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歷史
1. 蘭州的歷史變化
蘭州歷史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蘭州,歷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從事狩獵和農牧業生產,先後創造了燦爛的馬家窯、半山、馬廠和齊家文化。
夏、商、周時,蘭州為羌族和戎族的活動場所。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農氏炎帝,就是古羌人氏族部落的宗神。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藩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總面積達1.3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0.46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59.70萬人。蘭州作為甘肅的省會,始於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清政府設立甘肅行省後,甘肅巡撫以蘭州府為省會駐地。1923年設立蘭州市政籌備處,進行建市籌備。但1928-193D年連續三年的乾旱使甘肅赤地千里,蘭州僅有8600多人,如此慘景,談何建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蘭州的地位日漸重要,甘肅省政府倡議設市,後因時局多變,籌備工作屢經停頓。直到1941年7月1日蘭州才正式建市,市長蔡孟堅成為蘭州市現代建設時期的第一任帶頭人。
1949年8月26日,彭德懷元帥率領人民解放軍解放蘭州的炮火聲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蘭州城池的歷史改變了寫法。
蘭州城池的興衰,只不過是歷史滄桑的一種表象。蘭州古城的真正意義在於以黃河為天塹,雄踞西北的重要戰略地位。缺乏詳實的史料記載和完好的古渡遺址,我們只能在黃河岸邊,去傾聽黃河波濤柔和的合聲,去遙想當年踏上浮橋渡河的千軍萬馬該是怎樣一種氣勢!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27069589
蘭州 的今天
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之間,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在大西北處於「座中四連」的獨特位置。市 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層巒疊嶂,既體現了大西北的渾壯雄闊,又展現了江南的清奇秀麗。
蘭州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五區和永登、榆中、皋蘭三縣,全市總面積1.3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31.6平方公里。
蘭州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市區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氣溫11.2℃,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是比較理想的居住和投資創業之地。
全市總人口314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07萬人,居住著漢、回、藏、東鄉、裕固、撒拉等38個民族。
蘭州西漢時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清康熙時隸屬甘肅行省,省會由隴西遷至蘭州。1941年正式設市,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
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增幅創1995年以來的最好水平。三種產業比例調整為4:54:42,社會固定生產投資完成231.9億元,增長10.1%。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前六年實現小康社會,蘭州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創業實干打硬仗,建設創業型城市」的指導思想,在全市掀起一個「全民創業、全市創業、全方位創業」的高潮。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速產業升級換代,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把蘭州建成黃河上游重要的經濟中心,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重要支撐點和輻射源。
蘭州工業
蘭州工業:蘭州是黃河上游最大的工業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重點布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與發展,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醫葯、輕紡、建材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和機械裝備工業基地。全市有工業行業40多個,產品品種2萬余種,工業精品5000多種。近年來隨著工業經濟結構調整,高分子合成材料、生物制葯、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很快,已逐漸成為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商業貿易 蘭州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和著名的「茶馬互市」,現已發展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多層次、規范化的市場體系建設日益完善,流通服務功能明顯增強,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相對活躍,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格局初步形成,輻射面達西部8省區,近400萬平方公里和3億多人口。商貿流通業整體水平得到提升,超市和連鎖經營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28億元 ,同比增長12%。
科技文化: 蘭州是我國重要的科研基地,擁有以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為主體的各類科研和開發機構近1200多家,以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為代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9個,國家級、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和試驗基地28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25萬人。有相當數量的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學科帶頭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每年取得科研成果近500多項,人才密度名列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創建於1909年的蘭州大學是中國著名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和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之一。西北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是西北地區師資和少數民族教育培訓中心。
文化事業堅持「做西部文章,創全國一流」的思路,推出了《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龍源》、《讀者》等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精品傑作。
今天的蘭州城市建設 :以三版城市總體規劃為龍頭,實施「東擴西進、南伸北拓」戰略,積極探索環境立市、特色建市的新路子,不斷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重點抓好路橋工程、城市給排水管網、燃氣熱力管網、電信電力管網建設。近幾年實施了多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小西湖、銀灘等6座黃河大橋建成使用,南、北濱河路等道路拓建完成。城市自來水生產能力13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19.1萬噸/日。城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工程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改造力度加大,天然氣用戶發展到近30萬戶,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新的改善。
2. 蘭州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藩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參考資料:http://ciwo.lanlian.com.cn/cgi-bin/lb5000/view.cgi?forum=36&topic=3870
3. 蘭州市歷史的資料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藩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參考資料:http://ciwo.lanlian.com.cn/cgi-bin/lb5000/view.cgi?forum=36&topic=3870
4. 蘭州有多少年的歷史啊
蘭州距今年(2019)1983年的歷史。
蘭州,簡稱「蘭」,別名金城,甘肅省省會,中國西北地區第二大城市、重要的工業基地、交通通信樞紐和科研教育中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蘭州位於中國西北部、甘肅省中部,北與武威市、白銀市接壤,東與定西市接壤、南與臨夏回族自治州接壤。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
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2年8月28日,國務院批復設立西北地區第一個、中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
2018年12月21日,蘭州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4)蘭州歷史擴展閱讀
蘭州的環境
位置境域
蘭州位於中國西北部、甘肅省中部,市中心位於北緯36°03′、東經103°40′,北與武威市、白銀市接壤,東與定西市接壤、南與臨夏回族自治州接壤,總面積13085.6平方公里。
地勢地貌
蘭州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類型齊全,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呈狹長狀,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復雜的地貌形態,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區域。
蘭州地勢西部和南部高,東北低,黃河自西南流向東北,橫穿全境,切穿山嶺,形成峽谷與盆地相間的串珠形河谷。
峽谷有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烏金峽等;盆地有新城盆地、蘭州盆地、泥灣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還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5. 蘭州的歷史地理
蘭州,甘肅省省會,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 。蘭州也是西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中國七大區域鐵路監管局之一的蘭州監管局和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的辦公所在地。
蘭州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3℃。是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
6. 甘肅的歷史是什麼
甘肅建省約有700多年的歷史,從春秋時開始萌芽算起,迄今己達2200餘年。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商代,居於涇河、渭河流域尚處於氏族部落階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開拓了我國最早的農業。周文王滅商以前,戰敗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擴展到密。
這一時期,甘肅境內有羌方、共、密等方國部落。西周時,秦人的祖先在省境東部,即天水地區定居下來,開始了由游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時期,公元前688年秦國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區,設邽縣(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中國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兩個縣。
北宋初期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6)蘭州歷史擴展閱讀:
漢、唐以來,甘肅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孔道。漢朝張賽出使西域,唐朝僧人玄獎西去印度取經,都取道甘肅,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省內有我國偉大藝術寶庫教煌莫高窟,還有天水麥積山、永靖炳靈寺石窟等重要文物古跡。我國新石器時代產生的實用面優美的工藝品一一甘肅彩陶,以其歷史悠久、豐富多彩而著稱。
位於甘南夏河縣的拉卜楞寺為我國喇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位子平涼西郊的崆峒山是全國道教源地之一。武威出土的東漢銅奔馬,亦轟動國內外。
甘肅省出土的漢簡、魏晉壁畫墓也都是十分寶貴的歷史遺存。甘肅位於我國黃土高原、內蒙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處,地形復雜,海拔大都在一千米以上。
東部是土層肥厚的黃土高原,西南部是祁連山地和甘南高山草原,西部是土壤肥沃的河西走廊,北部為阿拉善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澳。我國第二大河流—黃河,流經甘肅。
對農業生產的發展極為有利。甘肅的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特徵。全省干早缺雨,溫差較大。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溫熱,春秋轉瞬即逝。
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從西北往東南,由攝氏零下十四度遞升到零上四度: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從祁連山向北和向白龍江流域,由攝氏十六度遞升到二十六度。
年平均降雨量在三十毫米至六百毫米之間,從東南往西北遞減。西北部日照充足,但春季風沙大。東南部夏季多暴雨,並有冰雹為害。甘肅地域遼闊,地區差異顯著。
為發展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糜子、穀子、高粱、黃豆、蠶豆、青稞、筱麥等二十多個品種。蘭州一帶盛產瓜果和水煙。
甘甫南部的高山草原所產的.河曲馬」和「歐拉羊」,均以品種優良聞名全國。甘肅野生動物資源也比較豐富,省內出產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世界珍貴野生動物。
還有梅花鹿、麝等名貴動物以及雪豹、雪雞、沙雞、白唇鹿、野駱駝等稀有動物。甘肅的隴南山地,盛產三百多種中葯材,是一座天然的中葯材寶庫。甘肅當歸,數量、質最均名列全國首位。
7. 蘭州的歷史文化有多悠久、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蕃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
經濟環境
8. 甘肅蘭州近代史
一座橋,一個生命,一段傳奇。因為有了黃河鐵橋,蘭州才真正有了近代化的濃重色彩。
100年前,在這個叫金城津的黃河古渡,中國人、德國人、美國人、比利時人合力架起天下黃河第一橋,合奏一曲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華章。在接下來蘭州100年的變遷中,黃河鐵橋演繹了許多角色,情節曲回,叩動心弦。曾有人說,橋應該是各種建築中最浪漫的一個,總會有一些美麗的故事與橋結緣。對於一個100年已經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生命,我無法用「它」來漠然地稱呼鐵橋,傾訴情感。或許用一個「她」,更能清晰地呈現在100年歲月卷幅之中,她的青澀,她的哀愁,她的成熟,她的從容。
100年裡,她見證了蘭州近現代歷史,靜看社會轉型、國運起伏,曾經破舊,幾經修繕。從昔日的交通動脈到後來的觀光景點,直到今天成為蘭州人心目中抹不去的城市象徵。無論遊子也好,守望者也罷,不管是抱怨還是眷顧,當你從鐵橋上輕輕走過,可以停下來俯瞰悠悠黃河水無語東流,也可以憑欄遠眺,看盡一座城市的滄桑與風華……
9. 介紹一下蘭州的歷史
蘭州已經有2094年的歷史。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
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
1949年08月,蘭州解放。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
(9)蘭州歷史擴展閱讀
蘭州歷史人物介紹
1、本理,1946年5月生於甘肅省蘭州市,1969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9月至1976年6月,先後在甘肅省農宣隊清水分隊、清水縣委報道組、辦公室工作。
1976年6月任清水縣委、縣革委會辦公室副主任。1981年9月任清水縣委辦公室主任、機關黨總支書記。1983年10月任清水縣委書記。
2、王庚山(1877~1959)
王庚山,名鑫潤,祖籍皋蘭縣。1877年出生於蘭州寧卧庄。1901年考取清朝舉人。畢業於北京高等法律學堂。1909年—1911年任西北大學教授,1913年4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成立。
選為參議院議員,參與《天壇憲草》的制訂工作。1923年不為5000銀元所動,拒不投票選曹錕為總統。
3、李世傑(1895~1979)
李世傑,字北屏。1895年5月5日生,甘肅皋蘭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騎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畢業。1926年9月任山西陸軍第5旅中校參謀。
1927年6月任第15師參謀處上校處長。7月任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第15師參謀處上校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