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國
A. 歷史上中國有幾次空難
16次。
空難,指飛機等在飛行中發生故障、遭遇自然災害或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災難。指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或人為因素造成的飛機失事,並由此帶來災難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通常與「空難」意義相同的詞彙還有「飛機墜落事件」或「墜機事件」。漢語中對各種飛行器包括各種載人航空飛行器在起飛、飛行或降落過程中,由於人為因素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的災難性損失,對此類事件統稱為空難,如對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失事有時稱為「哥倫比亞空難」。
B. 歷史上中國有幾次空難
1982年4月26日下午中國民航266號客機在廣西恭城縣上空失事。 1988年1月18日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伊爾-18-222號飛機執行北京—重慶航班任務時在重慶機場附近墜毀,108人遇難。 1992年7月31日中國通用航空公司由南京飛往廈門的GP7552航班2755號雅克-42型飛機起飛滑跑途中沖出跑道,在距機場約600米處失事。107人死亡,19人受傷。 1992年11月24日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波音737—2523號飛機執行3943航班任務,由廣州飛桂林,在廣西陽朔縣楊堤鄉土嶺村後山粉碎性解體,141人遇難。這是中國民航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空難。 1993年7月23日中國西北航空公司BAe146型2716號飛機執行銀川至北京航班任務,在銀川機場起飛時沖入水塘,54人遇難,機組3人受傷。 1994年6月6日中國西北航空公司圖-154型2610號飛機,執行西安-廣州2303號航班任務,在陝西省長安縣鳴犢鎮墜毀160人遇難。 1998年2月16日,中國台灣「中華航空公司」一架A300-600客機在台北機場降落時撞入附近建築,共造成機上196名乘員和地面7人喪生。這也是台灣地區有史以來的最大空難。 1999年2月24日中國西南航空公司圖154—2622號飛機在執行成都至溫州航班任務時墜毀,61人遇難。 2000年6月22日下午3時左右,武漢航空公司一架從湖北恩施至武漢的運七型客機,在武漢郊區墜毀,武漢空難客機墜地時將漢江南岸一泵船撞毀,當時在船上作業的7人全部遇難。這樣,加上機上的42名死者,此次空難中共有49人死亡。 2002年4月15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129北京-釜山航班在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墜毀。機上共有155名乘客和11名機組人員,確定死亡人數為122人,失蹤6人,倖存者38人。 2002年5月7日,中國北方航空公司一架麥道82飛機在大連附近海域墜毀。機上103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2002年5月25日,台灣「中華航空公司」CI611班機在澎湖附近海域墜機,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共225人全部死亡。 2004年5月18日,上午一架亞塞拜然貨機在新疆烏魯木齊機場附近墜毀,機組7人全部遇難,其中烏克蘭籍6人,亞塞拜然籍1人。 2004年5月28日,一架南非小型飛機在湖南省長沙附近失事。飛機上僅有的一名南非籍飛行員遇難。 2004年6月30日,一架殲七軍用飛機在訓練返程中因遇雷雨發生故障,在距武漢市區約80公里處墜毀。造成地面人員(兒童)1死1傷,並燒毀了兩間民房,飛行員跳傘後安全著陸。 2004年9月16日,下午15時左右,一架執行航拍任務的直升機在浙江餘姚玉石園附近墜毀,機上機組和乘客7人,4死3傷。 2004年11月21日21日8時21分,由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飛往上海市的MU5210航班,在起飛後不久墜入機場附近南海公園的湖裡。包括47名乘客、6名機組人員在內的機上53人全部罹難,同時遇難的還有一名地面公園工作人員。截至17時10分左右,此次事故中54名遇難人員遺體已全部找到。「11·21」空難事故中遇難人數為55人,其中機上遇難人員為53人,地面遇難人員為2人。
C. 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
成為第2位粉絲
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共與列強簽訂了近1000條不平等 條約,每一條都是我國被欺負侵略的證據。 恥辱有哪些光列舉是沒有用的,而且也很難做到全面,以戰爭宏觀的 角度,我國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賠償英國軍費白銀 2000萬兩,被迫開放5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賠償軍費白銀給英法各800萬兩, 開放營口、天津、大連、南京、鎮江、淡水、台灣、汕頭、瓊州等 11處為通商口岸,拆毀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間英法聯軍攻佔 北京,掠奪並焚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1867年日本挑起戰爭侵略台灣,被台灣軍民擊退,就是這樣,腐敗 無能的清政府還是賠償了日本軍費50萬兩 1877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節節勝利,法國戰敗,而中國「不敗而敗」。簽訂中法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佔領,允許法國將鐵路修進中國內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索取軍費白銀兩億兩,割佔中國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島。日本商船可以進入重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屠殺,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償10國白銀共9億多兩,分36年還清。中國政府保證嚴厲鎮壓一切反帝活動,懲辦對鎮壓不力的官員。在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顏無恥地向列強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表現了她投降賣國的奴才嘴臉。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竟然設在中國,清政府表示中立,無數中國人在這樣列強爭奪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喪生。
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本侵佔東三省,並向中國內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傷亡人口3500多萬人。
1950年朝鮮戰爭中國傷亡100多萬,但最後我們贏了。 朋友,這就是我國1840~1949百年國恥的梗概,南京大屠殺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強了,才能讓這樣的悲劇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生
D.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是哪個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是元朝,當時忽必烈定都北京,有四個屬國,分別統治歐亞大陸.當時真可以說是四方來儀.
漢人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那就是唐朝了.不過聽說李淵有鮮卑血統,不知是真是假.
就整體的國力而言 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前期的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也是最影響深遠的時期 糧米布匹等生活基礎之物的價格是歷史最低 百姓生活充裕 無戰亂 致使玄宗末期安史之亂時 無兵器可用(打開兵器庫時發現所有兵器都腐壞了) 在新年正月賞燈時 長安城中有上萬花燈供百姓觀賞 那時也是中國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時期 到大唐的外國商賈僧侶絡繹不絕 是歷史之最(非侵略性質的) 每年長安都會有二十萬的外國人 中國的絲綢在羅馬等國比黃金的價值還要高 但幸福的生活麻痹了人們 眾多的隱患匯聚在一起 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歷史學家稱這是唐朝也是中國的轉折點 自此之後 中國再沒有哪朝哪代的盛世能再達到如此高度 如用盛極必衰來形容的話 也可以想像出衰落之前是多麽輝煌的時代
首先,元是不是能被稱為「中國人的朝代」,元跟清不同,這個朝代幾乎沒有民族融合,基本上就是一個民族征服了我們這片地方而已,而且,他的軍事實力雖然強,文化技術實力都不怎麼樣。
一般來說都會認為是唐,然後就走向衰落。但是看到一些國外的書上對宋更推崇一些。有一本書上曾經說,在中國宋代的時候,歐洲一些小國的君主,生活水平還不如宋代的看門人,可見至少跟當時的歐洲相比,宋代的生活水平相當高,即使是元兵把宋朝的小朝廷逼到南邊,當時還是有很多商人包括外國的商人跟著宋朝跑,因為宋掌握了先進的技術,特別是一些生活用品和奢侈品。其實,最盛的不是唐而是宋也不難理解,就像一天中日曬最強的是12點,但是最高溫度一般出現在14點,大國要衰敗也會經過很長時間才能表現出來。
另外,宋的海上實力很強,當時應該是沒有其它國家能抗衡。
什麼朝代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主要應該從橫的方向看,即綜合國力與同時代其餘國家和地區相比較,是不是居於前列?居於前面第幾名。
按照這樣的標准,我認為漢唐兩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而且幾乎不分上下。漢朝時,世界上能與中國抗衡的只有「大秦」即羅馬帝國。唐朝時則只有「大食」即阿拉伯帝國。但從整體上看,漢朝比羅馬帝國,唐朝比阿拉伯帝國要更強大一些:因為漢、唐都是真正統一的中央集權帝國,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較強,即使滅亡分裂,也是「分久必合」。而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後就從未作為一個大國恢復過。阿拉伯帝國也一樣,它先是迅速分裂為東、西、南三個「大食帝國」,然後進一步四分五裂,也從沒有恢復原來的規模。
至於漢、唐兩朝哪個更強盛,當然是唐朝,因為它的疆域更為廣闊,而且時間較後經濟文化成就也更大。
元朝雖疆域最大,但很不鞏固,加上經濟文化成就遠遠比不上漢唐兩朝,所以不能說是我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
綜上所述,如果既從橫向又從縱向,既從疆域、政治、軍事,又從經濟文化全面考察,唐朝應該是我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
E. 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1、文天祥——抗元名臣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
2、張自忠——著名抗日將領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向城戰斗、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
3、戚繼光——抗倭名將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4、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台灣,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
5、岳飛——抗金名將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
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