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包括哪些城市
① 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城市群這兩個的城市群是各有哪些城市呢
但是這兩個城市群哪個實力更強一點呢?我們從GDP上來看雖然上海(32678億)的領先其它的城市,但是杭州(13509億)、南京(12820億)、合肥(9.74億)這幾個城市的經濟跟深圳(24211億)、香港(24000億)、廣州(22859億)的經濟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而粵港澳大灣區更是比長三角城市群高出近8000億,所以說在經濟上粵港澳大灣區更勝一籌,但是在常住人口和面積上,長三角城市群就比粵港澳大灣區占據優勢了,但是你千萬不要小看人口和面積,這兩大因素可是會在以後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所以說其實這兩大城市群各有各的優勢,如果非要分出個上下,那就只能看以後這兩個城市群各自的發展了。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你認為這兩大城市群以後誰會更強一點呢?
② 浙江大灣區包含哪些城市
浙江大灣區,是「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之一 ,大灣區的總體布局是「一環、一帶、一通道」,即環杭州灣經濟區、甬台溫臨港產業帶和義甬舟開放大通道
③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比較熱門的旅遊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熱門旅遊城市包括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珠海。
④ 中國七個較大的城市群,除了粵港澳大灣區你還知道哪個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2、長三角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位於中國東部,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包含上海、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城市。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戰略定位是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2012年4月10日,由中國學者方創琳編寫的《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稱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躋身於6大世界級城市群。
3、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位於中國南部,前稱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國城市群中經濟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乃至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區之一。包含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等城市。
根據2009年1月發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是探索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深化改革先行區;擴大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推進與港澳緊密合作、融合發展,共同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4、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位於中國西南內陸,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九千萬人,地區生產總值4.76萬億元。包含成都、重慶大部、自貢、瀘州、德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資陽等城市及綿陽、達州、雅安部分地區。
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將基本建成國家級城市群。到2030年,重慶、成都等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成渝城市群將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5、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規劃范圍包括: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長江中游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2017年,長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面積約32.6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5億人,地區生產總值7.90萬億元。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全國3.4%的土地面積和9.0%的人口數量創造了9.6%的經濟總量。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6、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位於中國中東部,以河南省為主體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根據國務院2016年12月28日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山西省的長治、晉城、運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鄲,山東省的聊城、菏澤,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等5省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產總值67778.12億元,總人口16353.17萬人。
中原城市群地處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陸橋通道與京廣通道交匯區域,“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體綜合交通網路不斷完善,裝備製造、智能終端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物流、旅遊等產業具有國際影響力。《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將中原城市群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同時指出: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正式批復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鄭州為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
7、關中平原城市群
關中平原城市群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培育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揮其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推動全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於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有利於推進西部大開發,有利於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包含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等城市及商洛、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部分地區。
2018年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018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⑤ 大灣區受益最大的城市
廣州。灣區經濟靠港而生、依灣而興,具有天然的開放屬性,其興衰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回體系,深刻答影響著國際貿易體系,全球城市,又稱世界級城市,指在社會、經濟、文化或政治層面直接影響全球事務的城市。
2019年初,作為中國最高層次的戰略規劃,由國務院要求,住建部、發改委、衛計委、教育部等中央19大部委聯合編制,中規院主持的最重大規劃。中國有4個全球城市: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囊括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個「全球城市」,在全球尚無先例。
(5)大灣區包括哪些城市擴展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惠州、東莞、中山、江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⑥ 請問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一線城市是哪幾個
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⑦ 除粵港澳外,中國的哪個大灣區也火了,有怎樣的條件
近些年來我國的城市發展得十分迅速,已經形成了多個城市群,近期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其中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是除了美國加州大灣區,日本東京大灣區以外的第三個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九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也是被看作國內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群。
跟粵港澳大灣區相比的是,杭州灣大灣區幾個城市之間配合會顯得更加容易,直接以上海為中心,杭州為副中心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在很多大事情上面做決定比較容易,執行起來也比較順利。而粵港澳大灣區則不一樣,由於香港和澳門兩地的政策和內地有所差別,因此在有些需要多方面配合的地方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除此之外,寧波舟山港,港闊水深,可以停靠大型的遠洋輪船,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再加上海港因為背靠上海,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兩個中國億噸大港可以讓杭州灣灣區快速的與世界各地建立經濟聯系,相信杭州灣大灣區一定能成為世界級城市群,
⑧ 粵港澳大灣區第二大城市是哪個
沒誰是第二。四個核心城市都是同一級別只是定位不一。
粵港澳是珠三角的升級版,包含11座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門、肇慶。
從2017年正式提出至今,關於誰是中心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本號也多次分析過。三天前,港澳辦張曉明接受專訪時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可以叫做中心城市,它們要發揮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引擎作用。
但在功能定位上,各有側重:
香港主要是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澳門主要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廣州主要是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深圳主要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從上面信息中透露出了兩個重要點:
1、粵港澳大灣區將有4個中心。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長三角不一樣,4個中心是最好的選擇。
京津冀是以北京為尊的城市群,北京是首都,權力中心,具有絕對資源調度權。長三角則是以上海為首的兄弟城市群,但長幼有序,作為直轄市的上海,也具有相當的資源調度權。
而粵港澳大灣區則不同,這里有兩個行政特區、一個省會、一個國家經濟特區。三個關稅區,四個頭部城市,誰也調度不了誰,使得協作互助成了這個區域最好的交流方式。
2、四個中心,根據各個城市所長。規劃各有側重。最明顯的特點是,香港、澳門主外,廣州主內,深圳內外兼顧。
從功能定位可以看到,中央給了香港多個「國際」頭銜,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法律與爭議解決中心。
如此高的定位,內地城市中只有上海能夠與之比肩。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上海是我國直轄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北京自然是最重要的城市,但在功能劃分上,與世界交流的重任主要還是交給了上海與香港。
澳門最大的特色是賭場、旅遊,被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順理成章。廣州是華南門戶城市,華南貿易、物流、交通中心,地理位置也更內,廣州主內理所當然。
深圳是國家經濟特區,從定位上來看,中央仍是要著重激發特區經濟活力以及科創力量,讓深圳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之都。另外,深圳作為內地經濟最具活力的城市,深圳還將承擔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經濟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