賞。
1、你覺得哪一幅畫里的聖誕樹最開心,喝到的雨滴最多?
2、欣賞同伴作品
小結:滴答滴答下雨啦,聖誕樹喝到水,長得更大更好,我們回去也多喝水,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健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附作品:
點點三歲了,媽媽帶她去幼兒園,她不想去,一路上都厥著嘴。
她們經過一棵大樹,樹枝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小鳥,小鳥在樹上唧唧喳喳地唱著歌。媽媽說:「這是小鳥幼兒園。」小鳥說:「幼兒園里真快樂!」
她們經過一片綠草地,草地上有雪白雪白的兔子在做游戲。媽媽說:「這是白兔幼兒園。」兔子說:「幼兒園里真快樂!」
她們經過一片樹林,樹林里有漂漂亮亮的梅花鹿在玩耍。媽媽說:「這是梅花鹿幼兒園。」梅花鹿說:「幼兒園里真快樂!」
這是什麼地方呀?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戲,還有的小朋友在上課。
原來這里是小朋友的幼兒園。點點說:「這里真好!」她放開媽媽的手,高高興興的走進去了。
活動目標
1. 認真傾喜歡幼兒園,樂意上幼兒園
2. 聽故事,積極大膽地表演故事,理解作品的內容
3. 熟悉作品中的坐葯對話,理解詞語五顏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
活動准備
1. 圖片:小鳥幼兒園,小兔幼兒園,梅花鹿幼兒園,小朋友的幼兒園,點點,媽媽
2. 頭飾小鳥,小兔,梅花鹿,小朋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師:小朋友今天都來到了幼兒園,現在老師要帶我們的小寶寶們去看看小動物的幼兒園。(老師提出要求,小朋友跟在老師的後面,一起走到動物們的幼兒園。讓幼兒感受動物們的幼兒園是很快樂的)
2. 那現在你們覺得幼兒園快樂嗎? 有一位叫點點的小朋友他說:幼兒園里真快樂!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點點的故事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感知故事的內容
①教師一邊操作圖片,一邊講故事
②教師指圖提問:圖上有誰啊,這是什麼幼兒園呢?
③拿出小朋友幼兒園圖片:這又是誰的幼兒園呢 ? 他們幹了一些什麼事情 ? 他們的表情是怎樣的?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講故事,讓幼兒學習說話部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①教師講到:「經過一棵大樹,樹枝上落滿五顏六色的小鳥」時,媽媽說:「這是小鳥幼兒園。」(幼兒說)小鳥說:「幼兒園里很快樂!」(幼兒說)
②教師講到經過一片草地,草地上有雪白雪白的兔子。媽媽說:「這是小兔幼兒園」(幼兒說)小兔說:「幼兒園里很快樂!」(幼兒說)
③教師講到經過一片小樹林,樹林里有漂漂亮亮的梅花鹿。媽媽說:「這是梅花鹿幼兒園」(幼兒說)梅花鹿說:「幼兒園里很快樂!」(幼兒說)
三結束部分
幼兒自選角色 ,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還可以對換角色再次表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練習在指定范圍內躲閃跑。
2.通過個別幼兒示範和追逐練習中,探索躲閃的方法。
3.游戲中努力做到快速躲閃,不碰到其他幼兒。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准備:
音樂(柔和的和快速的)、場地布置、幼兒胸飾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
幼兒扮演小蝴蝶飛入場地
二、熱身運動
三、基本部分
1.聽不同的音樂四散跑
2.去花園採花四散跑
3.把小花送回家,定點跑
4.游戲:捉蝴蝶
四、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一、把握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趣」字當先
年齡小、動作發展差、各方面能力弱、生活經驗不豐富、對小動物有著豐富的情感、喜歡參加游戲活動……根據小班上學期幼兒的以上年齡特點,我把本次體育活動的首先定位為「趣」。「趣」的理念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
1.創設「花園里的蝴蝶」的情境。
蝴蝶是幼兒孰知的一種小動物,在一邊學蝴蝶飛一邊奔跑的情境中讓幼兒練習四散跑。胸飾的應用,讓幼兒很快地進入到角色的扮演中。能扮演小蝴蝶,跟小蝴蝶一樣地飛一飛,對小班幼兒來說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情!
2.創設豐富的游戲情境
有了幼兒感興趣的情境,我還根據學習的需要,創設了豐富有趣的游戲情境。如聽音樂在花園里飛一飛、到花園里去采五顏六色的華、把花寶寶送回家、躲避捉蝴蝶的人,一環扣一環,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始終在老師創設的有趣游戲情節中。
二、對比鮮明的音樂,為活動錦上添花
在本次活動幼兒第一次練習「四散跑」中,我選擇的「柔和」和「快速」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配合幼兒的跑動。此時,音樂的合理應用,把老師簡單、生硬的快速跑和慢速跑的指令,巧妙地在音樂中告訴孩子,每個孩子都能根據音樂的旋律,適時地進行快、慢速四散跑動。在跑中聽音樂,在音樂中四散跑,讓幼兒覺得新鮮又好玩,更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不足之處
上完整個教學活動,感覺活動量有點偏大,自我覺得還可以編創相應情境,減少一定的活動量;教師的組織語言應更精練些;在游戲中,還應更注意幼兒的安全。
小網路:花園指種植花木供遊玩休息的場所,舊時原用於命名園林建築,如巴比倫空中花園。現在花園多用於稱謂開放性的公園或別墅的私人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