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訥為什麼不姓毛
『壹』 李訥為什麼姓李呀
因為他的父親用的化名是李得勝,所以對李這個姓氏情有獨鍾,而且可以低調做事,不會影響太多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會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而且為了保證女兒的安全,改了女兒的姓氏。希望女兒們能保持低調。
近年來,除了參加家族祭奠活動之外,李訥深居簡出,人們對她知之甚少,也就令她充滿了神秘色彩。在這次紀念活動接待中,我跟李訥大姐有了三天近距離的接觸,對她有了進一步的直觀感受。
李訥回憶說:「小時候暑假,我經常跟著父親來濟南。住過濟南的交際處和珍珠泉。」李訥說話聲音不大,語調非常沉穩,基本上是問一句答一句。沿途看著路邊的風景,李訥感慨濟南的變化。她說,「最近一次是前年坐火車經過濟南。我基本上都不認識了,濟南的變化太大了。」
李訥記得,她學說話時,最早說的有一句話就是「爸爸散步去」。後來進城了,爸爸還給她說「你小的時候就會說爸爸散步去」。「我兩三歲的時候手小,經常是攥著爸爸的一個手指頭去散步。以後逐漸長大了就拉著兩個手指頭,三個手指頭,然後是拉著整個的手。
姓氏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標志和符號。在姓氏出現之前,人們用什麼來標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國東方學家馬克斯·繆勒在《獻給神話學》中說:一個圖騰,開始是一個氏族圖騰的標記,而後是部族的名字,而後是部族祖先的名字。這里的「名字」,其實就是「姓」。
『貳』 李納為什麼姓李啊
認為是因為父親在延安時期曾化名李得勝,所以他的女兒姓李。他的一個女兒名字叫做李訥,在1940年這年出生了,相對於她的姐姐而言,她並沒有特別的活潑,再者,由於李訥的長相都隨著父母,一看就知道是誰家的孩子,深得父母的喜愛,甚至從小就在父親身邊長大。
名字來源
父親為啥會給她一下子取名為李訥呢?很大原因來自於她自身的性格,前面說了不是特別的活潑好動的孩子,還有由於她姐姐姓李,所以她也就姓李了。我覺得名字裡面有靜字的女孩子,一般都挺文靜的,然而實踐也證明了。
每個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字的時候,除了考慮孩子的性格以外,就是在她們身上給予重望,希望孩子以後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個人有時候挺羨慕那些名字取得特別好的人,聽著特別的舒服,雖然自己的名字也不差,但就是覺得別人的名字很好聽。
『叄』 李納為什麼姓李不姓毛
毛澤東轉戰陝北的時候,化名李得勝,江青過去的姓名,叫李雲鶴,所以李訥也姓李。
李訥——毛澤東和江青的女兒,1940年8月生於延安。60年代曾被稱為「紅色公主」,27歲即出任《解放軍報》總編輯。李訥寬額方臉,酷似乃父;而眼神和嘴巴,又像其母,長得很清秀。
毛澤東轉戰陝北的時候,化名李得勝,江青過去的姓名,叫李雲鶴,所以李訥也姓李。李訥性格,沉穩而內向,從小隻愛讀書,話語不多,倒是應驗了她名字的內涵。
解放戰爭時期,李訥只能在馬背上讀書識字,直到1948年春天,中共中央機關在進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以後,她才有機會進入一所簡易小學。
到北京以後,李訥插班到北京西郊的幹部子弟學校——育英學校,後來又成為北京師范大學附中學生。由於受父親毛澤東的熏陶,李訥非常喜歡讀書,對中國的歷史和古典文學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她的閨房裡,完全是一個書的世界。
李訥的住所與毛澤東的宅院僅一牆相隔,是座樸素的小院,她只佔用一間屋子。一進門,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的書架,奇怪的是這些書架擺法並不像一般家庭一樣靠牆而立。
而是像圖書館藏書室那樣占據了房間的大半個空間,只是在一個小角落裡放著一張小木床,以及桌椅等幾樣簡單的家傢具。
什麼沙發,什麼地毯,什麼衣櫃穿衣鏡,什麼裝飾擺設……統統沒有。她在中南海大食堂搭夥,父母不召喚,她不過去吃飯,有時趕不上開飯就啃燒餅,除了書以外,她的生活非常簡單。
(3)李訥為什麼不姓毛擴展閱讀:
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毛澤東命令中央機關人員,按照軍事編制組織起來。為了統一指揮,成立一個司令部,下屬四個大隊和中央警衛團。任弼時任司令員,陸定一任政委,葉子龍為參謀長。周恩來提議:「為了保密,每個人都應該起個代號。」
毛澤東表示贊成,笑著說:「我們一定得勝,我就叫李德勝。」(「離得勝」的諧音)
周恩來接著說:「革命事業必定成功,我叫胡必成。」
任弼時說:「我叫什麼名字好呢?」
毛澤東說:「你是支隊司令,就叫史林。定一同志是政委,就叫鄭位吧!」
就這樣,毛澤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德勝。
『肆』 李na訥為什麼不姓毛
毛澤東轉戰陝北的時候,化名李得勝,江青過去的姓名,叫李雲鶴,所以李訥也姓李。
李訥1940年8月出生在延安。雖然戰爭年代的條件艱苦,環境險惡,但是李訥在毛澤東身邊依然度過了歡樂的童年時光。毛澤東管李訥叫大娃娃,李訥管毛澤東叫小爸爸。
毛澤東的工作十分繁重,常常廢寢忘食。如何能讓他多休息,是令身邊工作人員犯愁的一道難題。活潑的小李訥,常常會成為工作人員動員毛澤東休息的一個法寶。
(4)李訥為什麼不姓毛擴展閱讀
李訥很小的時候就和父親毛澤東一起游泳。毛澤東要求她不要用救生圈,而是要依靠自己的技能和意志,去與風浪搏鬥。受父親的影響,李訥節儉樸素,嚴格要求自己,廣交朋友。依靠自己的能力學習知識,為國家做事,養活自己,做一個自給自足的普通勞動者。
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潔的人,一個脫離庸俗的人,是毛澤東的孩子們一直要求的。正如毛澤東所料,李訥成為了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現在她的生活平靜而淡漠。作為毛澤東的女兒,李訥沒有從父親那裡繼承任何物質財富。然而,毛澤東給她留下了精神遺產,卻讓她終身受益。
『伍』 李納為什麼不姓毛
毛澤東轉戰陝北的時候,化名李得勝,江青過去的姓名,叫李雲鶴,所以李訥也姓李。
李訥——毛澤東和江青的女兒,1940年8月生於延安。60年代曾被稱為「紅色公主」,27歲即出任《解放軍報》總編輯。李訥寬額方臉,酷似乃父;而眼神和嘴巴,又像其母,長得很清秀。李訥性格,沉穩而內向,從小隻愛讀書,話語不多,倒是應驗了她名字的內涵。
(5)李訥為什麼不姓毛擴展閱讀
解放戰爭時期,李訥只能在馬背上讀書識字,直到1948年春天,中共中央機關在進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以後,她才有機會進入一所簡易小學。
到北京以後,李訥插班到北京西郊的幹部子弟學校——育英學校,後來又成為北京師范大學附中學生。由於受父親毛澤東的熏陶,李訥非常喜歡讀書,對中國的歷史和古典文學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她的閨房裡,完全是一個書的世界。由於博聞強記,1959年秋,李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歷史系。1965年夏,李訥從北大畢業,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當一名普通編輯。
『陸』 毛主席外孫女孔東梅:與毛主席最像,卻坦言不想活在外公光環之下
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沖迎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隨之而來的是中國新的希望,這名嬰兒就是毛澤東,當時沒有人能夠想到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毛澤東是中國名氣最大、最受敬仰的人。
參加革命後多次提出切實可行的革命思路,並多次挽救黨和紅軍於危難之中,率軍長征北上抗日打的日寇叫苦不迭,指揮大軍縱橫戰場國民黨反動派無所遁形。
新中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翻身當家做主站了起來,抗美援朝果斷出兵,一仗打出數十年的和平,在那個年代能夠親眼看到毛主席都是非常榮幸的事情,更逞論是毛主席的親戚了。
1959年8月29日,中南海的頤年堂中,在眾多國家領導人的注視下,一對新人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新郎官是開國中將孔從洲的兒子、當時正在北京航空學院學習的孔令華。
新娘子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國家主席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李敏之所不姓毛,是因為李敏回國時毛澤東正使用化名李德勝,於是便用李姓給女兒起了名字,這也是許多人都不清楚的一點。
而李訥也是因此隨父親的化名姓,對自己的女婿毛主席還是比較滿意的,因此將兩人的婚禮一拖再拖必須等自己參加才舉行,於是原本應該在七月份舉辦的婚禮,一直等到8月底才舉辦。
1962年10月27日,李敏生下了與孔令華的第一個孩子孔繼寧,孔繼寧出生之後深受毛主席的喜愛,工作之餘總是喜歡逗一逗他。
孔繼寧6個月大時跟隨母親前往上海見外婆賀子珍,因為賀子珍一個人在上海獨居十分孤獨,便要李敏將孔繼寧留在上海陪她,因此孔繼寧在幼年時便隨著母親往返奔波於北京與上海之間。
而孔東梅是在十年之後的1972年出生的,其實在孔東梅出生之前,如果不是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話,有很大的可能不會降生於這個世界上。
當時中國的經濟比較困難,各家各戶都不好過,就連孔令華與李敏的日子也過得非常艱難,此時再次懷孕的李敏不知道是否應該生下這個孩子,於是便詢問父親的意見,毛主席的回復非常堅定:
要,生活再困難,也是應該要這個孩子的。
因此李敏才堅定地生下了孔東梅,孔東梅這個名字是毛主席見到她的照片後親自取的名字,東是毛主席名字中的一個字,而梅則是毛主席平生最愛的花。
孔東梅小時候就非常像毛主席,特別是右側下巴上還長了一個和毛主席一模一樣的痣,不過孔東梅出生之後不久毛主席的身體就出現了問題,而當時李敏和孔令華又因為一些原因,此後基本上沒有見過幾次毛主席。
孔東梅自然也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外祖父,1976年9月9日,四歲的孔東梅發現周圍的人都非常悲痛,後來她才知道原來是她的外祖父,備受中國人民崇敬的毛主席去世了。
在父母和身邊人的講述下,孔東梅才知道自己的外祖父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人,讓全中國的人民群眾都有了希望,讓全中國的人在全世界人面前堂堂正正的站了起來。
不過孔東梅從來都沒有親眼見過自己偉大的外祖父,這也成為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遺憾,隨著慢慢長大,了解了更多有關外公的事情後,孔東梅這種遺憾的感覺越來越濃厚,因此她對自己外公的事情更加好奇。
孔東梅在成長過程中,總有各式各樣的人告訴她不要向別人提起她的身份,也不要談論她與外公的關系,不過越是注意這些地方,孔東梅身邊的人越是能夠很快的發現她與毛主席的關系。
於是孔東梅乾脆不在意這些地方,也完全不用條條框框的幹部子弟規矩約束自己,反而之後就很少有人發現她與毛主席之間的關系了,這也使她成為了毛主席親屬中最特立獨行的人。
與別的毛主席親屬不一樣的地方還不僅於此,孔東梅雖然也考上了國防院校,不過孔東梅卻並不執著於進入部隊或是幹部體系,成為一個板板整整一絲不苟的人。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期間,孔東梅雖然主修的是英語,卻是對文學非常感興趣,經常閱讀一些英文作家的書籍,這對她的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知道是不是遺傳的原因,孔東梅不僅長得像毛主席,似乎也繼承了毛主席的文藝基因,文筆非常優秀,每每有人提到這件事情,孔東梅都會開玩笑似的說道:
「外公標志性的痣,我母親沒遺傳到,反倒是我這個外孫女遺傳到了。」
孔東梅愛開玩笑的性格,似乎毛主席也有,其實是因為孔東梅長得最像毛主席,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將對毛主席的思念,轉移到孔東梅的身上。
毛主席的逝世對於全中國的人民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悲痛的事情,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無不充滿發自肺腑的悲痛的哭泣之聲,因此當毛主席的小外孫女又長得非常像毛主席時,人們總會將這份對毛主席的感情轉移到孔東梅的身上。
但實際上孔東梅除了與毛主席的血緣關系外,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交集了,孔東梅出生時毛主席身體情況已經開始不好了,而毛主席逝世時孔東梅更是只有四歲,更沒有見過她的外公。
比起哥哥孔繼寧,孔東梅似乎幸運很多,因為她未曾與外公見過面對於外公的認知比較模糊,孔東梅也似乎不幸很多,同樣是因為她未曾見過外公,因而沒有感受到外公對她的喜愛。
作為毛主席的親外孫女,無論如何孔東梅都沒有辦法避免生活在毛主席的光環之下,即便是她一直努力地想要擺脫毛主席的光環,但人們在得知她與毛主席的關系之後,在提起她時總會首先說道:「他是毛主席的外孫女。」
在這種光環下,孔東梅的壓力是很大的,特別是她的外公是國家領袖,她是國家領袖後人的身份一直是她最大的壓力,孔東梅也曾向他人坦言道:「我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環下。」
於是在1997年,大三的孔東梅決定前往美國求學,至少在美國是沒有人知道她的身份的,她也可以隱藏起外公的光環對她的影響。
孔東梅在美國求學的前半年是比較辛苦的,找房子找工作養活自己同時還要練習英語口語並自修准備考碩士,到達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前半年時間里孔東梅前前後後搬了三次家,幾乎每兩個月都要搬一次家。
不過在此之後孔東梅的生活逐漸穩定了下來,脫離了外公的光環影響後,孔東梅的確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一個人在國外的孤獨感卻無時無刻的不在籠罩著她。
孔東梅最開心的是和母親打電話的時候,可以和母親互訴牽掛,不過孔東梅像大多數中國孩子一樣對父母總是報喜不報憂,即便是在再困難在窘迫的情況下,也堅持以最開心的情緒與母親通話。
當時的國際長途很貴,孔東梅也不能每天都與母親通話,但也保持每周通一次話,這段經歷也使得孔東梅早早地便明白了相依為命這四個字的分量。
1999年,孔東梅成功地考取了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這應該是她這一年最開心的事情,也是這一年中極少令她開心的事情,因為在這一年她的父親孔令華去世了。
其實在這一年中,孔東梅的母親李敏應該是最孤獨最悲傷的人,孔令華因病去世,孔繼寧在上級的調動下遠赴海外工作,而孔東梅則需要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繼續完成學業。
當時李敏已經身染疾病,需要常年接受治療,沉重的醫葯費負擔僅憑李敏與孔令華的積蓄是不夠的,孔繼寧當時的工資也很低,而孔東梅也僅僅是勉強能夠做到保證自己的生活。
走投無路之下,孔東梅被迫抱著一種「豁出去了」的想法,給黨中央寫了一封求助信,這也是孔東梅第一次直接以自己是毛主席的外孫女的身份求助。
黨中央在收到孔東梅寫的信後十分重視,也得到了許多老同志的幫助,最終在黨中央和眾多老同志的幫助下,困擾多年的李敏住院、報銷、住房等問題也都得到了解決。
一時間許多李敏曾經的老友、同事以及孔令華曾經的同事,甚至是一些老領導都非常關心李敏的情況,於是在這種解決了後顧之憂後,孔東梅也可以比較放心的前往美國繼續完成學業了。
孔東梅因為向黨中央求助這件事情,重新認識了自己外公的影響力,也意識到了自己在外公的光線影響下也是必須要做一些事情,只不過她不知道她應該做些什麼,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她必須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學業。
2000年,孔東梅收到了一個來自國內的包裹,當她打開之後發現,這個包裹中是母親再有人幫助下完成的回憶錄《我的父親毛澤東》,孔東梅看到這本書後非常開心便仔細的開始閱讀母親的這本回憶錄。
隨著這本書逐漸被孔東梅讀完,孔東梅被外公的事情徹底震驚了,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外公曾經歷過的事情會有這么艱險,也沒有想到自己記憶中身體不好的外婆與母親曾在蘇聯遭受過這么多事情。
孔東梅越看越入迷,甚至沉迷在這本書中完全不能自拔了,於是她夜以繼日地讀完了母親的回憶錄,最專心時連續數日都被書中的內用吸引而無法入眠。
在完完全全地讀完母親的回憶錄後,孔東梅做出了一個人生中最堅定的決定,重新了解自己的外公和外婆,孔東梅沒有經歷過父母在革命時期的生活和年代,因此對於那個年代的認知是一種旁觀的態度。
孔東梅沒有見過自己的外公,自然也對外公沒有先入為主的思想和概念,所以當她開始重新了解外公外婆的崢嶸歲月時,完全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進行的。
在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孔東梅便回到了國內開始專心了解外公外婆曾經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外公的事情。
孔東梅回到國內開始研究外婆外公的事情,得到了母親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孔東梅走上紅色的文化之路後,李敏更加支持自己的女兒,盡管走這條路並不能獲利,但女兒能夠從事一條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事業,讓李敏非常開心。
孔東梅認為紅色文化的研究工作一直是有人在做的,所以重復前人走過的路意義並不大,所以他更希望做一些新的、填補某處空白的事情,通過創意文化創業的途徑來找到更新的表現形式。
李敏在孔東梅回國之後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有女兒陪伴在身邊也很令她開心的事情,母女倆即使下班再晚,回到家之後都會促膝長談,孔東梅每次都當好一個傾聽者,聽母親講述有關外公的事情,以及外公做人行事的准則和風格。
孔東梅的事業很快就發展起來了,她注冊了北京「東潤聚香書屋」有限公司,這個名字包含了她和外公名字中的「東」字,以及外公號中的「潤」,以及她要傳承紅色文化的初心。
在書屋的立柱上,孔東梅貼上了外公的畫像,書架上擺放的都是不同版本的毛澤東專輯,而她的工作則是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百年中國的經歷以及毛家的經歷,並且致力於傳播和推廣紅色經典。
2003年,孔東梅出版了《翻開我家老影集》一書,得到了許多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的認可,也讓更多的人對毛主席了解加深,人們通過這本書認識到了,毛主席不僅僅是一位偉人,同樣是一位平凡的父親。
隨後已經幾乎了解了毛主席一生的孔東梅,又先後出版了《聽外婆講那過去的事情——毛澤東與賀子珍》、《改變世界的日子——與王海容談毛澤東外交往事》,其中記錄了許多毛主席鮮為人知的事情。
孔東梅的書籍很快就在國內開始暢銷,甚至在一次新書簽售會時,許多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早早地便趕到發售會門外排隊,這讓孔東梅很是動容。
曾經一度排斥自己是毛主席外孫女身份的孔東梅,在逐漸了了解到了自己的外公是一個怎樣的人之後,開始珍惜自己的身份了,這也意味著她要做許多她應該做的事情。
孔東梅的事業越干越紅火,也與自己的丈夫陳東升相識並結婚,她的丈夫原本是體制內的編輯,但是後來選擇了脫離體制下海經商,建立了鼎鼎有名的泰康人壽保險公司。
可見此時孔東梅已經完全接受了自己毛主席外孫女的身份,並且也負擔起了一定的 社會 責任,孔東梅曾對自己紅色後人的身份發表過意見:
在這種鼓勵和鞭策下,孔東梅與丈夫一起成立了非公募基金會東潤公益基金會,由孔東梅擔任董事長,基金會的基金全部來自於泰康人壽和「東潤菊香書屋」。
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並且外國家培養人才,基金會成立之後,孔東梅便接受了「丘成桐科學獎」,幫助國家培養有前途的年輕科學天才,並為其提供研究資金上的支持。
不僅如此,每次國家出現自然災害時,孔東梅都會在第一時間抽調資金捐款捐物,比如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時,孔東梅便大力捐助錢財和醫療物資。
孔東梅是毛主席的後人,但她也是孔東梅自己,作為毛主席的後人她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毛主席光環的影響,因為毛主席在中國人民心中的特殊地位,人們提起她最先想到的還是她毛主席外孫女、開國中將孫女的身份。
孔東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毛主席的外孫女,也向世人證明了她是孔東梅,不過毛主席的外孫女永遠只是孔東梅的身份之一,她最希望的應該就是人們在看到她時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她是孔東梅,然後才想起她是毛主席的外孫女。
『柒』 李訥為什麼姓李
因為李訥的爸爸姓李,子隨父姓。
解釋原因:
古代生娃,誰生孩子那她就是母親了地位無需質疑了但是對於男人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無法確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而且希望別人知道孩子是自己的,那就是給孩子打上一個專屬的標志,那就是孩子起了跟自己一樣的姓氏。
這是社會出於自身存續的需要,而對男性的規訓,因為一個社會的後代想要健康存活並長大,最好是孩子的父母親都參與孩子的撫養與教育。
孩子的母親因為催產素的作用,會天生和孩子親近想要照顧孩子,但是孩子的父親從基因上是不具備這個功能的,要想讓孩子的父親一起加入對孩子的撫養教育中來,必須通過社會性的規訓,而不能指望男性的生物本能,於是就有了「孩子隨父姓」的做法。
『捌』 李訥為什麼不姓毛
保護她啊,這樣敵人就不知道是毛的女兒,後來勝利了,但是已經用了這么些年了,就沒有改名字了
『玖』 李敏4歲時被送往蘇聯,回國後,毛澤東:不許提父親名字,不姓毛
毛澤東一生中有三任妻子,三任妻子一共為他生下過十個孩子。其中,楊開慧為毛澤東生下過三個男孩,但只有毛岸青和毛岸英活了下來,毛岸龍下落不明。
賀子珍和毛澤東的愛情,開始於戰爭時期,因為戰爭的顛沛流離,賀子珍為毛澤東生過六個孩子,但是有些孩子下落不明,有些孩子迫不得已被寄養在普通百姓家, 毛澤東的最後一任妻子,為毛澤東生過一個女兒,是毛澤東的小女兒,名叫李訥 ; 在這些子女中,李敏最為大家所熟知 。
然而, 李敏 作為偉大領袖的孩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滿,從小到大,毛澤東的家風十分嚴格,他對待孩子們也都是嚴格要求,並且時常告誡孩子們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業和成就自己去闖,而不能因為自己是毛澤東的兒子、女兒,就和別人不一樣。
在毛澤東的苦心教育下,他的孩子們的作風和思想都十分正統,做人也都非常正直。而在毛澤東的兩個女兒中,有這么一個女兒,她雖然是領袖的孩子,但是在十年動盪期間,她也遭受到了批鬥,甚至還被下放到農場。 她就是李敏,小名嬌嬌,是毛澤東的大女兒,本篇文章,我們來了解一個李敏的陳年往事。
1936 年7月11日,一個女嬰出生在一個破舊的窯洞里, 這個女孩就是毛澤東的大女兒李敏,小名嬌嬌。 這個孩子出生時十分嬌小瘦弱,鄧穎超抱起襁褓中的嬰兒,用充滿憐愛的口吻說:「 真是個可憐的小嬌嬌啊。」 大家一看可真是啊,於是「小嬌嬌」地叫個不停。
站在旁邊的毛澤東一聽,「嬌嬌」還真是一個不錯的名字,這讓他想起《西京雜記》中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凈如芙蓉」 一句,於是便給女兒取名「姣姣」,後來,大家又習慣叫「嬌嬌」。
然而,出生才4個月的嬌嬌,只能被寄養在陝北老鄉家裡,後來,又被送進延安的洛杉磯幼兒園。在保育院中,嬌嬌一直過著沒有「家」沒有 「爸爸」,也沒有「媽媽」的生活。
李敏的母親是毛澤東的第二任妻子賀子珍, 當年賀子珍因為自己的倔強任性,一氣之下離開延安前往蘇聯。 因此,毛澤東和賀子珍之間的婚姻也走到末路 。其實,賀子珍遠走他鄉時,還懷著身孕,在莫斯科她還為毛澤東生下了一個男孩,雖然她一邊學習一邊照顧兒子很是辛苦,但是,這個孩子是她遠在異國他鄉的一種慰藉。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這個男孩,十個月大時,突然感冒,而此時的賀子珍,對於蘇聯的醫院不是很信任,所以,她並沒有聽大家的建議,將孩子及時送到醫院救治;最 終,男孩由於感冒引發了肺炎,不幸夭折。
這樣的結果,使賀子珍每天以淚洗面,時常一個人抱著還殘留孩子尿跡的被子哭泣,精神恍惚,讓人很是擔心。毛澤東對於賀子珍的生活很是關心,於是,在他的安排下, 他和賀子珍的女兒李敏 被送到了蘇聯同她生活, 而那時候的李敏僅僅才4歲 。
當時,李敏是被一個回國的蘇聯人帶回來的,他只是把李敏帶到賀子珍的住處,並沒有和這里的人交代什麼,就離開了,留下李敏一個人焦急地等待著母親。
眾人看著這個可愛的中國小娃娃,問她, 你的母親是誰啊? 小娃娃無辜地說: 「我的媽媽是賀子珍」 。當大家把這個消息告訴給賀子珍時, 她飛奔過來,看了女兒一眼,便緊緊將她抱在懷里,多年未見的女兒終於出現在眼前。
對於李敏來說,早早地離開父親的懷抱來到異國他鄉,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蘇聯畢竟不是中國,不管是從飲食還是生活習慣,這里都和中國相差甚遠,李敏不止一次地希望母親能夠帶她回國生活,她覺得蘇聯雖好,但是在這里沒有任何歸屬感。
在這期間,母女倆生活過得異常艱辛,生活拮據,很多喜歡的東西都捨不得買。 但是,賀子珍還是會攢錢給李敏買一些喜歡的娃娃,這使李敏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
然而,因為生活習慣的巨大差異,年幼的李敏還是病倒了;因為病情急劇惡化,她被冷酷的保育院院長,送到了太平間隔壁的一個小屋子裡,在那裡死亡好像和她只有一牆之隔。這個可憐的小女孩靜靜地躺在那裡,靜候死亡。
當賀子珍聽到這個消息時,猶如晴天霹靂 ,她恍恍惚惚地跑到保育院,懇求院長將女兒還給她,然而,保育院院長殘忍的拒絕了她。最後,賀子珍不顧阻攔,把奄奄一息的女兒抱回了家。她用僅剩的一點點零錢,買來牛奶和吃的,一口一口地喂給女兒,淚水打濕了女兒的衣襟, 也許是這種精神感動了上蒼,李敏硬是被母親從死亡邊緣拽了回來。
後來,保育院院長又強求賀子珍把女兒送回來,不讓母女倆相見,這一要求遭到賀子珍的強烈反對。誰知道保育院院長,竟然認定賀子珍精神有問題,將她關進了精神病院,這使得母女兩人同在異國,卻不能相見。
直至中央這邊派出的醫生過去 ,經過與蘇方多次交涉,多次要求,才見到賀子珍本人,然而,這距離她被關精神病院已經好幾年了,可 憐的小嬌嬌,遠在異國他鄉感受不到父愛,母親又被關了起來,孤苦伶仃。
終於,在我們有關人員的幫助下,時隔7年後,李敏11歲時,母親終於能帶她回到祖國生活了。母女倆回到了中國哈爾濱,那時候的哈爾濱,解放沒多久,這座冰城早期因為日本炮火的摧殘,現在還殘留著許多戰爭的遺跡,很是破敗。
不過,來到哈爾濱,看到這里的群眾都和自己一樣黃皮膚黑頭發 ,李敏一顆心也終於安定下來,哈爾濱雖然不比延安,但是,這里也是自己的祖國,能夠生活在祖國,這是7年以來,李敏夢寐以求的夢想,她一直認為, 自己的童年就是在顛沛流離中生活,在異國他鄉除了自己的母親,沒有任何的溫 情感 。
在哈爾濱生活了2年,李敏被接到了北京生活, 而這一次她將和自己的偉大領袖父親毛澤東一同生活。對於父親,李敏只有模糊的記憶,她只記得父親抱過她,父親牽著她的手走路,其他的都忘記了。 但是,對於父愛的渴望,李敏對父親還是有著特別的依賴。
毛澤東看著多年不見的閨女,也是十分開心,經常牽著她的手在園子里遊玩,給她講一些 歷史 知識,李敏曾經回憶錄中講述, 自己和父親北京生活的過往 ,她認為, 父親不僅是領袖,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父親,他總是細心地告訴自己許多道理,也教會自己很多原來不知道的知識。
對李敏而言,雖然沒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但是留在父親身邊,也是十分幸福。在上學之前,父親給嬌嬌起了一個學名: 李敏 。
嬌嬌聽著父親的解釋,感受到了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和祝福。父親又接著說: 你的名字就叫毛敏,但不一定叫毛敏,也可以叫李敏。
但無論怎樣,「李敏」這個名字,已經與比她小4歲、取名卻早於她4年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李訥的名字要晚了許多, 正是由於這個名字 ,她們之間增加了更加融洽和親密的成分,或許,這也正是父親毛澤東,對她們姐妹倆寄託的一種共同的希望。
雖然,她倆不是同一個媽媽,但兩人要像親姐妹一樣團結和睦。由於各種原因,嬌嬌不是和母親生活在異國他鄉、就是和父親生活在首都北京,幾乎沒有過和父母共同生活的經歷。但是,正是這種生活方式, 使嬌嬌不僅繼承了父親的優秀品質,更是繼承了母親賀子珍的堅強。
毛澤東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直都是以「嚴格」而著稱,他嚴厲地禁止孩子們掛著他的名頭生活。所以,對外,李敏父親的身份也是變來變去; 有時候是父親身邊的警衛員,有時候是父親身邊的工作人員。反正,李敏在填寫父親一欄里,絕對不可以出現毛澤東三個字。
這並不是毛澤東狠心,而是他苦心孤詣地希望孩子們依靠自己生活,幹部的子女就是一場災難,這也是毛澤東經常掛在嘴邊的,而他也落實到生活中。
李敏有時候做錯一件事,父親知道後就直截了當的指出錯誤 ,卻很少容忍李敏的小情緒和小任性。因此,李敏有時候覺得父親這種做法太過了,她沒辦法去理解, 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做,就算是幹部的子女,頂多就是生活比別人好一點,其他的也沒有比普通人強多少。
李敏曾幾次提出自己的疑問,但是,毛澤東每當聽到孩子的疑問,只能夠嘆口氣回答: 「時間會告訴你,為什麼我要這么做!」 雖然,主席對待孩子們的教育十分嚴格,但同時主席也是非常關心孩子們。
李敏最初上學時候有些不適應,成績也不太理想時,她就十分沮喪。不過對於女兒的情況,毛澤東也是十分清楚,他也多次想要走近孩子,安慰孩子。
但是,邁出第一步,主席就停住了,困難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大考,如果從小不磨礪他們解決挫折的能力,那麼,如果自己未來不在了, 難道還要讓孩子們掛著「毛澤東的孩子」的名義,而逃避一生嗎?基於這些考慮,毛澤東只能夠遠遠的看著李敏自己傷心落淚 。
不過,毛澤東的苦心教誨,也讓李敏從小就學會的獨立能力,學會了獨自去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 這也讓李敏在面對後面的困難,卻始終有一種頑強不屈的意志力 。
當領袖父親去世後多年,李敏回想當初父親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她也不禁感慨: 父親是真的耗費苦心,只為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成人成才 。父親雖然要求嚴格,但他真的是為自己的兒女好。他希望兒女成長成為擁有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中國人,可以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想當年,李敏剛和母親賀子珍從蘇聯回來時 ,對國內生活有很大的不適應 ,宛如一個「洋娃娃」 一樣,說著一口流利的俄語,但是,「中國話」說得卻不那麼流利了。幼年時和母親漂泊異鄉,對她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為了便於和父親交流,母親賀子珍鼓勵李敏給她的爸爸毛澤東寫信 。其實,當時的李敏,哪知道這一封封信不僅是和父親在溝通父女情,更多的是母親想要通過她和父親的對話,了解一下毛澤東的近況。
母親賀子珍過於倔強,她不願意低下頭和毛澤東和解,她只能藉助這一方式了解關心著毛澤東。
當毛澤東收到來自女兒嬌嬌的書信時,別提有多激動了;雖然小娃娃的字寫的歪來歪去,因為從小就學習俄語的她,對於中文並不是很熟悉,所以,寫起書信來對她來說也十分不容易;但是作為父親,能收到離開自己多年的女兒寫的親筆信,這也是最幸福的時刻。
毛澤東趕緊找了一位精通俄語的翻譯,幫助他一起翻譯這封書信 。起初,賀子珍還有些不滿意,為什麼毛澤東不給自己寫信,卻和女兒來信這么頻繁,後來,她也想清楚了,毛澤東在關心女兒的同時,也在關心著她。
這一封封書信的作用,意義可太重大了 ;這封信中不僅寄託了女兒對於父親的想念,父親對於女兒的思念,更有闊別多年夫妻二人的情誼在裡面。 多麼重要的書信,宛如一座橋梁溝通這一個家庭。
多年的戰亂,導致毛澤東與自己的子女分離,他不得不通過書信也就是家書教 育兒 女。通過統計,毛 澤東前前後後給他的家人,寫過大約28封家書,這28封家書裡麵包含了毛澤東太多的期望,一位父親的所有期望都包含在這一封封的家書裡面。
毛澤東與自己的子女經常通過書信溝通感情,即使工作繁忙,毛澤東也會抽出時間與子女家人們聚一聚,了解一下子女們的情況, 聽一聽,子女們關於自己工作和學習的近況,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情況。
毛澤東在這一封封家書中,傳遞著家庭的親情和溫暖,也培養了孩子們愛家的情懷,使他的孩子們對家有著濃厚的感情。感謝這一封封書信,培養出一個又一個堅強的中華兒女; 父愛包含在其中,尤顯珍貴。
在1964年 ,李敏跟隨丈夫從中南海搬出,搬到了兵馬司胡同的一個普通四合院里;來到了新家,等待李敏的不僅僅是新生活,也是新困難。從小就沒有做過飯炒過菜的李敏, 第一次下廚就做了夾生不熟的米飯,而炒的菜也難以下咽,但是盡管這樣,丈夫孔令華還是吃了進去。
對於丈夫,李敏充滿了感激和愛,不管是有多麼困難,丈夫始終都是站在自己身邊 ,兩人相隔兩地,但是丈夫也一直牽掛著自己,李敏在回憶錄中曾提到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是自己的父親毛澤東,他是領袖,也是慈祥的父親,雖然父親更多時候比較嚴厲,但是毛澤東對待孩子們始終都是從長遠考慮。
另一個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孔令華 ,孔令華是李敏的中學同學,兩人互相陪伴了幾十年,彼此扶持,互相了解,而且還深愛著對方。李敏一直覺得, 自己能夠得到孔令華這樣的丈夫非常幸運,也十分幸福,夫妻倆也一直相互扶持走過餘生。
一直到1999年,丈夫因參加活動出車禍,兩人才天各一方,但是,李敏從未忘記過自己的丈夫,也一直懷念著丈夫。
那時候,李敏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幾乎每年寒暑假,李敏都按照毛澤東的吩咐去上海看望母親。毛澤東從女兒那裡了解賀子珍的生活情況,賀子珍也從女兒這里知悉毛澤東的狀態。
她宛如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梁,一頭連著父親毛澤東,一頭連著母親賀子珍。 然而在當時的特殊年代裡,李敏不能經常看見父親,父親毛澤東就好像一個孩子一樣,怪罪李敏為什麼不來看他。
然而身不由己,李敏和父親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 父親在彌留之際,還惦念著李敏,甚至還清晰地記得李敏的年齡。
李敏從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畢業後 ,先後在國防科委、解放軍總政部工作直至退休。 幾年前直至李敏寫了這本書 《我的爸爸毛澤東》,很多人才知道她的父親是毛澤東 。
這本書,除了李敏對於父親深深的懷念,還表達了對父親深切的思念。 毛澤東去世後,李敏沒有再繼承毛澤東那裡的一份遺產, 無論在毛澤東在世時,還是在毛澤東去世後, 她都沒有享受到一點特權,過著平凡而樸素的生活,憑借一點點工資過著簡單但精神充實的日子。
李敏的一生是幸運的,她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大女兒;但是同時她也是不幸的,從小到大,一直處於一種單親狀態,童年身邊只有母親,少年之後,身邊只有父親, 雖然說,李敏也可以定期看自己的母親,但是彼此見面的時間卻被限制著。
不過,李敏的一生也是十分精彩的,她的事業、她的婚姻、她的 情感 都包含著不平凡的傳奇 。晚年的她,回憶起自己的一生,也是感慨萬千;作為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大女兒,卻未享受到一點點的特權或者特殊待遇,更多的卻是吃盡了各種苦頭。
從小顛沛流離,不是在異鄉陪伴母親與父親分別,就是留在父親身邊又不能與母親相見; 父親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並沒有為她鋪一條平坦的路,相反需要她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成績。
但是,也要很感謝父親毛澤東對她的嚴格教導,使李敏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方方面面都是同齡人的榜樣。雖然生活拮據,但是,頑強的毅力使她盡自己所能取得一定的成績,相信父親毛澤東在天之靈,對於李敏的發展也是非常滿意的。
其實,毛澤東不求自己的兒女能多麼的出色 , 他內心只是希望他們平平安安、普普通通的過完自己的一生,不求大富大貴,只求盡自己所能為人民做實事。 而毛澤東也以身作則,希望兒女能繼承他勤儉節約、踏實肯乾的樸素精神,同時也希望兒女們能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自己的革命信仰和立場,堅決不給自己抹黑。
毛澤東的子女們,也盡自己所能去活的如同普通人一樣,盡量不去麻煩自己的父親 ,給他添麻煩,他們很是理解自己的父親, 因為父親毛澤東不僅是他們的父親,更是一個國家的領袖。舍小家顧大家,是他們自覺奉行的優秀品德。
其實,女兒李敏也希望父親是一個國家領袖的同時,也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事實證明,毛澤東做到了,他不僅將國家治理的很好,同時也為孩子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家風代代傳承,毛澤東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於李敏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感謝毛澤東的辛勤付出,不僅自己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了一生,更是率領自己的子女為國家的建設發展做貢獻;一個人偉大就可以帶動一個家族的成長,擁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李敏是多麼的幸福啊。
『拾』 賀麓成的個人經歷
1935年4月26日,任紅軍獨立師師長的毛澤覃在瑞金指揮突圍戰中不幸犧牲。消息傳來,賀怡陷入萬分悲痛之中。她當時的處境也很危險。面對敵人的搜捕,她不得不一次次轉移,只好把出生不久的賀麓成送到親友家中寄養。幾經輾轉,賀麓成被送到永新縣花汀村賀調元家。
1949年8月,「爺爺」、「奶奶」向賀麓成說出他的身世,他才明白眼前的「革命婦女」賀怡正是他可愛可敬的母親。經歷10多年的離亂,母子倆終於團聚了。
1949年11月21日這天,一場突然飛來的車禍奪去了母親賀怡的生命。賀麓成當時被壓昏在車下,第二天醒來時,他發現母親躺在他身邊,任他怎麼哭喊也喊不醒母親了。
1950年初,「爺爺」、「奶奶」、保姆陪他一起去上海。姨媽親自到火車站接他。這是賀麓成第一次見到姨媽。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在擬訂親屬守靈名單時,李敏提到了賀麓成。賀麓成終於見到了大伯父毛澤東。只是這時的毛澤東已經緊閉雙目了。
1961年,賀麓成成為中國第一批導彈工程師。
1980年,國防部五院終於開始評定高級職稱。眾望所歸,賀麓成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系統第一個被評上高級職稱的人,所以他的職稱證書上印著「001號」。
(10)李訥為什麼不姓毛擴展閱讀
賀麓成本叫「毛岸成」。「岸」是輩分,表明他與毛岸英、毛岸青同輩。賀是母姓,「麓」是湖南嶽麓山之意,表示對故鄉的懷念,「成」是革命事業必定成功之意。他之所以長期用賀麓成這名字,一是他年幼時處於白色恐怖之下,姓毛會暴露他的真實身份。
他成年後不姓毛,內中的原因與李敏、李訥不姓毛一樣,因為毛澤東成了中國人民的領袖,他不願意暴露與毛澤東之間近親的關系。
直到1983年,民政部門要給毛澤覃發烈士證書,中共中央組織部通過賀麓成所在單位通知他去領取,他的真實身份才被單位同事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