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是哪個省的簡稱
⑴ 皖是 哪一個城市的簡稱
安徽省簡稱。
位於中國東南部。居華東腹地,東連江蘇省、浙江省,南鄰江西省,西接湖北省、河南省,北靠山東省,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距東海160~600千米,是沿海與內陸腹地的過渡帶。東西寬約450千米,南北長約570千米。面積13.97萬平方千米。
⑵ 皖是那個省的簡稱
安徽省簡稱「皖」,緣於皖西有綿亘的皖山,皖水繞流其間,古為皖國,漢以專後沿建皖縣、皖城、皖屬陽等縣,安慶府舊治潛山為其中心,後古皖又為安慶府境而名。以皖命名,表示安徽歷史悠久,山川壯麗。「皖」又作「睆」。始見於《詩經·小雅·大東》的睆彼牽牛」句,《毛傳》解釋為「明星貌」,唐陸德明解釋為「明貌」,《字匯·目部》釋為「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古皖國就地處山清水秀的皖西地區。
⑶ 皖是哪個城市的簡稱。
不是城市的簡稱、
只有直轄市才有簡稱、例:北京-京、天津-津、
皖是安徽省的簡稱、
⑷ 皖是哪一個省的簡稱
皖是安徽省的簡稱
周朝時期,在今天的安慶地區,以潛山縣為中心,就曾封有一個小諸侯國,即皖國。由於這里是皖國的轄地,所以境內出現了許多與「皖」有關的名稱,如皖山、皖河、皖江、皖口(皖河之出口)、皖城等。皖城,即今天的潛山縣城。
潛山縣歷史悠久,周朝時期,潛山是皖國的中心;漢至晉末,置為皖縣;晉末至元初,屬懷寧縣;元朝始置為潛山縣;漢至隋,潛山縣城又是廬江郡的郡治所在。這里也是古皖文化(或皖江文化)的發源地,古皖文化的范圍包括今天的安慶市及所轄各縣。
自宋代安慶建城以來,安慶逐漸發展成為古皖大地乃至整個江淮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成為皖文化的中心。故元代以後,安慶也被稱為皖城。清康熙六年,安徽建省,省名是以當時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安慶和經濟、商業比較繁榮的徽州兩地名稱為基礎各取一字,合稱安徽,省會為安慶。安慶屬西周皖國故地,境內又有皖山、皖水、皖城,故安徽建省後簡稱為皖。
⑸ 皖是哪的車牌號簡稱
「皖」是安徽省的車牌。
⑹ 「皖」是哪個省的簡稱
是安徽的簡稱。
⑺ 皖」是中國哪個省會的簡稱
安徽
皖由來: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
⑻ 「皖」是哪個省的簡稱
【皖】是【安徽省】的簡稱
周朝時期,在今天的安慶地區,以潛山縣為中心,就曾封有一個小諸侯國,即皖國。由於這里是皖國的轄地,所以境內出現了許多與「皖」有關的名稱,如皖山、皖河、皖江、皖口(皖河之出口)、皖城等。皖城,即今天的潛山縣城。
潛山縣歷史悠久,周朝時期,潛山是皖國的中心;漢至晉末,置為皖縣;晉末至元初,屬懷寧縣;元朝始置為潛山縣;漢至隋,潛山縣城又是廬江郡的郡治所在。這里也是古皖文化(或皖江文化)的發源地,古皖文化的范圍包括今天的安慶市及所轄各縣。
自宋代安慶建城以來,安慶逐漸發展成為古皖大地乃至整個江淮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成為皖文化的中心。故元代以後,安慶也被稱為皖城。清康熙六年,安徽建省,省名是以當時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安慶和經濟、商業比較繁榮的徽州兩地名稱為基礎各取一字,合稱安徽,省會為安慶。安慶屬西周皖國故地,境內又有皖山、皖水、皖城,故安徽建省後簡稱為皖。
⑼ 青、藏、川、滇、 鄂、 湘、贛、皖、蘇、滬分別是哪個省和市的簡稱
青——青海省;藏——西藏;川——四川省;滇——雲南省;鄂——湖北省;
贛——江西省;皖——安徽省;蘇——江蘇省;滬——上海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9)皖是哪個省的簡稱擴展閱讀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中華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眾多省份簡稱中,還保留先秦時期最古老「九州」概念的,只有兩個:冀和豫。從地理概念上,河南、河北繼承中原文化正統,優勢得天獨厚。不光如此,「豫」字,還透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氣候大變遷。
在金文中,「豫」的字形,好像是一個人看著大象。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也經常發現商朝貴族田獵捕象的信息。這說明,在商代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原是存在大量野象的。
野象、犀牛等種群的存在,證明中原地區曾經長期處於「全新世大暖期」,這一氣候期大致在9000年前到5000年前,基本吻合我國的新石器時代到商朝這段時間。進入周初,氣候發生顯著變化,野象棲息的地域也整體南移到淮河流域。
金文中,粵字是由「雩」演化而來,它的字形像是海洋上的氣流受阻,巫師祈求降雨。《詩經》里,粵常和「越」通用,含義也是一樣。
在先秦文獻中,中原文化對長江以南沿海部族,統稱為「百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駱越、於越等。從簡稱上看,粵(通「越」)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和越文化有關的省份。
廣東的「粵」起源於南越國,這是一個已經完成中原文化融合的政權,它的建立者是秦朝南海郡尉趙佗,祖籍就在今天河北的正定縣。
在南越國建立之前,秦朝就已經完成了大范圍的民族融合。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發逃亡被捕者、入贅者和賈人進入百越。這批人口共有50萬,其中大部分是商人。由此可見,嶺南人的經商血統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