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0-11-18 21:45:23

①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三國志·魏書》:「下迄魏晉,趙秦二燕,地據中華。」最初,中華系指黃河中下游而言。其後各朝獎土漸廣,凡所統轄者,皆稱「中華」。中華,中國別稱之一。
《後漢書·班固傳》:「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中夏,中國別稱之二。
魏文學家曹植《七啟》中有「威摺萬乘,華夏稱雄。」華夏,中國別稱之三。
戰國時,著名哲學家、陰陽學家鄒衍提出「大九州」學說,謂中國名曰赤縣、神州。故赤縣,中國別稱之四。
神州,中國別稱之五。
《漢書·司馬相如傳》:「世有大人兮,在呼中州。」顏師古註:「中州,中國也。」中州,中國別稱之六。
《晉書·石勒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中原」義同「中州」,系中國別稱之七。
唐王昌齡《放歌行》:「清樂動千門,皇風破九州。」九州,中國別稱之八。
《左傳·襄公四年》:「茫茫禹跡,畫為九州。」謂大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禹跡,中國別稱之九。
又大禹既首先劃分九州,並指定名山大川為各州疆界,後世既相沿稱中國為「禹域」。

②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例如「神州」

「中國」的別稱有:

天朝、華夏、瓷器之國、絲綢之國、茶葉之國、神州、九州等。

拓展資料:

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 ;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在《淮南子》中所列的九個州 中,其中位於東南方的神州即是中國、,因為中國是位於一塊被大海所包圍的大陸的東南方。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漢代在先秦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參考資料:別稱_網路

③ 中國城市有哪些別稱

1.「羊城」廣州

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里永無飢荒。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之稱。

2.「冰城」哈爾濱

哈爾濱還是世界冰雪文化發源地之一,亞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園冰燈游園會、松花江上冬泳、雪雕、冰雪游樂、一年一度的冰雪大世界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因此被譽為冰城。


3.「春城」昆明

昆明三面環山,南瀕滇池,滇池是雲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兩岸風光綺麗。由於地處低緯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別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調節著溫濕度,使這里空氣清新、天高雲淡、陽光明媚、鮮花常開。因此得名春城。

4.「鷹城」平頂山

鷹城是河南平頂山的簡稱或者通俗名稱;平頂山春秋時為應國,應國以鷹為圖騰,古典漢語「應」「鷹」通假,平頂山因此又稱鷹城 。

5.「山城」重慶

重慶市區在中梁山和銅鑼山之間,嘉陵江和長江流經的河谷、台地、丘陵地帶。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築錯落有致,因此別稱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

④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1、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2、赤縣,《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2、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4、海內,《辭源》「四海」條註: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5、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6、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7、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8、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9、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咸,燕歌以詠。」
10、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 《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11、八州,《漢書·許皇後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三國志·魏書》:「下迄魏晉,趙秦二燕,地據中華。」
12、中華,最初,中華系指黃河中下游而言。其後各朝獎土漸廣,凡所統轄者,皆稱「中華」。中華,中國別稱之一。

⑤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至少3個)

1、赤縣神州
在中國的古書《史記·孟子苟卿列傳》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驗衍的人,他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2、華
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花」一樣,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為華。
第二種說法是:「華」含有紅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為華。
第三種說法是:華是由中國的古稱「華夏」省略而來。「華」作為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3、中華
秦朝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是中國,「華」是華夏族的指稱。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
4、夏
在古代有「大」的含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後來人們就常用「夏」來稱呼中國。
5、華夏
中國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都向當時的商朝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6、
禹城·禹跡·禹甸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一個叫大禹的人去組織大家治理水災。據說,禹治水後,按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後來世代相傳下來稱中國為:禹城、禹跡(大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7、九州
相傳夏(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古書《淮南子·地形》又記: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就泛指中國。以九州的意思還派生演化出九域、九有、九土、九區等許多名字。
8、海內
古代的中國人以為中國周圍都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把外國叫做海外

⑥ 中國還有哪些別稱

1、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雲:「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里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夏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2、中華: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後隨著歷史演化,與各民族不斷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范疇的皆屬中國。

華者,初源於華胥氏(位於華山之西,今西安市藍田華胥鎮)。《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

3、九州:九州,意即漢地。五嶽五鎮四瀆都在九州這個地理范圍內[20-21],九州這個地理范圍是在漢代確立。1912年後,「中國」是指代含有漢地、藏區等各個民族地區在內,達960萬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國家。

4、海內,是指國境之內,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現在,一般認為大西洋以東太平洋以西算是「海內」。

5、神州(shén zhōu),俗稱「神州大地」,又名「赤縣神州」、「九州」(中國),是屬於黃種人漢民族的民族共同地域。

⑦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中國的別稱有」神州「、「九州」、」華夏「、「中原」。另外還有「諸華」、「中土」、「震旦」、「函夏」、「禹城」、「禹跡」、「禹甸」、「九牧」等。

1、華夏

華夏也稱「夏」、「諸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原住民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2、中華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後隨著歷史演化與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范疇的皆屬中國。

華者,初源於華胥氏 (位於華山之西,今西安市 藍田華胥鎮)。《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

3、諸華

由於周朝人自稱為華,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許多諸侯國,就稱作諸華。

(7)中國的別稱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熱點內容
半導體物理劉恩科視頻 發布:2025-04-16 17:11:44 瀏覽:421
吉林省中考語文作文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944
鄰班的班主任 發布:2025-04-16 16:27:16 瀏覽:33
班主任曲老師 發布:2025-04-16 16:26:54 瀏覽:543
北京大學數學中心 發布:2025-04-16 16:23:52 瀏覽:270
英語顏色歌曲 發布:2025-04-16 16:23:51 瀏覽:955
會計培訓老師工資 發布:2025-04-16 16:23:50 瀏覽:754
歷史最騷舞蹈 發布:2025-04-16 16:19:30 瀏覽:241
生物大辭典 發布:2025-04-16 16:18:49 瀏覽:603
22號英語 發布:2025-04-16 16:13:21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