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身邊的歷史

身邊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18 18:05:55

⑴ 我們身邊的歷史哪些

錢幣,漢字,服裝,文房四寶等

⑵ 發現身邊的歷史——我寫我家

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出現「青島」這個詞,指的是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的一個島嶼。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膠澳設防,膠澳就是現在青島市區當時的名字,調派登洲鎮總兵章高元移駐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膠澳鎮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膠洲灣]一書記載,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島」這個名稱命名膠澳租借地的新市區為青島,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租界地中的一個區。

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直屬中央政府),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消,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青島市轄范圍一萬余平方公里,計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即墨,平度,膠洲,膠南,萊西五市。

⑶ 發現身邊的歷史

以下由惶感編輯整理
一、不可逆轉的時代
民國時期處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大環境中,大國的激烈矛盾和斗爭不僅使國際局勢復雜化,同時也對中國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國際大環境既可給中國帶來積極有利的因素,也可能造成災難。孫中山早已講過: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個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任何國家和人民都不能背離。於是在這樣浩盪的大時代背景之下,中國也進入了民主革命。
二、踏上現代化的夢與淚
至於現代性觀念,則是中國近一百多年來歷史發展的主題。近代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擺脫帝國主義欺凌壓迫和甩掉貧窮落後,努力實現現代國家的斗爭過程。現代化是民國史時期的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中國人民試圖啟動、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以及在期中所遭遇的種種挫折或失敗是永不可磨滅的。作為中國人民艱難追求的獨立、自由、民主、統—和富強五大政治選項與我們強烈宣示的反帝、反封建,應該是近代中國歷史運動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三、辛亥革命的功與過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它與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共同標志著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我們分析一切革命的成功與失敗,要觀察它是否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使命。完成了,就是勝利的革命;反之,則為失敗。歷史賦予辛亥革命的任務有兩方面,一是推翻清王朝的專制腐敗統治;一是建立民主共和國。考察辛亥革命,這兩項任務都完成了。至於當時深刻存在的更為復雜的社會改造任務,絕非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或革命黨人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辛亥革命後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封建殘留以及妄想復辟倒退的勢力,這在任何一個翻天覆地改變國家民族歷史命運的大革命面前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對比一下l949年民主革命勝利後,中國政治、社會、思想領域中存在的大量舊傳統遺留,已經走過了幾十年,改革任務尚要深化,從中就不難理解辛亥革命勝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也就不會過分地苛求革命的先行者們了。
四、對南京政府臨時政府的認識
對南京臨時政府歷史地位的認識: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創建了中華民國,而南京臨時政府是中華民國的主要象徵。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作為新時代的新生事物,在中國歷史上做出了卓越貢獻,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南京臨時政府在暴風雨中誕生,它從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構建了中國現代國家的雛形,體現了孫中山建設現代國家的理論和構想。孫中山早在1901年就說過:「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南京臨時政府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展示了民主共和國未來發展的圖景,它的貢獻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
譬如,它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它打破並摧毀了中國存在兩干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和體系,從此,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雖然曾出現過復辟皇朝的反復,但是將歷史重新拉回到清王朝的統治之下,是完全不可能的。
它確立了建設現代國家的基本原則。其一是以人為本的原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擔任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的就職宣言中,更明確地宣告:「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南京臨時政府確認:「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這與清王朝無視廣大人民最基本權益有根本區別。
其二是以法治國的原則。封建王朝是君權至上,以王法治國,而南京臨時政府是以現代法制理論與立法觀念規范國家的運行機制,依靠孫中山創造的中國式五權分立思想確立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第一部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中國初步具備了進人現代法制社會所必備的法制性和民主性。
其三是以人民治國的原則。現代國家與封建專制國家的根本區別在於現代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及廣大群眾參政議政的實施和不斷擴大。南京臨時政府賦予人民群眾以更多的民主與自由。它在中國歷史上首次運用選舉方式選舉國家領導人——臨時大總統和副總統,並在各級國家機關大力提倡公務員應做人民的公僕和實施廉潔政治。這些都是國家由專制政治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標志。
南京臨時政府從其誕生至北遷,運行時間不足百日,其所制定的各項國策、政治體制、政策法規,均未及充分實踐,更來不及檢驗成效。有些還停留在紙面文字上,或屬於初創考慮不夠周全,無先例可以借鑒,因而出現一些缺失或不足。但是,它的發展方向和政治上的首創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它對中國邁向現代國家有著深遠的政治意義。

四、北洋政府的是與非
北洋政府是中國政治轉型期的必然產物。
其一,北洋時期是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演變的轉型時期。從表面上看,封建王朝被推翻,革命已經取得勝利,社會政治經濟應有明顯改觀,可是整個社會充滿矛盾、混亂、沖突和戰爭,人民怨聲載道。然這些現象的出現並不奇怪,是歷史處在大轉折和社會變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然的。北洋政府時期表現了社會轉型期許多二元性的特點。它在政治、文化、意識形態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和突出的新與舊、進步與保守、現代性和傳統性等的混雜並存與矛盾.並且對立雙方在不斷地消長,表現在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
北洋政府的軍政人員大多來源於晚清統治集團或從中分化出來、他們保存了相當多的傳統政治與傳統意識的影響,但是在民主共和的大潮流下,也吸收並保持了較多的辛亥革命和南京臨時政府取得的民主共和政治的成果,這在北洋政府政治體制和政治生活中有較多的體現。
因此,北洋政治是中國殘存的傳統政治與日益成長的現代政治文明矛盾沖突的畸形政治形態。我們應該看到北洋時期的中國在兩種政治文化形態變動沖突中緩慢向前進步。僅以武人政治或定性為封建專制政權,都不足以全面認識民國初期這一政權的性質。只是由於北洋政府沒有建成穩定的政權,政治不斷動盪,掌權者缺乏改造社會的理念和建設國家的綱領、方向和目標,無法取得各階層人民的支持,最後被國民革命運動推下政治舞台也是自取滅亡。
其二,北洋時期中國的現代化緩慢向前發展。中國的現代化起步於19世紀60年代。中國在西方列強的政治壓力和物質文明的刺激下,經過半個世紀的曲曲折折、風風雨雨,現代化運動初見成效。現代社會應具備的各種因素都在不斷增強或提高。除以上對政治狀況的分析外,作為現代化基礎的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過去我們分析民國初年的經濟發展,多稱它是民族經濟的黃金時代,說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無暇東顧而放鬆侵略和國內封建主義統治的夾縫里取得的。這一結論顯然不夠客觀和確切。西方列強忙於戰爭是事實,但是北洋政府在其執政時期還是制定了許多扶持或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令。它建立了財政部、農工商部等,起用張謇主持農林、工商部;它健全工商法律法規,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制定保護性稅則,整理中央和地方財政,制定條例獎勵工礦企業發展,種種措施促進了中國民營資本企業的發展。許多在民國時期有重要經濟影響的大工礦企業是20世紀20年代建立起來的,因此我們應肯定北洋政府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其三,能否科學地評價北洋軍政人物,仍是一個嚴峻的學術問題。我們不能一面肯定歷史事實,一面否定歷史人物,這樣做是不符合歷史邏輯的。我們常常把大大小小的掌握軍事實力的人都稱之為軍閥,亦常將那時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甚至做過一些不好事情的人,統稱之為政客,似乎北洋軍政人物沒有什麼好人。
然而,軍閥混戰的政局,最終沒有演成五代十國的武人跋扈,斯文掃地的局面,民主制度居然還能發生作用,關鍵是社會上層有這樣強固的信仰,相當一部分武人,其實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實行軍事現代化的產物,他們也有這樣的信仰。階級話語的背景,依然是進化論,只要有人能夠成功地說服人們,有一種科學理論告訴我們,先進的人們屬於最窮苦的某一部分底層百姓,只有他們才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那麼階級話語就可以起到改變世界的巨大作用。顯然,在幾千年貧富對立陰影不散,而且知識界具有傳統的反智和民粹傾向的中國,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A:紀實

東莞是我的家鄉,作為一名東莞市民,我為東莞而感到驕傲。

歷史悠久的東莞,人傑地靈,山川秀麗,民風淳樸,值得一提的,是東莞的特產水果——荔枝,傳統的民風民俗,以及蓬勃發展的IT高新技術科技產業製造基地——東莞的矽谷——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特產水果——荔枝

從萬里稻海到四季果香,從蔗林連片到菜尨縱橫,從個體散養到現代化養殖場,我們看到了東莞農業的迅速發展……

東莞土地肥沃,光、熱、水豐沛,配合協調,既有利於發展糧食生產,又有利於種植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條件十分優越,素有「魚、米、果之鄉」的美稱,嶺南佳果荔枝、香蕉更是久負盛名。

按照東莞市的地形分布特點,可以大致區分為東南部、中南部、東北部與西部四個區域。而中南部以丘陵為主,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土層較厚,宜於種植果樹。這里的荔枝種植歷史悠久,是東莞市荔枝的重要產區,以大嶺山為中心,糯米糍、桂味果質優良,飲譽國內外。這里還種植龍眼、菠蘿、黃皮,是東莞重要的水果生產基地。

據說有條村叫「基崗村」。很久以前,村裡有一戶窮苦農家,主人叫陳大圓,妻子叫劉惠珍,小兒叫陳桂美。一家三口,過著貧苦的日子。陳大圓經常出村替人打雜賺錢,惠珍在家除了做些家務之外,有時到地里種些蔬菜。一日,惠珍帶了六歲的桂美到地里鋤草。桂美年幼,在樹蔭下追捉蝴蝶。追呀,追呀,不覺追到村霸陳貴顯的荔樹下,蝴蝶高飛,竟飛在荔枝樹上。桂美抬頭一望,望見樹上鮮紅的荔枝,便忘記追蝴蝶而伸手在低垂的樹椏上摘了兩顆荔枝。

剛好陳貴顯(地主)巡園路過,便大喝:「大膽,何方小盜,竟敢在光天化白日偷我荔枝!」這聲音似晴天霹靂,嚇得桂美驚魂失措,轉身便逃。陳貴顯瘋也似地追上前去,一手抓住桂美的衣領,一手去奪回荔枝。

誰知桂美死死捏住荔枝不放,並且拚命哭叫:「我要荔枝!我要荔枝!」陳貴顯火了,張開手掌,連向桂美打了幾個耳光,然後抓住桂美的胸膛向地一推,桂美跌了個仰面朝天,隨著貴顯又起腳踢去。正在這時,桂美媽媽聞聲趕到,見此光景,急急撲上去,一手抱住孩子,哭著向貴顯求饒道歉:「大老爺,恕我管教孩子不嚴,偷摘你的荔枝,我回家一定重責他,請你息怒。」桂美見到母親,緊抱母懷,又驚又怕,拚命哭叫:「我要吃荔枝,我要吃荔枝!」母親見孩子滿身泥汗,又心疼又憐惜,悶悶不樂地抱他回家。

第二天,桂美因受了一場驚嚇,便發高燒,終日昏迷不醒,茶飯不思,還時常叫吃荔枝。夫婦十分憂慮,一連煎了幾服湯葯給他吃,但病情有增無減,日見嚴重。惠珍見此,心如刀割,含淚對丈夫說:「唉,孩子的病因,都是為了吃荔枝而引起的,不如你去仙村,買些荔枝回來,以息他終日思憶的心願,病情或會好轉。」大園依了妻子,到仙村買了幾顆荔枝回來,拿到兒子面前說:「美兒,你看,媽給你幾顆又大又紅的荔枝。」

桂美聽了荔枝兩個字,微微睜開雙眼,見到了幾顆鮮紅的荔枝,笑了笑,便顫抖著手,接過了荔枝,輕輕放在胸前。突然兩眼一黑,小手一垂,頭一歪,凄慘地離開了人世。大園夫婦忍著悲痛,將孩子埋葬在後山的一個土丘里,並將那幾顆荔枝也放在墳里。

第二年的清明節,孩子的墓前長出幾珠荔枝苗。大園很愛惜,小心地把荔枝苗挖起,栽種在孩子的墳墓前左右,並給澆水施肥。十年後,荔枝長大了,此地竟成了一個翠綠茂盛的小荔園。荔樹開花,結出了紅紅的荔枝果。這荔枝不但特別清甜,且又爽口。

為紀念兒子,大園把小荔園改名為桂美園。自此有桂美荔枝問世。至於後來人們把桂美寫成了桂味,可能是因為地方方言的「美」與「味」的讀音相近演變而成。

我的外婆是大嶺山人,她有一片荔枝林,每到6、7月份荔枝成熟的時候,我便與親朋好友一起爬到樹上摘荔枝吃。剝開荔枝身上的紅皮,便可以看見晶瑩的果肉,一口咬下去,一陣甘甜劃過心底,吐出果殼後,便吃完果肉。啊!美味極了!

傳統的民風民俗

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就像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寶庫,蘊含著充滿智慧的一個個文化結晶。

東莞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化及傳統習俗,如:東坑的「賣身節」、橋頭的「荷花節」、石龍的「龍舟節」、黃江的「藝術節」等,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觀賞。

最有名的是東坑的「賣身節」。據《東坑鎮記》記載,東坑的「賣身節」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該鎮塘唇村出現的「賣身」現象(即出賣勞動力)。當時,一些沒有自家田地的青壯年,在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紛紛到街邊,頭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賣身」,等著財主前來雇請。有田地的財主也在這一天來塘唇村,挑選賣身的青壯年,一雇就是一年。接著,這快人傑地靈的寶地於是傳出了很多《遇仙記》。傳說有天上的神仙在「賣身節」這一天下凡到東坑來普濟眾生,到東坑觀看「賣身」,並行善事、普救眾生雲雲。比如,《曲磨臂》、《直魚鉤》、《金色的鋤頭》、《『東仔』故事》、《糖不甩》、《連天陰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真有仙人下凡相助的事。於是,「賣身節」便越傳越開,越傳越神奇。於是乎,「二月初二」這一天,小河岸邊、木橋兩側,真是人山人海,遠近商賈雲集東坑。遠者,省、佛、陳、龍從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邊鄉里,步行而來,說要遇仙,真是盛會空前。走時,人人都要買一件物帶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帶回去好運。明清以來,一直至今。1928年《民俗》第十五、十六期載李建青《東莞風俗的一斑》說賣身節,「各鄉貧苦的人家,都攜著兒子來這里找尋僱主了,而各處的僱主,也就來這里找尋雇童了。如果大家講得允肯,那雇童就跟那僱主回家去做工,那些雇童的工作,總離不了耕田看牛這幾種,除了賺得飯吃之外,完全沒有工錢,只是到了年尾的時候,由僱主給他一套新衣服和一雙鞋,就算報酬了,所以叫做「賣身」。 賣身者頭戴一頂「魚鰓甲」的竹帽,肩搭一塊「蒙巾」(是一塊方巾,平時可擦汗水,扛東西時可以護肩,下河洗澡時可以遮住下身換衣服,購物時可以作包袱),等財主來買。一旦合約講成,僱主請雇農上茶館吃飯。雇農「賣」了身,得了定金,當年工作有著落、生活有著落,也就在墟上買些家庭必需品和東西回家慶祝。同樣地主、富農也紛紛來東坑,挑選合意的僱工。他們身上有錢,也願意在集市上吃吃喝喝,並購回一些農具、日常用品。這就是賣身節的來歷。

東坑「二月初二賣身節」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足以說明,東坑之所以形成「賣身節」這個奇特的節日,是因為東坑有著「農耕年代」的輝煌。

在東坑,有「盧家地,謝家田」的著稱。連接寒溪江畔,一條青鶴小河得天獨厚地成為當時貫通省城的運輸大動脈。廣州、東莞、石龍、惠州等貨船常到東坑。東坑麻石街賣糖墩成為農副產品。、生活用品的中轉碼頭。蠶桑種養、蔗糖加工、穀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繼興起。尤其夏收夏種之後,一河兩岸,鬥蟋蟀的蟋寮,連綿一片。其賭館、煙館、妓館昌盛。省港粵劇紅伶瀕臨東坑鬧市,載歌載舞,燈紅酒綠,人稱為「小澳門」。特定的運輸環境,特定的農耕需求,譜寫成了一曲「二月初二」的頌歌。

幾度滄桑,隨著時代的變遷,「賣身節」不但沒有被人們所淡忘,而飾演變得更富有時代氣息。遊人愛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槍射水作樂,故又名「射水節」。「二月初二」來趁歡樂的人們都希望在這一天,讓東坑之水灑一身吉祥,帶回去一身好運。

還有橋頭的荷花節:

東莞橋頭荷花節,橋頭人鍾愛蓮,明清時期面積達100多公頃的蓮湖盡顯「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景色。每逢盛夏,蓮湖荷香陣陣,歡歌笑語,劃船賞荷者絡繹不絕,興趣盎然。每到盛夏,蓮湖邊遊人如織;每到冬春,湖水滿盈,碧波盪漾。蓮湖成了橋頭的名勝之地,人們到橋頭必到蓮湖,看到荷花就想起橋頭。蓮湖曾兩度發現並蒂蓮,引來賞荷熱,蓮湖成了橋頭的知名品牌。2004年6月23日第一屆橋頭荷花文化藝術開辦。

橋頭人鍾愛蓮,明清時期面積達100多公頃的蓮湖盡顯「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景色。每逢盛夏,蓮湖荷香陣陣,歡歌笑語,劃船賞荷者絡繹不絕,興趣盎然。

蓮湖地處橋頭鎮中心,是東莞市著名旅遊區,廣東省最佳賞荷勝地之一。蓮湖原名蓮塘湖,屬天然湖泊,是橋頭地區五大湖之一(東太湖、蓮湖、面前湖、新湖、朗廈湖)。建國前,橋頭處於「三天無雨車頭響,三天有雨水盪洋」的惡劣環境中。鄉民為了自助自救,便從外地挖來種藕種植各湖,幾年時間蓮荷種植面積就發展到了上千畝。每當洪澇災旱之年,鄉民便以蓮藕、蓮子充飢。據說,那時鄉民對蓮湖視若救命稻草,誰都不能踐踏。每到盛夏,人們紛紛前來賞荷,不少青年男女或劃小艇,或扒秧盆,出沒於碧綠的荷葉之間,笑聲盪漾蓮湖,盡顯「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之詩意。

新中國成立後,橋頭同全國各地一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圍湖造田,蓮湖被改成了水稻田。20世紀90年代初,橋頭鎮政府退耕還湖,在鎮中心區圍成了面積達300餘畝的蓮湖,重新種上蓮荷,恢復了荷葉田田、荷香陣陣的美景。從此,每到盛夏,蓮湖邊遊人如織;每到冬春,湖水滿盈,碧波盪漾。蓮湖成了橋頭的名勝之地,人們到橋頭必到蓮湖,看到荷花就想起橋頭。蓮湖曾兩度發現並蒂蓮,引來賞荷熱,蓮湖成了橋頭的知名品牌。

從2004年6月23日第一屆橋頭荷花文化藝術起,東莞橋頭荷花文化藝術節至今日已經舉辦了7屆。東莞橋頭荷花文化藝術節從每年的6月23日島6月28日止一共為期6天,舉辦地點為橋頭鎮的連湖風景區,文化廣場。

2000年投巨資建成了蓮湖公園,並請關山月為公園題名,省書畫家為藝術長廊獻墨,名人名作,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蓮湖風景區總面積50多萬平方米,有300畝蓮湖、古典門樓、松山觀光樓、觀蓮亭、健身園、美食街、文化廣場、情人路、游湖徑等景點組成。周邊配套建有體育中心、酒店服務、高尚住宅等中心區,形成現代建築與自然風光相互輝映,別具歐陸風情的城市亮點。2006年,橋頭鎮投入1000萬元,實施蓮湖景區首期改造工程,興建了賞荷長廊、親荷休閑區、觀景亭等觀賞景點,進一步提升了蓮湖景區的文化品位,增強了蓮湖景區的觀賞性。

蓮湖公園的建築風格,吸取蘇州與杭州等地園林的精髓進行修建,古色古香。主要由古典牌樓、600多級登山石梯、半山亭、山腰曲徑、書畫長廊和七層觀光塔樓等構成。「蓮湖公園」和「松山塔」之名,是著名書畫家關山月題寫。大門牌樓兩邊是栩栩如生的漢白玉浮雕「八駿圖」和「九龍壁」。書畫長廊沿山脊而建,花鳥畫、山水畫、風俗畫、古代人物畫等千姿百態,廊壁書法龍飛鳳舞,加上唐詩點綴,整個長廊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松山塔樓聳立在海拔60米高的松山之巔,呈八角形,樓高38.8米。塔底周圍的扶欄全是漢白玉浮雕花紋圖案,工藝精湛。登上塔樓,萬千景象盡收眼底。公園自開放後,遊客四季不絕如縷。

2006年6月22日,由中國花卉協會荷花分會主辦,東莞市人民政府、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東莞市旅遊局、東莞市橋頭鎮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第20屆全國荷花展(分會場)暨第3屆東莞橋頭荷花藝術節在蓮湖風景區隆重舉行。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和日本、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80多個單位的荷花精品匯聚橋頭蓮湖。展出全國各地近400個品種10000多盆荷花,並展出全國著名書畫家作品30幅,以及馬元浩荷花墨影畫作品展等,吸引了全國各地及海內外遊客50多萬人次。

在2010年6月23日第七屆橋頭荷花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橋頭旅遊形象歌曲《等你在橋頭》給市民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閉幕上,《等你在橋頭》通過歌伴舞再一次讓觀眾沉醉。
「相約在荷花飄香的時候,等你在浪漫迷人的橋頭,一起去荔園散步,一起去蓮湖泛舟,看多少有情人喜成佳偶。」動人的旋律,優美的歌詞,在著名歌星張朝夕的演唱下,將橋頭風光如畫、荷香四溢的美景融入歌曲中,觀眾似佛被帶到蓮湖邊欣賞荷花美景一樣,聽得如痴如醉。
觀眾的評語是這樣的:這首歌非常好聽,非常詩意,把我們橋頭美麗的景色都在這首歌曲中體現出來了,如詩如畫,很美。

IT產業製造基地——東莞的矽谷——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從改革開放前製造鋤頭、犁耙、收割機等農具到改革開放初期生產玩具、服裝、塑料製品等初級產品,發展到現在生產電腦、手機、彩色顯示管……我們僅用20多年的時間做過了西方工業國上百年的發展歷程。IT,這兩個莞人無人不曉的字母彰顯了現代製造業名城的魅力……

1994年,東莞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了:「開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安施產業升級轉型,推動經濟增長」的戰略決策,注重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項目,例如電子、電器類。目前東莞市的高科技生產水平比較高,世界上一些高精密的機械零部件都能在東莞生產。力圖加工電腦整機所需要的零部件,95%以上可以在東莞配齊。如今,東莞的工業內部結構已從過去的以服裝、紡織、塑料製品等為主轉向以電子、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及電子元件等為主,電子及通訊產品生產已成為第一工業支柱。外貿出口產品結構由以往的紡織服裝等為主逐步轉向以電產品為主,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1436.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2.5%,工業結構得到了不斷的優化。

東莞市抓住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飛速發展的機遇,大力引導外資投向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目前,東莞市已有外向型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企業約3300多家,產值約3600億元。東莞已成為國際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探索與實踐,很多鎮(區)形成了自己工業的發展特色,例如虎門發展紡織制衣工業,成為我國著名的「服裝名城」,年銷售額約100億元,虎門鎮從1996年起每年均舉辦國際性的服裝交易會。東莞市大力發展電腦資訊產業,使東莞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電腦資訊產品製造基地之一。石龍、清溪、黃江、石碣等鎮(區)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電腦生產基地。厚街鎮和大嶺山鎮的傢具製造、大朗鎮的毛紡業均享有盛名。

改革開放後,沉浸了數百年的東莞大地涌動著建設高潮並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成為蓬勃發展的現代製造業名城,是鑲嵌在南粵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為一名東莞市民,我為東莞而感到驕傲!

B:感悟

改革開放後的東莞已經跟上了時代的腳步,時代的潮流。

東莞有許多特產與獨特的文化習俗,通過深入的研究,我不僅了解到這些富有東莞傳統特色的日子,也由這些日子中讀出了感悟。

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好的繼承這些傳統的日子,讓這些日子持續的開展下去,不要遺忘與丟失,更不要像「端午節」一樣被其他國家「據」為己有,而要好好的保持,並且加大宣傳力度,讓子子孫孫銘記在心,通過吸引外來遊客的注意來提高知名度,促進東莞的經濟發展,打出東莞的知名文化品牌,把傳統節日與現代經濟商品貿易相結合,兼有娛樂性、商業性與文化性,把它們作為東莞的旅遊資源推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對於新興發展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松山湖科技產業園,我認為應該加大生產力度,提高生產質量,支持創新、創造與發明,打出一片屬於「中國·東莞」的高新技術產業園,推出專屬的發明、創造與專利,以高新技術來推動東莞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市民們的平均收入,讓生活在東莞的人民都過上無憂無慮,豐衣足食,幸福安康的生活!

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並提名申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目前,國際編號為3476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東莞星」。

「東莞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1978年10月28日發現的。此星以中國廣東省珠江流域,被譽為「魚、米、果之鄉」的城市——東莞而命名。東莞市一個蓬勃發展的工業化城市,具有現代建築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是鑲嵌在珠江三角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東莞星象徵著東莞,使東莞的名字伴隨著小行星遨遊於太空之中,永垂不朽,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⑷ 探尋身邊的歷史

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置永嘉郡,隸揚州,郡治設在甌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區),是溫州建郡之始。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恆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 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政府。民國3年(1914)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21年(1932)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37年(1948)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第五專員公署為溫州區專員公署,後稱溫州專員公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並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溫州市現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 溫州市古為甌越地,也稱東甌,又稱歐城。甌為一種陶制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西漢初年建為東甌國,流經溫州的河流叫甌江。溫州別名斗城、白鹿城。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溫州府志》載,當年建城時,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圍諸山,錯立如斗、便對當地百姓說:「城饒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於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安逸。」於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築城,故稱斗城。傳說在築城時,有隻白鹿銜花疾奔而來把花吐在城牆上,然後化作一團樣雲冉冉飛入天際,白鹿跑過的地方,一片鳥語花香。人們為取吉利,稱為白鹿城或鹿城。 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2001年7月7日國函〔2001〕84號批准)(2001年8月20日浙政發〔2001〕51號通知),溫州市從2001年8月21日起調整市轄區行政區劃:一、1.將甌海區的藤橋鎮、上戍鄉、臨江鎮、雙潮鄉、嶴底鄉和梧埏鎮的劃龍橋村、上田村、魚鱗浹村、前網村劃歸鹿城區管轄;2.將龍灣區蒲州鎮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劃歸鹿城區管轄;3.將永嘉縣的七都鎮和橋下鎮的中央塗居委會劃歸鹿城區管轄。二、1.將甌海區的永中鎮、靈昆鎮、天河鎮、沙城鎮劃歸龍灣區管轄;2.將瑞安市塘下鎮的上塗、西一、中星、東門、埭頭、石坦、嶼門、邱宅、東溪、東成10個村委會和前岡、後岡2個居委會劃歸龍灣區管轄;3.龍灣區人民政府駐地由狀元鎮遷至永中鎮。三、1.將瑞安市的仙岩鎮、麗嶴鎮劃歸甌海區管轄;2.甌海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景山街道遷至婁橋鎮。四、行政區劃調整後: 溫州市區的總面積由1082平方千米增至1187.9平方千米,總人口由119.23萬增至129.64萬。 鹿城區面積從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從51.68萬增到60.03萬。 龍灣區面積從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平方千米,人口從8.93增到29.77萬。 甌海區面積從917平方千米減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從58.62萬減到37.84萬。 2001年,全市面積11784平方千米,總人口7 388 09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 341 348人,轄13街道、129個鎮(其中2個民族鎮)、147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558個居委會、6116個村委會。參考資料:http://www.xzqh.org/quhua/33zj/03wenzhou.htm

⑸ 身邊的歷史

當月光灑在殘垣斷柱上的時候,當一切都消失在熊熊烈焰中時,你的心在哭泣嗎?

我曾去過最著名的廢墟,當我抬起頭時,早已
。她為我訴說著在真實的歷史,那段最傷痛的回憶。她飽受了歷史的滄桑和烈火。這便是我從
里所帶走的一切。
其實歷史不曾離開過我們,當你走到無論哪個
哪裡或許有廢墟,有
,或者傳說。
走進那茫茫大漠,飛沙走石,沒有生命在這兒繁衍,只有那一條前人所留下來的路——

風越刮越大,雨愈加烈了,窗外風雨飄搖。我走出家門,任憑雨注洗滌著我的思緒。百家岩上,
的歌聲,笛聲,低回婉轉,在這里凝固了,隨著一曲《
》,他們又散了。那碧綠的
,向來訪者無聲的訴說著這里曾有的美麗故事……

的歷史,現在剩下的有多少。一切都被
所代替。江南的小鎮也消失在風雨中。
現在所有的歷史都在博物館里收藏著,廢墟也被建成公園,失去她原有的模樣。
只有
的廢墟矗立在那,向我們訴說著

。廢墟的存在,卻更能讓我們洞察到中華的歷史。
那,依依的楊柳,千呼萬喚,卻怎麼也無法挽留曾經的一切;滔滔的江水,千萬次的奔騰,卻讓中華的歷史永駐。
歷史,離開過我們嗎?它們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要牢記。
說過:「我們可以不記仇,但我們不可以遺忘。」
風吹皺了一池的春水。雨靜之後,一切都變了,廢墟中傳來歷史的聲音,一遍又一遍:「不要遺忘……
。」
原來,歷史不曾離開過我們,只不過是我們遺忘了它。
讓我們一起去傾聽歷史遺留下來的心聲……

⑹ 身邊的歷史

時間逝去了,只余文字;文字毀了,尚有灰燼;而灰燼散去了,還剩什麼?大概是印象中歷史的心跳聲吧!—題記
奴隸制國家的心跳聲是急促的。從禹建立夏朝,到商湯滅夏,到武王伐紂,再到烽火戲諸侯。青銅色的輝煌,轉瞬即逝,曾經的一切,在歷史的心中,就像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目。傷了將士,死了國王,只有妲己和褒姒還徘徊在回憶中……
春秋長國的心跳是緊張的。隨著一次次戰役一個個國家在版圖上消失。屈原哭了,龐涓輸了,趙王悔了,只有嬴政在阿房宮喜不自禁。諸子百家熙熙攘攘的爭鳴聲,還回響在耳邊……
秦漢之際的心跳聲是不穩定的:指鹿為馬,將秦朝指近了尾聲;霸王別姬,讓項羽別掉了江山。紛亂的年代,孕育了抒情長詩,「力拔山兮氣蓋世」卻抵不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楚漢之爭的風雲在象棋上劃過一道楚河漢界。之後的漢朝,平靜的走進了尾聲,恰似大海之上,無大波瀾,偶爾外戚王莽投石入海,想就此驚起驚濤駭浪,卻被劉秀壓了下去……
魏晉時期的心跳是動盪的。三國不乏美人:甄姬一死,《洛神賦》問世;孫尚香堪稱脂粉英雄;大喬傾人國;小喬傾人城……西晉的統一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最精彩的片段是梁綠珠落花一般的墜樓而死。東晉動亂而璀璨,字有王羲之,「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畫有顧愷之,線條優美,活潑傳神……
隋唐的心跳比較舒緩。胡姬綴著金鈴,醉了無數詩人;樂坊美姬,紅袖一揚,猶抱琵琶半掩面;《霓裳羽衣曲》舞的玄宗厭了「六宮粉黛」,舞出了貴妃,更似芙蓉剛出水。待到「安史之亂」,將士的鮮血濺濕了美人德衣裙,敵人的呼喊淹沒了詩人的憂愁。桌子翻了,杯子碎了,美酒灑了,只有李白還不肯醒 ……
宋代的心跳聲是沉悶的。司馬光的一塊兒大石頭砸破了缸,砸出了《揮麈錄》,砸出了這個詞的年代。有人「夜飲東坡醒復醉」,有人「為賦新詞強說愁」,有人「漠漠輕寒上小樓」,最後,還是李清照的眼淚哭的海棠花「綠肥紅瘦」……
元朝的心跳是蒼勁有力的。版圖空前遼闊,曲子空前繁榮。馬致遠的《漢宮秋》,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白樸的《牆頭馬上》……優美的旋律被歷史沖淡,只留下竇娥的哭聲,可以隱隱約約、斷斷續續的聽見……
明清的心跳是綿長的。《三國》、《水滸》、《西遊》出版了;紙上的山綠了,水清了,畫家們開心了天降頑石,讓悼紅軒里的多情人看見了,讓寶黛來了個「驚鴻一瞥」,促成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纏綿悱惻的情緣。紅樓夢還沒做完,相思淚還沒流盡,就見洋人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
在歷史的心跳聲中,我們感悟倍深。明白了許多道理,結識了許多名人。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

⑺ 我們身邊的歷史(研究報告)

一千年前,這里誕生了嶺南文明的先輩;
一百年前,這里綻放了中國近代文明的蓓蕾;
一年多前,這里展開了二十一世紀的宏偉畫卷。
這里,就是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一個承繼著悠遠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敢為人先的地方;一個繼往開來、日新月異、生機勃發的地方;一個鄰里和睦、守望相助、民風純朴的地方。
2006年6月,獅舞、粵劇、龍舟說唱、木版年畫、剪紙、石灣公仔等6項佛山「非遺」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佛山獅頭、佛山木雕、佛山彩燈、佛山秋色、祖廟北帝誕、行通濟等多項民間手工藝和民俗入選第一批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值得欣喜和鼓舞的是,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可以在昔日佛山古鎮——祖廟街道找到其起源及發展蹤跡,它們是佛山文化的名片也是神韻所在,讓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淀得到傳承和繁衍。時至今日,這一顆顆瑰寶在歷盡千年風雨的洗禮之後,依然光彩不減,燦爛雋永。
本展覽旨在展現起始發源於我街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和歷史價值,在全社會形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充分體現佛山初地,人文祖廟的深厚內涵,為市民了解地方文化提供一個鮮活的基地,給文化大街的建設添上精彩的一筆!
一、佛山初地,祖廟溯源——塔坡廟
塔坡廟在市區京果街1號。該處為東晉蹋賓國僧人達毗耶舍「結茆講經」的塔坡崗「經堂"舊址,相傳此山崗因唐貞觀二年(628)曾出土經堂的銅佛三尊,遂得名「佛山」,故此地與佛山得名有關。唐以後建有經堂寺,至明初洪武間大毀寺觀時被拆,明天啟七年(1627)擬重建時,塔坡崗已開辟為普君墟,不宜建寺,遂遷址萬壽坊重建「塔坡禪寺」(經堂古寺)。而該舊址則建為東岳廟,又稱塔坡廟,於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規模極小,通面寬僅4.58米,建築面積不足42平方米,竟分為頭門和正殿兩進,馬鞍式風火山牆,梁架為硬山擱檁。廟前原有一口水井,相傳是唐代始建時所鑿,井泉清冽,永不枯竭,至今附近居民仍在使用。在井台旁的屋牆上,原鑲嵌有唐貞觀二年的「佛山」石榜及「佛山初地」、「牧唱遺風」石匾等遺物。古鎮佛山曾以廟宇眾多馳名於世,彈丸之地競有大小神廟148座之多,由於工商業城鎮寸金尺土之故,比該廟還小的廟所在多有,塔坡廟雖小,卻是佛山得名的重要物證,民間向來就有「未有佛山,先有塔坡,不去塔坡,未到佛山」具一定的歷史價值。
二、粵劇文化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廣府大戲,屬於皮黃系統,受昆、戈、漢、徽、秦、湘等劇種的滋潤和影響,借取其唱腔之所長又吸收地方音樂和民謠並以粵語方言演唱,既與傳統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又別具典型的地方特色。明末清初,佛山粵劇活動相當興盛,並建有「瓊花會館」。清雍正五年間,北京名伶張五,寄居於佛山鎮大基尾以京劇崑曲教授紅船子弟(粵伶以紅船為交通工具,「紅船子弟」便成為粵劇藝人的代稱),建立「瓊花會館」,是粵劇界最早的戲行組織,佛山遂被稱為粵劇的故鄉。
(粵劇圖片)
祖廟街道承襲了粵劇文化的優秀傳統,粵劇團、曲藝團隊眾多。區域里除了有一支聞名中外的專業劇團——佛山青年粵劇團外,還有30多支長期活躍在祖廟轄區的民間曲藝社團,包括佛山市粵樂研究社、佳韻曲藝劇團、祖廟社區老人活動中心曲藝社、普君粵劇社以及沒有團隊名稱的「私伙局」等。在這里,粵劇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人人傳唱。粵劇,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傳統民間藝術,將會在祖廟街道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祖廟街道曲藝活動圖片)
三、傳統手工藝
1.佛山剪紙
佛山的民間剪紙,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由於其剪紙製作方法採用了剪、刻、鑿、印、寫、襯等,在種類上便可分純色剪紙、銅襯料、銅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時很講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紙上或特製的銅箔、錫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銅寫料最具特色,溶匯了繪、刻、寫的技法,使作品蒼勁右拙、金碧輝煌。佛山剪紙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築、傢具雕刻的底稿,後又用於室內裝飾。貼在門楣、柱枋上,也用於祭禮、扎作、花錢、炮竹等裝飾。
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產品銷往省內及中南、西南各省,並遠銷南洋各國。佛山剪紙在傳統的基礎上,以其構圖嚴謹、裝飾性強、剔透雅緻、金壁輝煌的特點,多以反映時代生活題材為特色,開創了傳統藝術創新之路,在我國剪紙藝術中較具代表性。
2.佛山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也是中國民間年畫流派之一。它使用佛山著名特產「銀珠」製成的紅丹作底色,色彩強烈富麗,有「萬年紅」之稱,可耐日曬雨淋而不變色。佛山民間木版年畫,包括門畫(俗稱門神)、年畫與神像畫,統稱為年畫。明清兩代,木版年畫進入巔峰時期,並逐步形成了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廣東佛山「四大木版年畫」系列。
3.佛山木雕
佛山還是廣東木雕的重要產地之一。佛山木雕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以刀法利落,線條簡練,豪放、粗礦、流暢,構圖大方飽滿,裝飾性強而著稱,題材以人物、動物、花卉、瓜果等為多。祖廟前殿、正殿所陳列的大型神台,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傑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內容包括「荊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龍駒」「竹林七賢」與「薛剛反唐」等故事。
4.佛山獅頭扎作工藝
佛山扎作獅頭源於明代,興起於清代乾隆年間。相傳在明代,佛山一帶有一隻獨角怪獸,眼大口闊,發出「連連」的怪叫聲,百姓稱為「連獸」。這怪獸時常夜出糟蹋農作物,殘害禽畜,弄得雞犬不寧,於是百姓相議要消滅怪獸,就根據稱為獸中之王的獅子形象特點,用竹篾、彩紙製成形狀兇猛的獅子,再用彩布做成獅身,挑選精壯漢子戴著獅頭,帶著鑼鼓,埋伏在怪獸出沒的地點。當怪獸出現時,鑼鼓齊鳴,「群獅」猛向怪獸沖去,那怪獸嚇得拔腿就逃。此後,怪獸再沒有出現過了。因此,舞獅驅邪便相沿成俗,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至清代乾隆年間,佛山已設有「獅頭」製作行,不少地方、團體定做佛山獅頭。現在,舞獅已人微言輕民間傳統娛樂,比武競技活動遍及華南、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及至歐美的華人地區也常見這一民間傳統活動。
5.佛山彩燈
彩燈,佛山民間稱作燈色。扎作,是以人物、動植物、亭台樓閣等為對象進行立體造型製作,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設計製作的燈色是中國傳統燈色藝術的一支主要流派,具有江南彩燈精巧秀麗的特色,傳統上稱「佛山燈色」,明清時期的史志早有詳細記載。
佛山燈色扎作主要以竹篾、鐵線等材料手工扎作成型後粘貼上各色絲綢布料、花邊、彩穗,配襯上佛山特有的「佛山剪紙」圖案,或在絲綢上繪畫各種圖案而成。佛山燈色扎作藝術在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款式和品種更豐富多彩,並由原來的室內藝術走向廣場藝術,由單個作品走向規模組合,其特點是造工傳統而造型新穎,誇張而不離實,玲瓏剔透、造工精細,白天色彩艷麗、五彩繽紛,夜間通透明亮,金壁輝煌。

四、民間民俗
1.傳統秋色
秋,是指秋季,豐收之意。色,是指景色。秋色,就是秋天舉行的會景遊行活動。著名的佛山傳統秋色,早在明代永樂年間(1403年-1425年)就已經出現了,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佛山秋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演,以民間生活、愛好、風情為依據,是表演藝術與工藝美術結合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主要內容包括「色」:車色、馬色、飄色、水色、地色和燈色;「品」:扎作工藝品、仿古工藝品、花卉工藝品、果品工藝品、鱗蚧工藝品五個門類。現在,兩廣地區盛行的民間花燈巡遊活動,就是出自佛山秋色。現在,祖廟街道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正在計劃讓每年的秋色大遊行活動正常開展起來。
2.行通濟
通濟橋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橋梁之一,取名「通濟橋」,寓意「橋以通濟名,必通而後有濟也」,「以正義通,以亨屯濟」。由於該橋橫跨佛山涌,是通往順德、番禺的必經之路,是佛山商貿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商民在為求來年生意順境,便行通濟橋討好意頭。300多年來,每年正月十六,佛山鄉民傾城而出,步行走過「通濟橋」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心想事成,並衍生出「行通濟,無閉翳」這一佛山特有的民間俗語。現在,該古老習俗也逐漸被賦予了現代的色彩。2006年還組織了「暢行通濟·引財歸家」——萬家通濟系列文化活動,為古老的習俗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現在,「行通濟」活動對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構建和諧社會發揮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3.祖廟北帝誕
佛山祖廟北帝誕是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一個融宗教性、娛樂性、世俗性、群眾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民間文化活動。它的起源與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廟的修建密切相關。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間則多習稱為北帝。作為北帝崇拜的載體,佛山祖廟從宋代元豐年間(1078-1085)建立以來,以其「歷歲久遠」,成為佛山「諸廟之首」,很早就形成了鄉耆、士紳來祖廟議事的「廟議」規矩,使祖廟成為一個集政權、族權、神權為一體的著名廟宇,華南著名的民間信仰中心之一。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為佛山祖廟北帝神誕,在誕期不僅要建醮賀誕,而且還舉辦各種祀神慶典活動。改革開放後,民間自發恢復起北帝誕活動,並呈現出一年比一年興旺的景象。近年來的北帝誕,又開始逐步呈現古代北帝誕「鼓吹數十部,喧騰十餘里」的盛況。
北帝誕作為佛山最大的群體性祭祀和娛樂活動,有著廣泛的全民參與性、極力表現北帝誕生時「繁華鼎盛」的宗教性和輻射海內外的廣泛影響力,是海內外佛山人認同的精神維系。從2000年起,佛山每年農歷三月三北帝誕日,祖廟都會舉辦廟會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動。
六、結束語
中華民族從不曾間斷的文化長河中蘊藏著浩瀚精深、燦若繁星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情感的載體。除了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還擁有數量龐大、價值無可估量、存在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對於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傳承的特殊,保護的不易,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更多的市民、更多的團體一起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與未來,調動他們參與保護的積極性,在保護的前提下,對文化遺產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激活其所蘊涵的豐富文化因子,從中獲取靈感創作出體現民族獨特風格和優秀價值觀的文化產品,做強做大文化產業,這樣我們的文化遺產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保有長青的生命力。
走近文化遺產,熱愛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讓我們行動起來,守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⑻ 身邊的歷史 作文

當月光灑在殘垣斷柱上的時候,當一切都消失在熊熊烈焰中時,你的心在哭泣嗎?

我曾去過最著名的廢墟,當我抬起頭時,早已淚流滿面。她為我訴說著在真實的歷史,那段最傷痛的回憶。她飽受了歷史的滄桑和烈火。這便是我從圓明園里所帶走的一切。
其實歷史不曾離開過我們,當你走到無論哪個地方時,哪裡或許有廢墟,有祠堂,或者傳說。
走進那茫茫大漠,飛沙走石,沒有生命在這兒繁衍,只有那一條前人所留下來的路——絲綢之路。
風越刮越大,雨愈加烈了,窗外風雨飄搖。我走出家門,任憑雨注洗滌著我的思緒。百家岩上,竹林七賢的歌聲,笛聲,低回婉轉,在這里凝固了,隨著一曲《廣陵散》,他們又散了。那碧綠的翠竹,向來訪者無聲的訴說著這里曾有的美麗故事……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現在剩下的有多少。一切都被高樓大廈所代替。江南的小鎮也消失在風雨中。
現在所有的歷史都在博物館里收藏著,廢墟也被建成公園,失去她原有的模樣。
只有大水法的廢墟矗立在那,向我們訴說著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廢墟的存在,卻更能讓我們洞察到中華的歷史。
那,依依的楊柳,千呼萬喚,卻怎麼也無法挽留曾經的一切;滔滔的江水,千萬次的奔騰,卻讓中華的歷史永駐。
歷史,離開過我們嗎?它們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要牢記。周總理說過:「我們可以不記仇,但我們不可以遺忘。」
風吹皺了一池的春水。雨靜之後,一切都變了,廢墟中傳來歷史的聲音,一遍又一遍:「不要遺忘……直到永遠。」
原來,歷史不曾離開過我們,只不過是我們遺忘了它。
讓我們一起去傾聽歷史遺留下來的心聲……

⑼ 求「身邊的歷史」例文,600字

自己寫點啊,求採納啊么么噠。。。。

《身邊的歷史-自豪的溫州人》
眾所周知,猶太人是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而如今,在中國也出現了這樣一群會賺錢的"猶太人",那就是溫州人。
有位朋友曾經這樣說:"溫州人不是一般地想發財致富,而是不屈不撓地想盡一切方法使自己發財致富,因為這也是溫州社會衡量個人成就的主要標准!"
確實如此,溫州人正是憑借強烈的想要致富的慾望,把致富作為個人的人生目標,並身體力行地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以達到這個目標。結果,他們成功了!
如今,溫州人已經被看作是國人中最有全球視野、最有商業頭腦、最貼近草根、最能克服民族劣根性、最能代表資本逐利趨勢的一群人。溫州人的財富越積越多,溫州人已經成為新一代的創富商幫。
溫州人的致富思維: 「一定要做老闆」
窮人:我也想創業,但是創業並不適合每一個人,創業中會有許多風險,不如打工來得安穩些。
溫州人:我為什麼要給別人打工?資本再少也要創業,給自己打工,做自己的老闆才是人生的追求。失敗也是一種人生經歷,不想做老闆的人肯定不是溫州人。
俗話說:"工字不出頭。"一輩子打工,很難有大成功。司馬遷說過:"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秀文不如倚市門。"香港富豪庄永競則說,即使當個小老闆, 資本再少也總是為自己干,總會有發財的希望。可見,給別人打工,總是沒有自己做老闆顯得更有發展。而溫州人的想法正是如此。

愛的港灣--家
有人說,家是溫馨、寧靜、安全的港灣;也有人說,家是清新、甜蜜、豐潤的田園;還有人說,家是遠方遊子日夜慢長心靈的牽掛,是溫暖的源泉;更有人說,家是一首浪漫的歌,吟唱的是家人甜蜜的愛;是一個美麗的夢,描繪的是家人的和睦和幸福;是一棟溫暖的草屋,讓每一個家人在這里傾情釋懷,享受生命璀璨。
當兩顆心碰撞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家,就像一本剛剛製作好,才寫下前言的還帶著清草馨香的新書,新人就是這本書的封和底,彼此的愛連接著他們的心,成為這本書極其重要的書脊。從此,兩個相愛人把他們在一起的生活,親手在潔白的書頁上,寫成一頁一頁點點滴滴的回憶。至於這本書的內容是精華還是糟粕,其實,都是來源於彼此對對方愛的信賴,彼此對家的責任,對家這本書前言承諾的履約程度。
在家這本書里,作封還是作底原本沒有孰對孰錯,都是一個家結構的需要。少了誰或改變這樣一個結構,書都會輕易被毀掉。不必計較誰作封誰作底,家是自己的,封面是高貴是繁華是清雅是平實,都是自己去創造去描繪,最終只是一個表象。只有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寫下一頁一頁豐富而溫暖的內容,才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書的厚度就是決定一個家存在長短的尺度,是雙方是否履行好承諾的標桿。內容豐富的書往往很厚,她不是以奢侈華貴來決定的,而是用真誠和愛,以及彼此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寫成的,是用最平淡卻最觸動心靈的對愛的信念書寫下的。這本書越厚,愛的書脊就相應的越加純厚濃郁,也更會緊密地連接著彼此對家的依戀。
生活中, 有的書很薄,有的書卻很厚。誰都希望自己的家,能成為一本內容豐富、厚重沉實的書,當每次輕輕翻開她,都能夠從中領略到平凡生活中愛的溫暖,領略到彼此的愛給予對方的感動。
寫好家這本書很不容易,盡管相敬如賓,其樂融融,和氣一團,溫馨甜蜜是這本書的中心和心裡的目標。但家也並非是繁雜塵世中的世外桃源,總會遇到一些不調和的小插曲。不能把這些不和諧的小插曲,以自己的自私、狹隘去加以放大,而是以禮相容,以愛曉安,用誠實、忍讓、包容、諒解,和海一樣對彼此的愛,來書寫好家這本厚厚的書集。
水滴需要在大海的懷抱里,才不會乾涸;江河需要億萬個水滴的凝聚,才會有滔天的氣勢。家也一樣,家有了彼此無私地給予對方的溫馨與濃濃的愛,才能著就出一本好書。
家是一本書,一本寫下彼此對愛的理解愛的承諾的書。每一行每一頁都是相依相攜的不經意足跡,在日積月累中,一點一點成就厚重的人生。
願每一個相愛的人,用彼此的愛珍惜與愛護家這本書,也寫出這本書最厚重沉實內容。

第2篇: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愛
母愛,是世間萬物不可代替的愛,它由媽媽和子女多年積累的感情而組成。媽媽是愛花人,而子女就是一朵朵小花,需要愛花人的愛,猶如母親對子女的愛一樣。母愛是熱騰騰的牛奶,母愛是默默地陪伴,在你需要時伸出溫暖的手撫摸著你。母愛是熱騰騰的牛奶,母愛是默默地陪伴,在你需要時伸出溫暖的手撫摸著你。
記得有一次,夜深了,大家都進入甜美的夢鄉了,我請感動全身發熱,心想:去喝杯水應該會好一點吧!於是,我拉著枕頭起了床,因為那是太黑了,再加上我身體不舒服,所以我把鞋子穿錯,左腳穿成右腳,右腳穿成左腳。走到客廳,我搖搖擺擺地,不小心地把玻璃瓶打爛了杯落地的聲音把正在睡熟的媽媽驚醒了,她馬上跑了出來,並開了燈,問:「寶貝,你怎麼了,沒事吧?」隨後,媽媽見我臉色蒼白,摸摸了我的額頭,大吃一驚地說:「你發燒了!」我不知如何是好,媽媽馬上扶起我坐下,然後幫我量體溫、找葯。38。5℃,媽媽看了,馬上背起我,用飛快的腳步送我去醫院,在路途中,有許多樹、草坪等障礙物,這使媽媽一次又一次得跌倒,但媽媽還是勇敢地站起來,我看到她的手都腫了。打完針回家後,媽媽幫我擦手、敷毛巾……第二天早上,我退燒了,起了床,看見睡在我旁邊的媽媽眼睛布滿血絲,我那時流出了滴感動的眼淚。是呀!在記憶的長河中,,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人們說:母愛是乾旱時的雨露,是寒冬里的熱茶…母愛如山,母愛如海,母愛如天。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母愛。
六年級:宋學詩
--600字

第3篇:我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上,我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感受。有一種感受是讓我最為喜悅的,那就是——成功。
記得在我5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奧林匹克英語競賽,英語老師特意輔佐我和幾位同學。我看了那些奧英書,覺得是小菜一碟,不費九牛二虎之力就可殺進決賽。於是,在英語老師輔佐我們的時候,我沒聽,在那獨自一個人做作業。我做完作業,老師也講完當天的內容了。時間一天天過去,奧英初賽也快來了。我還是無動於衷。結果,我得了66分,比一些沒有老師輔佐的同學差不了多少。那一天,我想哭,「但男兒有淚不輕彈」。心想: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機會,我絕不會放過。
果然,在我6年級的時候,上天真的再給我一次機會——舉辦6年級奧林匹克英語競賽。我下定決心,不會在放此機會。於是,我每天學奧英的功夫比別人多幾倍。雖然還有幾個月,但我要做好准備!因為勝利是屬於有準備的人。時間又一天天過去,奧英初賽也快來了。我絕不放過1分,哪怕是0。5分!成績出來了,我113分殺進了決賽!我高興的睡不著覺。
決賽之前的日子裡,我更加努力的學奧英,一眨眼,決賽來了。我認真做題,盡量不失分。我想得獎,但奪獎太艱難了,但我還是全力以赴!成績出來了,我與開平市3等獎僅差幾分,太可惜了!我沒有傷心,因為我已經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了!」
我已經成功了!因為我已經達到我的目標——殺進決賽。我不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做某樣事只要你盡力了,就威爾問心無愧!
世界譚氏中學初一 司徒泳源
--600字

第4篇:做一個內聖外王的人 讀《中國歷史簡史》有感
做一個內聖外王的人
讀《中國歷史簡史》有感
最近,經好友推薦讀了馮友蘭的作品《中國歷史簡史》。感受頗多。
這本書主要記述了中國歷代的哲學精髓及背景,也重點闡述了道家、儒家學派的思想,及為中國哲學做出巨大貢獻的文人。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內聖外王」。其意思是:政治領袖應當具有高尚的心靈。內聖是指這個人的內心致力於心靈的修養;外王是指這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好似君王。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它不僅「要求」人們要在表面上做的富麗堂皇,表現的十分優雅大方。還要在內在的修養與自身的價值,不能「一問三不知」。
前幾日,島城出了一位美女作家,寫了一本深受廣大讀者的青睞。在她舉行一次記見面會時,一位記者問她:「請問《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下一句是什麼?」那位美女作家深思熟慮後,試探性的說:「一江春水向東流?」台底下一陣鬨笑,此時她才明白自己答錯了。這件事反映了這個人只是達到了「外王」,而「內聖」卻並未做到。
在當今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一定都要做到「內聖外王」。既要有內涵也要有君子的待人。如果只有表面的光鮮亮麗會被人認為膚淺;可是如果只有內在的內涵,沒有表現出來,不會察言觀色,那麼就極有可能被認為只會「死讀書,讀死書」。所以,「內聖」與「外王」相結合才能被社會認同,才能有所成就。因為這類人既有聖人的內在,又有君子的氣度。不論從事事業或是為人處事都有較好的方法。
我們一定要從小樹立這種「內聖外王」的精神理念,會為將來打好堅固的基礎,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內聖外王」的人!
六年級:蒲公英的未來
--600字

第5篇:讓我感動的歷史故事
我們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一定經歷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我小的時候到現在經歷過許多事,有高興的、悲傷的、難忘的、有趣的……從書本上也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段齏劃粥》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出身於貧苦人家,兩歲喪父,母親由於無法維持生活,不得不帶著他改嫁別處。
范仲淹讀書非常專心。十多歲時,他住在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裡,晝夜苦讀。每天煮一鍋稀粥,等它凝成凍子以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當飯吃。菜呢,更簡單!切幾根鹹菜就行了。後世把這件事稱為「斷齏劃粥」。齏,指的就是鹹菜。
范仲淹有個同學,看見范仲淹每天只吃點稀粥,便送了他很多美食。過了幾天,同學發現,他送的食物范仲淹並沒有吃,已經放壞了,很不高興。范仲淹說:「我並非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習慣;如今要是享受了佳餚美食,恐怕將來就吃不得苦了。」
范仲淹對民間疾苦深為同情、他做官以後,提出了許多改革弊政的主張。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被范仲淹那種刻苦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動。他教育人們只有勤奮好學、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是啊,只有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在學習上,只有不畏艱苦,才能攀登科學高峰。如果在學習上碰到了困難,就應當迎著困難上!以後,在學習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合肥市華府駿苑小學六年級:王寶妍
--600字

第6篇:《歷史的選擇》讀後感
坐在窗前讀者那本《歷史的選擇》,心中不由的涌動出一股股愛國情。合上書本靜靜的回味,好似眼前又浮現出那一位位愛國的英雄烈士們……
書中有一位讓我記憶猶新的女英雄,她的名字被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她就是江竹筠。
「她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敵人甚至將竹簽插入她的十指……讀完了我的眼睛不由得模糊了起來。想到一個女人居然能受住如此酷刑,我不禁想到了我,有時後一點皮被弄破了就大哭大鬧。可是我讀到她受到如此大的痛苦時卻沒有說出機密,我應該好好反思自己了。
還有一個人也值得我們向他學習——方誌敏
方誌敏被捕的那天,敵人搜遍了他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他所說的「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是我們革命者能戰勝一切困難的地方。」
讀完這句話我感覺到我的臉一下子紅了,想到自己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自己還不斷的花錢買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再看看他,我的心中一股懊悔湧上心頭。如果我現在學習他清貧,潔白,樸素,我將會比現在更幸福。
還有一位偉大的人——毛澤東
他是共產黨的主席他從小愛讀書深明大義,再想想我都不小了但是精讀的書還沒有幾本。我要向他學習,讀書可以使人變得像毛主席一樣充實。
放下書我覺得自己長大了,再回眸祖國的過去是那樣的不易,只有現在努力的充實自己才會為祖國的未來盡一份不偉大但不是太渺小的力量。
青島47中初一:王秋實

--600字

第7篇:第一次感受到父愛
我的爸爸是一個沒有多少話說的人。上天已經給了我爸爸一張嚴肅的臉,還給我爸爸一個大扁鼻,專門用來出氣的似的。讓人一走進他,就感覺他充滿了怒氣,連做女兒快十三年的我還未曾見他真正笑過一次呢1直到那一天的晚上……
那一天,我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媽媽爭吵,然後飯也不吃走進房間,一腳踹上門,抓起東西就往地上砸,使勁跺了幾下,翻身躺上床,用被子蒙上頭賭氣再也不起來了。
在床上我心裡很不安,不該對爸爸媽媽那麼絕情,他們始終是愛我的呀!這么小的事,有必要嗎……我怎麼了,吃了火葯了嗎?現在道歉有用嗎?他們一定很傷心……剛想到這里,忽然聽到了沉重的腳步聲,我立即裝出入睡的樣子縮進被窩。門開了,爸爸走到了我的床邊,我心跳加速,認為爸爸要批評我了,正當我著急的時候,他俯下身子在我額頭上吻了一下,我感受到扎扎的鬍子在觸摸我的臉頰。接著他說:「小懶蟲,餓了吧,別裝蒜了起來吧!」我從床上抬起頭開始反抗:「你的鬍子真扎,該刮一颳了!」「吃什麼呀?」我充滿天真地問。「冷飯!」爸爸一臉壞笑。「哎!」我仰天長嘆。
雖然爸爸是壞笑,但是這壞笑是有意義的,這個壞笑里有幽默,有許多以前未曾發泄的快樂,還有對我深深地,無一用語言表達的父愛。
初一:詹施軼
--600字

第8篇:我的歷史老師
秦老師是我很崇拜的一位老師,但不幸的是,他是教歷史的,課上只有長時間的沉悶與短時間的騷動,我為老師而感到難過,不知是歷史成就了我崇拜的秦老師,還是我崇拜的秦老師毀了歷史,事實就是這樣,不想也罷。
秦老師像一個老實人(註:只是像,哈哈)。
冬天時,他沒穿西服,不像老班那麼瀟灑;他冬天沒穿風衣(那種衣服像風衣),老衛那麼莊重(數學其實真的很重,不用裝,呵呵);他冬天不戴圍巾,沒有小郭那麼活潑,等等等等一些不像特點的特點(註:不僅僅是不像),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秦老師很有特點,這不是諷刺!真的。
秦老師,像一個老實人,但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狡黠的幽默,來的時候,我們猝不提防,他的幽默,更像是黑暗中突然點燃又很快熄滅的火柴。
我不知道秦老師那張抽屜式的嘴裡裝了多少本書,我不知道秦老師那平淡的語言下有多麼大的激情,我不知道秦老師那突如其來的一抹淡笑中有何種哲理,我想,我不知道的有太多,而這些不知道,都化成了一個符號,三個字:秦老師。或許,從他的名字中我們會得到一點啟示:一個姓秦的人守護著一縷陽光,引領後面的人尋找信仰。
秦老師有點兒孤單,他時常台上台下,走來走去,翻著課本,低頭思索,坐在後排,面牆思過(不是過錯的過,是過往的過),他就是這樣,像一壇酒,我說不清是十年沉釀,還是正在發酵,因為這一壇酒,我們無法打開,或許,我們已經打開,卻不會品嘗。
秦時明月漢時關,這月亮,留給下面的學弟學妹賞吧。
--600字

第9篇:歷史告訴我們
歷史,彷彿是一本無形而又巨大的勵人之書。它無所不容,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詮釋著真理,告訴我們人生的真諦。
歷史告訴我們,做人應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自從劉備三顧茅廬以來,調兵遣將,用兵如神:火燒博望,巧借東風,三分天下,一心輔佐劉備興復漢室。後來又為報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情,輔佐後主劉禪,南征南蠻,七擒孟獲;北伐曹魏,六齣祁山。盡心盡力嘔心瀝血,終因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才會有百年之後杜甫「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概嘆。歷史告訴我們,做人應該不拘小節,忍辱負重。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因在朝廷上頂撞了皇上,被關入天牢,慘受宮刑。在這痛不欲生的時刻,他想到了死,同時又想到了父親臨終前,手指著那部未完成的書,眼睛望著他,眼神中充滿了惆悵,無奈和期待。於是,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忍辱負重,奮發創作,終於為後人留下了這部不朽巨著——《史記》。
歷史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敞開心扉,兼容並蓄。我國古代的大清王朝,因自恃地大物博,國力強盛,就盲目自大,固步自封,閉關鎖國,終於在世界迅速發展的潮流中逐漸落伍,成為列強侵略的目標,最終走向滅亡。這一慘痛歷史告訴我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開放自我,才能提高自我。
歷史告訴我們許許多多,它向我們闡述了做人的真理,讓我們以史為鑒,助我們登上人生的頂峰。
馬脊樑中學8年級129班 張珂
--600字

第10篇:銘記歷史 珍惜幸福生活——觀《小兵張嘎》有感
誰不想擁有幸福無憂的童年?誰不想擁有和平安寧的生活?如今,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多媒體教室聆聽老師講課的時候,是否還能想起80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是否還能想起那些和我們同齡卻過早擔當救國救亡責任的兒童團的孩子們?
看完《小兵張嘎》這部影片,對比自己,我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張嘎出身貧寒卻異常堅強,他的童年是在槍林彈雨的炮火中度過的。他沒有貴重的玩具,沒有美味的零食,他也不可能安靜地坐在教室里學習。但是生活的苦難並沒有讓他退縮,他變得更加堅強與自信,更加樂觀與勇敢!拿自己和他一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多麼渺小,實在是慚愧之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嶄新的時代,生活條件好了,父母、老師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發奮向上呢?還有什麼理由不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只要想張嘎那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我們就能戰勝前進中的一切險阻,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飲水思源,勿忘歷史。張嘎只是戰爭年代的一個縮影,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用鮮血用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一代,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去創造。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像張嘎那樣,心繫祖國,聽黨的話,努力學習,發奮圖強,為國家的持久強盛、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謹以此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水泥廠學校四年級:夏子涵
--600字

第11篇: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聽!這雄壯而動聽的《滿江紅》是多麼深沉。他便是離我們已有兩千年的,從小母親就在其身上刻著「精忠報國」的,家喻戶曉的民族大英雄——岳飛。

他出身於農家,是抗金戰火中的一名出色將領。他懷著刻在骨子裡的「精忠報國」帶著他的岳家軍與金軍對抗。他的部隊軍機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在抗金戰場上威名遠揚,讓不可一世的金軍膽顫心驚,聞風喪膽。居然在金軍中流傳這著「憾山易,憾岳家軍難」一類的話。這是多麼了不起!屈指一數歷史上也就區區幾人可以做到。

他滿懷著高昂的鬥志要去收復北方迎回原北宋皇帝以及太上皇,但不料成為當今皇帝——趙構的眼中釘,肉中刺。雖然他是我們心中的民族英雄,有著極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超群的指揮才能,但在政治上太缺乏經驗,一心只為救回先皇,不為當今皇上考慮。他沒有想過如果他真救回了先帝和太上皇那麼宋朝將會有三個皇帝那趙構是什麼?這才導致趙構對岳飛的擔心,在趙構的指示下秦檜夫婦將岳飛陷害以某犯罪處決。一代天驕便如此去世。

或許幾千年前,岳飛應該支持趙構,而不是一味的要去救回先皇,這樣趙構也不會質他於死地,他也可以繼續報效國家,這樣既實現了他精忠報國的宏願也可以保全自己。

岳飛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學習他精忠報國的精神,在戰場上可以臨危不震,靈活運用的卓越指揮才能和他的文學造詣以及他正直,簡朴,愛國愛民愛兵的良好精神和品質。
寧夏中衛沙坡頭區中衛縣初一:風火雷電王琦
--600字

第14篇:感受歷史
穿梭於歷史的叢林中,感受昔日的輝煌。流逝的時光將它埋沒,但是人們卻不能忘記它!忘記它帶個中華兒女的驕傲和恥辱。
走進秦始皇,看見他統一全國的願望都一一實現,成為我國第一個皇帝。為此我們感到欽佩。與此同時「一將成萬古枯」,放眼望去,在那蜿蜒的長城腳下,掩埋了無數冤屈的靈魂!不僅如此,「焚書坑儒」的號令一下,又有多少能人志士被葬送。這,又不得不令我們對這位皇帝感到膽戰心驚。
一代英雄,西楚霸王雙手持劍,將寶劍漸漸逼近自己的胸膛。一縷殘陽伴著時間一起靜止。他屹立在我們眼前。他走了,但他並沒有離我們遠去,我至今都能感受他的遺憾和自尊。
接著歷史隨著一首沁園春雪中的「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帶我們來到了清朝末年,我們一起目睹外國侵略者輕易推開中國的大門,他們早就盯著這塊垂涎已久的食物。只見一噸噸的鴉片運進了中國。就有如一個魔鬼吮吸著人民們的意志!終於林則徐站了起來,領引中國人民走向精神上的第一次勝利!一次又一次的禁煙,成就了一代民族英雄,林則徐。
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但歷史也永遠不會終止,我們更要為美好的明天奮斗,普寫輝煌的歷史!
星子二中初一:李成材
--500字

第15篇:傾聽歷史的回聲——讀《世界歷史》有感
「書是精神的巢穴,是生命的禪床」,這是余秋雨說過的一句話,也是我內心的寫照。書是拉近了時間的省略號、是縮短了地域的逗號、還是那一段又一段的分號,總之,書將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鳥瞰古今中外,仔細研究歷史的價值,你會發現,不同的人看歷史的角度是不同的,較膚淺的人會認為歷史只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童話書;稍微知識淵博的人會認為歷史是一本「四庫全書」;而我卻認為歷史是一瓶香檳,一顆五彩的芝士,是我的良師益友。貫穿歷史的時空,義大利的政治風暴讓我明白了政壇的殘酷;中東的戰火教我明白了這個利益紛爭的世界;「巴巴羅沙」德軍的閃電戰更讓我牢牢記住了先下手為強的道理。是的,歷史是前輩留給我們的照妖鏡,是前輩給我們檢討書。你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皇帝們哪個不是善於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才成功的。像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還有漢武大帝等等。而相反,像紂王那些一意孤行的暴君,換來的卻是人們的千古討罵。所以,我們在讀歷史的同時,不能只是簡單的關注其中的情節,而是要仔細地琢磨一個事件、一個朝代興亡的原因和規律。避免歷史的悲劇在我們身上重演。
在所讀的眾多歷史故事中,請允許我摘抄一幅我情有獨鍾的片段。這幅片段的名字叫《猶太王國的劫難》。話說愛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壙張的腳步踏上了以色列國土,他們佔領了撒馬利亞城,以色列遭到了第一次滅國。公元前583年,尼布甲尼二世大軍再次將耶路撒冷團團圍住,猶太人的抵抗並沒有起到作用,三年後,猶太民族慘遭第二次滅國,巴比倫軍隊血洗了耶路撒冷,並且還將全部戰俘一同運回國去,著就是有名的「巴比倫之囚」。雖然這樣,幾經磨難的猶太民族並沒有失去信心,在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的努力下,他們終於實現了復國之夢。這個故事看起來是簡短的,但是他給我的啟示卻是宛如那一江春水一樣,留之不盡。每當我心情低落或是想放棄時候,我總是會暗示我自己,不要放棄,猶太民族那麼艱難的處境都能走出來,我這點處境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在讀完這個歷史故事後,我始終保持一種樂觀上進的心態。
歷史,古文明的殿堂;歷史,天涯海角的迴音。讓我們品讀歷史,研究歷史,欣賞歷史吧!

⑽ 我身邊的歷史

身邊的變化
小時候,常聽大人告訴我說,世界不斷在變,所有你周圍的東西都不會保持原有的狀態一輩子的,那時候的我,還聽不太懂,只是覺得奇怪,為什麼所有的事物都會變,甚至變得讓人完全認不出來了。就好像電影里的變臉一樣。
過了幾年,我已經懂事了,似乎有一點了解,所有的事物都是在發展的,就好像時間不停的流失一樣,盡管發展有快有慢,但它們都會變得和以前不一樣,這就是發展的魔力,也是促進它們不斷發展的動力。
長大後,看見周圍的來來往往的人和事,而環境也不斷在變,我便完全懂得了,發展的重要性,就拿杭州就說吧。不對,若要說杭州的變化,恐怕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了。還是縮小范圍,說說文二路這一條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路吧。
聽長輩告訴我,大概在二十幾年前,那兒還沒有那麼多的房子,而多數是農田和墳場,十分的荒涼。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大抵也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的情形。
我從小就住在那一帶,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由於學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別頻繁的在那裡走動,在那時候,那條路雖然比起原來要好上許多,但終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條小小的弄堂罷了。刮風時灰塵飛舞,眼前一片霧茫茫的,而下雨時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那裡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為地面上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泥。
現在大概已經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文二路也完全變了一個樣,它像一個成長了的孩子,正在展現著它的魅力。雖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較,但也是有模有樣了,路邊一家家商店開起來了,然後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馬路也變寬了,汽車在上面來來往往,一副四通八達的樣子。這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它代表著新世紀最顯著的變化,代表著杭州正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前進。
欣喜,在於變化。

熱點內容
四年級語文上冊補充習題答案 發布:2024-11-23 21:47:47 瀏覽:588
河北工業大學物理實驗 發布:2024-11-23 21:21:01 瀏覽:971
六年級上冊語文期中復習 發布:2024-11-23 20:52:47 瀏覽:947
土貓教學 發布:2024-11-23 20:06:07 瀏覽:586
繼續教育考題 發布:2024-11-23 18:51:13 瀏覽:335
leaf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23 18:39:57 瀏覽:858
四年級語文上冊練習冊答案 發布:2024-11-23 17:57:47 瀏覽:818
西安古琴老師 發布:2024-11-23 17:57:04 瀏覽:749
金東區教師招聘 發布:2024-11-23 17:24:37 瀏覽:782
女教師嫖 發布:2024-11-23 17:17:33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