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走進化學實驗室

走進化學實驗室

發布時間: 2020-11-18 16:08:45

㈠ 走進化學實驗室,同學們學會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 點燃酒精燈 B. 取少量

A、點燃酒精燈必須使用火柴,不可用另一個酒精燈引燃,故A正確.
B、傾倒液體時,瓶蓋要倒立朝上放在實驗台上,故B錯誤.
C、加熱液體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故C錯誤.
D、使用天平時,要遵循左物右碼,故D錯誤.
故選A.

㈡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時重要途徑.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化學實驗室.(a

(1)①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是圖中的試管;
②用於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圖中的滴管;
③需要墊上石棉網進行加熱的儀器是圖中的燒杯;
④做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夾持鎂帶的儀器是坩堝鉗.
(x)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平行;
(3)A.碰倒酒精燈引起酒精燃燒時,立即用濕抹布撲蓋,可以隔絕空氣滅火,故正確;
B.實驗完成後,有多餘的葯品,可將該葯品放回原試劑瓶,會污染葯品,故錯誤;
C.發現酒精燈燈芯頂端已燒焦,酒精燈不容易被點燃,所以應把燒焦的部分剪去,故正確;
D.久未開啟的菜窖含有較多的地氧化碳,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先做燈火實驗,故正確.
故選B.

㈢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時重要途徑,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化學實驗室.(1)如圖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化學儀器

(1)①需要墊上石棉網進行加熱的儀器是燒杯;②從廣口瓶中取出碳酸鈉粉末需要用葯匙;③量取一定體積的水,需要用量筒、膠頭滴管;
(2)遇到意外事故要及時、正確處理.燃著的酒精燈不慎打翻而著火時,應採取的措施用濕抹布撲蓋;
(3)化學實驗剩餘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應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故答案為:(1)①燒杯;②葯匙;③量筒、膠頭滴管;(2)B;(3)B.

㈣ 實驗是化學的基礎,要學好化學,就必須走進化學實驗室.在仔細閱讀實驗室的規則後,首先要學會幾項最基本

(1)取用固體葯品一般用葯匙,有些塊狀葯品可用鑷子夾取;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液體的體積;取用少量的液體還可用膠頭滴管滴加;故答案為:葯匙 鑷子 量筒 凹液面最低處 膠頭滴管;
(2)在實驗室一般用酒精燈給物質加熱,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其中外焰溫度最高,所以加熱時,常用酒精燈的外焰;故答案為:酒精燈 外焰;
(3)洗滌過的玻璃:附著在內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儀器已經干凈了;故答案為:附著在內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㈤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在學習了酸、鹼、鹽的知識後,走進化學實驗室.邀請你參加以下活動.(已知:①2Na2

(1)【問題討論】由於氫氧化鈉溶液呈鹼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為紅色,加入稀硫酸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顯中性的氯化鈉,故溶液的顏色會由紅色變為無色;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會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為:淺紅(紅);無;Na2CO3+Ca(OH)2═CaCO3↓+2NaOH.
【提出猜想】根據A、B裝置錐形瓶中的殘留物混合後形成無色溶液,可知溶液中不存在顯鹼性的物質.故猜想③不合理.
故答案為:③.
【實驗探究】猜想①②中的不同點在於是否含有硫酸,故我們只要檢驗其中是否含有硫酸即可得出結論,故可選用活潑金屬或碳酸鹽來進行驗證.
故答案為:Na2CO3(或鎂條、鐵釘等);②;①.
【意外發現2】乙、丁同學將反應後的A、B裝置錐形瓶中的殘留物混合後,出現沉澱不溶,沒有氣泡,上層清液呈紅色的現象,可知溶液呈鹼性.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種情況①呈鹼性的物質可能來自B中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而A、B中的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則上層清液中溶質的為Na2SO4、NaOH;②A中的稀硫酸有剩餘且恰好能與B中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呈鹼性的物質來自B中的未反應完的氫氧化鈣,則上層清液中溶質的為Na2SO4、Ca(OH)2;③A中的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B中的碳酸鈉有剩餘,則呈鹼性的物質來自剩餘的碳酸鈉和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則上層清液中溶質的為Na2SO4、NaOH、Na2CO3;④A中的稀硫酸有剩餘且恰好能與B中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呈鹼性的物質來自B中的未反應完的碳酸鈉,則上層清液中溶質的為Na2SO4、Na2CO3;⑤A中的稀硫酸有較多剩餘能與B中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外,還與B中剩餘的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了呈鹼性的碳酸氫鈉,呈鹼性的物質來自B中的未反應完的碳酸鈉,則上層清液中溶質的為Na2SO4、Na2CO3、NaHCO3
故答案為:④Na2CO3(或NaHCO3);⑤NaHCO3
(2)【拓展探究】欲證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確實能發生反應只要證明其中的某種物質的性質發生變化或者量減少即可.①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後無藍色深淺生成說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混合後的溶液中無氫氧化鈉了,從而說明了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了.②通過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不加稀硫酸需消耗的硫酸銅溶液的質量作比較,也可得出部分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了.除了硫酸銅溶液外,還可以用其他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明顯現象的物質來證明.如FeCl2、MgCl2等.
故答案為:①能
②在V1mLNaOH稀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至沉澱不再產生時,消耗CuSO4溶液V3mL,若V3>V2即可證明;
FeCl2(或MgCl2等)

㈥ 走進化學實驗室,同學們能夠學會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不正確的是()A.B.C.D

A、量取液體時,俯視:量取的液體實際體積偏小,讀數偏大;故錯誤A;
B、取用液體時:注意瓶口、標簽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圖中操作正確,故B正確;
C、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操作正確,故C正確;
D、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反應裝置、收集裝置)合理正確,圖中所示的操作正確,故D正確.
故選A.

㈦ 初三化學學生實驗有哪些

· 硫的燃燒(09-12-17)
· 液體葯品的取用(用滴管吸取)(09-12-17)
· 液體葯品的取用(量取)(09-12-17)
· 液體葯品的取用(傾倒)(09-12-17)
· 粉末狀固體的取用(09-12-17)
· 固體與液體發生化學反應 氣體與溶液發生化學反應(09-12-17)
· 固體的溶解(09-12-17)
· 用研缽粉碎固體(09-12-17)
· 過濾(09-12-17)
· 可燃物在氧氣中的燃燒(09-12-17)
· 木炭吸附溶液中的色素(09-12-07)
·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09-12-07)
· 二氧化碳性質的系列實驗(09-12-07)
·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反應前後的質量變化(09-11-11)
· 氫氣還原氧氣銅(09-11-11)
· 氫氣的性質(09-11-11)
· 實驗室製取少量蒸餾水(09-11-11)
· 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製取氧氣(09-11-11)
· 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09-11-11)
· 膽礬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化學反應(09-11-11)
· 用肥皂水區分軟、硬水(09-11-11)
· 分子運動(09-11-11)
· 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09-11-11)
·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09-11-11)
· 質量守恆定律的系列實驗(09-11-11)
· 電解水的實驗(09-09-15)
· 實驗室製取氧氣(09-09-15)
· 儀器的洗滌(09-09-15)
· 酒精燈與用酒精燈加熱(09-09-15)
· 葯品的取用(09-09-15)
·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09-09-15)
· 走進化學實驗室(09-09-15)
· 一氧化碳的燃燒(09-08-17)
· 燃燒的條件(09-08-17)
· 三支蠟燭燃燒的現象為什麼不同(09-08-17)
· 泡沫滅火器原理(09-08-17)
· 粉塵爆炸實驗(09-08-17)
· 硫酸銅溶液與鐵反應前後的質量守恆(09-08-17)
· 為什麼「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前後的質量不同」(09-08-17)
·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反應前後的質量變化(09-08-17)
· 二氧化碳溶於水生成碳酸(09-08-17)
· 氫氣在空氣里燃燒(09-08-17)
· 氫氣與空氣的融和物達到爆炸范圍遇明火發生爆炸(09-08-17)
這是我在人教網的化學實驗里弄來的,但是只有初中上學期的

㈧ 初三化學人教版知識點

知識點:
1、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 原子論(道爾頓)和分子學說(阿伏加德羅)的創立,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
3、 1869年,俄國的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質的種類繁多(達3000多萬種),但組成它們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種。水、氧氣、二氧化碳的一個共同點:都含有氧元素。
4、 未來化學將朝著「綠色化學」——「綠色消毀」和「綠色生產」的方向發展。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特點:①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原料無毒無害②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納,實現零排放(在化合反應中體現)④生產出環境友好產品。見教材P32。
5、 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葯、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
6、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鳥籠:隔水、透氣
7、 用納米技術製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直徑6mm的尼龍繩能吊起2t的汽車)(1nm=10-9m)
第一章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物質的變化
1、概念: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
2、判斷依據:是否有其它(新)物質生成。 有則是化學變化,無則是物理變化
3、相互關系:常常伴隨發生,有化學變化一定有物理變化,有物理變化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4、化學變化伴隨現象:放熱、吸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和生成沉澱。
二、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的性質。包括: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
硬度、溶解性、揮發性、延展性、、導電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活潑性、穩定性、
腐蝕性、毒性、金屬活動性等。
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聯系: 在變化語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等詞語,變成了相應的性質。
它們的區別是:物理性質在靜止狀態中就能表現出來,而物質的化學性質則要在物質運動狀態中才能表現出來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吸附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課題2 化學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以實驗為基礎。學習化學的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1、現象:蠟燭逐漸熔化,燃燒,發出紅光,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
2、產物:二氧化碳和水
檢驗: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內壁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變渾濁)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乾燥的燒杯(變模糊或有水珠出現)
水的驗證:用無水硫酸銅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藍色)
3、物理性質:白色的固體,密度比水小,質軟
結論:⑴ 燃燒前:蠟燭通常為黃白色的固體,密度比水小,不溶於水
⑵ 燃燒時:① 蠟燭發出黃白色的火焰,放熱、發光,蠟燭逐漸變短,受熱時熔化,冷卻後又凝固。
② 木條處於外焰的部分最先變黑,外焰溫度最高。
③ 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蠟燭燃燒後還生成CO2,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說明蠟燭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現,更說明蠟燭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燒後:有一股白煙,能重新燃燒。說明蠟燭燃燒是蠟燭氣化後的蠟燭蒸氣被點燃。
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特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B、氧氣——支持燃燒(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供給呼吸。
2、結論:「兩多一少」——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比空氣多,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即:A.呼出的氣體使石灰水出現的渾濁多,證明呼出的氣體比空氣中 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能夠燃燒,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高。
C.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的水霧比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霧多,證明呼出氣體中水的含量
比空氣中水的含量高。
3、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內,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氣,使之立即熄滅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 分加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使之無明顯變化的是氧氣。
三、實驗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學問題;B、假想和猜測; C、制定計劃; D、進行實驗;
E、收集證據; F、解釋與結論; G、反思與評價; H、表達與交流。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一、常用的儀器(儀器名稱不能寫錯別字)
(一)初中化學實驗常用用儀器
反應容器 可直接受熱的: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坩堝等
能間接受熱的:燒杯、燒瓶、錐形瓶(加熱時,需加石棉網)
常 存放葯品的儀器:廣口瓶(固體)、細口瓶(液體)、滴瓶(少量液體)、集氣瓶(氣體)
用 加熱儀器:酒精燈
計量儀器:托盤天平(稱量)、量筒(量體積)
儀 分離儀器:漏斗
器 取用儀器:葯匙(粉末或小晶粒狀)、鑷子(塊狀或較大顆粒)、膠頭滴管(少量液體)
夾持儀器:試管夾、鐵架台(帶鐵夾、鐵圈)、坩堝鉗
其他儀器:長頸漏斗、石棉網、玻璃棒、試管刷、水槽
不能加熱:量筒、集氣瓶、漏斗、溫度計、滴瓶、表面皿、廣口瓶、細口瓶等
1、 試管
(1)、 用途: a、在常溫或加熱時,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b、溶解少量固體。
c、收集少量氣體的容器 d、或用於裝置成小型氣體的發生器。
(2)、注意事項:
a、加熱時外壁必須乾燥,不能驟熱驟冷,一般要先均勻受熱, 然後才能集中受熱,
防止試管受熱不均而破裂。
b、加熱時,試管要先用鐵夾夾持固定在鐵架台上(短時間加熱也可用試管夾夾持)。
試管夾應夾在的中上部,鐵夾應夾在離試管口的1/3處。
c、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且未冷前試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試管炸裂。
d、加熱液體時,盛液量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防止液體受熱溢出),使試管與桌面
約成45°的角度(增大受熱面積,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防止液體
噴出傷人)。反應時試管內的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2。
2、燒杯 用途: ① 溶解固體物質、配製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釋、濃縮
② 也可用做較大量的物質間的反應
注意事項:受熱時外壁要乾燥,並放在石棉網上使其受熱均勻(防止受熱不均使燒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過容積的1/3(防止加熱沸騰使液體外溢)。
3、燒瓶:有圓底燒瓶,平底燒瓶
① 常用做較大量的液體間的反應 ② 也可用做裝置氣體發生器
4、錐形瓶用途:①加熱液體,②也可用於裝置氣體發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於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燒瓶或錐形瓶時容積不得超過其容積的1/2,蒸發溶液時溶液的量不應超過
蒸發皿容積的2/3
5、蒸發皿 通常用於溶液的濃縮或蒸干。
注意事項:① 盛液量不能超過2/3,防止加熱時液體沸騰外濺
② 均勻加熱,不可驟冷(防止破裂)
③ 熱的蒸發皿要用坩堝鉗夾取。
6、膠頭滴管 ①膠頭滴管用於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②滴瓶用於盛放少量液體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② 懸空垂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試劑)③ 吸取液體後,應保持膠頭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或腐蝕膠頭;④ 除吸同一試劑外,用過後應立即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葯品,未經洗滌的滴管
嚴禁吸取別的試劑(防止試劑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與瓶配套使用,滴液後應立即插入原瓶內,不得弄臟,也不必用水沖冼。
7、量筒 用於量取一定量體積液體的儀器。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內稀釋或配製溶液,決不能對量筒加熱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進行化學反應
操作注意: 在量液體時,要根據所量的體積來選擇大小恰當的量筒(否則會造成較大的誤差),
讀數時應將量筒垂直平穩放在桌面上,並使量筒的刻度與量筒內的液體凹液面的最
低點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盤天平:稱量儀器,一般精確到0.1克。
注意: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放在右盤,取用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稱量熱的物體, 被稱物體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要在兩邊先放上等質量的紙,
易潮解的葯品或有腐蝕性的葯品(如氫氧化鈉固體)必須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
9、集氣瓶:(瓶口上邊緣磨砂,無塞 ) 用途:①用於收集或短時間貯存少量氣體。 ②也可用於進行某些物質和氣體燃燒的反應器。
注意事項:① 不能加熱 。 ② 收集或貯存氣體時,要配以毛玻璃片遮蓋。③ 在瓶內作物質燃燒反應時,若固體生成,瓶底應加少量水或鋪少量細沙。
10、廣口瓶 (內壁是磨毛的): 常用於盛放固體試劑,也可用做洗氣瓶

熱點內容
師德常識案例題 發布:2024-11-22 06:06:42 瀏覽:905
生物應考 發布:2024-11-22 05:59:38 瀏覽:905
儲存危險化學品的建築採暖 發布:2024-11-22 05:54:32 瀏覽:862
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 發布:2024-11-22 05:53:02 瀏覽:52
射精性教育 發布:2024-11-22 05:32:41 瀏覽:435
師母老師 發布:2024-11-22 05:23:55 瀏覽:156
水是什麼 發布:2024-11-22 05:12:44 瀏覽:845
如何安慰女朋友 發布:2024-11-22 02:03:11 瀏覽:268
老師強奸女 發布:2024-11-22 01:38:59 瀏覽:31
通俗歌曲教學視頻 發布:2024-11-22 00:42:54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