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歷史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當新春佳節前後,秦淮地區就成為最熱鬧的地方,各種年貨無所不備,秦淮人蜂擁前往。
夫子廟和三山街等地區,遊人如梭,接踵摩肩,街上花燈、竹地嗡、鞭炮禮花、氣球臉譜、泥人玩具等各種耍貨琳琅滿目。
茶館座無虛席,吃食店顧客盈門,各種風味小吃數不勝數。戲劇、說書、木偶、雜耍等各種表演不勝枚舉,整個秦淮地區都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中,直至正月十五花燈過後,這種熱鬧的場面才逐漸回落。
春聯又稱「楹聯」,是我國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春聯一般是在除夕粘貼的,這項習俗是明太祖朱元璋倡導開來的。朱元璋為了取吉利,曾令春聯要用硃砂染箋,紅艷不褪,名之「萬年紅」,暗含朱氏江山千秋萬代,不變天之意。
明代以前,秦淮人過年不是貼萬年紅,而是在門的兩側掛「桃符」,桃符上繪制神荼和郁壘二門神用以避邪。由於朱元璋的極力提倡,新春聯才逐漸流行起來。
除夕這天,秦淮人家家戶戶打掃完畢後,都在門上新貼上一副對聯,增添喜慶氣氛。
夫子廟有各種各樣的春聯供應,形狀有豎條、長聯、橫批、方塊等形狀。紙的顏色有元丹、朱紅、泥金、灑金、貼金燈。一般多用元丹紙,只有灶王爺像用綠色,寺廟用黃色。
除了貼春聯,秦淮人家還在室內懸掛年畫和門貼圖像,年畫又稱作「歲朝圖」。年畫一般用木刻版印而成,設計構圖,富有民間藝術特色。
春節之夕,夫子廟售賣各種民家傳統的年畫和門貼圖像,其種類繁多,多為忠孝節義、文武財神、戲劇仕女之類,也有描繪風景習俗、民間傳說等內容的。
木刻年畫,早在明代初期,秦淮河已有產出。春節時,各種色調艷麗的木刻年畫就紛紛登上夫子廟的各種攤床。
秦淮門貼圖像歷史悠久,種類多樣,內容因人而異。有錢人家還專門請畫家在書房客廳門心上畫「歲朝清供」、「歲寒三友」、「喜鵲登枝」等吉祥喜慶圖畫。
門貼圖像中,最受秦淮人歡迎的是財神像。供奉財神像在秦淮地區極為興盛,市賈商旅無不把供奉財神像當做最隆重的事情來對待。
在秦淮地區,除夕晚上吃年夜飯。飯前先祭祖,接灶爺。家家都極其恭敬請出祖宗的「喜神」像,掛在靠近八仙桌的牆壁上。
喜神像下布置一張系紅桌帷的小桌子,桌上放供果、燭台、香爐,還在每幀影像下放一盞盞碗茶。
祭祖禮畢,全家大小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上有兩道菜必不可少。一道是什錦菜,一道是紅燒鰱子魚。
什錦菜是把醬姜瓜、胡蘿卜、金針菜、木耳、冬筍、白芹、醬油干、千張皮、麵筋、黃豆芽等10多種素菜,切絲以油炒成。紅燒鰱子魚寓意「連年有餘」。
初五以前,每頓飯都要端出上桌,只可以看,不可享用,直至初六才可以吃。從初一起,直至初四,不許掃地,不許動刀尺,不許再煮飯,連茶水都不許亂倒,必須倒在事先准備好的盆桶內。據說水是正財,積存茶水,就是意味著積存錢財。
年夜飯後收拾完畢,全家圍坐吃「福壽湯」,邊吃邊聊。「福壽湯」取「紅棗、福建蓮子、荸薺、天生野菱,合煮食之」,寓意「洪福齊天」。
接近子夜,年幼的給長者拜年,長者將事先預備「紅包」賞給幼輩,叫「壓歲錢」。家庭主婦要取炒米團兩個,插上小紅絨花,擲於床下。據說除夕夜老鼠嫁女兒,送它一份人情,一年中可免鼠患。
子夜時分,家家鞭炮齊鳴,禮花噴放,所謂爆竹聲聲除舊歲。
大年初一迎新年,秦淮人民間把農歷元旦叫「大年初一」。早晨起來盥洗完,先喝糖茶一碗,再以發糕、年糕等祭神,焚香燭,放鞭炮,叫做「迎新年」,然後才吃早餐。
新年5天,一般吃年糕、饅頭、面條等麵食,不吃米飯。
大年初一,秦淮人一般在午後出門,第一次出門要迎著「喜神」方向走,叫做「兜喜神」。出門活動主要是逛鬧市看熱鬧,感受新年的喜慶氣氛。
秦淮地區新年最熱鬧的地方是夫子廟,泮宮前廣場及舊貢院前,人山人海,異常熱鬧。
秦淮人從新年初二起開始拜年。拜年一般是晚輩先去長輩家登門拜賀。親友較多的事先要排好路線名單,才不致遺漏。
還有一點迷信的風俗,就是到第一家拜年的親友,一定要注意他的姓氏諧音含義是否吉祥,一般第一家不去姓吳、姓王的人家。親友見面,必拱手祝賀「恭喜!恭喜!」或說「恭喜發財。」
賀客到家,先以糖蓮子、松子等泡茶獻客,然後再奉清茶和果盤。略事寒暄,客即辭出。不是至親,一般不留飯。
在秦淮地區,人們認為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因此家家戶戶要吃面條為財神賀壽,叫「吃財神飯」。
傳說財神會誤把面條當做串錢的繩子,給賀壽人很多錢串在面條上,故又叫做「吃錢串子」。也有吃「財神糕」的,「糕」與「高」同音,寓意錢越疊越高,糧食囤子越圈越高。
富貴人家常在屋頂第二路桁條上,懸掛大紅紙印的5張「財神馬子」,叫福、祿、壽、喜、財五路財神。
初五日商家尤為重視。清晨除焚香燭、鳴鞭炮、虔誠禮祀「財神」,叩求財神庇佑發財致富外,這天還是職工人事進退的日子。
舊時商家辭退職工,只要初五中午吃「財神酒」時,請他坐上首席,老闆向他敬一杯酒,就算辭退解僱。職工也就只好吃下這杯悶酒,另找生路了。
年初一從清早至下午太陽落山之前,一些窮人拿寫著「財神」兩字的紅紙條或水印財神圖像,到人家門口喊「財神到」、「財神安坐了」、「財神到門上了,接財神吧!」
送一張紅條財神,接財神人則要主動給點錢或干糧,叫「財神錢」或「財神糕」。
有的窮人到戲院內租一頂紗帽和一件紅袍,再用金箔糊成一個紙金元寶,打扮成一個活財神:
頭戴烏紗,身穿紅袍,套上假面具,手捧大金元寶。一班人敲鑼打鼓,每到一家門前,走幾個方步,把金元寶向門內空扔3次,可以多討一些錢和干糧,這叫「跳財神」。跳財神可以從初一跳至初五,初六就不許再跳。
大年初八、正月十三、十五,都是「上燈」日。正月十五又叫做「上元」、「元夜」或「元宵節」,秦淮人也稱之為「小年」。
過小年的主要內容就是吃「元宵」、賞花燈。晚上,家家張燈結綵,孩子持燈遊走街頭,叫做「跳燈」。燈市以夫子廟花燈最盛。
正月十八叫做「落燈」日,意味賞燈到此為止了,秦淮俗語稱為「上燈元宵落燈面」,十八晚飯家家吃面」。
❷ 告訴我關於春節的歷史故事
下面是春節的歷史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❸ 春節的歷史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歷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其起源蘊含著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 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購置年節年貨、貼春聯、洗頭沐浴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主要習俗有:
一,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二,貼春聯
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三,壓歲錢
每年除夕夜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四,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3)春節歷史擴展閱讀:
春節與「年」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年」的怪物,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一直生活在海底深處,每當除夕爬上岸,吞噬牲畜,危害人類生命。因此,每一天的除夕,村裡的人們都要逃到山裡,老人和年輕人,以避免「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的新年前夜,村子外傳來乞討老人的消息。當村民們急於驚慌時,村裡只有一位老太婆給老人一些食物,勸他上山躲避那隻年獸。老人笑著說:「如果我岳母讓我整晚呆在家裡,我一定會把那隻年獸送走。」老婦人繼續勸說,乞求老人笑但什麼也不說。
半夜,「年」獸闖進了村子。它發現村裡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老婦人的房子,門貼著紅色的紙,房子的燭光。「年」獸全身顫抖,奇怪地叫喊。走近門,院子突然聽到「砰砰」的聲聲。「年」渾身發抖,不敢往前走。原來,「年」最怕的是紅、火和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