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攀比現象
⑴ 大學生如何避免宿舍中的攀比現象
從小抓起。我們從小學開始就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應該遵循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風格,不鋪張浪費。
這樣的教育方法有助於平衡學生的心理態度,以及對待攀比現象有一個合理的評價。每個人的個體都是有所差異的,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也各有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將攀比作為同學之間的比較,應該將學習成績作為同學之間的一個競爭。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學生具備一個良好的心態,不盲從,不攀比,不抱怨。只要在他們心裡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之後,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乃至進入大學,可能這樣的攀比現象都會減少很多。
攀比現象:
攀比不僅僅表現在穿戴這方面,還表現在飲食,稍微上面,從過生日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有些人不願意從簡啊,是鋪張浪費,吃飯不是為了慶祝,也不是為了填飽肚子,更多的是為了講排場。那莫須有的東西,在大學生活里也變得理所當然,無節制的消費。
其實可怕的並不是大學生之間的攀比,而是你自己有攀比心理。很多大學生追求生活上的享樂,而放棄自己的學業,自己的學業自控能力特別差,沒有辦法控制自己。
與大學里的很多輔導員會時不時的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他們,從學生的生活學習方面展開工作,確定正確的人生價值與競爭意識,告訴她們,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去攀比,要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來權衡利弊。
還可以交,學習中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基地,和當地老人們一起勞動,使學生明白生活來之不易,在學習上要向高標准看齊,在生活上向低標准看齊的道理。
⑵ 如何看待大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
別說大學生了,如今小學至高中的學生也都存在攀比現象,我覺得更多的是教育的失敗吧。
盲目攀比的風氣一直都很盛行,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而且如今也越來越盛行。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更多的是受著別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要有一個人這樣就會出現一群人這樣。
是教育的缺失吧,如果教育跟得上,人們的三觀足夠正知道不能在物質上盲目攀比,反過來跟別人比知識,多好啊。
每次我跟我媽媽說別人家的小孩每個禮拜零花錢多少,每天都穿著美美的新衣服等等的時候,我媽就跟我說你咋不和別人比學習啊,好吧,我錯了,我不應該太物質。
攀比的現象的出現出人意料也意料之中,一直以來都提倡著不要盲目攀比,但好像並沒有什麼卵用,希望以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跟上吧。
⑶ 對於學生在學校的物質攀比行為,應該怎麼辦
在校園里,學生也學會了相互攀比,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了現在的熱點問題。例如,一些學生沉溺於物質追求,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吃得好、穿得好、花得好等,喜歡將自己的生活條件與其他同學做比較。甚至在小學的時候,部分學生已經懂得關注其他同學的家境狀況;平時聊的話題都離不開xxx家裡很有錢、xxx今天坐賓士過來學校等等。
4、需要購買必須生活和學慣用品時,盡可能採用團購的方式,避免出現質量高低不一的現象。
5、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限制學校周邊商店的銷售物品,控制商店的進貨品種。
對於以上的幾點,有些措施並不是簡單就能推行的(特別是和財政有關的措施),它們必須得到學校的同意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只有消除了這些環境因素,孩子們的攀比現象就會減少,同時,他們也會更加專注在學習上。
⑷ 怎樣看待大學生的攀比現象
一些為了滿足自身虛榮心的攀比行為當然是非常不好的,不僅會對自己喝家庭帶來更大的壓力,如果不能好好管理自己的攀比心理,還會產生一系列不良的後果。
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積極的比較,是在理性意識驅使下的正當競爭,往往能夠引發個體積極的競爭慾望,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這正是我們需要推崇的,因為正性攀比可以讓大學生更加主動地向優秀的人看齊,進而提升自己。
⑸ 部分學校同學之間攀比現象嚴重,這種現象可能導致什麼問題
對於學生來說,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所以應該把學習放在第1位,但是部分學校同學之間攀比現象嚴重,這種現象可能導致什麼問題呢?我認為首先是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其次會導致孩子們比較虛榮,不注重學習,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導致整個年輕人的風氣都不太好,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3.同學之間攀比現象嚴重,還可能導致年輕人的風氣都不太好。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是主要的任務,如果學生之間攀比現象嚴重,可能導致其他學校的人攀比現象也嚴重,這樣一來會影響所有人的學習,形成嚴重的不良風氣,不利於我們的成才。
總而言之,我認為部分學校同學之間攀比現象嚴重,這種現象首先可能會導致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學習,其次,會導致變得非常的虛榮,作為一個學生應該把學習放在第1位,其他的都不重要。
⑹ 大學生的攀比現象
目前,在生活中看到的攀比現象越來越多,攀比現象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衣食住行、職務晉級、工資調整、生活水準,大到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可以說,凡是涉及到物質利益的地方都有產生攀比現象的可能。當然,在大學生活中,攀比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的。攀比現象的產生,歸根結底就是我們的虛榮心在做祟。老是愛和那些比自己強的人和事做比較。總是覺得同樣是人,為什麼別人有的我卻沒有 ,於是就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得到和別人一樣的物質條件和享受。殊不知,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和機遇都是不一樣的,彼此獲得的物質財富和收入也各不相同。因此,這種不顧自己的實際條件而盲目追求物質利益所導致的結果會很嚴重,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⑺ 現在初中生也越來越愛攀比,這種現象該如何遏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同學開始在衣食住行方面盲目談論名牌。良好的物質條件應該會促進學生的學習和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盲目的比較疏遠了學生的學習和行為。各種事實表明,如果學生熱衷於物質比較,會產生各種弊大於利的效果。
首先,比較是孩子競爭力的表現之一。現在的獨生子女普遍喜歡爭強好勝,喜歡表達自己,喜歡炫耀自己,喜歡引人注目。另外,由於年齡比較小,學生還不知道怎麼和別人比,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總覺得別人可以擁有,所以我想擁有。
父母首先要看自己,看自己是否有與人攀比的行為。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消除孩子身邊攀比的影響,為孩子樹立不攀比的榜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戒掉這個毛病。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這就要求父母不要過分溺愛孩子,採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也可以適當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帶孩子體驗賺錢的辛苦
⑻ 如何看待同學之間的攀比
近十幾年來,中小學、大學比較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一系列教育、引導、指導、培養學生良好行為、健康心理及科學生活消費觀念,取得顯著成效。
但由於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特別是超前消費、高消費及盲目攀比、虛榮心理行為及觀念的影響,校園類學生之間還是存在不少的相互攀比現象,可以說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花樣繁多。
先看看小學校園內的攀比現象。小學生雖說年齡不大,但受社會及網路的影響,一些家庭條件富有的學生,學慣用品追求高檔,穿著衣服要求名牌,過生日要求家長買高檔禮品,請同學吃飯要到高檔酒店,玩具要買昂貴的。於是乎,班裡同學便相互炫耀攀比。農村學校盡管不嚴重,但也時有發生。
再看中學校內的攀比現象。中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身心發展呈現多變階段,趕時髦、追時尚較普遍,同學之間相互攀比,盲目追求高消費的現象,比小學嚴重。在著裝穿戴方面,非名牌不買,發型追求怪異,自自行車要買賽車等新型的,請客吃飯送禮品,更是看誰花費多,有檔次。手機使用追求國際品牌。
最後說說大學校園的攀比現象。可以說大學校園是學生互相攀比的「重災區」,也是學生受社會影響較為明顯的地方。攀比穿戴服裝看誰是品牌,通訊工具看誰用大牌子,交通工具看誰開開高檔豪車,請客送禮看誰出手闊托,外處旅行要誰去國外。
盲目攀比危害多多。中小學大學校園綠存在的學生相互攀比現象,對學生、家庭、社會等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更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助長了學生的虛榮心理,滋生妒忌心理,不利於自身健康成長。攀比心理負面影響和危害在於分散學生的精力,渙散其意志,使其不思進取、縱容自己、學業荒廢、貽誤成長發展的良好時機,嚴重的可能違法亂紀。
學生相互攀比,也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
攀比之風如何制止
學生之間的相互攀比,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和行為表現,需要學校、家庭、教師等協同管理、教育,需要學生自我調適,才能制止糾正攀比之風。
01.學校要加強管理教育。學校應針對校園內學生之間存在的盲目、非理性的攀比現象,嚴格對學生的管理,抓好抓細各年級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班級活動、宿舍紀律等要求管理,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發揚勤儉節約等傳統和優良作風。「吃飯穿衣看家當」。不盲目的脫離家庭實際的追求高消費,合理消費,理性消費,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學習。
02.教師應關心指導。教師應關心學生,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家庭狀況,通過個別談話、心理輔導、班會、辯論會、實踐教育、課堂教學等多種形式,教育引導學生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理解、尊重父母的良苦用心,盡可能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
03.家長應嚴格要求。制止糾正學生中攀比之風的主體、主要責任在家庭、在家長。面對孩子學習生活上的合理消費要求可以滿足,發現孩子超出家庭實際、盲目過度消費時,要堅決制止,批評教育,引導及冷靜、理性、本著節約的原則去消費。
04.鼓勵孩子自我調節。自我調節、自我教育是影響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學校、家庭、教師要教給學生嚴於律己、自我調適的方法,引導孩子多進行縱向比較,不要盲目地橫向比較,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應指導引導學生把精力心思由生活攀比轉移到同學之間正常的學習競爭上來。
⑼ 現今學生校內攀比現象增多,為何會出現此現象
每個人都有愛美的心。每個人也都想要去超越他人。許多大學生總是和他們的同學比較來證明他們的存在,所以校園里有很多比較。大學生互相比較是很常見的。許多大學生需要在食物和衣服方面互相比較,即使是在宿舍的學生面前。
大學校園里的攀比現象好像並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除了給他們一些思想教育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改變這種現象。因為我們生活在大的集體環境中,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一定差距。這種差距可能在存在於生活,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或精神方面。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導致了大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我們不提倡這種心態,但每所大學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種現象,而且這種現象暫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它已經成為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
⑽ 很多學生都喜歡互相攀比,面對這個現象班主任該怎麼辦
愛攀比的學生談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向他講清盲目攀比的害處,引導 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與愛攀比的學生家長及時溝通,爭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幫助 學生改掉盲目攀比的習慣,教師權以教 家長一些方法,如反攀比法、改變攀比 興奮點法、把攀比變成動力法、今天和昨天對比法等。
召開以「攀比」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真正地受到教育, 最後形成不攀比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