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比較

歷史比較

發布時間: 2020-11-18 17:58:34

歷史比較類題目從哪些方面考慮

比較型選擇題時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一、比較型選擇題涉及到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現象,所以在做題時要對各個事件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
二、比較型選擇題都是對教材內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備選項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沒有的,因此在做題時要注意辨別這些備選項表述的正誤,這是對學生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
三、在做此類題時要善於運用歷史理論進行分析判斷。經常用的基本理論有共性和個性關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的原理,量變與質變的原理。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要從同中找異,從異中求同。
四、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確地掌握歷史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將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觀點進行分析比較,培養自己的分析比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題時要找准比較角度,結合史實分析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Ⅱ 世界上哪些國家的歷史比較悠久

中國就不用說了,其次還有義大利(羅馬帝國),俄羅斯,希臘等

Ⅲ 歷史上中國比較強大的朝代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個王朝。它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高度文明影響了日本、朝鮮等許多國家和地區,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國家。
唐共傳二十二帝,歷國二百九十年(其間有武則天革唐為周十六年)。其與漢朝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其盛時疆域東至安東府(今朝鮮平壤),西至安西府(今新疆庫車),南至日南郡(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今蒙古哈拉和林)。安史亂後,河西、隴右陷於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復。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開元年間國家一直處於大發展階段,從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榮。在此期間出現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構成了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氣象。從而,使中國的世界地位顯赫一時。唐玄宗後期出現的安史之亂,使唐王朝逐漸沒落。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無實權,致使藩鎮割據局面形成。最後,各方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

Ⅳ 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戰爭

1、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2、上高戰役(上高戰役、錦江作戰、鄱陽掃盪戰、宜春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1941年3月,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是為「上高戰役」。中國軍隊統計擊斃日軍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日軍15000餘人,日軍自報傷亡千餘人。

3、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4、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

5、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

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Ⅳ 舉例說明什麼是歷史比較法

「歷史比較法」就是通過兩種或幾種方言或親屬語言的差別來探索語言發展規律的方法。缺點是不能聯系社會發展和語言的各個方面。歷史比較法是歷史教學中特別是中學歷史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方法,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是分析歷史事物和評析歷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Ⅵ 歷史比較類客觀題從哪些方面考慮

歷史選擇題大解析—比較型選擇題題型解讀
比較型選擇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讓考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有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表面問題進行比較的,更多的是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本質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的。此類題在題干中一般都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相似」等標志性詞語,有些題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詞語,如「最大的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的相似之處」等。
比較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同學們的分析、歸納和比較能力。比較型選擇題從試題形式上可分為類比和對比兩種,類比是將同一類性質的事件、人物和觀點進行比較,主要是程度性比較,如「最早」「最主要」等;對比是將不同性質的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比較,主要考查這些歷史事件在性質、影響等方面的不同。
同學們在做比較型選擇題時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一、比較型選擇題涉及到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現象,所以在做題時要對各個事件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二、比較型選擇題都是對教材內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備選項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沒有的,因此同學們在做題時要注意辨別這些備選項表述的正誤,這是對學生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三、同學們在做此類題時要善於運用歷史理論進行分析判斷。經常用的基本理論有共性和個性關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的原理,量變與質變的原理。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要從同中找異,從異中求同。四、同學們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確地掌握歷史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將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觀點進行分析比較,培養自己的分析比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題時要找准比較角度,結合史實分析其共同點和不同點。解答比較型選擇題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例1](04·江蘇)以下關於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表述,正確的是
A.都是帝國主義戰爭的產物
B.總部都設在美國
C.都曾經受到大國操縱
D.都一貫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
[解題思路]國際聯盟和聯合國分別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產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以A是錯誤的。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但國際聯盟總部設在日內瓦,所以B也是錯誤的。國際聯盟是維護一戰後帝國主義統治世界的秩序,因此根本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聯合國在成立之初也是由美國操縱的,並且發動了侵朝戰爭等,所以最初也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因此D也應排除。國際聯盟被英法控制,而聯合國在成立之初被美國控制。
[答案]C
[點撥]此題主要考查了同學們的分析比較能力,從其背景、概況以及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同時要注意此類題的備選項所提示的比較角度。
[例2](03·上海)以下與18世紀英國學者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觀點最接近的見解是
A.「從字義通經義,從經義通義理」
B.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賈富民」是「國之司命」
D.「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解題思路]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其經濟學觀點主要是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而備選項中A、B、D三項都不屬於經濟學方面的主張。
[答案]C
[點撥]此題是一道比較型選擇題和材料型選擇題相結合的試題,此題的特點是將備選項同題干內容進行比較。
[例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①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確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③都提出了實行改革開放④這兩個會議有一定的繼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題思路]這兩次會議都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科學分析,因此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都提出了黨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內容實際上是繼承和發展了中共八大的有關決議,因此二者之間有一定的繼承性。但八大上沒有提出改革開放。
[答案]A
[點撥]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黨歷史上的重要會議,它們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所以同學們在復習時要特別注意。
[例4]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是
A.先進國家幾乎同時進行
B.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
C.生產關系發生質的變化
D.科學與技術結合得特別緊密
[解題思路]兩次工業革命都沒有使生產關系發生質的變化,同時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所以B、C兩項不是其不同之處。第二次工業革命雖然是在幾個國家同時進行,但這不是其最大的不同之處。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科學與技術沒有真正地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科技的發展為基礎,科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這是其最大的不同之處。
[答案]D
[點撥]此題是類比型選擇題,同時又是一道程度型選擇題,同學們在做此題時既要注意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同時又要注意是「最大」的。

Ⅶ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Ⅷ 哪些歷史劇好看啊,與真實歷史比較接近的

《大明王朝1566》,歷史劇里首屈一指的佳作。裡面官商勾結以及朝廷各個勢力明爭暗鬥很精彩。黃志忠演海瑞,陳寶國演嘉靖帝,倪大紅演岩松,高育良書記演嚴世蕃,劇情嚴謹,台詞考究,總體來說非常精彩。

Ⅸ 哪些歷史方面的書比較客觀真實

推薦哈佛大學出版的帕爾默《現代世界史》(共五冊),對認識近百年世界發生的大事件及其主導因素很必要。

熱點內容
肉絲絲教師生活照 發布:2025-01-13 07:16:55 瀏覽:126
童年吉他彈唱視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1-13 07:09:04 瀏覽:457
生存英語 發布:2025-01-13 06:26:58 瀏覽:210
dnf艾麗絲怎麼打 發布:2025-01-13 05:36:14 瀏覽:14
歐美老師戀 發布:2025-01-13 05:36:09 瀏覽:698
製取乙烯的化學方程式 發布:2025-01-13 04:27:07 瀏覽:149
無翼鳥家庭教師漫畫 發布:2025-01-13 02:38:41 瀏覽:599
2017高考歷史全國卷1 發布:2025-01-13 01:41:22 瀏覽:621
高考文言文作文滿分 發布:2025-01-13 01:20:30 瀏覽:917
答學科技 發布:2025-01-13 00:44:54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