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校園欺凌的方法
1、給孩子的穿戴和學慣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3、教育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盡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一樣,這也沒有什麼關系。盡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
6、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你也許並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復,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7、如果欺負僅僅是口頭或網路上的,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理會那個侵犯者。有時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應或是被欺負者並未因此而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失去興趣,事情就過去了(當然,但願他們不是繼續去搜尋下一個目標)。
如果情形繼續,讓你的孩子告訴侵犯者,他給別人帶來的感受是什麼,並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為。有些侵犯者面臨挑戰時,會收斂和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8、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幼兒園的兒童可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這樣做是壞孩子。)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凌者的行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攝作用。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凌行為的話,應適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衛的原則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樣起一個震攝作用,以行動告訴對方我們不是軟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軟怕硬,若看到欺負對象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而如果被欺負者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攻擊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如果反抗後對方仍未停止攻擊,應該在自衛的同時大聲呼救求助,並且尋找機會逃走,保護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態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准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復,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個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10、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咨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㈡ 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如何防止校園欺凌
尋求幫助:
不要害怕向外界尋求幫助的行為會造成更壞的結果,當自我能力無法解決被欺凌的事實,應該主動積極的將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進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規的求助對象有父母、老師、學校、社會公益組織。執法機關等。
保護自己:
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的正當合法並且有效的保護自己,逃避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卻解決不了後續的成長問題。性格的養成是眾多小事件慢慢的積累而成,一個逃避問題的孩子,始終會遇到無法逃避的生活。
鍛煉身體:
努力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校園欺凌表象上的傷害大多來自肉體,鍛煉身體以保證自己不會是被欺辱的對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團結同學:
統計而言最容易受到學校欺凌的孩子大多是孤單的,不能與其他學生很好交流的孩子。他們在學校中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關注,所以最容易成為被欺凌者。團結同學是指融於一個平等的圈子,而不是降低自己巴結別人。
樹立自信:
不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要將被欺凌當做命運,不要自卑。在行為上思想上強大自己,不去畏懼凌霸,但是也不要將強硬反抗作為唯一的手段。旁觀者敘述的並不是被欺凌者的實際情況,但是被欺凌者可以去學會復制旁觀者的所作所為。
㈢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方法
自信、自負、甚至有點自傲,朝氣蓬勃卻又帶著強烈的叛逆思想,這是當代中學生的普遍表現。因現實社會、人際關系方面的不正之風對正處於身心發展時期的孩子們影響極大,有的學生信奉「哥們義氣」,結交酒肉朋友,甚至「兩肋插刀為朋友」,尋釁鬧事打群架,有的好強逞強,欺侮同學。很多時候他們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當與別的同學起利益沖突時,他們極易沖動而爆發出不滿的情感,形成暴力行為,往往導致打架事件的發生。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葯治」,作為教師應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能力,從維護學生心理健康、解決心理問題的角度,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有效預防打架斗毆事件。如何避免校園暴力發生發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首先要教育學生控制自己的情緒,加強學生社會技能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處理人際沖突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流暢的學生沖突的申訴通道,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平時學生和老師、家長之間應有盡量多的平等交流機會,互相溝通增進感情,同時了可解決同學在班級內外所遇到的沖突和敵意。在這種形勢下學生如果有什麼委屈或遭遇暴力沖突,就會首先想到老師、家長,從而獲得較為合理的處理方式。
二、充分發揮溝通的潛能。採取多種手段與家長溝通,如家訪、電話交流、探病、家長會等(盡量不要請家長到學校,那樣會造成家長和學生的反感情緒,不利於溝通)。通過溝通,灌輸給家長正確的教育思想,引導家長採取合適的教育手段,協助學校進行教育管理。同時,與學生平等交往,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學習、生活中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體驗到老師的真誠與關愛。師生間產生一種介乎朋友、親人的感情,學生遇到問題能夠主動及時與我溝通,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苗頭,及早解決。
㈣ 預防校園欺凌內容有什麼
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學校校園,由老師、同學和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和精神實施的,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下面說說預防校園欺凌內容:
1、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要讓社會充分認識到校園欺凌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危害,使實施者減少侵害行為,使受害者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
2、加強對學校領導、管理人員以及老師的教育和管理力度。
3、學校與當地公安機關建立聯動機制,對於實施欺凌侵害行為的,要及時依法給以懲處。
4、採取有效措施,控制電視、電影、網路等媒體對於欺凌文化的傳播。
5、學校加強門衛制度,發生有人強行進入的情況,校門值班人員一定要及時報告給公安機關和學校保衛部門。
6、從小對未成年人進行責任意識的教育,加強在校學生自我保護方面的教育。
7、歌舞廳、游戲廳、卡拉OK廳、錄像廳、網吧等這些青少年容易聚集的經營單位,一定要遠離學校;學校周邊也不應該建集貿市場等人員雜亂的經營場所。
校園欺凌具有非常嚴重的社會危害,一方面,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從而鏟除校園欺凌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在發現校園欺凌事件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法,耐心細致地加以引導,關注學生心理問題,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㈤ 預防校園欺凌的建議和意見
預防校園欺凌的建議和意見
一、建立校園暴力管理處置機制。細化校園暴力處置過程中防範、發現、處置、度過等重要環節責任分工,採取有效措施,將校園暴力發生的頻率和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學校提高對校園暴力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強教師隊伍關於校園暴力處置能力的學習培訓;加強學校校風、教風、學風和學校人文環境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形成勤奮讀書、團結友愛的文明校風;強化普法教育,讓學生知法懂法。
三、加大警示懲戒力度。對有校園暴力行為的學生作出紀律處分等處罰,將學生的受處分情況及改正情況記入成長檔案,情節嚴重的應依法移送公安部門處理,對監護人也要有一些必要的措施。
四、加強對學校的考核,將該項工作納入學校重點工作,建立校長問責機制。以電話回訪的形式,評估學校相關制度落實情況,督促學校把防治校園暴力的工作落到實處。對校園暴力頻發的學校應啟動校長問責機制。
五、加大對學校防治校園暴力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配置訓練有素的安全保衛力量,建立校園異常信息的收集、研判處置機制,設置師生舉報投訴的渠道。完善學校安防監控系統。在必要的地方加裝監控攝像頭,讓校園暴力「無處可躲」。
六、加強校園心理輔導系統的建設。很多校園暴力及由此滋生的校園血案,都是由於孩子在被傷害之後,出現心理問題,卻沒有及時接受心理輔導,長期缺乏心理上的關愛導致孩子人格缺陷、性格扭曲。另外,即便在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之後,很多學校都無法對受害學生進行很好的心理疏導,由此導致孩子心裡留下長久的陰影。建議做好學校心理輔導室的建設設置專職的心理輔導老師。開設校園心理健康課程,請經驗豐富的心理健康老師,給孩子們講授心理健康課,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在面臨心理困惑時,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督導學校對教師隊伍進行培訓,部分老師缺乏防治校園暴力的經驗,無法及時發現校園暴力事件的苗頭,更無法對突發校園暴力事件作出迅速而正確的反映。所以應對教師隊伍加強培訓,讓他們熟知校園暴力事件的應對流程及相關規定,並掌握一定的處理技巧。
七、加強對「校園暴力」社會公眾輿論的正面引導,清理校園暴力視頻,禁止校園內傳播校園暴力視頻。
八、公安部門應在學校附近增設治安值勤或報警點,加強校園周邊的巡邏;公安、文化、城管等部門應對學校周邊流動人口、網吧等進行長期性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