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戲法什麼意思
『壹』 什麼是帽子戲法
1. 定義:在現代足球中,一名球員在一場比賽中獨中三元被稱為「帽子戲法」,源自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流行的板球比賽。
2. 「帽子戲法」的來歷:這個說法源於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廣為流行的板球比賽。當時,板球和美國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擲的速度越快越好,對方擊球越遠越好。自有板球以來,凡進板球場觀賽的球迷都嚴格遵守著一條規矩:一邁進球場大門便須脫帽,這意味著對球場上所有球員、裁判和觀眾的尊重。因此,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說來,如果一名投球手連續投出3個好球而將對方3名球員淘汰出局,是件相當神奇的事。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裁判便授予那個投手一頂帽子,作為一種至上的榮譽象徵。簡言之,「帽子戲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連續用3個球得分而獲得一頂帽子鼓勵,這個詞19世紀70年代才出現在印刷品中的。
3. 足球世界盃歷史上的「帽子戲法」:
- 巴西的貝利(1958年世界盃半決賽勝法國);
- 葡萄牙的尤西比奧(1958年世界盃1/4決賽勝朝鮮4-3,打進4球);
- 英格蘭的傑夫·赫斯特(1966年世界盃決賽勝德國);
- 德國的蓋德·穆勒(1970年世界盃5-2勝保加利亞,3-1勝秘魯,兩次);
- 義大利的保羅·羅西(1982年世界盃小組賽勝巴西);
- 匈牙利的拉茲羅·基斯(1982年世界盃小組賽10-1勝薩爾瓦多);
- 阿根廷的加布里埃爾·奧馬爾·巴蒂斯圖塔(1994年世界盃4-0勝希臘,1998年世界盃5-0勝牙買加,兩次);
- 德國的米羅斯拉夫·克洛澤(2002年世界盃小組賽8-0勝沙烏地阿拉伯)。
4. 足球歐洲杯歷史上的「帽子戲法」:
- 迪特爾-穆勒:第5屆歐洲杯半決賽 德國4-2南斯拉夫;
- 阿洛夫斯:第6屆歐洲杯小組賽 德國3-2荷蘭;
- 普拉蒂尼:第7屆歐洲杯小組賽 法國5-0比利時;
- 普拉蒂尼:第7屆歐洲杯小組賽 法國3-2南斯拉夫;
- 范巴斯滕:第8屆德國歐洲杯小組賽 荷蘭3-1英格蘭;
- 康西卡奧:第11屆荷蘭比利時歐洲杯小組賽 葡萄牙3-0德國;
- 克魯伊維特:第11屆荷蘭比利時歐洲杯1/4決賽 荷蘭6-1南斯拉夫;
- 比利亞:第13屆瑞士-奧地利歐洲杯小組賽 西班牙4-1俄羅斯。
5. 世界足壇千奇百怪之帽子戲法:
- 點球帽子戲法:2004年6月3日,06世界盃預選賽南美賽區巴西對阿根廷,羅納爾多三次突入禁區造成對方球員犯規,並三次親自將自己製造的點球罰入,以一已之力擊敗老對手。
- 點球不進帽子戲法:1999年7月4日,在美洲杯上對陣哥倫比亞,阿根廷以0比3敗北,是役阿根廷三獲點球,前鋒帕勒莫三次主罰,均沒能罰進。
- 撲點球帽子戲法:上一周剛剛結束的慈善盾杯中,范德薩撲出切爾西三個點球,為曼聯戰勝切爾西立下汗馬功勞。
- 任意球帽子戲法:1998年12月13日,時任拉齊奧後衛的米哈伊洛維奇在一場意甲比賽拉齊奧5:2桑普多利亞中三次任意球破門,從此奠定一代任意球大師地位。
- 黃牌帽子戲法:06年世界盃,克羅埃西亞和澳大利亞的比賽,主裁判波爾在開賽第62分鍾、第90分鍾分別給了克羅埃西亞球員西穆尼奇一張黃牌,但是居然忘記將他罰下場。第94分鍾西穆尼奇又犯規,波爾又出示一張黃牌時才想起來將他罰下場。
- 先生帽子戲法:近的不用說,有羅納爾多和齊達內的FIFA先生帽子戲法,遠的也有克魯伊夫、普拉蒂尼、巴斯騰的金球獎帽子戲法。
- 超級帽子:在英超,索爾斯克亞曾經兩次獨中四元,超級替補人如其名;在歐冠中,普爾紹、小因扎吉和范尼曾經先後獨中四元;00年歐洲杯,克魯伊維特對陣南斯拉夫時也曾獨中四元,更有牛者,俄羅斯人薩連科在94年世界盃上,一場比賽打入五球!!!
- 頭槌帽子戲法:2002年2月12日,皇家馬德里7:0拉斯帕爾馬斯的比賽中,皇家馬德里前鋒莫倫特斯一人獨中五員,其中有四個進球是頭槌。由於只要在一場比賽中進三個球就算作帽子戲法,而莫倫特斯在這場比賽中的頭槌達到並超過三個,因此他上演了頭槌帽子戲法。幾個月後的2002年世界盃,德國隊的前鋒克洛澤復制了莫倫特斯的頭槌帽子戲法。在小組賽德國8:0沙烏地阿拉伯的比賽中,克洛澤攻入三球,並且三個球都是頭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