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字怎麼寫
① 毛筆字怎樣寫
(一)毛筆執筆方法 1.執筆方式,以「雙鉤法為最普遍」。 o推-拇指由筆管內側向外推。 o壓-食指由筆管外側向內壓。 o鉤-中指由筆管外側向里鉤。 o擋-無名指指甲由筆管內側向外擋。 o托-小指抵著無名指,而襯托之。 2.執筆以指實掌虛為原則。外實如蓮花半開,內虛可容蛋。 3.筆管以正直為原則。嚴格來說,應是鋒正,而非管正。 4.執筆不可過指節,一過指節,即板滯不能自 如。 5.用力要適度,過緊過松皆不宜。 [attach]111044[/attach][/font][font=宋體][/font] (二) 寫字姿勢 1.身手頭足均正,平衡為要。使心運臂、運腕、 經指及於毫端成為一體,靈活自然為上。 2.心態要輕松、自然、舒適,才能持久,精神要 專注。 3.右手執筆,略偏右,勿超出肩寬。左手手掌心 向下平放,按住紙;並有安定平衡的作用。 4.筆管略向右內傾無妨,但不可過於偏斜;致運 筆時,易成偏鋒。 5.執筆高低,握筆方式,或站或,坐書體或草或楷,態度都不盡然相同,但原則 上是穩定靈活的。執筆高,運行方便靈活,利於表現流暢;執筆低,利於表現 沉穩雄強。字大宜站,字小宜坐。 6.寫小字用枕腕法(2寸以下),寫中字用提腕法(3寸4寸),寫大字(4寸 以上)或行草用懸腕法。 (三) 基本筆劃之介紹(八種) 1.點 點又稱「側」,乃筆劃之母也。下筆峻落,側於一方 ,勢足而收筆。 2.橫 橫劃又稱「勒」。勒筆勁澀,亡其流滑。逆筆藏鋒,兩頭勢起,不可順鋒平過。 3.豎 豎劃又稱「努」。鋒逆上,向下力行,不得僵直。回鋒收筆呈露珠狀,此即垂露豎;出鋒收筆呈針尖狀,此即懸針豎。 4.撇 長撇又稱「掠」。筆澀意暢,力到出鋒處,不可半途撇出;否則無力瘦弱,或犯飄盪不穩之病。 短撇又稱「啄」。落筆快而峻利、行筆迅疾,不可滯。如之啄物,銳而且速。 5.捺 捺劃又稱「磔」。逆鋒輕落筆,行筆遲澀,盡力開展,勢足而捺,重在含蓄。 6.挑 挑劃又稱「策」。用力在發筆,得力在筆末。 7.鉤 鉤劃,貴緊而圓。行筆速則失勢,遲則緩怯。駐鋒而後鉤出,鉤未斷不可作飄勢。 8.厥 厥劃又稱「趯」。趯須蹲鋒於努劃中,得勢而出,出則暗收。 (四)運筆方法 運筆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說:「書法之秒,全在運筆。」由此可見運筆的重要性。運筆是執筆和運腕的實施,是完成點畫時毛筆筆鋒起止運動的規律。「點畫均有起行收,因為有往必有收。首端粗重逆側起,端頭尖細順露鋒。行筆中鋒須逆走,畫身飽滿兩邊勻。畫末粗重回鋒收,畫尾尖細順露鋒。」 我們掌握了寫毛筆字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後,就需要運用各種運筆方法來參照字帖訓練基本筆劃,接著就是臨帖熟悉書體和字的間架結構!
② 毛筆字的寫法有哪些
用筆的方法繁復,重要的有下列幾種:
(一)方圓。
方圓即是方筆與圓筆。起筆、收筆處呈現稜角的為方筆。它的運筆通常是逆鋒入筆,直切而下,行筆之後,折鋒頓筆,作三角形運動,使鋒側作出直線的稜角,最後回鋒收筆。方筆的特點是狀如刀斫斧劈,峻勁挺直,筆意外露,能呈現出雄強的氣勢。
魏碑《龍門二十品》、《張猛龍碑額》、歐陽詢的字,就是多用方筆的代表。起筆、收筆處呈現圓潤的弧形為圓筆。圓筆與方筆是相對的概念,它的運筆通常是逆鋒起筆,不露筋骨,行筆之後,轉中帶頓,作環形運動,使鋒側呈現圓形,最後回鋒收筆。
圓筆的特點是狀如曲鐵盤絲,含蓄渾融,筆意內斂,能呈現出妍秀的風姿。隸書《曹全碑》、北碑《鄭文公碑》、顏真卿的字就是多用圓筆的代表。
(二)藏露。
藏露即是藏鋒與露鋒。藏鋒是指起筆、收筆不露鋒芒,又稱隱鋒。它的運筆是逆鋒起筆,回鋒收筆。藏鋒的特點是藏頭護尾,含蓄蘊藉,給人沉靜持重的感覺。多用於篆、隸、楷等正體書。露鋒是指起筆、收筆鋒芒外露,又稱出鋒。露鋒與藏鋒是相對概念。
它的運筆不逆鋒回鋒,而是順鋒直入直出。露鋒的特點是圭角外露,飛動多姿,給人自由馳騁的感覺。多用於行、草書體,可起到字里行間承上啟下,左呼右應的作用。
(三)中側。
中側即是中鋒與側鋒。中鋒用筆指書寫時筆鋒保持在點畫的中間運行,又稱正鋒。蔡邕在《九勢》中說:「令筆心常在點劃中行。」由於中鋒行筆,毫鋪紙面,墨汁流注均勻通暢,因此寫出的點畫骨勁肉豐,圓潤立體。中鋒筆法被歷代書法家奉為用筆准則。側鋒用筆指書寫時筆鋒不在筆畫中間,而是在筆畫的一邊運行,又稱為邊鋒。側鋒是與中鋒相對而言。這種筆法,如果使用得當,寫出的筆畫妍媚秀逸,靈動活潑,是筆法里的重要筆法和常用筆法之一。
(四)提按。
提按即是提筆與按筆。提筆,是指行筆時把筆稍微上提而不離開紙面的運筆方法,是筆鋒在紙面由多到少的運筆過程,目的是使筆劃變細。按筆,則是在行筆過程中,將筆毫下按,是筆鋒在紙面由少到多的運筆過程,目的是使筆劃變粗。
提按是書法中的基本筆法,通常需要二者交互運用,提中有按,按中有提,點劃才不至於僵滯。用得純熟,能使點畫的變化富有節奏感,從而產生美的效果。
(五)轉折。
轉折即轉鋒和折鋒,是筆鋒在改變運行方向時的用筆方法。轉鋒是用筆寫出圓轉迴旋、沒有方折稜角筆劃的過程。轉鋒寫出的點畫,圓勁清秀,無方折稜角。折鋒則與此相反,用折筆寫出的筆畫顯的方稜峻拔,骨力外拓。轉鋒與折鋒所得的點畫結果一圓一方。
③ 毛筆字怎麼寫好
學書者首先應擺好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這不僅關繫到今後能否練好字,而且關繫到書寫者的身體健康。
書法為藝術,前人心血凝。學書貴有恆,練書須用心。心正則筆正,筆決記心中。下筆不離點,轉折貴圓露。有垂還欲收,勾劃忌平庸。左垂宜豎露,右直利懸針。捺似金刀勢,撇如犀角形。橫行鋒務斂,結構氣欲清。毫發不鬆懈,布局巧用心。疏密必相間,遲速便能通。輕重相扶持,正偏顧盼情。濃淡相映易,向背必適中。虛實必兼顧,起伏延綿陳。縱橫穿插勢,吞讓有分寸。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尊。神形能兼備,飄逸瀟灑容。日日不歇筆,不懈功竟成。
楷書口訣楷書稱正楷
起筆多藏鋒學書必先行
行筆用中鋒筆畫形態穩
回鋒要自然字字得端正
結構講造型結構搭配勻
多臨古人帖章法要講究
用筆講技巧筆筆得到位楷書要寫好清朗必整齊
重在用腕上
行書口訣行楷書寫要流暢
主筆沉著是關鍵快寫簡化是特徵
連筆輕細不可粗伸縮性大變體多
用筆最好是長鋒執筆用筆如草書
使墨必須調濕潤執筆必須懸起肘
全篇排頭是標准靈活多變才自如
一氣呵成要貫通隸書口訣方勁古拙
如龜如鱉蠶頭雁尾
筆必三折雁不雙飛
蠶無二色點畫俯仰
左挑右磔重濁輕清
斬釘截鐵魏碑口訣魄力雄強
精神飛動氣象渾穆
興趣酣足筆法跳躍
骨血潤達點畫峻厚
結構天成意態飄逸
血肉豐美
草書要決草書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全章一起要貫通
有氣有神是精品
狂草要決狂草如激電湍流
字字如驚蛇出洞點線變化多姿美
疏密虛實心有數氣勢磅礴態萬千
結構布白心暢意
④ 毛筆字怎麼才能寫好
技巧1:選擇合適的字帖。
這個問題是第一步,有的人明明不喜歡歐體楷書,但別人推薦了,就跟著寫,寫了一段時間也寫不進去,主要是字帖沒有選對,要去書店翻閱一些適合自己的字帖才是正確的方法,這就是"興趣是第一老師"。
技巧2:寫多大的字?
剛開始學寫字,究竟要寫多大才合適?一般情況下,建議寫5、6cm大小的較為合適,因為這個大小正好在坐姿情況下,整個字能坐收眼底,可以控制點畫長短,字形不變形。
技巧3:如何執筆?
前面說過了,古人寫字就用毛筆,人家就形成了習慣,而當代人用硬筆的執筆方法與古人是不同的,所以學起來有個轉變的過程。為什麼要強調執筆問題,不是因為習慣問題,而是由於執筆會影響用筆,這是最重要的方法問題。執筆時應當垂直拿筆,毛筆不同於硬筆那樣,它有它自身的書寫規律和方法,而且這種方法會影響用筆,就是下面要說的如何用筆的問題。
技巧4:如何用筆?
不論是毛筆字、書法還是書法藝術,它們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用筆,這也是趙子昂所說的"用筆千古不易"的書學理論。古人對用筆問題一直是歷代書家談論的話題。這里,只說說用筆的核心,就是中鋒用筆。為什麼要中鋒用筆?書法中的點畫是通過書寫而來,而書寫的要義就是中鋒用筆,只有中鋒用筆才能寫出"入木三分"的感覺。怎麼中鋒用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要讓毛筆的筆尖行走在點畫的中間部位,要做到這個,必須使毛筆"立起來"行走。
技巧5:從點畫學起
漢字總體上來講是由六個點畫組成的:點、橫、豎、撇、捺、折。學習寫字時,應當對這六個基本筆畫進行理解和掌握,為後面結構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技巧6:書寫速度
學習寫字時,速度不宜過快,因為書寫時要通過運筆學習掌握用筆、筆法、字的特徵等,如果太快了,這些方法也不易被掌握和體會,只有慢下來,才能感受到書寫的方法和技巧。
總體來說,學習書法一方面需要有好的認識和悟性,另一方面還要多加體悟和練習,在實踐中再不斷地感受用筆、結字的一些基本方法,只有勤於思考,勤加練習,多多體會,運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書法來。
⑤ 毛筆字怎麼寫
寫毛筆字要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
(5)毛筆字怎麼寫擴展閱讀
毛筆字歷史:
毛筆作為一種書寫工具,其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雖然西周以前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
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該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
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相傳秦將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
⑥ 毛筆字該怎麼寫
寫毛筆字是可以陶冶情操,鍛煉自己的一件事。但是怎樣才能寫好毛筆字呢?
工具/原料
毛筆
硯台
想練好毛筆字,要先有一支好的毛筆和一方硯台。這是寫毛筆字必備的東西。
步驟閱讀
3
之後,找到好的字帖開始進行臨摹。這時候也可以隨意發揮。不需要每一筆都像字帖的。
4
做好以上幾點,就可以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了。
方法/步驟
⑦ 毛筆字怎麼樣寫好
筆墨紙硯是要素,限於篇幅,這里說的是用筆:
學書者首先應擺好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這不僅關繫到今後能否練好字,而且關繫到書寫者的身體健康。
一、書寫姿勢
毛筆的書寫姿勢主要有兩種:一是坐書姿勢,一是立書姿勢。前者主要在書寫字徑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時採用,後者一般用於書寫字徑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時採用。
(一)坐書姿勢
正確的坐書姿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1.臂開 關鍵是兩臂自然撐開,大小臂夾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關節能輕松和諧地配合,身體的力量可以暢通地傳到筆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盡量坐正、坐直。胸口離桌沿的距離約在3寸左右(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適當調節距離的遠近)。不可緊貼桌面或彎腰駝背;
3.頭正 頭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證視角的適度,眼睛與紙面距離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邊按紙,邊調節紙的位置,使正在寫的字始終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圍內。
4.足安 兩腳自然平放,屈腿平落。兩腳平行或略有前後,雙腿不可交叉(俗稱為二郎腿)。
(二)立書姿勢
立書姿勢是為了懸腕運轉靈活,同時由於居高臨下,視角開闊,便於統觀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書姿勢的具體要求為:兩腳稍微分開,一腳略向前,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離不宜過遠,左手按紙,右手懸腕懸肘書寫。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應太低,以免彎腰過度,容易疲勞。
二、執筆方法
古人十分重視執筆方法,認為「凡學書字,先學執筆」。古人的執筆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鐙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對執筆的松緊也意見不一。王羲之主張執筆要緊,執筆緊方能貫力於筆端。蘇東坡主張虛而寬,即執筆要松,這樣便於轉動筆桿。其實「緊」與「松」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的兩個方面。執筆是為了很好的運筆,所以「緊」是指要能很好地駕馭筆鋒,不讓其飄滑無力,「松」是指手中的筆運轉靈活,筆鋒能隨心所欲地變化,字才有韻味。科學的執筆方法可以概括為:筆桿垂直、指實掌虛、自然放鬆。
(一) 筆桿垂直
筆正,指筆桿應與紙面基本保持垂直,為的是保證中鋒行筆,具體說是筆桿垂直,便於調節八面鋒的筆鋒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運筆過程中,隨著手腕的擺動,筆桿會倒向筆鋒所指的方向,如寫橫畫時筆桿向左傾斜,寫豎畫時筆桿向前傾斜.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讓筆桿倒向運筆方向而造成「拖筆」,更不可倒向筆畫的兩邊而形成偏鋒。
(二) 指實掌虛
指實,用指尖捏筆,不能用指關節處勾筆。因指尖部分感覺靈敏,易於控制筆鋒的細微變化。手指捏筆要松緊適度。一般地說,所寫的字越小,筆就越要捏緊一點,大字則可松一些。坐書姿勢捏筆要緊一些,立書姿勢則可松一點。
掌虛,是指執筆時掌心要虛空。無名指、小指不得握於掌內。古人說,「虛可容卵「。即是說掌心要有一個雞蛋大小的空間,目的是便於手指及關節的靈活運動。
(三) 自然放鬆
執筆自然放鬆,指、腕、肘、肩四關節必能靈活運轉,寫起字來輕松自如。比如吃飯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緊,碗里的飯菜必然夾不到嘴裡去,執筆的道理也是一樣。
如果說執筆主要靠手指的話,那麼運筆則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說,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運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懸腕、懸肘懸腕。枕肘枕腕,是說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託(一般書家是將左手枕在右腕下面),這種方式用於寫小楷。枕肘懸腕,則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懸空狀,寫中、大楷或小行書用這種方式。懸肘懸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懸空,常用於寫行、草或很大的楷書。
最後還有一個執筆部位的問題。一支毛筆,手指捏在什麼部位才是合理的呢?這沒有絕對的答案。一般的原則是:寫小字及楷書時,執筆部位可偏下:寫大字或行、草書時,執筆部位可偏上一些,這樣筆鋒運轉幅度大,筆法流轉靈活。
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種執筆法:五指法。據說系唐代書法家陸希聲所創,他以五個字分別說明五個手指在執筆時所起的作用。五個字為;擫、押、鉤、格、抵。
(擫)用來說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緊貼在筆桿左側。
(押)用來說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緊貼在筆桿右側,與拇指相對夾住筆桿。
(鉤)用來說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關節彎曲為鉤,鉤住筆管外部。
(格)用來說明無名指的作用。無名指緊貼筆桿,把中指鉤向內的筆桿擋住,防止筆桿歪斜。
(抵)說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墊托的意思,指小指墊托在無名指的下面,以增加無名指「格」的力量。
⑧ 怎樣書法毛筆字
書法毛筆字的學習技巧:
1、練習筆畫:
要打好寫毛筆字的基礎,要多加練習橫、豎、撇、捺、橫、折等基本筆畫。只有基本功扎實以後,才能更加有效的練字,直到練好毛筆字。
2、臨帖:
臨帖可以選擇描紅、臨摹和背臨。描紅就是在字框裡面填寫筆畫,適合初學者;摹臨是在古人的法帖上蓋上白紙臨摹,適合初學者;臨摹是參照古人的字帖進行臨摹,適合有功底的人;背臨是先學習古人的寫字結構和運筆筆畫,然後再自己寫,寫完後對比找出缺陷。
3、從篆書學起:
要先從篆書、隸書、楷書學起,因為這三種強調了書寫的法度和字的嚴謹結構。
4、練習時間:
要堅持每天練習毛筆字,不能隔三差五的練習,只有堅持才能練好毛筆字。
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毛筆字的時候,要把握正確的姿勢,握筆的時候講究執筆在指,運筆在腕。
⑨ 怎麼寫好毛筆字
首先是執筆。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里介紹一般所用的「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⑩ 怎麼寫好毛筆字
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絕大多數人和我都認為初學者要以楷書為基礎,但也有人認為應從隸書學起。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一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復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頫的某些楷書碑字。
有些初學者急於練習行書、草書,由於沒有楷書的基本功力,雖然寫得「龍飛鳳舞」,但沒有字型的基本規矩和點劃的基本功力,結果事倍功半,走了彎路
楷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盡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練好毛筆字,選正確毛筆是很關鍵的。
毛筆的種類很多,在初次學習時,希望你選用「兼毫」的湖筆。因為兼毫的湖筆,筆芯硬,易於掌握,對你以後的學習很重要。
在選擇筆峰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長短,因為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適合寫」草書「一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
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還有一點是字體大小方面,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有點「殺雞用牛刀了」。
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選帖的基礎上,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
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漢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毛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你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練字姿勢:
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