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英國歷史簡介

英國歷史簡介

發布時間: 2020-11-18 22:20:32

『壹』 英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簡介

1、英法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2、薔薇戰爭

薔薇戰爭(又稱玫瑰戰爭;英語: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兩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發生斷續的內戰。

兩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約克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第四子的後裔、蘭開斯特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的後裔。玫瑰戰爭是約克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繼承人對蘭開斯特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繼承人的王位戰爭。

3、都鐸王朝的建立

都鐸王朝(英語:Tudor dynasty;1485年-1603年),是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後,所開創的一個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及其屬土周圍地區。伯爵亨利·都鐸於1485年8月,在法國援助下殺死理查三世,奪取王位,建立都鐸王朝,史稱亨利七世。

都鐸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直到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為止,歷經118年,共經歷了五代君主。都鐸王朝處於英國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被認為是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4、圈地運動

在14、15世紀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

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在歐洲,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規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時期,英國就已存在大規模圈地運動。

5、文藝復興

較之歐洲大陸,英國文藝復興運動發生時間較晚。不過,經過都鐸王朝和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英國作為民族國家的確立,工商業的蓬勃發展,與世界文化聯系的日益擴大,以及沖破羅馬教廷的束縛,所有這些,都使得英國文藝復興後來者居上。

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涌現出的「三巨人」:莎士比亞、培根和哈維,是這一時期在藝術、人文和科學領域的最傑出代表。這一時期,英國的藝術、人文和科學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在加強不同領域間聯系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和深耕著各自的園田。

『貳』 英國歷史簡介 a Brief Introction of the UK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s full name, is from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United Kingdom, it is unified in a central government and head of state.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UK Continental Europe, United Kingdom in the British Isles, was the North Sea, English Channel, Celtic Sea, Ireland, surrounded by Sea and the Atlantic Ocean. Land area of 243,600 square kilometers,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60 million. Britain is the world's first instrialized country, and it is a multi-cultural and open-minded society. London is the capital of Europe's largest and the most international city.

『叄』 簡單的英國歷史(大概)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大英博物館的圓形閱覽室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36年威爾士與英格蘭合並。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後來英格蘭和威爾士由聯姻合並,再後來,都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後,便傳為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後詹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一個島嶼,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ed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現在的英國是過去1000年中幾次合並的結果。10世紀以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各自是獨立的國家。1284年威爾士被英格蘭控制,1535年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

滿意請採納

『肆』 英國的歷史

英國歷史概況

英國歷史是一部征服與合並和的歷史。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正式合並為大不列顛王國,1800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合並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

蘇格蘭歷史簡介

蘇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蘇格蘭的歷史的正式記載是在古羅馬人入侵不列顛之後的一些紀錄。公元5世紀,愛爾蘭北部的蓋爾人(凱爾特人的一支)移居蘇格蘭,曾在阿蓋爾郡和比特郡地區建立達爾里阿達王國。此後向東擴張到阿瑟爾森林和厄恩河谷,向北擴張到埃爾金地區。公元843年達爾里阿達國王麥卡爾平兼任皮克特王國的國王,建立阿爾巴王國,王號為肯尼思一世,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蘇格蘭王國逐漸成形。此後,蘇格蘭歷經鄧凱爾德王朝、坎莫爾王朝、巴里奧爾王朝、英格蘭佔領、布魯斯王朝以及斯圖亞特王朝統治,至1707年與英格蘭王國合並成為聯合王國。

威爾士歷史簡介

威爾士位於大不列顛島西南部,英格蘭以西。
距今約29,000年便有人類定居於威爾士。至古羅馬人進入了大不列顛島後,威爾士屬於不列顛行省
公元5世紀,隨著羅馬人的撤離,盎格魯撒克遜人大舉入侵大不列顛,直至到11世紀,威爾士人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高壓統治與入侵中度過,而同時布靈頓人開始稱自己威爾士人。
公元8世紀,傳說中的亞瑟王(King Arthur)領導布靈頓人抗擊盎格魯撒克遜統治。
公元9世紀和10世紀維京入侵使威爾士王國進一步統一,成為一個實體,但同時亦使威爾士落入英國皇室統治之下。
公元927年,威爾士國皇承認盎格魯撒克遜國王阿瑟斯坦保護威爾士的主人。在隨後的11世紀中,威廉一世充分利用了這種先例,在威爾士邊境建立的強大而野心的封建領地制度。
公元1282年,英格蘭王愛德華一世征服最後一個威爾士北部和西部的威爾士公國
公元1284年,威爾士正式被英格蘭合並,愛德華一世以《羅德蘭法令》(Statute of Rhuddlan)確立自己在該地區的統治。
公元1535年,《聯合法案》完成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統一,劃分後者為13個郡,並規定英格蘭法律通行全威爾士,英文為其官方語言。大部分威爾士人因此無法擔任政府公職,但可以派代表參與英國國會。

北愛爾蘭歷史簡介

北愛爾蘭是英國的一個地區,位於愛爾蘭島東北部。公元前6600年前後,人類開始在愛爾蘭島定居。現在的愛爾蘭人是古代凱爾特人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愛爾蘭島上。公元5世紀的時候,隨著羅馬天主教的傳入,愛爾蘭人逐漸信仰了天主教,並形成了由修道院、傳道士和王國組成的文化。公元8世紀末,愛爾蘭島上出現了統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政治上還沒有出現統一的國家。
公元12世紀末,英王亨利二世利用愛爾蘭的分裂局面,率軍在愛爾蘭島登陸,征服都柏林和附近地區,建成「愛爾蘭領地」,交由其四子約翰統治。但到1609年為止愛爾蘭仍然是由許多王國組成的,一直到1609年英格蘭才完全佔領愛爾蘭。
在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愛爾蘭人發動了大規模的反英起義。英國當局進行了殘酷的鎮壓。1801年愛爾蘭議會被解散,愛爾蘭成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1921年,經過一系列政治和武力斗爭後,愛爾蘭島南部的26個郡從英國獨立,愛爾蘭共和國成立,北部的其它郡依然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大多數北愛爾蘭人(聯合派)希望留在英國,但一個舉足輕重的少數派(民族派)希望加入愛爾蘭共和國。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兩派之間的斗爭武裝化。1972年北愛爾蘭的自治權為此被取消。從1990年代中開始,兩派的主要半軍事組織達成一個不十分可靠的停火協議。
2002年10月14日,英國政府宣布,中止北愛地方自治政府的運作,把北愛爾蘭地區的控制權重新收歸中央政府。2007年5月8日,民主統一黨和新芬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宣誓就職,這意味著北愛正式恢復分權自治政府。

英格蘭歷史簡介

英格蘭是英國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地處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威爾斯以東,蘇格蘭以南。
公元前55年,當時的羅馬高盧總督的愷撒,帶領數萬軍隊、對不列顛群島發動了兩次武力侵略,卻困於不列顛人的戰術無功而返。
公元43年,羅馬第三任皇帝克勞狄終於征服了不列顛地區,納為行省,並進行軍事統治和軍事移民。
公元122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不列顛島北部建立了100多公里的城牆以防衛北方蠻族,此即著名的「哈德良長城」。
公元407年,隨著羅馬帝國勢力衰退,最後一批羅馬軍隊於撤離不列顛,結束統治。
羅馬軍隊撤離不列顛後,一支來自歐洲大陸的日耳曼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征服了不列顛,建立了許多國家。此後,英國才被稱為「英格蘭」(意即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土地)。
公元1066年,來自諾曼底的公爵威廉打敗了英王哈羅德二世,建立諾曼王朝。威廉一世下令編輯末日審判書(相當於現在人口、財產普查,根據其中的調查結果,英格蘭約有150萬人口,其中90%以上是農民),以便日後管理英格蘭。威廉一世引入了歐洲大陸的分封土地制度,同時藉由領主效忠、強化了英王王權。
公元12世紀,英格蘭進入由亨利二世所開創的,也是英格蘭中世紀最強大的一個封建王朝-金雀花王朝--在法國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亨利二世改革了英格蘭司法體系,廢去不合時宜的審判方法,採用習慣法並首創陪審團制度。
公元1215年,屢戰屢敗又不得人心的約翰王遭貴族階級強迫簽下限制王權的「大憲章」,是為英國不成文憲法的濫觴。
公元1295年,愛德華一世召開議會,確立了包含貴族、騎士和教士的議會制度。
公元1337年,由於領地和王位繼承權的紛爭,英格蘭和法國之間掀起了斷斷續續長達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造成大量平民死傷、流離失所,也引領戰術、武器方面的革新。最終英格蘭幾乎失去了歐洲大陸上所有領地;法國則藉此完成了民族統一。
公元1399年,蘭開斯特公爵亨利趁國王理查二世遠征愛爾蘭時,奪去王位,成為蘭開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國君,英格蘭開始了蘭開斯特王朝的統治。蘭開斯特的名字是來自於該王朝的成員均為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的後代,而紅玫瑰為王朝的象徵。
公元15世紀,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爆發了玫瑰戰爭,紅玫瑰代表蘭開斯特王朝、白玫瑰代表約克王朝。這兩個王朝之間的競爭,也導致於現今蘭開斯特郡與約克郡之間也保持著友好的競爭關系。
公元1485年,玫瑰戰爭結束,亨利·都鐸奪得王位,都鐸王朝開始。其繼位者亨利八世則因離婚問題與羅馬教廷決裂,另創政教合一的英國國教派(又稱英格蘭國教會,英國聖公會或英國教會)。
公元1603年,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伊麗莎白一世去世,都鐸王朝結束。這一百一十八年的都鐸王朝時代是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由於伊麗莎白一世生前未曾留下任何子嗣,所以由她血統上最接近的男性新教徒的親戚,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成為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
公元1642年,查理一世與議會一連串的沖突與紛爭導致英國爆發了內戰。
公元1645年6月,國會的軍隊戰勝了查理一世的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第一次內戰結束。
公元1647年初,查理一世也成了議會的階下囚。查理一世在第二次內戰結束後被當眾處決。
公元年克倫威爾成為護國公,而英國成為了英格蘭聯邦,克倫威爾過世後,其子理查·克倫威爾接任護國公之職,但沒多久就被撤職。在1660年,英國王室復辟成功,英王查理二世回到倫敦。
公元1665年,倫敦爆發大規模的瘟疫,次年,倫敦又發生了大火,這場火災連續燒了5天,大約燒毀了15,000棟建築物。
公元1688年,由於詹姆斯二世的荒亂統治,議會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廢黜國王之後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執政。11月5日威廉率領1.5萬人,400艘運輸船,53艘軍艦在托爾灣登陸。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獲,後流亡法國。因為這場革命沒有人命傷亡或者受傷,故史稱光榮革命。
公元17-18世紀,英荷三次戰爭,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取得了海上,殖民以及經濟霸權。
公元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正式合並為大不列顛王國。

英國近代史

公元18世紀30年代,英國在北美建立了13個殖民地。
公元18世紀中葉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1765年珍妮紡紗機,1771年,水力紡紗廠,1782復動式蒸汽機,大大加速了工業革命進程,19世紀初,汽輪胎和火車誕生,19世紀30,40年代,機器製造業出現,標志著工業革命(完成)。
公元1721年,沃爾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議會內閣制的標志。
公元1800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合並,組成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公元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的代表成為下院主導力量。
公元1837-1901年,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號稱「日不落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
公元1928年,擴大選舉權威性歲,議會成為最高權利機構,兩黨輪流執政。
公元1931年,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標志英帝國轉變為英聯邦
公元1945年,實施《貝茀理奇報告》建設福利國家,推行國有化。
公元20世紀70年代,撒切爾擔任首相,進行改革。

『伍』 介紹英國歷史1000字作文

中國歷史聞名中外,源遠流長,英國歷史怎能與之相媲美?此「英國歷史」非彼英國歷史,而是英語的漢文。
也許是從小接觸英語的原因,我對英語情有獨鍾。從《黃波》到《新世紀》,從《英語三百句》到《新概念》,英語的學習歷程讓我感到自己不斷在長大。
起初,我對英語也很陌生,不僅不會用音標作標記,連標注漢字都難如登山,到頭來只能找可憐的聲母韻母幫幫忙,我不知道在我筆下糟蹋了多少英語單詞。「早上好」寫成「咕嘟毛寧」;「電腦」拼成「卡木皮油特」;動詞「屬於」念成「碧浪」。別說,這招非但沒露出馬腳,還唬弄過不少人民群眾呢!就像把「紅島的蛤蜊一挖一麻袋」讀快了勝似俄文一個道理!我給命名為「英譯漢」學習法。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既幼稚又好笑。也許就是從那時開始,我喜歡上了英語……
時光飛逝,暑假之後等待我的是一個新台階,不知我的英語成績能否再為我爭得一席之地?
不料第一次單元檢測取得了班裡第一的好成績,讓我對自己堅定了信念。以前有的同學也問過我到底有什麼秘訣,我最記憶猶新的還是「英譯漢」法,但總不能告訴他們這些吧!其實秘決我是沒有,但有一兩個細節對我學英語來說很管用。第一個細節我命名為「向前走」,此向前走另有一番含義,意思是比老師搶先一步。當老師上課講到某個知識點時,不僅掌握了,而且還能回憶起某幾個和它類似或相反的片語,保證老師問下一個問題時,你會第一個搶答。在別人看來你是反應快,其實並無多大聯系,而是你比其他同學想得多,提前走了一步而已。第二個細節是聽英語歌曲。我不是不喜歡聽中文歌曲,而是會選擇時機聽。當你午飯後在校園里漫步時,你會聽到廣播里動感的音樂;當你走在大街上,你會聽到音像店裡傳來的流行音樂;當你走進宿舍里,你會聽到舍友們悅耳的「真人真唱」版,大飽耳福。而我們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戴上耳機,聽首英文歌曲。
「英國歷史」雖不源遠流長,但聞名中外,學好「英國歷史」不就這么簡單!

『陸』 簡要介紹英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16世紀圈地運動--資本積累的開始
1588 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
1642 英國內戰--成立共和國
1688 光榮革命 1689《權利法案》
1756-1763 英法七年戰爭
18世紀60-19世紀40年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
1776 亞當斯密《國富論》--自由經濟
1840 鴉片戰爭
1847《共產黨宣言》發表
1859 鎮壓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
1914 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 簽訂《大西洋憲章》
1973年1月1日 加入歐洲共同體

『柒』 英國歷史簡介(英文)

教育書店買一本大學教材——中美文化比較鑒賞

『捌』 英國歷史概況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通過七年戰爭英國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基礎,並獲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拿破崙戰爭後英國完成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業。

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即是今天的北愛爾蘭。

(8)英國歷史簡介擴展閱讀:

英國歷史事件: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紀開始,英國逐漸變成海上強國。市場擴大了,財富也隨之增加,國內手工場也有了很大發展。

經濟的發展極大地加強了富裕階層和新貴族的勢力。可那些舊的上層階級不願自動退出歷史舞台,導致新興的資產階級、新貴族與封建專制王朝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斯圖亞特繼承了英國王位,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詹姆士一上台就極力鼓吹「君權神授」的理論,聲稱國王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最高權威。

有至高無尚的權力。到詹姆士二世上台後,為實行其封建專制統治,企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此舉明顯危及到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遂引起英國國教會和新貴族的反對。

1688年6月,詹姆士二世盼望已久的兒子終於降臨人世,這就意味著他那位信仰英國國教的女兒瑪麗將失去繼承王位的權利,而此前,那些新興的資產階級和貴族們曾寄希望於瑪麗繼位來改變現狀。

王子的降生,使他們的願望眼看就要泡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們決定發動政變,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

由英國議會中的輝格黨和托利黨出面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倫治親王威廉來英國,以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

接到邀請的威廉於1688年9月30日發表聲明,要求恢復他妻子瑪麗的英國王位繼承權。並於12月18日率部隊進入倫敦。1689年1月,在倫敦召開的議會全體會議上。

宣布詹姆士二世遜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管理英國,並確立在英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這次政變也稱「光榮革命」、「不流血的革命」,而那對革命伴侶則稱為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時代,史學家們通常把164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玖』 英國歷史及其簡介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拾』 英國歷史上有那些王朝

諾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世界大戰、薩克森王朝、溫莎王朝等。

1、諾曼底王朝1066—1154年,國王有: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吉利國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吉利國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吉利國王1100-1135)。

(3)斯蒂芬(1096-1154)(英吉利國王1135-1154)。

2、金雀花王朝1154—1485年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國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王室家族是一個源於法國安茹的貴族,從12世紀起統治英格蘭,首任英格蘭國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襲領地安茹伯國(1060年–1203年),該朝曾統治過諾曼底公國(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蘭王國(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國(1153年–1453年),一度擁有從比利牛斯山到蘇格蘭邊境的廣大統治版圖,後世稱此時期的英格蘭王國為「安茹帝國」。

3、斯圖亞特王朝1603—1649年

斯圖亞特王朝(英語:The House of Stuart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

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一,兩國正式合並為大不列顛王國。

(10)英國歷史簡介擴展閱讀:

歷史發展: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通過七年戰爭英國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基礎,並獲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拿破崙戰爭後英國完成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業。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即是北愛爾蘭。

熱點內容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真題 發布:2025-01-16 10:16:41 瀏覽:762
教師活動方案 發布:2025-01-16 09:28:58 瀏覽:392
西亞化學試劑 發布:2025-01-16 08:09:49 瀏覽:897
小山竹的真名叫什麼 發布:2025-01-16 07:29:17 瀏覽:752
八年級英語上冊試題 發布:2025-01-16 05:56:20 瀏覽:972
高中化學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發布:2025-01-16 05:45:50 瀏覽:340
小學語文新課標閱讀 發布:2025-01-16 05:21:54 瀏覽:464
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5-01-16 04:57:04 瀏覽:18
當班主任的書 發布:2025-01-16 04:25:58 瀏覽:281
軍人的英語 發布:2025-01-16 04:22:27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