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青島歷史

青島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18 15:06:16

❶ 青島歷史過去和現在的變化

青島歷史大事

田單破燕

【田單破燕】戰國時期,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攻克齊國回70餘城,唯有莒和答即墨久攻不下。當時的即墨城位於今青島平度市古峴鎮的大朱毛村一帶,是與臨淄齊名的齊國大邑。當率眾守城的田單得知燕王以騎劫取代樂毅為將時,便進行反攻。田單下令將城中千餘頭牛集中起來,牛角上綁上尖刀,牛身上披五彩繒衣,牛尾上捆葦草並灌上油脂。夜間,在城牆上開幾十處洞穴,將牛縱出,燃其尾部葦草,牛被燒痛,便瘋狂向燕軍營壘沖去,5000名壯士隨後發起猛攻,城中老幼鼓噪助威,燕軍潰敗。田單乘勢收復了齊國全部失地。

❷ 青島歷史

古代
今青島市所在地區在舊石器時代為溫帶森林,有大量生物生息繁衍,今有大量化石出土。在新石器時代,東夷父系氏族先民在此從事農耕生產活動,進而發展出狩獵、畜牧及海洋捕撈,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龍山[注 3]和岳石文化[注 4]。夏朝時,此地居民多為萊夷;商朝時,系萊國領地;西周時期,分屬萊、夷、莒、介等封國。春秋初期,系介、夷、萊等國屬地。前567年齊國滅萊國,今青島市多歸於齊國。齊國為防備外國侵犯,在其南部邊境修築了千里長城,遺址今日尚存。戰國時期,即墨成為齊國五都之一;琅琊[注 5]是重要海港城邑;前476年,齊吳兩國在此海域發生中國史上首次海戰。秦始皇曾三次巡幸琅琊郡,修建琅琊台,派遣徐福東渡朝鮮、日本。曾為膠東王的劉徹即位漢武帝,多次巡幸琅琊、不其(音Bùjī,今城陽區),先後派人入海求仙。前70年,河南郡以東49郡國發生大地震,死6000餘人,琅琊城郭、琅琊台、秦漢行宮、宗廟、港口全部毀壞;自此,琅琊衰敗,郡治外遷。
公元623年,膠西縣並入高密縣,置板橋鎮,該鎮商船往來頻繁,有著與東亞、南亞、西亞等地區的廣泛貿易,成為北方大港,也是朝廷對高麗用兵的軍需轉運站,經濟和軍事地位十分重要。五代十國時期,由於戰亂政權更替頻繁,板橋鎮及其周邊地區趨於蕭條。宋朝時,經濟又繁榮起來,對外貿易發展較快。後因宋遼對峙,登州、萊州港封閉,板橋鎮成為北方唯一海上對外聯系的口岸,也是宋朝五大口岸之一,密州市舶司和臨海軍設置於此。板橋鎮在對與高麗和日本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發揮了重大作用。其後宋金交惡,板橋鎮的貿易受到威脅,經濟趨弱。1142年,宋金協定設置海上貿易唯一的膠西榷場以互市互易,其下設置板橋鎮、張倉鎮等分榷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詔開鑿膠萊運河,歷時2年修通了這條世界最早的地峽運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設置膠州、平度州。1372年,為防禦倭寇,在今靈山灣畔設立靈山衛,轄膠州所、夏河寨所、靈山衛本所;1374年,衛所官兵擊退倭寇並追至琉球,有力打擊了外來侵擾。1402年,在今即墨東部沿海設立鰲山衛,轄浮山所、雄崖所。1537年,朝廷疏浚膠萊運河,並開鑿馬濠運河,縮短了航程700餘里,促進了航運和商貿發展。
建置初期
1734至1735年,靈山衛和鰲山衛被裁撤,但諸多口岸因海防需要,仍為清軍駐泊之地。1859年,青島口設立厘稅局分局。1865年,清政府在今青島地區設立9個東海關分關、分卡或代辦處,監管進出港船舶和貿易稅收等事物,青島口街市逐步繁榮起來。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愈占膠州灣,清政府急令口岸戒嚴調兵200人駐防青島口,事後隨即撤走。1891年,清政府決定在膠州設防,修建了供海軍碼頭使用的木橋,即今日前海棧橋的前身;當年6月14日,清政府內閣頒發上諭,批准膠州設防,後被確定為青島城市建置的開始。1892年,登州總兵章高元率部移駐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總兵率部參戰,膠澳防務停滯。1895年末,總兵回防膠澳,繼續修建防務工程,並修通了至膠州的大路,青島口發展成為港口重鎮和海防要地。

1896年,俄國太平洋艦隊借口越冬,駐泊膠州灣,試圖建立海軍基地,終未果;同年12月,德國正式向清政府要求租借膠州灣被拒。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出兵在青島灣登陸,並將其佔領。1898年3月6日,中德兩國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借膠澳及其周邊地區99年,建自由港、築山東鐵路,此舉成為西方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開創了先例。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令將在租借地內新建的市區設租借地首府,命名為「青島」;當月,中國劃界委員於希傑、彭虞孫與德方勘界委員羅紳達訂立潮平合同和邊界合同,青島作為一個城市正式誕生。政府高價收購並拆除原來的中國村落,斥巨資按照其都市計畫新建了一個完全德式風格的現代化港口城市,奠定了當今青島的城市格局和建築風貌的基調。
民國大陸時期[編輯]

辛亥革命後,前清皇室貴族、舊臣高官遷居青島,在此策劃並實施了癸丑復辟和丁巳復辟,但均遭失敗。1914年夏,日英聯軍對德國宣戰,德國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無暇東顧。於是,聯軍乘勢於11月7日攻佔膠州灣租借地,其後日本通過《二十一條》對膠州灣地區(日本稱「膠州灣租借地」)進行軍事統治,其勢力范圍承襲原租借條約規定的德租境域。設置了隸屬於天皇的守備軍司令部。數萬日本人移民青島,並在青島投資,青島開始成為中國重要的輕紡工業基地。1919年1月,巴黎和會承認日本在膠州灣地區的權益,引發五四運動,學生要求「還我青島」[參 6]。

1922年2月4日的華盛頓會議上中日兩國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同年12月10日,中國正式收回膠澳租借地,設立中央政府直轄的膠澳商埠督辦公署(下轄膠澳商埠局),隨後頒布《青島市施行市自治制令》擬成立青島特別市,使青島成為中國第一個由國家以法令形式宣布設市的城市,但由於軍閥混戰和高層意見不一導致自治令延遲公布。1925年,張宗昌擅自將膠澳商埠督辦公署撤銷,將膠澳商埠局改由山東公署管轄。1929年4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青島接收專員公署接管膠澳商埠;7月2日,青島特別市政府正式成立,由中央政府行政院直轄[參 7],成為抗戰以前中華民國的五個院轄市之一。1930年,改稱青島市,建制不變。
1938年1月10日,日本以1937年德縣路事件為由第二次侵佔青島市,成立青島市治安維持會,轄於中華人民臨時政府,後於1939年1月設立青島特別市公署。1939年6月,為實施青島都市計畫,將即墨縣、膠縣劃歸青島市,稱為「大青島市」,1940年進行統計,青島市陸域面積達6052.39平方千米。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恢復了之前的境域。1946年,全市劃分為台東、台西、市南、市北4個區和四滄、李村、嶗東、嶗西、夏庄、浮山、陰島、薛家島等8個鄉區。1947年,隨著中華民國海軍官校的遷至,青島成為中華民國海軍的重要基地;年末全市陸海面積為1377平方千米。1949年,因山東省省會濟南市被解放軍佔領,山東省政府遷播寄置於青島市;6月,受國共內戰形勢影響,國民政府第11綏靖區部隊奉命撤離青島。
共和國當代

1949年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青島市區,青島市被降為地級市,歸屬山東省管轄,境域大幅縮小。1950年,韓戰爆發後,青島開展抗美援朝愛國主義教育,派出志願赴朝醫療隊、慰問團開赴前線服務,市民集資捐獻飛機、大炮,捐獻物資款項處於全國前列。1950年代中期,中央決定重建教育體系,期間青島沒有高校新建,而是部分高校撤並或外遷,給青島的教育和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文化大革命時期,青島市先後組織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或支援邊疆,截至1981年,人數達到12萬之多,為周邊地區的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8年12月23日,膠南縣、膠縣、即墨縣劃歸青島市。1983年8月30日,平度縣和萊西縣劃歸青島市。1984年改革開放伊始,青島市成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濟開始恢復發展。1985年,為解決青島市自1970年代起發生的嚴重供水危機,引黃濟青工程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准,工程翌年開工,1989年的通水使青島市結束了居民限時限量供水、工農業停產或半停產的歷史。1986年10月15日,國務院批准青島市成為計劃單列市。1990年12月,原市郊6縣全部撤縣建市(區),青島成為全國第一個兩級市城市群。1992年,市政府決定開發東部,市級行政中心隨即東移,東部新城區開始建設。1994年,青島市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2001年3月,市政府決策經濟重心向西海岸轉移。2007年11月,市委正式提出「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構想,將青島這個與膠州灣相伴而生的城市,打造成真正的「環灣都市」,以推動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2008年8月和9月,青島作為北京的夥伴城市,舉行了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帆船比賽。2009年4月23日,慶祝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閱兵在黃海青島浮山灣海域舉行。同年9月,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會員大會原則決定青島舉辦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11月,青島簽訂《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權確認書》,世園會的承辦工作正式啟動。11月30日,青島地鐵奠基,青島22年的地鐵夢想正式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2010年7月1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中國商務部與德國經濟和技術部簽署了《關於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態園的諒解備忘錄》,雙方確定支持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合作建立中德生態園。2011年6月30日,青島膠州灣大橋和青島膠州灣隧道建成通車,結束了膠州灣兩岸「青黃不接」的歷史。2012年3月17日,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建設在青島奠基,闊別青島54年的山東大學終將於2014年再度落戶青島

❸ 青島的悠久歷史

青島地區歷史悠久,著名文化遺址有:岳石文化遺址(平度大澤山鎮東岳石村,距今3500~4000年)、北阡遺址(即墨金口鎮北阡村,距今7000年)、三里河文化遺址(膠州城南三里河村,距今5000年)、琅琊台文化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李滄區古城頂遺址,距今也有3000年歷史。

西周時期,青島境內建立了夷國(今藍村)、莒國(都城計斤,今膠州)等諸侯國。東周時期,即墨(今平度古峴鎮)為齊國第二大都市,東部統治中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踐北上遷都琅琊(今膠南琅琊鎮)。

秦朝,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琅琊郡的郡治琅琊、膠東郡的郡治即墨均位於今青島境內。琅琊(膠南)還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秦始皇曾三臨琅琊(膠南琅琊台),命徐福率船隊從琅琊起航采仙葯。

西漢,設膠東國,定都即墨,漢武帝即位前被封為膠東王,即位後封其弟劉寄為膠東王,歷代膠東王墓所在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是山東省現存規模最大的王陵。漢武帝三臨不其城(今城陽區),「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女姑山設明堂祭海。西漢琅琊郡皋虞縣(今即墨溫泉鎮)人王吉任博士諫大夫,開創琅琊王氏顯貴的先河,王吉祖孫墓所在的即墨溫泉皋虞,被奉為琅琊王氏祖庭。東漢,鄭玄在不其縣創立康成書院。

西晉,不其城(今城陽區)成為長廣郡的郡治,法顯印度求經回國,於嶗山登陸,由長廣郡太守李嶷接入不其城翻譯佛經;南北朝時,不其城為東青州的州治。

唐朝,密州板橋鎮(膠州)成為著名貿易港口,設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關),宋朝更是與廣州、泉州、明州並稱為四大市舶司。

明朝設立鰲山衛、靈山衛(膠南靈山衛鎮),鰲山衛轄浮山所(今市南區東)、雄崖所(即墨豐城鎮),靈山衛轄夏河所(膠南琅琊鎮)、王徐寨所。許鋌奏請青島口、滄口、金口鎮等港通商獲准,使即墨富甲一方。

清朝,膠州為山東三大直隸州之一,平度州為散州,隸屬於萊州府。

1891年6月14日,登州鎮總兵府(當時山東共設三鎮總兵)從蓬萊遷到青島,為青島建置的開始。

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佔領青島。康有為藉此上書光緒,引發戊戌變法。

❹ 解放前青島的歷史

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登臨現位於青島膠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琅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小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是為青島建置的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佔青島,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便是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山東軍區為配合解放軍向江南進軍,決定解放青島,並成立了青(島)即(墨)前線指揮部,許世友任總指揮。5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32軍和膠東軍區、濱海軍區及地方武裝部隊發起了青即圍攻戰,經過20多天的戰斗,連續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三道防線,1949年 6月2日午12時青島全部解放。由於解放軍攻勢迅猛,加之青島地下黨發動護廠、護校等斗爭有力,使青島解放時水電未斷,電訊通暢,港口設備和工廠企業完存無損,生產和社會秩序很快得以恢復。青島解放的當天,為了「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財產,維護社會治安,確立革命秩序」,青島市軍管會根據山東軍區的命令,正式掛牌成立,並發布第一號布告:在青島實行軍事管制。青島市人民政府也於當日成立,馬保三就任新青島第一任市長。晚上8點30分,青島人民廣播電台開始播音。

❺ 青島歷史 近代的

1.德國人名義上正式佔領青島是在1989年3月6日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簽定以後,此後青島一直作為德國人在遠東的軍事基地和殖民地,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從德國人手中奪取了青島,由於五四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在凡爾賽和約中,北洋政府並沒有同意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這樣迫使日本將青島歸還,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正式接管.
2.由於1928年初國民政府針對奉,魯軍閥的北伐,作為換取出兵的條件,北洋政府又將膠澳交付給了日本,但國民政府最終佔領除膠澳外整個山東,於1929年3月8日與日方簽定<中日山東撤軍協定>,4月5日國民政府接管了青島.
3.1938年1月10日,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第二次佔領青島,由於抗戰的勝利,日本乞降後,1945年9月13日,國民政府再次接管青島(與美軍共管),直到1949年6月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青島.

❻ 青島歷史背景

青島歷史

青島市的轄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膠州市和平度市都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的遺址,之後進入奴隸社會時期,青島屬於東夷族生活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已經進入有文字可考的時期,後到周代開始,青島轄區開始分屬不同的小國,直到齊靈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島地區才一並納入齊國領地,這一時期,齊國非常強大,修築了齊長城,開創了海運港口,建立水師。
公元前221年,秦一統中原,青島歸琅琊郡轄,秦始皇遷3萬戶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橫五百壯士因不願臣服於漢王朝,自刎於今田橫島。直至隋朝,現青島的城陽區內設不其縣城,政局較為平穩,只有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社會動盪,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隋唐時期,海運的發展,青島地域的對外貿易地位逐漸重要,出現了重要的海港---板橋鎮,此時嶗山道教也逐漸全盛起來,之後宋金在此對峙,又一次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元明清時期,統治者們逐漸意識到這里的重要位置,貿易、軍事、經濟得到發展,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緩慢。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

我馬上要去青島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島的一些歷史背景.

青島歷史

青島市的轄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膠州市和平度市都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的遺址,之後進入奴隸社會時期,青島屬於東夷族生活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已經進入有文字可考的時期,後到周代開始,青島轄區開始分屬不同的小國,直到齊靈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島地區才一並納入齊國領地,這一時期,齊國非常強大,修築了齊長城,開創了海運港口,建立水師。
公元前221年,秦一統中原,青島歸琅琊郡轄,秦始皇遷3萬戶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橫五百壯士因不願臣服於漢王朝,自刎於今田橫島。直至隋朝,現青島的城陽區內設不其縣城,政局較為平穩,只有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社會動盪,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隋唐時期,海運的發展,青島地域的對外貿易地位逐漸重要,出現了重要的海港---板橋鎮,此時嶗山道教也逐漸全盛起來,之後宋金在此對峙,又一次嚴重影響了青島的發展。元明清時期,統治者們逐漸意識到這里的重要位置,貿易、軍事、經濟得到發展,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緩慢。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

❼ 青島有什麼歷史

新石器時代,青島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遺留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時期,青島是中國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青島建立了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遺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島黃島區境內)。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琅琊起航的。

漢武帝少年時代在不其(城陽區境內)做過膠東王,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作為銜接南北航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

宋時專門在板橋鎮(膠州市境內)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元朝,為方便海運漕糧,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屬山東萊州府境內。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

❽ 青島的歷史名人,急!!!

王統照:(1897—1957年)字劍三,曾用名:息廬,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東諸城人。1927年王統照定居青島,創作了描寫青島的著名散文《青島素描》、詩集《這時代》、長篇小說《山雨》,主持創辦了文學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為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因支持學生運動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統照故居位於市南區觀海二路49號。

王獻唐:(1896—1960年),山東日照人。歷史考古學家。曾任《山東日報》《商務時報》編輯、山東省省立圖書館館長、山東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銅器研究員。在金石、版本、音韻、目錄學等方面均有建樹。著有《中國古代貨幣通考》、《楚辭新論》、《公孫龍子懸解》、《炎黃氏族文化考》等書。王獻唐故居位於市南區觀海二路13號甲。

毛漢禮:(1919-1988年),浙江諸暨人,中國物理海洋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著有《動力海洋學》《海洋》《灣流》等論文、論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國海洋綜合調查資料匯編及圖集》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黃東海陸架水文物理學調查研究》獲1985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毛漢禮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6號。

馮沅君:(1900—1974年),原名馮淑蘭,河南唐河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應國立山東大學之聘來青島任教。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與林庚合編的《中國歷史詩歌選》獲全國統編材料一等獎。馮沅君、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陸侃如:(1903—1978年),江蘇海門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國立山東大學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辭選》、《杜甫詩選》、《韓非子選注》、《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簡編》等著作。馮沅君、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老 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1936年辭去教職專事創作。在青島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兩部散文集。代表作《駱駝祥子》被譯為多國語言,並被改編成舞台電影劇本搬上舞台銀幕。老舍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

華 崗:(1903—1972年),浙江龍遊人,史學家、學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在青期間完成了《中國大革命》等著作。創辦《文史哲》並任第一任社長。著有《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大綱》等著作。華崗故居位於市南區龍口路40號。

朱樹屏:(1907―1976年),字錦亭,山東昌邑人,海洋生態學家、水產學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海洋生態學、水產學及湖沼學研究的先驅和奠基者。1946年任國立山東大學教授兼水產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實驗室研究員。新中國建立後,任山東省水產廳副廳長,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撰有《中國近海浮游植物與水文及漁業的關系》、《十年來我國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論文40餘篇,其《海帶施肥養殖》、《海帶自然光育苗》、《壇紫菜人工育苗與養殖的研究》3項成果均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朱樹屏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13號。

劉知俠:(1918-1991年),河南汲縣人。現代作家。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創部部長、秘書長、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等,1985年任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定居青島。畢生致力於軍事文學創作,著有《鐵道游擊隊》、《紅嫂》、《鋪草集》、《沂蒙飛虎》等長篇小說。劉知俠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42號。

束星北:(1907—1983年),江蘇江都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海洋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新中國建立後在山東大學、青島醫學院任教。1978年到國家海洋局進行動力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我國早期從事量子力學、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之一。曾發表大量中外文論文,著有《狹義相對論》等。束星北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沈從文:(1902——1988年)湖南鳳凰人,原名沈岳煥,別名小兵,筆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島任國立青島大學講師。在青期間完成了幾十個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有《自傳》、《八駿圖》、《月下小景》等。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會主任、全國政協常委。著有小說《邊城》、《長河》,輯有《從文子集》、《沈從文甲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沈從文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號。

楊振聲:(1890—1956年),山東蓬萊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國立青島大學第一任校長。期間邀請大批學有專長的著名教授、學者赴青任教,使國立青島大學創建後進入鼎盛時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玉君》。楊振聲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7號。

張 璽:(1897—1967年),河北平鄉人,中國海洋動物學家、教育家。中國湖沼學、動物學研究的先驅,1932年後在國立山東大學兼任教授。新中國建立後,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並任副主任。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畢生致力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及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曾發表《青島沿海後腮類動物的研究》、《中國海洋動物之進展》等論文近百篇。著有《牡蠣》、《近江牡蠣的養殖》、《中國北部海產經濟軟體動物》等。張璽故居位於市南區萊陽路28號甲。

洪 深:(1894—1955年):字伯駿,號淺哉,江蘇武進人,中國早期電影開拓者、劇作家。1913年考入清華大學後,開始從事戲劇創作活動,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教授、上海戲劇社排演主任、中華電影學校校長、明星電影公司編導主任、中國左翼劇團聯盟總書記。1934年回到青島,在青期間創作了著名電影文學劇本《劫後桃花》。洪深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1號。

聞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驊,湖北浠水人,現代學者、詩人,從事詩歌創作,出版有《紅燭》、《死水》詩集,在全國有很大影響。1930年9月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著有《奇跡》等詩。授課之外從事詩經、唐詩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務殺害。著有《聞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冊。聞一多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中國海洋大學院內。

赫崇本:(1908—1985年),遼寧鳳城人。物理海洋學家、海洋教育學家,1949年任國立山東大學教授。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山東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山東大學海洋學系主任,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務長、副院長兼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畢生致力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及海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人、原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創建者之一。《中國大網路全書》海洋科學卷副主編,《海洋與湖沼》副主編等。著有《黃海冷水團的形成及其性質的初步探討》等。赫崇本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9號甲。

康有為:(1858—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縣人。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1923年來青島購屋寓居。題名「天游園」。康有為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梁實秋:(1902—1987年)浙江杭縣人,原名梁沼華,字秋實,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譯家、作家、學者。1930-1934年梁實秋教授受聘為國立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在青期間開始翻譯影響廣泛的《莎士比亞全集》,出版了2本論文集。梁實秋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3號。

蕭 紅:(1911—1942年),女,黑龍江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作家。1934年來青居住,1942年病逝於香港。蕭紅、蕭軍故居位於市南區觀象一路1號。

蕭 軍:作家,原名劉鴻霖,曾用名劉呤飛、劉羽捷、劉燕白、劉軍,筆名三郎、田軍、簫軍。遼寧義縣人,早年從軍,後從事文學創作,1934年夏到青島任青島晨報副刊編輯。在青期間,蕭軍完成了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蕭紅完成了長篇小說《生死場》。蕭紅、蕭軍故居位於市南區觀象一路1號。

童第周:(1902—1979年),浙江鄞縣人。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34年至1937年在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1946年後任國立山東大學動物學系教授、系主任。其《硬骨魚胚胎發育的研究》獲1956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細胞核與細胞質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文昌魚的器官發育與演化》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童第周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宋春舫:(1892—1980年),浙江吳興人,現代戲劇家。1930年在青創辦了圖書館「褐木廬」,主要收藏中、外文劇本及戲劇理論著作,並創作話劇本《原來是夢》。宋春舫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6號。

❾ 青島有多少年歷史了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登臨現位於青島膠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琅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是為青島建置的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佔青島,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便是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❿ 青島的歷史文化底蘊指的是什麼

曾經輝煌:七八十年前是中國的文化中心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康有為、沈從文、老舍、梁實秋等一大批影響中國文化走向的名人不約而同陸陸續續地遷居青島,胡適、蔡元培、巴金等中國文化史上響當當的人物也多次游歷青島,這使得青島一夜之間成為可以與北京上海媲美的中國文化界的核心城市,盡管當時距青島建制還不到四十年,但是在那個動盪年代裡局勢相對穩定環境氣候又特別引人的青島就成為文化巨擘理想的避難安身之地,青島迄今為止在中國文化史上揮灑的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在那時寫就的,中國文學界的不世英才老舍先生的《月牙兒》、《駱駝祥子》等名著正是誕生於年輕的青島,沈從文的不朽佳作《邊城》也是在青島的紅瓦綠樹間醞釀構思的,還有大量影響後世的文學作品同樣出自青島。

雖然繁花似錦但畢竟曇花一現,青島當時的文化繁榮雖然不能說是假象但終歸是沒有根基的,因為如此之多重量級的文化大師齊聚青島實在是形勢所迫,青島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文化朝聖之路的終點,而僅僅是一個可以歇腳的驛站而已,所以當這批文化名家像流星一樣劃過之後,青島的文化氛圍也就隨之消散殆盡。但不管怎樣,在那段民族意識空前高漲的流金歲月里,青島引領了中國文化的風潮,是實至名歸的文化中心。

如今平庸:沒有歷史底蘊難成文化大氣候

很難說清楚歷史與文化到底存在怎樣的內在聯系,但是大量的事實證明,沒有肥沃的歷史土壤就別奢望文化能植根其中枝繁葉茂,青島就是一個絕好的例證。自1898年青島正式登上歷史舞台至今不過百餘年,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數得著青島本地文化名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甚至忽略不計,這與青島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蘊有直接關系。青島既不像北京那樣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升華到了極致,青島也不像上海那樣完全倚仗西式文化架構在全球引起共鳴,青島生長於孔孟文化盛行的齊魯大地,又沒能逃脫德國日本的殖民文化侵襲,這導致青島始終不能准確定位自己的文化根基究竟要落在哪裡,算不得「傳統」,也算不得「海派」。

「論精神,濰坊淄博濟南那才叫厚重,說這些青島人不會懂得。我覺得是離孔孟太遠了,沒有那個文化。」網友「生活著感受著」顯然認為青島在傳統文化上存在著巨大的缺失,但網友「樂無界」立刻反駁道:「雖然說孔孟之道的精神博大精深,但它也有著時代的局限性,很多東西並不能溶入我們這個時代,所以我們不介意遠離孔孟,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還是做『愚民』的好。」不管網友意見是怎樣的針鋒相對,青島沒有文化底蘊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具體現狀:青島文化氛圍更貼近市井文化

「不是貶低青島,說青島是文化沙漠真是准確得很」,一有空閑就往書店和圖書館跑的大學生小孫說,「有很多書在青島根本買不到也借不到,很多時候我不得不網購或者託人從外地買,青島人難道都讀電子書嗎?我不這么認為,關鍵還是人們沒有這樣的文化需求。」

「其實青島人也挺喜歡看書的,你去書城這樣的地方看看,周末一般都是滿滿當當的,問題是人們讀書的面太窄了;還有,青島人對畫展、話劇、講座之類跟文化沾邊的好像都沒興趣。」在青島生活了一輩子的58中退休教師老師說。

就記者的調查而言,青島的文化更加偏重貼近生活的市井文化,的確拔不到登大雅之堂的高度,但是它卻可以真實生動地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像。「啤酒文化」「街頭文化」等極具青島地域特色的文化現象雖然毀譽參半,但是忽略了這些就隱藏在市民身邊的生活細節,盲目地說青島沒有文化基礎顯然也是偏頗的,但畢竟這些僅僅是主流文化的枝蔓,培養營造能被廣泛認同的文化氣息對青島來說還任重道遠。

熱點內容
新師德與教師教育心得 發布:2024-12-22 21:58:52 瀏覽:981
化學表面處理 發布:2024-12-22 21:51:56 瀏覽:428
生物考前指導 發布:2024-12-22 20:58:00 瀏覽:786
初一生物卷子 發布:2024-12-22 19:59:11 瀏覽:292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發布:2024-12-22 19:53:36 瀏覽:465
加滿一箱油多少錢 發布:2024-12-22 19:05:29 瀏覽:564
傷口發炎怎麼辦 發布:2024-12-22 17:22:51 瀏覽:517
金陽教師招聘 發布:2024-12-22 15:27:28 瀏覽:594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怎麼樣 發布:2024-12-22 15:07:01 瀏覽:996
cf掃射教學 發布:2024-12-22 14:16:50 瀏覽: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