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防欺凌預案
法律分析:1、加強各方面教育。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建章立制。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3、完善體系。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並明確負責人;
4、及時處置。一旦發生欺凌事件,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❷ 怎樣幫助被校園欺凌的人
導語:校園霸凌現象,是中國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因此,對校園霸凌現象持續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校園霸凌問題需要依靠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學校、家庭、社會和政府的力量缺一不可。如果不久的將來能與高科技網路技術相結合,不斷打造智能化管控的全新模式。
由於很多家長沒有相關經驗,父母不僅可以要求學校為其進行專門的大眾科普教育,還可以通過咨詢相關方面的專家,比如教育方面的、心理方面的、法律方面的和其他專業人士,從而增強處理相關問題的經驗和方法。
2、當孩子遭遇霸凌後,家長應理性、冷靜對待
當孩子遇到霸凌困擾時,家長的過早介入或者過多干預,未必就會起到好的效果。因此,第一,要與孩子建立共情。向孩子傳達一種理解他、支持他並願意幫助他解決問題的信息,讓孩子認為父母是值得信賴的,使孩子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第二,要將孩子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讓他意識到面對困難和挫折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與同學發生矛盾、受到同學欺負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件小事情,幫助孩子正確看待這種欺凌行為。第三,不過多介入紛爭。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糾紛,讓孩子們以一種更為合理、恰當的方式修復同學間的關系。
第四,一定要避免將孩子們之間的矛盾轉化為父母之間的紛爭。父母要以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如何化解矛盾原而不是激化矛盾。第五,如果欺凌行為達到較為嚴重的程度,甚至有可能涉嫌違法犯罪時,被欺凌學生的家長要跟學校保持密切溝通,必要時還要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司法機關報告,幫助孩子擺脫傷害。
3、大力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積極參加家校共建活動
家長應與學校建立聯系溝通的機制,主動利用班主任聯系日、校訪等溝通平台,定期與老師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盡早察覺青少年的情緒轉變、行動軌跡以及受欺凌的原因,並及時實行有效地教育手段。
有實際需求的學校還可以建立類似家長學校等形式的制度,制定長期專家指導,包括教育、心理、法律等方面,家長應該積極配合、認真參與,更好地提升教育孩子能力的同時,盡可能從源頭上,也就是從家庭教育著手,讓孩子免受傷害。
結語:不斷提升校園霸凌行為管理的智能化、科學化和精準化,適當減輕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負擔。同時健全多方位一體化的教育整體布局,學校教學任務的側重點從提升教學水平向道德示範教育方面稍作傾斜,調整學校素質教育佔比,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提升青少年的校園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從而保護青少年遠離校園霸凌的威脅,全面遏制校園霸凌行為才能指日可待。
❸ 如何防範和應對校園欺凌
1、首先學校必須重視,規范校園管理、對學生打架斗毆事件嚴肅處理,對涉嫌校園欺凌的主要學生要進行監督教育,發現校園欺凌的苗頭或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跟進解決,防止事態惡化。
2、禁止外來人員進入校園,同學放學回家可以結伴同行。
3、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過後向家長班主任學校反映。
4、你有勇氣的話就去打他,打怕了自然他會退縮。如果實在不敢,有朋友是最好的,叫上朋友一起,朋友越多越好,打怕他了,就從此不敢了。還有就是被欺負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或者老師,只要你肯在他們面前說實話,相信那些不良的學生不會再來找你的。
❹ 如何預防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的措施
1、給孩子的穿戴和學慣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3、教育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盡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一樣,這也沒有什麼關系。盡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
6、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你也許並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復,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7、如果欺負僅僅是口頭或網路上的,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理會那個侵犯者。有時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應或是被欺負者並未因此而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失去興趣,事情就過去了(當然,但願他們不是繼續去搜尋下一個目標)。
如果情形繼續,讓你的孩子告訴侵犯者,他給別人帶來的感受是什麼,並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為。有些侵犯者面臨挑戰時,會收斂和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8、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幼兒園的兒童可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這樣做是壞孩子。)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凌者的行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攝作用。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凌行為的話,應適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衛的原則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樣起一個震攝作用,以行動告訴對方我們不是軟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軟怕硬,若看到欺負對象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而如果被欺負者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攻擊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如果反抗後對方仍未停止攻擊,應該在自衛的同時大聲呼救求助,並且尋找機會逃走,保護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態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准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復,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個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10、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咨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❺ 小學校該如何減少校園欺凌事件
1.從家庭方面,家庭過度溺愛導致孩子產生任性、驕橫等不良心理,不良家庭環境讓孩子背負過多壓力,催生心理障礙。
2.從學校方面,學校只重視學生成績而忽視了道德教育,平時學校管理不嚴格,出了事又急於息事寧人。
3.從社會方面,暴力影片、游戲等,引起青少年模仿。社會不正風影響青少年的是非觀,部分媒體過度再現犯罪經過。
4.從司法方面,法律界定不清晰、懲戒不嚴,法制教育缺失,法律規定14周歲以下屬於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這樣促使一些學生對犯罪抱有僥幸心理。
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下方面的問題,他可能正在遭受校園欺凌:
1.身體傷痕,孩子身體表面無故出現瘀傷、抓傷等人為傷。
2.孩子鞋子、首飾、文具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破損。
3.如廁習慣改變,比如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廁所。
4.回到家常帶著傷心、沮喪情緒,很可能在學校受到言語誹謗等精神傷害。
5.任何形式的自我傷害甚至自殺行為。
6.孩子非常不想上學,甚至逃學,裝病請假。
7.索要、甚至是偷竊家裡的錢物,來替換被盜的錢或物。
8.拒絕談論學校里的事情或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或閃爍其詞。
❻ 學校應對校園欺凌,應對預案有哪些
校園欺凌行為在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它給學生以及學校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綜合相關研究,我們認為,學校應加強對校園欺凌的預防工作,並從日常教育、課外巡查、門衛管理、危險物品管理、同家長有效溝通機制的建立、各部門聯席協作這六方面完善相關工作機制,以有效治理校園欺凌行為,為全校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❼ 怎樣才能有效地解決霸凌事件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辦?
從問題的內容來看,這位家長的孩子應該是經常被同桌欺負,所以這很可能是校園欺凌行為,這時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並保持冷靜。
提高警惕是指,家長必須查證、判斷事情的具體情況,因為校園欺凌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家長也該保持冷靜,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責和無助。因為小孩子也有自尊心,他們怕尷尬,更怕家長的指責。
心理學:應對校園欺凌的4個方法
近年來,流傳在網路上的校園欺凌案例越來越多,這些都只是浮在水面的部分案例,其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校園欺凌都是一個屢見不鮮的事情,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校園,校園欺凌每天都有發生。
當然針對這樣的現象,國家、各地方也都出台了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來減少或杜絕校園欺凌。
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普及一些方法,用來保護孩子,下面是我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孩子的家長,總結出的四步曲,希望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
第一,讓孩子學會及時制止對方。
讓孩子有勇氣說「不可以」,如果對方不停止,要讓孩子及時跑開。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角色扮演的方式,用來固化當事人的心理和行為,用在孩子身上,是非常合適的,家長可以和孩子在家裡像玩游戲一樣,進行角色扮演,給孩子訓練一些針對欺凌時的防範措施。
第二,讓孩子及時求助老師。
這個很重要,因為在學校里,老師在孩子的心裡,是最具有權威的人。但是很多時候,學生難為情,怕同學說自己向老師打小報告,就作罷,隱忍。
作為家長要改變孩子的這種認知,告訴孩子向老師報告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就好比在學校外面我們遇到壞人欺負我們,我們就要打110報警一樣。
第三,讓孩子結交一些朋友。
在通常的校園欺凌行為中,被欺凌的學生往往是孤立無援的,所以才會受到侵犯,家長可以讓孩子多結交一些朋友,比如可以讓孩子請自己的同學來家裡做客。
這無論是對於孩子應對校園欺凌還是他將來處理人際關系,都是極有好處的。
心理學:應對校園欺凌的4個方法
第四,受害的不僅是被霸凌的孩子,其實也包括實施霸凌的孩子。研究表明,有針對性地欺負、壓迫別人的孩子,長大後有可能會繼續使用霸凌的手段,或者其他負面行為去得到自己想要的,除非有成人和他們建立信任關系,進行干預。
總之校園欺凌需要社會、學校、家庭聯動解決,上面只是給家長的提出的一個實操方法。做心理咨詢的我們都清楚,任何改變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慢慢來,只要開始行動,一切都會變好。
以上就是一個心理咨詢師給家長提供的,「孩子被同學欺負了怎麼辦」的一個方法指南,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