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動力肥
❶ 生物動力法和有機種植法最本質的區別
生物動力學農業(Biodynamic Agriculture,BD)又稱生物動力平衡農業、自然活力農耕、活力有機、生命動力農業、生命能量農業等,是有機農業中的更高層次。生物動力學農業是種植業與飼養業結合的自給自足農業。它不是一個確定的農業方法,而是奧地利哲學家於1924年提出的一格觀點,涉及農業生產中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農業一方面增強自然的生命過程,另一方面人的操作影響自然。
有機種植是一種在植物成長過程中完全使用自然原料的種植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施肥和害蟲控制。個人和商業機構都可以進行有機種植。其中,商業機構生產的有機食物會只進行少量加工,並幾乎沒有化學保護劑或其他添加劑,這些食物也被稱為健康食品。
❷ 朴門永續農業和生物動力學農業的區別
X
眾所周知,工業革命造成了生產力的空前解放和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危機和生態惡化,使發展變為不可持續。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題,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有機農業是由一些科學家、哲學家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生產健康的作物和食品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在世界經歷了「石油農業」帶來的能源、環境和食品安全危機之後得以大力提倡和發展並超越現代農業思想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有機農業作為一種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的生產方式,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食物,而且還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有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國五千年來是以農業立國。農業在五行中屬土,五行中土為生養萬物。而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我們每一個民族都關注的民生問題。是故,在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該大力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
生物動力農業——Biodynamic Agriculture,又譯為'活力有機農業'或'自然活力農耕',是魯道夫•斯坦納在1924年為治療和保護土地提供的一劑良方,它被視為有機農業中最科學、最系統的農業耕種方法。生物動力農業協會的德米特(Demeter)標准被公認為國際有機農業的最高標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 IFOAM)的基本標准中,其中67%的標準是引自德米特標准。
和其它有機農業體系一樣,生物動力農業同樣通過堆肥、液肥、綠肥、輪作、多樣化種植及自然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來營造一個平衡和諧的生態,不同於其它有機農業體系的獨特之處在於:生物動力農業將有機農場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特別強調種養結合,自我循環,並通過一些由天然材料製成的配方為土地和作物提供順勢治療,調節陰陽平衡,理順五氣,以增強土地和作物的活力;此外,生物動力農業還系統地研究了太陽、月亮、行星等天體的運行規律及不同星座對動植物的影響,並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耕種日歷。依照耕種日歷結合實際情況安排農事,順應大自然的節律,可取得極佳的收成。
如今,全球46個國家都有從事該農法的農場。嚴格遵照生物動力農業規程生產的食物可申請獲得德米特(Demeter)有機認證。德米特產品品質如雷貫耳,譽享全球。
中國早期的有機農業是在出口驅動下發展起來的。近幾年來,由於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受過良好教育有著較強健康環保意識的人群越來越多,國內的有機市場也隨之增長。有機農業已漸漸深入人心,可知道有機農業體系中生物動力農法的人卻不多。隨著華德福教育和樂活運動在中國的發展,生物動力農業已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找尋高品質食物和農業深層次內涵的人們非常認可生物動力農業。《呂氏春秋》:「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 而魯道夫•斯坦納的思想無一不在講求天、地、人的和諧關系,生物動力農業和中國古代農學思想十分地契合。國內外一批高瞻遠矚的專家學者很看好生物動力農業在中國未來的發展,為其與中國古代農業有著共同的思想源頭。
朴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Permaculture這個詞結合了永久持續的(permanent)與農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這幾個詞的含義。起源於澳洲生態學家Bill Mollison(比爾•墨立森)與David Holmgren(戴維•洪葛蘭)及其夥伴在70年代所出版的一系列刊物。它是一門科學,也是藝術。它不只是農藝技術,或僅是有機種植的一種方式,它是一種應用生態學,也是一套應用與整合各門學科的設計學和規劃學。
Permaculture讓人們了解一套核心的設計原則,參與設計自己的環境,並建立起能夠自我維持的人類群落,減少人們對於工業化生產和分配系統的結構性依賴。雖然它的起源是一種農業生態設計理論,但如今透過互聯網、出版物、生態社區、培訓計劃等,不斷在原有的概念上擴大,並集結了多種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