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的歷史淵源

的歷史淵源

發布時間: 2020-11-18 23:02:26

① 中國與外國的歷史淵源

你說的外國太籠統了,外國太多了,如果從古時候算起,中國於很多外國都有關系,比如東亞圈的朝貢體系裡面的朝貢國家,這是一種關系,比如中亞的波斯,或者是歐洲的羅馬帝國,都有貿易關系,還有近代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的關系,有很多。

② 日本歷史的起源

從體質結構來看,諸種見解大致可分三類:

1、「人種更替說」,認為在日本列島曾發生一次乃至兩次人種更替。如在19世紀80年代,解削學家小金井良精認為,在繩紋時代生活於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繩紋時代後他們被大陸來的其他人種驅趕往北方。

2、「混血說」,認為「原日本人」(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在繩紋時代之後,與大陸或南洋諸島移居來的其他人種混血,逐漸形成現代日本人。醫學家清野謙次首先提出「混血說」,直至20世紀30年代,仍為學界主流。

3、「演變說」,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人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其體質逐漸演變,成為彌生時代人、古墳時代人乃至現代日本人。它更為重視人種的繼承性,既不贊同「人種更替說」。二戰後,東京大學人類學研究室的長谷部言人和鈴木尚教授持此說,至今對學界仍有影響。

(2)的歷史淵源擴展閱讀:

1、從各時代日本人的體質結構來看,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是毫無疑義的。考古學已證明在10萬年乃至20萬年以前(即舊石器時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島生息。但是,由於尚無這一時期的人類骨化石的發現,因而無從了解其體質特徵。

2、目前,在日本列島發現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豐橋市牛川町發現的「牛川人」,約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具有「占人」的特徵。除「牛川人」外,在日本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聖岳人」,其生活時代均不超過3萬年前。

3、它們的體質特徵是身材較矮。例如,在沖繩島發現的「港川人」,距今約18000年,男性身高約155厘米.女性約144厘米。與中國大陸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較,他們更類似於在中國廣西發現的身材較矮的「柳江人」。

4、可以認為,在冰河期海面較低而出現陸橋時,「古蒙古利亞人」(廣泛分布於東南亞)之一部,從中國大陸南部移居到沖繩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們便是繩紋時代日本人的母體。

③ 《孫子兵法》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簡稱《孫子》,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也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宋代朝廷頒定的「武經七書」之一。它系由孫武草創,後經其門弟子整理而成,約成書於春秋戰國之交,原書十三篇。《孫子兵法》在戰國末期和漢初已很流行,當時流行的就是「十三篇」文本,「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史記·孫吳列傳》)到漢成帝時,任宏論次兵書,定著《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根據山東銀雀山西漢墓發掘出的竹簡《孫子兵法》和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115號西漢墓發掘出的木簡《孫子兵法》佚文,以及流傳至今的《史記·孫吳列傳》,均有「十三篇」的記載,說明「十三篇」是《孫子兵法》的本文。「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和圖九卷可能是後人附益的內容。東漢末年,曹操刪去了附益的部分,專為「十三篇」作注,恢復了「十三篇」的本來面目,使「十三篇」得以完整地流傳至今。其他六十九篇和圖九卷先後佚失。但從銀雀山漢墓竹簡和上孫家寨漢墓木簡的《孫子》佚文以及散見在史書、類書中的《孫子》佚文看,《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也確實存世過,任宏、班固的著錄是有根據的。

④ 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

1、文化方面: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幫日本,又稱扶桑,早在2000年以前,兩國人民就有交往。文化發達的漢朝,就將漢文化傳播給「大漢國東二萬余里的扶桑」。

進入唐朝,日本國派出多位學者、使者、僧人到中國留學,出現過眾多文化交流的使者。像鑒真、阿倍中麻呂等。特別是中國養蠶、織絹、醫學、文學、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傳入日本後,對日本文化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2、政治思想方面:

19世紀中葉,中國與日本的封建制度同時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沖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壓在日本頭上,日本受到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的威脅。1868年日本開始改革,破除封建制度,這一明治維新運動使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一切向歐洲文化、經濟、科學、政治、軍事學習,改變了日本的建國進程與方向。同時也加入了西方列強侵略他國的行列。從此,破壞了自漢、唐以來植根於中日人民之間的友誼。

3、軍事方面:

在14-16世紀時,日本海盜就侵襲中國沿海,中日關系開始蒙上陰影。1894年,日本耍陰謀、設圈套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之戰的結果是日本吞並朝鮮、屠城旅順、割取台灣、牟獲暴利,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痛苦和災難;

接著黃海戰役,再者,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讓其他國家有機可乘,發動了侵華戰爭,以至於讓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他們燒傷搶奪,中國土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割讓。然而,中國人民開始八年的抗日戰爭。

(4)的歷史淵源擴展閱讀:

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大和國。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天皇皇權旁落,進入幕府統治時代。19世紀50年代中期,黑船事件迫使日本放棄「鎖國政策」,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權,進行明治維新,建立日本帝國,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二戰戰敗後,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

日本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八國集團成員。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日本傳統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

⑤ 莫干山的歷史淵源

莫干山的歷史淵源:為紀念春秋時期夫妻鑄劍匠師莫邪和干將,以他倆的姓來命名此山,故稱「莫干山」。山上翠竹滿坡,氣候涼爽宜人,素有「清涼世界」之稱,清代開始已成為我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莫干山山名,來自干將、莫邪二人鑄劍於此的古代傳說。

自然景觀以「竹、泉、雲」和「涼、 綠、清、靜」取勝。有劍池、蘆花盪、龍潭、塔山、天池、天橋諸勝景,現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上築有別墅小庄及招待所,適宜觀光避暑療養休假。

(5)的歷史淵源擴展閱讀

莫干山素以竹、雲、泉「三勝」和清、靜、綠、涼「四優」而馳名中外。 「竹」,是莫干山「三勝」之冠,以其品種之多、品位之高、覆蓋面積之大列於全國之首、世界之 最。

走近莫干山,只見修竹滿山、綠蔭環徑,風吹影舞、芳馨清逸,宛如置身綠幕之中。景區及外圍區 有連片竹林127平方公里,有詩雲:「竹徑數十里,供我半月看。」

莫干山所獨有的「黃金嵌碧玉」、 「碧玉嵌黃金」兩類珍貴竹種則以其獨特的花紋傾倒無數遊客。「雲」也極具特色,因時而異、變幻萬千,動若浮波、靜若堆絮,站在雲海上餐霧飲露、枕雲席絮,令人有「遺世而獨立」之感。

「泉」也是 一勝,飛瀑流泉多達百餘道,可謂峰峰有水、步步皆泉。 「綠」是「四優」之一,樹綠、竹綠、草綠、山綠,如綠色的海洋,滿目皆翠。全山綠化覆蓋率高 達92%。「清」也是一大優點。

若漫步於竹林或憩息於林蔭,或眺望於亭台,處處清新 悅人、神舒膚爽。「涼」是避暑的主要條件,因莫干山地處一定高度,綠化覆蓋率高,且多流泉及儲水 量大的修竹,因此夏季氣溫較低,七、八兩月平均溫度僅24.1度,早晚尤為涼爽,最宜避暑。

「靜」, 谷幽境絕,宛如世外桃源。走出久被噪音圍困的圈子,莫干山能給你一個靜謐的天地。

⑥ 中國的歷史起源

⑦ 中國與越南的歷史淵源

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軍征服南越,設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創立越南王國的君主最早均為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朝被鬆散地統一,在秦漢的改朝換代中,開國國王當然也是中國人,開國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軍司令,乘秦末內亂而獨立為南越王國(首都廣州,管越南北部)。

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及其後的開疆拓土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故土的越南北部分為數郡(越南河內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東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紀東晉時代,中國開始分裂了長達260年的最長、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的大分裂給南方偏遠地區也帶來一些好處,因受中國北方戰亂的影響,大量漢人從北方中原一帶大量南遷到原來沒有太多中華文化的地方,如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這些人各種各樣,但最主要的成分卻是著名的客家人(在當時即為漢人)。

在當時幾個地區的漢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盡管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種戰亂而南遷的中華人,他們的南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當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華人的血統,甚至說在1000年前他們就是中國人亦無不可。

中國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朝帶給中國對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復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標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可是接連不斷的軍事勝利,刺激了當權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漢王朝時的版圖。唐朝立國60年後,越南重新並人唐帝國,設安南總督府於河內。

唐末的勢微有如漢末,非中華本土部分全部脫幅而去,需要下一個鼎盛的帝國重新拿回。當下一個強盛帝國久久不來時,那這些地區就獨立成功了。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強大帝國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以這種形式完成獨立過程的。南漢王國(建都廣州),幾乎重復了此前800年前漢朝吞並南越王國前的態勢。

越南的失去與宋王朝的軟弱有關。宋朝初曾擺平了獨立了60年左右的南漢王國,但對南漢王國中的越南部分則不在乎了。

本可收復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爭氣和偏安習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個交趾王國遂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國王死後,宋帝國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敗回。

3年後越南人假裝謝罪,同時要求冊封,人類歷來有承認既成事實的習慣,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國王於是又產生了。後來1000年左右的沖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謝罪和悔意,古近代中華帝國就會滿意。交趾王國也採用事奉大國政策,對中國的恭順程度,較之高麗王國,有過之無不及。

明朝時因越南的內亂給了明帝國一個機會,派兵攻入越南,此時交趾王國已改名安南。於是,中國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這個10世紀起脫離中國而獨立的國土,再回歸祖國。但經400餘年的隔絕,統一的條件已非常不成熟,維持了20年的時間後,明朝終於鬆手。

此後近500年的時間里,沖突僵持一陣後,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寬容,古近代中國大都面對現實而又顯大度,只求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

而另一個唐時的殖民地朝鮮自唐末脫離中國後,中國再沒去打擾過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國這個宗主國的到保護,至今已獨立了1100年之久,這些年中若有沖突發生,妥協的方式有如越南對中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後直到五代十國,越南都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也就是越南的「郡縣時代」。

在此期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發展,人民起義也未曾斷絕。到了五代十國,由於中國分裂,安南地方勢力便乘機獨立,建立吳氏割據政權。此後越南又屢次變故,南宋時,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為安南王,越南正式擁有國號。

李朝政權鞏固後,開始南侵擊敗占婆,他們也曾在北宋時北侵中國,但被宋軍擊敗。1225年,越南進入陳朝統治,陳朝繁榮強大,還曾成功地擊敗了侵略越南的蒙古軍隊,維護了國家獨立。

明代時,因外戚奪權,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滅胡朝,佔領越南十三年,後不得已撤軍。越南又進入黎朝時期,此時期的越南軍,南滅占婆、北侵大明,還迫使寮國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隨後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後來淪為法國殖民地。

因為越南與中國戰事不斷,所以北部邊疆存在不少領土糾紛,至今未能妥善解決。

(7)的歷史淵源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北屬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

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⑧ 陳國的歷史淵源

陳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列國的重要國家之一。其統治區域主要在豫東周口一帶,存國時間近千年。現將陳國的歷史淵源做一簡單考證和介紹。
陳國乃原始部落的名稱,最早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鄖」。放鄖即陶唐氏帝堯,帝嚳是黃帝曾孫。陳部落是黃帝時代大的原始部落之一。與黃帝的姬姓部落互相聯姻,是構成黃帝部族兩大支系之一。黃帝族起於姬水,即今陝甘之交的岐山一帶,陳部落的起源也當在附近。陳部落跟隨黃帝部落四處征戰,最後統一了黃河流域。陳部落也隨著黃帝族東遷於中原肥沃的平原,最後落腳於東夷族屬的太昊部落舊地宛丘(即今淮陽)。陳部落東遷後,由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生活。夏商時期,陳部落一直在豫東一帶活動,也曾建立小的國家,分別臣屬於夏、商。商代晚期,周武王滅商前夕,派大軍攻取商紂的兩個屬國——靡、陳。奪取陳地,切斷商朝同淮河流域嬴、偃姓諸國的援軍,為滅商創造有利條件。 媯姓陳國的建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商湯封虞遂於陳,如《世本》宋忠註:「虞思之後,箕伯直柄中衰,殷湯封遂於陳,以為舜後是也。」一種說是虞思之後遏父之子滿,《史記》、《左傳》均主此說。但據周武王滅商前曾在陳集會,這陳當系商湯所封有虞氏帝舜之後一虞遂於此,而虞遂的一支嫡裔則封於遂國,在今山東寧陽縣西北,後為齊所滅。另一支裔則封於陳,因親商,被周武王所滅。而虞遂的一支裔孫遏父,因他曾投靠周國,擔任陶正之官。帝舜是上古時著名的制陶專家,他的子孫也繼承這種技術,擅長於制陶,正因遏父給周國立下了大功,周武王便將長女大姬嫁給遏父之子滿。《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子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侯。媯滿即陳胡公是陳國的首位國君。
正因陳胡公封於陳,與原來的陳部落關系密切,故也自認為是黃帝之後。今陳胡公墓在淮陽縣柳湖旁,城壕水注嚙其址,見有鐵錮之,俗稱鐵墓。陳本侯爵,稱公乃春秋通例。 陳桓公去世後,政局不穩,親鄭的公子陳佗趁國人暴動的機會,在鄭國的扶持下自立為君,他在位僅8個月就蔡人所殺。桓公的兒子躍再被鄭蔡兩國立為國君,為陳厲公,卒後君位由弟弟林接任。林就是陳庄公,庄公在位七年而卒,由幼弟杵臼繼位,是為宣公,陳國的局勢在這時才趨於平穩。
陳宣公時,齊國的齊桓公已經稱霸,陳國多次參加齊桓公主持的諸侯會盟。陳與齊、魯強國關系和諧。後來,宣公殺太子禦寇而改立寵姬之子款,導致國內混亂。厲公的兒子公子完與太子禦寇交好,為避禍而出奔到齊國,齊桓公對他禮遇有加,想任其為卿,但被拒絕,於是改任為工正。
齊桓公之後,楚國加快北上爭霸的步伐。前637年楚伐陳國,陳被迫依從強楚。後曾跟隨楚國圍宋,攻晉。城濮之戰後,晉國興盛,楚國受挫,陳國又依附於晉。陳國夾在晉、楚之間艱難的生存,時常遭受侵犯。而因地理位置更靠近楚國,陳親楚的傾向較為明顯。
陳靈公在位期間,和大夫孔寧、儀行父都與夏姬通姦,後遭致夏姬之子夏征舒的刺殺,陳國再次出現內亂。楚莊王借機伐陳,殺夏征舒,並想將陳置以為縣,但被申叔時勸阻。於是迎立流亡在晉國的陳靈公的太子午,這就是陳成公。成公的即位,鄭、晉兩國了也都有所助力。
陳成公三十年(公元前568年),陳國背楚盟約。楚共王便於第二年攻打陳國,後因成公去世,而回師。再於哀公三年(公元前566年)興兵圍陳。哀公晚年寵愛寵妾所生的公子留,並將他交給弟弟司徒招照顧。後來司徒招乘哀公生病,殺太子偃師,哀公獲悉後自縊身亡,司徒招便立公子留為君,陳國再次發生內亂。楚靈王借機令弟弟公子棄疾攻陳,陳君留逃往鄭國。陳又亡於楚國之手,其地被置為縣,穿封戌為縣公。
陳國歷經三次內亂和亡國之禍,國勢日趨衰敗。前529年,公子棄疾發動政變推翻楚靈王自立,是為楚平王。平王初立,為籠絡人心,和緩和被靈王破壞的諸侯國間的關系,便使陳復國,立故太子偃師的兒子吳為陳侯,是為惠公。惠公距陳亡之時已有五年的空白,為了填補空位期,便以哀公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533年)為惠公元年。
陳懷公元年(公元前505年),懷公正式即位。此時的吳國已經強大,在此前的一年,曾攻破楚都郢,楚幾乎亡國。吳召懷公入吳,懷公有意借機滅吳,但被國人反對,只好稱病未去。四年之後,吳王闔閭又召他入吳,懷公在壓力之下只得赴吳,結果被扣留,最終客死吳國。其子越被國人立為湣公。 《左傳·庄公二十二年》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陳厲公媯躍的兒子公子完年少的時候,周朝的太史拿著《周易》見厲公,厲公要他給兒子占卜,得到「《觀》之《否》」。太史解釋說這孩子將要代陳享有國家,但不在本國。也不是他這一代人,而是在其子孫那一輩。而被他的子孫取代的那個國家,將會是一個姜姓國。然而事物不可能兩全其美,要等到陳國衰亡後,他的子孫才會昌盛。
公子完和陳宣公的太子禦寇交好。宣公殺太子後,公子完逃往齊國,並受到齊桓公的賞識,任工正一職。等到齊景公時,公子完(陳敬仲)的後代陳無宇(陳桓子)以大斗出、小斗收等手段極力拉攏平民和失勢的公族,使得民心所向。齊國重臣晏嬰便認為陳的先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和先君胡公、大姬已經來到齊國,接受祭祀了。齊國將要成為陳氏的了。
在陳無宇之孫陳恆(陳成子)之時,「盡誅鮑、晏、監止及公族之強者」,並將大量領地劃為自己的封邑,使得封地面積已超過國君的地盤。而在公子完第十世孫陳和(田齊太公)之時,將齊康公流放於海上,公室只剩一座城邑。終於在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列陳和為諸侯,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熱點內容
外國教育史試題 發布:2025-01-16 14:57:21 瀏覽:680
岳父班主任 發布:2025-01-16 14:23:11 瀏覽:752
蔥怎麼 發布:2025-01-16 13:19:20 瀏覽:227
高中物理大招 發布:2025-01-16 11:40:59 瀏覽:125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真題 發布:2025-01-16 10:16:41 瀏覽:762
教師活動方案 發布:2025-01-16 09:28:58 瀏覽:392
西亞化學試劑 發布:2025-01-16 08:09:49 瀏覽:897
小山竹的真名叫什麼 發布:2025-01-16 07:29:17 瀏覽:752
八年級英語上冊試題 發布:2025-01-16 05:56:20 瀏覽:972
高中化學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發布:2025-01-16 05:45:50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