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津港市是哪個省

津港市是哪個省

發布時間: 2020-11-19 02:48:55

『壹』 中國省市名稱列表

Anhui 安徽
Beijing 北京
Chongqing
重慶
Fujian 福建
Gansu 甘肅
Guangdong 廣東
Guangxi 廣西
Guizhou 貴州
Hainan 海南
Hebei 河北
Heilongjiang 黑龍江
Henan 河南
Hongkong 香港
Hubei 湖北
Hunan 湖南
Jiangsu 江蘇
Jiangxi 江西
Jilin 吉林
Liaoning 遼寧
Macau 澳門
Neimenggu 內蒙古
Ningxia 寧夏
Qinghai 青海
Shandong 山東
Shanghai 上海
Shanxi 山西
Shanxi 陝西
Sichuan 四川
Tianjin 天津
Tianwan 台灣
Xinjiang 新疆
Xizang 西藏
Yunnan 雲南
Zhejiang 浙江

『貳』 中國所有省,市,自治區的簡稱是什麼

全國共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一、四個直轄市: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別名津沽、津門等。。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地位。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2000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

重慶,簡稱渝或巴,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 既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

二、五個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市,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面積163.158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

西藏,簡稱「藏」。西藏自治區(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藏語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轉寫:Bod rang skyong ljongs),首府拉薩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市,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 ,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廣西,簡稱「桂」。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首府南寧市。得名於古地名「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西謂廣西。南臨北部灣,是中國唯一沿海的自治區。

三、兩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Hong Kong),簡稱「港」(HK),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南海沿岸,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接珠江,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著珠江口相望。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簡稱「澳」,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中國南海。

四、23個省

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最東北部,中國國土的北端與東端均位於省境。因省境東北有黑龍江而得名。

吉林省簡稱「吉」,省會長春市。地處東經122-131度、北緯41-46度之間,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2%。

遼寧省,簡稱"遼",省會沈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

河北省,簡稱「冀」,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省會為石家莊。全省常住總人口7519.52萬(2017年),總面積18.88萬平方千米,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濱的省份,屬溫帶季風氣候。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

青海,簡稱青,省會西寧,位於中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中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省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為69.66萬平方千米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

河南,古稱中原、豫州、中州,簡稱「豫」,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

江蘇,簡稱「蘇」,省會南京,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市,位於中國大陸東部,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浙江省簡稱「浙」,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折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

福建,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面、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面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

江西省,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別稱贛鄱大地,是江南"魚米之鄉",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湖南省簡稱「湘」,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省會駐長沙市。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

廣東省,以嶺南東道、廣南東路得名,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台灣(Taiwan)簡稱「台」。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 東北鄰琉球群島, 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

海南省,簡稱瓊,別稱瓊州,位於中國南端。海南省是中國國土面積(陸地面積加海洋面積)第一大省,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島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

甘肅省,簡稱甘或隴,中國省級行政單位之一,位於黃河上游,省會為蘭州市。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陝西(ShaanxiProvince),簡稱「陝」或「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單位之一,省會古都西安。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

(2)津港市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而分級劃分的區域。因此,行政區劃亦稱行政區域。中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和習慣上,各省級行政區都有簡稱。省級人民政府駐地稱省會(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叄』 全國23個省市及簡稱

名稱 簡稱 省會或首府
北京市 京 北京
天津市 津 天津
河北省 冀 石家莊市
山西省 晉 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 遼 沈陽市
吉林省 吉 長春市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市
上海市 滬 上海
江蘇省 蘇 南京市
浙江省 浙 杭州市
安徽省 皖 合肥市
福建省 閩 福州市
江西省 贛 南昌市
山東省 魯 濟南市
河南省 豫 鄭州市
湖北省 鄂 武漢市
湖南省 湘 長沙市
廣東省 粵 廣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市
海南省 瓊 海口市
重慶市 渝 重慶
四川省 川/蜀 成都市
貴州省 黔/貴 貴陽市
雲南省 雲/滇 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市
陝西省 陝/秦 西安市
甘肅省 甘/隴 蘭州市
青海省 青 西寧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市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門
台灣省 台 台北市

『肆』 朝鮮青津港在哪裡(最好有圖)

位於朝東北部

清津(英語:Chongjin,朝鮮語:청진)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咸鏡北道的首府,為朝鮮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朝鮮北部重要的工業城市,人口約為700,000人。清津位於咸鏡北道南部的輪城川河口,東臨日本海鏡城灣。東北部是羅先市、西部是富寧郡及茂山郡、南部是鏡城郡、北部是會寧市。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包括郡)。市區人口約49萬。

『伍』 中國各省市的簡稱都是什麼

天津市簡稱津,上海市簡稱滬。

重慶市簡稱渝,河北省簡稱冀。

河南省簡稱豫,雲南省簡稱雲。

遼寧省簡稱遼,黑龍江省簡稱黑。

廣西壯族簡稱桂,甘肅省簡稱甘。

(5)津港市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各省簡稱由來:

1、黑龍江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2、山西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3、雲南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4、山東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5、遼寧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

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並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6、吉林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7、北京市

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

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北平,後復稱北京。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8、天津市

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

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1965年與河北省合並,1967年,天津恢復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9、上海市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

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

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10、江蘇省

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有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

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並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11、浙江省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12、安徽省

以境內山名是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

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13、福建省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故簡稱「閩」。

14、江西省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

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贛江,以贛江為母親河,故簡稱「贛」。

15、湖北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戰國楚國在此建都,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16、河南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

17、河北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

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18、廣東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東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19、西藏自治區

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0、海南省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設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21、廣西壯族自治區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復設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2、四川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

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

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23、貴州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

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24、重慶市

重慶古稱「巴」,商周時期為巴國首都。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

1949年設為直轄市,1954年並入四川省,1997年,重慶恢復設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5、陝西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

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6、湖南省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

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為母親河,故簡稱「湘」。

27、甘肅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

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28、內蒙古自治區

以區名的前三字為簡稱的有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

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9、寧夏回族自治區

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

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並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3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意為「故土新歸」。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

清末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31、青海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32、台灣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台灣,以台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台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

清鄭氏,設台灣府及台廈道,是為台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台灣島,後改台廈道為台灣道;清末設台灣省,後為日佔,仍稱台灣;民國收復,恢復台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省份簡稱

『陸』 天津哪幾個區屬於市區

截至2019年,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市轄區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具體16區分別為: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薊州區,河北區,紅橋區,濱海新區,東麗區,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

1、武清區

武清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市轄區,位於京、津兩大直轄市的中心點,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美譽,是京津冀三省市的交匯點,是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核心區和橋頭堡。武清是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之一。

2、寶坻區

寶坻區是天津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中國天津市中北部、華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脈南麓,屬於華北平原北部的一部分,地處京、津、唐三角地帶,臨近渤海灣。寶坻自古是商業要地,據考證,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開發利用,秦城遺址等古跡遍布。

3、寧河區

寧河區,位於天津市東北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區核心區域,位居京津唐和曹妃甸工業區中心地帶。面積1296平方公里,其中行政管轄面積1031平方公里,耕地90萬畝,下轄14個鄉鎮、283個行政村、28個居委會,政府駐地蘆台鎮。

寧河區始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置,隸屬順天府東路廳,2015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天津市寧河縣,設立天津市寧河區。

4、靜海區

靜海區,是天津市市轄區,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開放區之一。靜海東北、東南分別與天津市西青區及大港區接壤,西北部與河北省霸州市交界,南部是河北省的青縣和黃驊市。靜海區城距天津市區40公里,天津新港80公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60公里,距北京120公里。

5、薊州區

薊州區,隸屬天津市,位於天津市最北部,地處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總面積159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薊州區下轄1個街道、24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1個管委會。

薊州區古稱漁陽,春秋時期稱為無終子國,戰國時稱無終邑,秦代屬右北平郡,唐朝設薊州。新中國成立後,屬河北省下轄縣,1973年9月,劃歸天津市,相沿至今。2016年7月28日,市委、市政府決定,撤銷薊縣,設立薊州區。

『柒』 無津港是什麼行政級別,是區嗎

副廳(局)級或者正處級的。
天津港是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回的簡稱,天津港是答天津市國資委管理的地方國有企業,不是什麼行政區。
天津市國資委是天津市人民政府直屬的特設機構,行政級別是正廳(局)級的。而天津港隸屬於天津市國資委管轄,一般下屬單位比上級主管單位的行政級別要低一級或者半級的。因此,天津港的行政級別是副廳局級或者是正處級的。

『捌』 「東」是哪個省或市的簡稱

沒有「東」這個簡稱。

1、是電視劇里編造的,實際沒有這個省或市。

2、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行政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3、當省份有兩個或多個簡稱時,車牌簡稱取與省份全稱有同字的。如:四川簡稱川或蜀,車牌簡稱取"川"字。

4、內蒙古自治區簡稱為"內蒙古",不可簡稱為"蒙",但在車牌號中,只能使用一個字,所以用"蒙"字代替。

5、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進入內地車牌代碼分別為"粵Z 港""粵Z 澳"。

熱點內容
英語不難學 發布:2025-04-29 04:21:35 瀏覽:341
弋江區中學 發布:2025-04-29 04:21:34 瀏覽:492
一年級考試試卷語文 發布:2025-04-29 04:03:21 瀏覽:189
導游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9 04:03:16 瀏覽:769
數學復賽 發布:2025-04-29 03:38:19 瀏覽:320
英語傢具 發布:2025-04-29 02:28:23 瀏覽:557
五年級上冊數學同步 發布:2025-04-29 02:02:14 瀏覽:584
英語手抄報高中 發布:2025-04-29 01:07:15 瀏覽:267
修的英語 發布:2025-04-29 00:40:57 瀏覽:818
九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4-29 00:12:20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