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王中學
A. 2015安徽化學競賽初賽結果出來了沒
出來了,這是合肥通過的人的名單。
合肥市參加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初賽(安徽賽區)第二試學生名單
序號學生學校指導教師
1營皓宇合肥一中趙生平
2程翊華合肥一中趙生平
3蔡耀輝合肥一中胡小蓮
4李子安合肥八中葛子剛
5夏 松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6丁雨晨合肥一中胡小蓮
7陳家鑫合肥一中趙生平
8徐京天合肥一中趙生平
9陶皖東合肥八中葛子剛
10吳俊雄合肥六中趙毅剛
11張文佳合肥八中葛子剛
12劉偉豪合肥八中葛子剛
13徐 楊合肥六中趙毅剛
14朱光浩合肥八中陶慶滿
15姜雲聰合肥一中趙生平
16劉嘉捷合肥六中趙毅剛
17韓文濤合肥八中陶慶滿
18張靖歆合肥八中葛子剛
19吳 極科大附中戈益超
20蔡韋成合肥一中胡小蓮
21李必盛合肥一中胡小蓮
22李喆岳合肥六中趙毅剛
23趙逸飛合肥八中葛子剛
24汪子傑合肥一中趙生平
25柳若愚合肥一中趙生平
26王冠宇合肥一中胡小蓮
27朱家誠合肥八中陶慶滿
28左澤文合肥六中趙毅剛
29杜 堯合肥六中趙毅剛
30戴正歌合肥八中葛子剛
31王 源合肥八中陶慶滿
32陳志偉巢湖二中薛傳海
33朱鈺凱合肥八中陶慶滿
34湯 喆合肥八中葛子剛
35徐鵬飛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36吳怡凡合肥八中陶慶滿
37馬亦然合肥八中徐 翔
38裴家亮合肥八中陶慶滿
39張舒博合肥一中趙生平
40張自明合肥六中趙毅剛
41張孝虎合肥八中陶慶滿
42吳國銘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43陳一鳴合肥一中趙生平
44孫 碩合肥一中邱學華
45程宇傑合肥六中趙毅剛
46夏如鼎合肥八中陶慶滿
47邢晨虎合肥十中田竹林
48楊 宇合肥一六八中學高德勝
49姚俊屹廬江中學黃長志
50梁 浩合肥八中陶慶滿
51伍子煜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52劉應虎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53高祈子安合肥八中陶慶滿
54許思哲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55劉冰清合肥潤安公學姚平平
56朱 洪廬江中學吳大勝
57杜學峰合肥六中趙毅剛
58陳子嘉肥東一中安冰容
59凌 志合肥八中陶慶滿
60馬錦騰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61夏浩傑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62林玉昆巢湖二中熊澤武
63黃 健肥東聖泉中學葉書生
64付鴻昌肥東聖泉中學葉書生
65司聖和合肥六中趙毅剛
66吳 彪合肥八中陶慶滿
67餘 露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68胡太穆肥東一中安冰容
69劉智耿合肥一中胡小蓮
70陶 理合肥六中胡欽萍
71湯 虎合肥八中陶慶滿
72張文昌合肥一中趙生平
73閆子樂合肥六中尹曉風
74許在亮肥東一中安冰容
75梁健強合肥一中楊延光
76周銳鑫合肥一中趙生平
77王廷暢科大附中戈益超
78周文逸巢湖二中唐 堂
79李凌峰肥東一中安冰容
80高勝寒合肥一中蒲緒鳳 81王浩宇合肥一中趙生平
82張志偉合肥八中葛子剛
83王家毅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84羅智昊巢湖一中余建軍
85張天宇合肥一中趙生平
86茆屹松合肥一中趙生平
87楊志遠合肥八中陶慶滿
88吳信哲合肥八中陶慶滿
89郭舒豪合肥一六八中學高德勝
90張凝軒科大附中戈益超
91袁玉昆廬江二中孫 清
92趙子威肥東一中安冰容
93董真原合肥一中汪結義
94魏歆鈺巢湖二中許華
95周 珂廬江中學莫申四
96衛尤旺合肥一中王東錄
97汪 偉合肥一中胡小蓮
98丁順安合肥一中李晉凱
99黃義鴻合肥八中葛子剛
100楊 然巢湖一中余建軍
101周 洋巢湖二中薛傳海
102周恆森廬江中學莫申四
103陳 智廬江中學吳大勝
104王映荷合肥一中陳中燕
105鍾坤倚昊合肥一中李友銀
106馮震宇合肥一中李友銀
107錢紹朋合肥七中王愛華
108韓子玉合肥八中葛子剛
109洪明濤合肥八中葛子剛
110張季琛合肥八中葛子剛
111宋凌宇合肥八中陶慶滿
112黃昕宇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113湯 捷巢湖一中余建軍
114張啟睿巢湖一中胡社生
115徐 睿廬江中學黃長志
116許趙輝肥東聖泉中學葉書生
117唐宇軒合肥一中胡小蓮
118周正楠合肥一中趙生平
119潘家寶合肥八中葛子剛
120湯欣遠合肥八中陶慶滿
121劉潘一鳴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122洪海丹巢湖四中薄新兵
123楊 陽巢湖四中薄新兵
124鄭穎周巢湖一中朱邦彬
125孫博文廬江中學莫申四
126程 樂肥東聖泉中學葉書生
127戚曉穎肥東一中安冰容
128陳澤徽合肥八中葛子剛
129阮煜文合肥八中葛子剛
130葉國宏合肥八中聶小琴
131許 伍合肥八中陶慶滿
132邵彥華合肥八中陶慶滿
133陳奕昕科大附中戈益超
134李博超巢湖二中熊澤武
135吳筱凡巢湖二中許 華
136周 進巢湖二中凌春紅
137莫新宇廬江中學邱玉鳳
138夏文韜廬江中學黃長志
139蔣楊菁肥東聖泉中學高慶桃
140戴同瑋合肥一中蒲緒鳳
141錢寅軒合肥一中趙生平
142姚詩言合肥六中劉正宇
143金紹博合肥六中趙毅剛
144武 林合肥六中趙毅剛
145劉 帥合肥八中葛子剛
146周浩宇合肥八中葛子剛
147吳俊濤合肥八中葛子剛
148付 柳合肥十中馬曉梅
149胡雲鶴科大附中戈益超
150范聰聰肥東聖泉中學葉書生
151楊 麗肥東一中安冰容
152李登高肥東一中安冰容
153杜春曉合肥八中陶慶滿
154李 想合肥一中余志學
155伍東軍合肥六中劉正宇
156費欣語合肥六中趙毅剛
157王勁草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158葛君喆巢湖四中薄新兵
159韓 磊巢湖四中薄新兵
160劉冠傑巢湖二中薛傳海
161潘志軍巢湖二中熊澤武
162張浩東肥東一中安冰容
163李 陽肥東一中安冰容
164梁 帝肥東一中安冰容
165李 強肥東一中安冰容
166陶 傑肥東一中安冰容
167姚春雨長豐一中李 強
168沙 岩合肥一六八中學沈思永
169孫東旭合肥一中蒲緒鳳
170徐 豪合肥一中趙生平
171王者風合肥一中汪結義
172霍英傑合肥一中汪結義
173錢瑞林合肥六中劉恆華
174張天天合肥六中劉恆華
175王嘉明合肥六中劉恆華
176紀昕晨合肥六中劉正宇
177李思夢合肥八中葛子剛
178焦 響合肥八中葛子剛
179王 偉巢湖二中薛傳海
180邢沁源廬江泥河中學張年饒
181劉晨暉肥東一中安冰容
182李喬依北城中學蔡 菊
183鄭 峻北城中學蔡 菊
184張晨琛合肥一中余志學
185陳詩豪合肥六中馬善恆
186萬鵬磊合肥六中劉正宇
187王晨希合肥六中劉正宇
188周建雄合肥六中劉正宇
189陳錦源合肥六中趙毅剛
190高晉凌合肥八中葛子剛
191高志威合肥十中田竹林
192孫文傑合肥一六八中學高德勝
193楊 勇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194何旭東巢湖春暉學校張維強
195趙衛建巢湖二中凌春紅
196盧業群廬江中學莫申四
197俞海洋廬江中學黃長志
198霍宏偉廬江中學吳大勝
199殷月琴肥東聖泉中學高慶桃
200陶思勤肥東一中安冰容
201李宗法肥西中學汪家才
202費浩旻合肥八中徐 翔
203束慶耀合肥一中張 春
204張 德合肥一中余志學
205楊冬雨合肥一中徐 靜
206程 文合肥六中陶經苗
207陳敬瑜合肥六中劉恆華
208楊李華合肥六中朱 紅
209邵志偉合肥六中劉正宇
210郝晨璐合肥六中趙毅剛
211吳峻峰合肥八中葛子剛
212張梓健合肥八中葛子剛
213胡高興合肥一六八中學高德勝
214鄭文強合肥一六八中學高德勝
215王歆悅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216徐裕曉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217湯聖銘巢湖二中凌春紅
218陶 恆肥東聖泉中學葉書生
219周 濤肥東一中安冰容
220刁康寧合肥一中王東錄
221董萬里合肥一中謝 芸
222陸方傑合肥六中蒯 雋
223趙正桐合肥六中趙毅剛
224吳曉東合肥六中趙毅剛
225章 晨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226陳思敏科大附中戈益超
227胡志鋮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228熊俊林廬江中學莫申四
229徐 祥 廬江中學邱玉鳳
230朱少強廬江中學黃長志
231陳仁傑廬江中學鍾 濤
232王旭輝廬江中學汪模江
233江子揚廬江中學汪模江
234邱子暘廬江中學吳大勝
235江 迪廬江中學吳大勝
236湯 超廬江二中王 娟
237金 娟廬江縣金牛中學左當生
238周 靚肥東聖泉中學葉書生
239袁錦濤肥東一中安冰容
240干興球肥東一中安冰容 韋志成肥東一中安冰容
梁 昊肥東一中安冰容
吳 淼肥東城關薛兆權
鄭 偉北城中學李雪松
張先傑合肥六中趙毅剛
姚 菲合肥一中邱學華
龔培彬合肥一中邱學華
闞睿翔合肥六中胡欽萍
黃 新合肥六中黃明利
唐慕虎合肥六中尹曉風
程子晗合肥六中劉正宇
汪昊辰合肥六中劉正宇
程家輝合肥八中葛子剛
范小宇合肥八中聶小琴
李澤宇合肥八中陶慶滿
陳子元合肥一六八中學高德勝
黃開元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許廣宇科大附中戈益超
方文凱巢湖二中許 華
傅純雁巢湖一中朱邦彬
劉慶雲廬江中學黃長志
張美玉廬江中學吳大勝
丁魏忠廬江二中夏海濤
莫 勇廬江三中洪正年
蔡 斌廬江縣樂橋中學邢胡兵
崔明豪肥東一中安冰容
王新宇肥東一中安冰容
劉玉琴肥東一中安冰容
宋華強肥東一中安冰容
葛曉靜北城中學李雪松
王 濤合肥一中趙生平
陳經緯合肥一中余志學
曹廣林合肥一中汪結義
孟天琦合肥六中劉正宇
張子毅合肥六中劉正宇
楊之昱合肥八中王鳴明
王子路合肥八中王鳴明
陳昊宇合肥八中葛子剛
童偉傑合肥八中聶小琴
劉禎傑合肥八中陶慶滿
徐雅婷合肥八中許少娟
童懿昕合肥一六八中學陳 斌
肖子涵合肥一六八中學夏斌斌
肖添翼科大附中戈益超
季 虎巢湖二中薛傳海
莢 濤巢湖四中薄新兵
李志鵬巢湖二中薛傳海
張皓宇巢湖四中薄新兵
陳如林廬江中學鍾 濤
張 傲廬江中學吳大
B. 蕪湖徽文中學好不好高一新生會到哪上
我認抄為關鍵在與自己吧~~~徽文口碑的確是不好~等於搶劫!學費開銷大~一般家庭難以支持~!我今年也沒發揮好~本身認為自己還能上個普高~可是太不如人意!我欲哭無淚~反正走投無路~就在徽文輸死一搏吧!!!!加油~祝你成功!
現在好像有現校區~在電大那邊吧
C. 高分請教
我認為李連傑
其個人武術記錄創造了中國近現代武術界的奇跡,連續五年的全能冠軍,共奪得大小冠軍50於次,多次代表國家出訪巡演。當代十大武星,國家武英級人物,70年代武術界的常勝將軍。
*1974年,高燒三十九度,帶病參加少年組全國武術大賽連奪三冠,技驚四座。
當時的《武林》雜志給予李連傑高度評價:「李連傑武術動作的特點是:速度快、動作準、力度大、彈跳好、節奏明、姿勢美。一個套路五六十個動作,他能在80秒鍾內一氣呵成,招招干凈利落。他騰空、跳躍的爆發力非常驚人,騰空時持續的時間長,一般的武術參賽者打一個「旋風腳」都感到吃力,他可以連續打上兩個,而且動作十分漂亮。他的技術扎實、全面,刀、槍、棍、劍、拳腳對練都頗具功夫,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並稱他在比賽中有創新成分。
之前有媒體聲稱:這是武術界的一樁大事,誰能憑武功摘取這顆冠軍明珠,誰就能成為「天下第一高手」。
1975年全國運動會,尚未成年年僅12歲的李連傑,竟破天荒的參加成年組比賽,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力敗群雄,以最好的成績坐上了全能冠軍的寶座,讓一幫成年武林高手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1979年,李連傑雙腿膝蓋脛骨出隆,後筋錯位,堅持武術比賽,以驚人的拼力和韌性奪得5塊金牌,*1974到1979年連續5次獲得全國武術大賽冠軍,時人稱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武林大師」,北京體委授予李連傑特等功,被同行驚呼「北京出了個武術天才」。
曾受到尼克松總統的賞識和邀約為保鏢,被李連傑拒絕。
D.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的實驗學校
各省(市、自治區)陶研會、各有關學校:
根據中陶研[2011] 003 號文件《關於組織申報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的通知》精神,在紀念陶行知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本會於今年4月啟動了新一輪的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申報評審工作。本次申報工作依照《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章程(試行稿)》,採用學校自主申報與各地陶研會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經由學校自主申報,縣(市、區)陶研會(或教育局)推薦,市(地區)陶行知研究會評估,省(市、自治區)陶研會初審,報送中陶會批准,北京十七中學等102所學校(名單見附錄)被認定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特予以公布。希各實驗學校在中陶會和當地陶研組織的指導下,切實遵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章程(試行稿)》的相關規定,認真履行各項權利和義務,深入學習、宣傳、研究和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積極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早日實現我國的教育現代化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授牌儀式將在11月中下旬舉行。敬請在近期關注中陶會網上的相關活動通知。
附錄:《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名單》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 序號 省市 郵編 實驗學校 校長 1 北京 100022 北京十七中學 張 順 2 北京 100009 北京東城區黑芝麻胡同小學 杜 軍 3 北京 100088 北京市陶行知中學 金雅茹 4 北京 北京市海淀區陶行知小學 5 河北 054000 邢台市陶行知實驗學校 朱淑玲 6 湖北 430030 武漢市硚口區大通巷小學 秦前耕 7 重慶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8 青海 810000 西寧市城西區行知小學 曲 建 9 新疆 831400 烏魯木齊市第101中學 高麗娜 10 新疆 831400 烏魯木齊市第100小學 張愛蘭 11 新疆 830019 烏魯木齊市第63中學 張 潮 12 新疆 821400 烏魯木齊市第116小學 郭春華 13 新疆 830058 烏市第八十四中學 陳俊傑 14 新疆 830058 烏魯木齊市第108中學 張永剛 15 新疆 830019 烏魯木齊市第61中學 張雲龍 16 新疆 830001 烏魯木齊市一小學 周勝利 17 新疆 830000 烏魯木齊市第十二小學 吳 敵 18 新疆 830002 烏魯木齊市第十三小學 遲玉英 19 新疆 830000 烏魯木齊市第十五小學 錢海燕 20 新疆 830049 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三小學 張小荃 21 新疆 830001 烏魯木齊市第四十四小學 劉戈利 22 新疆 830001 烏魯木齊市第七中學 賽發青 23 新疆 830002 烏魯木齊市第十一中學 蔣祖慰 24 新疆 830002 烏魯木齊市第八十中學 俞艷敏 25 安徽 243000 馬鞍山市西湖花園小學 葉傳標 26 安徽 236225 潁上甘羅鄉村教育社 郭洪濤 27 安徽 241100 蕪湖縣實驗小學 唐 斌 28 安徽 241000 蕪湖市第二十七中學 尚元貴 29 安徽 241000 蕪湖市育紅小學 李玲玲 30 安徽 245400 休寧第一高級職業中學 江忠賢 31 安徽 245200 安徽徽州師范學校 吳筱峰 32 安徽 230011 合肥市行知學校 袁方正 33 安徽 245200 黃山市歙州學校 洪獻忠 34 安徽 237200 霍山新徽幼兒園 劉德芬 35 山西 043300 山西河津市第四小學 吳鎖民 36 山西 044104 山西王慶軒北景小學 耿慶會 37 山西 030008 太原市尖草坪區科技實驗小學 武晉峰 38 山西 030013 太原市東華門小學 賀慧琴 39 山西 044500 永濟市北郊小學 牛向榮 40 山西 044500 永濟實驗小學 石百盛 41 山西 030009 太原市杏花嶺區亨堂西街小學 (太原市行知小學) 楊海潮 42 山西 044500 永濟市銀杏東街小學 李更新 43 山西 044602 山西芮城縣風陵渡中學 趙自忍 44 山西 030003 太原市尖草坪區恆山路小學 張改珍 45 山西 030600 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張潤喜 46 江蘇 226100 江蘇海門市海南小學 顧衛兵 47 江蘇 214421 江陰市華士實驗中學 趙愛民 48 江蘇 214423 江陰市周庄實驗小學 承正義 49 江蘇 214007 無錫市東林小學 丁建紅 50 江蘇 214001 無錫市連元街小學 王建華 51 江蘇 214196 無錫東塘湖中心小學 陸偉峰 52 江蘇 215213 吳江辛塔小學 孫海龍 53 江蘇 214183 無錫玉祁高級中學 高君偉 54 江蘇 226100 海門市海南小學 顧衛兵 55 江蘇 吳江盛澤中心小學 沈建榮 56 江蘇 211800 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 楊瑞清 57 廣東 515073 廣東汕頭金山中學 李麗麗 58 廣東 515041 廣東汕頭私利廣廈學校 郭小燕 59 廣東 510430 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 李順松 60 廣東 510663 廣州私立華聯大學 侯德富 61 貴州 550002 貴陽市南明區林海中學 胡定霞 62 貴州 550004 貴陽市第四實驗小學 王 碧 63 廣西 545001 廣西柳州市文惠小學 陳意曼 64 廣西 531400 廣西平果縣馬頭鎮初中 潘彩宜 65 浙江 316100 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小學 郭妙琴 66 浙江 310014 杭州市行知中學 陳葭璐 67 浙江 315812 寧波大榭開發區第二小學 鄒偉明 68 浙江 315613 浙江寧海縣西店中學 戴余金 69 浙江 315131 寧波市鄞州區橫溪鎮中心小學 章 斌 70 浙江 325000 溫州市丁字橋巷小學 李成權 71 浙江 313300 浙江省安吉縣上墅私立高級中學 湯有祥 72 浙江 314001 嘉興市行知小學 陳文斌 73 浙江 314500 桐鄉市振興西路小學 王松奎 74 浙江 314300 海鹽縣行知小學 顧月良 75 浙江 314214 平湖市行知小學 郭國中 76 浙江 31 嘉善縣西塘小學 楊永興 77 浙江 316043 舟山市定海區紫薇中心小學 夏芳芳 78 浙江 316218 舟山市岱山縣岱東中心小學 張松斌 79 浙江 316041 舟山市定海區鹽倉中心小學 夏波芬 80 浙江 316281 舟山市岱山縣衢山敬業小學 戴善水 81 浙江 318050 台州路橋街道實驗小學 夏發青 82 浙江 浙江衢州行知教育集團 王建華 83 上海 200442 上海市行知實驗中學 楊衛紅 84 上海 201900 上海市行知中學 張步華 85 上海 上海市羅南中學 王 娟 86 上海 200940 上海市和衷高級中學 金新宇 87 上海 200442 上海市寶山區大華小學 張曉梅 88 上海 200442 上海市寶山區行知實驗幼兒園 鄭 莉 89 上海 201900 上海市行知初級中學 陳志建 90 福建 362306 福建南安翔雲中學 梁明新 91 福建 355014 福建省福安市潭頭鎮錦桌頭小學 曾祥祿 92 福建 355000 福建省福安職業技術學校 余仕忠 93 福建 355213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學 翁日爾 94 福建 353100 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小學 曹建忠 95 福建 355300 福建省柘榮縣東源中心校 吳周澤 96 福建 353100 福建省建甌市實驗小學 曹建忠 97 四川 610031 四川省成都行知小學 馮 力 98 四川 629006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育才中學校 許安富 99 四川 637700 四川省營山縣行知小學 李 智 100 四川 611230 四川省崇州行知中學 高 強 101 四川 610072 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三聖分校 趙萬華 102 山東 266713 山東平度大澤山鎮大疃小學 王松軍
E. 寬容是一種修養作文語言樸素
有人說,寬容是一種修養,一種處變不驚的氣度,一種坦盪,一種豁達。寬容是人類的美德。荷蘭的斯賓諾沙說過: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的。寬容一如陽光,親切,明亮。溫暖的寬容也確實讓人難忘。二戰結束後不久,在一次酒會上,一個女政敵高舉酒杯走向邱吉爾,並指了指邱吉爾的酒杯,說:「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會在您的酒杯里投毒!」顯然,這是一句滿懷仇恨的挑釁,但邱吉爾笑了笑,挺友好地說:「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飲而盡!」這樣從容不迫的回答也就了給對方一個極其寬容的印象。寬容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大聰明!
現實生活中,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與集體交往,寬容是光武帝劉秀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寬容之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堅固的事業之基。
當然要想獲得寬容,也離不開共贏觀與換位觀的樹立。共贏觀簡單來講就像一句廣告語中所說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是對過度競爭觀的否定,是一種真正的集體主義。我們需要寬容同學,寬容自己在競爭中的對手。曾經林肯總統對競爭對手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了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它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不是正在消滅我的敵人嗎?」林肯總統的話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而換位觀則需要我們換位思考,進行角色的轉換。同學的交往若產生了磨擦,應當把自己和對方所處的位置關系交換一下,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以他的思維方式或思考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當你本來想發怒的時候,通過換位思考,你的情緒就會變得平靜下來;當你覺得對方不可理喻的時候,通過換位思考,你會真切的理解他此時此地的感受;通過換位思考,你也會變得寬容。
同學們,學會了寬容,我們也便學會了做人。歷代聖賢都把寬恕容人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標准而大加倡導。《周易》
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載物」,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學會了寬容,同樣也是學會了處世。人是社會的人,世間並無絕對的好壞,而且往往正邪善惡交錯,所以我們立身處世有時也要有清濁並容的雅量。佛家有雲:「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我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這個道理。事實上,寬容並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說過這樣一句能夠啟人心智的話。「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容。」
生活如海,寬容作舟,泛舟於海,方知海之寬闊;
生活如山,寬容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歌,寬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動聽。
同學們,讓我們多一些寬容,也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信任,多了一份友愛。
願你我的胸懷像大海,無所不容;心寬如天空,無所不包!
F. 數學名人
劉 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 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賈 憲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傑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鑒》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志,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位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指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都是π的漸近分數。
祖 暅
祖暅,祖沖之之子,同其父祖沖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現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紀可謂祖暅對世界傑出的貢獻。
楊輝
楊輝,中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在13世紀中葉活動於蘇杭一帶,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著有《詳解九章演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演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1274年)、《田畝比類乘除演算法》二卷(1275年)、《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1275年)。
楊輝的數學研究與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在計算技術方面,他對籌算乘除捷演算法進行總結和發展,有的還編成了歌決,如九歸口決。 他在《續古摘奇演算法》中介紹了各種形式的"縱橫圖"及有關的構造方法,同時"垛積術"是楊輝繼沈括"隙積術"後,關於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楊輝在"纂類"中,將《九章算術》246個題目按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分為乘除、分率、合率、互換、二衰分、疊積、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類。
他非常重視數學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在《演算法通變本末》中,楊輝為初學者制訂的"習算綱目"是中國數學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獻。
趙 爽
趙爽,三國時期東吳的數學家。曾注《周髀算經》,他所作的《周髀算經注》中有一篇《勾股圓方圖注》全文五百餘字,並附有雲幅插圖(已失傳),這篇注文簡練地總結了東漢時期勾股算術的重要成果,最早給出並證明了有關勾股弦三邊及其和、差關系的二十多個命題,他的證明主要是依據幾何圖形面積的換算關系。
趙爽還在《勾股圓方圖注》中推導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圖注》中利用幾何圖形面積關系,給出了"重差術"的證明。(漢代天文學家測量太陽高、遠的方法稱為重差術)。
華羅庚
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 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 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 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 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 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 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 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 今仍是最佳紀錄。 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 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 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 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 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 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 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 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 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 「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 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陳景潤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 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 學季刊》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 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 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 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 16 ,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 生活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 數學》等著作。
G. 李小龍兒子個人資料,包括其生平死後
3月31日深夜,影片的拍攝已進入尾聲,李國豪將表演一個男主角被「毒販」射殺的鏡頭,可是槍響過後,在場的全體工作人員幾乎個個傻眼了,「毒販」麥克·馬塞更是驚得目瞪口呆,他手中的那支道具槍射出了真正的子彈,並且擊中了李國豪。(麥克·馬塞道具手槍發射的應當是一發空包彈,所謂空包彈不過是毫無射擊力度的空殼子彈,裡面塞一些卡片或棉花填料,發射時聲音煞是逼真,與真子彈幾乎相差無幾。)
H. 誰知道安徽蕪湖有幾所普通高中
試試,希望有用:
蕪湖徽文特色高級中學 0553-8513148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氵魯)港初級中學 0553-3023698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峨橋鄉浮山初級中學 0553-7141127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繁陽鎮橫山初級初級中學 0553-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繁陽鎮馬壩初級中學 0553-7713827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十六中學 0553-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荻港鎮蘆南初級中學 0553-7319394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峨橋初級中學 0553-7168022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八中學 0553-3856742-8000 安徽省蕪湖市柳春園43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三二中學 0553-5811083 安徽省蕪湖市鳳鳴湖南路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七中學 0553-5809684 安徽省蕪湖市四褐山朝陽街136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蕪湖市第十一中學) 0553-3848532 安徽省蕪湖市中山北路153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儒林中學 0553- 安徽省蕪湖市轄區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三七中學(國防教育學校) 0553-5841641 安徽省蕪湖市長江路254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二中學 0553-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0553-3867155 安徽省蕪湖市銀湖南路135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三中學 0553-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二四中學 0553-4812636 安徽省蕪湖市弋江路28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三六中學 0553-4111145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十三中學 0553-4818253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三三中學 0553- 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大橋鎮新城區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三四中學 0553-5853534 安徽省蕪湖市官陡鎮五陶村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十二中學 0553-3832762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0553-5851178 安徽省蕪湖市轄區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二八中學 0553-3833240 安徽省蕪湖市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二七中學 0553-3866973 安徽省蕪湖市蕪寧路73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二九中學 0553-5852605 安徽省蕪湖市天門山西路65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第十九中學 0553-2868680 安徽省蕪湖市泗水園西巷51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十二中學 0553- 安徽省蕪湖市環城東路8號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蕪湖市華育中學 0553-3310733 安徽省蕪湖市原鐵路二小 電子名片
正在查詢......
I. 老子是那裡人,有人說是河南鹿邑人也有人說是安徽渦陽人,到底是那裡人``
老子渦陽的,古人的詩是明證。現在很多東西能造假,詩造不了。元代翰林張起嚴的「敕建天靜宮興造碑」中具體提到在渦水之陽:宮在城父之福寧鎮東南,去亳郡四舍,南距渦水兩里,下臨雉水。世傳老子在妊,有星突流於園,既而降誕。則天靜之基舊矣。
J. 徽洲有哪些人物
徽州名人
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孕育了燦爛輝煌的徽州文化。在社會、經濟、教育、哲學、經學、醫學、繪畫、藝術、印刷、雕刻、戲曲、文學、飲食、科技、工藝、建築等幾乎涉及社會文化生活的所有領域,徽州人占盡風流,貢獻卓著,文成風、學成派、商成幫、俗益雅,獨領風騷千百年。1999年底,黃山市舉辦了一次「千年徽州傑出歷史人物評選」,名列前十位的分別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適,大哲學家戴震,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大畫家黃賓虹,珠算大師程大位,新安畫派創始人漸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張小泉剪刀」的發明者張小泉等,他們都是由發達的徽州教育培養出來的傑出人才,不僅在徽州影響很大,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響。
畢 升
畢升(?—約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術的創始人,歙縣人。畢升是徽州一位沒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愛鑽研技術。北宋慶歷年間,畢升有感於傳統雕板印刷的繁雜不便,潛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術,他發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後燒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藝得到了質的飛躍,速度大大加快,錯字可以單獨更換,可以重復使用活字,實現了人類印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革命。宋代學者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畢升的業績有專門記載。
方 臘
方臘(?—1121),北宋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歙縣人。方臘出身貧苦,以種地和箍桶為生。成年後,客居浙江淳安縣(宋屬睦州青溪),幫工度日。北宋末期,政局日益混亂,統治集團奢侈的生活和對外求和所耗費用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負擔,百姓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方臘有感於朝政的腐敗,對不聊生的現狀異常憤慨,於是利用明教的信仰形式發動勞苦大眾,以武力反抗黑暗社會。1120年(宋徽州宣和二年)10月初,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後,迅速移師睦州,以幫源為義軍大本營,並舉行了「漆園誓師」,痛斥黑暗朝政,發布行動綱領,改元「永樂」,自號為「聖公」,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當年12月,起義軍展開強勁攻勢,連克浙江建德縣、安徽休寧縣、歙州以及東南政治中心杭州,並以杭州作為新的指揮中心。方臘調度有方,在半年時間內將起義烽火燃到江浙皖贛四省,佔領了六州52縣,宋王朝一時大為驚恐,急派童貫帶兵15萬前往圍剿。1121年春,杭州失守,方臘退守青溪幫源基地。初夏,戰敗被俘,同年在河南開封遇害。
朱 熹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學者,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學集大成者。字元晦,號晦庵、晦翁,別號紫陽,古徽州婺源人。1148年考中進士,曾任秘書修撰、寶文閣待制等職。死後謚贈大師,封徽國公。仕圖多坎坷,潛心治學。研究領域很廣,在哲學、經學、教育、音韻、文學、地理、考古、自然科學等方面都有偉大貢獻,他的思想體系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以「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著稱。與程顥、程頤等共創的理學史稱「程朱理學」,為繼孔子之後在中國思想界影響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統官方哲學,遠涉海外,影響世界;重視教育,創辦書院,所撰《白鹿洞書院提示》對後代教育事業的影響深遠;著述巨豐,其中《四書集注》58卷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的「聖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講學於徽州,從其弟子者眾,「朱子之學」也就構成了「新安理學」的開山之學,並進而構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內核。《宋史》有傳。
程大位
程大位(1553─1606),字汝思,號賓渠,休寧率口(今屯溪)人,自幼聰敏好學,尤喜數學。少時隨父外出經商,遨遊吳楚,博訪聞人達士,遇有「耆通數學者,輒造訪問難,孜孜不倦。」程大位在商務往來中,有感於傳統籌碼計數法的不便,決心編撰一部簡明實用的數學書以助世人之用。為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不惜重金購求遺書。
四十歲時,倦於外游,便棄商歸故里,認真鑽研古籍,擷取名家之長,歷經二十年,於明萬曆壬辰年(1592)寫就巨著《演算法統宗》十七卷。其後六年,又對該書刪繁就簡,寫成《演算法纂要》四卷,成為後世民間算家最基本的讀本。《演算法統綜》詳述了傳統的珠算規則,確立了算盤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訣,搜集了古代流傳的595道數學難題並記載了解決方法,堪稱中國16—17世紀數學領域集大成的著作。這兩部巨著是我國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經典之作,開創了珠算計數的新紀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1592─1596年留學中國)將其譯成日文,開日本「和算」之先河。清代前期,該書又傳入朝鮮、東南亞和歐洲,成為東方古代數學的名著。
程大位的另一發明是「丈量步車」,以竹篾製作,類似今天的皮尺,上標長度單位,相對木尺是重大革新。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黃山市屯溪區前園渠東9號,建於明弘治年間,由主樓、祀祖樓、賓園組成,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築。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逝世380周年之際,修葺一「新」的故居被辟為紀念館。程大位的功績,為後世子孫所敬仰。清康熙後期,程氏族子孫在故居對門興建了覃思堂,以資緬懷瞻仰,1990年辟為珠算資料館。走進館中,猶如步入琳琅滿目的算盤城。金、銀、玉、石、瓷、象牙、硬木等質地無所不有,式樣囊括籌、珠、龜紋、八卦等數十種。最大者長1.75米,81檔,是屯溪老街「同德仁葯店」為配葯計算方便而用的櫃台算盤;為便於進行復雜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製造出一種五層梯形算盤,「步步高」的勉勵色彩暗含其中;最令人驚嘆的要數最小的銀戒算盤,長只13毫米,9檔,珠小如粟粒,針尖撥動自如;還有諸如針線包算盤、水煙筒算盤……
戴 震
戴震(1723—1777),清代著名思想家、學者,「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字東原,休寧隆阜(今屯溪)人。戴震出身於貧寒之家,幼讀私塾,以過目不忘和善思好問著稱。傳說有一次,老師教授《大學章句》,愈聽愈覺得可疑,於是向老師發問:「此何以知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老師難以回答這個出乎意外的疑問,於是抬出朱熹這一權威,「這是朱文公說的」,意在告訴戴震不必再生疑問。不料,戴震仍發疑:「朱文公怎麼知道如此呢?」老師聽後,無言以答,嘆曰:「此非常兒也!」
18歲時,戴震因家境困難輟學,隨父前往江西南豐,以販布為生,其間曾一度在邵武設館講學。20歲返鄉,拜婺源名儒江永為師研究學術,並往南京族人戴瀚處學習八股時文。28歲補縣學諸生。33歲避仇人而入京城,寄居徽州會館,在艱苦環境下鑽研。1762年考中舉人。其後六次參加進士考試,由於思想觀念與程朱理學不盡吻合,均未及第。51歲時,經《四庫全書》總編纂紀昀推薦,入《四庫全書》館為專職纂修官。53歲被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職務。不久,因為勞累過度而患病,又被庸醫誤診,不幸病逝於北京崇文門西的范氏穎園。靈柩由夫人率子運回故鄉,葬於休寧縣商山鄉幾山頭前。
戴震是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一代宗師,他學識淵博,天文、歷算、歷史、地理、音韻、訓詁……無不精通,當他初入京城時,在京著名學者紀昀、錢大昕、王鳴盛等人都為戴震學問的淵博而折服,「叩其學,聽其言,觀其書,莫不擊節嘆賞」,戴震的思想深度和學術水平無疑是中國十八世紀的高峰標志。然而,一代宗師的一生卻是悲劇性的,直到晚年已經譽滿海內時,仍然一貧如洗,他的學生段玉裁感嘆道:「先生之才,而不公卿,禮樂黼黼,以光太平。」戴震逝世後,學者王昶撰《戴東源先生墓誌銘》、錢大昕撰《戴震先生傳》、洪榜撰《戴東原先生行狀》、門生金壇、段玉裁編《戴東原先生年譜》,詳細地記述了戴震一生的坎坷和學業情況。戴震是「乾嘉朴學」的領袖,治學以訓詁名物入手,在精嚴考據的基礎上闡發義理,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比如,他以《廣韻》為底本,創立古韻九類二十五部學說和陽、陰、入對轉達理論。他將《永樂大典》中《九章》等七種算經加以整理,撰《迎日推策記》一卷,總結了歷代的數學成果。
戴震一生遵循「由聲音文字求訓,由訓詁以尋義理」的方法,對經書和其它古代經典作了創造性的疏證,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禮儀考正》、《中庸補注》、《方言疏證》、《古歷考》、《考工圖記》、《水地記》、《勾股割圜記》、《緒言》等50餘種。戴震還主持纂修了《汾州府志》,成為後代修志人員參考的範本。後人揖有《戴氏遺書》16種59卷。《清史稿·儒林傳》有傳。
1924年,戴震誕辰二百周年時,在戴震故居——搖碧樓設立戴氏東源圖書館,後改成戴震紀念館。屯溪戴震公園就也以戴震命名。
王茂蔭
王茂蔭(1798—1865),字椿年,號子懷,清代財政學家。歙縣杞梓里人,後移居雄村義成。清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御史、戶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務。王茂蔭在京歷任三朝,居官30年,不攜眷屬隨任,一直獨居宣武門外歙縣會館,以兩袖清風、直言敢諫而聞名。1864年,因為母親去世離職返鄉,1865年在家鄉病逝。
王茂蔭是一位非常有見解的財政專家,他曾在戶部任職多年,並主管過錢法堂事務,因而對幣制改革一直非常關注,能夠針對不同的社會財政狀況,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緩解財政危機的方法。1851年,王茂蔭獻《條議鈔法折》,建議發行由銀號出資替政府負兌現責任的絲織鈔幣,以解決財政困難,被朝廷否決。1853年又兩上條疏請改幣制,均遭駁回。他提出的兌現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的主張,反對鑄造當百、當五百、當千等項大錢的主張,對保持社會穩定、遏制通貨澎脹有一定的作用。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官能定錢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錢當千,民不敢以為百;物值百,民不難以為千。」對物價規律和貨幣投放之間的關系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但是,王茂蔭的這些建議,遭到急於填充國庫的咸豐皇帝的嚴斥,指責他「為商人指使,不關心國事」,並將他調離戶部崗位。
王茂蔭的貨幣改革方案,被俄國使節寫進《帝俄駐北京公使館關於中國的著述》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附註中,記述了王茂蔭提出「兌現」主張而受指斥的事。王茂蔭著述有《王侍郎奏議》10卷及《皖省褒忠錄》。《清史稿》有王茂蔭傳。
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鐵路工程專家、中國鐵路事業的創始人。字春誠,徽州婺源人。早年家貧,後獲岳父資助赴歐洲留學。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國第一條自己設計施工的鐵路——京張鐵路,創造了不少施工新法,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鐵路工程專家,奠定中國鐵路事業基礎。
賽金花
賽金花(1864—1936),原名鄭彩雲,晚年又名曹夢蘭,黟縣龍江鄉鄭村人。賽金花出生於蘇州,父親是一位貧窮的轎夫。父親病逝後,少年賽金花為生計所迫,被迫為娼。不久,因色藝雙全而又善解人意成為蘇州名妓。其後,歙縣籍狀元洪鈞奉命出使德、俄、荷、奧四國,原配何夫人拒絕隨行,洪鈞於是花錢將賽金花買來做妾,充為公使夫人出行。在德國等地,賽金花學會了德、英等語言,並憑借自己的伶俐和美貌獲得了德國上層人士的青睞。
洪鈞離任回國後,不久即去世。狀元府的遺老遺少們,不願讓這位曾經當過妓女的小妾來辱沒他們顯赫的門庭,便將賽金花趕出家門。賽金花輾轉來到北京,重操妓業。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後倉惶西逃。八國聯軍大肆燒殺劫掠,一個偶然機會,賽金花與舊日相識、聯軍統帥瓦德西接上了頭,兩人同居數月,並經常乘馬並行於市。京城人稱「賽二爺」。在賽金花的勸說下,瓦德西加強了對部隊的約束,減少了妄殺亂掠的惡形,一時賽氏門前車水馬龍,貴族子弟紛紛拜她為乾娘,李鴻章也派兒子李經才面見賽金花,請她設法促成早日簽定和約。慈禧太後回到北京後,民間有「妓女救駕」的輿論,一些人爭相訪問賽金花,更有一些好事者寫出了諷刺詩:「千萬雄兵何處去,救駕全憑一女娃;莫笑金花顏太厚,軍人大可賽過她。」
「庚子事變」後,清廷感到顏面大傷,於是以虐待婢女為由,將賽金花發配回原籍黟縣。此後,賽金花又嫁給一位曹姓人士為妾,曹死後被族人驅逐,重返京津為鴇謀生。賽金花晚景凄慘,行同乞丐。1936年,賽金花貧病交困,死於北京居仁里,終年67歲。
目前,黃山鼎泰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正投資修復賽金花故居。故居計劃佔地40餘畝,除了依據原貌恢復的賽金花舊居,還有體現徽派建築、「三雕」經典的賽氏祖居,用於展示珍貴圖片、表演當地小調的展覽廳和 徽派園林。故居的修復,將向人們展現出那段可歌可泣的人物歷史和徽派園林的獨特風貌。
黃賓虹
黃賓虹(1865—1955),歙縣潭渡村人,我國近代傑出的畫家和繪畫理論家。名質,字朴存,別號予向、虹叟、虹廬,因家鄉建有賓虹亭,中年更名賓虹。
黃賓虹出生於浙江金華(父親在金華經商),1876年,13歲的黃賓虹回歙縣應童子試,此後,在故鄉陸陸續續生活了30餘年。在此期間,黃賓虹曾積極投身反清革命活動,發生了一些頗富傳奇色彩、耐人尋味的故事,在家鄉廣為傳頌。他上書康有為、梁啟超,坦然陳述變法主張,他與譚嗣同在貴池相會,共商變法大計。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等仁人志士被殺害,賓虹大聲疾呼:「韃虜不除,國家不可為也!」後又去蕪湖,參加陳獨秀等人組織的「安徽公學」任教習,與同盟會骨幹柏文蔚、陳去病、汪鞠友多有聯系。此後還借紀念明末思想家黃宗羲為名,與清末翰林許承堯一起在歙縣縣城新安中學堂組織「黃社」,聯絡革命力量,訓練有志青年忠心報國。1907年,為了給革命黨籌集經費,賓虹將一位曾經給太平軍鑄過錢的李師傅帶回家中,秘密鑄造銅圓,眼看就要鑄成時,卻被人告發,只得匆匆拆毀機器,告別家人隻身逃往上海。
在上海期間,黃賓虹專心從事藝術實踐和藝術理論研究,曾與鄧實等人合編畫報《神州國光集》和《美術從書》,並在上海各藝術院校擔任教授。1937年移居北平,從事美術和故宮的文物鑒定工作。北平淪陷後,拒絕與日偽政府合作,閉門著述,研習畫藝。1948年秋,應聘擔任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定居於西湖棲霞嶺。1949年以後,歷任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院民族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教授等職,曾被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號。
黃賓虹是現代畫壇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師,作為「新安畫派」的後起之秀,他早年山水畫受李流芳、程邃、程正揆和髡殘影響較大。中年以後,藝術立場從著重師法古代大師轉到重在師法自然之上,從50歲到70歲,他遍游名山勝境,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上泰山,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寫生圖稿。70歲以後,畫風大變,作品渾厚華滋、意境深邃,卓然自成一大家,以精於墨法,善用焦墨和濃墨著稱,與齊白石並稱為「北齊南黃」。在美術理論上,黃賓虹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了「平、留、圓、重、變」五字筆法和「濃、淡、破、潑、焦、積、宿」七字墨法,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
除水墨丹青外,黃賓虹在詩詞、書法、篆刻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柳亞子贊他「詩才不亞於畫才」。篆刻方面,是國內聞名的秦漢印璽收藏大家,多年浸潤其中,出手不凡。書法、文物鑒定、美術史等領域也都建樹頗高。黃賓虹一生著述和繪畫作品很多,代表性的有:《黃山畫家源流考》、《古畫微》、《畫學通論》、《虹廬談畫》、《賓虹草堂藏印》、《賓虹畫語錄》、《賓虹詩草》、《黃賓虹畫集》等。
潭渡黃賓虹故居懷德堂建於清朝中期(1718年),現辟為 「黃賓虹紀念館」。黃賓虹熱愛祖國,他將畢生收藏的書籍1800餘冊,印本、拓本、碑帖270餘種,古文物、古印、銅器、玉器、瓷器、磚瓦硯580餘件,古今名家書畫 2320 余件,自作書畫5700餘件,還有手稿和遺物,總計達萬件之多,全部捐獻給國家。他同樣愛家鄉,71歲高齡,還回到故鄉省親掃墓,並常在畫幅下方加蓋「黃山山中人」印章,永誌不忘可愛的故鄉。
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現代著名平民教育家,原名文濬,曾用名知行,歙縣黃潭源村人。15歲入學讀書,先後就讀於歙縣崇一學堂、杭州廣濟醫學堂、金陵大學文學系。1914年赴美國伊利諾大學主修市政學,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1917年回國後,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東南大學教育系主任,北京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南京安徽公學校長等職。1923年,發起組織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927年,在南京郊區創辦了試驗鄉村師范學校——曉庄師范,並提出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1932年,創辦了山海工學團、生活教育社和國難教育社,提倡「小先生制」主張教育深入民間,為民眾服務、為抗日救國服務。1944年10月參加中國民主同盟,當選中央常委和教育委員會主任,主編《民主教育》雜志和《民主》周刊。1946年1月,在中共南方局支持下,與李公僕等人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並擔任校長。同年7月25日,因積勞成疾逝於上海。
陶行知畢生從事平民教育事業,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口號,並且真正做到身體力行,同貧苦學生同勞動、同甘苦。在曉庄師范的茅屋禮堂兩旁有一副對聯:「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梁菽麥黍稷下功夫。」體現了陶行知面對工農大眾的教育方針。陶行知成名以後,生活依然儉朴,他曾自撰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對聯自勉。鑒於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創造性的工作業績,毛澤東稱贊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尊稱他為「萬世師表」。 聯合國確定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第一位就是陶行知,蘇格拉底排第二位。
為了紀念陶行知,歙縣崇一學堂舊址被建成了陶行知紀念館,成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後人瞻仰。
胡 適
胡適(1891—1962),字適之,現代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績溪縣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學美國,1915年成為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的學生,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常識淵博,曾擁有三十多個博士頭銜;1917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揭開中國現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第一頁;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並撰寫現代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陳獨秀主編《每周評論》,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實用主義方法論,在全國影響極大;提出過「全盤西化」論點;抗戰期間曾出使過美國,代表蔣介石簽訂《中美互助條約》。政治上追隨國民黨,學術上是一代宗師,著述豐厚,治學方法上具有徽派朴學遺風。
胡適故居坐落在績溪縣上庄村內,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正屋南向,磚木結構,二進三間兩廂,「回」形通轉樓。佔地208平方米,建築面積350平方米。門面二柱單門一樓式,上嵌磚雕、鴟吻。門前黑底金字「胡適故居」木牌,當代書法家沙孟海題。前進堂前擺設「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錢君陶書。東西分列茶幾、靠背椅,壁間掛胡適直系親屬圖表。西部是胡適和江冬秀結婚房間,房內有木床、桌、椅、櫥、凳等。前廂房是胡適童年讀書處。東部房間連廂房為胡覺(胡適二兄)使用。正廳兩廂房展出胡適家書手稿和部分著作、胡氏宗譜、海內外名士所贈字畫、詩詞和胡適「全家福」照片。後堂堂前掛胡適父親鐵花畫像,東側有胡適生母馮順娣照片。堂上高懸朱底金字巨匾「持節宣威」四字,為邑人程東屏書,款落「績溪縣長朱亞雲贈,民國三十一年」。當時胡適出任駐美大使,這四字意在勉勵他銜命持節,不忘國威。故居內12扇落地隔扇門陰刻蘭花,4塊窗欞板刻花草題字,為墨模高手胡國賓作。其中有一幅題有「蘭為王者冠,不與眾草伍」。故居還陳列有胡適各個時期的照片,胡適手書范縝《神滅論》立軸,張之洞贈胡鐵花帽筒,胡鐵花七星劍、誥命箱及從台灣帶回的海螺。
張 曙
張曙(1909—1938),原名恩襲,歙縣坑口柔嶺下人。1926年考入上海藝術大學音樂系,後又轉入南國藝術學院和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學習。先後參加南國社和左翼戲劇家聯盟等進步文藝團體,在田漢、蕭友梅的指導下,進步很快。學生時代,因積極參加進步的文藝活動,曾兩次被國民黨當局羅織罪名,投入監獄。1933年參加「蘇聯之友社」,與聶耳、呂驥等共同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歌曲研究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被黨組織派往長沙,以教書為掩護,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創作《抗日進行曲》、《還我河山》、《保衛國土》等表現人民強烈救國熱情的歌曲。1938年在武漢至桂林的途中,遭敵機轟炸不幸遇難。周恩來曾評價:「張曙先生之可貴在於和聶耳同為文化戰線的兩員猛將。」
張曙創作了200多首革命歌曲,也曾以優美的歌聲抒發對美麗故鄉的眷戀之情,如《日落西山》中唱道:「日落西山滿天霞,對面來了個俏冤家,眉兒彎彎眼兒大,頭上插了一朵山茶花……」無論詞、曲,都洋溢著朴實無華的徽派情韻,活靈靈地勾勒出新安江兩岸的美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