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歷史
① 有關中國歷史朝代的電視劇排名先後
有關中國歷史朝代的電視劇有《楚漢傳奇》《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康熙王朝》。
1、《楚漢傳奇》
《楚漢傳奇》由高希希執導,汪海林、閻剛編劇,陳道明、何潤東、秦嵐、段奕宏、李依曉、楊立新、孫海英主演的80集史詩電視連續劇。
講述的是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權,秦二世繼位,殘暴不仁,濫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風雲際會之際,各英雄豪傑,烽起八荒,紛紛下海,群雄逐鹿中原。
2、《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洪宇宙、魏宗萬、張光北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共分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中的風雲變幻。
3、《隋唐英雄傳》
《隋唐英雄傳》由黃海冰,鄭國霖,聶遠,謝君豪,林子聰,王繪春聯袂主演的一部以民間傳說及歷史故事綜合改編的古裝俠義電視劇。
該劇以南北朝時期北周楊林舉兵殲滅北齊班師後,侄兒楊堅又滅周建隋,自稱隋文帝,以秦叔寶為中心的瓦崗寨眾義士匡扶正義,輔佐李世民為歷史背景。
4、《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5、《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由導演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茹萍、李建群、高蘭村、胡天鴿等主演。原名《康熙帝國》,一共50集,它是在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的基礎上改編的,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順治帝的末年和聖祖康熙帝在位時的事跡。
該劇從順治皇帝哀痛愛妃董鄂妃病故時講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駕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
② 電視機的發展歷程
1、1883年聖誕節,德國電氣工程師尼普科夫用他發明的「尼普科夫圓盤」使用機械掃描方法,作了首次發射圖像的實驗。每幅畫面有24行線,且圖像相當模糊。
2、1908年英國斯文頓、俄國羅申克夫提出電子掃描原理,奠定了電視技術的理論基礎。
3、1923年電視的發明者之一美籍蘇聯人茲瓦里金,發明靜電積貯式攝像管。1923年發明電子掃書描式顯像管,這是電視攝像術的先驅。
4、1926年電視的發明者之一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5、1927——1929年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
6、1930年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
7、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 在倫敦通過電視欣賞了英國著名的地方賽馬會實況轉播。電視的發明者之一美國人費羅·法恩斯沃斯發明了每秒種可以映出25幅圖像的電子管電視裝置。
8、193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 。
9、1940年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
10、1954年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
11、1972年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1973年數字技術用於電視廣播,實驗證明數字電視可用於衛星通信。1979年世上第一個「有線電視」在倫敦開通。它是英國郵政局發明的。它能將計算機里的信息通過普通電話線傳送出去並顯示在用戶電視機屏幕上。
12、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製出袖珍黑白電視機,液晶屏幕僅2.5英寸,由電池供電。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電視」。該系統的畫面寬3.6米,高4.62米,相當於210英寸,可放置在小型卡車上,在小街和廣場等需要的地方播放。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鮮艷,明亮的圖像。
13、1985年英國電信公司(BT)推出綜合數字通信網路。它向用戶提供話音、快速傳送圖表 、傳真、慢掃描電視終端等。
(2)電視歷史擴展閱讀:
電視機的主要部件
無論是彩色電視機還是黑白電視機,它的機箱一般是由前面板(前框)、中框和後蓋三個部分組成。在常規的維修工作中,前面板和中框不必拆開,僅需卸掉後蓋即可進行一般的維修操作,所以有一部分電視機的前面板和中框做成一個整體。
卸掉後蓋即可看到電視機內的主要部件,它們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機箱後蓋,前面板、中框和顯像管等,主印製底板(機心)及各種部件。
③ 電視機有什麼樣的發展過程
電視機現在已經成為家庭不可缺少娛樂工具。
電視機的發展經過了黑白和彩色兩個階段。
20世紀前期,電視機問世。到20世紀50年代,電視機風靡歐美,數量猛增。
最初,電視機屏幕最大不過12時。因為是人工吹制,不可能再大。後來採用焊接技術,電視機屏幕才逐漸擴大。
彩色電視機問世以來,因為它具有色彩,所以更受人們青睞。
近年來,科學家又研製出了三維電視,也就是立體電視。立體電視影像更加逼真,具有立體感。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都製造出了不用戴眼鏡觀看的三維電視。它將走進21世紀的普通百姓家。
電視機的製作,最初是靠人工,製造起來很麻煩。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電視製造業基本上採用電腦控制了。我們經常在電視上可以看到,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視集成電路的製造非常迅速,而且准確無誤,令人眼花嘹亂。
目前,在集成電路製造業和電視機製造業等領域,大部分人工勞動已被裝配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和計算機控制的自動檢測設備所取代。計算機裝配非常迅速,而且保證質量。一台機器就能在印刷線路板上以每小時72000件的速度組裝配件,相當於240名工人一小時的工作量。整個裝配線只需要11名工人,就可以操縱整個組裝系統了。
這樣,不僅節省了大量勞動力,還減少了廢品,提高了質量,降低了維修保養費用。因此,也使電視機的價格越來越低。
相信,在計算機控制生產下的電視機,質量會更好,會給人們送來更為清晰的電視信息。
④ 中國電視製造業發展史
1958年,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在天津712廠誕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的序幕。
1978年,國家批准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定點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1982年10月份竣工
投產。不久,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這期間我國彩電業迅速升溫,並很快形成規模,全國引進大大
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並涌現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
1985年,中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台,超過了美國,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但由
於我國電視機市場受結構、價格、消費能力等條件的限制,電視機普及率還很低,城鄉每百戶擁有電視機量分別
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934萬台,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
1985-1993年,中國彩電市場實現了大規模從黑白電視替換到彩色電視的升級換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開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電,29英寸彩電的市場價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
經售出10多萬台。
1996年3月,長虹向全國發布了第一次大規模降價的宣言——降低彩電價格8%至18%,兩個月後,康佳隨後
跟進,打響了彩電業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價格戰。當年4月,長虹的銷售額躍居市場第一,國產品牌通過價格戰將
國外品牌大量的市場份額奪在了手中。這場降價戰後來也導致整個中國彩電業的大洗牌,幾十家彩電生產廠商從
此退出。
1999年,消費級等離子彩電出現在國內商場。當時40英寸等離子彩電的價格在十幾萬元。
2001年,中國彩電業大面積虧損,康佳、廈華、高路華虧損,長虹每股贏利只有1分錢,這種局面直到2002
年才通過技術提升得以扭轉。
2002年,長虹宣布研製成功了中國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電視。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傳統業界極限,
屏幕尺寸達到了30英寸,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屏」。
2002年,TCL發動等離子電視「普及風暴」,開啟了等離子電視走向消費者家庭的大門。海信隨即跟進。
2003年4月,倪潤峰掀起背投普及計劃,背投電視最高降幅達40%。
2004年,美國開始對中國彩電實施反傾銷,導致中國彩電無法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2004年,中國彩電總銷量是3500萬台,其中平板電視銷量不過區區40萬台,占整個彩電產品的1.14%。
2004年10月開始,平板電視在國內幾個主要大城市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傳統CRT(模擬)彩電。
2005年上半年,我國平板彩電的銷售量達到72.5萬台,同比增長260%;城市家庭液晶電視擁有率達到了
3.56%,等離子電視擁有率也達到了2.81%。
⑤ 世界電視發展史
電視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它是一大群位於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度的人們的共同結晶。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討論和探索將圖像轉變成電子信號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詞就已經出現。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電視的發展】
1883年聖誕節
德國電氣工程師尼普柯夫用他發明的「尼普柯夫圓盤」使用機械掃描方法,作了首次發射圖像的實驗。每幅畫面有24行線,且圖像相當模糊。
1908年
英國肯培爾.斯文頓、俄國羅申克無提出電子掃描原理,奠定了近代電技術的理論基礎。
1923年
美籍蘇聯人茲瓦里金發明靜電積貯式攝像管。年發明電子掃書描式顯像管,這是近代電視攝像術的先驅。
1925年
英國約翰.洛奇.貝爾德,根據「尼普科夫圓盤」進行了新的研究工作,發明機械掃描式電視攝像機和接收機。當時畫面解析度僅30行線,掃描器每秒只能5次掃過掃描區,畫面本身僅2英寸高,一英寸寬。在倫敦一家大商店向公眾作了表演。
1926年
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1927——1929年
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
1930年
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 ——人們在倫敦通過電視欣賞了英國著名的地方賽馬會實況轉播。 ——美國發明了每秒種可以映出25幅圖像的電子管電視裝置。
1936年
英國廣播公司採用貝爾德機電式電視廣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較高清晰度,步入實用階段的電視圖像。
1939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 。
1940年
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
1949年12月17日
開通使用第一條敷設在英國倫敦與蘇登.可爾菲爾特之間的電視電纜。
1951年
美國H.洛發明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洛倫期發明單槍式彩色顯像管。
1954年
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
1966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研製出集成電路電視機。3年後又生產出具有電子調詣裝置的彩色電視接收機。
1972年
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
1973年
數字技術用於電視廣播,實驗證明數字電視可用於衛星通信。
1976年
英國完成「電視文庫」系統的研究,用戶可以直接用電視機檢查新聞,書報或雜志。
1977年
英國研製出第一批攜帶式電視機。
1979年
世上第一個「有線電視」在倫敦開通。它是英國郵政局發明的。它能將計算機里的信息通過普通電話線傳送出去並顯示在用戶電視機屏幕上。
1981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製出袖珍黑白電視機,液晶屏幕僅2.5英寸,由電池供電。
1984年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電視」。該系統的畫面寬3.6米,高4.62米,相當於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車上,在大街和廣場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統中採用了松下獨家研製的「高輝度彩色發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鮮艷,明亮的圖像。
1985年3月17日
在日本舉行的築波科學萬國博覽會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電視牆亮相。它位於中央廣場上,長40米、高25米,面積達1000平方米,整個建築有14層樓房那麼高。相當一台1857英寸彩電。超大屏幕由36塊大型發光屏組成,每塊重1噸,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萬個彩色發光元件。通過其頂部安裝的攝像機,可以隨時顯示會場上的各種活動,並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種廣告性錄像。
1985年
英國電信公司(BT)推出綜合數字通信網路。它向用戶提供話音、快速傳送圖表 、傳真、慢掃描電視終端等。
1991年11月25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電視開始試播:其掃描線為1125條,比目前的525條多出一倍,圖像質量提高了100%;畫面縱橫比改傳統的9:12為9:16,增強了觀賞者的現場感;平機視角從10度擴展到30度,映圖更有深度感;電視面像「畫素」從28萬個增加 為127萬個單位面積畫面的信息量一舉提高了近4倍……因此,觀看高清晰度電視的距離不是過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採用4聲道高保真立體聲,富有感染力。
1995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電視接收機(即手掌式彩電),只有手掌一樣大小 ,重量為280克。具有揚聲器,也有耳機插孔,液晶顯示屏約5.5厘米,畫面看來雖小,但圖像清晰,其最明顯的特點是:以人的身體作天線來取得收視效果,看電視時將兩根引線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線般的效果。
1996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場「壁掛」式電視:其長度60厘米、寬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僅1.7千克,猶如一幅壁畫。
1958年9月2日
我國開始播送黑白電視,並建立了相應的電視工業。
1973年
開始試播彩色電視。
⑥ 中國電視機的發展歷史
1958年3月17日,是我國電視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晚上,我國電視廣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試播電視節目,國營天津無線電廠(後改為天津通信廣播公司)研製的中國第一台電視接收機實地接收試驗成功。
這台被譽為「華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電子管黑白電視機,如今擺在天津通信廣播公司的產品陳列室里。我國在1958年以前還沒有電視廣播,國內不能生產電視機。1957年4月,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局把研製電視接收機的任務交給國營天津無線電廠,廠領導立即組織試制小組,黃仕機同志主持設計。當年,試制組多數成員只有20歲上下,他們對電視這門綜合電、磁、聲、光的新技術極其生疏,沒有見過電視機,參考資料也很少,通過對資料、國外樣機、樣件的研究,他們根據當時國內元器件生產能力和工藝加工水平,制定了「電視接收和調頻接收兩用、通道和掃描分開供電、採用國產電子管器件」的電視機設計方案。
我國第一台電視機的試製成功,填補了我國電視機生產的空白,是我國電視機生產史的起點,今天我國已成為世界電視機生產大國。
中國第一台電視機1958年3月由天津無線電廠試製成功。為了紀念這台電視機的誕生,它被命名為「北京」。
⑦ 電視上有什麼好看的歷史節目
探索發現 CCTV10 每周一至周日22:00首播 次日下午14:19重播
《探索·發現》是中國電視史上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
欄目以紀錄片手法講述以中國為主的歷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尋自然界的神奇奧秘,挖掘歷史事件背後鮮為人知的細節和人物命運,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國的地理探索,中國的歷史發現,中國的文化大觀」。
《探索·發現》是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於2001年7月9日開播。
《探索·發現》欄目以紀錄片的手法,講述以中國為主的歷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尋自然界的神奇奧秘,挖掘歷史事件背後鮮為人知的細節和人物命運,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國的地理探索,中國的歷史發現,中國的文化大觀」。
自開播以來,製作和播出了一大批節目,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從秦始皇陵到北洋軍閥,從神秘的古墓到來去無蹤的UFO,《探索·發現》一直用最真實的記錄,滿足觀眾對科學的需求。
《探索·發現》倡導「娛樂化」紀錄片的理念,採用講述精彩故事,設置引人入勝的懸念,運用生動的電視聲畫手段,向觀眾呈現出一部部既有較高文化品位、知識內涵,又有很強觀賞性和娛樂性的電視節目。「在未知領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領域重新發現」,是《探索·發現》的欄目宗旨和始終如一的追求。
擴版後的《探索·發現》欄目,將在保持原有的品質基礎之上,開拓新的題材領域,在選題的時效性和貼近觀眾的興趣點上下工夫,使節目更具觀賞性。
⑧ 電視的歷史
電視指利用電子技術及設備傳送活動的圖像畫面和音頻信號,是重要的廣播和視頻通信工具。
1925年,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機——機械電視。
1939年,美國的瑞士菲普發明了第一台黑白電視機。
1954年,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彩色電視機。
1958年,當時的國營天津無線電廠,製造出了中國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
1970年,在天津誕生了中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
80年代末期,因為顯像管電視機很難實現大屏化,日本企業用發射成像的現實技術推出了背投電視,背投電視風靡一時。
現在電視機已經往信息化方向發展,雲電視、網路電視、人工智慧電視,技術不斷催升新的電視機形態。
(8)電視歷史擴展閱讀
看電視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電視機的安放位置應以適合眼的生理要求為原則,人距電視機2.5~8米遠,其高度要略低於眼睛視平線。
二、看電視時,一次不能超過60分鍾就應當稍加休息,最好能閉眼休息,如果已經患近視,看電視最好一次不要超過半小時,就要休息10分鍾。
三、另外,看電視時室內應保持一定的亮度,否則容易造成眼疲勞,也會促進近視眼的形成和發展。
⑨ 中國電影電視發展歷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19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114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1937年後,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以「明星」消亡、「聯華」解體、「天一」南遷為標志,老影業逐步消亡。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1945年抗戰勝利,憋了一肚子勁兒的電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為代表的傑作。1949年2月,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1950年,列寧和斯大林同志說著一口東北味兒普通話的蘇聯片《列寧在十月》上映。從此配音譯製片變成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21世紀後,對於電影業市場化的確定和認知,已經在全行業達成了思想的統一,但客觀上講這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1993年,10部「分賬大片」的引進和1999年中美談判結束,中國加入WTO開始進入倒計時,這兩大事件都著實給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中國電影業上了「市場」的一課。與狼共舞,是中國電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不斷磨合中,才能漸漸地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打破橫向的區域界限,打破行業割裂狀態,在大市場、大規模、全方位和全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縱向資產聯營,進而重組市場,實現符合電影發展規律的新格局。」2001年,隨著市場觀念的深入人心,「院線制」的建設規劃被提上議程,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經過2002、2003兩年的強力推動,到了2004年,「中國已建成的36條電影院線,加入影院已經達到1188家,銀幕數為2396塊,比院線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塊銀幕。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有5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15家以上。」
⑩ 關於中國歷史的電視劇
我直接從頭開始吧~~~~夏商周的最好看《封神榜》和《東周列國·春秋篇/列國
篇》,春秋戰國的看央視拍的歷史正劇《春秋》、《戰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也可以看的
秦朝的當然是〈秦始皇〉了,喜歡的話看看〈尋秦記〉
三國時期當時是《三國演義》了,當然新版的三國馬上就熱播了,不過依照感覺的話,還是老三國感覺經典,不過也很期待新版的,還有《洛神》
往下就是《書聖王羲之》,南北朝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俠影仙蹤》《亂世精英》,往後《秦王李世民》《游龍驚鳳》《隋唐演義》《隋唐英雄傳》還有大唐雙龍傳
五代十國:
十三太保
情劍山河(台)
絕代雙雄(新)
李後主與趙匡胤
遼、(北)宋、西夏:
趙匡胤
大遼太後
契丹英後
楊家將
寇老西兒
包公
包青天(台)
包公生死劫
巾幗英雄穆桂英
一門英烈穆桂英(台)
蘇東坡
水滸傳
水滸
江山美人
李師師(大陸、台灣版)
賀蘭雪
(南)宋、金、元:
岳飛
岳飛傳(亞視版)
梁紅玉
辛棄疾鐵血傳奇
完顏阿骨打
成吉思汗(大陸版、亞視版)
魂斷釣魚城
蟋蟀宰相(賈似道)
關漢卿傳奇
《傳奇皇帝朱元璋》明朝統一的歷史 0.7
《江山風雨情》明末、清初的歷史。
清朝的電視劇也太多了《江南京華夢》
《金枝欲孽》
《孝庄秘史》
《雍正王朝》
《少年天子》
《康熙王朝》
《皇太子秘史》
《太祖秘史》
《大清後宮》
《康熙微服私訪記》
《清宮風雲》
《鐵齒銅牙紀曉嵐1.2.3》
《少年康熙》
《戲說乾隆》
《一生為奴》
《太平天國》清末的太平天國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