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園欺凌
不要惹社會人,多交朋友,安分守己
② 1、面對校園欺凌行為,我們小學生應該怎麼做
如果發生了校園欺凌,就要及時地告知自己的父母、老師等。不要等到別人問你的時候,才被動告知問題。 不要不好意思開口,或認為「講了也沒有用」,一個人覺得邁不過去的坎,可能在與別人進行交流後,就會柳暗花明了。
如果遭遇很嚴重的傷害,而父母和老師也很難保護你或幫助你解決,那麼你還可以向其他方面如新聞媒體、司法機關等求助。發現自己弱小或寡不敵眾時,可以及時報警或向學校有關領導、老師同學或警衛反應,這樣不僅能減少傷害,也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2)小學校園欺凌擴展閱讀
學校應該有規范的校園欺凌應對與處置措施,且要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都知道,當欺凌發生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怎樣才能獲得幫助;要旗幟鮮明地表明對於校園欺凌零容忍的態度;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培訓讓大家充分認識校園欺凌的形式和危害。
培訓不應滿足於法律知識講座等方式,更多應該由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來進行互動體驗式的預防欺凌專題授課。老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觀察和發現線索,勿以惡小而忽視甚至縱容。
「積極正向的校園氛圍是預防校園不良行為的主要因素。」郝萬勝說:「作為校園安全第一責任人,校長和老師對於校園欺凌行為的態度、責任心和處理經驗,會極大地左右著欺凌行為的走向。很多惡劣行為,如果能早發現,早干預,就能避免。」
③ 中小學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首先,自己要學會開朗,多交朋友,和善做人
其次,自己不要參與校園欺凌的事件,
最後告訴你們,不管何時何地,都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把陽光積極的一面給到大家
④ 小學班會主題防止校園欺凌
1.讓學生認識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暴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2.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暴力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暴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班會重點:了解校園暴力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班會過程:
活動一:走進校園暴力
這一環節讓學生就其平時聽到或遇到的校園暴力進行討論,然後,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之後引出校園暴力的概念。
校園本是靜美之所,然而這片凈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這種校園暴力發展下去,那無疑會在青少年中間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這是相當危險的,所以要拒絕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在於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後的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的經歷無疑是一場夢
孩子送到學校,校方就是第一責任人,而校園暴力也是對青少年的身心產生極大的影響,倘若處理不當對青少年的成長會帶來極大的危害;首先要告知被欺凌的學生,有老師作為後盾會保證孩子的安全,而後去找到相關責任人與其家長進行溝通,告知其危害,並多關注受傷同學在心裡上的變化,以免出現問題。
⑥ 如何制定小學校園欺凌事件應急預案
制定小學校園欺凌事件應急預案:
一是加強各方面教育。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二是建章立制。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三是完善體系。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並明確負責人;
四是及時處置。一旦發生欺凌事件,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
⑦ 什麼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
2018年7月5日北京為解決校園欺凌,教育部首先發布北京市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公布:發生校園欺凌須限時上報。
對受害者影響:
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身心影響:恐懼、消沉抑鬱、創傷後遺症、憂慮、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自己也成為欺凌者,可能是校園槍擊案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響:常常缺席、對老師不恭敬。
(7)小學校園欺凌擴展閱讀:
欺凌行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侮辱其人格等。
2.對受害者進行重復性的物理攻擊。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4.·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4.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
5.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6.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7.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8.分派系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
9.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10.畫侮辱畫,寫侮辱性的文字。
11.網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網志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