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諾貝爾物理學獎華人

諾貝爾物理學獎華人

發布時間: 2020-11-18 23:47:14

『壹』 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中國的哪個

楊振寧和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5年,他又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並擔任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顧問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6年,他爭取到義大利的經費,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創立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CCAST)並擔任主任。其後,成立了在浙江大學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復旦大學的李政道實驗物理中心。

2018年4月7日,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

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獲得「2015中華文化人物」榮譽

『貳』 都有哪些中國國籍的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沒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獲獎時是美籍內華人,不是中國容國籍。

1957年楊振寧因提出「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1964年2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2015年4月1日放棄美國國籍,隨後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中美關系松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諾貝爾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獲得者:

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叄』 為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都是美籍華人

因為他們都是接受的西方文化,並且諾貝爾獎的發起人也是西方人,所以更加認可西方文化。

丁肇中因「發現一類新的基本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86年李遠哲因「發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詳細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成為可能,為研究化學新領域—反應動力學作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是一名美籍華人。

所以,他們還是更接受東西方文化的結合,也希望我們國家能有更多的人被世界肯定,可以獲得更多的諾貝爾獎

『肆』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哪幾位

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

一、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籍華人科學家。

1957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58年赴美國深造,就讀於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1967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三、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很寬,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頗有建樹。

四、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統計力學是楊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統計力學方面的特色是對紮根於物理現實的普遍模型的嚴格求解與分析,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精髓。

五、李遠哲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台灣人。

李遠哲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門新技術,1960年才開始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適用於鹼金屬的反應,後來由李遠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教授共同研究創造,把它發展為一種研究化學反應的通用的有力工具。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崔琦

網路—屠呦呦

網路—李政道

網路—楊振寧

網路—李遠哲

『伍』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有哪些

1.楊振寧:來1922年生於安徽。1957年與自李政道因「發現宇稱原理的破壞」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因「發現宇稱原理的破壞」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3.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祖籍中國山東。1976年因「發現一類新的基本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4.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1986年因「發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詳細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成為可能,為研究化學新領域--反應動力學做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祖籍中國江蘇。1997年因「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6.崔琦:1939年生於中國河南,1998年與德國的霍斯特·斯托爾莫和美國的羅伯特·勞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7.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祖籍中國杭州。2008年與日本人下村修以及美國人馬丁·沙爾菲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以上七位科學家都是美國國籍。
此外還有兩位華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2.高行健:1948年生與江西,法國國籍。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陸』 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當時是屬於什麼單位的

是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楊振寧是在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6)諾貝爾物理學獎華人擴展閱讀: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獲獎的原因是因「他們對所謂的宇稱不守恆定律的敏銳地研究,該定律導致了有關基本粒子的許多重大發現」。

1957年12月10日,35歲的楊振寧和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質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領獎台。其前,楊振寧寫信給吳大猷,感謝吳先生引導他進入對稱原理和群論的領地,並說後來包括宇稱守恆在內的許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吳先生15年前介紹給他的那個觀念有關。

參考資料:網路 楊振寧李政道

『柒』 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是誰

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是丁肇中。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

1965年發現反氘核。

1967年測量電子半徑,發現電子是沒有體積的,半徑小於10E-14厘米。

1969年測量普通光和有質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間的轉變,證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變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

1974年發現第4種誇克的束縛態—J粒子,因此貢獻,1975年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的里克特和美國馬薩諸塞州坎伯利基麻省理工學院的丁肇中,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一種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驅性工作。

1979年發現膠子噴注。


1989年確定三代中微子種類的數目只有三代。

1994年起領導AMS實驗在空間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發現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間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發現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電子,這些正電子的來源很可能是暗物質碰撞所產生的。

『捌』 到2009年止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有幾個

2009年止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有8個。

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百餘年的歷史上,有著諸多優秀的獲獎者。

2001年,美國科學家埃里克康奈爾、卡爾維曼和德國科學家沃爾夫岡克特勒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根據玻色愛因斯坦理論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狀態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

2002年,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作出了先驅性貢獻,其中包括在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3年,擁有俄羅斯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俄羅斯科學家維塔利金茨堡以及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安東尼萊格特因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獎。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歸屬美國科學家戴維格羅斯、戴維波利策和弗蘭克維爾切克,他們發現了粒子物理強相互作用理論中的漸近自由現象。

2005年,美國科學家羅伊格勞伯、約翰霍爾和德國科學家特奧多爾亨施因為對光學相乾的量子理論的貢獻和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了貢獻而獲獎。

2006年,美國科學家約翰馬瑟和喬治斯穆特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而獲獎。

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分享,這兩名科學家獲獎的原因是先後獨立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兩位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次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而獲獎,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因發現對稱性破缺的來源而獲此殊榮。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爾和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圖像感測器。

『玖』 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兩個美籍華人

一共是六位美籍復華人獲諾貝爾科學制獎,他們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τ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楊振寧和李政道通過分析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他們仔細檢查了過去的所有實驗,確認這些實驗並未證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

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承認,並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

熱點內容
生化危機5如何存檔 發布:2025-01-17 13:37:04 瀏覽:401
寫給老師的話搞笑 發布:2025-01-17 12:45:13 瀏覽:194
氣泵多少錢 發布:2025-01-17 06:37:33 瀏覽:132
a家庭教師 發布:2025-01-17 05:57:28 瀏覽:990
教師趣味運動會方案 發布:2025-01-17 05:17:38 瀏覽:606
歷史黃金走勢 發布:2025-01-17 04:25:08 瀏覽:356
悅寧生物 發布:2025-01-17 04:25:03 瀏覽:933
初一語文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1-17 03:41:38 瀏覽:247
陽光校園演講稿300字 發布:2025-01-17 02:27:44 瀏覽:856
add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7 01:38:05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