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法國對德國歷史戰績

法國對德國歷史戰績

發布時間: 2020-11-18 20:35:21

Ⅰ 德國VS法國歷史上交鋒戰績如何

法國被人亡國過
普法戰爭 割讓兩省。。
二戰 被人打下巴黎。。。。。
其他的,不用多說了

Ⅱ 法國與德國歷史矛盾。

查理曼死後他的三個孫子三分天下,他們統治的國家分別就是後來的德國、法國、奧版匈帝國
之間有時權有好有時相互攻殺。
法國與德國的矛盾在近現代比較突出
都為了爭奪歐洲霸主地位(歐洲大陸霸主)
1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德國合同其他國家一起干預法國革命,在法國革命的第三階段,拿破崙出征德國。
2 1861年前後,德國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擴張,先後發動了對法國的戰爭。
3 一戰,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法國)與新生資本主義國家(德國)的利益爭奪戰
4 二戰,德國法西斯發起的,使法國在1940後成了他的傀儡統治(大部分地區)直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時候,法國光復。
5 戰後,法國與美、英、蘇聯對德國實行了分區佔領,隨著戰後經濟的恢復,各國相繼撤離。
6.70年代後,兩國都成了歐共體的一員,共同攜手促進歐洲經濟的發展
回答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指出,謝謝!

Ⅲ 法國與德國在歷史上有那些仇恨

德意志和法蘭西,其實仇恨並不是很深遠。
其實法國的世仇是奧地利(勃艮第繼承問題、帝國領土問題)和英國(詳見百年戰爭)。
那麼德意志和法蘭西,一開始的矛盾在哪?
1、阿爾薩斯洛林到底是誰的?奧地利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法蘭西說這地是法國的。其實這地一開始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後來法蘭西幾次佔領,再通過條約啊、聯姻啊,直至劃入法國版圖內。嗯,屬於法國也合乎情理。但問題就在,後世的德意志和法蘭西都認為阿爾薩斯洛林是自己的,麻煩了。
2、普法戰爭,法國想恢復在歐陸的霸權,所以法國在受到挑釁後,主動出擊進攻德意志地區。但實際上,德軍的戰鬥力很強,法國沒討到好。法國被反攻回本土。但是,普魯士軍隊在進入法國之後,完全是在侵略了。而後的合約,法國要賠50億法郎,德國拿回阿爾薩斯洛林(又是這兒),50億法郎賠完之前德軍佔領北方六省。普魯士順利通過戰爭的方式,聯合了德意志各邦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聯合不了的早踢出去了(奧地利)。而且是在法國的王室宮廷凡爾賽宮,建立帝國,表示新生的德意志取代了法蘭西在歐陸的地位,狠狠的踐踏了法國。
3、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希望讓德國肢解,英美不同意。並且法國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以懲罰德國。隨後法國雙一次得到阿爾薩斯洛林了,法國還想要薩爾地區,薩爾工業發達,國聯託管此地,工業交給法國來開發,薩爾的環境被嚴重破壞。後來通過公投,薩爾還是回到德國,儼然一片狼藉。
4、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雙一次拿回了阿爾薩斯洛林,而後隨著帝國的覆滅。法國叒一次得到了阿爾薩斯洛林。就再也沒變過了。
順便說一句,其實反法同盟有普魯士不新鮮,普魯士那三個腓特烈國王,都是有著「優良傳統」,說白了就是誰給錢幫誰,甚至有可能把這錢就給黑了。而且英國牽頭組織同盟,英國掏軍費啊。再者對於當時普魯士來說,盟友就是用來出賣的,關鍵要賣個好價錢。所以為什麼法國總理在一戰後說「德意志帝國生於不義,死於恥辱」呢,歷史上太缺德。當然,普魯士自然也坑過法國。

Ⅳ 法國與德國的歷史恩怨情仇有哪些

領土糾紛: 兩國間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雙方存在著爭議, 由於受小說《最後一課》的影響,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同情法國,但這兩個地方也是法國在三十年戰爭後佔領的,究竟歸誰不好說;

政治:兩國都想做歐洲大陸的領導者,存在著一山二虎的情形,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德國要統一時法國都表示反對或者說不支持;

軍事:拿破崙時期法蘭西第一帝國曾橫掃德意志諸邦,而俾斯麥時期的普魯士領導的德軍在普法戰爭中大敗法軍,俘虜法國皇帝及諸位高級將領,更不用說兩次大戰中雙方的恩怨,雙方總在報仇和復仇間徘徊。

Ⅳ 一戰中德國對法國的作戰情況是怎樣的 越詳細越好

主要是閃電計劃和施里芬計劃,主要的重點如下:

施里芬計劃的主旨就是在德國陷入戰爭時迅速擊敗法國,使得德國避免陷入與法俄的兩線作戰
詳細介紹:
施里芬的計劃(Schlieffen Plan)
對德國威脅最大的莫過於東面的俄羅斯、西面的法國與海上的老牌強國英國。對於陸軍而言,歐洲戰爭意味著同時與法國和俄國作戰。因此,參謀本部研究的課題便是如何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瓦德西曾經於1887年提出固守西線,集中力量打擊俄羅斯的戰略方案,為俾斯麥所否決。 施利芬在輔佐老毛奇與瓦德西時,便對法國與俄羅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經歷了拿破崙戰爭的法國,雖然在普法戰爭中失敗,並失去了盛產鐵礦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其陸軍卻雄風不減,在歐洲處於領先地位,是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在歐洲大陸上最大的敵人。反觀俄羅斯,雖有600萬常規部隊,但裝備落後,戰略思想仍舊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當德國的克虜伯大炮、毛瑟槍已經馳名世界,德國參謀本部正在著重研究馬克沁機槍的價值時,俄羅斯的士兵不少還以綁了尖刀的木棍作為唯一裝備。同時,俄羅斯廣闊的領土、落後的鐵路網和老化的戰爭動員機制使得俄國的戰爭反應速度大打了折扣。仔細研究了雙方力量對比之後,施利芬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利用德國兵力動員迅速的優勢,先行擊敗法國,而後回頭集中力量對抗俄羅斯。施利芬判斷,俄羅斯落後的軍事動員體制使得俄國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對德國的軍事集結。而在這段時間內,擁有毛奇時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鐵路網,德國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軍事集結並打敗法國。這就是「施利芬計劃」的基本戰略思想,以三個字來概括,就是「時間差」。 1891年,也就是出任德軍參謀總長的第一年,施利芬便提出了一份「備忘錄」,被稱為第一號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施利芬採用了軍事學家所罕見的「劇情排演」的方式,推演了未來歐洲大戰的基本過程,提出了「時間差」的戰略構想與實施方式。之後,施利芬又在1892年和1894年提出了第二、第三號備忘錄,這三份備忘錄,便是「施利芬計劃」的基本雛形。此後,在任期內,施利芬主導進行了對未來戰爭的無數的演習、沙盤演練與討論,對備忘錄進行了反復的修改。1905年12月,施利芬完成了最後一份備忘錄,並於1906年親手交給了繼任者,老毛奇的侄子小毛奇,至此,完整的「施利芬計劃」終於成形。 「施利芬計劃」的主要目標自然是法國。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為抵禦德國進攻,從瑞士阿爾卑斯山開始,經貝耳福、厄比納爾、土爾和凡爾登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堡壘,僅僅在厄比納爾和土爾之間留有豁口以通法德邊境,並在豁口的兩翼部署了密集的交叉火力,因此」施利芬計劃」的中心與重點,便是如何繞過法國漫長而堅固的防禦體系。 「施利芬計劃」基本內容是:將德國全部作戰兵力分為對俄國的東線和對法國的西線。其中,西線部隊79個師,東線部隊則僅有10個師夾雜一些地方部隊。東西線兵力分配比例大致為1:8。西線又分為左右兩翼,右翼部隊為68個師,左翼部隊11個師一部分配在凡爾登中央地段,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僅僅135英里,也是法國對德防禦體系的重心所在。其餘則部署在長達240公里的的法德邊境線上。西線中的右翼,是德國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國贏得戰爭勝利的靈魂。 按照「施利芬計劃」,一旦戰爭打響,東線德軍部隊以其少數兵力與奧匈帝國軍隊遙相呼應,牽制俄軍,目的在於將俄國限制於東普魯士邊境。於此同時,集結於西線的右翼以凡爾登地區為軸心向西南方向旋轉,取道歐洲的中立國比利時,由比法邊界進入法國,在穿越比利時平原、橫掃法國沿海後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包圍巴黎,繼而向東,從法軍背後包抄其主力。而西線的左翼的任務,便是抵禦法軍主力的攻擊。 「施利芬計劃」要求右翼部隊主力自動員下達後第十二天前打開列日通道,第十九日拿下布魯塞爾,第二十二日進入法國,第三十一日達到提翁維爾――聖康坦一線,第三十九日攻克巴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由於判斷俄國軍事力量的充分動員需要6到8周,因此,施利芬計劃中要求德國在這一時間內徹底擊敗法國。

閃電戰可以概括為集中使用俯沖轟炸機、裝甲集群、炮兵等,利用強大的火力和突擊力作戰的一種作戰方式。
詳細介紹:
1、集中使用裝甲部隊——高度集中的強大火力,快速機動能力,還有迅速推進時的強大生存能力都使裝甲部隊遠超過以前歷史上任何一場戰爭中出現過的任何部隊。它使得騎兵顯得完全過時,使步兵在開闊地上顯得萬分無助,除非他們大量裝備有效的反坦克炮。但是反坦克炮正是作為對閃電戰的回應才發展起來的,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尾才逐漸成熟。德國的坦克部隊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他們被認為是精英部隊而被配以最優秀的士兵和指揮官。德國的坦克是第一款能真正有效投入戰斗的坦克。除了坦克,機械化步兵能夠與坦克一起推進,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保護以遠離來自敵人步兵和反坦克武器的威脅。當步兵的戰斗車輛不能得到滿足時,步兵經常會搭乘在坦克上前進。
2、大規模精準的空中支援——空中轟炸的高效准確和毀滅性把炮兵遠遠甩在了後面。同時炮兵也無法跟上坦克的推進速度。所以除了普通的炮兵外,德國軍隊還裝備了大量的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它能夠迅速有效的消滅坦克推進道路上的障礙(如炮兵,防禦工事,步兵集團,橋梁和護衛車隊等)。
傘兵是另一種形式的空中支援,他能夠快速佔領指定目標而不是破壞。在閃電戰中他們的常見任務是搶占重要橋梁,以防止敵人破壞他們,並使坦克能夠不受拖延的快速抵達並通過橋梁。
3、無線電——當法國在1940年時甚至還沒有裝備無線電時,德國就已經在每輛坦克,每架飛機,甚至每個作戰單位上都配備了無線電。這使得德國的指揮官們能夠高效率地掌控他們的部隊,並使得他們的空中力量更具效率和破壞性。無線電使得德國的閃電戰指揮官們能夠與他們的部隊一起快速推進,並親眼觀察戰場,充分掌握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從而更好地運用他們的部隊,而不是站在地圖前坐失良機。無線電也讓德國的高級指揮官能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有效地掌控龐大的機動部隊,使大規模的協同作戰和高效率的統一指揮成為可能。
4、靈活性——德國裝甲指揮官不用去死搬命令按照特定的路線行軍。他們高度的機動能力和反應快速的空中支援賦予他們足夠的戰術自由,這使得他們能夠猶如洪水瀉地般選擇抵抗力量最薄弱的路線推進,或者通過他們強大的坦克炮火力和空中支援來打開一條通道。這同樣能夠使他們遭受盡量少的傷亡,從而保持他們高效迅猛的穿插並向更深處推進。
5、主動權和突然性——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快速推進部隊的驚人的速度和力量和對敵領土的狂轟濫炸能夠輕易地使敵人陷於休克狀態。持續的突然襲擊會帶來更大的毀滅性破壞,正如德國人在戰爭中做的那樣。他們快速包圍大規模的敵軍,切斷他們的補給線,使敵軍瓦解和失去鬥志。
6、簡單明了——閃電戰沒有任何復雜晦澀的東西。它是一個簡單的戰術,現代武器的革M——坦克,飛機,無線電,使得它的實行成為可能。正是由於其他武器和戰術的融入,使它有了質的飛躍。也正是因為有了擁有騎士精神的指揮官像古德里安和隆美爾,有了經過嚴格訓練擁有戰斗經驗的士兵,有了出色的武器如四號坦克和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德國才能夠通過閃電戰取得驚人的勝利。 在以後的戰爭中德國終於遇到了棋逢對手的裝甲指揮官,例如巴頓和朱可夫。他們的坦克也在可能是二戰中最好的坦克的蘇聯T-34面前相形見絀。斯圖卡俯沖轟炸機也遇到了超級戰術支援機,像二戰中裝甲防護最佳的伊爾-2對地攻擊機,還有再往後的美英新型的多用途戰斗轟炸機。
7、空中優勢——這個因素處於從屬地位,但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敵人擁有空中優勢,那閃電戰就不可能實行了。就如隆美爾和其他德國指揮官在戰爭後期所面對的局面。
8、後勤——這是另一個關鍵的從屬因素。德國正是由於忽視了這個因素,而最終使部隊陷入癱瘓。德國人善於在相對較小的范圍,較短的時間和良好的天氣條件下發動閃電戰,如入侵波蘭,法國,南斯拉夫和希臘。但是當1941年他們進攻蘇聯時,蘇聯巨大的縱深,糟糕的道路情況和惡劣的天氣使他們在後勤上的缺陷顯露無遺。由於缺乏足夠的卡車,德國人還在大量使用騾馬作為運輸工具,這使得他們的步兵和補給跟不上坦克的推進速度。運輸機本來也能對部隊的後勤保障起到幫助,但是在對克里特島的空降作戰中德國損失了很多運輸機,後來為避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整支部隊投降而進行的自負且無益的空投援助的行動中更多的運輸機白白損失。
除了傳統的對行進中的部隊的食物,水和彈葯的補給,坦克還需要大量的燃料和零部件。這個問題隨著戰爭的進展不斷加深,並使德國的裝甲部隊陷入癱瘓。德國後期的坦克,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在技術上非常復雜,比早期的坦克需要更多的燃料。很多重型坦克的損失都是由於機械故障和燃料不足,而非敵人的炮火。所以閃電戰需要的不只是坦克,還需要它們有極高的可靠性,足夠長的行程,並且伴隨有各種輔助卡車。德國忽視了戰爭華麗舞台背後所需要的幕後支持,因此遭受了慘重的懲罰。在戰爭後期蘇聯軍隊改進了他們的後勤補給系統使他們的坦克能夠不停頓地連續推進數百英里,有時甚至能夠在行進中加油,這當然要歸功於他們車輛的技術上可靠和簡潔。

Ⅵ 德國隊和法國隊歷史戰績

1..在1958年瑞典世界盃上,1958-06-26 新烏利維球場三四名決賽 法國 6比3 德國
2..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半決賽上;1982-07-08拉蒙·皮茲胡安球場 半決賽 德國 8比7 法國,在120分鍾內打成3;3平,最後罰點球,德國以5:4總比分8:7勝出.
3.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上,1986-06-25 哈利斯科體育場半決賽 德國 2比0 法國

Ⅶ 德國VS法國歷史上交鋒戰績如何

法國多數贏的是友誼賽,德國在82 86年兩屆世界盃戰勝法國隊,此後兩隊沒有在大賽上相遇過,因此看來實際上兩隊在大賽上,德國戰績占優,德國是法國大賽的剋星

Ⅷ 德國VS法國歷史上交鋒戰績如何

2005-11-12
2005法國
德國
0:0
2003-11-15
2003德國
法國
0:3
2001-02-27
2001法國
德國
1:0
1996-06-01
1996德國
法國
0:1
1990-02-28
1990法國
德國
2:1
1987-08-12
1987德國
法國
2:1
1986-06-25
1986德國
法國
2:0
1984-04-18
1984法國
德國
1:0
1982-07-08
1982德國
法國
3:3
1980-11-19
1980德國
法國
4:1
1977-02-23
1977法國
德國
1:0
1973-10-13
1973德國
法國
2:1
1968-09-25
1968法國
德國
1:1
1967-09-27
1967德國
法國
5:1
1962-10-24
1962德國
法國
2:2
1958-10-26
1958法國
德國
2:2
1958-06-26
1958法國
德國
6:3
1954-10-16
1954德國
法國
1:3
1952-10-05
1952法國
德國
3:1
1937-03-21
1937德國
法國
4:0
1935-03-17
1935法國
德國
1:3
1933-03-19
1933德國
法國
3:3
1931-03-15
1931法國
德國
1:0
最近78年兩隊總交鋒23次
法國以10勝5平8負稍占上風!

Ⅸ 在歷史上法國和德國有幾次戰爭

羅馬時代時代後,日耳曼人大遷徙,完整的法德兩個國家實體並沒有出現,所以談不上戰爭。然而在查理曼大帝時代,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擴張到現在的義大利,法國,德國境內。但查理曼死後,他的繼任者沒能鞏固統治,他的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從而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義大利,法蘭西,德意志。三國之中法蘭西率先完成了統一,而德國形成了以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為皇帝的十分鬆散的神聖羅馬帝國。
1700——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期。法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競爭對手,但這時期法國是勃蘭登堡—普魯士國家的支持者,每年勃蘭登堡選侯可以從法國國王那裡領取一筆年金,1713年《烏特勒支和約》締結之後,普魯士擺脫了皇帝的控制,成為王國,是皇帝政府最大的對手。
1740——1763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3)和七年戰爭(1756——1763)時期。法國成為奧地利宮廷的盟友。前者使奧地利皇帝政府的對手普魯士獲得了西里西亞,但瑪利亞·特里薩保住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大部分領地。
1789——1860年代。法國大革命之後,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把法國視為革命的禍水,多次武裝干涉法國內政。拿破崙執政後多次討伐萊茵聯盟(主體是德國),兩者時戰時和。
1870年,普魯士為了統一德意志,引發普法戰爭爆發。
1914—1918年,一戰爆發。法國是協約國成員,德國是同盟國成員,法德陷入了一戰。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不久,1940.6月,德國攻陷法國。直到1944年法國才復國。

熱點內容
保定教育網 發布:2024-11-24 17:17:02 瀏覽:787
師德先進個人推薦材料 發布:2024-11-24 16:04:48 瀏覽:580
優酷校園大使 發布:2024-11-24 16:01:06 瀏覽:723
班主任感懷 發布:2024-11-24 15:55:55 瀏覽:920
揚大湯老師 發布:2024-11-24 15:50:48 瀏覽:292
閔行區十佳師德標兵 發布:2024-11-24 14:17:16 瀏覽:853
合肥特崗教師 發布:2024-11-24 13:22:16 瀏覽:105
火眼教學 發布:2024-11-24 13:17:16 瀏覽:615
長豐在哪裡 發布:2024-11-24 11:49:23 瀏覽:970
兒童英語基礎 發布:2024-11-24 11:16:49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