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餐具歷史

餐具歷史

發布時間: 2025-04-11 01:06:26

Ⅰ 古人的餐具是什麼

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確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

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戰國以後,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記載和實物較少出現。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時的分工很明確,勺子用來吃飯,筷子用來吃羹里頭的菜。

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漢代時已稱「箸」,明代開始稱「筷」。《禮記·曲禮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說:「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禮記》鄭玄注「梜,猶箸也」。《雲仙雜記》載:「向范待侍,有漆花盤,科斗箸,魚尾匙。」

簋(念「軌」音)、簠(念「府」音)、豆、簞等。簋,形狀很像大碗,圓口,大腹,下有圓座。有的簋還有耳朵,或者是方座。米煮好了以後,古人就把飯從甗(上文提到)中盛到簋里,就可以開吃了。

簠,和簋的功能差不多,也是用來盛糧食的,簠大多有蓋。最開始有說圓的叫簋,方的叫簠,後來漸漸不那麼嚴格區分了。尤其是在表示祭祀的禮儀時,簠簋兩個字還常常連在一起組成特定的詞語,表示祭器。

有一個成語叫「簠簋不飾」,「不飾」,就是不整齊。字面上的意思說祭祀的時候過於輕慢,禮數不敬;引申的含義是批評為官者不清正不廉潔。可見,自古以來,貪污腐敗就被認為是有傷家族臉面的事情。

豆,有點像現在的高腳盤,盤上有柄。後來,豆演變成一種量器,古代四升為一豆,就是從它的食具功能來的。

簞(念「單」),多是竹製或葦制的,用於盛飯。從材質上就可以看出,相比較大戶人家的青銅制的簋簠,簞多半是平民百姓的食具了。

《論語》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人們大都耳熟能詳:「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描述的正是孔子的學生顏回清貧的生活;當然,更該記住的是他樂在其中的心態。

(1)餐具歷史擴展閱讀:

秦漢時期,尤其是漢代,由於中國飲食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這一時期的餐具,形成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品種齊全。餐具的花色品種上更加豐富多樣,後世所見的各種餐具,絕大多數在這一時期都已出現,並且各種餐具有了比較固定而專門的用途,且成套餐具還講求完整搭配。

二是分工精細。由於餐具品種增多,定型和功用趨於完備,杯、盤、碗、盞、盅、勺、匙、盂等,不僅種類眾多,大小有別,而且各司其職,在功能用途上有明確區分。

三是輕巧精緻。受社會價值觀變化的影響,餐具的體量從春秋戰國時代起就開始往適宜、適用方向發展,現在則更進一步,往輕巧精緻的方向發展,更加趨於實用,同時因工藝技術的進步,餐具也製作得更為精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筷子

熱點內容
去哪裡化妝 發布:2025-04-11 01:13:42 瀏覽:718
書香滿校園手抄報 發布:2025-04-11 01:07:42 瀏覽:634
餐具歷史 發布:2025-04-11 01:06:26 瀏覽:850
畢業送老師的話 發布:2025-04-11 01:00:53 瀏覽:980
當教師好嗎 發布:2025-04-11 00:59:53 瀏覽:148
無限火力哪個英雄厲害 發布:2025-04-11 00:36:50 瀏覽:522
新老師作文500字 發布:2025-04-11 00:06:09 瀏覽:768
典中點八上物理答案 發布:2025-04-11 00:05:18 瀏覽:960
綏陽特崗教師 發布:2025-04-10 23:14:37 瀏覽:295
污班主任 發布:2025-04-10 20:58:06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