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龍是怎麼死的
① 三國時期的趙子龍是被誰殺死的趙子龍是怎麼死的
壽終正寢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趙子龍就是趙雲,所以趙子龍不是被誰殺死的,是壽終正寢的。
② 歷史上趙子龍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對趙雲的評價較高,且看歷史上真實的趙雲吧!
趙雲自追隨劉備後,直到劉備當了漢中王,可說是馬不停蹄,無役不予。阿斗確是他在長坂坡救出的,史書雖沒《三國演義》寫得那麼玄,但趙雲救阿斗不是虛構的。進軍西川,是趙雲第一次沒隨劉備行動而留守荊州。可就是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奪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壯舉。兩次三番救了後主劉禪的小命,趙雲對蜀漢的汗馬功勞還小么?可劉備得了西川後,對趙雲就再沒重用了。
定軍山之戰,主謀是法正,而「親冒矢石」強攻定軍山的是劉備本人,趙雲根本沒上第一線。
一出祁山,趙雲也沒當先鋒,與鄧芝領偏師出斜谷策應主力。街亭失守全線大敗,而「雲與鄧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損。」《演義》中的「不損一人一騎」是羅老先生給英雄帶的花環。而戰後孔明上表檢討,自貶三級,有功無過的趙雲卻也糊里糊塗地跟著被貶了級。直至去世,趙雲也未獲封侯。
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沖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卧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霉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儀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么?「征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歷來讀史之人有「漢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漢高帝劉邦,殺死了韓信、彭越、黥布;漢武帝時有飛將軍李廣的悲劇。到了最後三分之一的後主時,趙雲好歹還是壽終正寢的。
《演義》上寫劉禪聞趙雲死而大哭,又是羅老先生加的花環。那時的劉禪,早把救過他兩次的趙雲忘得一干二凈了,連點「悼念」的意思都沒有。到得後來,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來了,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可趙雲要是知道追封的事,准得氣得在墳墓里詐屍不可:那時距蜀漢亡國還剩下不到三年了!(中國歷史故事網)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③ 趙子龍怎麼死的
趙子龍是壽終正寢而死。史書記載,趙子龍將軍於公元229年離世,沒有詳細記載趙子龍的死因,趙子龍死前已經很年邁了,故以壽終正寢來記載。趙雲又名趙子龍,人稱虎威將軍和常勝將軍,一生從未打過敗仗。
趙子龍簡介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④ 趙子龍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趙雲是病死的,而且是在兵敗被貶,多年沒有出征之後, 鬱郁而亡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病逝。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 。」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 ;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
⑤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是怎麼死的
趙雲是病死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拓展資料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⑥ 趙子龍是怎麼死的死在鳳鳴山嗎
趙雲趙子龍是正常老死的。趙雲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去世。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謚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趙雲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趙雲不僅勇猛,而且非常忠誠,他活的時間比較久,在劉備死後始終輔佐著劉禪,直到他壽終正寢。可以說趙雲的一生對蜀漢政權的貢獻頗大,於是在趙雲死後他被視為順平侯,這就是趙雲的一生。
(6)趙子龍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趙雲最有名的戰役莫過於在長坂坡前,七進七出曹營。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話說曹操攻取荊州,荊州馬上面臨破敗,於是劉備保護著荊州的百姓開始撤退。然而曹操的大軍已經殺至,劉備的人馬並沒有完全撤離。
劉備的夫人以及劉備的兒子劉禪還在曹操軍內受到了圍困,於是趙雲在亂軍之中不顧自身安危,七進七出救出了劉禪。這場戰役結束之後,曹操察看當時戰斗的痕跡,不禁驚嘆,趙子龍一身是膽。
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間以各種形式流傳。但同時受民間藝術的影響,劉禪的形象逐漸被塑造成了「沒用的阿斗」,一些小說家卻為趙雲救主的行為感到不值,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長坂坡這里的時候,認為「英雄趙雲」救「無用阿斗」,還不如不救。
⑦ 趙子龍怎麼死
正史上趙雲是在斜口之戰因為兵力差異敗給曹真後退守漢中時病死,時間是227年,享年59。
三國演義里是229年在成都病死,享年62.後謚曰順平候.
⑧ 三國里趙子龍怎麼死的,在哪裡死的
病死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在成都病逝,壽終正寢。《三國演義》中寫道,當蜀國兵強馬壯、糧草充足、物資齊備之時,丞相諸葛亮誓師北伐,臨行前大宴諸將,可是突然颳起一陣大風,連門庭前的松樹都吹折了。
於是丞相卜算一卦,卦相顯示蜀軍之中將折損一員大將,隨即報傳趙雲二子求見丞相,並告訴諸葛亮趙雲病逝了,諸葛亮痛哭著說,子龍去世,蜀國失去一條手臂!
趙子龍七進七出
第一回合:趙雲與曹操大軍混戰,丟了甘夫人糜夫人及阿斗。
第二回合:趙雲找到甘夫人後遭遇曹仁部將淳於導將其擊殺,並救下糜竺。甘夫人糜竺交給張飛,自己繼續尋找阿斗。
第三回合:刺死背劍將軍夏侯恩,奪得青釭劍。找到糜夫人及阿斗。糜夫人投井自盡,趙雲懷抱阿斗殺出。
第四回合:趙雲刺死曹洪的部將晏明。
第五回合:趙雲遭遇曹操上將張合,趙雲坐騎陷入土坑,後逃脫。
第六回合:趙雲遭遇袁紹手下四將,馬延、張顗、焦觸、張南,並遭到曹操重兵包圍。殺死曹操戰將五十餘員。後突圍。
第七回合:趙雲殺出重圍後遭遇夏侯敦部將鍾縉、鍾紳,將其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