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中物理力學公式

高中物理力學公式

發布時間: 2020-11-19 00:30:56

A. 高一物理力學和運動的的重要公式!!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並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動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關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於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系。
6. 對於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於慣性系中, 受制於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於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並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後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動
1.對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
①.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義式: =
③.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v =
④.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⑤.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在計算向心力時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變運動的方向,不改變運動的快慢。向心力總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變物體動能的,但它能改變物體的動量。

第六章 萬有引力
1.萬有引力存在於萬物之間,大至宇宙中的星體,小到微觀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們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物體與星體或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
2.萬有引力定律:F = (即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跟這兩個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說明:① 該定律只適用於質點或均勻球體;② G稱為萬有引力恆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與萬有引力的關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 重力和向心力是萬有引力的兩個分力(如圖所示, 圖中F示萬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這里的向心力源於地球的自轉. 但由於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萬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關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兩個分量, 同樣有:
a≈g>>a向
切記: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所受萬有引力與重力並不是一回事.
(2). 脫離地球表面而成了衛星的物體: 重力、向心力和萬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說法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說到衛星就會馬上寫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徑之間的關系:
(1). v= 即: 半徑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徑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徑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徑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說明: 對於v、 、T、a和r 這五個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個被確定, 其它四個量就被唯一地確定下來. 以上定量結論不要求記憶, 但必須記住定性結論.

第七章 動量
1. 沖量: I = Ft 沖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動量: p = mv 動量也是矢量,方向同運動方向.
3. 動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機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於恆力,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
(2) W = pt (此處的「p」必須是平均功率)
(3) W總 = △Ek (動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來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時功率)
3. 動能: Ek = mv2 動能為標量.
4. 重力勢能: Ep = mgh 重力勢能也為標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體重心到參考平面的豎直距離.
5. 動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機械能守恆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B. 高中物理熱力學公式

以空氣柱上方的水銀柱為研究對象,受大氣壓力F1=P0S,方向豎直向下,重力mg m=ρv v=Sh
mg=ρgSh,受管內空氣壓力F2=PS方向豎直向上。
F2=F1+mg PS=P0S+ρgSh
P=P0+ρgh (pa)=p0+h (Hg柱)

C. 高中物理力學公式集合

一、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注:
(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於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B:磁感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6)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註: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二、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D.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學公式

高中物理力學的學習抄,對公式、規律的掌握、應用非常重要,所以很有必要對相關公式、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以下是本人對高中物理力學的相關公式、規律的歸納總結,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1、 胡克定律: F = Kx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倔強系數,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2、 重力:G = mg (g隨高度、緯度、地質結構而變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
合力的方向與F1成

E. 高中力學公式(物理)

高中物理力學的學習,對公式、規律的掌握、應用非常重要,所以很有必要對相關公式、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以下是本人對高中物理力學的相關公式、規律的歸納總結,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1、 胡克定律: F = Kx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倔強系數,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2、 重力:G = mg (g隨高度、緯度、地質結構而變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
合力的方向與F1成角:
tg=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 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 F1-F2 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於分力、也可以小於分力、也可以等於分力。
4、兩個平衡條件:
⑴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
為零。
F=0 或Fx=0 Fy=0
推論:① 非平行的三個力作用於物體而平衡,則這三個力一定共點。
② 幾個共點力作用於物體而平衡,其中任意幾個力的合力與剩餘幾個力(一個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③ 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力矩代數和為零.
力矩:M=FL (L為力臂,是轉動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5、摩擦力的公式:
⑴ 滑動摩擦力: f= N
說明:a、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
也可以小於G
b、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N無關.
⑵ 靜摩擦力: 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 0≤f靜≤ fm (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說明:
a 、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Vg (注意單位)
7、 萬有引力: F=G
⑴ 適用條件 ⑵ G為萬有引力恆量
⑶ 在天體上的應用:(M一天體質量 R一天體半徑 g一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
a 、萬有引力=向心力
G 錯誤↑應為mv2/(R+h)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萬有引力
mg = G g = G
c、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庫侖力:F=K (適用條件)
9、 電場力:F=qE (F 與電場強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場力:
⑴ 洛侖茲力: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V) 方向一左手定
⑵ 安培力 :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一左手定則
1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理解:(1)矢量性 (2)瞬時性 (3)獨立性
(4) 同體性 (5)同系性 (6)同單位制
12、勻變速直線運動:
基本規律: 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幾個重要推論:
⑴ Vt2 - V02 = 2as (勻加速直線運動:a為正值 勻減速直線運動:a為負值)
⑵ A B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 Vt/ 2 = =
⑶ AB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 Vs/2 =
⑷ 勻速:Vt/2 =Vs/2 ; 勻加速或勻減速直線運動:Vt/2 <Vs/2
⑸ 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1s、s、3s¬…ns內的位移之比為:12:22:32……n2;
⑹ 在第1s 內、第 2s內、第3s內……第ns內的位移之比為
1:3:5……(2n-1);
⑺ 在第1米內、第2米內、第3米內……第n米內的時間之比為
1: : ……(
⑻ 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 = aT2 (a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T一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13、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過程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全過程是初速度為VO、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⑴ 上升最大高度: H = ⑵ 上升的時間: t=
⑶ 上升、下落經過同一位置時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⑷ 上升、下落經過同一段位移的時間相等。
⑸ 從拋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時間:t =
⑹ 適用全過程的公式:S = Vo t 一 g t2 Vt = Vo一g t
Vt2 一Vo2 = 一2 gS( S、Vt的正、負號的理解)
14、勻速圓周運動公式
線速度: V= R=2 f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 2 f2 R
向心力:F= ma = m 2 R= m m4 n2 R
注意:⑴ 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向心力就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總是指向圓心。
⑵ 衛星繞地球、行星繞太陽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
⑶ 氫原子核外電子繞原子核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對核外電子
的庫侖力提供。
15 直線運動公式:勻速直線運動和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
水平分運動: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豎直分運動: 豎直位移: y = gt2 豎直分速度:vy= gt
tg = 、Vy = Votg Vo =Vyctg
V = 、Vo = Vcos Vy = Vsin
在Vo、Vy、V、X、y、t、七個物理量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兩個,可根據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個物理量。
16、 動量和沖量: 動量: P = mV 沖量:I = Ft
17、 動量定理: 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於它的動量的變化。
公式: F合t = mv』 一mv (解題時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規定是關鍵)
18、動量守恆定律:相互作用的物體系統,如果不受外力,或它們所受的外力之和為零,它們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研究對象: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或多個物體。
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一p2 或p1 +p2=0
適用條件:
(1)系統不受外力作用。 (2)系統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為零。
(3)系統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為零,但合外力遠小於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
(4)系統在某一個方向的合外力為零,在這個方向的動量守恆。
19、 功 : W = Fs cos (適用於恆力的功的計算)
(1) 理解正功、零功、負功
(2)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勢能的變化
電場力的功-----量度------電勢能的變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勢能的變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動能的變化
20、動能和勢能:
動能: Ek =
重力勢能:Ep = mgh (與零勢能面的選擇有關)
21、動能定理: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一Ek1 = 22、機械能守恆定律:機械能 = 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條件:系統只有內部的重力或彈力做功.
公式: mgh1 + 或者 Ep減 = Ek增
23、功率: P = (在t時間內力對物體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為牽引力,不是合外力;V為即時速度時,P為即時功率;V為平均速度時,P為平均功率; P一定時,F與V成正比)
23、簡諧振動:
回復力: F = 一KX 加速度:a = 一
單擺周期公式: T= 2 (與擺球質量、振幅無關)
彈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與振子質量有關、與振幅無關)
24、波長、波速、頻率的關系: V= f = (適用於一切波)

F. 高中物理公式總結

一、速度
1.速度Vt=Vo+at

2.有用推論Vt²-Vo²=2as

3.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4.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²+Vt²)/2]

6.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7.實驗用推論Δs=aT²{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二、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三、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

G. 高中物理熱力學公式

以空氣柱上方的水銀柱為研究對象,受大氣壓力F1=P0S,方向豎直向下,重力mg
m=ρv
v=Sh
mg=ρgSh,受管內空氣壓力F2=PS方向豎直向上。
F2=F1+mg
PS=P0S+ρgSh
P=P0+ρgh
(pa)=p0+h
(Hg柱)

H. 高中物理力學和電磁學只要公式

力學公式1、重力:G = mg (g隨高度、緯度、地質結構而變化;在高度變化不大時,常看作恆量.)
2、胡克定律: F =kx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倔強系數,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3、合力:F= (θ為F1 和F2方向間的夾角)
①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定則.
②兩個力的合力范圍│F1-F2 │ ≤ F≤ F1 +F2
③合力大小可以大於、小於或等於某個分力.
4、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
F合=0或 Fx合=0 Fy合=0(正交分解法)
① 非平行的三個力作用於物體而平衡,則這三個力一定共點.
② 幾個共點力作用於物體而平衡,其中任意幾個力的合力與剩餘幾個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如三力平衡時,其中一個力一定與另外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電磁學公式
庫侖定律:F=kQq/r

I. 高一物理力學(圖片中的公式如何推倒)

中學的餘弦定理,如果你是高一,可能沒學到。不要深究,等數學里學到就明白了。

J. 高中物理必修一彈簧彈力的4個公式

初中物理力學占據較高分值,考察方式常以物理計算和物理實驗題為主。初中物理力學主要知識點有:運動與力的結合,參照物,機械運動,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和慣性定律,二力平衡,壓強(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浮力,機械效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本篇附上經典初中物理力學計算題和實驗題,供同學學習。
一、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
→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1)曲線運動(2)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示意圖 →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1、壓力:
①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②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③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②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④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
⑤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改變壓力大小、改變受力面積大小、同時改變前二者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 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
⑷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3、液體壓強公式:p=ρgh(→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壓強公式匯總》)
⑴、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g:N/kg;h:m
⑶、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4、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大氣壓強
1、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重點實驗)。
⑴ 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⑶ 結論:大氣壓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⑷ 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2、標准大氣壓——支持1900px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准大氣壓。1標准大氣壓=760mmHg=1900px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約10.3m
3、大氣壓的變化
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在海拔2000米內可近似地認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約減小1毫米貢柱,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是不均勻的,低空大氣壓減小得快,高空減小得慢,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測量工具:
⑴ 定義: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
⑵ 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5、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 →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於氣體)。
2、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點擊進入《力學公式-浮力公式匯總》)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浮力的應用
1、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於重力時,物體上浮;當它所受的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當它所受的浮力等於重力時,懸浮在液體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應用
輪船:採用空心的辦法增大排水量。
潛水艇:改變自身重來實現上浮下沉。
氣球和飛艇:改變所受浮力的大小,實現上升下降。
→功
1、力學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②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③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2、功的計算:(→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功公式匯總》)
①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單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強調對應。③ 功的單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機械效率
1、有用功和額外功
①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須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額外功:
額外功定義:並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輪組提升重物W額= G動h(G動:表示動滑輪重)
③總功:
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的和叫做總功。即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W總=FS
2、機械效率
①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總
③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④說明: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表示,機械效率總小於1①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②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③公式:P=W/t④單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W
→動能和勢能
1、動能
①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②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③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2、勢能
①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被舉得越高,質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也越大。
②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③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動能與勢能公式匯總》)
→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或者說,機械能是守恆的。
2、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二、初中物理力學計算題:
1、水壺內裝有1千克水,水壺底面積約為0.003米2,水深0.1米,求水對壺底的壓強。
答案:P=ρgh=1000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公式1分,代入2分,結果1分)
2、在水平桌面上,薄壁圓柱形容器甲和乙內分別裝有1.8千克的酒精和2千克的水。甲的底面積為0.016㎡,乙的底面積為0.01㎡。(已知酒精密度=0.8g/cm?).求:
(1)水的體積;
(2)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
(3)若從甲、乙容器中抽出相同體積的酒精和水,有沒有可能使
酒精和水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如果有可能,請計算
出抽出的體積△V;如果沒有可能,請說明理由.
答案:
三、初中物理力學實驗題:
1、為了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小華同學將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紮上橡皮膜,將其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並不斷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實驗操作過程及實驗現象如圖7(a)、(b)和(c)所示。他繼續實驗,在玻璃管中分別注入酒精、鹽水,使之與燒杯中水面相平,實驗操作過程及實驗現象如圖7(d)、(e)所示。(已知ρ鹽水>ρ水>ρ酒精)
(1)觀察比較圖(a)、(b)與(c)可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比較圖7(d)與(e)可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下列實驗中的有關項目分別填寫完整:
(1)在「測定物質的密度」實驗中,用天平測量鋁塊的質量,應將鋁塊放置在調節平衡的天平的______(選填「左」或「右」)盤進行稱量.對比「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和「測定物質的密度」兩個實驗,實驗目的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需要測的物理量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2)為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是否與液體種類有關,兩個大量筒中應分別裝有______種類的液體。實驗時,壓強計的金屬盒應該放置在兩個量筒的液體內部______深度處.(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初中物理力學實驗題答案:
1、(1)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較大,液體壓強也較大。
2、(1)左、不相同、相同 (2)不同、相同

熱點內容
八上語文試卷 發布:2025-01-18 09:02:47 瀏覽:658
紫翔生物 發布:2025-01-18 08:43:36 瀏覽:176
山西2017高考語文 發布:2025-01-18 08:16:37 瀏覽:626
英語培訓廣告 發布:2025-01-18 08:06:27 瀏覽:938
本溪基礎教育教研網 發布:2025-01-18 07:01:06 瀏覽:472
買電腦被騙了怎麼辦 發布:2025-01-18 06:43:49 瀏覽:273
數學教育專業研究生 發布:2025-01-18 04:59:48 瀏覽:364
象棋教學課件 發布:2025-01-18 04:40:04 瀏覽:601
復旦暑期校車 發布:2025-01-18 04:29:35 瀏覽:447
蚌埠四季教育 發布:2025-01-18 02:03:14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