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是什麼
❶ eb病毒是什麼
EB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體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症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體。
EB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體,此外EB病毒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目前所測EB病毒抗體,主要有針對病毒的衣殼抗原(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
(1)eb病毒是什麼擴展閱讀:
「感染EB病毒,臨床表現為發熱、上呼吸道感染和頸部淋巴結腫大。」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絕大部分並無明顯症狀,抵抗力差、免疫功能障礙的群體多發。
EB病毒的傳播方式與感冒病毒的傳染方式類同,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一年四季均多見,不存在明確的高發季節,且在正常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
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病毒抗體呈陽性,也就是說,90%以上的成人都感染或攜帶過,只是沒有明顯症狀,或是當做普通感冒痊癒。」兒童易發高發的原因,主要還是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弱。
EB病毒感染如何預防,EB病毒目前還沒有對應的疫苗,正常人群也不需要刻意防護,老人、幼兒等易感人群需要做好呼吸道隔離、避免到人多的環境。「對症治療後一般兩周左右可以痊癒,預後易疲勞,避免劇烈運動。
❷ eb病毒是什麼 看完你就理解了eb病毒
1、EB病毒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病毒,主要是通過唾液傳染,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體,EB病毒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
2、因此,EB病毒具有致癌因素,90%以上的幼兒都發生過無症狀感染,並能產生EB病毒抗體,機體也就獲得了抵抗EB病毒的免疫力。
3、可以防止機體不能再次受到eb病毒的感染,絕大多數的成人都有EB病毒抗體,而體內有EB病毒抗體就具有抵禦EB病毒的再次侵襲,可以避免發生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等這些疾病。
❸ 醫生說的,Eb病毒是什麼病毒
EB病毒即Epstein-Barr病毒(EBV),為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為95%以上的成人所攜帶。它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體,還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關系,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臨床表現:EBV感染的潛伏期4~7周,前驅症狀包括頭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現臨床三聯征:咽炎,發熱和淋巴結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個器官,一般有發熱、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一般需2~4周的恢復期。治療:EBV感染目前尚無特效治療,疾病大多能自愈,治療為支持性的,抗病毒葯物可以抑制EBV復制,但有研究認為無效,激素僅在有貧血、血小板減少等情況下應用。而EBV疫苗僅對特定人群有益。預防:1.由於EBV主要是通過唾液傳播,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2.不要口對口喂飼嬰兒。3.預防接種EB病毒疫苗。
❹ 什麼是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屬於皰疹病毒科R亞科,DNA病毒。
eb病毒廣泛存在於全世界,人類感染後成為終生潛伏性感染,在一定條件下活化,並可轉化淋巴細胞。
在發展中國家感染期較早,約3~5歲已達高峰,人群感染率高,約50%以上受染;在發達國家則較遲,約在15~20歲到高峰。現已知,EBV與以下四種病理學上不同的疾病有關: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M)、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和免疫低下個體中的多克隆B細胞淋巴瘤。
不同地區的研究表明,育齡期婦女基本都為此病毒血清學陽性。如果EBV能感染胎兒並造成先天性損害,問題將很嚴重。關於病毒能否經宮內、產道或乳汁傳播,並引起先天性感染,一直存在爭論。
❺ eb病毒是什麼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於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並在建株細胞塗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因此得名。 一、生物學性狀 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圓形、直徑180nm,基本結構含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緻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其長度隨不同毒株而異,平均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囊膜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其上有病毒編碼的膜糖蛋白,有識別淋巴細胞上的EB病毒受體,及與細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與衣殼之間還有一層蛋白被膜。 EB病毒僅能在B淋巴細胞中增殖,可使其轉化,能長期傳代。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具有EBV的基因組,並可產生各種抗原,已確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殼抗原(VCA),淋巴細胞識別膜抗原(LYDMA)。EB病毒長期潛伏在淋巴細胞內,以環狀DNA形式游離在胞漿中,並整合在染色體內。 二、免疫性 人體感染EBV後能誘生抗EBNA抗體,抗EA抗體,抗VCA抗體及抗MA抗體。已證明抗MA抗原的抗體能中和EBV。上述體液免疫系統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卻不能消滅病毒的潛伏感染。一般認為細胞免疫(如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反應)對病毒活化的「監視」和清除轉化的B淋細胞起關鍵作用。 三、微生物學診斷 EBV分離培養困難,一般用血清學方法輔助診斷。在有條件實驗室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V基因組及其表達產物。 四、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關疾病: (一)非腫瘤性疾病 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nmononucleosis.IM) 患者感染EBV後多數表現為IM。1968年首次發現該病毒是引起IM的病源,後經血清流行病學等研究得到證實。該病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有以下理論依據: (1)此種病毒只能在淋巴網狀系統的細胞中生長增殖; (2)培養過程中該病毒能刺激淋巴細胞的增生; (3)急性期周圍血淋巴細胞可培養出EBV; (4)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滴定度EBV的特異抗體,並可長期存在; (5)無此特異抗體者對此病易感,而抗體陽性者則不發病。IM主要症狀表現為:發熱、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結腫大,血液系統改變可以累及三系,但主要以白細胞改變較多,大多白細胞總數增高,可出現異常淋巴細胞。 2.口腔白癍 多發生在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在病變上皮的上層可檢測到EBV增殖期抗原及病毒DNA。 3.X染色體相關的淋巴增生綜合征(XLP) 是一種罕見的與X染色體相關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僅見於男孩。EBV感染後常引發致死性IM或惡性淋巴瘤。 4.病毒相關性噬紅細胞增多症 這是一種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症。臨床上主要表現有高熱,肝、脾、淋巴結腫大,肝功能異常,凝血障礙,外周血常規全血細胞減少、無異形淋巴細胞,骨髓中吞噬紅細胞現象多見。血清學檢查有抗VCA-IgG和抗VCA-IgM、抗EA-IgG增高,但抗EBNA抗體缺乏,符合EB病毒急性感染表現。 (二)腫瘤性疾病 1.Burkitt's淋巴瘤 EBV是英國病毒學家Epstein及Barr等在1964年首次從非洲兒童Burkitt's淋巴瘤的細胞中分離出來,與Burkitt's淋巴瘤的相關性勿庸置疑。Burkitt's淋巴瘤分為地方性和散發性兩種。前者主要見於非洲中部的兒童,病變部位多見於頜部,亦見於眼眶、中樞神經系統和腹部,小無裂B細胞為其形態特徵。幾乎所有的地方性病例都與EBV有關;而散發的Burkitt's淋巴瘤僅有15%~20%與EBV有關,近幾年又發現了許多與EBV相關淋巴瘤的新亞型。 2.霍奇金病(HD) 傳統上將其分4型:以淋巴細胞為主型、混合細胞型、結節硬化型和淋巴細胞消減型。其中混合型與EBV關系密切,病毒檢出率可達96%,而結節硬化型及以淋巴細胞為主型的檢出率分別為34%和10%。HD與EBV的關系的密切程度有地域及年齡差別。秘魯、宏都拉斯、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國家HD中EBV的陽性率高於歐美國家。在中國,90%以上的兒童HD與EBV有關,特別是10歲以下的兒童病例95%檢測到了EBV,且與組織亞型無關,許多資料顯示,IM的患兒罹患HD的危險性是對照組的5倍。 3.鼻咽癌(NPC) NPC是與EBV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研究報道最多的一種,我國南方是NPC高發區,兒童鼻咽癌的早期症狀中由鼻咽原發灶所引起的症狀並不明顯,且病兒對由此引起的不適不懂申訴,加上一般臨床醫師對兒童病例認識不足,容易漏診。雖然EBV與NPC的發生關系密切,但尚無動物實驗證明單獨EBV可引起上皮性癌,無法證明EBV是NPC的唯一病因。 (三)其它疾病 除了以上介紹的與EBV關系比較密切的疾病外,還有一些兒科疾病中也查到EBV感染,如:與免疫功能受損有關的平滑肌肉瘤、大細胞間變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川崎病、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硬化、病毒性腦炎、格林-巴利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呼吸系統感染等疾病。 五、研究前沿及展望: 目前有二種疫苗問世,其中之一為我國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的同時表達EBV 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點使用在鼻咽癌高發區。另一為提純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國大學生患者中作小規模接種,以期觀察該疫苗是否能降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發病率。無環鳥苷(AC)和丙氧鳥苷(DHPG)可抑EBV復制,均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