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初二歷史

初二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18 16:04:26

㈠ 初二歷史知識點(人教版)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8圖)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㈡ 學習初二歷史的具體方法

高效的學習,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㈢ 初二上冊歷史重點歸納

歷史作為非熱門考試科目,卻也在中考中占據一定比重,近年來的歷史中考中,開放性題目的比重在不斷增高。因為開放性試題最能體現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要求。昂立新課程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考歷史19大必考知識點,讓這萬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國崛起
1. 常考設問:對大國發展/崛起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和前提;
(2)不斷改革,大膽創新;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關鍵;
(3)善於學習外國的長處和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等。
二、中日關系
1. 常考設問:中日雙方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為中日關系良性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2. 答案模板 (1)總體做法(建議、啟示、看法)
① 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對未來;
② 加強交流,增進互信;
③ 睦鄰友好,合作共贏。
(2)日本方面:應正視歷史問題,積極、主動、妥善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要做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事,努力發展中日兩國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鄰關系。
(3)中國方面: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努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加強和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努力促進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
三、中美關系
1. 常考設問:發展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系的看法、建議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異、增強政治互信;
(2)促進經濟合作與共贏、加強文化交流、加強國際事務合作;
(3)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珍惜和平發展機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設問: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和認識
2. 答案模板
(1)積極影響: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消極影響:環境污染,交通擁擠,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等;
(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要正確利用科技,減少消極影響。
五、對外交往
1. 常考設問:對外交往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開放利於進步,閉關導致落後;
(2)獨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國家利益是外交的出發點;
(4)維護國家安定和統一是外交發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
六、民族復興
1. 常考設問: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 答案模板
(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3)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為發展貢獻力量。
七、戰爭與和平
1. 常考設問: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戰爭
2. 答案模板
(1)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2)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防止軍國主義和極右勢力抬頭;
(4)力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5)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八、民族團結
1. 常考設問:如何維護民族統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自覺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
(3)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
(4)加大對民族分裂勢力的打擊力度,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都註定失敗。
九、兩岸關系與祖國統一
1. 常考設問:如何推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穩定)發展,實現祖國統一
2. 答案模板
(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2)互相尊重、互補互利,加強經濟、科技、文藝、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強領導人對話和兩岸人員往來;
(4)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堅決反對「一中一台」等各類台獨言行,堅決維護國家統一;
(5)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聰明才智,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的交流活動等。
十、改革與制度創新
1. 常考設問:從中外的改革中,獲得了什麼啟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改革必須立足國情,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改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
(4)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利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十一、侵略與反抗
1. 常考設問:對中國近代遭受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2)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對外開放,只有提升綜合國力,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3)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設問: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進步;
(2)思想解放為社會進步奠定思想基礎,社會進步推動思想解放。
十三、黨的發展歷程
1. 常考設問:對黨的發展歷程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3)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4)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等。
十四、改革開放
1. 常考設問:由中國改革開放得到的啟示
2. 答案模版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
(2)要結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
(3)要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十五、民主與法制
1. 常考設問: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民主與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3)不同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
(4)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十六、經濟全球化
1. 常考設問: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重視區域合作,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2)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重視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3)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設問: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中國應該如何做/如何應對
2. 答案模板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綜合國力;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加快自身發展,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十八、傳統文化
1. 常考設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2. 答案模板
(1)堅持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
(3)積極宣傳民族傳統文化;
(4)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十九、三農與民生
1. 常考設問: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視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2)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堅持稅費改革;
(3)加強、加大向農民宣傳農業技術等的力度;
(4)注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歷史學科注重記憶理解與背誦,學生們不可忽視歷史對我們的學習成長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就應該打好基礎。

㈣ 初二歷史。

.羅馬共和國最早建立
C.亞平寧半島

38.公元前8世紀,統一兩河流域的傑出人物是
B漢謨拉比
39.下列歷史時間不發生在1789年的是
B《人權宣言》發表

40.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是
C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41.按出現先後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42.在16實際的西歐,以下哪兩個是新誕生的階層
D手工工場主、工人

43.在各國統治者中,下列非常重視工商業,重用商人的是
C英國伊麗莎白女王

44."天賦人權"思想的提出是在
D啟蒙運動時期

45.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取得的成果有
①頒布了《人權宣言》②最終確立了共和國政體③實施了一系列革命的政策④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D①②③④

50.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技術發明層出不窮,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一階段最突出的特點是
A電力在生活的廣泛應用

52.造就西方文化之根的是
D③④

58.按歷史的先後順序,佛教傳播的路線是
D印度-中國-日本

73.小明的爸爸送給他一本名著,書中主要內容有:阿拉伯國王,勇敢的蘇丹王子及巴格達富麗堂皇的宮殿等,這本書的歷史文化背應是
B羅馬文化發展的時代

76.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危機,最先開始於
D美國

85.最早到達美洲大陸並以為到達了印度的歐洲航海家是
C哥倫布

92.現代我們所說的「哲學」一詞源出自
B古代希臘

㈤ 初二歷史復習資料(人教版)

初二歷史每課重點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
一、 虎門銷煙
1. 英國為什麼向中國走私鴉片?
2. 鴉片走私對中國社會的危害:
① 導致白銀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
② 危害了中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國家混亂;
③ 軍隊戰鬥力減弱,導致吏治敗壞;
3. 林則徐虎門銷煙
1)林則徐的禁煙措施
① 收繳鴉片
② 嚴禁不法商人販運和走私鴉片
③ 虎門銷煙
2)虎門銷煙的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是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對後世影響深遠。
3)評價林則徐

二、中英《南京條約》
1. 鴉片戰爭
1)爆發原因
① 清政府禁煙(虎門銷煙)
② 英國要開僻中國市場,掠奪中國廉價工業品(根本原因)
2)過程(1840.6至1842.8)
3)性質: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的侵略戰爭
4)結果: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2. 《南京條約》
1)主要內容:
① 五口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 賠款: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③ 割地: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 關稅: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必須同英國商定。
2)影響:
① 五口通商:a.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走向解體;
b.中國經濟被捲入世界市場;
② 賠款:a.增加清政府的財政負擔;
b.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③ 割地:a.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b.香港島成為英國以後侵略中國的基地;
④ 關稅:使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
一、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 第二次鴉片戰爭
1) 爆發原因:鴉片戰爭後,英國並不滿足已經攫取的權利,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的權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 為什麼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從戰爭發生的原因和目的來看,這次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3) 過程(1856.10至1860.10)
4) 危害:是中國辦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
2.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60.10)
啟示:毋忘國恥,立志進取

二、 俄國趁火打劫
① 忙於應付英法聯軍的侵略
② 忙於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三、 太平軍痛打洋槍隊
1. 太平天國起義(原因、過程(1851.1至1864.7)、新特點(反侵略))
2. 痛擊洋槍隊

四、 左宗棠收復新疆
1. 背景
① 中亞地區浩罕汗國軍事頭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據天山南北許多地方。
② 1871年,俄國出兵侵佔伊犁。
2. 過程:軍事斗爭,消滅阿古柏
外交斗爭,收回伊犁(1881年)
3. 意義:維護了……

第3課 中日甲午戰爭
一、黃海海戰
1. 背景
①根本原因 ②精心准備 ③尋找借口 ④突然襲擊
2. 過程
黃海海戰(1894.9 鄧世昌)
威海衛之戰(1895年初 丁汝昌)

二、《馬關條約》(1895.4 簽約代表)
主要內容: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危害:①進一步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
寶島台灣淪為日殖民地達50年;
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②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西方列強借機加強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政治侵略;
③帝國主義的勢力由沿海深入到內地,加強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④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總之,《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的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三、 瓜分中國的狂潮
1. 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開始標志(三國干涉還遼)
3. 概況
4. 影響:中國處於被列強宰割和瓜分的危機中。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 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1. 義和團運動
1) 興起原因:民族矛盾的激化;
時間:1899年
地點:山東→京津
2) 口號:扶清滅洋→性質:農民的反帝愛國斗爭
3) 結果: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2. 八國聯軍侵華(1900.6)
1) 原因:介面:直接原因:義和團
根本原因:進一步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以達瓜分的目的
2) 過程:①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主要斗爭
②八國聯軍侵佔背景,犯下滔天罪行

二、《辛丑條約》(1901.9)
1. 主要內容:①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④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社飯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2.危害:①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西方列強從此控制了中國財政;
②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清政府內政和外交;
③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④中國喪失了軍事上的主權。
總之,通過《辛丑條約》,西方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第6課 近代工業興起
一、 洋務運動(開始)(19世紀60至90年代)
1. 什麼是洋務派和洋務運動?
2. 洋務派的主要活動
1)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在「自強」旗號下,創辦了哪些主要軍事工業?此外還有什麼重大措施?答: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製造總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到英國、法國深造。洋務派為了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新式路海軍,採用西方軍隊的訓練方式操練。到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2)北洋海軍的命運如何?標志著什麼?答:全軍覆沒,標志洋務運動失敗。
3〉19世紀70年代後為什麼從興辦軍事工業轉向民用工業?答:建設軍事工業需要大量費用,為軍事工業服務。
4)19世紀70至90年代,洋務派在「求富」的口號下,創辦了哪些民用工業?答:三局一廠。
3.評價洋務運動
目的:維護清政府的統治
失敗原因:洋務運動指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而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封建制度;
外國帝國主義百般阻撓;
洋務派所要維護腐朽落後的封建社會,與歷史的規律與趨勢相悖;
客觀影響:①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中國出現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②有利於中國近代技術人才的平日樣,留學生回國後帶來了西方的先進技術,新思想,新文化,有利於中國民主革命繼續發展。
③洋務派興辦的近代民用工業在客觀上抵制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二、中國近代交通和通訊事業的出現
交通: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80年,開平煤礦為運送煤炭,修築唐山至胥各庄鐵路。
通訊: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三、狀元實業家:張謇 實業救國
(啟示) 大生紗廠
① 愛國精神
② 執著的創業精神
③ 民族的緊急發展與國家富強有很大關系

四、 詹天佑於京張鐵路
1. 意義: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它的建成,振奮了民族精神, 為中國工程界贏得了榮譽。
2. 啟示:①立志報效祖國的精神
②刻苦鑽研,敢於創新的精神
③我們應該勤奮學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一、 興起(1895年春,公車上書)
1. 背景
2. 開始(標志是公車上書)

二、 發展
1. 維新派推動變法的活動: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培養人才。
2. 嚴復譯著《天演論》

三、高潮: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1898.6.11——1898.9.21
1.開始: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2.主要內容: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路海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四、結局:失敗
原因:①沒得到廣大人民支持,沒有形成強大的社會力量;
②改革不徹底,資產階級改良在中國行不通;
③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力量過於強大;
④違背歷史發展潮流,必然失敗。

第8課 辛亥革命
一、「兩會」
興中會:振興中華的第一個資產階級團體
同盟會:第一個全國模範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革命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革命目標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反對滿清統治,反對民族壓迫(前提)
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政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核心)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補充,發展)

二、武昌起義
1.意義:①推翻封建帝制;
②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影響:①振奮了全國人心,推動了革命高潮得到來;
②是清政府統治開始瓦解,為中華名國成立創造了條件;

三、 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1.1——1949.10.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一、 興起
1. 背景
2. 開始標志、代表人物、主要陣地、口號

二、 發展
1.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提倡 反對
民主 專制
科學 愚昧
新道德 舊道德
新文學 舊文學
2.影響: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宣傳,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思想條件。
3.胡適
4.魯迅

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一、清末的教育改革(教育近代化)
1.開辦新式學堂,如京師大學堂→北大
1898 1912
2.制定新學制
(1904《奏定學堂章程》)
3.廢除科舉制(1905)

二、清末民初的文化(近代化)
1.《申報》的創辦
時間、地點、性質、影響
2.商務印書館的興辦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以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電影的傳入和流行
發式(法令) 清軍入關後男子留辮子 剪辮子
人際稱為(法令) 大人、老爺 先生、君
服飾 長袍、馬褂、旗裝 西服、中山裝、高領服裝

第13課 偉大的開端
一、五四運動
1.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失敗→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西方列強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
爆發:1919.5.4 北京 學生→性質: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2.過程 發展:1919.6.5 上海 工人(五四運動進入後期)
結果:初步勝利體現在:①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章宗祥、
陸宗輿三人的職務,被迫釋放被捕學生;
②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3.意義:①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②他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階級(無產)和思想上准備了條件。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誕生條件(階級,思想,組織)
2.誕生標志:中共「一大」
1921.7.23,地點(上海→浙江嘉興南湖)
代表: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何叔衡、李達等13人。
主要內容:①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②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③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意義: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①新的領導階級;
②新的指導思想;
③新的革命綱領;
④革命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三、工人運動的高潮(時間:1922年初至1923年2月)
如:香港海員大罷工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開灤五礦工人大罷工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第14課 國民革命的洪流(1924~1927)
一、黃埔軍校的創建
1.國民黨「一大」 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的形成
(1924.1 廣州) 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的開始(國共統一戰線)
2.目標(北伐):打倒列強除軍閥,把革命運動推向全國,統一全國。
1924年5月 廣州附近的黃埔島(性質:國共合作後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
3.過程 領導:孫中山、蔣介石、廖仲愷、周恩來 是國共合作的產物。
中共的貢獻:①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②從全國各地選派大批黨員團員和革命青年到黃埔軍校學習。
4.特點: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並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這是它同一切就是軍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5.貢獻:①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
②為國民革民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戰略方針 書P71

二、北伐戰爭 戰果 書P72
原因:國共合作,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正確的戰略布局,勇猛作戰。

三、 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1927.4)
1.「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4.12 上海 蔣介石)
2.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1927.4.18 南京 蔣介石 性質)
標志著:①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②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

第15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 八一南昌起義(1927.8.1)
1. 原因
2. 過程(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失敗)
3. 影響: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他在中 國共產黨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期。

二、 革命搖籃井岡山(1927.10)
直觀原因:「秋收起義」的失敗
客觀原因:井岡山的有利條件:①地勢險要,易手難攻
1.建立原因 ②群眾基礎好
③敵人統治力量薄弱
主觀原因:毛澤東當機立斷
2.意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只能改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三、紅軍長征
1.紅軍為什麼要長征?「反圍剿」的失利
2.長證的開始(1934.10 瑞金)
3.遵義會議(1935.1 內容: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意義:三挽救:紅軍、黨、革命)
4.紅軍繼續長征(1935.10 吳起鎮)
5.長征勝利結束(1936.10 會寧)
6.勝利意義:①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②長征的傳奇性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第17課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一、九一八事變(1931.9.18 沈陽)
1.事變發生:原因:①蓄謀已久 ②經濟危機 ③蔣介石正在「剿共」,無暇北顧
過程:書P85
2.蔣介石的態度:不抵抗→導致東北三省淪亡

二、不朽的民族贊歌
《義勇軍進行曲》:詞:田漢 曲:聶耳

三、 西安事變
1.事變發生:原因: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過程:書P88
2.和平解決及其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國共兩黨從此走上了聯合抗日的道路。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於是了團結抗日新拮據的到來。

第18課 全民族抗戰的興起
一、盧溝橋事變(1937.7.7 「七•七」事變) (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 背景:P91①②

二、南京大屠殺(1937.12 30多萬人)

三、共赴國難(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1937.9)
八路軍(朱德、彭德懷)華北
敵後戰場
新四軍(葉挺、項英)華中 全民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
國民黨政府軍→正面戰場
片面抗戰路線

第19課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一、 血戰台兒庄
1.背景(徐州會戰,第二階段)
2.過程(1938.3—4)
3.意義: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二、百團大戰
1.背景
2.過程:為了粉碎日軍圍攻,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後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起大規模攻擊。
3.特點:①時間長;
②規模大;
③戰線長;
④以破襲戰為主。
4.影響:①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最大規模難的戰役,沉重的打擊了日本侵略主義;
②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三、眾志成城(全國各階層民眾團結抗日)
1.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黃河大合唱》
2.著名愛國畫家:徐悲鴻 《愚公移山》、《奔馬圖》
3.愛國科學家:侯德榜 「侯氏制鹼法」

第20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一、中共「七大」(1945.4 延安)
1.召開: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
時間:1945年4月
地點:陝西延安
2.主要內容:
3.意義:①這次大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會,他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中國共產黨的史冊;
②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全國光明的前途准備了條件。

二、日本無條件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①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
②蘇聯政府發表對日宣戰聲明,派遣蘇聯紅軍進攻侵佔我國東北的日軍;
③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站」的號召,八路軍、新四 軍和其他抗日軍隊,對日本侵略者展開大規模反攻。
2.投降時間:1945年8月15日
3.投降儀式(9月2日 東京灣「密蘇里」軍艦上)
4.意義:①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全民族解放戰爭;
②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
三、台灣光復(1945.10.25)

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一、重慶談判(1945.8)人民的願望:渴望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獨裁
1.抗戰勝利後國內形勢 國共兩黨方針:國:壟斷勝利果實 共:和平、民主、團結
兩黨實力對比:國民黨占優
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2.重慶談判前後的國共兩黨復雜的政治斗爭 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目的: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戳穿蔣介石的陰謀。)
3.重慶談判的兩個焦點問題:①解放軍民主政權;
②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
4.談判結果《雙十協定》(10月10日)
內容:①堅決避免內戰;
②在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基礎上,建立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③兩個焦的問題雙方仍未達成協議。
5.意義:重慶談判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斗爭的勝利。

二、蔣介石加快內戰步伐
1.事實:①編寫、印發《剿匪手冊》;
②接受美國援助(大批飛機、軍艦);
③接受日本援助(100多萬武器裝備,大量偽軍)。
2.蔣介石鎮壓要求民主的和平人士(馬敘倫等人)

三、全面內戰的烽火
1.爆發標志:1946年6月 蔣介石大舉進攻中原地區
2.性質:美帝國主義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任的反共反人民的戰爭

第23課 走向戰略進攻
一、國民黨對解放區重點進攻
1.陝甘寧解放區(延安) 一舉殲滅中共中央 1947年3月
2.山東解放區(孟良崮) 中斷各解放區的聯系 1947年3月至7月

二、千里躍進大別山
1.劉鄧大軍挺進中原(1947.6)
①背景
②過程
③意義: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2.三軍並進:互相牽制→形成品字形陣勢

第24課 國民政權的崩潰
一、大決戰
1.背景
2.概況
參戰部隊 主要戰區 指揮員 戰役特點 意義
遼沈戰役
48.9-48.11 東北野戰軍 錦州 林彪、羅榮恆 關門打狗 ①解放東北全境;
②殲滅敵人47萬多人,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第一次取得了數量上的優勢;
淮海戰役
48.11-48.1 中原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 碾庄一帶,安徽宿縣雙堆集地區,陳官莊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中間突破(以徐州) ①殲滅敵人55萬;
②解放長江中下游的國大地區,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
平津戰役
48.11-48.1 東北野戰軍
華北野戰軍 張家口、天津 林彪、羅榮恆、聶榮臻 先打兩頭,再取中間 ①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多人;
②基本解放了華北全境。

二、渡江戰役
1.戰線(江西湖口—500多千米—江蘇江陰)
2.1949年4月23日 解放南京(渡江戰役的主要戰國)

㈥ 初二上冊歷史的所有的歷史事件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1839.6.3~6.25,虎門銷煙)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42.8.29中英《南京條約》)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掠奪中國領土最多國家)(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第3課 收復新疆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1年,中俄《改訂條約》: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第7課 戊戌變法
1.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2.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第8課 辛亥革命
1.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3.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3.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第11課 北伐戰爭
1.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3.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第五次"圍剿"失敗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1937年7月7日,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1.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2.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17課 內戰烽火
1.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1945年10月10日)
2.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3.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第六單元 經濟和社會生活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第七單元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2.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3.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1.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3.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㈦ 初二歷史上冊

第1課鴉片戰爭的烽煙
1、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到廣州禁煙.
2、1839年版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權銷煙.
3、1840年6月,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有(1)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2)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3)割讓香港島給英國;(4)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5.愛國知識分子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就是向外國學習,長技就是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制夷就是抵抗外國侵略,使中國富強。

第6課近代工業的興起
6.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

㈧ 初二歷史上冊內容簡介

世界歷史
史前人類社會與古代區域文明的形成
兩三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人類的足跡,人類跨入了漫長的原始社會。原始人類以石器為主要工具,在適應和改造自然的艱苦勞動中,他們學會了使用火,發明了農業和畜牧業,還創造了最初的藝術和宗教。隨著金屬工具的出現和文字的發明,從距今五六千年前開始,文明之火在西亞、北非、南亞、東亞、愛琴海地區、拉美、南部非洲等地點燃,最早的國家相繼在這些地區誕生。世界各民族、各地區文明的發展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點,這些富有特色的區域文明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古代世界文明景觀。世界各地區文明的發源和發展雖然在時間上前後不一,但他們在人類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世紀的歐洲區域文明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歐洲古代文明的終結和中世紀文明的開端。此後,歐洲各地區逐漸進入封建社會。基督教是中世界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歐洲文明的方方面面無不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基督教會在歐洲人的社會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於東西歐各自所處的地理、社會和文化環境的不同,基督教世界逐漸形成了以拜占庭為中心的東正教和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兩大文明區。在中世紀初期,西歐文明發展較為緩慢。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11世紀起,城市在西歐興起,這對其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拜占庭式東歐文明區的中心,在中世紀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它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保持了高度的繁榮與發展,並成為當時東西方文明交往的橋梁。在周邊文明的影響下,東斯拉夫人逐漸走向文明開化,在莫斯科公國的基礎上,形成了統一的俄羅斯國家。
亞洲區域文明的發展
在中世紀的亞歐大陸,亞洲區域文明的繁榮程度大大超過歐洲文明區域。當中世紀初期的西歐文明處於沉悶狀態之時,亞洲區域的中國、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等文明則輝煌燦爛,呈現了多姿多彩的景象。朝鮮、日本在學習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加速了自己的發展。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歸於統一,並建立起一個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在中世紀時代,由於東西方交通的日漸發達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亞洲文明的成果還持續不斷地傳播到歐洲,並為西方文明的復興和發展作出了貢獻。阿拉伯人充當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使者,蒙古人的西征在客觀上打開了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從區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過渡
15世紀至16世紀,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歐國家的對外擴展,世界各文明區域和國家開始從原先相對分散和封閉的狀態走向整體和開放,殖民擴張體制和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全球化的浪潮由此發端。與之相適應,各文明也在思想和意識形態等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西歐通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實現了從中世紀向近代的轉變。文藝復興把人們從中世紀神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確立起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義傳統。宗教改革打破了羅馬天主教的一統天下,實行了教會的民族化,建立起了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教。
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的建立
在從中世界向近代轉變的過程中,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因素在歐美各國的發展,資本主義與傳統的封建主義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新興的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從而為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英、法、美等國的資產階級通過革命這一暴力手段,率先在世界上確立起了資本主義制度,從而迅速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而啟蒙運動則是資產階級在西方世界掀起的思想革命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由於各國的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因此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結局。
工業文明的產生
步入近代以後,西方逐漸由傳統的農業社會發展為工業社會。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為工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文明的轉型創造了條件。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發端於英國,並迅速擴展到西歐和美國,對全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工業革命使用蒸汽動力,以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操作,它不但實現了人類生產技術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而且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由傳統的農業文明時代跨入工業文明時代。工業革命還引發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使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等上了歷史舞台。無產階級從產生之日起就開始為爭取自己的經濟和政治權益展開了一系列斗爭,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為科學,馬克思主義宣告誕生。工業革命還拉大了東西方社會的距離,奠定了西強東弱的近代世界格局。
資本主義的全球性擴張
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在西歐迅速發展,並向全世界大舉擴張。
在歐洲,德、俄等國資產階級採用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或者改良的方式,使資本主義得到長足發展。資本主義在歐洲繼續高歌猛進。拉丁美洲人民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下,發動了民族獨立戰爭。戰爭的勝利使拉丁美洲國家暫時擺脫了西方的殖民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在亞洲,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兵臨天下,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厄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亞洲其他國家雖然也採取各種方式進行抵抗,但是都失敗了,最後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或被劃入其勢力范圍。由於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在瓜分狂潮中,非洲被分割。
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終於完全打破了自古以來東西方文明的分離狀態,使東方逐步地從屬於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與19世紀資本主義世界的文化
19世紀70年代,西方發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的變革,而且也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由於科技革命的推動,西方國家的經濟得到相對穩定的發展,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時期。
生產力的飛躍使人類文明得到新的提升,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農村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獲得明顯改善。
經濟發展又培育了文化的進步。以雨果、狄更斯和貝多芬為代表的文學家和藝術家,關注社會,反映生活,創作出一大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精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十月革命
隨著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展,處於資本主義世界中心地區的歐美列強因發展的不平衡而產生劇烈的爭斗。資本主義文明的弊端凸顯。19世紀末20世紀初,老牌資本主義殖民地英國和法國的綜合國力相對下降,後起的德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則明顯上升。資本主義各大國之間實力對比的新變化引起了歐洲列強的激烈競爭,為了爭奪海外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導致歐洲形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歐洲高漲的民族主義也對歐洲列強的敵對競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人類文明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薩拉熱窩一聲槍響之後驟然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而且引發一系列的社會革命,其中俄國的十月革命是對世界歷史影響最為重大的一次革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重大沖擊,影響了現代世界文明的進程。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通過《凡爾賽和約》調整了西方世界的國際格局,然後又通過華盛頓會議調整了亞體系和太平洋區域的國際格局,從而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此後,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曾出現短暫的經濟繁榮,但是,很快就在1929年爆發了大危機,並且迅速影響整個世界。為了解決經濟大危機所產生的一系列社會矛盾,美國實行了羅斯福新政,在民主制架構中通過國家干預處理危機。英、法等西方民主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但是,德國、日本等國則在經濟大危機的沖擊下建立起法西斯專政,走上摧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實行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面對法西斯國家的擴張和侵略,英、法等國推行出賣中小國家,試圖犧牲蘇聯利益的綏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世界各反法西斯侵略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徹底地打敗了法西斯,世界文明繼續向前發展。
20世紀的科技與文化
科學技術在20世紀突飛猛進。繼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後,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了席捲全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術、原子能技術、宇宙航空技術以及生物工程技術等高新科技對人類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也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文明的發展。人類的日常生活在20世紀也發生巨大變化。現代化的立體交通、電視機的普及、信用卡的廣泛運用全面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也使得整個世界變得更小。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是20世紀人類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激勵人們不斷超越自我和為國爭光的同時,也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貢獻。20世紀的文學藝術五彩繽紛,流派林立,現實主義傳統和現代派創新交相輝映。不論是現代搖滾樂、超現實主義的繪畫,還是意識流的文學創作,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反上流社會、反正統藝術風格、否定正統規范的傾向,但是卻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現代社會中人類的內心世界。
當代世界的多元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戰後兩極國際格局導致美蘇之間的冷戰,而兩極國際格局主導世界40餘年。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對世界安全構成嚴重的挑戰。在兩極國際格局中,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和日本既經歷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重大變革,也遭受了經濟的「滯脹」和不景氣,蘇聯及東歐集團則在激烈的競爭中最終解體和發生劇變,冷戰也由此而宣告終結。戰後西歐走上了一體化的發展道路,並在後冷戰時期建立了歐洲聯盟和實現了貨幣一體化。通過戰後的非殖民化,亞非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走上了獨立的道路,形成發展中國家和不結盟運動,對兩極格局的發展演變發生重大影響。冷戰結束後,雖然整個世界仍然存在著一系列地區沖突和動盪,但是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諸如生態環境惡化、貧困人口擴大化、國際恐怖活動升級等全球性問題則等待著人類攜手解決,聯合國的作用因此而日益凸現。

你自己看一下,上下都在了

㈨ 初二歷史【重點】

第一單元 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第1課 鴉片戰爭
1.林則徐虎門銷煙(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上第一塊浮雕)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白銀,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請求嚴禁鴉片。
(2)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110多萬千克鴉片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3)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 1 直接原因——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特別是虎門銷煙)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2 根本原因——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鎖國政策和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阻止了英國工業品的傾銷.
結果: 中英鴉片戰爭中國的失敗(失敗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3.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6月)南京
內容 危害 影響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五口通商) 清政府被迫打開國門,方便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傾銷商品(東南沿海地區) 地位:《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A、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B、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C、促使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放眼看世界,尋找救國救民的新途徑。D、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社會性質變化)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割地) 清政府把賠款轉嫁給人民,增加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賠款) 使中國的領土主權受到嚴重的破壞,給了外國資本主義進一步侵略中國的根據地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協定關稅) 開始破壞中國的關稅主權,更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商品輸出
4、魏源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5、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使中國的社會性質(從原來的封建社會開始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從原來的勞動人民與封建主義之間的矛盾轉變為勞動人民與封建官僚主義、外國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決定了當時中國人民革命的雙重任務)、革命任務(雙重性:推翻外國侵略者的殖民統治、推翻封建官僚主義,即反帝反封建)都發生變化,中國歷史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第2、3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收復新疆
1、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原因:英國不滿足已經攫取的權利,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為主凶,美俄為幫凶。
火燒圓明園 :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圖)
結束:1860年,10月奕 與英法兩國簽定《北京條約》。
2、俄國侵佔中國領土(P10地圖,並結合《尼布楚條約》進行記憶)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用先強占後簽約的手段,趁機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的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是《璦琿條約》。
3、太平軍(性質:反清反侵略)痛打洋槍隊
(1)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 起義軍稱「太平軍」,定都天京(今南京)。
(2)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打死洋槍隊的頭目華爾.
4、 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討伐阿古柏。
②1881年 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於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3、黃海海戰: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有公足壯海軍威」)英勇犧牲。(講述經過)
體現中國人不畏強暴、勇於抗爭、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
結果——由於李鴻章的「避戰保船」,日本奪得黃海的制海權。
4、威海衛戰役: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地點:日本馬關 ,代表: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內容 危害 影響
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割地) 割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賠款) 賠款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又使清政府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財政經濟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通商) 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長江流域);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快對中國經濟侵略,直接掠奪中國原料和勞動力。
問題:為什麼說《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通過危害來回答)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
1.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背景: 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的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中國人民反抗。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
直接原因: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過程:1900年, 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隊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在廊坊、楊村阻擊敵人;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條約》: 背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抵抗失利。
時間:1901年9月, 雙方: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簽定。
內容 危害 影響
①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巨額的賠款不僅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還使列強對中國的財政和經濟的控制更為牢固,嚴重影響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辛丑條約》的簽定,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一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劃定使館界,各國公使以武力為後盾,牢牢控制和監視清政府,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成為列強的忠實走狗。
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禁止人民反帝斗爭,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長期奴役、掠奪的工具。
④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拆毀炮台並駐兵,這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國防安全,使清政府的都城置於帝國主義列強的武裝控制之下,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問題1:為什麼說《辛丑條約》後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或為什麼說《辛丑條約》全面加深了中國民族的危機?)——回答條約的危害和影響。
問題2: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A、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B、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C、完全陷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 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問題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於鴉片戰爭,標志是《南京條約》的簽訂;形成於20世紀初年,標志是《辛丑條約》的簽訂;終結於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一)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統治集團中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根本目的),他們被稱為「洋務派」。中央以奕 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他們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2、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 如: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1866年,張之洞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
(2)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創辦的開平礦務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3) 為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陸海軍,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 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等。
3、 近代軍事與國防建設帶動了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
如: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鐵路竣工,中國開始有了自己鐵路。 1880年,電報總局在天津設立。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4.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作用: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並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國侵略勢力的經濟入侵。
(二)狀元實業家——張謇,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他興辦實業的歷程,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評價: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第7課 維新變法
1、背景: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
2、簡單經過:
A、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請求變法的「公車上書」, 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B、康有為稱的「中國西學第一」指嚴復(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他著有《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他推進了維新運動的發展。
C、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變法開始。變法開始的標志。
D、1898年9月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前後103天(所以稱「百日維新」),變法最終失敗。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
3、百日維新內容:
A經濟:發展工商業。B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C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衙門和無用的官職。D文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4、影響:戊戌變法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願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但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基礎。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變法內容有些被保留下來,如京師大學堂。

第8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立同盟會(孫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南側矗立其畫像)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為匯集革命力量,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
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時間:1905年8月。 地點:日本東京。 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
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影響: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華民國成立:
時間:1912年1月1日(民國元年) 地點:南京。 人物:孫中山。
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頒布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辛亥革命的意義: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B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教學秩序民的道路打開了新視野。C辛亥革命開始了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潮流打開閘門,激勵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而更加勇敢的奮斗。
5、民國紀年和公元紀年換算:公元紀年=民國紀年+1911年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背景:書P45(小字部分)
興起的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宣傳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兩面大旗:民主和科學
代表人物: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明確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
(P49自我測評)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論》,提出文學改良「八不主義」,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擊封建禮教。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新文化運動激發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聲思想解放的風暴。B它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C新文化運動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主流,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運動和中共的成立
1、 五四運動 (**)
(1)時間:1919年5月4日; (2)性質:反帝反封建
(3)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4)斗爭主力:學生(前期);工人(後期)
(5)兩個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 上海(後期6月5日)
(6)斗爭方式:學生罷課、集會、遊行(前期); 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後期)
(7)口號:「外爭國權(反帝),內懲國賊(反封建)」「廢除二十一條」
(8)結果: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9)五四精神: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敢於斗爭的愛國精神。
(10)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A、它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B、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C、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起了重要作用;D、對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推動作用。
2、中共的誕生 (標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開,最後一天嘉興遊船上)
一大的內容 : 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 ; 黨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黨的當前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黨的機構: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一大的意義: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

第11課 北伐戰爭
1、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黃埔軍校(全稱: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創建時間: 1924年; 地點:廣州黃埔
領導機構: 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性質: 國共合作後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 目的: 創造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特點: 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並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和革命精神。
貢獻: 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時間:1926年7月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主戰場:湖南、湖北 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3、北伐戰爭 先鋒:第四軍葉挺獨立團,被稱為「鐵軍」。
性質: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
4、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5、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時間:1927年4月18日 ; 成立地點:南京;
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
結果:標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㈩ 怎樣學好初二歷史

學好歷史的方法:
1、做好預習工作。
預習是學習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通過預習,自己可以先對課本內容有個大概了解,能夠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識點。這樣,在聽老師講課過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並有針對性地重點聽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2、課上做好筆記。
做好筆記,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師各種話語、文字。而是有針對性地記錄課文總體框架,填補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點,為進一步宏觀把握歷史事件框架、歷程提供指導。
3、課後注意對知識點的串聯整理。
課文中的歷史知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發展和結果等都是遵循一定歷程或規律的,一定要對知識點進行串聯,這樣知識點就會記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遺漏知識點。
4、獨立及時完成作業。
歷史作業,是對聽課效果的一種檢測方式,也是鞏固知識點的一種方式。所以,課後要獨立、及時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達到及時鞏固學業成果的目的。
5、不要死記硬背。
歷史知識需要記住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有些學生就開始死記硬背。為了徹底牢固掌握知識,要在充分理解歷史知識框架、關系、大意等基礎上,要理解著知識點去記住這些知識,即盡量在把握知識點意思基礎上,可以將知識內容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6、經常性地復習。
可以安排一周復習幾次,長期性地對歷史知識進行多看,這樣記憶效果會更好。不至於每當考試前期猛地學習,一是可能掌握程度不夠;而是容易記錯知識。

熱點內容
師德常識案例題 發布:2024-11-22 06:06:42 瀏覽:905
生物應考 發布:2024-11-22 05:59:38 瀏覽:905
儲存危險化學品的建築採暖 發布:2024-11-22 05:54:32 瀏覽:862
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 發布:2024-11-22 05:53:02 瀏覽:52
射精性教育 發布:2024-11-22 05:32:41 瀏覽:435
師母老師 發布:2024-11-22 05:23:55 瀏覽:156
水是什麼 發布:2024-11-22 05:12:44 瀏覽:845
如何安慰女朋友 發布:2024-11-22 02:03:11 瀏覽:268
老師強奸女 發布:2024-11-22 01:38:59 瀏覽:31
通俗歌曲教學視頻 發布:2024-11-22 00:42:54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