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以史為據,尊重史實公正而客觀評論歷史人物的功與過,既不溢美也不過分贊美.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待歷史人物行為的歷史性.
❷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分類法
把歷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跡按類別歸納評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跡大多適用此法。一般可分為 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經濟(實行寬舒政策,發展生產)、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文化等方面。
如漢武帝的事跡可概括成: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王侯爵位,解決王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統一和政治統一。經濟上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開鑿六輔渠、白渠,治理黃河。經濟發展,國家富裕。
2.分期法
即把歷史人物的活動納入各個歷史時期加以敘述、評價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適用此法。
例如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跡,大的方面可分為中共創立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等階段進行敘述。
3.階級原則
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在階級社會中,我們當然要站在被剝削階級一方,謳歌他們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英雄行為。
4.歷史原則
這是一個不可或缺而又經常被亂用的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我們不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
5.大節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偉人往往不是聖人。偉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
因此,偉人也必然有失誤,也必然有錯誤。這些,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2)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擴展閱讀:
評價是漢語詞語,讀音píngjià,意思是指對一件事或人物進行判斷、分析後的結論。
❸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
客觀,全面,史論結合。
❹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的方法;要用歷史的觀點、客觀科學的方法。用辯證的方法、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主觀和客觀分別評價
❺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面目
一、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說的就是從古代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身上吸取一些對當下政治有益的部分,而不是單純為了評價而評價,更重要的是發掘其對後世的現實意義,從中可以吸取哪些好的方面,去除一些不好的方面,使今人更好地看待我們的社會,看待他人與自己的關系,看待事業的成敗得失,從而升華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力量,這便是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指導作用。
二、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歷史史實的基礎上,用事實說話,讓事實說話
評價歷史人物說到底就是評價其一生的事跡及其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而這就要求對歷史事實進行負責任的考證和修訂,只有事實首先正確,才可能使結論正確,否則,基本史實不明,張冠李戴甚至存在「莫須有」的史實,則從中得出的結論一定是錯誤的。
我們所要評價的歷史人物,一般都會有眾多的歷史事件貫穿其一生,所以必須首先廣泛的了解、佔有這些基本的事實材料。通過佔有豐富的材料,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才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對正確的史實進行研究,才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必須堅持史論結合原則:論從史出、史由證來,這樣評價的歷史人物才具有真實性,可信性。
三、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將人物盡可能還原到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
我們不能拿今天的標准去評判當時的古人,不能從今人的喜惡出發,去不負責任地指責古人的缺失和錯誤,甚至拿今人和古人做牽強附會的類比,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做法。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
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一文中講到:「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這雖然是對孫中山個人作出的評價,但實際上,不苛求古人是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評價歷史人物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從歷史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列寧在《評經濟浪漫主義》一文中講得好:「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
四、評價歷史人物要做到一分為二,實事求是
鄧小平曾說過:「評價人物和歷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
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的評價,既高度贊揚了資產階級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空前成就,又對它所具有的弊端和腐朽的一面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只有一分為二看待歷史人物的功與過兩個方面,才能真正了解歷史人物,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此外,評價歷史人物還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時代性原則: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史料的發現可能會顛覆之前的某些論證,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發展性原則:人物是變化發展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對於不同的時代要賦予歷史人物不同的內涵;多邊性原則: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可能會產生不同評價,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評價也不盡相同,評價人的階級身份、個人修養、 知識儲備等不同也會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青史憑誰定是非?」「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歷史人物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功功過過都已成為過去,但是作為歷史工作者肩負著崇高的社會責任,必須以崇高的使命感和科學嚴謹的態度做好歷史人物評價這一重要工作,才能無愧我們的歷史,才能無愧我們的時代。
❻ 「六個不能」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指的是哪「六個不能」什麼
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❼ 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應遵循哪些方法
尊重事實,以真實史料為依據和線索,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人物的成長經歷以及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客觀的理解種種因素對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某些抉擇所產生的影響及因果關系。有些局限性或隱性的東西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被誤解及人為抹黑或貼金而導致的背離扭曲並不符合人物的主觀思想和行為目的,而這很可能是評判是非對錯的關鍵,研究和分析事實之間的關聯性和邏輯推理有助於挖掘歷史的真相。歷史上被過褒過貶的人物並不在少數,客觀修正長期以來對歷史人物的錯誤評判也要分辨和濾清文藝作品的虛構成份!往往虛構成分對後世的錯誤影響更甚,比如三國演義的作者在立場上就是偏向於劉備集團一方的。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真相總容易被遺失和篡改,而抹黑或貼金的影響似乎更容易被保留甚至不斷被炒作而翻滾著影響後世!正如你是一個人什麼樣的人和你大家被說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往往是不一樣的!現在依然有很多植根性的錯誤觀念,也依然有以錯誤的理解方式去接受那些虛構的誤導!又再變成誤播的工具......!
❽ 如何把握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
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科學方法
何謂歷史人物?簡單地理解,已經故去的過往的人物就是歷史人物。這里包括兩點,一是從肉體上說已經死亡了的人;二是時間上已經是過去時了。當然,過去的時間有長有短,涉及的人物有大有小。這就有古代的近代的現代的當代的各色人等,都是我們所說的歷史人物。
實事求是地、科學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但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尤其是在「左」的思想占統治地位的時候,我們的歷史學出了問題,評價歷史人物時,常常出現諸如拔高、吹捧、歪曲、醜化等等不實事求是的情況。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情況大為改觀,特別是在「還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方面,史學界取得了重大進展。這是落實「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史學方針的一個重要實績,是新時期中國史學成就的一大亮點。 「還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在中國史學的特定環境下,有著特定的含義,主要是指:要實事求是地恢復被曲解、被遮蔽了的歷史人物的原貌。許多歷史真相,本來是清楚的,但由於各種原因被歪曲或遮蔽了,這就需要糾正過來,昭示天下;也有些歷史真相,本來是半明半暗或不大清楚的,那麼就需要考明它並昭告世人。
在我看來,評價那些歷史人物,應該有四項原則。
第一,歷史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過去,農民起義領袖被美化為「高、大、全」式的無瑕疵英雄;如今,銀幕上的帝王則被美化為「清廉、勤政、為民」式的君王。另一種是把歷史人物妖魔化,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一律視為歷史垃圾,統統加以摒棄。這兩種傾向都是要不得的。
第二,階級原則。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階級社會中,我們當然要站在被剝削階級一方,謳歌他們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英雄行為。但是,這種謳歌,不應該是教條的、僵化的,而應該是辯證的、唯物的。不能無原則地美化,無限制地拔高。如對農民起義的研究,我們常常不自覺地美化或拔高農民起義。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把豐富多彩的歷史基本簡化為農民起義斗爭史或儒法斗爭史,就是階級分析原則的教條化運用的極端典型。另一面,則是對剝削階級的全盤否定,否定他們的一切所作所為。他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所有作為,都一概予以否定,其實就是徹頭徹尾的民族虛無主義。這種錯誤的理念就導致了歷史的虛無主義。
第三,雙贏原則。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國。在她形成的歷史進程中,在現在疆域的版圖內,曾經多次出現過國中有國的歷史現象。這就是說,不能用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來代替整個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我認為,既然是一國之內的民族戰爭,大多不好提正義與否。因為民族之間的融合,就包括粗魯野蠻的殺戳。有理的一方,也可能因為無力而被消滅。開始是十惡不赦的侵略者,隨著全國的統一,這十惡不赦的侵略者又可能變成功莫大焉的統一者。因為他成了新王朝的奠基者。所以,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當時的戰爭,評價歷史人物亦然。
第四,兩點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兩點論,不能一點論。如評價曾國藩就存在這個問題。曾國藩曾經嚴酷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由此,他許多年來一直被定為劊子手、賣國賊、衛道士等,成了歷史反面人物的典型。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毛澤東對曾國藩的評價也公諸於世,使世人受到很大的震動。
千秋功罪,後人評說。要對每個歷史人物作一準確全面的評價,實在是一大難事。但只要我們掌握一定的 科學方法,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定能在歷史人物教學上取得良好成績。
❾ 歷史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什麼
(1)傑出人物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正確認識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深入了解他們所處的歷史條件,堅持歷史主義原則。(2)在階級社會里,傑出人物是一定階級的代表,他們是從屬於一定階級的,他們的歷史作用同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的歷史作用是分不開的。因此,必須對傑出人物作階級分析。(3)傑出人物的出現及其歷史作用,都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因此,必須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統一的觀點分析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4)任何傑出人物都既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也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對他們的歷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與評價,既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
還望採納,謝謝,如另有疑問,敬請提出。
❿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一、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原則
(1)必須運用客觀、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必須堅持用實踐的標准。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也是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唯一標准。
有的歷史人物的活動的主觀動機雖然是好的,但是實踐效果不一定好。
有的雖然主觀動機不好,但是客觀效果卻是誰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進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必須堅持用生產力的標准。
衡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標准,主要是看這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標准。
促進的就是進步的,反之就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
為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當先將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或特定的歷史階段)進行考察和評價。
首先要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
如果脫離了時代,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評價任何一個 歷史人物時,都應當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2)必須運用全面的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動或歷史事件集中起來,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評價。
絕對不能只根據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進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斷定。
(3)必須運用「史論結合」的原則。
「史論結合法」是評價歷史問題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評價方法。
評價時應當有史又有論,而且史實要典型,要有較強的說服力;
結論要客觀、公正、合理、准確而精練。
二、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2)應當堅持以「階級角度」來衡量,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是一定社會的一定階級的利益的代表,為本階級服務,充分體現了本階級的一些階級利益。
應當准確地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階級屬性。
綜上所述,在評價任何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都必須堅持以上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標准。
只有這樣,才能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全面而准確的評價,從而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科學的歷史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