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如何補鈣
⑴ 嬰兒怎麼補鈣
含鈣較多的有牛奶、乳酪、雞蛋、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補鈣最重要還是看寶寶吸收好不好,否則怎麼給寶寶補都沒用的。可以給寶寶補鈣的同時補充益彤益生菌,能主動吸收並鎖住鈣,減少鈣流失,促進寶寶對營養吸收的,吸收好就不會缺鈣了
⑵ 寶寶如何補鈣
第一問題、寶寶長到5個月以後,開始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感興趣了,即使5個月以前完全採用母乳喂養的寶寶,到了這個時候也會開始想吃母乳以外的食物了。比如:寶寶看到成人吃飯時會伸手去抓或嘴唇動、流口水,這時就可以考慮給寶寶添加一些輔食,為將來的斷奶做准備了。 一、 用母乳喂養的寶寶如果,每天平均增加體重15克...左右,或10天之內只增重120克左右,就應該給寶寶添加200毫升的牛奶。 二、 用牛奶喂養的寶寶,要適當控制寶寶的飲奶量,如果讓他任意吃的話,他會長得過胖,肥胖兒多半是在這個時期奠定的「根底」,所以要控制牛奶的奶量。控制的標准仍以體重的增長為依據,如果10天內增加體重保持在150-200克之間,就比較適宜,如果超出200克就一定要加以控制了。一般來說,每天牛奶總量不要超過1000毫升,不足的部分用代乳食品來補足。 三、 增加輔食。5-6個月寶寶可加的輔食應以粗顆粒食物為好。因為此時的寶寶已經准備長牙,有的寶寶已經長出了一兩個乳牙,可以通過咀嚼食物來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同時,這一時期已進入離乳的初期,每天可給寶寶吃一些魚泥、全蛋、肉泥、豬肝泥等食物,可補充鐵和動物蛋白,也可給寶寶吃爛粥、爛面條等補充熱量。如果現在寶寶對吃輔食很感興趣,可以酌情減少一次奶量。 四、 該月齡寶寶的食譜可參照如下標准制定: 早晨6點:母乳(或牛奶) 上午9點:蒸雞蛋羹 中午12點:母乳(或牛奶) 下午3點:水果泥,果汁 下午5點:粥(加碎菜、魚泥或肝泥、肉末) 晚上8點:母乳(或牛奶) 晚上11點:母乳(或牛奶) 夜間停喂 第二個問題 專家回答: 為了給嬰兒補鈣,父母們首先要弄清楚為何要給嬰兒補鈣,再是在哪些情況下要補鈣和如何正確地補鈣。 在人體內,含有多種礦物質,其中鈣是含量最多的一種。人的骨骼和牙齒之所以較硬,主要是裡面含有較多鈣質的關系,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嬰兒如果缺鈣,牙齒生長發育會延遲,有些小兒2歲多還不長牙齒,骨骼也會變軟,嚴重的形成軟骨症、O形腿或X形腿。此外,在神經傳導、肌肉運動、血液凝固和新陳代謝等方面都需要鈣質的參與。嬰兒正處於骨骼和牙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對鈣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因此,就要及時而適當地給嬰兒補充鈣質。 有些父母雖注重給嬰兒補鈣,甚至一天給小兒3、4克鈣,但孩子仍有缺鈣的表現。其主要原因,是有些因素影響了鈣質的吸收。為做到正確地給嬰兒補鈣,父母須注意以下幾點: (1)鈣劑不與植物性食物同吃。有些植物性食物,如谷類,尤其是全麥片、全麥、麩皮等,因含植酸高,影響鈣的吸收;又如菠菜、芫荽、莧菜等多種蔬菜,都含草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等,會和鈣相結合而妨礙鈣的吸收。 (2)鈣劑不與油脂類食物同食。由於沒脂分解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後不容易被吸收。 (3)每餐不吃過多的肉、蛋。因為各種肉類、蛋類中含磷酸鹽較多,與鈣結合後,會影響鈣的吸收。 (4)補鈣的時間。由於奶製品中的脂肪酸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兩次餵奶之間。有些食物雖營養較豐富,如豆漿等,但含鈣量較低,精米、白面含鈣量也較低,在給小兒吃這些食物的同時,都要注意另外補充鈣質。 (5)補鈣的劑量。一般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只有需要量的2/3,所以每天必須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鈣。如果孩子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的能力就會減小。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6)多吃含鈣多或能促進鈣吸收的食物。例如:奶類(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鈣較豐富,吸收也充分;動物肝臟、蛋黃、魚、肉及豆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沒收,但動植物中的維生素D要經過紫外線照射轉化為內源性維生素D,才能被人體利用,故小兒要適當曬太陽。海帶、小蝦皮等海產品含鈣量高;紫菜、菜花含鈣也較豐富,蠶豆連皮吃提高鈣的吸收;骨頭加醋熬湯,可增加鈣質,精醋排骨也含有豐富的鈣質;將魚炸酥後連骨吃,可提高鈣的含量,等等。哺乳婦經常吃這些含鈣多的食物,可提高母乳的含鈣量,對嬰兒起到補鈣作用。對幼兒和兒童要給他們經常吃這些含鈣多的食物,以增加鈣質。 (7)多吃酸性食物。因鈣易溶於酸性溶液,在鹼性環境則形成難溶的鈣鹽。故多吃酸水果、果汁、乳酸、氨基酸等。能促進鈣的吸收。 (8)注意鈣磷比例。磷是人體必需的無機鹽,但磷攝入過多,會與鈣形成磷酸鈣。研究表明,食物中的鈣磷之地為2∶1,牛奶中的鈣磷之比為1.2∶1時,最有利於鈣的吸收,母乳中鈣磷之比近於2∶1。所以用牛奶喂養的嬰兒,應增加含鈣高而含磷少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湯或萊泥、蘋果泥、蛋類等。以矯正鈣磷之比。
⑶ 嬰兒如何補鈣
我覺得愛寶氏的乳鈣很好,其他品牌的鈣要沖很多水,我家的寶寶根本喝不下,但是愛寶氏的乳鈣就是一個小膠囊,很好喂,味道也好,寶寶很接受。對了,鈣一定要配合維生素AD滴劑一起吃效果才好。聽朋友說龍牡壯骨沖劑效果也好。我家寶寶出生時枕禿很嚴重,吃了愛寶氏後現在完全長好了。在母嬰用品店有賣的,52元一盒,30顆,吃30天,我是在網上授權店買的,才32元一盒,反正有防偽,不用擔心買到假的
⑷ 怎樣給嬰兒補鈣
一是在嬰兒食物中添加鈣,如市售的配方奶粉、嬰兒營養奶米粉、奶麥粉等都有版鈣,權二是用鈣劑補充。後者是目前普遍採用的方法。那麼選擇哪種鈣劑好呢?現在鈣制劑品種繁多,不下200餘種,補鈣成了一個熱門。選擇鈣劑時,一要看鈣劑的含鈣量;二要看鈣劑的溶解度,只有易溶於水的鈣劑吸收才會好;三是安全無毒無副作用;四是價格適宜。醫療保健單位的醫生會根據原則幫助父母們選擇適宜的鈣劑。目前市售的一種用牡蠣殼煅燒後直接製成的「活性鈣」是不適宜給嬰兒用的。其含鈣量雖高,但溶解性差,所以吸收率低。還由於其鹼性重,對寶寶的胃有刺激,長期喂服會使寶寶胃口差。此外,由於近海污染的緣故,牡蠣殼中含有對健康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如鉛、鋁、汞等,長期服用會產生蓄積中毒。所以,給嬰兒補鈣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宜自行采購,也不要認為價格貴的就是好鈣劑。
⑸ 嬰幼兒應該如何補鈣
1.奶品是嬰兒最好的補鈣來源,就鈣容易吸收的程度來看,母乳最佳,次之是配方奶,最後是鮮奶。 2.補鈣時一定要同時補充VD,促進鈣在腸道的吸收和利用,理想的補鈣方法是分別服用VD和鈣劑。 3.夏天戶外活動較多,1歲以上寶貝暫可不服用VD,以免蓄積體內引起中毒。 4.嬰兒胃酸濃度低,最好選擇葡萄酸鈣、乳酸鈣等有機鈣;2-3歲後胃酸濃度逐漸增高,可選擇含鈣量較豐富的無機鈣,如碳酸鈣。 5.曬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窗,陽光中的紫外線很少能穿透玻璃窗。而且,要盡量多露出皮膚,增加皮膚對VD的合成。 6.菠菜、莧菜等綠色蔬菜先焯一下好,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以免影響本身及其他食物中的鈣吸收。 7.避免把鈣劑放到牛奶、米湯或稀粥等食物中,食物中的植酸會影響鈣吸收,導致體內鈣吸收下降。 8.烹調魚或排骨放些醋,用小火長久焐燜,使魚骨、排骨中的鈣充分溶出,鈣與蛋白質在一起也最容易被吸收。 9.大米和白面中含有很多植酸,影響鈣的吸收。製作前,最好先將麵粉發酵或把大米放在溫水裡浸泡一下。10.黃豆(大豆)植酸含量很高,可採用發芽方法去掉,以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11.把豆腐和魚一起燉,魚肉中含有的VD促進豆腐中的鈣吸收;把西紅柿與雞蛋同炒,西紅柿中的VC促進雞蛋中的鈣吸收;雪裡紅與黃豆同食,都可使鈣的吸收和利用率大為提高。12.少吃高鹽、高油、高蛋白飲食,如漢堡、炸雞、洋芋片、蝦味鮮、蠶豆酥等;少吃高磷食品,如汽水、可樂等。前者增加鈣的排出,後者妨礙鈣的吸收。13.鈣劑最好在兩餐之間服用,這樣可使鈣被體內更好利用,進餐時服用容易影響鈣的吸收率。14.食物中蛋黃或動物肝VD含量相對較高,可給4-5個月的寶貝喂一些熟蛋黃,10個月時添豬肝粥或羊肝粥。 伊分子酪蛋白是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將由牛奶中的酪蛋白離子與鈣離子反應製得的新型化合物。它具有很好的補鈣和補蛋白得雙重功能,同時提高鈣離子的吸收和利用,人體吸收率高達92%以上,酪蛋白鈣具有特異性、高親和力、能可逆地與鈣相結合的蛋白質,溶解度好、最適合人體增加骨密度,遠遠優於傳統有機鈣、無機鈣和活性鈣等原料。
⑹ 嬰兒怎樣補鈣
可以吃一些補鈣的東西,還可以去曬太陽。
⑺ 嬰兒應該怎麼補鈣
媽媽給寶寶補鈣,可以給寶寶吃點生物蛋白鈣,伊分子的,平時多帶寶寶到戶外曬曬太陽的,這樣對寶寶吸收鈣都是會有好處的,另外媽媽要也可以適當補鈣的,對寶寶有好處的。
⑻ 嬰兒怎樣補鈣
吃母乳的寶寶在出生後15天就要補充魚肝油,只補充魚肝油就行了,因為母乳中含鈣豐富而且鈣磷比例最適合寶寶所以最容易吸收,所以只補魚肝油就能滿足寶寶的鈣需求。而奶粉中的鈣較母乳吸收差,所以除了補充魚肝油外還要同時補充一些鈣。由於寶寶越小越生長發育越快而且寶寶的牙齒的發育和頭骨的閉合還需要更多的鈣,所以寶寶越小就需要的鈣越多,每天補充相應的魚肝油是必須的。對於醫生有的說隔一天吃一次有的說天天吃,是根據寶寶的缺鈣狀況和整體發育水平來決定的。如果寶寶缺鈣較重甚至出現了佝僂病,就要天天補充魚肝油和鈣,如果寶寶缺鈣的表現不明顯那麼就可以隔一天吃一次。 寶寶在出生前就在體內儲存了一部分鈣和維生素D,可是有的寶寶的媽媽在懷孕時就缺乏鈣和維生素D,那麼寶寶體內儲存的鈣和維生素D就不足,在出生後就很快表現出缺鈣的狀況。所以對於這樣的寶寶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魚肝油就含有維生素D)是必要的。 寶寶缺鈣容易發生骨骼的軟化如頭顱形成方顱,胸骨呈雞胸狀,肋骨外翻等骨骼變形表現,醫生可從寶寶是否有這些外部可觀察到的表現和寶寶的乳牙是否長出、囟門閉合狀況來初步判斷寶寶的缺鈣狀況,同時再進行一些骨質檢查,和微量元素的檢查來最終確定寶寶的缺鈣情況,較重的要補充的鈣就要多一些。不太嚴重的可少量補充。一般要連續補充40天以上。然後再去做復查如果不缺乏了可暫停補充鈣,但如果在冬天魚肝油可以繼續吃。夏天當光照充足,寶寶室外活動多了,接受光照充足了就可以暫停補充魚肝油。 所以補鈣最好是聽醫生的,因為醫生是根據你寶寶的總體的生長發育水平和寶寶的檢查結果來確定的補鈣量。
⑼ 如何給嬰幼兒補鈣
胎兒出生之後臍帶被剪斷,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此中斷了,可小兒的生長發育仍在繼續,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後第三天就開始補鈣,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我們知道,嬰兒的營養主要來自乳類,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含磷15毫克,兩者之比為2.4:1,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 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於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 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製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於奶製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餘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並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症而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葯,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製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