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第一歷史

第一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19 03:17:22

Ⅰ 第一個寫歷史的人是誰

董狐
春秋晉國太史,生活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期。

希羅多德
希羅多德是西方有記載的最早的歷史學家。

更早期無名的更多,可惜沒有記載。

Ⅱ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什麼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

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2)第一歷史擴展閱讀: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Ⅲ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怎麼

簡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The First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 檔案內館成立於1925年,是專門保存明容清兩代中央國家機關檔案及皇室檔案的國家級檔案館,收藏有明清兩代中央機關和少數地方機關檔案。 檔案館館址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西華門內北側,新館位於北京核心區,佔地1.3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萬平方米,館藏檔案1000餘萬件,共74個全宗 。
注冊資本:973萬人民幣

Ⅳ 中國歷史開始於什麼時候誰先記載第一部史書

有史可考的可以追溯到夏朝,但更古老的有三皇。
我國第一部史書是尚書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是史記

尚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最早時它被稱為 《書》,到了漢代被叫做《尚書》,意思是「上古之書」。漢代以後,《尚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所以又叫做《書經》。這部書的寫作和編輯年代、作者已很難確定,但在漢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據說孔子曾經編纂過《尚書》,而不少人認為這個說法不可靠。

《尚書》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傳說中的堯虞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歷史約1500多年。它的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軍臣談話記錄,由此可以推斷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書》作為我國最早的政事史料匯編,記載了虞、夏商、周的許多重要史實,真實的 反映了 這一歷史時期的天文、地理、哲學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對後世產生過重要影響,是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的珍貴史料。

《尚書》用散文寫成,按朝代編排,分成《虞書》、《夏書》、《商書》和《周書》。它大致有四種體式:一是「典」,主要記載當時的典章制度;二是「訓誥」,包括君臣之間、大臣之間的談話和祭神的禱告辭;三是「誓」,記錄了君王和諸侯的誓眾辭;四是「命」,記載了帝王任命官員、賞賜諸侯的冊命。《尚書》使用的語言、詞彙比較古老,因而較難讀懂。

流傳至今的《尚書》包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兩部分。《今文尚書》共二十八篇,《古文尚書》共二十五篇。從唐代以來,人們把《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混編在一起後來經過明、清兩代的一些學者考證、辨析,確認相傳由漢代孔安國傳下來的二十五篇《古文尚書》和孔安國寫的《尚書傳》是偽造的因此被稱為《偽古文尚書》和《尚書偽孔傳》。這個問題在學術界已成為定論。

現存二十八篇《今文尚書》傳說是秦、漢之際的博士伏生傳下來的,用當時的文字寫成,所以叫做《今文尚書》(《古文尚》用古代文字寫成)。其中《虞夏書》四篇,《商書》五篇,《周書》十九篇。我們選錄的是《今文尚書》,不包括書《古文尚書》。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注釋和譯文廣泛參考了研究《尚書》的各種專著。

春秋左氏傳:
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僅在歷史著作的撰寫方面作出了光輝的榜樣,還為散文的敘事,議論和小說、戲劇的題材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記載的內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卻不完備。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的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以前曾認為《春秋》一書孔子曾經修訂。現在則認為是魯國的史官所作,與孔子沒有關系。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簡練,事件的記載很簡略,最初原文僅18000多字,現存版本則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為此書又寫了一些著作,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為春秋作傳者共5家:
《左氏傳》30卷
《公羊傳》11卷
《穀梁傳》11篇
《鄒氏傳》11卷
《夾氏傳》11卷
其中後兩種已經不存。公羊傳和穀梁傳成書於西漢初年,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所寫,稱為今文。左傳有兩種,一種出於孔子舊居的牆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體寫的,稱為古文;一種是從戰國時期的荀卿流傳下來的。
公羊傳和穀梁傳與左傳有很大的不同。公羊傳和穀梁傳將的是所謂「微言大義」,就是希望試圖闡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認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許多內容太過牽強附會,經不起推敲。而左傳則以史實為主,補充並糾正《春秋》中錯誤或沒有記錄的大事。而且左傳的文學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價值和影響力都大於公羊傳和穀梁傳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希望你能採納!

Ⅳ 歷史是沒有真實的嗎我們看的教材都是第二歷史。第一歷史不可知。

首先你能和我說一說什麼是第一歷史,什麼是第二歷史?其次我們的教材歷史都是真實的,只不過有些東西被掩蓋了。最後,如果你想真正的了解歷史就應該有自己的觀點,多看史書。

Ⅵ 第一歷史與第2歷史是啥

一、第一歷史是真實的無法還原的歷史。第一歷史是不可考的(除非發明時空機)。

二、第二歷史是人們從歷史文獻記載以及一些歷史古籍,文物而了解的歷史,第二歷史只可能接近第一歷史,但是不可能完全代表第一歷史.我們現在學習的歷史全部是第二歷史。

(6)第一歷史擴展閱讀:


我們現在接觸到的歷史文獻都屬於第二歷史,第二歷史又分為正史和野史:

(1)正史是指以紀傳體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為編撰體例的史書。代表史書有紀二十四史。其他紀傳體體裁的史書也可稱為正史。早期我國史書如《春秋》等都為編年體史書。此後紀傳體被各朝奉為正規體列。而以紀傳體為編寫體例的書也就稱作正史,意味用正規體例寫作的史書。

(2)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撰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如《中華帝國野史》等。



參考資料:

網路——野史

網路——正史

Ⅶ 歷史怎麼考第一

首先你來得下功夫啊,源也不是說一定得死背,但是還是有一些內容是非記不可的。歷史一般有幾個部分,一是史實,這個是不能玩花樣非得弄清楚記下來不可的,某時某地發生了什麼事,事情的經過大致是什麼樣的,這個要知道啊。有時候時間很不好記,因為全是數字,沒有任何意義,這就要講方法了。不重要的事件也不用記時間,只要知道發生順序就可以了,而重要事件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一些記憶的方法,比如找一些聯系,七七事變是1937年,知道七七事變這個名字就能想起來時間里有個7,從而根據大致時間確定下來是1937年了。也可以自己想辦法編一些口訣什麼的,這樣把不好記的時間地點記下來。然後歷史還有一部分是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這些東西無非是從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科技這幾方面,有時候包括國內外情況,政治中有時候有基本矛盾的分析和階級的分析,經濟中有時候突出生產工具的變革,一般就從這幾方面來展開論述就可以了。還有歷史的一部分是意義,也是從上面那幾個方面說就可以了。說背景和意義的時候最好想一想這個事件之前和之後有些什麼大的事情發生,這樣我們就可以寫,這個時間發生的原因使由於之前有個什麼什麼事,它的意義是導致了後面什麼事的發生,這樣的

Ⅷ 請問何為「第一歷史」,何為「第二歷史」

第一歷史是指本來的歷史,即真正發生的歷史
第二歷史是指被記錄下來的歷史
我們現在看的歷史書,歷史文獻都屬於第二歷史,第一歷史是不可考的(除非發明時空機)

Ⅸ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里都有啥

放的是明清時期的歷史檔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專門保存明清兩代中央國家機關檔案及皇室檔案的國家級檔案館,收藏有明清兩代中央機關和少數地方機關檔案。

檔案館保管的明清歷史檔案共74個全宗,約1000餘萬件(冊),其中明代檔案3000多件,其餘絕大多數為清代檔案。

館藏檔案中,漢文檔案約佔80%,滿文檔案約佔20%,蒙文檔案5萬多件(冊),還有少量其他民族文字的檔案以及英、法、德、俄、日等外國文字的檔案。

(9)第一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具體分類:

1、詔書

詔書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清代凡國家有重大的政治事件和隆重慶典,都要用詔書宣告全國。

2、誥命

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凡文武官員 的遷改職秩、追贈大臣、貶乏有罪、封贈其祖父妻室,都用誥命。

3、敕書

敕,即敕命、敕諭。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明清時期,敕的用途更為廣泛,規格形式也更為完備。 清代的敕書分為敕命和敕諭兩種。敕命用於敕封外藩、覃恩封贈六品以下官員及世爵有襲次者。

4、題本

題本是明、清時期臣工向皇帝報告政務的主要文書之一。明初,臣民言事,只用奏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規定:諸司有急切機務,不得面陳者,許具題本投進。

從此日漸形成官員上奏,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的格局。清因明制:凡京內外各衙門,一應公事俱用題本。 明、清兩代題本規制基本相同。

5、奏本

奏本是明、清時期臣工向皇帝上奏的文書之一。明初定製,臣民具疏上於朝廷者為奏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改革後,題、奏並行,官員公事用題,私事用 奏。清因明制,然僅限於官員使用。

7、奏摺

奏摺是清代專有的一種文書。從字面上講,即是折疊而進的臣子向皇帝報告事件的文書。 奏摺的使用,始於康熙中期,最初僅限於皇帝指定的少數親信官員。

雍正皇帝即位後,進一步擴大了使用奏摺的范圍。除了康熙時期有奏事權的地方的將軍、督撫、提督和中央的大學士、尚書等人外,一些翰林、科道甚至地方上低微之員,亦允許上奏摺。

8、表箋

表、箋是王公百官,文武大臣及朝貢各國向皇帝、皇後祝賀時的專用文書。 每當國家有大慶典,群臣獻文為賀,則用賀表,文為駢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

Ⅹ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歷史沿革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專門保存明清兩代中央國家機關檔案及皇室檔案的國家級檔案館,成立於1925年,坐落在北京故宮西華門內。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該院下設古物館和圖書館,圖書館下又分設圖書部和文獻部,文獻部即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前身 。
1927年6月,文獻部改稱掌故部。
1928年10月,掌故部改稱文獻館。
1951年5月,文獻館改稱檔案館。
1955年12月,故宮博物院檔案館劃歸國家檔案局管理,改稱第一歷史檔案館。
1959年10月,第一歷史檔案館並入中央檔案館,稱中央檔案館明清檔案部。
1969年12月,明清檔案部重新劃歸故宮博物院,稱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
1980年4月,明清檔案部從故宮博物院獨立出來,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後為國家檔案局直屬文化事業單位。

熱點內容
地理陳美麗 發布:2025-01-20 00:55:43 瀏覽:692
北京教育考試院網址 發布:2025-01-19 23:59:07 瀏覽:277
cf對講機怎麼用 發布:2025-01-19 22:33:56 瀏覽:560
幼兒園教師師德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9 21:55:36 瀏覽:795
梧州市第十四中學 發布:2025-01-19 21:37:16 瀏覽:54
宣城教師 發布:2025-01-19 21:32:43 瀏覽:200
師生會美篇 發布:2025-01-19 21:16:12 瀏覽:690
2017高考語文卷一答案 發布:2025-01-19 21:16:11 瀏覽:424
4級英語培訓 發布:2025-01-19 20:34:40 瀏覽:834
企鵝教育 發布:2025-01-19 18:28:02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