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題庫

歷史題庫

發布時間: 2020-11-18 23:35:02

歷史題目

中國農民吃飯靠「兩平」,一是靠鄧小平的責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這是一句絕對經典的話。

鄧小平就不用講了吧。
袁隆平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貢獻在於:在不增加耕種土地面積的前提下,解決了我們泱泱大國老百姓吃飯的問題,是對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有極大貢獻的科學家。他的貢獻世人有目共睹,沒有他,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可能現在還不能徹底解決,更不要說世界人們的溫飽問題了。請看他的主要貢獻:

袁隆平不僅是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而且始終是這一研究領域的「領頭雁」,創建了一門系統的新興學科——雜交水稻學。四十多年來,雜交水稻研究的每一發展階段、每一項重大創新,都離不開他所起到的關鍵作用,都體現了他非凡的經驗智慧與學術思想。

1964年,他沖破當時流行的遺傳學觀點的束縛,在我國率先開展三系法培育雜交水稻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他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三系配套、優勢組合選配和制種低產三大難題。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並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他設計出了以高冠層、矮穗層和中大穗為特徵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並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頻頻取得重大進展。1982年,國際水稻研究所學術會首次公認:中國科學家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科研實踐的同時,袁隆平不斷進行經驗總結和理論升華。

從1966年發表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以來,先後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在國外發表12篇;出版專著7部。袁隆平作為學術帶頭人,培養了一大批雜交水稻專家和技術骨幹,在雜交水稻的研究和發展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理論和應用技術體系,從而創建了一門系統的新興學科——雜交水稻學。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從1976年開始,「三系」雜交稻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稻平均增產20%左右,為解決我國糧食問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2000年,第一期超級雜交稻研究目標順利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組織的驗收,原國務委員、國家科委原主任宋健院士贊揚說:「這一成果對保障21世紀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隨後,袁隆平又提前實現了第二期超級雜交稻研究目標,它比一般雜交稻增產約30%。

據統計,到2006年止,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56億多畝,增加稻穀5200多億公斤。近年來,全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約2.4億畝左右,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這是對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提出的「未來誰來養活中國」的有力回答。

袁隆平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最大的追求,為推動雜交水稻的國際發展、促進我國對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貢獻。1980年,雜交水稻作為我國出口的第一項農業專利技術轉讓給美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戰略措施。多年來,袁隆平7次赴國際水稻所開展合作研究,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為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十幾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發展雜交水稻。同時,他還在國內主持舉辦了20多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為30多個國家培訓了500名技術人才。

這些專家回到本國後都成為當地研究和推廣雜交水稻的技術骨幹。目前,越南、印度、菲律賓已成為大面積生產應用雜交水稻的國家,雜交水稻的增產效果也十分顯著。如越南,2004年種植雜交水稻面積已達65萬公頃,每公頃6.3噸,比其全國平均水稻單產增產40%。如菲律賓,2005年種植雜交水稻面積達37萬公頃,平均每公頃6.5噸,比其全國水稻平均單產高80%,使菲律賓糧食短缺的局面大為改觀。

菲政府計劃,到2007年發展雜交水稻300萬公頃,實現糧食自給。由於各方面條件已經成熟,2005年7月,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外交」的建議,即積極在發展中國家推廣雜交水稻,擴大中國的影響,以此進一步促進雙邊關系的發展。

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雜交水稻外交」將成為我國「走出去」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2005年10月,袁隆平在外交部第四期大使參贊學習班上做報告,我國駐80多個國家的大使、總領事和參贊聽取了報告。

袁隆平培養了大批雜交水稻研究和推廣人才。四十多年來,在他的親自培養、直接教導和間接影響下,不論是在他的研究中心,還是在全國雜交水稻技術攻關協作單位,已經形成了一支梯隊結合、協同作戰的雜交水稻技術隊伍,肩負著將雜交水稻向縱深發展的重任。

如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多年來他總是每年把與美國水稻技術公司合作所得到的顧問費捐獻出來作為所長基金,累計捐資達100多萬元,資助科研人員特別是年輕人開展有希望和潛力的項目研究。每年幾乎都有幾個課題獲得2-5萬元的資助。

他不但支持本單位的科技人員,也扶持其他單位的科研人員,如福建農業大學的一位博士後,開展多倍體水稻育種的探索性研究,但苦於經費不足。袁隆平院士得知後,專門撥出一筆經費,鼓勵他取得成果。袁隆平院士不僅思想開明,而且意識超前,他深知未來的農業科技僅靠常規技術必將落伍,而必須與現代生物技術結合起來,甚至深入到分子技術領域,才可能佔領科技發展的前沿陣地。

為此,他主張建立起分子育種室,並不遺餘力地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現在,他的研究中心的人才隊伍已形成高水準的梯形結構,高級研究人員超過30名,占科研人員總數的一半;同時,還相繼培養出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為大大提高科研水平準備了後備人才;他還先後輸送了多名年輕科技人員出國或到香港深造。有人問:「袁老師,您這樣不斷地把他們送出去,就不怕他們不回來?」

袁隆平寬仁而語重心長地說:「要把眼光放長遠點,只有把人家先進的技術學過來,才能把我們的技術水平提高。」目前,留學博士們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績。1995年,他們首次在野生稻中發現了兩個重要的數量性狀基因位點,每一個基因位點具有比現有高產雜交稻威優64增產18%的效應。

㈡ 歷史考試題目是什麼

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答: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 答: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於同舊勢力作斗爭。 二、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他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D:溫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例:材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1)該材料是誰說的?答:是孔子 2)是什麼學派的創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張什麼?有何影響?答: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貢獻?答: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例:材料:「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 (1)體現了誰的主張?是什麼意思?體現了什麼思想? 答: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2)這種思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加以說明? 答:我認為有用。如:在解放戰爭中,裝備人數上超過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最終是被打敗了。 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七上P51)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四、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二)經濟——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四)思想——焚書坑儒(P52) 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五)軍事——北築長城、南修靈渠(P53) (1)秦朝統一後,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2、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答:1、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3、全國推行郡縣制; 4、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5、修築了長城; 6、開鑿了靈渠。 例:材料「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統一法度、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誰實施的?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實施的,主要措施有:實行郡縣制,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貨幣。 (2)實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答: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作用是:有利於鞏固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 五、評價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封建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意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農民起義爆發。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六、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P62) 2、經濟: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P63) 4、文化: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P63) 5、軍事:多次反擊匈奴,取得勝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P79、P82-83) 6、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護的設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說明新疆地區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八、絲綢之路:(七上P78) 1、陸地: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引進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從廣東的港口出發,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 3、作用:溝通中西交通,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 4、歷史價值: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富有創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質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有利於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於當今旅遊事業的發展和考古工作的開展。 九、造紙術:(七上P81)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的麻紙。 2、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做原料,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十、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七上P82) 十一、司馬遷與《史記》:(七上P88) 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既是一部歷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1) 這是誰說的?寫在什麼書上?答:司馬遷;《史記》。 2) 他生活在什麼朝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答:西漢。這句話是:人當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卻死得比鴻毛還輕。 3)這部書內容如何?答: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4)這部書地位如何?答:《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5)魯迅怎樣評價這部書?答:「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十二、赤壁之戰:(七上P95-96)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輕易南下。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軍南下,想消滅孫權、劉備統一天下,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打敗曹軍。」 材料二:引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這是描述的中國歷史上哪次著名戰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戰。 2)你從他們的勝敗中得到了什麼啟示?答:驕兵必敗;團結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要更詳細的了解這次戰役的情況,應從哪裡去查詢或查找資料? 十三、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與台灣地區的聯系。(七上P98) (這是台灣與內地的最早記錄。)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權:鮮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3、改革的內容——漢化政策: 即: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用漢律、學漢風。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十五、數學成就:(七上P110)祖沖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比歐洲早近1000年。

㈢ 一個歷史題目!!

俚族英雄冼夫人
馮冼古烈婦,翁媼國於茲。

策勛梁武後,開府隋文時。

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

這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過高州(今廣東高州東北)時,為冼夫人題的一首詩。詩意是說冼夫人是古來的烈女,一生都在為國出力,從梁武帝時一直到隋文帝建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她經三朝,歷盡艱辛,都沒有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影響為國家的一片忠心。洗夫人為什麼這樣受到蘇軾的稱贊呢?下面就來介紹她的事跡。

冼夫人叫什麼名字,生卒年月,歷史上都沒有記載。只知道她出生在高涼郡(治所在今廣東陽江西)的一個俚族首領的家庭。俚族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東漢至隋唐時期,生活在今天的嶺南地區(嶺南地區,指五嶺以南的地區。五嶺是大庚、騎田、萌渚、都龐、越城五座山嶺,在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等省區的邊境)。她出生的時候,黃河和長江流域正處在南北朝時期。冼夫人年輕時精明能幹,有計謀,會領兵打仗,又經常勸自己的親族做好事,因此俚族人都願意聽她指揮。父親也非常疼愛她。冼夫人的哥哥冼挺在南朝的梁朝做南梁州刺史,依仗富強,常去攻打搶掠鄰近的郡縣。冼夫人總是勸阻他不要去搶掠。冼夫人的名聲在嶺南一帶廣為傳誦。那時候,在羅州(今廣東化縣一帶)做刺史的漢族人馮融,聽說冼夫人聰明能幹,就派人到冼家為自己的兒子馮寶求親。馮寶當時做高涼的太守。冼家答應了這門親事。公元535年,冼夫人和馮寶結婚。大約冼夫人那時有十八歲。

馮家原是北方人,雖然幾代為官,但俚族首領不大聽從他的號令。自從冼夫人嫁給馮寶以後,就約束本族,囑咐他們服從地方政府的命令,不許違法擾民。她親自和馮寶一起審理案件,哪怕是親族犯罪,也要依法處理。從此,俚族首領也都遵守法令了。

梁朝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發生了「侯景之亂」。侯景到處燒殺掠奪,長江下游地區受到極大破壞。一些地方官也乘機想要割據稱雄。高州(今廣東陽江西)刺史李遷仕就積極招兵買馬,准備叛亂。他派人召馮寶前去,想利用馮寶的力量。不過,這個詭計瞞不住冼夫人。當馮寶正准備出發時,冼夫人對他說:「刺史無緣無故不會召你去,一定是騙你和他一起反叛朝廷。」馮寶說:「你怎麼知道呢?」冼夫人分析說:「梁朝召刺史去救援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刺史稱病不去,卻大造兵器,集合人馬,而且叫你去。你如果去了,他就會留你做人質,調撥你的部隊。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你還是不忙走,看看形勢的發展再說。」

過了幾天,李遷仕果然反叛了。他派大將杜平虜領兵北上,想截阻梁朝始興(今廣東韶關東)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長官)陳霸先支援建康的部隊。馮寶得到消息,立即告訴了冼夫人。冼夫人又為他出主意說:「杜平虜是員勇將,他走了一時回不來。李遷仕是個無能的人,幹不了什麼大事。不如乘機消滅他。不過若是你親自去,必然會打起來。倒不如派人送去厚禮,說你一時離不開,讓我代你去參見。他聽了一定高興,就不會有防備。」馮寶依計而行。

冼夫人帶領一千多人挑著擔子,聲言去高州送禮。李遷仕聽說,非常高興,派人來偵察,果然都是挑擔子的,就不設防了。洗夫人的人馬進了城,立即襲擊李遷仕的官府。李遷仕倉皇應戰,大敗而逃。那時,杜平虜也被陳霸先擊敗,洗夫人乘勝同陳霸先會師。回來後,她對馮寶說:「陳霸先不是尋常人,很得眾心。我看他一定能平息叛亂,你要好好地從物資上支援他。」不久,陳霸先抓住了李遷仕。到557年,陳霸先稱帝,建立了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

陳朝建立的第二年,558年,馮寶死了,嶺南地區的各少數民族的首領紛紛起兵割據,烽火遍地,人民不得安寧。陳朝也無力出兵。冼夫人跑了好幾個州,說服起兵的俚族首領停止割據活動。許多州重又安定下來。她還派九歲的兒子馮仆帶著俚族的首領去朝見陳霸先,陳霸先封馮仆為陽春(今廣東陽江西北)太守,並表示對冼夫人的問候。

陳朝時候,嶺南的廣州刺史歐陽紇勢力很大。569年,他發動叛亂。為了想爭取俚族的支持,他派人召來馮仆,要馮仆共同起兵。馮仆急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母親。冼夫人不顧兒子的險境,堅定地表示:「我為國忠貞,已經兩代,不能為兒子就負了國家。」她立即發兵保衛邊境以抵擋叛軍的進攻。同時率領俚族的首領們前去迎接朝廷派來討伐叛亂的將軍章昭達。章昭達得到冼夫人的支持,內外夾攻,很快擊潰了叛軍。歐陽紇被活捉。冼夫人從獄中救出了兒子。馮仆因冼夫人的功勞被封為信都侯,官至中郎將,轉任石龍(今廣東化縣東北)太守。陳朝又派使者冊封冼夫人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

589年,隋朝滅掉陳朝,南北重新統一。不過,隋軍的力量一時還達不到嶺南。嶺南地區的幾個郡就共舉冼夫人為領袖,號稱聖母,保境安民。不久,隋文帝的兒子楊廣,讓陳朝的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寫信給冼夫人,告訴她陳朝已經滅亡,要她投降隋朝。冼夫人接信後,召集俚族的首領,把這事告訴他們。這時馮仆已經死了。冼夫人隨即就讓孫子馮魂,迎接隋朝派來安撫嶺南的韋洸(guang光)進廣州。嶺南地區就成了隋的統治范圍。隋朝封馮魂為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原意指非三公(丞相、大尉、御史大夫),而給以與三公同等的待遇;隋朝時為高級散官),封洗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韋洸到達廣州的第二年,番禺(今廣東番禺)的少數民族首領王仲宣起兵反隋。嶺南的各族首領大部分響應。他們圍困了廣州城,韋洸戰死。隋朝又派裴矩來安撫嶺南。冼夫人聽說立即派孫子馮暄(xuan宣)帶兵去救援。馮暄和王仲宣的部將陳佛智是好朋友,就故意拖延不出兵。冼夫人知道了大怒,派人把馮暄抓起來,關在獄里。又派另一個孫子馮盎出兵討伐陳佛智。馮盎取勝,殺了陳佛智,進兵到廣州城郊,同隋朝的援兵會合,共同打敗了王仲宣。洗夫人親自披著鎧甲,騎著高頭大馬,打著錦傘,率領騎兵,護衛著裴矩巡撫嶺南各州。各州的少數民族首領都前來拜見洗夫人和裴矩,嶺南重又安定下來。那時洗夫人已有七十多歲了。隋文帝聽說冼夫人的事跡,又驚又喜,就封馮盎為高州刺史;赦免了馮暄,封他為羅州刺史;還追贈馮寶為廣州總管、譙為國公;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並設置譙國夫人將軍府和將軍府的官吏,給她印綬,如有緊急情況,可以調動所轄地區的六州兵馬,不必等待朝廷的命令。隋文帝表彰她的功績說:「夫人一心為國,深明大義,令孫馮盎又斬獲陳佛智,擊敗叛軍,立了大功」,還送給她許多絲織品。隋文帝的皇後也送她許多首飾和宴會服裝。冼夫人把這些禮物都放在一個金匣子里,連同梁朝、陳朝皇帝送她的東西,分別藏在庫房裡。每到過年過節,她都把這些禮物陳列出來,對她的子孫進行教育:「你們要盡心為國,我經歷了三朝,都是以好心對待漢家朝廷,這些禮品就是我忠心報國的證明。希望你們見物思人,也都這樣做才好。」

後來,隋朝派到番州(今廣東廣州)的總管(地方高級軍政長官)趙訥(ne)為人貪財暴戾,拚命壓榨百姓。俚族等各族人民活不下去,紛紛反抗逃亡。冼夫人派人到長安去見隋文帝,指出趙訥的罪狀,並說派這種人到番州為官是不能團結好少數民族的。隋文帝立即派人調查,查出趙訥許多貪贓受賄的財物,將他依法處死。隋文帝又令冼夫人安撫各族人民。洗夫人拿著詔書自稱使者,親臨十幾個州巡視,宣布隋朝對各少數民族安撫慰問的意思。俚族人民重又歸附了隋朝。隋文帝高興地又一次嘉獎了她。那時洗夫人已經八十多歲了。

隋文帝晚年,冼夫人逝世。隋朝賜予許多絲織品為她送葬,謚她為誠敬夫人。兩廣地區包括海南島在內,在她去世後都建立了洗夫人廟,有些地方,一個縣就有十幾到二十幾處。人們以此來緬懷洗夫人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建樹的功業。

㈣ 找一些歷史題目

一,選擇題:
兩河流域自古以來即有「多元文化熔爐」的美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本區是世界人種的發源地,印歐民族,閃族原居地都在此處
(B)屬平原地形,防守不易,各方民族可長驅直入
(C)文化水準較高,激起各方民族前來學習的熱情
(D)帝王胸襟開闊,喜歡廣結善緣

西亞成為世界古文明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A)兩大河周期性的氾濫,產生的黑泥孕育出高度的農業文化
(b)政治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可以專注於文化的發展
(C)文化有所傳承,又能相爭相融,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
(D)作物生長不易,必須為生存不斷努力,乃激發出各種文明的誕生

下列有關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交互影響的敘述,何者正確
(A)因為尼羅河流量不穩定,經常不定期氾濫,為了監控水位,使埃及很早就發展出高深的測量技術
(b)西亞地區因為貿易發達,為了記錄方便,使當地的民族很早就創造出文字
(C)希臘由於平原狹小,生活空間不夠,所以所有城邦都厲行軍國主義,謀求向外拓展
(D)西亞地區由於木材缺乏,所以混凝土成為當地主要建材

就古西亞文化而言,下列哪一項成就出現的時間最晚
(A)使用陰歷
(b)六十進位法
(C)楔形文字
(D)漢摩拉比法典

蘇美人的塔廟建築,所使用的材料應是
(A)泥磚
(b石材
(C)木料
(D)混凝土

下列哪一民族在統一兩河流域後,向西擴張領土,長期與埃及帝國爭霸對抗,並使對方國力大傷,終為外族所滅
(A)亞述 (b西克索 (C)利比亞 (D)敘利亞

腓尼基人被稱為「文化的傳播者」主要的原因是
(A)善於航海經商,四處販售紫紅色的毛,麻紡織品
(b將埃及表音符號改造成拼音字母,並傳到歐洲各地
(C)有強烈的文化使命感,為宣揚西亞文化不遺餘力
(D)民族性熱情活潑,喜歡吸納各種新知

最能代表古代埃及國勢強盛的文物是金字塔,為什麼古埃及要花那麼多的人力建造
(A)將多餘的人力用於建造,有助於經濟成長
(b相信金字塔會帶給國王偉大的力量
(C)與埃及人相信來生的觀念有關
(D)作為宮殿,可以彰顯國威.

上古時代的蘇美與埃及,兩者的共同之處有ˉ
(甲)均採用象形文字 (乙)都使用陰歷 (丙)皆發源於大河流域 (丁)同為多神信仰 (戊)皆亡於波斯ˉ(A)甲乙 (乙丙 (C)丙丁 (D)丁戊.

下列哪一組古文明皆曾因地形的阻隔,而不利於大一統帝國的建立 (A)西亞,埃及 (b希臘,羅馬 (C)印度,波斯 (D)印度,希臘

古埃及是以哪一個領域的成就聞名 (A)應用科技 (b理論科學 (C)哲學 (D)法學

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教義中,有些觀念是源自埃及,但卻「絕不包含」以下那一觀念
(A)一神論思想 (b靈魂轉世 (C)死後審判 (D)復活

西元前2000年左右,阿利安人征服並統治印度,當時他們是如何入侵這一地區 (A)攀爬喜馬拉雅山 (b橫渡海洋 (C)跨越德干高原 (D)穿過西北山隘

下列有關「種姓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ˉ
(A)社會分為四大階級,地位最高的是國王ˉ
(b社會雖然劃分階級,但個人仍可憑奮斗以取得社會地位ˉ
(C)為了說服人民謹守本分,乃創立婆羅門教來合理化種姓制度的正當性
(D)平民女子若能嫁入豪門,馬上就能麻雀變鳳凰

中國和泰國都接受印度佛教的信仰,但兩者之間卻有明顯的不同,對此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是
(A)兩國距離印度一遠一近,輾轉傳播,誤差難免
(b隋唐時代將佛教中國化,自然造成差異
(C)一開始傳入的派別就已不同,時日愈久,差異愈大
(D)泰國,印度英文普及,佛經翻譯,較能得到精髓

波希戰爭帶給希臘城邦怎樣的影響
(A)使城邦產生軍事至上的思想,因而揚棄自由,改行專制
(b使城邦覺悟到小國寡民不可行,因而團結合作,組成統一的大帝國
(C)認為以寡擊眾,是自由戰勝專制,於是更致力於文化的發展
(D)從此產生宿命的心理,認為神的意志決定一切
以下哪一人物最早打開東西文化和政治上的藩籬 (A)亞歷山大 (b狄奧多西一世 (C)阿育王 (D)張騫

奧林匹亞運動會原本是古希臘的什麼活動 (A)祭神大典 (b閱兵大典 (C)城邦聯誼 (D)城邦競技

比較希臘和希臘化文化,哪一組敘述是完全正確的 (甲)前者是由許多城邦共同創造出來的文化,後者是由一統的大帝國所融鑄 (乙)前者的先驅是愛琴文化,後者是融合希臘,埃及,羅馬文化而來的 (丙)前者崇尚自由,思想比較開放;後者王權興起,思想受到箝制 (丁)前者文藝成就高,後者科學成果大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若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句成語來說明羅馬共和後期貴族與平民的沖突事跡,那麼「漁翁」非誰莫屬 (A)貴族 (b平民 (C)軍人 (D)外族

羅馬帝國於西元第四世紀末年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太過廣大,分裂方便統治ˉ(b選舉糾紛,引發族群對立,只好分地統治 (C)貴族,平民沖突,造成國家分裂 (D)飽受內憂外患,統治不易.

在西元三世紀時代的羅馬,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人民對著伊特拉斯坎皇帝高喊「吾皇萬歲」 (b元老院的元老向屋大維尊稱「奧古斯都」 (C)被釘上十字架的基督徒含笑低聲叫喚著「阿門」 (D)一群日耳曼人正歡天喜地地封土受爵

下列哪一組民族皆曾建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甲)羅馬 (乙)波斯 (丙)馬其頓 (丁)埃及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以下哪一帝國的版圖是以歐洲做為主體 (A)埃及帝國 (b波斯帝國 (C)亞歷山大帝國 (D)羅馬帝國

台中市居仁國中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二年級歷史科試題二,宗教比較題A)猶太教 (b婆羅門教 (C)佛教 (D)印度教 (E)祆教 (F)基督教 ,以上六大宗教均曾在歷史上綻放出光芒,請問:

最有階級觀念的應是 ( ).【代號】
主要以善與惡對立的觀點而成的宗教是( ).【代號】
「不是」阿利安人所創的宗教是 (A)AB (b)AF (C)EF (D)DE
(b)婆羅門教(C)佛教(D)印度教 依創立時間的先後排列應為(A)BCDˉ(b)DCBˉ(C)CBDˉ(D)BDC.

就佛教和基督教的形成背景與發展經過的雷同處,以下哪一組是完全正確的 (甲)都根源於一神論思想的啟示 (乙)都對固有的宗教教義提出改革 (丙)都曾獲得統治者的支持而成為國教 (丁)直到今日兩教的起源地依然是信徒眾多,香火鼎盛 (A)甲乙ˉ(b)乙丙ˉ(C)甲丙ˉ(D)乙丁.

三,人物配對題:歷史出了許多名人,例如甲)蘇格拉底 (乙)柏拉圖 (丙)亞里斯多德 (丁)泰利斯 (戊)希羅多德 (己)奧里略 (庚)凱撒 (辛)西塞羅 (壬)君士坦丁,請回答下列相關的問題.

有「哲學之父」之稱,主張理性,反對迷信,奠定西方理論科學基礎的是 (A)甲 (b)丙 (C)丁 (D)戊
有「歷史之父」之稱,著有歷史一書的是 (A)甲 (b)丙 (C)丁 (D)戊

熱心激勵青年自我反省,誠心向善,有「西方孔子」之稱的是 (A)甲 (b)乙 (C)丁 (D)戊.

著有理想國一書,主張由哲學家治國,強調精神永恆價值的是 (A)甲 (b)乙 (C)丁 (D)戊.

奉行希臘化斯多噶學派,有「哲學家皇帝」之稱的是 (A)己 (b)庚 (C)辛 (D)壬

四,文句辨識題:
西亞有一民族,他們信奉的宗教第一條誡律是「在我之前你不可有其他的神.」第二條誡律是「禁止兒童雕制偶像或玩偶,因為你的神我是妒忌的.」這個民族最有可能是 (A)蘇美人 (b)巴比倫人 (C)腓尼基人 (D)希伯來人

「埃及人從未對閃族的牧人王的統治者心悅誠服,西元前1600年,終於發展為熾熱的愛國運動,將異族統治者驅逐出境.」文中所稱的「牧人王」統治者是指哪一民族 (A)西克索人 (b)伊特拉斯坎人 (C)馬其頓人 (D)波斯人

凱撒的親信布魯特斯在元老院刺殺凱撒時曾痛苦地說:「我愛凱撒,我更愛羅馬.」這句話顯示凱撒遇刺是因為何種原因 (A)破壞羅馬的共和體制 (b)想要建立羅馬帝國 (C)私通敵國,密謀政變 (D)征戰無方,損兵折將

法國拿破崙遠征埃及時,發現「羅塞塔石碑」,碑文中出現希臘文和象形文字.請問碑文中出現希臘文應和哪一史實有關 (A)斯巴達攻打埃及 (b)雅典統治埃及 (C)凱撒遠征埃及 (D)亞歷山大東征

「法律是善良與公平的藝術,……我們尊崇公正,並且信奉這善良而公平的知識,分別公正與不公正,分辨被禁止與被允許的,期望能使人良善,……這是真實而非偽善的哲學.」這應是對哪一種法律的稱贊 (A)西亞法律 (b)埃及法律 (C)希臘法律 (D)羅馬法律

「西元248年為了慶祝建城1000周年,乃由輸水道注水,積水成湖,表演海戰的場面,其聲勢之壯盛,令人嘆為觀止.」以上文句應是在描述哪一民族的歷史 (A)希臘人 (b)阿利安人 (C)羅馬人 (D)波斯人

下列哪一句話最能反應羅馬人強烈的挑戰精神 (A)我來,我見,我征服 (b)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C)條條大道通羅馬 (D)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㈤ 歷史題目

改革措施
政治
整頓吏治
公元472年(延興二年),政以久任,滿一年升遷一級;治績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處罰,甚至降級。
變革稅制
公元475年(延興五年),為改變過去州、郡、縣爭收租調的混亂局面,政府確定只能由縣一級徵收,徵收時禁止使用大斗、長尺、重秤。
頒俸祿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頒布俸祿制,申明俸祿以外貪贓滿一匹絹布的處死。
次年頒行的均田令中,又規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職高低給一定數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準買,離職時移交下任。[2]
改革官制
太和年間,議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從。從品為北魏之首創。
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標准,將代北以來的鮮卑貴族定為姓、族,姓為高,族次之,其中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勛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謂四姓,一說為中原漢族高門崔、盧、李、鄭,一說為漢族甲、乙、丙、丁四種郡姓,後者似為確。班定姓族,使鮮卑貴族與漢士族得以進一步結合。
遷都洛陽
為了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拓跋宏決心把國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到洛陽。為了這個,他怕大臣們反對遷都的主張,先提出要大規模進攻南齊。

北魏遷都洛陽
有一次上朝,他把這個打算提了出來,大臣紛紛反對,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很惱火說:
「國家是我的國家,你想阻撓我用兵嗎?」
拓跋澄反駁說:
「國家雖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國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險,哪能不講。」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宮里,再單獨召見拓跋澄,跟他說:
「老實告訴你,剛才我向你發火,是為了嚇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覺得平城不是個用武的地方,不適宜改革政治。現在我要移風易俗,非得遷都不行。這回我出兵伐齊,實際上是想借這個機會,帶領文武官員遷都中原,你看怎麼樣?」
拓跋澄恍然大悟,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張。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三十多萬南下,從平城出發,到了洛陽。
正好碰到秋雨連綿,足足下了一個月,到處道路泥濘,行軍發生困難。但是,孝文帝仍舊戴盔披甲騎馬出城,下令繼續進軍。大臣們本來不想出兵伐齊,趁著這場大雨,又出來阻攔。孝文帝嚴肅地說:
「這次我們興師動眾,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給後代人笑話。如果不能南進,就把國都遷到這里。諸位認為怎麼樣?」
大家聽了,面面相覷,沒有說話。孝文帝說:
「不能猶豫不決了。同意遷都的往左邊站,不同意的站在右邊。」
一個貴族說:
「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麼遷都洛陽,我們也願意。」
許多文武官員雖然不贊成遷都,但是聽說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擁護遷都了。
孝文帝把洛陽一頭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裡的王公貴族宣傳遷都的好處。
後來,他又親自到平城,召集貴族老臣,討論遷都的事。平城的貴族中反對的還不少。他們搬出一條條理由,都被孝文帝駁倒了。最後,那些人實在講不出道理來,只好說:
「遷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還是卜個卦吧。」
孝文帝說:
「卜卦是為了解決疑難不決的事。遷都的事,已經沒有疑問,還卜什麼。要治理天下的,應該以四海為家,今天走南,明天闖北,哪有固定不變的道理。再說我們上代也遷過幾次都,為什麼我就不能遷呢?」
貴族大臣被駁得啞口無言。
遷都洛陽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這樣決定下來了。[3]
經濟
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頒布了均田令,對不同性別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詳盡的受田規定。
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別。露田種植穀物,不得買賣,七十歲時交還國家。桑田種植桑、榆、棗樹,不須交還國家,可以出賣多餘的部分,買進不足的部分。
還授土地時,對老少殘疾鰥寡都給予適當的照顧。[4]
創三長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長製取代宗主督護制,採用鄰、里、黨的鄉官組織,抑制地方豪強蔭庇大量戶口。[2]
改革租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對租調制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
新租調規定:
以一夫一婦為徵收單位,每年交納帛一匹,粟二石。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女,從事耕織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頭的租調,分別相當於一夫一婦的數量。
文化
禁胡語
孝文帝實施漢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將語言改變,規定不再說鮮卑復合語。
而須改說單音節的漢語,《魏書‧咸陽王禧傳》記載孝文帝言:
「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改漢姓
孝文帝下令把鮮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復姓),改為單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獨孤劉姓
丘穆棱穆姓
步六孤陸姓
賀賴賀姓
賀樓樓姓[5]
尊孔子
孝文帝遷都洛邑後,立即下令加緊修建孔廟祭孔。又給予孔子後裔土地與銀錢,讓他們可以繼續祭祀這位祖先。

㈥ 中國歷史題目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最繁榮,最發達,最開放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疆域西至中亞的裏海與鹹海;北越外興安嶺,貝加爾湖;東起庫頁島,朝鮮半島;南到越南。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隴西李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漢朝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皓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歷史:

李淵開國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的失道離德和出征高句麗失敗,農民起義在各地興起(參看隋末農民戰爭)。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同年五月,李淵逼恭帝禪讓,自己稱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由於第三子李玄霸早死,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淵自動退位,讓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

貞觀開元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范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乾的大臣。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

唐太宗死後,第九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於白江口大敗日本水師援軍。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秸號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後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前後掌權50餘年。由於武後死後的謚號中「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十五年統治時期,武後為了制衡甚至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後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農業上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使得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國力迅速上升,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人口達一百餘萬,面積84平方公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首都 長安為首都,洛陽為東都
君主
-開國君主
-滅亡君主 共20位
李淵
李祝
成立 (隋末農民戰爭)
(618年)
滅亡 (白馬驛之禍)
(907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漢朝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皓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㈦ 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競賽題目

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競賽題
1、春秋時代,以★★★的出現為標志,表明社會生產力獲得顯著的發展。文化空前發展,誕生了孔子、老子等偉大的思想家;天文歷法、數學及醫學等科技領域也取得了許多新成就。
A:春秋五霸
B:反戰性質的弭兵運動
C:鐵器、牛耕
答:C:鐵器、牛耕

2、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地位沒有受到嚴重沖擊過,在五四之後,雖然很多人很多次主張打倒孔家店,但似乎效果也不怎麼理想。關於孔子的生平,最可信的當然是《史記•孔子世家》,關於孔子的思想,最能直接體現的恐怕也便是《論語》。我們討論傳統文化,從孔子和《論語》開始是比較恰當的,雖然我個人認為《周易》是比較早而且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們的思想傳統。
A:在《論語》編輯成冊以前
B:在五四之前
C:在文革期間
答:B:在五四之前

3、據《史記》記載: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起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A:周遊列國
B:從事教育
C:在地方參政
答:B:從事教育

4、孔子「三十而立」,開始收徒講學,如顏路、曾點、子路、子貢、顏淵等。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聲名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普及。
A:學在官府
B:因材施教
C:蘇湖教法
答:A:學在官府

5、東漢班固(32--92),字孟堅,他學習《史記》的體制,著成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共100篇,敘述了自漢高祖6年至王莽地皇4年230年的斷代歷史。從文學價值上講,它不及《史記》,但其中也不乏許多成功的傳記作品,如《霍光傳》、《蘇武傳》等。一般來說班固不象司馬遷那樣於行文敘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而只是單純地評述事實與人物的言行,但也能明確地顯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如《張禹傳》,只通過張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表現他虛偽狡詐、貪財圖位的丑惡形象。《蘇武傳》是可與《史記》名篇媲美的一篇,它通過許多具體生動的描寫,突出了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語言嚴密工整,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詞藻,尚典雅。這與《史記》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A:《漢書》
B:《外戚傳》
C:《朱買臣傳》
答:A:《漢書》

6、多年以來,中國重要的史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由於★★★作者對這一事件的記錄非常明確,而且★★★在當時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它歷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目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這些古紙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製作,用於書寫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A:《史記》
B:《後漢書》
C:《通典》
答:B:《後漢書》

7、玄宗在位三十年後,改元天寶。經過開元時代的長期昇平,玄宗開始縱情聲色,無心政事,李林甫、楊國忠先後弄權,唐朝的國運開始由盛而衰。而★★★是唐之國勢由巔峰滑落的轉折點。
A:「安史之亂」
B:「三藩之亂」
C:「藩鎮割據」
答:A:「安史之亂」

8、楊貴妃 (719~756)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後安史之亂,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楊貴妃與★★★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A: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嬋
B:楊貴妃與西施、杜十娘、貂嬋
C:楊貴妃與西施、杜十娘、李師師
答:A: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嬋

9、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沒有發生戰爭。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A:六百多年
B:六十多年
C:三百多年
答:B:六十多年

10、被形容過著酒池肉林的奢侈生活,實行「炮烙之刑」的峻法暴政的是★★★
A. 夏桀
B. 商紂王
C. 秦始皇
D. 隋煬帝
答:B. 商紂王

11、我國奴隸制的瓦解時期是★★★
A. 西周
B. 春秋
C. 戰國
D. 秦漢
答:B. 春秋

12、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的思想家是★★★
A. 墨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韓非子
答:D. 韓非子

13、中醫沿用的四診法來自於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
A. 扁鵲
B. 張仲景
C. 孫思邈
D. 李時珍
答:A. 扁鵲

14、不是發生在楚漢之爭的成語為★★★
A. 十里埋伏、四面楚歌
B. 巨鹿之戰、破釜沉舟
C.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D.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答:B. 巨鹿之戰、破釜沉舟

15、促使唐太宗調整統治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隋亡之鑒
B. 從諫如流
C. 善於用人
D. 勵精圖治
答:A. 隋亡之鑒

16、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B. 泉州
C. 明州
D. 廈門
答:B. 泉州

17、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謀士是★★★
A. 李善長
B. 劉基
C. 朱升
D. 胡惟庸
答:C. 朱升

18、絲綢之路指漢代從中國到西方的交通大道,因大量中國絲和絲織品多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這條道路雖然主要是★★★,但中國和亞歐各國的政治往來、文化交流也都依賴這條通道。通過它,中亞和南亞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天文、歷算、醫葯等科技知識,佛教、襖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先後傳來中國,並在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的紡織、造紙以及一些工藝技術(如製作金銀器、繪畫等)也傳到西方。
A:私路
B:小路
C:商路
答:C:商路

19、★★★是西漢文帝,景帝兩代40年左右的時間政治穩定、經濟生產得到顯著發展的「盛世」。主要表現在:為了「休養生息」,鼓勵農民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對周邊少數民族不輕易動兵,盡力維持相安的關系;從自身做起,提倡儉約;改革刑法,廢除終生勞役、連坐、酷刑;廢止誹謗妖言之罪等等。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文帝盛世
答:A:文景之治

20、★★★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斗爭復雜而又激烈。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里「百家爭鳴」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後人把小說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里來的。
A:百花齊放
B:百家爭鳴
C:諸子百家
答:B:百家爭鳴

㈧ 中國歷史問答題庫

問;;;;在評價春秋戰爭時,有人認為"春秋無義戰";有人引用列寧的一段話作評價:"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痛苦,但它們仍然是進步的戰爭,它們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加速破壞極端有害和反動的制度," 聯系春秋諸侯爭霸的史實評述以上觀點.
答案;一、春秋爭霸戰爭是為了掠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為了滿足奴隸主貴族擴張和掠奪的私慾,因此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痛苦,因此「春秋無義戰」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卻忽視了爭霸戰爭的客觀作用。
二、列寧的話適合於對春秋爭霸戰爭的評價。爭霸戰爭雖有破壞性,但它客觀上促進了社會進步。第一,春秋爭霸戰爭為新興地主階級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要爭霸,就要富國強兵。因此,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等進行改革,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同時削弱了舊奴隸主貴族的勢力,為封建地主階級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二,爭霸過程中大國吞並小國,實現了地區性局部統一,為後來的秦統一提供了前提。第三,爭霸戰爭中,華夏族建立的國家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交戰,使得華夏族與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

㈨ 歷史知識競答題目

1,每題必須在1分鍾內搶答正確才有效;
2,機會同等,不計次數;
3,有獎競答.
1,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魯迅
2,英國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英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領導人,在臨終前,面帶笑容地說:"我已准備好了去見上帝,不管上帝是否已准備好了酷刑質問我."
這位政治家叫什麼名字
丘吉爾
3,完璧歸趙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藺相如
4,朱德詩雲:"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這詩中"三父子"是指誰
北宋大文豪蘇軾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
5,1776年北美獨立戰爭通過的《人權宣言》是一個重要文件,它宣告北美脫離英國而獨立.
哪錯了 請改正.
《人權宣言》改為《獨立宣言》
6,"戊戌六君子"中有一人臨刑前,慷慨悲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這位壯士是誰
譚嗣同
7,"火並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布魯諾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作詞,作曲分別是誰
田漢,聶耳
9,中華人民共和國旗為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圖案的設計者是誰
曾聯松
10,曾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法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在他臨終前突然大喊:"我的上帝!我的法蘭西!"
這個人是誰
拿破崙 · 波拿巴
11,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你知道是誰說的嗎
顧炎武
12,周恩來曾說過:"猶太民族出現過兩位偉大的人物".
這兩位偉大的人物是誰
馬克思,愛因斯坦
13,你知道嗎
被恩格斯稱作"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是誰
但丁
14,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是《中華民國約法》.
哪錯了 請改正.
《中華民國約法》改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5,你知道嗎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什麼民族
中國的漢族
16,你知道嗎
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是什麼名稱嗎
1898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前身)
17,你知道嗎
世界上第一台火車機車的設計者是誰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設計
18,一位耳聾了二十多年著名的德國音樂家,在他生命最後一刻,斷斷續續地說:"到了天堂,我就能聽見了."
這位音樂家是誰
貝多芬
19,你知道嗎
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中的"五經"是指的哪五種經典書
詩,書,禮,易,春秋
20,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孔子
21,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的歷史從此進入了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
哪錯了 請改正.
反侵略,反封建
22,你認識它是哪一國的國旗嗎
法國
23,你認識它是哪一國的國旗嗎
俄羅斯
24,知識就是力量.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培根
25,北京天安門始建於我國哪個朝代 當時叫什麼名字
明代 承天門
26,辛亥革命最突出的意義是推翻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哪錯了 請改正.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2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范仲淹
2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諸葛亮
29,你知道嗎
四大文明古國是什麼
古代埃及,印度,巴比倫,和中國.
30,四面楚歌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項羽
31,卧薪嘗膽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勾踐
32,約法三章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劉邦
33,望梅止渴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曹操
34,老馬識途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管仲
35,相煎太急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曹植
3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岳飛
3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杜甫
38,中國一旦覺醒,世界就會震動.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拿破崙
樂不思蜀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劉禪
39,
40,孺子可教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張良
41,圍魏救趙
這句成語中說的歷史人物是誰
孫臏
42,1935年10月,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取得完全勝利,標志是一,二,三四方面軍在陝北吳起鎮大會師.
錯在哪裡 請更正.
1,把1935年改為1936年.
2,把陝北吳起鎮改為甘肅會寧.
3,大會師沒有三方面軍.
4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白居易
4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王勃
4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白居易
46,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雪萊
4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李商隱
4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文天祥
49,勞動創造美.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馬克思
50,天才就是這樣,終生努力,便成天才.
這句話的主人是誰
門捷列夫

㈩ 歷史題目

涿鹿之戰 黃帝與蚩尤
桂陵之戰 齊國田忌孫臏與魏國龐涓
巨鹿之戰 秦軍章邯與項羽
淝水之戰 東晉與前秦符堅
牧野之戰 周武王與商紂王
馬陵之戰 齊國田忌孫臏與魏國龐涓
官渡之戰 曹操與袁紹
郾城之戰 南宋岳飛抗金
城濮之戰 楚軍和晉軍
長平之戰 秦國白起與趙國趙括
赤壁之戰 劉備周瑜與曹操
雅克薩之戰 清康熙與沙皇俄國

熱點內容
陽光校園演講稿300字 發布:2025-01-17 02:27:44 瀏覽:856
add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7 01:38:05 瀏覽:247
評價女班主任 發布:2025-01-17 01:18:22 瀏覽:52
鹿鼎記葯師怎麼加點 發布:2025-01-17 00:34:09 瀏覽:947
汴師生 發布:2025-01-16 23:04:55 瀏覽:868
四年級上冊語文試卷題 發布:2025-01-16 22:22:51 瀏覽:221
三家訪蜜事 發布:2025-01-16 22:01:23 瀏覽:709
南煉中學 發布:2025-01-16 22:00:01 瀏覽:929
英語文化差異 發布:2025-01-16 21:14:15 瀏覽:720
成都美術高考培訓班 發布:2025-01-16 20:37:24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