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加身的歷史人物
1. 黃袍加身的歷史人物是誰
後周軍事首領趙匡胤,陳橋驛黃袍加身
建立宋王朝,史稱北宋
2. 我想了解五代十國時著名歷史人物和事件
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迭。在五個朝代中,後梁維持的時間最長,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後唐十四年,後晉十一年,而後漢僅僅四年,後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實,即使在一朝之內,其權位之爭亦超乎尋常。如後梁太祖朱溫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殺。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再如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亦曾以兵奪權,未能成功,反丟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後,其弟五子李從厚繼位,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養子李從珂所奪。頻頻的兵戎相見,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和災難。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進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卻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為父,被契丹帝冊封為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卻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借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付關系,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為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佑因殺大將郭威不成卻被郭威所代為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柴榮後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一中國,但柴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這一段歷史,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時,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斷強大,他們互相勾結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為以後宋、遼、金對峙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相對於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在這十國之中,除劉崇的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諸國皆在中國的南方,它們少受中原干戈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為長,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後梁的一倍,而最長的吳越,竟達八十五年之久。這對中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於公元910年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於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代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重要時期。從出版史角度看,後唐長興三年(932)至後周廣順三年(953)刻成的九經,是中國第一部監本九經,宋人稱其為「舊監本」或「古京本」,是中國後世一切監本九經的祖本。這部九經,歷時近二十年,中經後唐、後漢、後周三朝更替,終於得以完成。這實在是個奇跡,它反映了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僅刊刻了《昭明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諸書,而且還於廣政十四年(951),經營了「廣政石經」的刊刻。這個石經和以前的石經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連同注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邁評價其「猶有正(貞)觀遺風」。此外,後晉的劉等,還撰成了《唐書》二百卷,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舊唐書》。吳越的羅隱,是這一時期較有名的文學家,著有《羅隱甲乙集》,收其詩作,今已不傳。今可見者,有《四庫全書》所收《羅昭諫集》八卷。西蜀的韋庄、歐陽炯,南唐的馮延巳、中主李景、後主李煜,都擅長寫詞,均有不少名作傳世,開宋詞鼎盛之先河。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是留傳至今的繪畫珍品,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五代十國年代表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吳 南唐 吳越 楚 北漢
南漢 前蜀 後蜀 南平(荊南) 閩
3. 請問,下面這些歷史人物為什麼這樣說,請寫出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的歷史典故或來源或名句或作品。
這些問題,可是從隋朝到清末啊,讓我想了一想啊,真的有些記不得了,還好曾經做了很好的筆記。1.楊堅建立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度,煬帝楊廣六巡江南。2.李淵開始建立三省六部制,李世民採用了魏徵納諫,到了李治的時候從寺廟請來了武後,到武則天當上中國首位女皇,因為朝臣羨慕,薛仁貴慘死,薛剛反唐。而後李隆基恢復唐的國號,建立開元盛世。3.趙匡胤陳橋黃袍加身,寇準一介書生澶淵退敵,讓遼撤退。至於李剛是誰,我就不知道了,第一的感覺應該是太監,徽宗和欽宗發生了靖康之恥,被金兀術帶到了北方,北宋滅完,南宋開始。趙構七道命令捉拿岳飛,秦檜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陸游北伐,嘉定會議的開始,徹底失敗,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抗元被捉。南宋快滅了,耶律阿保機建立大遼,完顏洪烈在遼的基礎上建立大金,這個時候北方鐵木真統一蒙古,開始東征西討,忽必烈建立元朝,滅了西夏,大金,和南宋。4.朱元璋採用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建立大明,朱允炆成為了明朝第二任皇帝,朱棣發動康難之變,奪得皇位。鄭和七下西洋,魏忠賢東林黨爭上位,後荼毒中原,被殺。闖王李自成進入北京,吳三桂為了陳圓圓倒戈輔助後金。5.皇太極稱帝,定都沈陽,順治入駐北京城,雍正建立軍機處,鄭成功收回台灣,開始了康熙的時代。乾隆之後的嘉慶有中興之志,怎奈和珅太多。
4. 成語「黃袍加身」涉及到的歷史人物及時間為
A
黃袍加身 ( huáng páo jiā shēn )黃袍:也稱龍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五代後周趙匡胤在陳橋兵變,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帝。指登上帝位。
成語典故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時期,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
周世宗柴榮死後,他的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這時,趙匡胤看到奪取後周政
權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精心策劃了一場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周恭帝即位的時候,年紀太小,由宰相范質、王溥輔政。後周的政局不穩。京城裡人心浮動,謠言紛紛,說趙匡胤(音yìn)快要奪取皇位啦。
趙匡胤本來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將,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周世宗在世的時候,十分信任趙匡胤,派他做禁軍統帥,官名叫殿前都點檢。禁軍是後周一支最精銳的部隊。
世宗一死,軍權落在趙匡胤手裡。五代時期,武將奪取皇位的事情多得很,所以,人們有這種猜測也是不足為奇的。公元960年春節,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的時候,忽然接到邊境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後周邊境。
大臣們慌作一團,後來由范質、王溥作主,派趙匡胤帶兵抵抗。
趙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調兵遣將,過了兩天,就帶了大軍從汴京出發。跟隨他的還有他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謀士趙普。
當天晚上,大軍到了離開京城二十里的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兵士們倒頭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說:「現在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拚死拼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現在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吧!」
大夥聽了,都贊成這個意見,就推一名官員把這個意見先告訴趙匡義和趙普。
那個官員到趙匡義那裡,還沒有把話說完,將領們已經闖了進來,亮出明晃晃的刀,嚷著說:「我們已經商量定了,非請點檢即位不可。」
趙匡胤和趙普聽了,暗暗高興,一面叮囑大家一定要安定軍心,不要造成混亂,一面趕快派人告訴留守在京城的大將石守信、王審琦。
沒多久,這消息就傳遍了軍營。將士們全起來了,大家鬧哄哄地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一直等到天色發白。
趙匡胤隔夜喝了點酒,睡得挺熟,一覺醒來,只聽得外面一片嘈雜的人聲,接著就有人打開房門,高聲地叫嚷,說:「請點檢做皇帝!」
趙匡胤趕快起床,還沒來得及說話,幾個人把早已准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被在趙匡胤身上。大夥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萬歲」。接著,又推又拉,把趙匡胤扶上馬,請他一起回京城。
趙匡胤騎在馬上,才開口說:「你們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們都能聽從嗎?」
將士們齊聲回答說:「自然聽陛下命令。」
趙匡胤就發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後,要保護好周朝太後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不準搶掠國家倉庫。執行命令的將來有重賞,否則就要嚴辦。
趙匡胤本來就是禁軍統帥,再加上有將領們擁護,誰敢不聽號令!將士們排好隊伍開往京城。一路上軍容整齊,秋毫無犯。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作內應,沒費多大勁兒就拿下了京城。
將領們把范質、王溥找來。趙匡胤見了他們,裝出為難的模樣說:「世宗待我恩義深重。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說怎麼辦?」
范質等不知該怎麼回答。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叫了起來:「我們沒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
范質、王溥嚇得趕快下拜。
周恭帝讓了位。趙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國號叫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經過五十多年混戰的五代時期,宣告結束。
宋太祖做了皇帝,他的母親當然成了太後。當大臣們向太後祝賀的時候,太後卻皺起眉頭,顯出很憂愁的樣子。
等大臣退了朝,侍從們問太後說:「皇上即位,您怎麼還不快活?」
太後說:「我聽說做天子很不容易。能夠把國家管理好,這個位子才是很尊貴的;要是管理不好,出了亂子,再想做一個老百姓還做不成哩。」
太後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宋太祖雖然即了位,但是全國還沒有統一,別說周圍還有一個個割據政權,就是原來後周統治的中原地區,也還有一些節度使,對宋太祖即位,很不服氣呢。後來,宋太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解決了這些問題。
5. 就算沒有秦檜,岳飛也會死嗎
岳飛作為我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其英雄事跡廣為流傳,民間一直都認為是秦檜、張俊等人害死了岳飛,假如沒有秦檜、張俊等人岳飛還會死嗎?
第一、岳飛作為南宋抗金將領,心中的目標一直是“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就是這個在當很多人認為正義的目標,卻被趙構深深地忌憚,如果贏回二聖以後趙構又該如何安排呢?一個國家不可能有三個皇帝吧?
第四、趙構此人在小編看來也是很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南宋在他的手裡又延續了一百多年,雖然只有半壁江山,但是漢人的文化得以傳承、百姓能安居樂業、商業得到空前發展、經濟達到歷史之最等等這些都是趙構的功勞,在內部環境穩定的情況下,岳飛擁兵過多、口號震天都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趙構。
第五、趙構一心想改變當時的軍事架構,不希望他的軍隊一個個成為什麼岳家軍、韓家軍,所以就把岳飛調回京城當了全國副總參謀長,但是後來發現岳飛對於岳家軍的影響力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他的想像。
6. 關於歷史典故中有人物的成語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二、寓言故事成語: 坐井觀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 南轅北轍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 亡羊補牢 杯弓蛇影 買櫝還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驢技窮 杞人憂天 隨便選
7. 為什麼說宋太祖趙匡胤是天生聖人香孩兒,好武少年立大志
《沁園春雪》中有這么兩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雖然如此,不過在古代,他們這四位卻也算是數一數二的風流人物與有為之君了。但又有一句話叫做「人怕出名豬怕壯」,比如說明星一紅,緋聞就多。其實古代也是如此,比如說上面四位中的宋太祖趙匡胤就留下了數不清的歷史八卦。
宋欽宗畫像
最後,真正結束五代亂世的,還真是這位「天生聖人」——宋太祖趙匡胤。雖然他的「黃袍加身」有得國不正的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他的努力,自安史之亂後紛亂了將近兩百年的天下,自唐朝滅亡後動盪了五十年的五代才真正結束。更何況他建立的宋朝還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個文化極盛的時期呢。從這個角度來看,宋太祖也的確當得起「天生聖人」這個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