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說課稿
1. 高中生物如何說課在說課過程怎樣設計才夠新穎,才能符合新課改
「說課」的本義是指授課教師在一定場合就某一堂課向指定的對象陳述自己如何實施,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實施教學環節的活動。其內容涉及教材內容的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策略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及付諸實施行為的理論依據或個人看法。
目前「說課」的范圍有所擴大,它不再僅僅局限於一節課,其內容可以是一個章節、一個主題,甚至是一個課題。
「說課」是教學教研活動的重要組成形式,它填補了「聽課」和「理論學習」活動之間的空白,因為它不要有實體的教學環境(比如:學生、教具等),僅通過說課者的陳述來完成理論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所以「說課」活動經常被靈活運用於多種場合下的教研,比如學校內部的師徒結對、學科組教研活動、不同級別的教學比賽、校際間的教學教研交流等(由於不同學科之間具有各自的學科特點,所以「說課」活動不宜在不同的學科之間進行)。由於「說課」中的教學行為措施很大程度上是理論陳述層面上的,不能完全「兌現」實際的教學過程。所以它不能完全替代實際的聽課活動。
「說課」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教研活動形式,它對說課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說課者要准確把握課程標准(教學大綱)、靈活運用教育教學理念、善於分析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合理規劃教學環節,而且要求說課者要善於表達、交流、分析和吸收評價者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說課」活動也對評價者(交流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評價者(交流者)對於「說課」的內容有足夠的了解,最好能熟悉實際課堂教學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對說課者的陳述內容提出客觀的評價、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學,所以「說課」無論對於說課者還是評價者都有很好的提高,是教師兼收並蓄的好時機。
「說課」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其一是重在交流,這種交流是高效率的;其二是重在分析,這種分析不僅有教學理論上的分析,而且還涵蓋對課堂教學實際環境的分析。
「說課」的主要功能在於:(1)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2)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3)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2「說課」的類型
根據「說課」時間和「說課」內容的實施時間的先後關系,可以把「說課」劃分為「課前說課」和「課後說課」(也就是「教後說」)。
原義上的「說課」指的是「課前說課」,它是指說課者依照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理念或者個人教學習慣,結合較為具體的教學環境,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理論上的陳述或教學過程的設想,說課者主要強調的是實施行為的理論依據及其優點,並力求將這些優點轉化為教學效果上的優勢。其教學效果是理想狀態下的預測,可能和實際實施教學行為後的教學效果存在很大的差距。
比如:為了體現教學理念中的「自主探究學習」,說課者安排了5分鍾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理論上此活動在5分鍾內是絕對完成(因為不用實際實施),並能取得最佳效果,但在實際情況下可能會因為教學對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同而出現不同於理想狀態下的結果,比如超時、自主學習成效低下,那麼授課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補救,而不能按照設想強行實施方案中的其他環節。
盡管「課前說課」也要參照一定的教學環境,但由於「課前說課」主要部分是說課者對教學過程的規劃和設想,所以在「課前說課」的處理上會使得說課者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比如說課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某種方式更能突出「說課」的主題,但這個環節在實際教學中難以處理或者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說課者通常會「主觀提升」教學對象(學生)的學習能力或認知水平,使教學行為或環節顯得更為合理流暢。
例如:在講授「孟德爾遺傳學實驗中的『假說——演繹』科學探究方法」時,說課者為了體現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採用了角色扮演(扮演孟德爾)的方式讓學生分析孟德爾實驗的結果與前人理論的矛盾,並提出「假設」,然後再完成「演繹」過程。這種「角色扮演」活動對於學生的素質要求甚高,如果說課者的實際教學對象的綜合素質不能滿足要求,那麼說課者在「說課」的學情分析環節中就「主觀提升」學生的素質,使其達到活動的要求,凸現「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意圖。
「課後說課」是指說課者針對某一堂課按照一定的教學理念設計、規劃並實施後,陳述教學過陳和教學效果的活動,雖然也有教學活動實施前的規劃和設想,但與「課前說課」最大的不同在於「課後說課」是對既定教學對象(學生)真實實施教學過程及其教學效果的陳述,在「說課」活動中說課者要使用課堂教學中的照片或實錄來展現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也就直接展示了教學對象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所以說課者的陳述必須顧及學生的真實水平,並且在實際教學中要處理「生成性問題」和非設想內的狀況,而不能「主觀提升」學生的素質或水平。雖然說「課前說課」可以通過「主觀提升」教學環境,加強說課主題的凸現和教學環節的流暢,但不一定能夠在說課中獲取高的評價,這是因為說課評價也不是單純以說課者的表述、課堂環節的流暢性來確定的,也是要結合教學環境的難度和教師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和技巧來進行的,特別是說課者計劃採用的教學環節是否具備可操作性等。
由於「課後說課」是真實教學活動後陳述,所以從「說課」的交流功能上看,這種「課後說課」更具有實際操作價值。
相對於「課前說課」而言,「課後說課」中的的課堂教學效果可能不十分理想,或者是十分不理想,但這些都不影響
「說課」的交流功能,它可以通過教學反思(課前說課不具備這一環節)環節來反省、交流、改善或彌補。
3 「說課」的基本環節
無論是「課前說課」還是「課後說課」,按照「說課」活動的一般流程,可以簡單地將「說課」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3.1 准備階段
要「說」好一節課,需要說課者做足很多的准備工作,主要包括:說課主題的把握與分析、說課的內容的分析、說課道具(或課件)的准備等。
3.1.1 說課主題的把握
不同的說課主題對於說課者有著不同的要求,它為說課指定了大方向,是說課者進行說課活動的「航標」,如果說課者沒有把握住主題,那麼「說」的再精彩都是南轅北轍。
比如:2005年廣州市教研室生物科舉辦的「新課程實施活動」的說課比賽,主題被設定為「新課程」,這就要求說課者要准確把握新課程的要求和特點(比如新課程強調過程性學習、過程性評價、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並將這些特點在說課過程中凸現出來,說課者可以直接凸現,也可以通過對比「新」、「舊」課程來凸現,但不論如何都不能脫離開「新課程」這個主題。
3.1.2 說課內容的分析
說課內容的分析不僅包括了對於教材內容(知識)的分析,還包括學情分析、教材知識的地位分析、教學目標的分析、重難點分析、教學策略分析、教法分析、教學流程分析和規劃等一系列內容。
①學情分析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師面對的學生群體會有所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課堂自我控制和配合能力、感悟和接受知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等方面,所以對於同一知識內容,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考量,在授課過程中就會有著不同策略和措施。
比如:同是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必修3(人教版)中的免疫調節進行教學,如果教師面對的是優秀素質的學生,那麼教師就可以充分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的特點),並且效果會比較好,這是因為這些學生具備相應的能力要求。
如果對於素質較低的學生群體也採用這種策略,其效果將會大打折扣,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考量:
a、學生學習能力的不足會導致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相應知識的學習或者說學習效果達不到教師要求的水平,甚至不少學生對於探究什麼、如何進行探究都是十分茫然。
b、學生課堂自我控制和配合能力較低就可能會導致自主學習不專心,出現教師「放」得出、「收」不回的場面(比如哄鬧、嬉笑、難以平息下來等情況。)。
c、學生表達交流能力較弱可能嚴重減低小組間學習交流效果不理想的情況。
d、由於學生學校效果不理想,生生互評或小組互評膚淺或失去價值。
那麼是不是面對這樣的學生就不能採用新課程的理念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新課程的理念不僅僅是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還可以採用其他的形式(比如啟發式、概念圖等)來凸現新課程中強調的過程性學習的要求。
所以學情分析的目的不僅能夠讓老師認清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進而採用合理的教學策略,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為說課活動中的評價者提供客觀評價自己說課(包括策略的選擇、教學流程的控制等方面)的真實環境。
②教材知識的地位分析
教材中的知識在《課程標准》中都有著不同層次的要求,准確把握這些要求是成功課堂的標准之一,教材知識在學生學業成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決定了這些知識該以何種方式進行傳授是最為恰當的、高效的,知識挖掘地過深或過淺都是不當的。
例如:《ATP的來源——細胞的呼吸》這一章節在《生物課程標准》中的要求是第Ⅱ層次,但是傳授知識的時候卻不能局限在這個水平,因為在面對學生的高考(生物專業)中,這部分的知識屬於課程的主幹知識,按照常規,細胞的呼吸作用在高考生物專業卷中的比例是比較大的,考察的深度也是超過第Ⅱ層次的要求,那麼在說課中,評價者就是依照這些知識的地位來分析判斷說課者對於知識挖掘拓展的「度」是否妥當。
所以分析教材知識的地位,不僅僅要依照《課程標准》,還要緊密結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③教學目標的分析
教學目標的分析是為了檢驗教學效果而進行的,針對一個教材知識,教師的教要到什麼程度,學生的學要道什麼效果,在課前進行正確的分析,然後在實施完成教學規劃之後,通過和教學效果的對照,檢查課堂教學是否達成了預先的設定,或者是達成度是多少,這也是評價說課和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標准之一。
④重難點分析
重點突出和難點突破是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當然也是說課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
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者」,其作用就是協助學生完成從自主性學習達到的層次(如:認知、簡單理解等)提升為掌握、理解或應用的層次。對於教材知識中的簡易部分(或要求水平較低,學生通過自主性學習就能達到要求的知識)教師要少講,甚至不講,而對於重點和難點要著重講、深入講,所以重難點分析是對教學內容(知識)進行詳略把握的前提,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準確把握住重難點,那麼這堂課就是失敗的,說課當然也是不成功的。判斷教材知識是否屬於重點知識的標准就是看該知識在學科課程中的地位以及學生學業成績的需求,而判斷教材知識是否屬於難點的依據主要取決於學生群體,因為不同的學生群體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那麼同一知識對於不同學習能力的群體,其困難程度是不一樣的。
在「說課」活動中,教師一般都會選取有代表意義的章節(重難點比較凸現,難點常規下教難突破),也只有這樣的章節才能彰顯出說課者對於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如果教師在說課中避重就輕地選取了沒有重難點的教材章節進行說課,那就失去了說課的意義,因為說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陳述如何更好地進行重點知識的高效教學和難點知識的順利突破,所以教師在說課中的中心任務就是陳述如何進行重點教學和採用何種方式進行最優的難點突破,並展示進行教學後的相關效果。
⑤教學策略分析、教法分析
在完成前面的幾個分析之後,這堂課的中心任務已經突顯,目標也已經十分明確,那麼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最高效的完成課堂教學就是教學策略和教法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務。
前面的例子說過,對於不同能力和素質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其實對於不同教材知識、不同的條件、不同的環境也要採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實驗中,針對不同的環境應採用不同的策略,如下表:
學生素質 實驗室條件 建議採用的策略
很好(具備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 實驗室充足儀器、葯劑完備 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教師審核學生的實驗方案→學生進行小組探究→
一般 實驗室充足儀器、葯劑完備 教師引領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分小組進行實驗探究→教師進行知識的引領和歸納→ 鞏固練習
很好(具備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 實驗室不具備小組實驗探究的條件 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教師審核學生的實驗方案→教師抽取某個小組進行演示實驗→匯報探究成果→教師進行知識的引領和歸納→ 鞏固練習
一般 實驗室不具備小組實驗探究的條件 教師引領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教師進行知識的引領和歸納→ 鞏固練習
⑥教學流程分析和規劃這部分工作主要是確定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先後順序,因為不同順序的教學環節對於教學效果的影響還是十分的明顯。比如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實驗中,先做實驗探究,再進行實驗的歸納和總結的教學效果要優於先講解實驗,再進行實驗驗證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環節的規劃上需要教師結合說課主題進行詳細斟酌。在教學流程分析和規劃中不僅要求說課者要制定詳細的教案(課堂教學規劃),而且要求說課者對於課堂的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預案,以及環節出現異常時的應對措施。比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5分鍾,但是到5分鍾的時候,教師發現學生還沒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如果教師沒有相應預案或應變措施,其結果無非是教師生硬打斷學生的學習活動或者是教師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最終會導致整個課堂的教學環節出現混亂,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⑦課後反思
這個環節是針對「課後說課」的,在課後說課中說課者通常會使用照片或者是課堂實錄來展示或佐證課堂教學的環節、突破中難點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效果,但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可能會出現與預期規劃有異的情況(這也是事實),那麼在課後進行教學反思的意義就十分之突出,因為課後的教學反思不僅僅反映了課前教學規劃上的部分不足或不當,而且能通過課後的反思、交流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最大限度地優化,深化了說課的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功能。
3.1.3 說課道具的准備和課件的製作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難點突破,教師通常會將抽象問題形象化、直觀化,所以課堂中進場使用教具、模型、實驗、甚至是恰當的游戲,而大多說這些物件是授課者自製或者是改制的,如果在說課過程中僅僅依靠說課者的陳述,其評價者將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客觀評價,所以說課者有必要准備課堂教學在將要使用的或以經用過的教具,形象直觀地展示給評價者。
課件的使用也是說課者為了更清晰地展現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或為了更清楚說明問題而准備的,無論是「課前說課」還是「課後說課」都很有必要使用。
對於「課前說課」,說課者可以使用課件展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將使用的圖片、課件、動畫、實驗裝置、情景等,同時也可以向評價這(交流者)展示自己的教學環節或教學流程等,使抽象的語言表述得到形象具體的強化。
對於「課後說課」而言,說課者不單單能夠展示課堂上使用的器物,而且還能夠通過圖片、視頻等介質展示實際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效果,這種展示的說服力遠遠優於直接陳述。
3.2 「說」的階段
在做足准備的情況下,「說」就有了其根源、內容,就不會出現「詞窮」的尷尬,准備得越充分,要說的內容就越多,這可能會和「說課」的時間限定(一般的說課比賽要求在10~15分鍾說完)產生矛盾,這種情況下,「說什麼」和「怎麼說」就成了解決矛盾的關鍵。
3.2.1 說課「說什麼」
很多說課者認為前文提到的任何一個分析環節的內容都十分重要,丟掉誰都會影響說課的情況,以為自己要是不陳述「學情分析」,那麼自己的「教學策略」就是去了根基,如果不說明「教材知識結構」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是否抓住了重難點知識,進而會使「教學環節出現脫離。
但如果將前文提到的問題都陳述一遍,恐怕半個小時都不成,況且「說課」的一般時間在10~15分鍾左右,所以說課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完全沒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因為評價者(交流者)對於你要表述的很多內容也是非常熟悉的,即便你不說出來,他們同樣能夠明了和理解。
所以對於「說」的部分內容要仔細斟酌、精心挑選,「說什麼」通常有兩個標准:(1)最能凸現本次「說課」主題;(2)最能凸現「說課」內容上的精華,可以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課堂教學的引入、教學難點的精彩突破、教學過程中生成性問題的處理、教學環節的轉承等;對於舍棄不「說」的內容也有兩個標准:(1)評價者(交流者)完全(或非常)熟悉的部分要舍棄。比如廣東省華師大附中或省實驗中學(全省數一數二的知名學校)的生物學老師在面對廣州市生物學一線教師進行說課交流時,完全沒有必要再陳述教學對象的學情如何、教學環境如何等,因為每一位老師都明白,但如果說課的評價者(交流者)更換為外省區的不熟悉這間學校情況的人,那麼說課者就很有必要說明教學對象的狀態了。(2)不能凸現「說課主題」或「說課」內容精華的部分要舍棄。
3.2.2 說課「如何說」
在確定了「說什麼」之後,很多教師在說課前准備了說課稿,並且在「說」的時候就一字不落地全文照讀,雖然「說」的內容也經過甄選、「說」的過程也很流暢,但這種「照本宣讀」不僅導致「說課」缺失了靈活性,還失去了「說課」過程中的交流。
之所以出現說課者「照本宣讀」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說課者擔心在脫離說課稿的情況下,會出現「卡殼」的尷尬,其實這種「卡殼」還是說明了說課者對於說課內容的不熟悉,或者是對自己要說什麼沒能准確把握。因為說課的實質就是在「闡述問題」和「闡述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教師對這兩項工作應當是非常熟悉(課堂教學也就是圍繞著兩個問題開展的)。
關於「如何說」,說課者要認清兩件事情:(1)說課稿僅僅是說課者為了幫助自己整理「說的內容」和「說的流程」而做的准備;(2)說課的課件也僅僅為了更好地「佐證」或「強化」說課者「說的內容」。
「說」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其基本原則有兩個:
(1)更能凸現或強化「說的內容」。例如講故事,有的人用驚險的事件做開頭,以吸引讀者,而有的人喜歡先陳述故事的背景,娓娓道來,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都是為了凸現故事的中心。
(2)因為是要「說」的作用主要在於交流,所以說課者的「說」要能夠讓他人非常清楚明晰。只有讓評價者(交流者)明了說課者說的內容,那麼交流才能得以實現。
在上述兩個基礎上如果能夠將語言生動化、形象化,那麼「說」的過程也就更引人入勝。0
4 「說課「中的注意事項
雖然「說課」是一個短時間內的交流活動,但想要較完美地進行一次說課,其要注意的事項還是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偏離「說課」的主題 很多的說課都存在這樣問題,主要是為說課者沒有意識到「說課」還存在「主題」。前文已經說明了「說課主題」的重要性性,它是約束說課內容和說課形式的大環境,所以在「說課」活動的一開始就要研究分析「說課」主題,最好能組織討論。
(2)「中心」不凸顯 這里所謂的「中心」就是說課者最想要表述的能夠反映出說課者駕馭課堂能力,處理教學問題的核心內容。出現「中心」不凸現的大多數原因是因為說課者的表述總想面面俱到,沒有對「說」的內容做好取捨。
(3)理論和實際嚴重脫離 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其原因是說課者太急於凸現「說課」的主題、太過於強調課堂教學的流暢性、或者是過於追求課堂教學效果的完美,不得不大幅度「主觀提升」或「主觀降低」教學環境或學生素質,脫離了正常學生所應具有的水平。
比如:說課者為了突出教學效果的良好,在表述學情的時候,故意降低學生的能力,將其描述為一群什麼都不懂、厭學、棄學的學生,然後再通過課堂實錄凸現教學效果,強調教學效果的十分成功,其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評價者(交流者)很直觀或依靠經驗就能從課堂狀況判斷出學生素質的層次。
再例如說課者面對一個原本要分為兩課時授課的章節,硬是要壓縮在一課時內完成教學,只好加快課堂教學進度,為了保證在高速的課堂教學中也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說課者就「主觀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描述為知識難點都能完全自主學習,教師一點就明的群體。如果學生的能力真的達到老師描述的層次,那麼教學內容也就沒有了難點了,這一次的「說課」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況且這種「主觀提升」很容易讓評價者(交流者)看出,並十分反感。
還有一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那就是說課者為了實現某個教學任務而對教學環節和教學目標牽強附會。比如說課者的課堂教學內容明明不能夠實現課程標准(新課程標准)提出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但說課者為了體現新課程的要求硬是把教學過程中的某個原本不相乾的環節扯進來,硬說它體現了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4)表述缺乏條理
「說課」的本質是闡明一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及其效果,在表述的內容上具有很強的因果關系(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且在時間上有明確的主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所以「說課」的條理性應當是相當強的。之所以在「說課」中出現缺乏條理的情況,其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對「說」的內容相當不熟悉;其二是沒有掌握好個環節的邏輯關系。
(5)「課件」華而不實這種錯誤是多出現在說課經驗不過的年輕教師身上(說課經驗豐富的教師一般會很清楚說課課件的作用和意義,老教師之所多媒體課件缺少技術),其主要原因是說課者沒有認清說課課件的作用。
雖然華麗的課件並不會降低評價者的評價,但也不會因此而提升評價者對說課的評價,一個再華麗的課件如果沒有起到輔助說課者更好地說明問題、形象表現說課內容的功能,這個課件就不是一個好課件,而很多課件的「華而不實」就出在這個問題上。當然如果課件既華麗美觀,又實質有效,那是再好不過。
在課件的之所上有三個原則應當遵守,其一:課件要為充分為「說課」這個中心服務;其二:課件頁面上的文字要保證清晰、美觀和直白,保證評價者(交流者)能夠看清楚、易於理解、心情上願意看,這才能輔助說課,否則一切白費。其三:避免長篇累牘,能說得清楚的內容就說(可以節省時間),課件上的內容主要是需要強調的內容或者是語言不能很好表述的內容(比如課堂活動照片、課堂視頻錄像等)。
說課過程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緊張、「卡殼」等問題,這些問題大都是說課者自身的素質參差不齊產生的,可以通過充分准備或多練習來解決。
5 結束語
「說課」的不僅具備高效性、靈活性,而且能夠較為真實反映出教室的課堂教學的綜合素質,並具有很好的交流功能,所以「說課」也越來越被各種場合或形式中的教學教研活動所採用,但是對於相當一部分教師(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教師)來說還是相當陌生的,需要廣大的教師積極投入到「說課」活動中去,加強交流和學習,實現課堂教學教研的共同提高。
2. 請問哪位好心人有北師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級"形形色色的生物"說課稿不勝感激!!!
http://www.shengwu.com.cn/Soft/ShowSoft.asp?SoftID=755
3. 高中生物說課常說內容
基因分離定律和孟德爾遺傳定律
密碼子
基因突變之類的
4. 怎樣進行高中生物的說課應該准備什麼
一、 說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 》是高中數學課本第 冊( 修)的第 章「 」的第 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 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 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 打下基礎,所以
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 》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 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
;
特點之二是: 。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B、C
(2)能力目標:A、B、C
(3)德育目標:A、B
3、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於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並且在整個教學設計盡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數形結合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於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葉老師所說「教就是為了不教」。因此,擬對本節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反饋發展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 ,並依
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導出 ,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 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 時,可通過
演示,創設探索 規律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於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A、教師演示實驗。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C、講述數學科學史上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並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最好是有對比性、數學方法性的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最好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後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後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後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六、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 》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 知識,並把它運用到對
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說課稿模板
關於 的說課稿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數學教材第 冊第 章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 中,占據 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 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課程標准,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 突出重點
難點: 通過 突破難點
關鍵: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1. 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基於本節課的特點: 應著重採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 學情分析:(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 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 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 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 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 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
(3)講解例題。在講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課後練習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7)板書(8)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教學程序:
課堂結構:復習提問,導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五部分
說課的方法技巧(轉)2009-04-26 17:591 說課的方法和技巧
「說課」是一種新興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師在特定的場合,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或教研人員系統地口頭表述自己對某節課(或某單元)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議,說者答辯,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從而使教學設計不斷趨於完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狹義的說課是指教師以口頭表達的方式,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針對某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活動。
說課,是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是教學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說課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廣大領導和教師的廣泛重視與關注,為教學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近幾年各校的年輕教師越來越多,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新教師的培養工作。對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而言,摸不透「說課」時應該「說」什麼,怎麼「說」。而由於說課是有一定的時間要求的,所以只見講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駛」,說、說、說;聽者雲里霧里都跟不上趟。這樣的說課,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為了幫助青年教師認識說課,現就說課談一下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走出誤區,從本質上理解「說課」。
1、誤區之一:說課就是復述教案
說課稿與教案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應混為一談。說課稿是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成的,說課稿不宜過長,時間應控制在10~20分鍾之內為宜;教案只說「怎樣教」,而說課稿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教師備課這個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多是教學具體過程的羅列,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即體現了「教什麼」、「怎麼教」。
說課稿側重於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它雖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華部分(說課稿的編寫多以教案為藍本,作為參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執教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意圖和理論依據,即思維內核。簡單地說,說課稿不僅要精確地說出「教」與「學」的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具體闡述「我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平面的、單向的,而說課是立體的、多維的。說課稿是教案的深化,擴展與完善。
2、誤區之二:說課就是再現上課過程
有些教師在說課過程中一直口若懸河,激動萬分地給聽者「上課」: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紹板書等,把講給學生的東西照搬不誤地拿來講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如果他們准備的內容和課程安排面對的是學生,可能會是一節很成功的示範課。但說課絕不是上課,二者在對象、要求、評價標准以及場合上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不能等同對待。
說課是「說」教師的教學思路軌跡,「說」教學方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設計的優勝之處在哪裡,設計的依據是什麼,預定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好比一項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見,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上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准備。
3、誤區之三:說教學方法太過籠統,說學習方法有失規范
「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是說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有些教師在這環節中多一言以蔽之:我運用了啟發式、直觀式等教學法,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等。至於教師如何啟發學生,怎樣操作,卻不見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師把「學法指導」誤解為:解答學生疑問、學生習慣養成、簡單的技能訓練。
4、誤區之四:「一窮二白」,說課過程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既無說課文字稿,也沒有運用任何的輔助手段。有的教師明明說自己動手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但在說課過程中,始終不見廬山真面目,讓聽者不禁懷疑其真實性。所以,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實物投影儀、說課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同行及評委們說清楚課,說好課。
說課是有固定環節和步驟的。
一、說教材
1.先說教材地位,如××節是第×冊第×章的第×節,與前後的聯系如何(是基礎/應用/承上啟下……)
2.說教學目標,注意是三維目標:知識目標、思維目標、情感目標。說重難點
二、說學情,即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對這節課的學習有什麼幫助或困難
三、說教法,在教學中採用的方法
四、說學法,立足學生,要學好這個知識應用什麼方法
五、說教具,多媒體也算。
六、說教學過程(這是最重要,應占說課環節的一半以上時間)
1.引入,從什麼角度引入正題,如講故事,看視頻,提問……
2.具體的知識環節,在說的過程中一定要和教學目標與教法相對應。如:我對待這個問題時設計了三個思考問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思考,是為了突破教學難點中的哪個目標。
3.總結歸結
4.反饋練習(這個也很重要,不能多也不能丟)
七、說教學反思,即講完這節課後有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做得不足,仍需努力(如果未講課而直接說課,此環節省略)
七個環節靈活掌握,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些環節可以省略。但說教材、說教法和說教學過程是不能省的。
5. 大家幫我找幾篇生物說課稿啊,感激不盡
生物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說課稿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2943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說課稿本節課知識內容要求層次是「識記」。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方面的能力,我採用了「研究性學習」與本節教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展開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2092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是高中生物第二冊第9章「人與生物圈」中的第2小節的內容,也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最後一節。本節內容包括3個方面;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我國生物多樣性概況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深奧難懂的知識並不多,但涉及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環境的保護,環境保護是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提倡環境保護就要求要加強環境教育...
人教八年級生物說課稿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4143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章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我將從教材及學生、教學策略和教學程序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教材及學生(一)教材內...
沒找到完全符合你的要求的,這兩個看看能不能幫到你
6. 七年級生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說課稿匯總
七年級生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說課稿匯總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①藻類植物
②苔蘚和蕨類植物
③種子植物
對植物進行分類,主要是觀察植物的形態結構,從中發現它們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徵,從而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花、果實、種子是被子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因為它們的形態和結構比較穩定,生存時間短,受環境影響小。
7. 幫忙找生物說課稿及教案啊,跪謝~
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叫蔡志娟來自扶余縣增盛鎮職業中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本次說課包括五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和說板書。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遺傳和變異使生命得以延續和發展的重要內因。生物的遺傳是在生殖過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狀是遺傳物質在發育中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應從比較親子代的各種特徵開始,然後由表及裡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由於觀察內容的分量並不重,重在對問題的討論,要求教師應安排較充裕的實踐讓學生討論。
2.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2)過程與方法:以觀察分析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什麼是性狀、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3.教學重難點。
(1)性狀、相對性狀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狀。
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充分觀察、思考,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歸納、總結出生物的共同特徵,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以討論為主,在充分准備實物、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舉例說出一些學生常見現象。例如: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耗子出生就會打洞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哪一生物現象呢?
[點評:以學生熟悉的現象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張照片。這是我們班上一位同學和她母親的照片,請同學們找找看,她的什麼地方長得像媽媽?什麼地方不像媽媽?
學生: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正如同學們看到的那樣,這位同學有些地方像媽媽,有些地方不像。生物學上把這種親子間的相似性稱為遺傳,親子間和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叫做變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展示課件)
遺傳:親子間的相似性。
變異: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實現的
[點評:以班上學生和她媽媽的照片引起學生觀察的積極性,從而加深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
二、觀察,交流理解什麼是性狀
教師:象剛才同學們提到的雙眼皮、臉型、嘴巴等,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性狀。
(板書,第一節 _____________生物的性狀)(將「基因控制」四個字的位置先空出來不寫)
教師:那生物的性狀還有哪些呢?
學生:觀察性狀調查表,回答問題。
教師:(老師出示調查表,是與學生一樣的調查表貼在黑板上)通過你的調查表,看看你都是在哪些性狀上像爸爸或媽媽?我們簡單地來統計一下,只要你像任何一個性狀的就可以舉手。眼皮像爸爸或媽媽的舉手,耳垂像的舉手…
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舉手。
教師:(老師把統計的人數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從這些數據中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像父母是一種普遍現象,也就是遺傳是普遍的。我們身邊其它生物還有沒有遺傳現象呢?
學生:有,比如說狗的後代還是狗,我們吃的桃籽種下去結的還是桃。雞生的蛋經過孵化還是雞。
教師:說得很好,生物都具有遺傳的特性。親子代之間相似主要就是性狀上相似,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他生物的一些性狀。(展示圖片資料)
學生:觀察圖片,比較不同的性狀。
教師:同學們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狀,那誰能給性狀下個定義呢?到底什麼叫性狀?
(板書,生物的性狀)
1、討論:
(1)僅憑肉眼的觀察或簡單的測量,就知自身所有性狀?
(2)試概括什麼是生物的性狀?
教師: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並適當做補充。
學生:任何生物體都有許許多多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或行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狀。
(板書: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行為方式。)
2、討論:生物的所有性狀都能遺傳嗎?
不是所有性狀都能遺傳,如雙眼皮的父母有可能會生出單眼皮的子女。
(出示影星范冰冰和她媽媽的照片)請同學們找找范冰冰和她的媽媽長得有什麼不同?
學生:認真觀察,找出兩人的差異。如臉型、眼皮、嘴巴等。
教師:像這樣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被稱為相對性狀。再展示圖片資料,理解什麼是相對性狀。(板書:相對性狀)
展示:幾組練習題,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相對性狀。
學生:做練習。
三、共同揭開轉基因鼠的奧秘
教師:同學們對性狀和相對性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現在請大家思考:為什麼父母的許多性狀會在我們身上出現?我們知道,精子和卵細胞都沒有攜帶任何性狀,那麼父母究竟把什麼東西傳給了後代,才使子女象父母呢?
學生:學生作出各種猜測。
教師:教師可以先不評價學生的猜想,引導大家看投影片「轉基因鼠的實驗過程」 教師做一定的講述。然後小組合作研討書中的討論題。教師在學生研討中巡視指導,在學生交流中及時點撥評價,引導學生進行質疑釋疑。並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做出恰當的評價。
交流討論的結果
教師:這個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麼?
學生:鼠的個體大小
教師:後代中只有轉基因鼠的個體變大了,說明了什麼?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什麼基因?說明了性狀與基因之間是什麼關系?
學生:大鼠生長激素基因。說明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師:很好。由此推論,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學生:是基因。
(板書:基因控制性狀 並把第一節的題目中空出來的「基因控制」四個字補充完整。)
[點評:通過對轉基因鼠事例的討論、觀察和理解,明確了性狀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四、拓展與延伸
教師: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目前,已有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動物、轉基因食品、轉基因葯品等。
展示:各種轉基因物品的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提出問題。
教師: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轉基因生物?你吃過哪些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轉基因會引起哪些爭議,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性狀、相對性狀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等知識, 既然我們知道了生物在傳種接代中傳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那麼你還想了解基因是怎麼傳下去的嗎?是通過什麼傳下去的嗎?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五、說板書
本節課我採用提綱式板書形式,這樣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很好地說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附板書設計:
第一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一、生物的性狀
二、相對性狀
1 形態結構
2 生理特徵
3 行為方式
三、基因控制性狀
教案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
2.舉例說出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教學重點:
舉例說出生物的不同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教學難點:
理解生物性狀與相對性狀的區別。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歸納法、多媒體演示法、談話引導法。
教具准備:
1.教師准備 ①幻燈片;②姚明的照片。
2.學生准備 自己與父母的照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個人,他也許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親朋好友,沒有同學,沒有同事,但是他不能沒有父母。父母整日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可我們從未曾仔細觀察過他們。那麼,現在把我們事先准備好的照片拿出來,同桌互相交換仔細觀察,看看你的同桌和他的父母有什麼地方相似,什麼地方不相似。
學生:討論、觀察。
像同學們看到的那樣,孩子有些地方像父母,有些地方不像。生物學上把這種親子間的相似性稱為遺傳,注意:這里指的是親子代間的相似是遺傳,子代之間是沒有遺傳的。親子間和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叫做變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幻燈片一、遺傳和變異的概念)
那我們認為什麼可以遺傳呢?
學生討論:膚色、身高、體重、雙眼皮、耳垂、血型等等。當然這是說人,那動物有沒有?①:狗的後代還是狗
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都是遺傳。
植物也有:種瓜的瓜,種豆得豆。
當然還有一句話說的是變異: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看來生物都具有遺傳的特性。親子代之間相似主要就是性狀上相似。像我們剛才同學們提到的雙眼皮、膚色、臉型等,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性狀。
(板書,第一節 _____________生物的性狀)
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他生物的一些性狀 (幻燈片二)這些是動物和植物的,那麼我們人呢?讓我們請出著名籃球明星姚明,看看他的性狀。
學生說出姚明的一些性狀。
同學們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狀,那誰能給性狀下個定義呢?到底什麼叫性狀?
(板書,一、生物的性狀)
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歸納出來,可以多個同學補充。
任何生物體都有許許多多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徵或行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狀。
想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性狀肉眼都能觀察到呢?
學生討論。
同學們注意了沒有,同一種性狀在不同的個體身上會有差異?
(幻燈片三)
像這樣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被稱為相對性狀。
(板書:相對性狀)
小白貓和小黑兔是不是相對性狀?
不是,應該是同種生物。
(幻燈片四、展示幾組練習題,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相對性狀。)
學生做練習。
同學們對性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現在請大家思考:為什麼父母的性狀會在我們身上出現?著名影星成龍和他的兒子有個明顯的特徵,父母是把眼睛鼻子這樣具體的性狀傳給了孩子,還是把別的什麼東西傳了下來?
學生做出各種猜測。
先不評價學生的猜想,引導大家看幻燈片「轉基因鼠的實驗過程」:這是一種世世代代都是小體型的鼠,人們在對它做了一些特殊的處理之後,看看它的後代有什麼變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後,在小雌鼠的輸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將事先備好的大鼠生長激素基因吸入顯微注射器中,在顯微鏡下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注入到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內的卵細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後,受精卵中融合的細胞核中就攜帶著轉入的基因;將已經導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輸卵管中去。這樣小鼠的輸卵管中就有了兩種受精卵,一種是導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種是輸卵管中原有的未轉基因的受精卵。結果,轉基因把小鼠變成了大鼠,轉基因超級鼠比與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長速度快2-3倍,體積大一倍。
討論問題:
① 這個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麼?
② 後代中只有轉基因鼠的體量變大了,說明了什麼?控制這個性狀的是什麼基因?
由此可以推出,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板書,二、基因控制性狀 並把第一節的題目中空出來的「基因控制」四個字補充完整。)
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目前,已有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動物、轉基因食品、轉基因葯品等。
展示各種轉基因物品的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提出問題。
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轉基因生物?你吃過哪些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安全嗎?你有沒有懷疑過?
教師與學生: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分析轉基因引起的社會爭議,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以便對轉基因問題有個深刻的認識。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性狀、相對性狀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等知識,關於這些問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既然我們知道了生物在傳種接代中,傳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那麼你還想了解基因是怎麼傳下去的嗎?是通過什麼傳下去的嗎?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教案 http://www.dlteacher.com/blog/user1/2735/archives/2007/10662.html
說課稿
http://www.pep.com.cn/czsw/jshzhx/shjtx/zhjb/200703/t20070322_363600.htm
8. 人教版高中生物 說課稿
參加招聘考試進行說課,最主要的要注意說課的幾個流程即:一、說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六、說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再和你一起面試的人中,如果其他人沒有把握住這幾個流程,那麼你的優勢就很明顯了。給你貼上我自己寫的一篇說課稿,以供參考:
說課稿 二、受精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1節作為一個教學主題,其內容需要分解為3課時來完成,為了使「受精作用」的教學相對完整、獨立,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我對教材的部分內容進行了整合:
(二)教材整合:
1、模型建構的第一部分「模擬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行為及數目的變化」和「技能訓練(識圖和作圖)」,無論從知識性還是從整體性的角度來看都與「減數分裂」的聯系更為密切,因此我把它們前置到「減數分裂」的教學中進行,但本課時繼續使用模型建構的方法。
2、從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認知邏輯出發,我將「受精作用的過程、實質及意義」前置到「生物後代遺傳多樣性的原因」之前進行,使知識結構更加清晰。
依據《生物課程標准》、教材《必修2 遺傳與進化》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受精作用的過程和實質;
2、理解受精作用中染色體的來源和數目的變化,以及配子的隨機結合對於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意義。
難點:模擬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體行為數目的變化及配子間的隨機結合。
(五)教學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從我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法定教法,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改變學習方式,關注學生體驗,組織交流與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動手動腦相結合,自主創新學習。
二、學情和學法、教法: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
1、知識基礎: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有絲分裂、減數分裂;
2、能力基礎:模型建構——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觀察、分析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基礎:對生物多樣性有感性認識,體驗過合作學習的樂趣。
同時考慮到高中生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特點,我將學情綜合歸納為以下幾點。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而學法的確定還要依據學情,因此針對不同的學情特點我確定了不同的學法和教法: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課型及操作流程
採用「問題——活動」式教學,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一個理論與具體事例相聯系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在這種情境中通過試驗、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來開展他們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操作流程為:問題激趣→活動探究→歸納提升→應用遷移,當然這個流程不僅僅是在這節課的開始,而是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
(二)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2、播放錄像,理解受精作用的過程、實質和意義;
很多學生在看錄像的時候都是看熱鬧,沒有什麼目的性,錄像一停,腦子里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在觀看錄像前我先設置了問題串,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看和思考,進而總結受精作用的過程。
看完錄像之後,學生基本能夠總結出受精作用的過程,但對於其實質還處於比較膚淺的狀態,這時可展示生命環進行形象的說明:假設親代性原細胞的細胞核中有4條——2對同源染色體,那麼減數分裂後形成的雌雄配子各從親代獲得了2條染色體,經受精作用後就會完成核與核的融合,同時各自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也就完成了「會師」,染色體數就又恢復為4條,所以說受精作用的實質就在於精子與卵細胞核與核的融合,最終使來自雙親的染色體會合在一起。其意義就在於恢復了染色體數目,對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這里生命環的使用既是對模擬活動的提升,幫助學生理解了實質,將減數分裂――有絲分裂――受精作用形成知識網路,促進學生的結構化認知,同時還可以繼續利用它提出問題——既然子代都是各從雙親處獲得了一半的染色體,那為什麼卻會出現「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現象呢?從而引入到下一個環節。
3、循序漸進,進行探究,歸納生物後代遺傳多樣性的原因;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
你能用橡皮泥製作的染色體來模擬一下形成原因嗎?
↓
含有2對同源染色體的性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最終會產生幾種類型的配子?
↓
如果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發生了交叉互換的話,又會有多少種類型呢?
↓
人的細胞核內有46條染色體,產生的配子種類又有多少呢?
↓
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模擬受精作用的過程嗎?
↓
如果前後兩個小組合作,將一個組產生的作為雌配子、另一個小組產生的作為雄配子的話,你們還能夠共同找出什麼原因嗎?
4、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新授課結束後,適當的練習對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鞏固知識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精心地設置了3個層次的鞏固練習——基礎練習、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這些練習既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又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檢測,讓教師對本節課的授課效果做到心中有數。
板書: 略
另外在教師招聘考試的面試環節中,往往包括兩個方面:說課和答辯。雖然說課佔了主要的分值,當然也不能忽視答辯環節,要注重自己的語言是否連貫、思維清晰等,加油
9. 教師資格證考試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 高中物理說課稿 高中生物說課稿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伴性遺傳》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遺傳》這一節,是新課標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內容。它是以色盲為例講述伴性遺傳現象和伴性遺傳規律。它進一步說明了基因與性染色體的關系,其實質就是基因分離定律在性染色體遺傳上的作用。同時也為第五章第三節《人類遺傳病》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本節內容中化學家兼物理學家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的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家不放過身邊的小事,對心中的疑惑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對問題研究的認真態度是學習科學的重要品質之一;道爾頓勇於承認自己是色盲患者,並將自己的發現公布於眾,這種獻身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也是科學工作者的重要品質之一。
同時「問題探討」、「資料分析」等內容也能培養學生探究的習慣和方法,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結合該節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1)說出伴性遺傳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3)舉例說明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意義。
能力性目標:(1)運用資料分析的方法,總結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規律。
(2)培養探究問題能力,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
情感性目標:(1)科學品質教育。
(2)人口教育(優生優育)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伴性遺傳的特點。
教學難點: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
整個探索過程是圍繞伴性遺傳的特點為主線展開的,突出了本節的教學重點。
通過性染色體的剖析、基因分離定律的遷移,使學生很容易書寫遺傳圖解並進行分析。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倡導探索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我們常常說:「探究式教學是一種理念,應該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其含義是,並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動手做實驗。雖然既動腦又動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國大班額、課時緊的國情下,教師創設情境的純思維探究,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得更加普遍。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現實情況,確定本節教學模式:「教師創設情境的純思維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務)驅動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創設的情境有:故事、圖片資料、系譜資料及問題情境等。每一種情境,都包含有「矛盾沖突事件」,即與學生原有的經驗相矛盾的事件,激發主動探索的慾望。
三、說學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如何才能激發起學生的這種強烈的探索願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並達到探索目的,從而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呢?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1、傾聽故事 引起關注
故事呈現:首先媒體呈現道爾頓發現色盲症的故事,讓一個學生繪聲繪色地閱讀,引發學生對色盲症的關注。
引導思考:從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的過程中獲得什麼啟示?
獲得啟示:
①道爾頓不放過身邊的小事,對心中的疑惑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道爾頓的這種認真態度是學習科學的重要品質之一;
②道爾頓勇於承認自己是色盲患者,並將自己的發現公之於眾,這種獻身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也是科學工作者的重要品質之一。
2、盲圖體驗 激發興趣
簡要介紹紅綠色盲對人類的危害。你的辯色能力如何呢?
展示紅綠色盲檢查圖,學生識圖辨認,激發其學習探究的興趣。
3、系譜展示 了解特點
系譜作用:人類的遺傳病很多,色盲是其中的一種,人類又不能利用雜交實驗來檢驗,只能利用家系來分析推理。從而獲得人類遺傳病研究的方法。
認識系譜:展示「資料分析」中的色盲系譜圖,了解圖示各部含義。
問題引導:家系圖中患病者是什麼性別的?說明色盲遺傳與什麼有關?
觀察思考:答案——男性。與性別有關。
4、問題探討 導入新課
展示資料:據社會調查,紅綠色盲的患病男性多於女性,而人類的另一種遺傳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則女性多於男性。
提出問題:盡量讓學生閱讀資料提出問題。
①為什麼上述兩種病在遺傳表現上總是和性別相聯系?
②為什麼兩種遺傳病與性別關聯的表現又不相同呢?
分組討論:每4人為一組,自由討論。
表達交流:以4組代表各自表達本組討論結果,其他各組同意哪組。
形成結論:與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有關,屬伴性遺傳。藉此導入新課。
註:「問題探討」中的問題難度較大,學生一開始不容易回答出來,只需回答出與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有關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問題探討的習慣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決問題以正課探討來進行。
[二]信息加工 構建體系
5、本節聚焦 把握目標
什麼是伴性遺傳?
伴性遺傳有什麼特點?
伴性遺傳在實踐中有什麼意義?
6、資料對比 突出關鍵
展示圖片:多媒體打出男女染色體顯微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對比分析:引導學生分析相同和不同,體現常染色體的相同和突出性染
色體的不同。
介紹結構:板圖男女性染色體的構成,認識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
突顯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對,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則X有而Y沒
有,或Y有X沒有。
聯想類比:以孟德爾分離定律中人類白化病分析子代發病男女幾率均等是位於常染色體上作對象,與性染色體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對比,體現色盲基因和它對應的等位基因應位於非同源段的結論。
質疑過渡:是位於X染色體還是Y染色體上呢?
7、資料分析 確認位置
資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類紅綠色盲症的系譜圖(教材34頁)。
提出問題:(1)如果在Y染色體上會有什麼表現?
(2)Ⅰ代中的1號是色盲患者,他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中的幾號?
(3)Ⅰ代1號是否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2號?這說明紅綠色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還是Y染色體上?
(4)為什麼Ⅱ代3號和5號有色盲基因而沒有表現出色盲症?
引導探索:用問題做導引,利用性染色體的遺傳圖解做知識基礎,處理系譜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思維鏈條。
形成結論:參考答案:(1)患病都為男性,並代代相傳。
(2)3號和5號。
(3)沒有。因為Ⅰ代1號傳給Ⅱ代2號的是Y染色體如果基因在Y染色體上,則Ⅱ代2號肯定是色盲患者。
(4)因為Ⅱ代3號和5號只有一條染色體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隱性基因,被顯性的正常基因所掩蓋。
質疑過渡:從圖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現為紅綠色盲,對嗎?有沒有其他的情況?
8、繼續探索 挖掘根源
繪製版圖:板畫男女性染色體對應圖,標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
分析填寫:引導討論,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現型,填入表格。
女 性 男 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現型 正常 正常[攜帶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問題引導:
(1)XY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其上的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應遵循孟德爾的什麼定律?
(2)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幾種婚配方式?
(3)各種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現型及比例如何?
完成圖解:利用分離定律知識遷移引導理解色盲遺傳其實質就是分離定律在性染色體上的運用。然後由教師結合基因分離定律和減數分裂知識完成男性正常與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與女性色盲婚配的遺傳圖解。再將學生分四組,每組書寫一個,每組再選一個代表,黑板寫出並說明子女表現情況,完成另四個婚配圖解。
問題探討:利用「遺傳圖解」結合「問題鏈」繼續探討,歸納出色盲遺傳的特點。
(1)觀察圖解,色盲基因在性別間是如何傳遞的呢?(女--女、女--男、男--女)
(2) 為什麼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體上,因此色盲基因是隨X染色體的傳遞而傳遞。)
(3) 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樣才能傳給男性呢?(通過女兒,傳給外孫即交叉遺傳)
(4) 從圖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發病情況怎樣?(男性多於女性)
(5) 從社會調查也是這樣,你是否能從基因和染色體的角度加以解釋?(提示:從男女性染色體的構成結合基因位置及顯隱性進行分析)
歸納特點:歸納出色盲基因遺傳的特點並擴展到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上。
色盲基因遺傳(X隱性遺傳)的特點:(1)男性多於女性(2)交叉遺傳(3)女病兒子必病,男正女兒必正等。
問題探討:利用「遺傳圖解」結合「問題鏈」繼續探討,拓展到抗維生素D即X 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點。
(6) 色盲基因在X染色體上屬隱性基因,子代表現男多於女,對應的正常色覺基因則屬於X顯性基因,子代表現應如何?(女多於男)
(7) 那麼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也表現為女多於男,則該病基因的位置及顯隱性如何?(X顯性遺傳)
歸納特點: 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X顯)的特點:(1)女多於男。(2)男病女兒必病,女正兒必正等。
[三]深化理解 拓展運用
9、問題探索 深化理解
提出問題:如果夫婦一方是色盲或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選擇生育才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分析討論:小組討論,達成共識,提出方案。
課堂交流:交流方案,解決問題,體會優生。
10、回歸實踐 學有所用
閱讀體會:讓學生自瀆教材的相應內容,了解伴性遺傳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有興趣還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其它。
[四]小結知識 回饋聚焦
小結知識:可引導學生完成
(1) 伴性遺傳概念
(2) 伴性遺傳特點
(3) 實踐中的意義
[五]社會調查 學習繼續
l 色盲調查:調查周圍有色盲或其它遺傳病的人及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