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題
『壹』 高考歷史大題答題方法
審題突破與答題規范的一般方式
(1)分清設問層次,寫明要點提示。如例3設問(1)中就存在「理解」、「說明」、「思想」、「目的」四個不同的層次,寫明提示要點既可避免漏答,也可使卷面條理清晰,爭取閱卷者的印象分。(2)篩選要點,論證有力。根據設問要求,篩選出最能說明論證要求的要點,切中要害,切忌顛三倒四。(3)詳略得當,要點全面。分值多及重點問題應該多答、詳答,分值少及非重點問題應少答、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4)條理清晰,表述准確。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一問一段,中間留有空間,以便檢查時補充答案。(5)在答案的編寫上,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以求層次分明,讓人一目瞭然。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貳』 高考歷史題
法國《人權宣言》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制定
(一)背景:
1、理論來源:法國的啟蒙思想;
2、現實依據:美國1787年憲法;
3、時代背景: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頒布、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二)革命性、民主性的體現:
《臨時約法》否定了封建專制,是為了約束袁世凱,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現實針對性;約法明確體現了「主權在民」的原則,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三)進步意義:
1、在政治上,它不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體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樹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觀念;
3、經濟上,確認資本主義關系為合法,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識分子利用《臨時約法》規定的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紛紛組織黨團和創辦報刊,大量介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新文化運動創造了條件;
5、在對外上,強調中國是一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啟發愛國主義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國主義侵略;
6、在國際上,在二十世紀初年的亞洲各國當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響的資產階級民權憲章。
(四)局限性:
《臨時約法》具有中華民國臨時憲法的性質,在憲法實施以前,它具有與憲法相等的效力。《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唯一一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性的文獻,主流上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意志,代表了資產階級利益,帶有革命性和民主性。但是沒有規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也沒有具體涉及關繫到「民生」的土地問題,帶有很大的階級局限性,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孫中山先生舊三民主義的倒退。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節錄):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於1912年3月11日公布,共七章五十六條。
第一章「總綱」,規定:「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第二章「人民」,規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請願、訴訟、考試、選舉及被選舉等權利;人民有納稅、服兵役等義務。
第三章「參議院」,規定:「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參議院以國會成立之日解散,其職權由國會行之」。
第四章「臨時大總統副總統」,規定,總統由參議院選舉產生;「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臨時大總統代表全國,接受外國之大使、公使」;「臨時大總統受參議院彈劾後,由最高法院全院審判官互選九人組織特別法庭審判之」。
第五章「國務員」,規定:「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受參議院彈劾後,臨時大總統應免其職,但得交參議院復議一次」。
第六章「法院」,規定:「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第七章「附則」,規定:「中華民國之憲法,由國會制定,憲法未施行以前,本約法之效力,與憲法等。」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文化分析及相關具體問題:
近年來,一些學者從法律文化的角度重新反思《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歷史命運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並且對於《臨時約法》涉及的一些具體問題也作了進一步的探討。陳曉楓在《的文化透視》(載於《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因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而倍受推崇,是我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文件,然而《臨時約法》的制定者並未充分考慮到中國當時的實際,使之成為一紙空文,但從憲法文化上看,《臨時約法》的命運反映的是更廣闊的文化傳統對於「大典」和「朝綱」的處理法則。作者分析了憲法文化的「突變」與繼承問題以及法律工具主義與大典為置律的文化傳統之後,進一步分析了《臨時約法》的憲法文化,指出:
(1)《臨時約法》是根據當時條件下交出政權的急迫需要,違反關於政體設計的理性分析,將政治制度設計為責任內閣制,在法律價值的追求上,表現出工具主義的趨向,使憲法成為從事某種政權追求的工具。這就違反了人民主權、代議民主的憲法本意,表現了中國法律文化中將法作為某種制勝利器的傳統特徵。而且《臨時約法》表現出在爭取權力焦點問題上的過分關注,而將其餘做輕率處理的態度,對北洋政府視憲法為兒戲起到不良先例作用;
(2)《臨時約法》反映了較為濃重的人治色彩。因人立法,法隨人變,雖然用意在於保護革命成果,但在資產階級共和政權建立之初首開人的意志高於法的意志之風,深刻顯現了在近代憲政的詞語下,向法文化傳統認同的傾向;
(3)《臨時約法》也同樣具有傳統政治文化中權力歸諸一元的價值追求。作者認為孫中山先生本人在權力結構問題上是始終如一的一元權力追求者。
(4)法律工具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當它一旦於執法者不相切合時,容易被擱置,成為具文。《臨時約法》的制定者對於《臨時約法》的工具主義的利用,最終使其作為工具,終成空文。
『叄』 一道經典歷史高考題
B
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英國掀起來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之前俄國雖然也跟中國打過,但那時候他不是資本主義國家
『肆』 有關高考題《歷史題該怎麼考》選段
作者張壽卿
全文:
我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台,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裡?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歷史這道題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台,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鼠疫。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和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和修女如果沒有死,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義大利佛羅倫薩文藝的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不夠強大,義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爾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會存在。
教師一看,說:棒,分析得好。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A!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准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日本跟中國100年達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如果日本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
其中有個高中生這樣分析的:我們跟中國可能在台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台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和高雄封鎖,台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台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裡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酒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准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摩擦,會從東海開始,從台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年——2020年之間。
這種題目和答案太可怕了。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在哪一年爆發的?簽訂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如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台灣、澎湖,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 ,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謂的數字。那又怎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培養的是能力,而我們灌輸的是知識。
天啊!不能完全責怪孩子,應該反省的是我們大人
張壽卿
『伍』 怎樣做高考歷史第40題
一、讀史可以明智。我就很喜歡歷史,但我感覺就幾乎就沒怎麼背過,但每次考試都很好。特別是古代史。興趣是第一老師,真的不錯。一定要設法培養自己的興趣。
二、我當時學的時候經常會用到縱橫比較,我覺得這個方法不錯。比方說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麼誰和他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什麼?翻開課本看一下。又比如說華佗,他是醫學家,他生活在東漢末年,那麼你再想想,在別的朝代,各有哪些醫學家,他們有什麼成就。列一個表格,免的遺漏。總之,就是要突破歷史書上這一課、那一課的限制,要系統的分析,還要對每個朝代做個總結。
三、還有就是把學歷史當成看故事,經常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或電視劇,在故事中就把歷史記住了,我小時侯看古裝戲或歷史劇的時候,經常翻出課本來看一看。比方說,你看武則天的電視劇,裡面有長孫無忌、儲遂良,你就知道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再一看,儲遂良還是個書法家。
四、還有,就是每一科都通用的,腦子放電影。就是,每當你閑下來的時候,比方說睡覺前,想一想,看看能想起什麼,什麼東西你懂了么?沒記住的,沒懂的,第二天,趕緊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電影,相信你記不住的,不懂的就會少很多。如果還有,那麼起來之後,趕緊再看。
五、區分重點,任何事情都有主次,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我以前學習的時候,就是不分主次,這樣你會很累,往往還沒有成績。如果你要把書中的每一點內容,都記下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象某個人的生卒年,你要看,因為你要知道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他是哪個朝代的人,但是如果你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就不要記這些,只要看了就行了,因為考試很少考到某個人的生卒年。相反,如果你記住了某個人的生卒年,而不去比較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那麼純粹的記住是沒意義的。
六、多看多列年代紀事表,這主要是讓你記住事情的先後,並不一定是讓你記住某件大事發生的時間。不過,有些也是要記得。
七、筆記是要記得,也不止是學歷史。記筆記是增強記憶的手段,也是一個提煉,便於復習。說到這里,我建議提前要預習,這樣你在聽課的時候就會比較明了。
八、要注意適當調節作息,如果感到已經頭暈腦漲,就不要再背了,你可以到處走走,邊走還可以邊放放電影。
九、將自己設想成老師,想想怎麼講這一課,我以前經常用這種方法,老師講完之後想想老師講的怎麼樣?換做你,又會怎樣講。
十、要及時做練習題,趁熱打鐵,不可把好幾節的題目放在一起做。
十一、中央台有個《百家講壇》節目,講的基本上都是歷史,這個節目挺好的,讓你在娛樂中學歷史。其實,我們身邊有不少人是歷史通,多跟他們接觸,耳濡目染,受益匪淺呢!
亂七八糟的說了那麼多,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學習應該是比較輕松的。
『陸』 高考歷史題目
劉邦時期實行郡國並行制,及有郡縣制也有分封制。 郡縣制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分封制是為了避免走上秦始皇的老路和賭注出兵抗秦的六國貴族之嘴,不得已的辦法,所以才要限制他們地方的權利。
『柒』 高考歷史大題
同學你好:歷史作為文科綜合里的一門功課,在高考中,其實難度不大,但注重靈活運用。對你的情況我提一下建議:1.拿出考綱點點掃描2.忌諱題海戰術3.意會比書本重要4.落實比亂套重要5.能力比死記硬背重要 在最後期間怎樣回答歷史大題1.落實比亂套重要 歷史大題,改卷老師是找點給分,點起了,自然可以得高分。但是,當自己的中心點找不齊時,切忌亂套亂答,當你亂套,老師就會認為你不會,可能一分都不會給,但是,你必須要答題,不能空缺啊,怎麼辦?現在,你就應該翻譯材料,題目要什麼,你就翻譯什麼,和上自己的聯想與對這部分知識的回憶答題,這樣有可能會拿到50%的分數。 歷史是靠感覺答題的,不要一味的做許多試題,因為,歷史是漿糊,一旦弄不清,就會陷進漩渦。但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學會 集思廣益和拿來主義(有選擇)。 解答大題首先要有堅實的史實基礎,所以,我建議同學,你可以花大時間在課本上,弄清脈絡。 高考答題 在高考改卷中,歷史改卷講究速度,平均沒道試題6秒結束,所以分點答題會給改卷老師留下好影響,自然分就會比別人多那麼幾分。格式(例如) 影響:1.2.3.內容:1.2.3. 評價1.2.3. 這樣的格式老師是很喜歡的 其次,答題內容不要長篇大論,提取精煉的詞語和句子,一般一個點只能佔一行的位置,切忌不要海答一個知識點,老師不願意多看,那樣就會忽視你後面的點,導致失分! 最後,答題拿高分,還是要看材料,不要脫離材料答題,要實事求是,結合實際! 希望在最後一段時間里,你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捌』 高考歷史試卷常識題資料
5.民國初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短暫春天)
發展最快的民族工業:紡織業、麵粉業等。
代表人物:張謇(狀元、實業家,創辦南通大生紗廠)、榮宗敬、榮德生、周學熙。
特點:(1)發展不均衡(①集中於沿海地區;②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
(2)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自然經濟一直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3)發展艱難(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
6.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誕生和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決定其兩面性:革命性和妥協性。)③後天畸形;④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盪。
有利因素: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②清末至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③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④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7.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地位與作用
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民族資產階級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斗爭求發展,逆境中奮進,但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