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職徒
⑴ 如何做一份簡歷
應屆生缺少「工作」經驗,校招屢屢被拒?
職場新人計劃跳槽,海投簡歷石沉大海?
自己很有「料」,卻不知如何在簡歷中展現?
寫完之後,使用簡歷一鍵排版功能,智能優化字體,行距,標題位置等,一鍵讓簡歷排版到一頁,比word效率提升10倍以上。
⑵ 本科應屆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應該如何選擇
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有多重要
1.對大學生而言,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到底有多重要?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職場裡面有沒有機會遇到一個真正能夠為你領路的人,那麼這一點,真的是看運氣了。

4.校招季,不知道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興趣該怎麼辦?
其實人往往在第一份工作是第二份工作都是用來試錯的。而很多孩子的問題是很擔心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所以就浪費了大量的所謂的時間。
其實,一個人從來不犯錯並且每次都做對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過度擔心。
5.第一份職業該選擇職業還是選擇興趣?
能夠因為自己的性子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這是一種非常高的能力。你們為這種能力為興趣成為自己的職業做了什麼准備和努力了。
很多人會覺得我只是想想而已了,所以,你沒有辦法得到你想要的。
另外了有的同學會講,那我覺著對某個方面很有興趣啊!興趣不是能力。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你對這件事非常感興趣等同於你對這件事情非常有能力嗎?
6.對本專業興趣不大,跨專業就職是否能成功?
我可以告訴各位跨專業就職很正常。超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是跨專業就職的。
但是,這裡面有個假設是,有很多專業主要的是通用能力。這個通用能力,不管你干哪一行,都足以讓你完成不一樣的工作,但是很多人並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那麼跨專業反而有很多問題。
⑶ 如何做一份優秀的簡歷
先撇開每個人的能力優秀情況不同,一份優秀的簡歷能夠告訴面試官:你是一個什麼樣的求職者,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讓面試官第一時間就對你產生興趣。
下面我們將通過簡歷誤區和正確技巧對比,幫你梳理如何作出一份優秀的簡歷!
一、簡歷造假 vs 簡歷優化
常見的簡歷造假,有捏造學歷及證書,校內經歷造假,在職時間造假,離職原因造假,工資造假等。你可能由於撒個小謊獲得了面試機會,或者僥幸通過了面試,但如果被hr發現,這都可能造成你職業生涯上的污點。誠信是所有企業招聘時最看重的,所以絕對不要簡歷造假。
簡歷造假是一定不可取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簡歷優化,突出自己的競爭優勢。簡歷優化有2個原則,第一個可說不說,揚長避短,第二個,突出重點。
1)優勢強項要渲染凸顯
1.直接證明自己匹配應聘崗位的內容前置
個人優勢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一般是簡歷的前1/3處。雖說簡歷各個模塊有基本的排版順序,但有時為了突出自己,也可以做適當的創新。
舉個例子,假設A同學應聘新媒體運營實習,她可以在個人信息、求職意向之後直接加一段自我評價,用最簡短的說明吸引HR的關注。
比如,一年校報編輯記者經驗,成功發表過xx篇文章,有新聞采編和文案撰寫經驗;參加過xx平台的新媒體文案及排版培訓,熟知秀米,135,i排版等公眾號排版工具;日常混跡微博,知乎,豆瓣等平台,善於抓去網路熱點。
這樣寫過幾句之後,即便A同學實際上沒有新媒體經驗,但這段表述也會讓篩選簡歷的HR感到,「這個候選人看起來不錯,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2.善於使用數字和例子
在強調工作經驗或者與招聘信息相關的技能時,求職者要將自己的經驗具體化、數字化、案例化。
比如,曾經擔任過采購經理,簡歷里可以這樣表述,「任職期間,在X個月內,完成了XX個項目采購,對接XX家供應商,為公司節省采購經費XX元。」
普通版:推行新的促銷計劃,使銷售額在一年內快速增長3倍。
高階版:從2017年9月開始推行新的促銷計劃,經費增加10W,半年內銷售額從100W快速增長到300W,為公司創造利潤100W。
2)劣勢弱項要盡量迴避
劣勢迴避的關鍵原則是,求職者不說假話,簡歷中不造假,但也無需把所有真話都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1.可寫可不寫的,不寫。比如關鍵詞,工作時間等
關鍵詞方面
很多招聘人員在篩選簡歷時,是參照「硬體」關鍵詞的,比如,學歷、專業、工作年限、年齡等等。當你不符合要求時,可以省略不寫,或者提供相對模糊的信息。這樣當招聘方被你的其他長項所吸引,也不會過早地淘汰你。
比如,招聘要求本科學歷,而你是自考本科,只需寫本科就好,不要做其他說明。
再比如,有的工作是你憑經驗和技術可以完全勝任的,但你的學歷跟招聘方要求的有差距,你可以省略教育背景,直接突出工作經驗。這樣也可能獲得寶貴的面試機會。
時間方面
你第一份工作做了1年,第二份工作做了6個月,現在找第三份工作,你不想給招聘人員留下跳槽頻繁的印象,你可以在簡歷中只把在職時間寫到年,不必精確到月。這樣HR看來,會認為你有2段工作經歷,每段大約1年。
還比如,有些單位對求職者有地域歧視(這當然不會寫在招聘信息里,是HR心知肚明的潛規則),所以相關省份的求職者就無需把戶籍、籍貫寫在簡歷里,避免被直接淘汰。
二、沒有重點 VS 精煉經歷
通過STAR法則,用講故事的方式羅列出自己的經歷,充分凸顯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能力。
S: Situation (情景)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
T: Task (任務) 你是如何明確你的任務的?
A: Action (行為) 針對這種情況,你採用了什麼行為方式?
R: Result (結果) 結果怎麼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學習到了什麼?
舉個關於一個學生在一家公司做內容運營的例子:
普通版(xxx科技有限公司)
· 運營公司官方公眾號並處理相關內容
· 制定運營計劃,每月按時報量完成工作量,輸出文章
· 參加策劃活動,並跟進每一個活動進程
高階版 (xxx科技有限公司)
· 負責官方app中內容收集素材,撰寫引導,配圖,上線話題,總結網路和ugc提供話題,整理新的選題進行二次傳播,入職後app內容平均閱讀量提升17.5%
· 采編文章,視頻素材,通過話題和專題整合成適合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並撰寫成完整文章。共發表文章20+,平均閱讀量為8w➕,最高閱讀達到15w
· 製作文章設計需求,包括文章及活動所需海報等,獨立設計作品共計30➕
最後總結一下還需要注意的幾個小事情:
1.聯系郵箱盡量用比較正式的郵箱,比如163這種,
2.如果簡歷是以附件的形式上傳,記得郵件正文不要留白,可以簡單介紹自己,問候HR,表達謝意等。
3.簡歷最好轉換成PDF格式,這樣HR在看的時候能確保不會亂碼
4.與JD無關的事不要寫,要凸顯重點
圍繞JD寫簡歷,把有關的經歷都往上靠,充分證明自己的能力
5.簡歷盡量不要超過一頁紙,排版有序,不要有錯別字
6.不要一份簡歷走天下,要針對不同的崗位寫針對性的簡歷
⑷ 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該如何選擇
答|網路派@杜江維
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的不言而喻。萬事開頭難,第一份、第一次的意義往往是非比尋常的,就工作而言,亦是如此。那是你的職場初試。又豈能不重要。換句說是,第一份工作對你個人未來職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第一份工作就選對了,那以後通過該崗位晉升到管理級別(包括跳槽),當中所需的時間會更短,薪水也可能更高。你的職業生涯就很順暢自然而然階梯上升。但如果第一份工作沒選對,此後還要經常換工作、換職位,那期間得經歷多次「新人」階段,薪水自然不可能高。最後,職業生涯的起點和終點真的可能在同一收入梯度。

而第一份工作如果能成為你的終生職業當然好。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還是原始積累。或者說是毫無目標能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你可能要在第一份工作中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更適合做什麼,與之相輔的是你的工作經驗、社會經驗、人脈關系等等都會升華=。這些都是你職業生涯不可或缺的技能。第一份工作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雖然存在日後變動的可能性,但在選第一份工作時還是要有些標準的。盡量與你要的發展方向一致。這個工作能賺多少錢,是不是特別體面和風光,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喜歡這份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從中學到東西。加油加油,面好第一份工作~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相對較靠譜的基石~~~·
以上內容由網路派作者提供
⑸ 應屆生怎麼找工作
很多應屆生都以為自己才出身社會沒什麼工作經驗,不好找工作,便開始自暴自棄。其實,應屆生找工作相對社會人員來說更具優勢。只要去到大型國企、大型私企,參與他們的校招,那麼應該能很好找工作。現在國家有相關政策扶持大學生就業,比如派發招聘指標到每一個國企,指定他們每年要在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多少人才算完成國家標准。
這就對應每年國企的大型秋招、春招,他們針對的招聘對象都是當年的應屆生,再有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都不能參與這些招聘。企業只看學生在校的學習經歷、獲獎經歷,不看工作經驗。而一旦畢業,就不能以應屆生的身份參加校招,只能去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招,這時用人單位會根據你的工作經驗、工作能力等決定是否錄用你。這時應屆生會感覺自己備受打擊,因為學校里學的出身社會後根本用不到,感覺一切都要重頭開始。所以相對來說,抓住大四這一年校招的機會努力找工作,大學生們的競爭壓力要小很多。
大四這一年有秋招和春招,對於比較好的學校就會有名企去到校園進行宣講會,學生們要抓住這個機會回學校去看看,來學校進行宣講的企業說明很喜歡這個學校的學生,不會對你的學校有所嫌棄,命中的幾率就會很大。
對於學校不怎麼好,沒有多少名企來進行宣講會的學校,學生們就要更加積極主動去爭取。畢竟好機會都不是等來的。學生可以其他學校參加校招,選擇一些名牌大學,那麼來校招的企業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這是有同學可能要說了:我就是普通學校的,那些去好大學校招的企業只會要好大學的學生,怎麼會要我呢?其實,雖然原則上大部分名企會傾向於要好大學的學生,但是也沒有硬性規定限定普通大學的人不能去投簡歷。只要你足夠優秀,有些名企還是不會那麼看重學校的。但是如果你連試都不敢試,那麼就絕不會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