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發布時間: 2020-11-18 15:55:57

⑴ 水滸的歷史背景

《水滸傳》的故事源起於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加亮(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而從南宋之史籍《東都事略》以後,已成為了民間文學的主要題材。

到了元朝,元雜劇中出現了有關水滸故事的劇本,流傳後世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魚》和康進之的《李逵負荊》等。《水滸傳》全書是到了明朝,經許多作者不斷增添情節乃至定型。

也有觀點認為,《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生活原型是與作者施耐庵關系甚密的張士誠領導的鹽民起義。

(1)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簡介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

又稱《忠義水滸全傳》、《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嘆刪修為七十回本。

主題思想

《水滸傳》揭露官逼民反,歌頌起義,發揚忠義思想。

「水滸」字面的意思是水邊,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梁山泊。另外《詩經》中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句子,記載了周太王率領部族遷徙的事情。

王利器與羅爾綱不約而同指出用水滸做書名,是將宋江等的聚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證明原作者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精神。水滸義軍領袖宋江原是基層官吏,後被逼上樑山,與其他梁山好漢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漸發展壯大。

《水滸傳》故事豪放、粗曠,全書通過人物的言語、行為來表現其矛盾的內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畫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樑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長經歷也不盡相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對於《水滸傳》的思想傾向歷來有不同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水滸傳》表現的是忠義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贄。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部寫給強盜看的書,是教人做強盜的書。

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認為《水滸傳》教壞了百姓,強盜學宋江,並且認為如果不禁毀《水滸傳》,對於世風的影響是不堪設想的。當時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將《水滸傳》在全國各地收繳。

1950年代,中國認為《水滸傳》是描寫歌頌農民起義的。這種看法是當時各種中國大陸的教科書、文學史和小說史所持的一個主流的看法。

藝術成就

《水滸傳》深刻地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情節曲折復雜而富戲劇性,善於描寫場面,人物眾多,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對話傳神,善於以對比手法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描寫人物的心理變化,從人物的行動表現其性格。《水滸傳》以流暢的白話口語為基礎,再加錘煉,既生動潑辣,又簡潔洗練。

與《三國演義》相比,《水滸傳》的長處不在於政治和戰爭場面的描寫,而在於主要人物的刻畫和市民生活的描寫。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個性鮮明,角色語言各有特色。

⑵ 中共十六大歷史背景

是我們黨在抄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極大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精神,進一步樹立了我們黨堅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形象。

對於確保社會主義中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保持高度穩定和強大生機,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和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確保我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一、大會的主題是: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二、大會的議程:

1、聽取和審查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2、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⑶ 香港的歷史背景

1、先秦

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為百越之地,《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

2、秦漢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3、兩晉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

4、隋唐

寶安縣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5、明清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被英國強占時,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6、民國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7、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⑷ 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

19世紀末,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美、法、德、俄、奧、意、日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因此加緊對落後國家和地區進行侵略,西方列強趁機掀起侵略中國的狂潮,偌大的中國被分割成了一塊塊列強的「勢力范圍」,整個國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勢。

中國邊疆地區出現了新危機;《馬關條約》的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再次遭受割地、賠款,以及大量主權進—步喪失的厄運。甲午戰爭的慘敗更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亡國滅種的危急形勢迫使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尋找新的救國救民道路。

拓展資料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⑸ 80年代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貧困問題引起了國內、國際的普遍關注。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討論得比較多的是中國農村的貧困問題,中國社會救濟制度改革的重點也主要放在農村。這些改革努力一直延續到90年代中期,其中大多數政策措施目前也還在實行。

70年代末,中國農村處於絕對貧困狀態的貧困人口有2.5億。「改革、開放」以後,通過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急劇減少。1985年,為了實施大規模的扶貧開發活動,確定了以人均年收入200元為貧困線。當時,在貧困線以下的貧困人口仍有1.25億。經過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到80年代末上述貧困人口已經減少到3000萬。1991年,考慮到物價指數和生活費用指數的變化,為了更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解決中國農村的貧困問題,將貧困線提高到300元,按這樣的口徑統計,當時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為6000萬人。到1993年制定「八七」扶貧攻關計劃時,又再次將貧困線提高到400元。按照這個標准,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為8065萬人。在整個計劃實施期間,扶貧攻關成效卓著,1996年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已經減少到6000萬,到1998年又減少到5000萬,到1999年底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已經減少到3000多萬。對此,國際社會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之為「偉大的脫貧運動」。

從性質上看,上述扶貧工作基本上是屬於區域性的經濟開發,在中國被稱為「大扶貧」。一般認為,「大扶貧」雖然也包含了「保障」和「濟貧」的意義,但仍然與社會救濟制度是有差別的。本書中所涉及的仍然是傳統的社會救濟制度的改革。

救災是為幫助災民脫離災難險情,減輕災害損失,克服災後生活和生產困難而提供的社會援濟。

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救災一直以來是民政部門的重要工作。民政部門主要是在災害發生時搶救生命財產,在災後向災民提供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組織生產自救和以工代賑,以及倡導群眾中的互助互濟。1983年第八次民政工作會議提出了「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方針,強調通過政府和社區(集體)組織生產自救以恢復和發展生產,以達到克服災害所造成的困難的目的。同時,突出社會互助,在農村普遍建立了以救災為目的互助儲金會、儲糧會。到90年代,未受災地區對災區的援助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

根據現行政策法規,只有特重災人口和貧困農村地區的重災人口才被列為政府和社會的救助對象。災民須經查災核災確認,之後可以得到以下救助:

⑴.保證供應基本口糧;

⑵.為衣物被毀的災民提供一定數量的成衣、布匹和棉花;

⑶.為房屋倒塌的災民提供建房救助款物;

⑷.為患病的災民提供醫療救濟款。

⑹ 1900年中國的歷史背景

、1900年—1911年: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一直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開始了侵華戰爭,戰爭持續了近一年時間,1901年9月7日,最終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便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2、1911年—1924年:資本主義時期。1911年,由孫中山帶領的革命黨人開始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始了對資本主義的探索。



3、1924年—1927年:國民革命時期。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4、1927—1937年:國共內戰時期(土地革命時期)。1924~1927年,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大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合作下曾經取得很大勝利。

然而,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後背叛孫中山制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使大革命最後遭到失敗。

蔣介石集團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攫取了全國性政權,建立起強大的軍事力量,代表帝國主義和中國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對中國人民實行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為了完成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領導人民繼續戰斗,開始了土地革命戰爭的新的歷史時期。

5、1945年:解放戰爭。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1顆原子彈,日本敗局已經註定。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進軍中國東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無條件停戰。1945年8月,蔣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後三次發電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際、國內重要問題」。

為避免內戰再起,國共雙方代表曾先後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和《停戰協定》)。然而,國民政府派出軍隊進入東北地區及其他原日軍佔領區後,不承認前期已經進入該地的中共軍隊及其所建立政權的合法性,雙方遂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辛亥革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民革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共內戰

⑺ 春秋的歷史背景。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自東周開始,周朝由強轉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繁。小諸侯國紛紛被吞並,強大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

春秋中期,出現了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於是通過公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

春秋時代的中後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制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而新興的諸侯大國,先後取得霸主地位,而實際上,等於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在晉陽打敗智氏,其後逐步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公元前379年齊國田氏取代姜姓成為齊侯,是為「田齊」。於是,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據史書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之,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次,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魯國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7)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春秋的名字起源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1]。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

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⑻ 明代的歷史背景

元朝末年,蒙古統治者殘暴無道。1351年,元廷征調農民和兵士十幾萬人治理黃河水患。「治河」和「變鈔」導致紅巾軍起義爆發。

1351年5月,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爆發。次年,郭子興響應,聚眾起義,攻佔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湯和邀請投奔郭子興,屢立戰功,備受郭子興器重和信任,並娶郭子興養女馬氏為妻。

不久,朱元璋離開濠州,發展自己的勢力。1355年,劉福通立韓林兒為帝,國號宋,年號龍鳳,稱小明王,以亳州為都城。郭子興病故後朱元璋統率郭部,小明王任其為左副元帥。

1356年,朱元璋佔領集慶路,改名為應天府,並攻下周圍戰略要地,獲取一塊立足之地。朱元璋採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

1360年,鄱陽湖水戰使陳友諒勢力遭到巨大打擊。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吳國公。1363年,陳友諒敗亡。1364年,朱元璋稱王,史稱「西吳」,與占平江府的東吳王張士誠相區別。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張士誠自盡,後又滅浙江的方國珍。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8)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明朝經過:

1368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南京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清兵入關,陸續擊敗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⑼ 時代背景,歷史背景,文化背景是什麼意思

1、時代背景: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比如在近代,我們中國的時代背景就是身處帝國主義和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壓迫的國家。

2、歷史背景:一般指某一個歷史事件在什麼歷史情況下發生的,實質上包括原因和條件兩個方面的內容,原因和條件其含義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原因偏重於為什麼,即必要性。條件偏重於有什麼,即可能性。

3、文化背景:指對人的身心發展和個性形成產生影響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環境。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人們所創造和積累、發展起來的文化彼此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人類文化隨著發展出現不同的類型,對人的發展便構成不同的文化背景。

(9)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一、時代背景例句:

1、吳晗《明代民族英雄於謙》:於謙的建議到了北京,早上到,晚上就批准,是有其時代背景的。

2、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二章:性格是隨時代背景而改移的。

3、艾蕪《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我的小說是以新加坡為時代背景,寫失業的華僑工人,談礦工和海員的艱苦生活。

二、歷史背景:如鴉片戰爭背景。

1、國內背景:清朝統治走向衰落。經濟上,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土地兼並嚴重,政治上,清朝統治的腐朽日益暴露,軍事上,裝備陳舊,營務廢馳;財政上,國庫虧空,入不敷出,思想上,閉目塞聽,愚昧無知。

2、國際背景: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對外擴張。

3.鴉片戰爭的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迫切要求開拓世界市場。英國希望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的禁煙運動打擊了英國的鴉片走私,禁煙運動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

三、文化背景:德國哲學家、史學家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一書中把人類文化分為 8 種類型,如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等。英國早期經濟史學家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一書中把人類文化分為 26 種類型。

熱點內容
幫扶教師承諾 發布:2024-11-24 22:03:24 瀏覽:893
吉林瑞泰生物 發布:2024-11-24 21:27:32 瀏覽:164
班主任女友第一次 發布:2024-11-24 20:30:41 瀏覽:66
女教師吧 發布:2024-11-24 19:45:42 瀏覽:858
屈由歷史 發布:2024-11-24 19:40:09 瀏覽:580
高中地理app 發布:2024-11-24 19:17:09 瀏覽:881
上帝與新物理學 發布:2024-11-24 18:59:23 瀏覽:449
金源康生物 發布:2024-11-24 18:27:09 瀏覽:651
保定教育網 發布:2024-11-24 17:17:02 瀏覽:787
師德先進個人推薦材料 發布:2024-11-24 16:04:4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