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麗江歷史文化

麗江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1-19 03:22:34

㈠ 古城麗江的文化背景如何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築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築、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於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

(一)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二)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三)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城鎮、建築本身是社會生活的物化形態,民居建築較之官府衙署、寺廟殿堂等建築更能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於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朴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四)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而完整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朴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 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 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里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 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六)關於麗江古城的真實性

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築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古城的風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護,所有的營造活動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導。麗江古城一直是由民眾創造的,井將繼續創造下去。作為一個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與原來形態和結構相背離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築」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以保證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或歷史價值能得以充分發揚。

以上所述麗江古城是具有綜合價值與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才能使其得以水久傳世,井更好地發揮其所具有的世界意義。

㈡ 麗江古城坐落在玉龍雪山腳下,是一座風景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國保存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之一。

麗江地處雲南省西北部,境內多山。麗江古城坐 落在玉龍雪山腳下,是一座風景秀麗的歷史文化 名城,也是我國保存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之一。 麗江古城始建於南 宋,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 麗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民族眾多,少數民族人 口佔全區人口的半數以上。隨著麗江旅遊業的發 展,到麗江古城觀光游覽的中外遊客 日益增多。 1997年12月,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 功,填補了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 城的空白。 ? 麗江地處雲南省西北部,境內多山。 Lijiang is a mountainous city in northwest Yunnan Province. ? 麗江古城坐落在玉龍雪山腳下,是一座風 景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國保存完 好的少數民族古城之一。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located at the foot of Jade Dragon Snow Mountain, is a town of scenic beauty and known for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It is also a well-preserved old town with features of ethnic minorities. 麗江古城始建於南 宋,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old town was started from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bout 800 years from now. 麗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民族眾多,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區人口的半數以上。 Not only does Lijiang boast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it boasts many ethnic minorities who make up over a half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he region. ? 隨著麗江旅遊業的發展,到麗江古城觀光 游覽的中外遊客 日益增多。 With the booming of Lijiang tourism,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is receiving a growing number of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 1997年12月,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獲得成功,填補了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 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In December 1997, the old town succeeded in applying to be named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filling the gap of lacking a not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o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ist. ? Lijiang is a mountainous city in northwest Yunnan Province.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located at the foot of Jade Dragon Snow Mountain, is a town of scenic beauty and known for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It is also a well-preserved old town with features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old town was started from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bout 800 years from now. ? Not only does Lijiang boast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it boasts many ethnic minorities who make up over a half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he region. With the booming of Lijiang tourism,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is receiving a growing number of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In December 1997, the old town succeeded in applying to be named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filling the gap of lacking a not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o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ist.

㈢ 麗江古城一直有哪些歷史文化它存在的價值在哪

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 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後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岩,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與整個古城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於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凈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 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修建於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佔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它們見證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位於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20米。因其建築形制酷似五隻飛來的彩鳳,故名「五鳳樓」。五鳳樓融合了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於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 本質特徵。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築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築、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於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
(一)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二)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三)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城鎮、建築本身是社會生活的物化形態,民居建築較之官府衙署、寺廟殿堂等建築更能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
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於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朴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四)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而完整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朴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 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 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里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 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六)關於麗江古城的真實性
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築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古城的風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護,所有的營造活動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導。麗江古城一直是由民眾創造的,井將繼續創造下去。作為一個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與原來形態和結構相背離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築」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以保證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或歷史價值能得以充分發揚。
以上所述麗江古城是具有綜合價值與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才能使其得以水久傳世,井更好地發揮其所具有的世界和歷史意義。

㈣ 你能介紹一下雲南有哪些歷史文化古城嗎

古城的老歷史與慢生活

雲南的古城、古鎮從悠遠的歷史中走來,那些古老的民居、建築似乎還刻著往昔的滄桑,如今正靜待遊人到來。

一、麗江古城

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古城內街道依山傍水,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 交通
  • 從下關乘車前往巍山縣,約2小時即可到達

㈤ 關於麗江古城的歷史或傳說

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它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闊野。麗江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准:麗江古城根據文化遺產遴於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批准時間:1997年12月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雲南省的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1997年12月4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編號:200-017
麗江古城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城牆的古城之一。(另一個是歙縣)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後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岩,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與整個古城環境相
麗江古城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於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凈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 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修建於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佔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它們見證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位於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20米。因其建築形制酷似五隻飛來的彩鳳,故名「五鳳樓」。五鳳樓融合了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於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㈥ 麗江古城的歷史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由麗江木氏先祖將統治麗江古城風光麗江古城風光(48張)中心由白沙古鎮遷至現獅子山,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古城名稱來源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2019年1月1日起,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根據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雲南省財政廳《關於降低麗江古城維護費收費標準的通知》,面向遊客收取的麗江古城維護費收費標准從每人次80元調整為每人次50元,徵收對象、范圍、方式及免徵范圍保持不變。

(6)麗江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舊居、凈蓮寺、普賢寺等景點。

麗江為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麗江古城有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別具一格。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㈦ 麗江古城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查找相關資料,了解麗江古城並簡要寫下來。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舊居、凈蓮寺、普賢寺 等景點。

麗江為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麗江古城有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別具一格。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7)麗江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麗江古城主要景點介紹:

1、四方街

四方街,位於麗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周圍小巷通幽,據說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形狀而建。這里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樞紐站。明清以來各方商賈雲集,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生息,是麗江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

2、木府

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位於麗江古城獅子山下,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 整個建築群坐西向東,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

納西族人原來沒有漢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遠在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於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朱將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橫,欽賜其「木」姓,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製得以改成漢姓名字。

3、五鳳樓

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同治甲子年(公元1864年)正月福國寺毀於兵火,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年重建。寺院最有名氣的當屬原「解脫林」的大殿「五鳳樓」(又名「法雲閣」)。

其建築極為精美,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大殿高20米,為三層八角飛檐樓閣,上中下共有24個啄天飛檐,無論從那個方向看,均象5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五鳳樓也因此而得名。

㈧ 關於麗江古城古代的傳說

下面的資料很多,你慢慢的看,不要急。。。

基本情況
(一)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省和地區

雲南省麗江地區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
(三)遺產名稱

麗江古城(包括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築群、束河民居建築群)。

(四)地圖上的准確位置和地理方位標志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99°23』至 1OO°32』,北緯26。34,至27° 26,。麗江古城位於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中部,其地理坐標為束經100°14』,北緯26°52』。

(五)管理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局

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

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文化局

概述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標為北緯26°34』至27°26』,東經99° 23』至100° 32』之間,面積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萬人。這里居住著納西、慄慄、普米、漢、白、彝、藏等十多個民族。其中、納西族18.4萬人,占總人口的57%。

由於地處青藏高原南端的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北部過渡的銜接地帶,麗江的氣候受南亞高原風影響,干濕季分明,溫度變化不大,周圍風景秀麗,自然環境優美。

麗江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階梯狀遞降。海拔最高點在玉龍山主峰扇子陡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為1219米,高差達4337米。

早在十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這里活動。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畫的發現和眾多的新石器、青銅器、鐵器的出士等證 明麗江是中國西南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麗江屬秦國蜀郡,雨漢置遂久縣,唐代先後歸屬吐蕃與南沼,宋時臣服大理國。到元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設麗江宣慰司,始稱麗江。明代(公元1368"—16644年),設麗江軍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設麗江府;民國時期(公元 1911—1949年)設麗江縣;1949年7月成立麗江縣人民政府, 1961年4月改置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古城座落在玉龍山下一塊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2世紀末至 13世紀中葉),總面積3.8平方公里。舊設土司衙署於城南,周圍建宮室苑囿。在一條東西主軸線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樓、玉音樓等建築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驚嘆日:「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城

北為商業區,以四方街為中心,四條幹道呈經絡狀向四周延伸,臨街均設商業鋪面。

城東為舊時流官府衙所在地,現存文明坊、文廟、武廟。

「城依水存,水隨城在」是麗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於城北的黑龍潭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雙石橋處被分為束、中、西三條文流,各支流再分為無數細流,入牆撓戶,穿場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臨水、跨水築樓的景象。水網之上,造型各異的石橋、木橋多達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橋梁密度居中國之冠。

麗江民居極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多院等多種形式。房屋就地勢高低而建築,以兩層居多,也有三層,適用且美觀。

作為古城主要居民的納西族擁有悠久豐富的傳統文化,聞名遐爾的東巴文化、納西古樂、白沙壁畫等便是其重要的內涵。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麗江大研古城集中體現了納西族獨特的人居環境、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風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內蘊,為研究城市建築史、民族發展史等提供了實貴的資料。它不僅是中國,而且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特徵
(一)麗江大研古城

1、歷史沿革

(1)古城發展大事記

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袒將其統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南未責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歸附元世袒忽必烈。實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葉場」設三談管民官,其建制隸屬於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井封為世襲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

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設麗江軍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襲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士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後,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並環繞這些官府建築群修築城牆;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麗江軍民府下增設麗江縣,縣衙門建於古城南門橋旁; 民國二年(公元 1912年),麗江廢府留縣,縣衙門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麗江設雲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麗江縣政府;

1949年,設麗江專員公署及麗江縣人民政府,

1961年,設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 2)城市建設者

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興建「大葉場」;

明代,麗江古城的建設主要由歷代木氏知府主持進行。明萬曆年間(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興建皇帝歙賜准建的「忠義坊」;

清代第一任流官知府楊鉍按朝廷里制建流官府衙及府城。納西族民居則由居民根據家庭生產生活需要、經濟條件和用地狀況,自由靈活地安排建設。

( 3)城市功能和居民

麗江古城是納西族的聚居地,是保存納西族傳統文化的載體。自建成以來,一直發揮區域政治及民族文化教育中心,滇藏貿易、中印貿易樞紐之作用。

目前,麗江古城內仍居住6269戶居民,共25279人。其中,納西族16999人,占總人口的66.7%,有30%的居民仍在古城內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民族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2、特徵

( 1)選址

麗江古城以大江探峽、高山險關為依託,在城四周設關口防守,西北設塔城關,西設石門開,西南設九河關,東北設太子關,城南設邱塘開。

麗江大研古城的選址,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及黑龍潭水源,北依金虹山、西枕獅子山、總體上座西北而朝束南,利用獅子山擋住了冬季來自西北方向的寒風。束南接遼闊平川,春迎朝陽,夏驅熱氣,建築物依山就勢,層疊起伏。

( 2)街道廣場

麗江大研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衍為中心,取以新華街、五一街、七一衛、新義街、光義街五條主要街道為經絡的格局。街道依 山傍水,空間時而 封閉,時而開朗,組成了一個通達全城的路網。

主街道的中心部位均留有廣場,其中以四方街為最大。四方街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惻是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這種獨特的衛生設施,在國內外都屬罕見。

古城的街巷全部用紅色角礫岩(民間稱為五花石)鋪裝而成,具有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的特點,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十分協調。

( 3)水系

黑龍潭是麗江大研古城的主要水源,以此為起點,清澈的流水通過線網狀河道溝渠流經幹家萬戶,與散點狀井泉構成嚴整的水系,以滿足全城消防、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a.河道:

位於象山麓的黑龍潭有數十個出水點,出水量為1.918至4.430立方米/秒,匯成潭面近4萬平方米。潭水由北向南流至雙石橋下分成束河、中河、西河。三股支流井進而分成無數細流,穿巷走戶,入牆過屋,流遍全城。古城的街道與河道密切結合,街景與水景相得益彰。河道最寬處3至6米、最窄處不足1米。

b.泉潭:

大研古城之泉潭有黑龍潭、白馬龍潭和義尚甘澤泉等。白馬龍潭位於獅子山南麓、古城西側,又名獅乳泉,水面面積近百平方米,出水量O.023立方米/秒。泉水甘潔清純,從未枯竭。甘澤泉位於古城柬面的金虹山麓,水面面積有幾十平方米,出水量O.O1立方米/秒,水質十分純凈。

c.井:

大研古城內散布多處水井,井大多取「三眼井」形式。「三眼井」即一井分三眼,三眼相連,依次為 :飲用水眼、洗菜用水眼和洗滌用水眼。

( 4)橋梁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它們均建於明清時期,具建築獨特風格,使麗江古城成為一座橋城。

( 5)民居

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是納西族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它在納西族原始的井乾式本楞房形式基礎上吸收、融匯了漢、白、藏等民族建築的一些優點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築藝術等方面部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

a.平面布局與建築特色;

民居建築一般是高約7.5米的兩層木結構樓房,也有少數三層樓房,為穿斗式構架、壘士壞牆、瓦屋頂,設有外廊(即度子)。根據構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為平房、明樓、雨 步廈、騎度樓、蠻樓、悶樓、雨面廈等七大類。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兩坊拐角、四合院、多進套院、多院組合等類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廂房二坊、加上主房對面的照壁,合圍成一個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四坊房屋組成的封閉式四合宅院。除中間一個大天井外,四角還有四個小天井或漏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麗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們的變異、演化、發展和組合。麗江民居的構架處理十分靈活,有懸山和在木構架主要受力部位,設有「勒馬掛」、「地腳」、「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結作用的構件,整個構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頭往裡傾斜、柱根部向外展開,增強了構架的穩定性。在構架的聯結節點部位,根據受力的情況,分別使用「兩磴榫」、「大頭榫」、「平插榫」,井設暗梢等柔性節點,以利於抗震。下重(士垃)上輕(木板)的護牆體堅固實用。麗江民居在體型組合及輪廊造型上縱橫交錯。輪廊優美;外觀的立面多為石砌勒腳,牆面抹灰,牆角鑲磚,青瓦鋪頂,色調和諧,外觀樸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麗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裝飾,其重點是門樓、照壁、外廊、門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門樓的形式有磚拱式、木過梁平拱式及木構架式三種,磚拱式門樓多為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滴水牌摟式樣。木過梁平拱式門樓則是以木過梁承托、外包簿磚的三滴水牌樓。木構架式門樓多為雙坡屋面,檐下用多層花板、花罩裝飾。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兩種,內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裝飾。房屋的門窗均飾以木雕圖案,如烏禽、花卉、琴棋書畫、博石器皿等,是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此外,對梁枋、往頭、欄桿、柱礎、勒腳、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裝飾。如大過梁的梁頭雕成獸頭,俗稱「獅子頭」,往礎亦雕成圓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設計:

古城民居的庭院採用鵝卵石、五花石等為原料鋪裝,圖案根據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內容涉及花烏魚蟲、八赴陰陽、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手法古樸,布局嚴謹。佔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兩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構成。

(二)大研古城周邊民居建築群

1、白沙民居建築群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後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麗江納西族有名的棒棒節也起源於此。按傳統習俗,正月二十日開大殿(白沙衛東側,有護法堂等古建築群)祭神。當天麗江各民族都紛紛前來拜祭,集市貿易以木製品、竹編器具為主,應有盡有。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莫定了基礎。

2、束河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泉內水質清澈,游魚可數,從泉中溢出的流水蜿蜓於街衢旁。另外,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小小四方衛。其四周鋪面林立,依水設衛,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束何以發達的文化教育和手工業而著稱。村中辦有規模較大的束河中學,許多人以從事皮革加工和其它手工業為生,是著名的皮匠村,有「束河皮匠,一根錐子走天下」之說。

(三)豐富的民族文化

1、重要文物古跡:

(1)明代麗江軍民府與木家院: 明代麗江軍民府府衙與木家院位於麗江大研古城西南,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艷年),府衙分布在一條286米長的東西軸線上 ,依次排列有金水橋、忠義坊、圓池、正殿、光碧樓、壽星樓、丹墀、一文亭、玉音樓、三清殿(玉泉間),直至獅山御園,一進數院,巍峨壯觀。府衙北側建有一進三院住宅,俗稱木家院。麗江軍民府衙於清咸豐、同治年間遭兵亂洗劫,現存一文亭、光碧樓、石牌坊獅子等。

( 2)玉泉明清建築群

玉泉明清建築群位於黑龍潭公園內,包括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建築福國寺五風樓:麗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明坊、石獅、一文亭、解脫林門樓、光碧樓、得月樓、龍神祠等,以五鳳樓最富特色

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撣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 1601年), 1974年由芝山福國寺搬還至黑龍潭、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二十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台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曼成二十四個飛檐,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見翼然飛角,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三十二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十二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風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 3)白沙宗教建築群

包括琉璃殿、大實債宮、大定間、金剛殿、文昌宮。其中琉璃殿和大實積宮於1965年被公布為雲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己推薦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4)白沙壁畫

白沙壁畫分別分布在琉璃殿、大寶積宮、大定間等白沙宗教建築群中,繪制於明朝初期(13世紀初),現存44幅。

壁畫內容以宣講宗教教義為主,兼有明代納西族社會生活內容,融合有佛教顯宗、密宗及道教題材,在藝術風格上融合了漢文化傳統技法和藏、納西等少數民族繪畫風格,用筆設色細膩流暢,色彩絢麗多姿,採用壘金、貼金等手法,更顯得金壁輝煌;人物造型逼真,體態各異,個性突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以大責積宮內壁畫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幅《如來講經圖》高3.67米,寬4.98米,面積18.29平方米。

2.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

納西族自遠古時期就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因其主要保存干納西族宗教東巴教中而得名。

東巴文化主要包括東巴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東巴舞蹈、東巴法器和各種祭祀儀式。

( 1)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

東巴文宇,屬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個單宇,至今仍使用不衰,故被譽為目前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視為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它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起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法國學者巴克在他出版於1913年的《麽些研究》中首次介紹了370個東巴文字。美國學者洛克曾對東巴文字的收集研究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中國學者編著的《納西象形文字譜》,《麽些象形文字字典》等,也都代表了東巴文字研究領域的高水平。

( 2)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一東巴經

東巴經是用東巴文字寫成的經書。現存約四萬冊。其中不雷同的書目約一千多種,除中國外,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奧地利等國都有東巴經收藏,僅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骸的就多達四千多冊。

「東巴」經內涵豐富,是研究納西族古代哲學思想、宗教民俗、社會歷史、倫理道德、民族關系、文學藝術、語音文字諸方面的珍貴資料。如東巴經中的《跳神舞蹈規程》、《祭什羅法儀跳規程》、《舞蹈來歷》、《舞蹈的出處與來歷》等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寫成的舞譜,現在還能按譜起舞。

( 2)東巴繪畫:

東巴繪畫,大體分為木牌畫、紙牌畫、卷軸畫三種,其中以卷軸書最負盛名。「神路圖」是東巴畫中的代表,長約 14米,寬約30米,整幅畫分為三段:表現天堂、人間、地獄,書面上共書有三百七十多個人、神、怫、鬼形象及七十多個奇禽怪獸,線條租獷,造型質朴而又生動悅目。

( 4)種類繁多的東巴祭祀儀式:

東巴教祭祀儀式共有五十多種。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祭天,祭視,祭風、求壽等。

( 5)眾多的東巴法器:

東巴法器計約三十種,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銅板鈴),達古(皮手鼓),法刀。東巴誦經時用作伴奏的樂器有 :「負負板柯」(白海螺、吹響器)、「板柯.(犁牛角號),「耳紹」(銅鑼)等。

3、麗江古城周還宗教建築

麗江古城周圍還分布許多有特色的宗教建築,這些宗教建築包含漢傳、藏傳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其中以五大寺和北嶽廟為最著名。

申請加入世界名錄的理由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築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築、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於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a(Ⅴ)。

(一)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二)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三)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城鎮、建築本身是社會生活的物化形態,民居建築較之官府衙署、寺廟殿堂等建築更能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於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朴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四)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而完整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朴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 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 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里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 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六)關於麗江古城的真實性

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築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古城的風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護,所有的營造活動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導。麗江古城一直是由民眾創造的,井將繼續創造下去。作為一個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與原來形態和結構相背離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築」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以保證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或歷史價值能得以充分發揚。

以上所述麗江古城是具有綜合價值與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才能使其得以水久傳世,井更好地發揮其所具有的世界意義。

熱點內容
生物鍾的調節 發布:2025-01-20 03:32:51 瀏覽:436
教師師德個人事跡 發布:2025-01-20 01:15:46 瀏覽:216
地理陳美麗 發布:2025-01-20 00:55:43 瀏覽:692
北京教育考試院網址 發布:2025-01-19 23:59:07 瀏覽:277
cf對講機怎麼用 發布:2025-01-19 22:33:56 瀏覽:560
幼兒園教師師德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9 21:55:36 瀏覽:795
梧州市第十四中學 發布:2025-01-19 21:37:16 瀏覽:54
宣城教師 發布:2025-01-19 21:32:43 瀏覽:200
師生會美篇 發布:2025-01-19 21:16:12 瀏覽:690
2017高考語文卷一答案 發布:2025-01-19 21:16:11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