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微課程

生物微課程

發布時間: 2025-04-14 22:23:08

❶ 信息化教學隨筆

信息化教學隨筆4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教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信息化教學隨筆1

當前全區課堂教學改革在區教研室的大力推動下,已經營造並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各校正以實際行動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結合全區課改新形勢的發展要求,我校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進而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我的觀點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現代視聽工具和信息傳播工具進行教育教學,擴大教學范圍,提高教學效率,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標志。

關於充分利用現有信息技術條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我主要談以下幾點嘗試與思考,與大有交流:

1、廣泛建立與家長的飛信、QQ群、微博、微信等互動式聯系。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密切家校聯系,遠程指導學生和家長明確學習要求,完成作業或前置任務,為教育教學提供有益的助力。並且通過收集反饋信息,實現互動式因材施教。

鏡頭一:某家長收到如下飛信:「今天數學作業是《同步訓練》22頁解答題的第1題,挑戰自我第1題,第2題,整理在演草本上,注意規范書寫步驟。前置作業第1課。請家長督促。」

當家長每天能收到來自孩子的任課老師的飛信時,對於孩子在校各科的學習進度和要求了如指掌。家長能及時指導並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在培養孩子方面家校同盟瞬間交匯對接,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思考一:隨著網路互動式終端延伸至每一個學生家庭,遠程全天侯指導學生學習成為可能。利用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全面的互動式的指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了如指掌,使課堂上的交流與指導有更強的針對性。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學生人手一個無線終端的學習方式成為可能,屆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將變得更加便捷且豐富多彩,在時間、空間上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有充分的迎接新技術挑戰的准備。

2、通過鼓勵和引導學科教師製作和使用「微課程」,有效提升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我們學校還將「微課程」資源上傳到共享雲盤上,為學生自主遠程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鏡頭二:裴景娜老師為組長的生物教研組正在製作「觀察關節構成」的微課程。他們買回一條豬的前腿關節,小心剖開關節外的肌肉和韌帶組織,充分展露出關節的內部構造,一邊用手機拍攝,一邊講解,錄制出關於關節結構學習的視頻微課,最後用繪聲繪影軟體對視頻進行編輯加工,。一段5分鍾的視頻「微課程」上傳到共享的360雲盤上,不僅可供全體生物教師每一屆學生學習該內容時點擊使用,也為學生課外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不限點擊次數的課程資源。

思考二:建立豐富的網路課程資源將有助於未來實現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今天我們所提倡的自主學習,還稱不上真正意義的自主學習。我們只是通過「導學案」或前置任務單告訴學生學什麼、何時學、怎樣學、學多深、學多快、學多少,這一切仍然都是由教師掌控下進行的,學生仍然沒有擺脫被動接受的狀態。真正的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自己掌控學習內容、時間、程度、進度、方式和節奏。不懂的問題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反復看反復聽,直到明白為止,不受任何外在的強迫。當學習可以被自己掌控時,自主學習才真正的開始。未來,信息技術使教師的職責發生重大變化,將不再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重在建設網路學習資源,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共建學習資源將成為教與學的核心。

3、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拓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自主空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效率。

在今天信息化課堂的大環境下,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學生的信息素養已成為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在更加直觀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側重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了學生的自主體驗,強化了學生的求索探究精神,並在合作進行的小組學習過程中鍛煉了合作意識。

鏡頭三:生物學科閆亮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正在演示著自己和小組同伴一起製作完成的「西瓜蟲避光趨陰實驗」的DV視頻畫面。教師通過安排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自行捉西瓜蟲並進行實驗,並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協作錄制實驗的過程,在課堂中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並且使知識的鞏固成為自然而然的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求知和進取的無窮樂趣!在課堂中學生展示著自己製作或觀賞著同伴完成的作品,學習的過程變得趣味無窮,怎能不提高課堂效率?

思考三:在當今信息時代,科學技術已成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總趨勢。在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大背景下,教育勢必受到信息技術的強烈沖擊。建立在基於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全新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教育教學改革,必將成為新時代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教學隨筆2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一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截止目前我已經從事中學英語教學工作幾年,我深深感覺到教中學英語之難之累,真是苦在身,樂在心!為使今後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大進步,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一總結。

一、個人常態定位

參加至今一直從事本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能夠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和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工作踏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在工作上能夠積極完成學校領導布置的各項任務;與同事關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處,樂於助人;善於接受別人的不同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

二、日常工作

第一,加強業務理論的學習,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爭取做到用人格培養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深刻理解教育教學的意義,能根據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與其他教師共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二,不斷地學習相關的教學理論知識,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各種形式的崗位培訓,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讓個人素質有更快和進一步的提升,並做好相關的業務學習筆記,堅持不斷地學習,盡快提高專業化水平,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努力適應今天新時代對老師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切實實踐20xx版新課標理念,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興趣並發揮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帶領他們一起去探究英語學習的奧妙,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想像和創造能力。

第四,認真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並堅持經常寫課後反思,從反思中努力提高自己,養成教學後反思的習慣,針對課堂上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反思,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基本形成鮮明的個人教學風格,能根據學生的需求、個體差異及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

三、存在不足

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認識,但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缺乏對學生心理狀態、情緒特徵的認識和研究;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經驗的層面,缺乏進一步挖掘與創新。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報也不少:領導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幫助,使我干勁十足;學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會努力填補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學生喜愛的活動,游戲來輔助課堂教學,激活課堂。積極開發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更好的為英語教學服務,力爭在今後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並且進一步做好校本課程的編寫與研發,爭取將校本課程做到更符合我校學情,使之為全校師生服務。

信息化教學隨筆3

在這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二班,三班的英語教學。由於基礎差,教學經驗不足,所以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經過努力,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七年級教學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個人工作情況總結。

一、教學計劃

七年級是小學到初中的轉型期,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開始發生轉變,所以我時刻注意學生對這種轉變的適應情況,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我努力把學習內容歸類,用盡量簡潔卻有趣的方式教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知識,以免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兩個班的人數都在50人左右,要想對所有學生進行細致的輔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每周都會制定目標,針對廣泛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們已經逐漸的適應了初中的教學模式,知識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知識的運用也較好。

二、教學成績

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掌握初一應該掌握的英語知識,而且能夠較為熟練的運用,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非常有幫助。另外,除了課本知識的學習我還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希望他們逐漸增強自製力,為學生從老師教的學習模式向自學型學習模式轉換打好基礎。本學期的英語期末考試中,七(3)班平均分是55.18分,居同級同類第一;七(2)班平均分是26.11,居同級同類第二,可喜可賀,但與外校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學生基本上都能把所學的知識掌握,但是在知識的靈活應用方面卻仍舊存在困難。另外,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注意力投放在其他的地方,英語字母的書寫仍然是一個問題,這不僅不利於教師的教學而且嚴重影響學生以後的發展,從而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產生很壞的影響。

四、改進的措施

只有掌握了這一學期教學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的進行改進,所以我常常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以期有更好的教學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經過思考,我發現還有以下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對該年級教學重點不明確,從而導致有時候教學思路不明確,教學內容過多。其次,在掌握課堂方面有欠缺,不能時刻從總體上注意到學生的學習狀況。最後,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延伸拓展做的不是很好。鑒於以上幾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想問題真正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幫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讓學生逐漸建立起自信,在輕鬆快中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就是我對本學期教學工作的總結,在這一年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同時也學到了很多,體驗了很多的快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多學多思考並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信息化教學隨筆4

根據我最近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現狀的考察,我發現絕大多數中小學對引進多媒體設備比較歡迎,而對允許學生在學校上網則持反對態度,甚至不容許學生帶手機來校。多媒體設備包括電腦、投影儀、屏幕、電子白板等,我國的電子書包實際上也是一種多媒體設備,它與一般平板電腦的區別是,內部加裝了一些教學資源和學習工具,為了防止學生利用電子書包上網、玩游戲,還特別設置了禁止學生上網的機關,老師們只希望學生利用電子書包和學校平台上的資源進行學習,對學生通過網路自由獲取信息和資源、與他人進行社會化交流不太熱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基礎教育界關注的是如何實現多媒體化、數字化與智能化,而不太關注網路化。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國中小學基本上是各地區各學校自己關起門來搞「信息化」,重視的是如何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提高學習興趣和改進教學質量,不太重視學校與社會的交流,不太重視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校校之間的知識與信息共享。其結果是形成了一個個以學校或部門為單位的「信息孤島」,社會並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化」,因為信息化的本質就是信息與知識無障礙地流通與共享。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與我國以考試分數定招生的中考、高考制度密切相關,學校和家長關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成績,對如何提高學生通過網路學習和交流的意識與能力並不感興趣,反而擔心會影響學生的考試分數;第二、與我國行政管理的條塊分割體系有關。各地區、各學校主要關注各自內部的「信息化」,對實現全社會的信息化缺少迫切感,國家在統籌各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還做得不夠。這無形中造成了信息和資源的巨大浪費。

我以為,教育信息化最核心的特徵是網路化。信息只有流通才有價值,不流通的信息毫無意義。而且,只有在流通的過程中信息才會增值和更新。而要保證信息流通的暢通無阻,則必須統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校校之間信息化建設的均衡發展,不要造成新的信息壁壘與信息鴻溝。如何讓我國教育信息化走上正確的軌道,還需多方面的努力。

分享:

❷ 微課程有什麼作用

微課程
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術語並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高等教育紀事報》介紹說,這些大約只有60秒長度的展示帶有具體的結構,它們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演示。在國外,早已有了「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於2008年秋首創的。後來,戴維·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鍾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維·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

微學習
微學習(microlearning)區別於微課程,微學習處理相對較小的學習單元以及短期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微學習指的是微觀背景下的學習,比如教育和培訓。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微學習可以被理解為一個隱喻,指的是微觀方面的各種學習模式,概念以及過程。[2]
微內容
微內容(microcontent)主要和學習內容方面相關。微內容一詞1998年最初被尼爾森等人使用時,指向的是一種用以描述宏內容的短小扼要的摘要形式的東西,比如Email的主題句、網頁的標題介紹、元數據描述詞等這一類的文本。隨著Web2.0的先驅者們對網路內容構成趨向的深入理解,微內容一詞被賦予了新的認識和語義特徵。微內容可能來自一封郵件、一則網路新聞、一個即時簡訊、一篇剛更新的博文、一句twitter里的碎語、一段土豆網上對一本新書的評論、一個Wikipedia中新增的詞條、7Flickr上的圖片、一段Youtube上的視頻、甚至只是一個Facebook中好友留下的電話號碼……

「提分微課程"是由清大世紀教育研究院專家團隊集合國內百名重點學校一線教師重磅推出的"短時高效"的精品課程,該課程採用"題型精講——方法傳授——考點歸納"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即以重點常考題型為出發點,精講解題方法及過程,並進行重點考點歸納,是一套真正符合現代學生學習特點的"短(學習時間短)、平 (價格便宜)、快(學習見效快)"高清視頻系列課程。

按照課堂教學方法來分類。根據李秉德教授對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總結,同時也為便於一線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和實踐開發的可操作性,筆者初步將 微課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如表1 所示):
表1 微課的分類及適用范圍

分類依據

常用教
學方法

微課
類型

適用范圍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講授法

講授類

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這是中小學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類型。

談話法
(問答法)

問答類

適用於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

啟發法

啟發類

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討論法

討論類

適用於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演示法

演示類

適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

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練習法

練習類

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尤其適合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

實驗法

實驗類

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類微課較為常見。

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表演法

表演類

適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目的,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一般分為教師的示範表演和學生的自我表演兩種。

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類

適用於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類

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

探究學習法

探究學習類

適用於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

❸ 微課的十大特徵

微課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沒有眾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看似沒有系統性和全面性,許多人稱之為「碎片化」。但是微課是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的,一個微課自身仍然需要系統性,一組微課所表達的知識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課的特徵有:
1.主持人講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鏡,可以話外音。
2.流媒體播放性。可以視頻、動畫等基於網路流媒體播放。
3.教學時間較短。5-10分鍾為宜,最少的1-2分鍾,最長不宜超過20分鍾。
4.教學內容較少。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
5.資源容量較小。適於基於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
6.精緻教學設計。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7.經典示範案例。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
8.自主學習為主。供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課程,是一對一的學習。
9.製作簡便實用。多種途徑和設備製作,以實用為宗旨。
10.配套相關材料。微課需要配套相關的練習、資源及評價方法。
三、 微課的分類
1、按照課堂教學方法來分類。根據李秉德教授對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總結,同時也為便於一線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和實踐開發的可操作性,筆者初步將 微課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如表1 所示):
表1 微課的分類及適用范圍 分類依據 常用教
學方法 微課
類型 適用范圍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講授法 講授類 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這是中小學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類型。 談話法
(問答法) 問答類 適用於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 啟發法 啟發類 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討論法 討論類 適用於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演示法 演示類 適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 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練習法 練習類 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尤其適合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 實驗法 實驗類 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類微課較為常見。 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表演法 表演類 適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目的,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一般分為教師的示範表演和學生的自我表演兩種。 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類 適用於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類 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 探究學習法 探究學習類 適用於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一節微課作品一般只對應於某一種微課類型,但也可以同時屬於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微課類型的組合(如提問講授類、合作探究類等),其分類不是唯一的,應該保留一定的開放性。同時,由於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不斷發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創新,微課類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2、按課堂教學主要環節(進程)來分類
微課類型可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其它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微課類型有:說課類、班會課類、實踐課類、活動類等。
四、區域微課資源的開發
1.內容規劃
區域教育行政部門必須首先做好微課建設內容的整體規劃,確定建設方案和進程,形成建設規范和體系,避免重復和無序開發。內容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課程標准並結合本地區使用的教材,組織教研員和一線學科專家共同確定各學科各年級的知識點譜系,在徵求意見後統一發布,供學校和教師有針對性選擇開發。
2.平台建設
微課平台是區域性微課資源建設、共享和應用的基礎,須由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開發。平台功能要在滿足微課 資源日常「建設、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便於用戶「應用、研究」的功能模塊。形成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務環境。
3.微課開發
微課內容開發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建設模式一般有「徵集評審式」(面向教師個人)和「項目開發式」(面向學校和機構)。區域性微課資源建設一般要經過宣傳發動、技術培訓、選題設計、課例拍攝、後期加工、在線報送、審核發布、評價反饋等環節,才能確保其質量。
4.交流應用
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建設的最終目的。通過集中展播、專家點評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廣大師生推薦、展示優秀獲獎微課作品;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基於區域「微課庫」的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推進基於微課的校本研修和區域網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五、教育部關於申報微課與翻轉課堂課題研究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課在課堂教與學創新應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廣各地區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推動教育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定於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開展「基於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研究」的課題,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信息化專業委員會承擔具體研究組織工作。課題研究將秉承共建共享、引領示範的原則,通過專家指導、專題研討、觀摩交流以及成果展示等形式開展課題研究,請各單位認真組織,積極申報。課題材料詳見附件或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網。
六、教育部開展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優秀微課徵集活動
為了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課在課堂教與學創新應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廣各地區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在總結上屆活動取得的優異成果的基礎上,再次攜手北大未名集團於2014年11月20日至2015年12月31日開展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優秀微課徵集活動。本活動將邀請國內權威教育信息技術和微課專家,在各地組織培訓和交流研討活動。同時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主辦單位對徵集的微課進行評審和展示,並為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發證書。請有關單位積極組織,認真准備。
材料詳見附件或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網
七、微課的區域實踐效應及應用前景展望
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啟動了首屆中小學新課程優秀微課徵集評審活動,各級學校和廣大教師對這種新型的資源建設和應用模式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並積極參與了此項活動。全市共徵集到1700多節優質規范的教師微課參賽作品,內容覆蓋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科的教學重點、難點和特色內容,教學形式豐富,微課類型多樣,充分展示了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先進的教育理念、嫻熟的課程整合能力、扎實的教學功底和個性化的教學風采。全市微課平台(圖4)展播不到二個月,訪問量就超過15萬人次,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捧,成為了第三屆(2011年)「佛山教育博覽會」上的一個亮點,佛山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教育信息技術》雜志等眾多媒體和網站紛紛予以了報道和轉摘。
在網路web2.0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快速發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體(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於微課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路教研將大有作為,並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平台。

❹ 朋友們保定同濟中學高中好嗎怎麼收費

保定同濟中學高中還可以,保定同濟中學高中憑借著悠久的建校史和歷來純朴的校風,嚴謹的學風和雄厚的師資力量,在年復一年的努力中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紀律嚴格,升學率也不錯,教師責任心很強。按照普通的高中收費標准收費。

《普通高級中學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第四條學費標准按學生每年人均教育培訓費用的一定比例確定。不同地區學校的學費和收費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教育培訓費用包括下列各項:公費、經營費、設備購置費、修理費、教職工經費和其他正常學雜費。災害損失、意外事故、校辦行業費用等非正常費用不包括在內。

第五條省級人民政府有權審批學費占學生年人均教育培訓費用的比例和標准。省教育部門提出意見,由物價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辦學條件和居民經濟承受能力等情況對內容進行審核。三部門聯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由教育部門進行審查。

擴展資料:

學校環境

新校區由保定建築設計院按國家標准建設,建築面積27000多平方米。校園佔地24.2畝。學校有獨立教學樓、宿舍樓,還設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在建圖書館面積460平方米,藏書33450冊。

學校還擁有網路中心,最新設備和最穩定的網路可以滿足學生信息技術課的要求,還增設藝術工作室、音樂工作室,以滿足德、智、體、美、勞的發展。

新教學樓可容納50個班級,150個標准宿舍,1200人。每個教室配備空調、多媒體系統、微課程網路系統、監控系統、純水直飲水系統;每個宿舍按酒店設計,配備空調和直飲水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保定同濟中學

網路-普通高級中學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熱點內容
啟美教育 發布:2025-04-15 00:37:28 瀏覽:535
小學教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4-14 23:52:00 瀏覽:332
數學物理學報英文版 發布:2025-04-14 22:57:57 瀏覽:431
生物微課程 發布:2025-04-14 22:23:08 瀏覽:108
24中學區房 發布:2025-04-14 22:09:08 瀏覽:177
深圳教師考編制的時間 發布:2025-04-14 21:40:12 瀏覽:781
東營英語 發布:2025-04-14 21:35:52 瀏覽:359
教師節應該送班主任老師什麼禮物 發布:2025-04-14 21:18:24 瀏覽:251
英孚少兒班主任 發布:2025-04-14 20:20:32 瀏覽:583
教育辦園 發布:2025-04-14 19:54:47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