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儀容儀表
⑴ 中學生的儀容儀表的要求
中學生儀容儀表要求細則
——創新學期良好開端
中學生儀表儀容應符合學生的身版份和特點,在美的權追求上要講科學,切勿趕時髦、圖虛榮、不加分析地盲目模仿,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有關規定和我校具體情況,特製定我校中學生儀容儀表規范要求,望遵照執行:
一、儀容儀表基本要求。
整潔大方,樸素得體,符合中學生身份。
二、儀容儀表細則。
1、男同學不得留長發,不得剃光頭,不得染發、燙發,不理碎發,做到前不掃眉、旁不遮耳、後不過頸,不留怪發型。
2、女同學要求理運動短發或扎馬尾辮,前額流海不過眉,不塗脂抹粉,不畫眉毛,不畫眼圈,不抹口紅,不得塗指甲油,不得披頭散發、燙發、染發,不理碎發,不梳怪發型。
3、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穿拖鞋,不穿奇裝異服,尤其是褲腿不能有口袋和吊帶,不盲目追求名貴服飾。
4、不得佩戴耳環、項鏈、戒指、手鐲、手鏈等飾物。男女生均不得戴護身符。不染、不裝飾指甲,不留長指甲。
5、不得穿拖鞋進入校園,女生不得穿高跟鞋。
⑵ 中學生儀容儀表演講稿
中學生應有自己的儀表美
同學們:
大家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學生追求美,儀表講究一些,打扮漂亮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應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這是個人
內在修養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儀表是心靈的寫照,人的儀表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層次文化和
精神面貌,也是我們一個班級班風、班貌的體現。
每個中學生都要注重自己的儀表美。中學生儀表的基本要求是:樸素、大方、得體,符合中學生身份,不追求新潮、時尚、名牌,
不追求藝術家們的個性形象。
教育部於2004年3月重新對《中學日常行為規范》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規范》第一款是自尊自愛,注重儀表,其中第二條明確規
定中學生的儀表要求: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不染發,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穿高跟鞋。《中學生日
常行為規范》
這樣規定是我們國家對中學生儀表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是使我們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生形象,與社會上的一般青年要根本地區別開來
;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端正自己的思想觀念,而不是熱衷於打扮,追求時毛,搞穿著攀比,自覺
抵制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同時使學校具有良好的校園文明風尚,為學生的學習進步起積極作用。有的同學認為現在時代不同了,審美
觀變化了,應該張揚個性,但我們試想,社會發展到今天,為什麼國家的領導們還要在《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中
學生的儀表要求?這唯一說明的是我們中學生就應該與社會青年不一樣,應該有規范的要求,我們不能借口張揚個性而可以違反國家
制定的規范要求,任何人都要受到一定環境制度的約束,我們中學生就要受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規章制度的約束,就象
工人要受到工廠制度的約束,公民就要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一樣,不是我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每個人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做正確、做好。
同學們,上周四班會課,我們學校全體行政領導對全校學生的文明儀表進行了一次大檢查,檢查的情況不容樂觀,有的同學佩帶
首飾,有的男同學留長發等,為此,學校於上周五、六兩天對留長發的男生進行了集中理發,對檢查到佩帶首飾的同學進行了當場整
改,並把檢查結果記入班級五項競賽考核。
同學們,中學生符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的儀表要求才是我們學生的儀表美,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希望全體同學嚴
格要求自己,將自己的目光放長遠一點,多在自己的做人上、學習上、能力培養上等方面下些功夫,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為以後的踏
上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不要讓一時的沖動,而遮沒了我們青春可愛的形象,讓我們冷靜、謹慎的選擇屬於我們中學生的輕松可愛的
儀表。
⑶ 中學生禮儀有什麼
一、坐的禮儀
1、上課時,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書寫字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本一尺,胸口離課桌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
2、與人交談,神情專注,自然大方,不翹二郎腿。
3、在公共場合,入座講究謙讓,不爭搶,尊老愛幼,照顧病殘者。身坐正,不斜靠,不影響他人。
4、就餐入座講秩序,有長輩在場,應讓長輩先入座。
5、長輩或其他客人來訪,應起身示座。
二、 立的禮儀
1、升國旗要行注目禮,唱國歌要肅立。
2、課堂師生施禮要立正,兩眼注視老師。
3、集合集會快、靜、齊。
4、上課發言或朗讀課文,頭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來賓詢問情況,應主動起立。
6、當別人伸手與你握手時,立即伸手相迎,熱情迎送。
三、 行的禮儀
1、上下樓梯靠右走,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室"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2、遇見師長,主動讓師長先行。
3、登台發言或演講,先行禮再發言,講完後行禮再歸位;接受獎狀、獎品要雙手接過,並鞠躬致謝。
4、集體活動,聽從指揮,按隊列行走。
5、平時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趕,不打架。
6、上、放學走(騎)人行道,不闖紅燈,過馬路時先兩邊看,再從容走過。
四、 說的禮儀
1、上課遲到或進辦公室喊"報告",經允許後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應輕輕敲門,徵求室內人員同意後方可入室。
3、找別人問話,用"請問",答後致謝。若對方答不上來也要表示諒解和謝意。
4、不直呼師長姓名,要用准確的稱謂。
5、得罪別人要說:"對不起、請原諒"。別人向你道歉,應說:"沒關系"。得到別人幫助要說:"謝謝"。別人向你致謝,要說:"不用謝"。
6、遇到來賓或師長要主動問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見"等禮貌用語。
7、與同學別後初見應相互問候、打招呼,分別時互道"再見"。
8、在集會、教學樓區等安靜的場合,不要大聲喧嘩,以免影響他人學習、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罵人、不說謊、不亂議論別人的缺點,有意見在適當時候面談。
10、不叫同學不雅的綽號,不給他人取綽號。
五、 穿的禮儀
1、衣著整潔,樸素大方。
2、不化妝,不佩戴首飾,女生不燙發(不焗彩油),男生不留長發。
3、在校不外穿背心、褲衩;不穿拖鞋、不披衣、敞衣、散扣;男生打球時不赤背;課堂上不戴帽。
⑷ 中學生儀容儀表頭發的標準是怎樣的
頭發標准:男生理學生式、西裝式頭發,不留長發(頭發不遮住耳朵)和鬍子,女生扎辮子或剪童花頭、短發,不留披肩發。男女同學都不許燙發、染發,不得化妝。
中學生儀容儀表規范
1、衣著整潔、得體、協調、樸素、大方,不得穿奇裝異服,不得穿不符合中學生身份的時裝,提倡平時穿衣服,參加升旗儀式和重要集體活動,一律穿校服。一律佩戴校徽。
2、男生理學生式、西裝式頭發,不留長發(兩側頭發不遮住耳朵)(前額的頭發不超過眉毛)和鬍子,女生扎辮子或剪童花頭、短發,不留披肩發。男女同學都不許燙發、染發,不得化妝。
3、每天佩戴校徽,團員還要佩戴團徽、校徽,團徽佩戴於左胸前校徽下。
4、男女同學一律不得佩戴任何飾件,不佩帶手機.MP3.游戲機等。
5、進校門主動下車,接受門衛和值勤同學的迎接和檢查,不在校園騎車。
6、進出校門或進出其他單位應主動出示出門證,受到門衛檢查時,不得作出粗暴的反應或其他不良表現。
7、在路上和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問好;進出門口、上下樓梯,遇到老師,要讓老師先走;在校外遇到老師時,應主動和老師打招呼,不得故意迴避。
8、預備鈴響後,坐在位置上作好課前准備,靜候老師上課。遲到了要喊報告,經老師允許後,才能進教室。
9、老師示意上課後,班長號令「起立、立正」,老師喊「同學們好!」同學們喊「老師好!」(並向老師鞠躬30度)待老師示意坐下後方可坐下。老師示意下課後,班長號令「起立、立正」,老師喊「同學們再見!」同學們喊「老師再見!」(並向老師鞠躬40度)待老師示意解散後方可休息。有老師聽課,讓老師先離開教室。
10、舉手發言,起立回答,表情要大方,不得故作松垮姿勢或引人發笑的舉止。
11、對老師在課堂上的提醒和批評,不得頂撞。如有意見,可在課後與老師交換。
12、校園內禁食口香糖,提倡勤儉節約,用好一日三餐,嚴禁在食堂以外的地方吃零食喝飲料(教室內飲用純凈水除外)。
13、要適時理發,經常梳洗,勤剪指甲,勤換衣服。
14、認真打掃環境衛生,不亂扔紙屑雜物,不隨地吐痰,不在教室里打球打撲克等其他體育活動。
15、遵守用膳制度,排隊購買飯菜,注意用膳衛生,不浪費糧食。用膳時不講話,用膳完畢及時離座並將餐盒擺放到指定位置。
16、文明用廁,愛護衛生設施。
17、不許吸煙、喝酒、賭博、看黃色影視、書刊,不得進營業性游戲機房、網吧,不參與迷信邪教活動。
18、放學後及時回家,不在小攤點上購物,不在馬路邊吃東西。
19、與人交談、態度要誠懇,語調要親切、溫和,公共場合不與他人大聲交談、打鬧。
20、向別人問話時,要和氣大方,吐字清楚,意思明白;回答別人時,應謙和、朴實、含笑、耐心。
21、交談中要注意站相和坐相。不做任何損害個人形象的小動作。
22、長者到場要用短暫的起立以示敬意,有人給你沏茶,應略為欠身以示謝意。
23、要注意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常用禮貌語。
24、對殘疾人要尊重、扶助、禮讓,不要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不要給他們起綽號。
25、作業要按時交。如果有不會的題要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不得抄作業。
(4)中學生儀容儀表擴展閱讀
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
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⑸ 中學生儀容儀表應該如何
干凈、整齊、大方、不穿奇裝異服、不留怪異的發型!
舉止文明有禮,落落大方。
談吐用語文明,風趣幽默。(默是智慧的體現)
最好穿套裝,運動裝一類的!!
不要穿顏色太深的衣服,要穿那種給人生機,
給人陽光感的衣服!
不要忘記保留自己個性!!
⑹ 中學生儀容儀表
誰說只剪劉海不行的,我都是這樣的啊,只要跟發型師講清楚就可以了,更不要說什麼地方啦,哪裡都可以的。
⑺ 學生儀容儀表規范
中學生儀容儀表要求細則
——創新學期良好開端
中學生儀表儀容應符合學生的身份和特點,在美的追求上要講科學,切勿趕時髦、圖虛榮、不加分析地盲目模仿,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有關規定和我校具體情況,特製定我校中學生儀容儀表規范要求,望遵照執行:
一、儀容儀表基本要求。
整潔大方,樸素得體,符合中學生身份。
二、儀容儀表細則。
1、男同學不得留長發,不得剃光頭,不得染發、燙發,不理碎發,做到前不掃眉、旁不遮耳、後不過頸,不留怪發型。
2、女同學要求理運動短發或扎馬尾辮,前額流海不過眉,不塗脂抹粉,不畫眉毛,不畫眼圈,不抹口紅,不得塗指甲油,不得披頭散發、燙發、染發,不理碎發,不梳怪發型。
3、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穿拖鞋,不穿奇裝異服,尤其是褲腿不能有口袋和吊帶,不盲目追求名貴服飾。
4、不得佩戴耳環、項鏈、戒指、手鐲、手鏈等飾物。男女生均不得戴護身符。不染、不裝飾指甲,不留長指甲。
5、不得穿拖鞋進入校園,女生不得穿高跟鞋。
⑻ 初中生禮儀要求
一、儀容儀表總體要求
儀容儀表是初中生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初中生應做到儀表端莊、舉止文雅、語言文明,追求健康向上、朴實自然之美,切勿盲目模仿、追趕時髦、圖慕虛榮,要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
二、儀容服飾規范要求
臉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表情勿傲、勿暴、勿怠,神色宜靜、宜和、宜庄。
(一)發型及面、手部要求
1.男生統一留短發,女生統一梳運動式短發或馬尾辮。
2.頭發要梳理整齊並做到前不掃眉、側不遮耳、後不過衣領。
3.不得剃光頭、染發、燙發、披頭散發或留怪發型(如雞冠形發等)。
4.不佩戴飾物或手機,不化妝,不留胡須,不留長指甲或裝飾指甲。
5.堅持每天洗臉、刷牙、洗腳,經常洗澡、洗頭。
(二)校服、校牌穿戴要求
1.在校期間,必須著全身校服並正確佩戴學校統一印製的校牌(出入證或住宿證)。
2.不得修改校服或在校服上亂塗亂畫,不得損毀、丟棄校服,不得穿奇裝異服。
3.不得損壞、塗改或私制校牌,不得出借校牌或佩戴他人校牌。
4.必須愛護並妥善保管自己的校服、校牌。校服破損時,要及時縫補或更換。
5.衣著要整潔得體,不得過於暴露;不得穿高跟鞋或拖鞋。
三、儀表言行規范要求
1.坐、立、行走姿勢要合乎健美要求,服裝、發型要合乎自己身份、樸素大方。
2.靠右行走,途中遇到老師、同學、熟人要主動讓道並禮貌地打招呼。
3.領導、老師、家長到教室、寢室,要禮貌地問好、讓座。
4.個人財物及書本要妥善保管、擺放整齊,經常換洗枕巾、床單、被套等。
5.打水、打飯、洗刷、如廁等,應「先人後己」,切勿爭搶。
6.與人交談時,體態、語言要文明得體。不得言行粗俗,高聲喧嘩,失了分寸。
8.與人和睦相處,不與老師、同學、家長爭吵,不給老師、同學起綽號。
7.課前兩分鍾進教室備好上課用品,靜候老師到來。上課要遵守課堂紀律和禮儀。
9.集會時,要遵守會場紀律及禮儀,不得破壞會場衛生。
10.在校外或畢業後遇到老師、同學,要主動熱情地問候。
(8)中學生儀容儀表擴展閱讀:
中學生文明禮儀是中學生在各種場合都應該遵守的禮儀。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個人而言,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⑼ 關於中學生儀容儀表主題
知禮,在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話題。華夏五千年,它不知道被我們擺在了一個多麼重要的位置上。古人早有語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沒錯,彬彬有禮,儒雅恭謙,從來就被認為是一個人高素質的舉止。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把這個話題反復強調,卻是因為這之中已經有了某些被遺忘的因素。
中國古人是非常重視禮儀的。據《史記》記載,在孔子還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在游戲中教他禮儀知識。他給學生開的課程里,也包含了禮。他的弟子有子深諳禮的重要性,曾說過:禮儀的最大用處,在於促進社會和諧。看看古代的書信,比如著名的勸降書《與陳伯之書》,那裡面的曲折委婉、文采辭情,無不周詳備至。不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單其開頭結尾的禮節性用語,就含義豐富而且十分得體。
任何一個文明的國家都講禮儀,林肯擔任美國總統時,正值南北戰爭。他手下一名將軍剛愎自用,吃了敗仗。林肯怒火中燒,想寫一封信狠狠批評這位將軍。但落到紙上,最厲害的詞句不過是:「如果我是你,我會……」這封信被著名演說家卡耐基奉為經典,因為它有愛而寬容。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都將禮貌、禮儀視為一個人文明的尺度。
禮儀包含儀容儀表、孝敬父母、尊賢敬長、做客待客、社會公德、律己修身六個方面,它們的內涵都可歸結為「敬、讓、靜、潔」四個字,其核心是自謙而敬人,目的是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
禮節有以下三大好處:
第一,禮節可以化解尷尬的局面;第二,禮節可以減少摩擦提高工作效率;第三, 禮節可以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們感到生活的美好.
首先,禮節可以化解尷尬的局面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記述了他分別與周總理和江青會面時的情景。
尼克松見到周總理時,主動伸出手來,周總理彬彬有禮地說:「歡迎你從大洋彼岸伸出手來。」
周總理禮貌的一句話,立即化解了緊張的氣氛,使尼克松感到了愉快和友好,他說:「我們本來就生活在同一星球上。」
彼此的禮貌與風趣,為這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性會晤,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氣氛。
而相反的例子是,當尼克松第一次見到江青時,她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你過去怎麼不到中國來?」這無禮而突兀的問話,令尼克松十分尷尬,雙方的政見隔閡更加深了.由此可見,禮節的存在是多麼的重要,它是人的高雅的文化藝術修養的外現,是人際關系適度和分寸感的表露。
其次,禮節還能減少摩擦,提高效率。
在瑞士街頭的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行人匆匆,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突然從十字路口傳來一聲巨大的碰撞,這時,無論是遛狗的婦人或是揮汗如雨的搬運工,都不由得像那路口望去,哦,原來是兩輛轎車拐彎時撞在了一起,車頭撞癟了,還不輕。只見兩架車上都走下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高大男士,他們徑直向對方走去。也許您以為這又是一場爭執。可是,他們誰也沒說什麼,反而緊緊地相互擁抱。十秒,二十秒,半分鍾,一分鍾。他們分開,用關切的眼神打量對方,友好地詢問對方有沒有受傷,然後打電話叫警察,並掏出煙相互借火,邊抽邊等警察的到來。更奇怪的是,路上的行人只是瞟了一眼,就匆匆地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了。也許他們對這種極度的禮讓與包容已經習以為常,也許他們明白,禮節既是粘合劑,又是潤滑油,它的廣泛運用能使社會機器更為高效地運轉。
最後, 禮節還可以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們感到生活的美好.
很多人不會忘記對陌生人以禮相待,卻不記得對身邊的人守禮.不要以為對待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就能夠大大咧咧;不要認為對待血濃於水的親人就可以毫無顧忌.如果我們能對他們恆敬以禮,他們就感到的不僅是自己的價值得到的尊重,更是回饋給他們點滴付出的感激.有兩位教授夫妻,幾十年相濡以沫,始終相互尊稱以您,當他們的學生不解地問起時,教授先生回答說,您字的意思,就是把你放在我心上.原來,在看似被禮節疏遠的稱呼背後,竟藏著深重的感情!另外,假如我們能夠及時地感謝為我們付出過的人,那對他們將是莫大的安慰!在西歐貴族的生活中有著一個規定,就是在王公大臣們享用過美味佳餚之後,必需將掌勺的廚師一一請出,感謝他們帶來的盛宴.這簡簡單單的禮節所具有的意義不僅是褒獎與肯定,更是一種感恩!它讓人們感受到存在的意義和付出的價值,體會到相處的融洽與生活的美好!同樣,對於我們莘莘學子,禮節也是不可或缺的。哪位老師不願意接受學生熱情地點頭問好呢?又有誰不願意和寬容、熱心、尊重別人的同學相處呢?
由此可見,禮節使我們能夠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平添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作為祖國未來文明禮儀的傳承者我們更應該學會知禮,守禮,講禮,那比所有言辭都更動聽,比所有許諾都更誠懇!如果禮節是熱情的火焰,那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夠融化冷漠的堅冰,照亮心靈的長夜!如果禮節是和煦的春風,那一句誠摯的感謝就能夠吹綠江南的兩岸,喚醒人間的春天!
把禮節改成禮儀就差不多了,你可以借鑒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