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湖中學
Ⅰ 紅岩龍光華人物形象
《紅岩》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61年12月首版。
《紅岩》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斗爭。著重表現以齊曉軒、許雲峰、江雪琴等共產黨人在獄中所進行的英勇戰斗,雖然最後慘遭屠殺,但卻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1]
《紅岩》結構錯綜復雜又富於變化,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烘托氣氛,語言朴實,筆調悲壯,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2]
2019年9月23日,《紅岩》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3]
作品名稱
紅岩
作品別名
《在烈火中永生》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說
作者
羅廣斌、楊益言
首版時間
1961年12月
內容簡介
1948年,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為了配合工人運動,重慶地下黨工運書記許雲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書店,作為地下黨的備用聯絡站。甫志高為了表現自己,不顧聯絡站的保密性質,擅自擴大書店規模,銷售進步書刊。
一天,區委書記江姐要去華鎣山根據地,甫志高到碼頭為江姐送行,江姐囑咐他要注意隱蔽,他嘴上答應,心裡卻不以為然。江姐到離根據地不遠的一座縣城時,發現自己的丈夫、華鎣山縱隊政委彭松濤的人頭被高掛城頭。見到縱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後,她忍住悲痛,堅決要求到丈夫生前戰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張吸收了一名叫鄭克昌的青年人入店工作,許雲峰知道情況後大吃一驚,幾經分析發現鄭克昌形跡可疑,便讓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員迅速轉移。甫志高卻根本不聽勸告,反認為許雲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績,結果被捕並成了可恥的叛徒。由於他的告密,許雲峰、成崗、余新江和劉思揚等人很快相繼被捕。特務頭子徐鵬飛得意忘形,妄圖藉此將重慶地下黨一網打盡。然而,他使盡各種伎倆,都沒能從許雲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東西。兇殘的敵人為了得到口供,瘋狂地折磨被捕的共產黨員,給他們食用霉爛的食物,並且在炎熱的夏天限制飲水數量,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獄中難友趁放風時在牆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護泉水的斗爭中,龍光華英勇犧牲,全獄難友絕食抗議敵人的暴行,敵人不得不妥協讓步。
叛徒甫志高帶領特務竄到鄉下,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渣滓洞里。在獄中,她受盡了折磨,兇殘的敵人把竹簽釘進了她的十指。面對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秋去冬來,轉眼到了年底。全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國民黨當局在受到沉重打擊後開始放出和談空氣。陰歷年三十,渣滓洞全體難友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聯歡會。更令人高興的是,地下黨派人與他們取得了聯系。敵人為了表示和談的「誠意」,假意釋放了一些政治犯,來自資本家家庭的共產黨員劉思揚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劉公館的第二天夜裡一個自稱姓朱的人潛入劉家,說他受區委書記李敬原的委派,前來了解劉思揚在獄中的表現,並要他詳細匯報獄中地下黨的情況。正當劉思揚對此人懷疑時,李敬原派人送來情報,揭穿了這個偽裝特務鄭克昌的真面目。劉思揚來不及轉移,又被抓起來關進另一所監獄「白公館」。鄭克昌在誘騙劉思揚失敗後,又偽裝成同情革命的記者高邦晉打入渣滓洞,他妄圖通過苦肉計刺探獄中地下黨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識破了他的偽裝,並借敵人之手除掉了這個陰險的特務。
解放軍日益逼近重慶,地下黨准備組織獄中暴動。在白公館裝瘋多年的共產黨員華子良與獄中黨組織聯繫上了。同時,關在地窖中的許雲峰用手指和鐵鐐挖出了一條秘密通道。當解放軍攻入四川,即將解放重慶的時候,徐鵬飛等狗急跳牆,提前秘密殺害了許雲峰、江姐、成崗等人。就在許雲峰等人被害的當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館同時舉行了暴動。劉思揚等一些同志犧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終於沖出了魔窟,伴隨著解放軍隆隆的炮聲,去迎接黎明時分燦爛的曙光。[4]
人物介紹
許雲峰
許雲峰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地下黨的領導者,在他身上比較集中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才幹、品質和氣魄。他在作品中一出現就是一個堅定、勇敢、老練、機智的地下黨領導者。他一到沙坪書店,發現書店有兩個來歷不明的人,立刻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於是當機立斷,撤銷聯絡站,轉移人員,掩護革命同志,一切處理得有條不紊。
許雲峰堅強勇敢,毫不畏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與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園碰頭,叛徒甫志高帶領特務突然襲擊,許雲峰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沉著掩護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獄。表現了革命者的高風亮節。
許雲峰足智多謀,立場堅定,具有非凡的膽識和善於應付瞬息萬變的局勢的才能。在獄中,他巧妙地引導徐鵬飛作出錯誤的判斷,承擔《挺進報》的領導責任,保護了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精心設計的酒宴,隨機應變,戳穿了敵人的陰謀,把筵席變成了揭露敵人的講台,機智地引出特務頭子毛人鳳出場。表現出共產黨人的無敵力量。
許雲峰具有壓倒任何敵人而不被敵人壓倒的大無畏氣概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在獄中,他與徐鵬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赤手空拳以頑強的毅力挖通了監獄通向獄外的洞口,並把它留給了戰友,自己帶著必勝的信念從容就義。[5]
江姐
江姐是《紅岩》中比較豐滿的藝術典型。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她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警惕。在重慶的朝陽碼頭,她看到甫志高穿著西裝給她掮行李,當即識破了甫志高好表現的心理,表現了她高度的黨性。在赴華鎣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掛在城頭上的丈夫的頭顱,悲痛欲絕,但她以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剋制自己的感情,並化悲痛為力量,勇敢地擔負起丈夫未競的事業。作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她視死如歸,寧折不彎。面對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對黨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將就義,她神態平靜,舉止從容,梳理頭發,整理衣衫,吻別「監獄之花」,始終帶著勝利的笑容。「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理想而犧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這一席話,充分展示了江姐作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生死觀。[5]
徐鵬飛
一個反面人物形象,作者並沒有對他進行臉譜化、概念化的處理,而是注意挖掘其性格的復雜性。一方面,他兇殘、狠毒,「如果在任何時候聽不見拷打的嚎叫,他會感到空虛和恐怖」;另一方面,他有著豐富的特務工作經驗,善於採用攻心戰術抓住對方弱點,瓦解對方意志,對甫志高利用其對家庭的依戀,對劉思揚利用其出身等等。但他越是兇殘、狡詐,就越能襯托出革命者的崇高偉大。[5]
成崗
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編輯、印刷和發行工作,在工作間被捕,關押於渣滓洞、白公館看守所,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堅持自己的氣節,在獄中堅持出版《挺進報》。後被槍殺。[6]
劉思揚
他雖然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卻投身革命,為信仰勞碌奔波。是知識分子中的楷模。他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堅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沒有玷污黨的榮譽。[6]
小蘿卜頭
在敵人的監獄里長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6歲時,黃將軍幫助小蘿卜頭學習。 他學習非常刻苦,記憶力很強,非常尊敬老師,經常幫助大人做秘密工作。遇害時不滿9歲,但在監獄中關了8年。[6]
華子良
潛伏最深的共產黨員,忍辱負重、忠貞不屈。因裝瘋賣傻而被特務稱為「瘋老頭」,被關押在白公館。特務對他比較放心,常讓他去磁器口買菜。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惡計劃後逃到了解放區,為越獄的計劃作了巨大的貢獻。[6]
雙槍老太婆
為華巷山游擊隊的成員,因善使雙槍被人譽為雙槍老太婆。其人物原型為陳聯詩、鄧惠中、劉隆華。甫志高就死於雙槍老太婆手中。[6]
甫志高
原為重慶地下黨員,後因被捕不堪嚴刑拷打而叛變,交出了許雲峰、江雪琴等人,對地下黨網路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是貪圖享樂、沒有革命精神的典型。[6]
創作背景
《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這里的斗爭告訴後代」,他們先後寫了《聖潔的鮮花》《江姐》《小蘿卜頭》等報告文學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接著,又在這些敘寫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和藝術概括,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7]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紅岩》反映的是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之間展開的一場生死較量。1948年,中國革命已經進入關鍵的轉折期,勝利即將到來。然而,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正處在黎明到來之前最黑暗的時刻,在這樣黑暗的時刻,山城重慶正在進行著殘酷的斗爭。小說圍繞著三條線索來展開對斗爭的描寫:「人間地獄」——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與反動派之間的生死較量;地下黨所領導的城市運動;華鎣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斗爭和農民運動。這三條線索交織成一個整體,最終匯集到獄中斗爭這條主線索上。作者集中描寫了「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敵我斗爭,生動地表現了革命者為迎接全國的解放,徹底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殊死斗爭,真實再現了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進行最後決戰的艱巨性,揭露了敵人垂死掙扎的極端兇殘和色厲內荏的本質,歌頌了革命志士為真理而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精神。[5]
藝術特色
《紅岩》著力於塑造英雄群像。江姐、許雲峰、成崗、齊曉軒、華子良、老大哥、老袁、丁長發、劉思揚、龍光華、余新江、雙槍老太婆......個個都以獨具的光彩,活躍於作品之中,使小說成為一部當代文學中少見的光輝燦爛的無產階級英雄譜。《紅岩》中的英雄人物,職業不同,經歷各異,但他們都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在敵人面前,他們橫眉冷對,大義凜然,不屈不撓;一旦革命需要,他們都能捨生取義,從容獻身。小說不僅展示了英雄們的高貴品質和崇高氣節,還成功地刻畫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其他英雄人物,如精警老練的齊曉軒,堅韌不拔的成崗,刻苦磨煉的劉思揚,頗富傳奇色彩的雙槍老太婆,等等,也都性格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紅岩》對反面人物的刻畫也很成功。它摒棄了那種從概念出發的簡單化、漫畫化、臉譜化的寫法,而是極力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著重從矛盾沖突、人物關系中去解剖他們的靈魂,揭示敵人的反動本質。特務頭子徐鵬飛,凶惡殘忍,嗜血成性,「把殺人當作終身職業」。他頑固不化,又陰險狡猾,有一套反革命經驗。他認為當特務,不僅要「膽大心狠,機警毒辣」,還要能「抓住對方心理的、生理的、家庭生活的、感情上的各種弱點」,瓦解其意志,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小說在充分揭露這個敵特「幹才」的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同時,還深入他的內心,暴露了他瀕臨滅亡前的絕望和空虛。從而把這個反動殘暴、色厲內荏的敵特頭目,刻畫得活靈活現。其他反面人物,如叛徒甫志高、看守所長陸清等,也都描繪得相當出色。
《紅岩》背景廣闊,人物眾多,斗爭錯綜復雜,但全書章法井然,結構嚴謹而富於變化。小說共30章,前10章,側重寫重慶地下斗爭和川北的武裝斗爭。後20章,以寫獄中斗爭為主。前後互相關聯,而以獄中斗爭為中心。作者巧妙地藉助人物活動這一線索,引出並連結起種種復雜的矛盾斗爭。如由余新江、成崗的活動,引出工人運動;由江姐工作調動,帶出華鎣山根據地的武裝斗爭;由陳松林、成瑤的活動,引出學生運動;由甫志高的叛變,使許雲峰、成崗、劉思揚、余新江、江姐被捕,而引出獄中斗爭;又通過劉思揚的被「釋放」和再度被捕,把渣滓洞和白公館兩個集中營的斗爭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了以獄中斗爭為主線,把黨領導的城市地下斗爭、學生運動、工人運動以及農村的武裝斗爭,有機地交織成一體的宏偉而嚴謹、集中而富於變化的結構布局,再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光明與黑暗最後搏鬥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顯示了作者結構藝術的匠心。
在人物刻畫上,《紅岩》也有突出的特色。
首先,注重挖掘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作者善於通過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動作,傳神地刻畫人物的精神狀態。比如,江姐見到丈夫頭顱後,強壓下悲痛,和華為重新趕路,她「腳步越來越急,行李在她手上彷彿失去了重量;提著箱子伴隨她的華為,漸漸跟不上了......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對敵人的千仇萬恨,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決心化悲憤為力量,前仆後繼投入戰斗。......一句話,江姐內心的巨大波瀾,以及她的高山仰止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通過「越來越急」的腳步,凝煉而形象地傳達給讀者。作品還通過出色的心理描寫,直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如江姐意外見到丈夫被殺時劇烈的心理活動,劉思揚初入獄時,因沒有和戰友們一樣,立即遭受酷刑的折磨,而「內疚」的心理活動,等等,都是極好的例子。
第二,不斷變換描寫的角度,以展現人物形象的豐富多彩。比如,同是寫受刑,對成崗是正面描寫,對江姐、許雲峰則側面描寫;同是寫犧牲,龍光華、江姐、許雲峰、齊曉軒各不相同。龍光華,是馳騁戰場的新四軍戰士,在逝世前的昏迷狀態中,還喊班長給他武器,讓他去沖鋒。江姐,素來沉靜、從容,又十分愛整潔。臨赴刑場前,梳發、整裝,像准備去參加歡樂的聚會或出席隆重的典禮似地步出牢房。許雲峰犧牲前,再一次與徐鵬飛進行舌戰,擊敗其無恥挑釁,戳穿其垂死前虛弱本質。齊曉軒,在越獄戰斗的最後時刻,屹立在高聳巨大的岩石上,吸引住敵人的火力,以掩護其他同志突圍。
第三,通過情節的突然轉折,集中鮮明地突現人物的精神風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對華子良形象的描繪。華子良多年不說一句話,不與任何人交往,對獄中發生的一切毫無反應。敵人與同志,都一致把他當成「瘋子」。作品幾次寫到他,都只用簡練的幾筆,描繪他瘋癲的神經質的舉動,以強化其「老瘋子」的形象。最後,在斗爭最危急、最關鍵的時刻,華子良突然出現在獄中特支極為秘密的集會地點,卸下偽裝,亮出真實的身份,為革命做出獨特的貢獻。情節的突然轉折,使一個深謀遠慮、卧薪嘗膽、忍辱負重、長期堅持的革命者的光輝形象,驟然間矗立在讀者面前,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7]
原型探究
許雲峰——原型重慶地下黨負責工運的書記許建業
許建業的社會職業是志誠公司的會計,化名楊清,1921年生,四川鄰水人。真實身份是中共重慶市委委員,負責工運工作。小說中和許建業碰頭的那個人叫李敬原,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與許建業碰頭的是地下黨員高震明。[8]
雙槍老太婆——原型中共黨員陳聯詩同志和鄧惠中烈士
陳聯詩是四川岳池人,陳聯詩在川北起義中,親自主管後勤軍需,下山搞糧食籌物,到重慶購買槍支彈葯護送回華鎣山。解放後,陳聯詩在重慶市婦聯任生產部副部長,以後調市文聯任專業畫家。1960年,這位一生充滿革命傳奇的女英雄因患淋巴癌病逝,終年60歲。
雙槍老太婆的另一位原型鄧惠中,原名張惠中、張若蘭,1938年去延安後,進行抗日宣傳,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9年8月,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實際武裝斗爭的鍛煉中,她學會了射擊,逐漸練成一名神槍手,經常腰插雙槍,下鄉籌糧籌,由於她來去無定,巧妙與敵人周璇,成了當地人民群眾中的傳奇人物和敵人聞風喪膽的「雙槍老太婆」。[9]
華子良——原型革命者韓子棟
華子良的原型韓子棟,1933年入黨,同年打入敵特機關,後暴露被捕。韓子棟在國民黨貴陽息烽監獄和重慶白公館都被關押過。在白公館監獄,他什麼酷刑都受過,但他就是不招供,不低頭,特務們漸漸對他放鬆了戒備。以後新到白公館的特務,只知道他是一個老嫌疑犯,人也傻乎乎的。擔任采買的看守王懋才就經常把他帶出去挑菜,最終逃脫魔窟。[9]
胡浩——原型正義感的青年學生宣灝
宣灝是一個富於正義感的青年學生,在他的人生旅途上,還因受騙進入過軍統息修訓練班。當他明白自己受騙上當後,毅然偷跑離開了,後被國民黨特務抓進白公館監獄關押。宣灝在獄中不愛說話,卻用耳聞目睹的事實判斷著、比較著這里所有的人。此後,宣灝為獄中黨員傳遞消息,書寫字條,商量對付特務,保護同志,干什麼都充滿熱情。1949年11月27日,宣灝在大屠殺中殉難。羅廣斌脫險後沒有忘記這位青年——獄中共產黨員最真誠的朋友,把他作為革命青年的代表寫進了小說中。[9]
作品影響
《紅岩》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該書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2]
作品評價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楊《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在人們的意識深處,說《紅岩》是一部以歷史敘事為目標的「小說」,反倒不如說《紅岩》是一部關於人的信仰的啟示錄更為准確。小說《紅岩》是極嚴格按照當時意識形態規范和已有的文學寫作規范的要求與觀念創作而成的。[10]
根據小說改編的連環畫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程光煒《重建中國的敘事——〈紅旗譜〉〈紅日〉和〈紅 岩〉的創作策略》:從『順敘』的方式來解讀《紅岩》,會發現在整個故事的設計和安排中,實際有一個組織、啟發和指導的具體過程。[10]
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吳翔宇《論〈紅岩〉的「身體」革命意識》:《紅岩》是從「身體」入手,闡釋在紅色狂歡的受難姿態中「身體」的痛感如何成為一種信仰道義充斥的革命浪漫激情所替代。[10]
作者簡介
羅廣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學時代,因為與一個家境貧窮的女同學戀愛,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對,憤然出走,去昆明求學。1945年,參加地下黨領導的革命外圍組織「民青社」。1946 年初,被派往滇南以教書為名,開展農村工作。旋又調回重慶。1948年3月在重慶西南學院由江竹筠介紹入黨。同年9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先後被囚禁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館集中營。1949年11月27日越獄脫險。重慶解放後,曾在重慶團市委、長壽湖漁場擔任領導工作。為了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經常講述革命戰士在獄中堅持斗爭的故事,並利用業余時間,編輯出版了重慶集中營烈士詩集《囚歌》(1950 年)。與楊益言、劉德彬合寫了報告文學《聖潔的血花》(1950 年)、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1958 年)。1958至1961年,與楊益言合著長篇小說《紅岩》。1962年調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任創作員。「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楊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勝縣,生於重慶市。曾在同濟大學讀書。因參加反對美蔣的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1948年8月在重慶被特務機關逮捕,囚禁在渣滓洞集中營。重慶解放後,曾在中共重慶市委、團市委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楊益言被誣陷為「叛徒」 「特務」 「反革命」 , 粉碎「四人幫」後,楊益言才徹底平反,後擔任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業作家。[11]
糾錯
參考資料
[1] 王國安主編. 世界漢語教學網路辭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281.
[2] 自本書編委會編著. 清華北大教授推薦的120本必讀書[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02 ,89.
[3] 《平凡的世界》等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新華網 [引用日期2019-09-28]
網路星圖發現萬物之間的聯系
楊益言的著作
全部
紅岩
Ⅱ 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中學校怎麼樣
簡介: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中學校創辦於1964年,地處長壽東山腳下、風光旖旎的長壽湖畔,佔地15470平方米。現有15個教學班,學生698人。在職教職工60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8人,中學一級教師20人;本科學歷43人,專科學歷15人。
注冊資本:220萬人民幣
Ⅲ 要初中生讀書筆記
紅岩》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嚴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它的歷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慶解放。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勝利進軍和反動派的垂死掙扎,是這一時期的特點。小說把反動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轉的覆滅命運,與局部上的氣勢洶洶,瘋狂鎮壓;把革命事業全局上的輝煌勝利,與革命者個人的悲壯犧牲,辯證地統一起來。它的基本情節以「中美合作所」集中營(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館)內的敵我斗爭為中心,交錯地展開了我地下黨領導的城市的地下斗爭、學生運動、工人運動、獄中斗爭以及華鎣山區的武裝斗爭,集中描寫了革命者為迎接解放、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最後決戰。小說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革命者的獄中斗爭,除了《獄中聯歡》所寫的新年聯歡活動外,還寫了獄中絕食斗爭的勝利,為龍光華烈士舉行追悼會,寫了江雪琴的從容就義,許雲峰在地牢里同徐鵬飛的最後一次交鋒,以及最後的武裝越獄斗爭等。全書共三十章,《獄中聯歡》是從該書的第十六章節選下來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都是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黎明前血與火的考驗,目睹了許多革命烈士堅韌不拔的英勇斗爭和壯烈犧牲的場面。根據這些經歷,他們於 1957年寫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註:《在烈火中永生》是回憶錄,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紅岩》是小說,有一些人物和情節是虛構的。
《紅岩》出版於1961年。作者羅廣斌、楊益言都是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黎明前血與火的考驗,目睹了許多革命烈士為革命犧牲的壯烈場面。根據這些親身經歷,他們於1957年寫出了革命回憶錄《烈火中永生》,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這部作品以驚心動魄的斗爭畫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廣大讀者的心,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被稱為具有共產主義精神和革命氣節的教科書。
曾經影響過幾代人成長、在讀者中享有盛譽的長篇小說《紅岩》,是由好幾位作者集體創作而成的。羅廣斌是作者之一,也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作者。
羅廣斌,1924年生於四川忠縣,40年代參加地下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夕他被捕關在白公館秘密監獄。1949年11月27日在敵人大屠殺時從白公館越獄脫險。新中國建立後曾任「烈士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共青團重慶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長壽湖漁場場長及市文聯專業創作員。1967年2月5日,紅衛兵闖入其家將其綁架,5天後羅廣斌在關押地墜樓而亡,時年42歲。
與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老舍、傅雷等作家不同的是,羅廣斌的悲劇是個特殊的案例,他既是極左思潮的參與者也是受害者。作為重慶文革初期的風雲人物,在群眾組織因意見分歧而形成對立的兩派時,他參與了激烈的派性斗爭,也是派性斗爭的犧牲品。羅廣斌死亡至今已有38年了。
因長篇小說《紅岩》在全國的巨大影響,羅廣斌作為作者之一,又是大屠殺倖存者,自然而然也成為青年們崇拜的英雄。但是那時他的日子並不好過,出版小說《紅岩》後他的名氣雖然已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卻依然遭到諸多限制——1963年團中央提議推選他為訪日代表,被重慶市某些人以「歷史問題有個別疑點」為由否決;第二年共青團召開九大准備安排他為團中央委員候選人,也因同樣理由被否決。在階級斗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年代,羅廣斌當年在大屠殺之夜從獄中脫險的經歷,正好構成了讓人不放心的歷史疑點。因此羅廣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壓抑的。當以「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為口號的文化大革命發動起來之時,他立即被那種「造反精神」所鼓動,所感召。他成為重慶最早的造反派之一。這也是他的悲劇人生的開始。
《重慶晚報》載文介紹說:文革伊始羅廣斌等作家就向全市發表公開信成立戰斗小組,參與造反奪取了市文聯領導權,在市級機關團體幹部中最早造反。「1966年8月底,市文聯職工郭青等發起成立造反派組織『紅衛兵戰斗小組』,當時羅立刻表示堅決支持並說:怕什麼,最多是坐監牢,掉腦袋,全家打成反革命!」摒棄文革的極左思潮,我們從羅廣斌這席話中似乎又依稀看到了當年參加地下斗爭時那個熱血青年的風采。只可惜,這次的獻身決心從開始就走錯了路,這是令我們為之無限惋惜的地方。
文革中上海造反派「一月奪權」被中央肯定,各地紛紛聞風而動。重慶造反派內部在奪權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1967年1月31日,矛盾終於一觸即發:支持奪權的北航紅旗駐渝紅衛兵率先拋出了批判羅廣斌的文章《羅廣斌很像革命造反派內部的定時炸彈》、《我們為什麼要揪羅廣斌》,攻擊他的帽子一頂接一頂:「周揚黑線上的人物」、「與黑幫分子沙汀、馬識途等關系十分密切」,「重慶文藝界最大的鐵桿保皇分子」,「山城頭號政治大扒手」……
在群眾組織兩派公開決裂時,羅廣斌在選擇站到其中一方的同時,也深深陷入派性斗爭。1967年2月2日,重慶紅衛兵革命造反司令部發令抓捕羅;2月5日,建工學院紅衛兵將羅從家中綁架並抄家;2月8日,奪權方的重慶市革聯會宣告成立;2月11日,宣布市文聯等反奪權組織為「反革命組織」、「保羅(廣斌)組織」,勒令解散……
1967年2月10日就傳出羅廣斌在關押地墜樓自殺的消息。當年看守羅廣斌的人說,羅廣斌實在是不堪忍受連續幾十小時的精神折磨而跳窗而死。羅當時被關押於大坪馬家堡後勤工程學院,審訊者要他必須認真交代1949年『11•27』如何被特務放出監獄。從5日被綁架到9日深夜,連續幾十個小時不間斷輪番逼供,羅一支接一支吸煙,還將清涼油塗在煙上,神態異常疲憊痛苦不安。這樣徹夜不眠到了10日早上,羅端著洗臉盆被押到3樓廁所打水洗臉,趁人不備他爬上窗檯,高呼「毛主席萬歲!」後跳下,墜地後撞在台階石梯上,當場死亡。
關於羅廣斌的死因,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是畏罪自殺還是以死抗爭?是謀殺還是逃走時不慎墜樓?……文革中這幾種說法曾被造反派對立兩方炒得沸沸揚揚。最後卻被江青一錘定音說:羅廣斌是「叛徒」、「反革命」。那個瘋狂的女人在會上表態說:「羅廣斌是羅廣文的弟弟,有人替他翻案,我們根本不理他。華鎣山游擊隊,根本糟得很,叛徒太多了。」 —— 一時間「華鎣山游擊隊叛徒很多」、「川東地下黨叛徒很多」的傳言廣泛傳播。這說明迫害羅廣斌並不是斗爭的終結,而是又一場政治迫害的開端。更多的人命運在一個女人的一番信口開河之後,徹底發生了改變。羅廣斌的命運確實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回顧往事,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那個荒唐年代的氣息。直到1978年秋天,羅廣斌骨灰安放儀式在重慶隆重舉行,至此冤案才得以昭雪。
羅廣斌的死,到底應該定性為「犧牲」還是「自殺」,非本文所能夠勝任的事。羅廣斌是一個有缺點有過失的革命者。借用魯迅的話說:有缺點的戰士畢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而已。特別在現在某些人動不動就講「犧牲」的時候,更應該讓他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犧牲。人們看到,凡是開口閉口「改革」,開口閉口說要「犧牲」和「付出代價」的人,他們自己自始至終沒有付出過代價,也沒有做出過犧牲。不管是主流經濟學家、鼓吹國企改革最力的人,還是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們、執行改革最堅決的人,他們從來沒有付出過代價,也從來沒有做出過犧牲。他們所說的代價和犧牲,都是給別人准備的。而他們自己,只需要大把的撈進銀子就行了,同時撈進的還有私家車、兩套住宅房,以及別墅之類。還有呢,就是「改革家」的桂冠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美名。至於下崗失業、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大學、窮愁潦倒之類「犧牲」,都由那些被他們所瞧不起的「低素質」的年齡偏大的職工們給包攬完了。—— 他們的境界根本不能與羅廣斌同日而語。單憑羅廣斌當年放棄家庭的優越物質享受,甘願過清貧的日子,甘願冒殺頭的危險這一點,就足以反襯出如今口口聲聲要「改革」和「犧牲」的那幫人齷齪的靈魂。
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重慶秘密監獄渣滓洞、白公館製造了駭人聽聞的「11.27」大屠殺。羅廣斌在那場屠殺中倖免於難。在1949年12月25日,也就是重慶解放第25天,羅廣斌同志向黨組織交上了長達幾萬字的《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獄中意見」是《報告》中的第七部分,共八條,因此稱為「獄中八條」。
這是獄中革命者預見到國民黨政權在潰敗前夕很可能實行瘋狂的大屠殺,他們有話對黨講。「獄中八條」就是披瀝赤誠的訴說,是集體意志和智慧的結晶。他們商定,如果有人能夠活著出去,一定要把獄中同志集體討論的意見向黨匯報。而羅廣斌就光榮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他傳遞出來的「獄中八條」主要內容如下:
一、防止領導成員的腐化。
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
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
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八、懲辦叛徒特務。
事隔50多年重溫這「獄中八條」,彷彿就是針對今天的現實而寫的。白色恐怖時期,考驗革命者的是生死關、毒刑拷打關、威逼利誘關。和平年代、市場經濟時期,考驗共產黨員的是名利關、權力關、情色關。意志薄弱者過不了這些關,在生死考驗面前叛徒要顯露原形,身處花花世界腐敗分子要打敗仗。
這就是我佩服羅廣斌、懷念羅廣斌及其戰友的理由。我認為,羅廣斌和他的同齡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應該忘記的。
Ⅳ 紅岩的主題思想
《紅岩》,長篇小說,重慶作家羅廣斌、楊益言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
小說以解放前夕「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敵我斗爭為主線,展開了對當時國統區階級斗爭全貌的描寫。全書通過三條斗爭線索(集中營的獄中斗爭、重慶城內的學生運動和地下工作、農村根據地的武裝斗爭)、聯系廣闊的社會背景,形成紛繁的斗爭場面;同時又用川東地下黨機關報《挺進報》的斗爭情節把這三條斗爭線索聯結起來,匯聚到獄中斗爭上,集中描寫革命者為迎接全國解放,挫敗敵人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最後決戰。作者以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再現了國民黨統治行將覆滅、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的斗爭形勢和時代風貌,成功地塑造了許雲峰、江姐、成崗和華子良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時對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們的反動本質,又不流於臉譜化。作品結構錯綜復雜又富於變化,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烘托氣氛,語言朴實,筆調悲壯,被譽為「革命的教科書」。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是發行量最大的小說;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該書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
Ⅳ 我是高中生,想在每個周六都和女朋友一起出來玩,跪求達人介紹重慶主城區附近的適合我們玩的地方
去濱江路租個自行車沿江騎車去磁器口的話,也是一種不錯的休閑方式。
人民大禮堂和三峽博物館我是極力推薦的,當然,如果你對重慶的歷史或者過去不是很感興趣的話,那在人民大禮堂外面的廣場上看看也就罷了,不用再進去了,樓上說的沒錯,這可是重慶的標志性建築。
解放碑的喧嘩熱鬧,朝天門的氣勢恢宏你是必須要去體會的,否則就像到了北京沒去天安門,你自己也會覺得少了點什麼,呵呵。想逛街的話,除了解放碑,還有九龍坡去的楊家坪步行街、沙坪壩區的三峽廣場、江北區的北城天街等地方可以供你選擇。
從解放碑往江邊走,有洪崖洞,那裡的格局很舒服,渴了可以去那裡買一杯豆漿來喝,你會忘不了的。
如果你比較另類或叛逆,不妨去一下洋人街,那裡你可以發現不一樣的開心,就連洋人街路上的標語你都別放過,一定要去讀一讀,你會捧腹大笑的。
如果你想體驗一下革命時期的紅色激情,不妨去歌樂山看看,那裡是重慶每年各學校進行革命精神教育的基地,也確實能讓你的心裡得到不小的震撼,體會革命先輩走過的路,才知道今天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
喜歡爬山,又不想走太遠的話,可以去去鵝嶺公園、佛圖關公園、平頂山公園、或者是南山(南山上有著名的一棵樹觀景台,能觀重慶全景),那裡面也能找到都市喧嘩中的些許寧靜。
南岸區的南濱路上可以看夜景,其本身的夜景就很不錯,而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南濱路上夜看朝天門碼頭,碼頭晚上會有燈光音樂,更將重慶的夜色裝點得五彩斑斕。當然,南岸區還有一處去的地方,那就是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留下來的會議地點,當時我想進去看看,去的時候發現那裡排隊排了里三層的外三層,直接把我嚇回了學校!
說起學校,你要是想去體驗一下學生的生活環境的話,就在沙坪壩的陳家灣去乘車前往重慶虎溪大學城吧,那裡現在建設得並不好,但是作為集中了重慶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科技學院、重慶醫科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學校的大學城,相信你也可以從中獲得不少東西的。
如果你的性格和我差不多,還喜歡在小街小巷裡東看西走的話,那你選擇在重慶那簡直太對了,我在重慶的四年裡沒少花時間在那些小巷子里鑽來鑽去的,但現在我都還有很多地方准備去鑽可是還沒鑽完,呵呵。
如果你有更多一點的時間的話,在重慶的周邊地區去看看也不是不可以,近點的就北碚北溫泉、縉雲山;合川的釣魚城;永川野生動物園;大足石刻等,遠點的話就萬盛石林、黑山谷、三峽系列等等等等。太多了,很多地方都還是值得一去的,像豐都鬼城,現在情況不是很良好,我都沒有推薦,呵呵,多多斟酌吧,要是你想在重慶好好耍的話,那你可以安排足夠的時間去享受了,重慶不會讓你失望的。
Ⅵ 重慶市長壽區雲集職業中學校的簡介急急急
公司名稱 長壽區雲集職業中學校
企業類型 其他企業
經營模式 其他類型
主營行業 二手專設備轉讓其他二屬手設備轉讓
法定代表人 韓成永
員工人數 51-100人
質量控制 內部
是否提供OEM加工 是
詳細地址 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鎮雲集街
Ⅶ 長壽湖中學怎麼樣
不怎麼樣。但是比起雲集中學或者萬順中學要稍微好一些。
Ⅷ 遠恆佳的教學情況怎樣現在長壽是個什麼水平
學校在重慶長壽區是重點學校,學校擁有一支理念先進、文化多元、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強大優秀的中外籍專家管理團隊及教師精英團隊。
同時擁有教學經驗豐富的重慶本土名師,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省級學科名師,市級骨幹教師等眾多精英教師,還有優秀外教及海外留學多年的優秀教育人,寓教於樂,給你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學校簡介
重慶市遠恆佳學校是重慶市長壽區政府重點立項引進的項目,由深圳市最大的民辦教育機構一一深圳市遠恆佳教育集團投資創辦,2018年9月正式開學。
它是一所可以極大地滿足個人對教育的充分選擇、讓人獲得最大限度自由並且全面發展的未來學校。
學校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國家4A級重慶長壽湖風景區,佔地3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人民幣8億元。
學校秉承集團「美好教育」的辦學思想,以「遠·恆·佳」為文化特色,培養具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未來精英。
以上內容參考 頭條——重慶市長壽區政府重點立項引進!來看看重慶市遠恆佳學校怎麼樣?
Ⅸ 重慶長壽有什麼地方好耍
離長壽最近的肯定是長壽湖,不過風景有限,質素不高。稍微遠點的就是 涪陵武隆仙女山和天坑地縫。當然墊江油菜花、牡丹花是其中一個選擇。這些地方都能勉強算旅遊區吧。和川西的風景比起來差太遠了。而且景點的設施也差,維護也差。總之重慶范圍內的景點啦......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