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19 00:19:21

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主動招引人,但人們都來看它們開出的鮮花,採摘它們結出的果實,在樹下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故——《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說,「本身行為正,不下命令,人們也奉行;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們也不奉行。」這是說的李將軍啊。

我見到李將軍,朴朴實實像個鄉下人,口不善於言辭。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

諺語說:「桃李不能言語,可樹下踩出小路來。這話雖小,卻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近義詞——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是一句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典故——李廣從漢文帝時入伍起,經過景帝,至武帝時代,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斗。那時,北方的匈奴,經常南侵,在邊境地區騷擾。

匈奴兵都精於騎射,來去不定,出沒無常,很難對付。李廣屢次領兵,深入敵陣,一生身經70多次戰斗,匈奴兵都很怕他,單於也很敬畏李廣的威名。

可是漢朝始終沒有重用他,並且多次打擊他,在他60多歲最後一次和匈奴作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當時全軍將士,個個痛哭失聲,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不禁流淚。

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含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於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比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典故】
西漢名將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文帝、匈奴單於都很敬佩他,但年紀不大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贊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教育學中德育方法的表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體現了德育方法中示範的榜樣。
榜樣示範法,用榜樣人物的優秀品德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法。由於榜樣能把社會真實的思想、政治和法紀、道德關系表現得更直接、更親切、更典型,因而能給人以極大的影響、感染和鼓勵,教育、帶動和鼓舞人們前進;運用榜樣示範法符合青少年學生愛好學習,善於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進的年齡特點,也符合人的認識由生動直接到抽象的發展規律。

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以形容老師嗎'

可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主動招引人,但人們都來看它們開出的鮮花,採摘它們結出的果實,在樹下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譯文: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諺語說:「桃李不能言語,可樹下踩出小路來。」這話雖小,卻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西漢時候,有一位勇猛善戰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國家的功臣,但他一點也不居功自傲。

後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並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㈣ 請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

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出處
《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唐代學者顏師古是這樣解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樹,不會說話,從不自我宣傳,但是到桃李樹下來的人卻經常不斷,樹下的野地也會自然地踏出一條路來,這是因為桃李是實實在在地開出了美麗的花,結出了香甜的果,在為人們默默地服務,所以用不著吹噓,人們自會歡迎它們。做事力求實際,不尚虛聲,就叫「桃李不言」。

㈤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下一句是什麼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原意(字面意思) 桃樹李樹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
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誇耀,向別人邀功,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於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比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古諺語來,比喻實至名歸。即:比自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桃樹李樹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誇耀,向別人邀功,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於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

現在可以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是什麼意思

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lǐbùyán,xiàzìchéngxī
釋義。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來源《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化,造就了眾多名垂青史的風雲人物。西漢時期的一代名將李廣便是其中之一。他智勇雙全,長期與匈奴作戰,為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作為一個統軍大將,他武藝過人、膽略非凡,是不用說的,即便在對待部下諸多兵士上,他也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在行軍征戰中,李廣治軍有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次,在行軍途中,天氣非常寒冷,李廣發現身邊有一個腿部負傷的士卒,凍得全身直打顫,行走起來一跛一跛的,十分艱難。於是他立即跳下馬背,毫不猶豫地牽著韁繩來到這個士卒跟前,親切地對他說:「你行動如此不便,就暫時騎我的馬吧!」說完李廣便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馬背,並且親自為他牽馬,同時,輕聲地和他交談。負傷的士卒受到將軍如此的呵護,不由得感激涕零。當軍隊終於到達宿營地點時,又發現軍中糧食缺乏,李廣為了讓負傷的士卒吃的好些,就將自己那份飯菜也給他送去,自己卻是空著肚子挨了一夜。
李廣為人真誠和善,行事磊落,關心部下,雖然不自我張揚,但也使許多人深受感動。士卒們因受到將軍的關懷,便全力以赴地殺敵打仗,來回報他,致使軍隊捷報頻傳,所向無敵。因此,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李廣稱贊有嘉。
《史記》卷一零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亦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艷,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德才兼備,自然能感召人心。

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麼意思

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艷,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德才兼備,自然能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熱點內容
ipa教師資格證 發布:2025-04-23 00:37:16 瀏覽:758
敏學教育 發布:2025-04-23 00:13:35 瀏覽:974
我與老師發生的事 發布:2025-04-22 23:23:26 瀏覽:930
2016年數學中考試卷 發布:2025-04-22 23:08:17 瀏覽:931
初中英語教育 發布:2025-04-22 23:02:47 瀏覽:854
數學方程解 發布:2025-04-22 22:58:21 瀏覽:917
小學作文教師 發布:2025-04-22 22:43:42 瀏覽:270
雞蛋的英語 發布:2025-04-22 20:45:41 瀏覽:97
6級英語 發布:2025-04-22 20:42:35 瀏覽:732
對外漢語教師英文簡歷 發布:2025-04-22 20:33:55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