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老師游戲

物理老師游戲

發布時間: 2025-04-09 19:39:07

⑴ 初中物理實驗案例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上課開始,我准備了三個能敲出聲音的物體,音叉、老師喝水的茶杯和一個小鼓。老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老師用細棍棒敲擊其中任意一個,看誰能分辨出來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學生:情緒高昂,在覺得物理課好玩的同時,也小看這樣的游戲!實踐證明,學生的判別能力是過關的。老師問:聲音是用什麼器官來感知呢?學生答:耳朵嘛!
很簡單的道具,很普通的聲音,最基本的問題,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效果明顯,導入課有質量!
教學進入第二個環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老師:請同學們將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頭上,說:「請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你有什麼感覺?學生答:有振動感覺。老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鼓面上小紙屑的振動,發現鼓面振動時,紙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歸納,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老師問:我們還能做哪些實驗來驗證這個結果?學生思考,學生答:手指彈動琴弦會發聲,琴弦在振動;冬天的電線,狂風吹過會發出「呼呼」的聲音,電線在振動(老師:很好!你能想到這一點,真棒!觀察仔細!)……。老師:老師還補充幾個實驗,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動發聲。但老師再做一個實驗,你們看這是怎麼回事。老師用手觸擊正在發聲的鼓面,鼓聲立即停止,這說明了什麼?通過實驗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於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隨之停止!
教學的第三個片段,聲音是怎麼傳到我們耳朵的呢?用「聲音傳播演示儀」演示聲音的傳播。演示:(1)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2)聲音能在水中傳播。關於固體傳聲,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實驗。動手實驗:同位同學,一位敲擊桌面,另一位將耳朵貼在桌面上聽聲音。在做這個實驗時,調皮的學生熱情高,他們忙於熱鬧,使勁敲擊桌面。但動手實驗起到了調動差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說明物理教學,需要盡可能地創造物理教學情景,面向全體學生。做此實驗值得注意:抑制學生情緒,保持教室安靜,不能誤把空氣傳來的聲音,當作桌面傳來的聲音。實驗需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實現學生自主探究。接著老師拿一個事先做好的「土電話」,(兩個一次性紙杯和一根棉線製成的「土電話」),介紹「土電話」的使用,老師問:誰想上來試一試?。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效果不難預測。就此鼓勵學生自製「土電話」。在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教學中!一般情況下,老師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推理這個結論(我也是這樣做的)。由此聯想,太空中宇航員在艙外的對話途徑:利用電子通信設備;用亞語;寫字對話等。艙內有空氣,宇航員可以直接對話。
教學的第四個片段,也可稱為教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片段。首先帶領學生學習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速度,查看課本提供的速度數據,比較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於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於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其次,介紹信息窗,《天壇迴音壁》。本環節主要是通過信息窗中的信息激發學生對聲學的好奇心,喚起學生對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聲學水平的贊許和敬佩,引領學生認真學習物理學,樹立科學學習文化知識的思想。
反思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
反思之一:物理教學要巧用身邊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壇壇罐罐做實驗,一來實驗器材學生能找到、有親近感,做物理實驗不難;二來物理實驗就在身邊,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興趣高。這不僅符合新課改思想,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作為希望學生喜歡上物理課的老師,何樂而不為呢!
反思之二:提出問題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有問題提出,說明學生動腦筋了,是對老師教學內容思考的結果。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充分張揚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並通過師生互動,肯定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機、自然聯系起來了,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為教育、紀律教育與物理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如:感覺聲帶振動,請他們說:「請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之類的話;介紹小河流水潺潺,問:河水要是被污染了,還有這個心境嗎?
反思之四:聲音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用手按住振動的鼓面,聲音立即停止,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本節教學也有不夠滿意之處:如: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傳播演示儀」的抽氣效果不太好,結論幾乎是教師口說和引導出來的。可以改為其他實驗方式。如:用注射器對密閉的試管抽氣,聽音樂晶元的聲音變化。
通過這節課教學實錄,使筆者感覺到: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啟發、引領的過程,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關注並充實教學過程,能有效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水平、情境設置能力,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長足的提高。

⑵ 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類比教學法

去年,參加海師院在我市舉辦的周末物理流動學院培訓學習活動中,很榮幸聽到了來自海南中學的徐老師上的一堂《電流的強弱》優質課,深受啟示。徐老師的課堂教學,主要運用類比教學法進行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她的成功告訴我們,要取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努力探究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下面,就讓我們跟著徐老師的教學流程走一回。 一、利用類比法導入新課 游戲好玩,學生開心。課前,徐老師告訴學生,讓我們來看扇風小游戲吧!徐老師邊講邊扇問:你是怎樣來判斷風的方向?學生回答:憑感覺,因為有風吹來比較涼。老師故作驚訝問到:是嗎?並提醒學生注意觀察,不朝自己扇風的情況,問這時還能感覺到了嗎?學生說不能。徐老師抓住這個好機會給學生點撥,我們是否可以藉助紙片來幫助我們判斷呢?引起學生思考,並演給學生看,使學生明白可以藉助紙片的振動方向來判斷風的方向。 體驗實驗過程,非常重要。徐老師利用小游戲告訴學生,在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有時也可以藉助這種可觀察到的現象來幫助我們探究觀察不到的現象。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觀察老師准備好的兩組電路中的燈泡亮度有什麼變化?先來看電源電壓較小的電路,閉合電路開關,讓學生觀察。問:燈泡亮了嗎?說明什麼?學生爭著回答:燈泡亮了,說明有電流通過。再來看電源電壓較大的電路,閉合電路開關,讓學生再次觀察。問:燈泡亮了嗎?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又爭著回答:燈泡亮了,且亮度更亮些。這時,老師抓准時機,引入課題,燈泡都亮了,說明都有電流通過;亮度不一樣,說明通過燈泡的電流有大小,即電流強弱是不一樣的,自然地導入新課後,接著板書:第四節,電流的強弱。 二、利用類比讓學生會表示電流的強弱 身體有高矮身體的高度身高h電流有強弱電流的強弱電流I跟著感覺走,回味無窮。許老師提醒學生,要注意觀察上述例子的變化程序,能按老師的示範,說出表示方法來。隨意叫一個同學起來模擬。許老師說,身高是表示身體高度的量,學生模擬說,電流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過模擬類比,更能讓學生懂得電流強弱的表示方法。徐老師在學生的鼓掌聲中進行板書:電流(I):電流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 三、利用類比讓學生理解常見的電流 充分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徐老師先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教材上提供的小資料常見的電流。然後,讓幾位學生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計算器中電源的電流約為多少?一個學生回答:100μA ,半導體收音機電源的電流約為多少?另一個學生回答:50mA ,再比較就可以知道了。許老師表揚了這位學生,你很聰明,講得非常好。徐老師就是通過提問形式來引起學生的思考,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體驗單位換算過程,來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指出小資料提供的電流值是不一樣,它表示不同的用電器的電流也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在學習時,不僅要知道這一點,還要知道不能漏了電流的單位及單位換算後才能進行電流強弱的比較的基本要求。徐老師還設置一些 單位換算習題,讓學生通過訓練來掌握電流的換算關系,加深對電流強弱的理解。 巧妙設疑,步步推進。在學生了解小資料提供信息後,徐老師又接問,如果我們要知道生活中所用的用電器的電流強弱,怎麼辦?學生會說:我們去測量就可以知道了,這種啟發式的提問,有利於學生參與教學實踐的積極性,也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徐老師便順水推舟說到,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測量電流的強弱,從而把課堂教學推上高潮。 四、利用類比讓學生會讀電流表上的電流 認識電流表,為了會用電流表。用什麼去測量電流的強弱呢?徐老師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再回答:用電流表。徐老師肯定學生的說法後,講到,我們先來認識電流表,接著把事先准備好的電流表發給學生,讓學生認真觀察,並再次認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並說出電流表表頭的特徵。如,有三個接線柱,其中兩個接線柱是紅色的,一個接線是黑色的,表頭有一個大寫字母A ,有兩個量程,分別是0~0.6A量程和0~3A量程。 模擬實驗,學會選擇量程和接線柱接法。徐老師藉助模板電路,讓學生觀察老師的示範選擇量程和接法,然後讓學生動手把桌面上的電流表,連接成串聯電路,同時,要理解接進的是紅色接線柱,出來的是黑色接柱,如果接錯了電流表指針會反轉等等。因此,通過模擬訓練,使學生學會根據需要來選擇電流表的量程和接線柱的正確接法。 突破重難點,完成課程最終目標,第一,要掌握好電流表的讀數方法,徐老師引導學生把已連接好的串聯電路的開關閉合,然後觀察指針偏轉所指的刻度線,並准確地讀出電流值是多少。具體方法是:看你選擇的量程是0~0.6A量程還是0~3A量程;計算出所選擇量程相應的分度值是 0.02A還是 0.1A;看準指針指到的刻度線是多少小格, 那麼讀數就等於分度值乘以格數. 第二, 互換對練,強化使用讀數方法。即,把全班同學分組進行互換對練比賽,這種訓練方式有創意,既能讓學生親自經歷讀數過程,學會准確讀出電流表上的電流,來感受成功喜悅,以能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積極配合的學習精神。具體是:讓一部分學生嘗試說出自己所選擇的量程和指針所指的刻線位置,讓另一部分學生要能准確地讀出此時的電流值,然後互換重復練習,所選擇的量程和指針指到的刻度線位置的由學生隨意講出來的。通過上述的訓練,最終使學生真正懂得在電流表上准確讀出電流值的方法。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完成了本節課的課程目標要求,最後讓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你獲得了什麼知識並結束本節課課堂教學。 跟你走一回,方知你個人教學魅力這么叫人著迷,更懂得類比教學方法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懂得珍惜此次班級的學習機會。作為專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果都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運用類比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僅使物理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而且能不斷的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使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繼續深入開展,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⑶ 外國老師上物理課用游戲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影子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等方位變化特徵,學會簡單的測量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像力。
【活動准備】
1、小電筒每人一個,玩具、膠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組一個;
2、水彩筆每組一隻、小鏡子每組一面、記錄紙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實錄】
活動前評析: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許多科學的奧秘,原理,現在還不被孩子們所理解,但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會成為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巨大推動力。《多變的影子》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動手進行操作,自己親身實踐到小實驗中,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復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活動的重點:讓孩子知道物體都有影子,但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而且物體必須是不能透光的。活動的難點:通過讓孩子做影子的小實驗,然後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領會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的方向。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等方位變化特徵,學會簡單的測量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像力。
活動准備: 1、小電筒每人一個,玩具、膠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組一個;
2、水彩筆每組一隻、小鏡子每組一面、記錄紙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實錄:
1、教師講故事《樹蔭》導入主題,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師:為什麼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後來被什麼東西 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奧秘。
2、教師通過小實驗讓孩子觀察,使孩子懂得影子產生的條件,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在事先准備好的桌子上放一個「不倒翁」娃娃玩具, 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物體。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讓孩子傾聽故事,觀察教師操作實驗,激發孩子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3、運用各種操作資料,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
孩子每人拿著小電筒,充分運用各種操作材料來尋找影子,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教師在巡迴指導的過程中,先指導膽子小的孩子,再指導中等的,最後指導能力強的。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影子的許多秘密。(如:影子一會兒在前面,一會在後面,一會在左,一會在右等等)。有一個孩子照著照著,突然影子不見了,他覺得很迷惑,原來他把手電筒罩在物體上了。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來尋找多變的影子,通過反復操作和比較,從中發現問題得到答案,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維,培養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
4、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提高孩子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游戲:捉影子,測量影子
教師帶領孩子們到戶外,把孩子們分6個小組,每組選一名能力強的孩子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牆上、地上,其他小孩用手捕捉,用腳踩。之後用水彩筆去測量影子的長度,看看捕捉的影子有幾支水彩筆那麼長,並做好記錄。
6、延伸活動:
1)教師帶領孩子觀察幼兒園內榕樹,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然後用粉筆將其影子的輪廓畫下,再作比較。
2)布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師評析:
在這一節科學教育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在輕松愉快的、無拘無束的「玩」中學習。在操作中探索和發現問題,得到答案,拓寬孩子們的探索思路。真正體驗到「我能行」的積極情感。不足的是,如果在開展操作活動之前,我能不怕麻煩,多花一些精力和時間,為孩子提供更合適的材料,那會更好的開展此活動。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 我要注意觀察,積累資料,不斷總結深化,這樣才能更好地 推動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熱點內容
課本英語 發布:2025-04-13 22:42:31 瀏覽:295
隨文言文 發布:2025-04-13 21:52:06 瀏覽:504
八年級上冊美術課本 發布:2025-04-13 21:52:03 瀏覽:316
語文的知識 發布:2025-04-13 21:17:40 瀏覽:378
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總結 發布:2025-04-13 20:52:49 瀏覽:413
老師站著 發布:2025-04-13 20:50:43 瀏覽:793
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4-13 20:31:01 瀏覽:61
爺的英語 發布:2025-04-13 20:20:26 瀏覽:82
五年級上冊數學視頻教學 發布:2025-04-13 20:10:46 瀏覽:743
天津吉他老師 發布:2025-04-13 18:44:11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