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戴家埔中學

戴家埔中學

發布時間: 2022-06-08 02:43:25

『壹』 增城市新塘鎮沙埔中學怎麼

增城市新塘鎮沙埔中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增城市新塘鎮沙埔中學更多信息和資訊。

『貳』 中國有哪些革命烈士

金守兒、陳其美、陳式純、丁麟章、江竹筠(江姐) 、董存瑞、黃繼光、李大釗、孔慶三、盧崇軍、楊靖宇(張貫一) 、魏其虎、王孝和、王德三、趙祚傳、夏明翰、利汝光、雲九霄、苟曉超等。

1、金守兒

金守兒(1955---1979),浙江省富陽市王洲鄉人。1976年3月入伍,為廣西軍區獨立師獨立團八連六十炮班戰士。勤學苦練,成為投彈能手和出色炮手。197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勇猛頑強。1979年2月17日,隨部隊攻打越南保肯公安屯,右額為越軍彈片所傷,不顧包紮,繼續戰斗。下午腹部又被子彈打穿,班長嚴令醫療,送入戰地醫院。

傷未痊癒,即回部力請參戰,摧毀越軍暗堡兩座,3月3日在攻打高巴嶺7號高地戰斗中,與同班戰友殲敵160餘人,被越軍彈片穿破頭部,胸腿亦傷,不及搶救犧牲。部隊追認為「一等功臣」。

2、陳其美

陳其美(1878—1916),字英士,號無為,浙江湖州吳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元老、青幫代表人物,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

蔡元培稱其可與歷代俠士齊名列傳,並盛贊陳其美為「民國第一豪俠」。

民國三年加入中華革命黨,任總務部長。民國四年潛回上海策動武裝反袁,11月在洪憲帝制呼之欲出之際,陳其美策劃暗殺了上海鎮守使、海軍上將鄭汝成,12月發動肇和艦起義。

雲南護國討袁軍興,陳其美百折不回,誓死捍衛共和,繼續在江浙一帶策動反袁軍事行動,袁世凱對其恨之入骨。

民國五年(1916年),受袁世凱指使的張宗昌派出程國瑞,假借簽約援助討袁經費,在日本人山田純三郎寓所將陳其美暗殺身亡。

3、陳式純

陳式純(1903~1935),金鄉鎮人,1919年在溫州中學讀書,參加反日宣傳隊。後在金鄉成立反日救國會,發動群眾抵制日貨,同時創「旭社」等進步團體,組織醒獅化裝演講會。

1922年考入上海大學,後轉南開大學。1925年,他至河南,在部隊、銀行、學校工作,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江蘇省委委員。他四次被捕入獄。

在漢口、武昌、上海坐牢,都經黨組織營救獲釋。1932年乘國慶節組織400多名群眾遊行,被捕入英租界工部局西牢,在長期折磨中於1935年2月逝世。

4、丁麟章

丁麟章(1907—1945),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平江縣游擊隊;1930年7月,參加紅三軍團組織的第一次攻打長沙的戰斗。

第二年,隨部編入平江縣蘇維埃政府警衛團,任副營長,曾參加湘鄂贛蘇區歷次反「圍剿」的戰斗。

1939年後歷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三營營長、第七師十九旅五十六團團長、第六師十六旅團政委。

1945年春,任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一縱隊第三支隊政委,同年年6月,在孝豐百步山反擊國民黨頑軍五十二師的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

5、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鎮江家灣人,中國共產黨地下時期重慶地區組織的重要人物,為中國共產黨追認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戰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被捕,被關押於位於重慶的國民政府軍統渣滓洞集中營,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軍統所要的中共地下黨情報;1949年11月14日,重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重重包圍之際,被國民政府軍統於渣滓洞監獄所殺並毀屍。

2009年9月江竹筠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革命烈士

『叄』 建甌水土保持資料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是在開展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加強水土保持生態自我修復,充分發揮其功能,是加快水土保持防治的一項重要措施.建甌的試驗試點實踐表明,地處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只要實施封育保護,嚴禁人畜故意擾動,植被就能由草-灌-喬逐層次自我修復,最終形成喬灌草混交植被覆蓋地表,真正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效果明顯.

『肆』 遂川縣多少個中學(高中)

高級中學(只有高中)有4所(公辦2所:遂川中學、遂川二中,民辦2所:三合中學、唐彩回中學);答
完全中學(有高中、有初中)1所:瑤廈中學;
職業高中1所:遂川縣職業中學;
普通中學(只有初中)23所:泉江中學、於田中學、於田三中、大坑中學、盆珠中學、珠田中學、巾石中學、枚江中學、碧洲中學、新江中學、五江中學、草林中學、禾源中學、堆子前中學、西溪中學、南江中學、大汾中學、戴家埔中學、左安中學、黃坑中學、湯湖中學、高坪中學。
九年一貫制學校(有初中、有小學)7所:雙橋中心學校、揚芬中心學校、衙前中心學校、上坑中心學校、橫嶺中心學校、滁洲中心學校、淋洋中心學校。

『伍』 江西遂川縣戴家埔鄉 有沒有郵局准備去那支教,不知道可以可以寄東西到那

我老家就是那裡的, 雖然是一個山溝溝裡面, 但是環境是挺好的, 就是冬季會很冷的,下大雪是經常有的, 夏季城市都很熱。 沒有空調是活不下去,但在那裡就是一個純天然的空調, 相當的涼快,去支教要有心理准備,那邊的孩子都很野的, 我們讀書的時候外面的老師都氣走很多個, 郵政局那是必須的, 但是其他那個快遞就沒有了。歡迎你的到來, 有一個南湖面是江西海拔最高的山。 算是一個風景區。

『陸』 坂田大發埔初中部有那些學校分配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柒』 開國上將楊至成在井岡山時期是否有一位夫人叫伍道清湖南省耒陽市金蘭村伍家大屋人。

伍道清是楊至成上將的第二任妻子,她是朱德妻子伍若蘭的校友和同村同姓的好友。1928年9月,19歲在井岡山結婚。生一子冬伢,後尋子無下落。妻子後因戰亂失蹤。25年離別後1954年8月突然到武漢找到楊至成。後到青島見面。

1929年1月30日,井岡山被敵軍攻破,伍道清隨同紅五軍突圍向贛南撤走。

在大汾的突圍戰斗中,她行動不便掉了隊。戰士們旋風般地開走了,她無法跟上,沿著部隊退去的方向走了十幾里,天黑時流落到一個村莊。村裡有個尚無子嗣的土豪,發現了疲憊已極、又飢又寒的伍道清,一看就知道是從井岡山沖出來的紅軍。土豪見對方的身孕不小了,想要她肚裡的孩子,便把她藏進一個舊磚窯。伍道清在劇烈的奔跑中傷了胎氣,又受寒生病,無法逃走,只得由這個土豪擺布。挨到4月底,伍道清生下一男孩,土豪讓她餵了4個月奶,就強行將小孩搶去做兒子,把伍道清賣給大汾一個砍柴為生的農民為妻。

伍道清在大汾,望眼欲穿地等待著紅四軍返回井岡山的消息。半年過去了,10個月過去了,傳來的消息越來越壞,傳說朱毛的隊伍被敵軍攆得東逃西躲。伍道清很想到贛南去尋找楊至成,無奈又懷上了打柴農民的孩子。她感到去贛南的勇氣越來越不足了,只有終日以淚洗面,痛苦不已。 1936年4月,伍道清與打柴丈夫帶上孩子,回到耒陽老家。

遠在贛南蘇區的楊至成,也時時思念著伍道清。在中央蘇區的幾年中,楊至成曾多次託人打探伍道清的下落,就是毫無所獲。 1934年10月,擔任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部長的楊至成,參加了長征,艱難地到達陝北。鑒於他在8年的戰爭中多次負傷,積勞成疾,體質很差,中央安排他赴蘇聯治病療養。在蘇聯的8年,楊至成仍然記掛著伍道清,曾幾次通過國際郵線,寫信到湖南耒陽,向伍道清老家打聽訊息,然而得不到一點迴音。1946年,楊至成回國參加解放戰爭,擔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初期,楊至成繼續打聽伍道清的下落,托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據地訪問團的耒陽籍領導幹部伍雲甫,幫助尋找伍道清。這時才得知伍道清在逆境中為求生存已隨他人的情況。-----《考驗人生——段子英革命紀實》段子英 初稿 徐洪濤 整理

段子英:(1912—2002)女,湖南耒陽三順段家沖人。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畢業。湘南暴動後隨部隊來到井岡山。1929年初段子英與愛人王展程在遂川戴家埔遭遇當地的挨戶團,隨後王展程被敵人殺害,段子英則被賣給一個葯店老闆做妻子,後被母親接回湖南。1937年3月,重新回到了黨的懷抱。新中國建立後,任湖南省機械工業廳副廳長。2000年在長沙逝世,2002年10月將骨灰安放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內。

至於伍道清的家庭情況這些就不清楚了。

『捌』 2020年遂川戴家埔中學嗯預兆建檔立卡戶師范生多少名

2020年遂川戴家埔中學預錄建檔立卡戶師范生,
目前尚未公布。
具體可詢問學校教務處,
最直接的是問你的班主任

『玖』 遂川古代書院中國文化留下了什麼

遂川古稱龍泉,這片土地自古「序庠相望,弦誦相聞」;文獻名邦,英才輩出。自宋至清,遂川先後建有書院40所,其中宋代6所、明代2所、清代32所。書院,是遂川歷史上璀璨千年的明珠,其歷史作用值得大書詳載。

作為民間教育機構的書院在遂川產生於北宋,並在宋代躍居全省書院發展先進行列。據李才棟《江西古代書院研究》載:「宋初江西的書院建設發展較快,在整個北宋時期,全省構建書院39所。」這一時期遂川書院就有四所:新興書院,雲岡書院,孫氏書院,水南洲背書院。一千多年前的遂川,地處偏隅,交通閉塞,物欠足豐,但書院教育不遜於其他富鄉望地,亦足令邑人引以為豪。宋時,遂川書院不僅有相當數量,而且教學質量亦享譽遐邇,北宋理學家、著名道學達人周敦頤常游學於雲岡書院。建於宋咸平年間(998-1003)的新興書院,是遂川古代書院的開山之作,也是古廬陵面世最早的書院之一,因有名師掌教,吸引了四方游學之士負笈而至。書院的興起,這為遂川學子科舉應試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統計,全縣共有76人考取進士,其中宋代就有48人,占總人數的63%。宋天聖八年(1030)的進士蔣賁,首開邑人折桂之先河。榮摘宋政和五年(1115)殿試第二名桂冠的邑人郭孝友,更是「廬陵探花第一人」而廣受矚目。蔣賁、蔣概父子同為進士,孫逢吉、孫逢年、孫逢辰兄弟三人進士及第,郭知章、郭孝友一門五進士,這些先賢俊傑以其卓越的才識為遂川的人文歷史留下了輝煌的一頁。書院是儒家文化的代表,通過書院的教育,遂川涌現出一批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學術、教育等領域的英才。孫叔通、孫栗等個個忠鯁、清介,名重當時,聲譽朝野。至清代,遂川書院的規模達到歷史鼎盛。清乾隆年間建立的五峰書院、燕山書院,是縣內地方合邑和家庭宗族書院的典範,也是至今留有原體實物且保存較好的兩所書院。據《吉安地區志》載:「燕山書院是江西乃至全國家族私塾建築文化的典範」。 道光、同治年間,是清代書院發展兩個最為活躍的時期,從道光元年1821至1850的三十年間,遂川先後建立了萃華書院、龍文書院等8所書院,僅在道光元年一年中就新建了3所。從同治元年(1862)至光緒十三年的二十八年間,遂川陸續建有道成書院、五華書院等11所書院,平均二至三年就有1所書院面世。

客家重視教育,是推動遂川書院發展的一個有力因素。據載,宋淳熙年間,客家先民就已佔全縣人口戶數的53%,丁口佔到43%。客家先祖從中原遷徒而來,保留了較多的中原士族遺風,重視教育的風氣根深蒂固。客家人把興辦學校培養人才作為提高族群社會地位和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家雖貧,亦必令其子弟讀書,鮮有不識字,不知稼穡者。」在考取的進士、舉人中,客家人分別佔52%和68%。客家人崇尚教育的風氣,成為遂川書院文化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內在動力。

千年書院,歲月滄桑,流傳下來的是厚重的精神遺產和獨特的文化形態,它為遂川古代教育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更為遂川今日教育的前行注入了智慧與啟迪。今天是歷史的延續和發展,古代先民能夠創造出令後人引以為豪的歷史輝煌,今天的遂川更應與時俱進,再創輝煌,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

遂川主要書院介紹

燕山書院位於遂川縣堆子前鎮鄢背村。清乾隆五十九年,黃由相三子義方、義言、義齊創辦。書院是黃氏先祖為培養後代創設的「私人學府」,專供黃氏子弟及親戚研習攻讀,高峰時多達二、三百人,教師有家族中的先生,也有外請的先生。書院實行的是免費教育,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初。
書院始建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竣工於嘉慶十一年(1806),前後歷時十三年。書院座南向北,建築面積1982平方米,分內外兩部分。外院(即前院)包括前院門、欞星池、院坪和馬廄。內院則以天井為中心,四周布置有前廳、下房、廂房、講學堂、文昌閣等建築。書院建築為磚木結構,飛檐翹角。屋面為假歇山頂,小青瓦蓋頂。院內雕梁畫棟,勾勒著不同圖案,有獅嘯鶴舞、鳳翔龍騰、明理求學、修身仕途等,色彩斑斕絢麗,光彩奪目。其建築工藝、繪畫藝術和保存數量等方面堪稱江西乃至全國家族私塾的代表作。
書院創辦以來,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廣西太平知府黃存銓、安徽巡檢黃仁波等都出自燕山書院。

新興書院位於遂川縣衙前鎮雙鏡村(上鏡)。北宋咸平年間(998—1003)彭氏創辦,是古廬陵最早的書院之一。彭氏後裔男丁在此免費教育。書院雖規模不大,但嚴格的教育管理、出色的教學質量,遐邇聞名。近鄰鄉村,周邊市縣的學子紛紛前來求學,後因學子增多,書院遷入彭氏宗祠。元朝元貞二年(1296),彭氏後人對祠堂進行修繕擴大,並易名為「承德堂」。祠堂長60米、寬12米,佔地720平方米。祠內斗拱上有書畫、詩詞歌賦、花鳥魚獸等作品。祠堂後有古樟百棵,「古樟之王」圍徑達7.8米。祠堂前的七口「品」字形風水塘,至今保存完好。清嘉慶年間(1820),在書院大門前左側興建惜字塔。塔為青磚砌造,塔身下大上小,6面7級,塔頂呈圓柱形,塔高8米左右,逐層收縮,外觀錯落有致,別具風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僧郁峰重修。

新興書院的創辦,推動了當地學風鼎盛。雙鏡從宋朝至清朝科考的進士、舉人、秀才120多人,皇帝敕封翰林以下學士的有22人,朝廷、州、府所賜的牌匾有36塊,現「名登天府」之匾仍懸於樑上。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及第名列第二、「自進士設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為首」的永新劉沆少時就曾在此讀書,並有詩題壁。

五峰書院位於遂川縣遂川中學內。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縣趙嗣抃倡建義學,有義學田一百二十餘石。乾隆十九年(1754),知縣楊焯與縣紳梁瑋、蕭維喬、郭之屏等數十人合力捐資義學建五峰書院。前為觀瀾樓,樓後為致道堂、山長廳房、藏書處所、生徒齋舍等計八十餘間,大門與五峰並峙,故名。三十一年(1766),知縣杜一鴻與縣紳鍾衍煓、李之鴻、康飛熊等數十人捐銀一千六百餘兩擴建,增置田租一百八十餘石,各鄉紳捐輸田租七百七十餘石,合前義學田共計田租一千一百九十餘石,以後又陸續捐田一百三十餘石。乾隆三十二年延師訓課,每年取入肆業正課生20名,正課童生20名,附課生倍之。教習、山長工資、生員學童的膏火花紅概由租息支付,並訂有支給章程。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復魁星閣並各處齋舍,高世書、廣豐鄭鳴珂、南城王鍾先後為山長。咸豐六年(1867),被亂兵拆毀。同治二年(1863),合力修復,三年工竣。光緒間聘永新周玉華為山長。杜一鴻及周塤均有記,並纂有《五峰書院志》。民國初改為五峰高等小學堂。

五華書院位於遂川縣城東坊(目前為縣地稅局後側)。清光緒二年(1876),光緒六年建成。鄉民捐資共建。中為正誼堂、講堂、大成殿,左右院長室、尚義祠、生徒齋舍等九十餘間。並置田租千餘石,店房多幢。光緒七年(1881)始延師訓課。山長、教習束修、生員學童的膏火花紅以及省試、京試川資都出自租息。歷任院長有:吉水舉人李少峰,廬陵舉人梁申廬,萍鄉舉人朱仙舫,高安舉人徐吉齋,縣署教讀魯文墉,都昌舉人袁錦江,新淦歲貢郭仲卿,本邑舉人葉弼臣。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為縣立五華高等小學堂。

八角樓書院,位於遂川縣戴家埔鄉淋洋村。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八角樓書院,由於年久失修,該樓已破爛不堪,難現當年的風彩。曾經的八角樓,也就是當年的桂林書院,人們尊稱它為魁星閣。它樓閣式的建築,歇山頂,上下兩層。上層由木架搭成,迴廊內縮,可供遠眺。下層較大,三合土牆,分正廳和左右講課廂房。曾經的它為培養當地知書達禮人材作出了不朽貢獻。隨著時代變遷,它的作用退出了歷史舞台。

八角樓書院修建時有記錄:「寅山申向,共費金壹千有奇。」足見整個書院花費金銀之多。書院創建人當年為何不吝重金、殫精竭慮建造書院,據當地族譜記載是因為:「書院規模宏廣,氣象堂皇,其所以規劃必求詳盡者,無非為後人讀書計。亦即無非為後人求久計。揣其意曰』吾何望哉?吾之創此書院,庶足使吾後人便於蒙學,便於經學,亦便於出所學以升諸國學、大學。由是聰穎者固樂得為學中人;即非聰穎而業農工商者,亦不失為識字人』。「寥寥數語足可察見創建者潛心辦學,樂育英才的遠見卓識和坦盪胸襟。

『拾』 和女朋友家裡20公里的路 ,經常去找她來來回回很累

西安的十大城中村!

10、楊家村

楊家村那裡全是高校,西北政法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陝西師范大學…學生居,是西安比較大的學生聚集區域,由於這個村子的地里位置及其優越,在北到體育場,南到小寨的這條長路上,隨處可以看到這個村子的客。尤其是美麗的女學生,帥氣的男孩。還有沿街的商販,很多都在這個村子裡居住。很多畢業於西安上述學校的學生,至今還依稀記得,當年熙熙攘攘的這個名叫楊家村的村落

9、樂居場

相信很多在西安東郊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個村子——樂居場,這個村子在交大的西邊,早些時候和東關南街連成一片的,小商小販很多,整天熙熙攘攘的,煞是熱鬧,就象趕集一般,現在雖然被咸寧路分開了,但是依然很熱鬧,至於名字為什麼叫樂居場,真還不清楚。

樂居場位於西安城牆東南角,是個被周圍高樓大廈包圍著的城中村。 街上全是簡易的磚混小樓,一戶挨一戶,一間套一間,一層壓一層,全部向外出租。村子裡的耕地被城占完了,村民只剩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宅基。農民不懂建規劃,不懂採光設計,只是使勁地蓋子,屋蓋得越來越亂,往往是幾十家共用一個二尺寬的走道,走在其中,兩臂幾乎挨牆。多,人就多,街上住的大多是農村進城打工的,小商小販操著南腔北調,露出城裡人無法明白的喜氣洋洋,擠滿了這里的大街小巷,住滿了這里的閣閣樓樓。

這里的租很便宜,幾十、鋪著地磚的一間民,裡面有桌、有床、有凳子,一個月才百十塊錢。伙計搬家那天飄著細雨,可是街巷裡還是人頭擁擠,三輪車拉著家什在人中擠著,半天工夫才擠到租住的子。

租住在樂居場的小屋裡,雖窄小、雜亂、擁擠,日子倒也過得踏實,過得有人氣。鄰居全是底層的老百姓,伙計上下班時總喜歡和他們聊上幾句,還送給他們一些不願穿的衣服、鞋子,他們很是感激,有事沒事了晚上就來我們屋串門,說一些巷子里發生的奇事怪事。這里不用聽廣播,不用看電視,天天都有稀罕事、搞笑事。子分下來後,伙計一直不想離開,說三居室的新像個鳥籠子,伙計出門時沒有擁擠的人流,也聽不到小商小販的叫聲,備感空曠失落。

8、吉祥村

一直都很喜歡西安許多地方的名字,比如這個吉祥村,很簡單但卻很好聽,吉祥村是西安的一個城中村,雖然也住了不少打工青年、學生的。但是作為西安的廉價「紅燈區」,吉祥村名聲高高在外。

幾乎每個城都有自己的紅燈區,但是這里本地人很少去,往往都是外來人員光顧,外來人員到達這里首先要去大雁塔看看,然後再去吉祥村。吉祥村是西安眾所周知的紅燈區,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都已經是誰都知道的秘密了,go-vern-ment部門還是不管?

我以前經常聽別人說吉祥村怎麼怎麼地,後來那次還是路過那裡,看到了那個壯觀的情景:一連有十幾家的洗頭洗腳的小店橫排緊挨而敞,門口無一例外的都坐了一兩個衣服很少的女人,濃妝艷抹,翹著腿,盯著來來的男人看。我知道大城就是比較開放,南方很多地方雞都是在街上公然拉客,但是的,很少見姑娘們在門口坐。妓院這個東西歷史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已經出現並逐漸存活下來,從歷史劇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妓院在古代有的時候皇帝都會光顧,一如現在城裡人閑著沒事去鄉下吃野菜,古代的妓院是真正的妓院,豪華的和我們的5星酒店沒有區別,達官貴人是那裡的常客,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社會對此物的承認程度。

可惜了有一次我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同鄉,去電子城一家應聘,填的住址是吉祥村。最後復試時,單位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的卻一致叫她把文員的工作改填成營銷人員,並告訴她,這個工作對她有潛力。

7、北山門—南山門

曾幾何時,這里還是一片農田,一片連著一片,有位90年代初在這里上過小學的同仁說,小學的時候從北山門經過,一條小路過去,大中午的都覺得害怕的。後來高新區開始了建設,經濟的發展促使了城的發展,西安的版圖也在漸漸地增大。為了方便就業,很多的外來打工者都住在了北山門—南山門,兩個村子一下子火了起來,其愈來愈強勢的發展在這幾天有望將正在拆遷中的沙井村外來戶全盤接納過來。建立一個新的南郊「沙井村」

第一次去南山門是年一位朋友在這里做工,在萬國子。他就租住在這後面的村子南山門里邊,這兒的租也不貴,13個的子,一月才70多塊。我們在他收工後來到這個村子裡,當時這個村子裡學生還不多,很多男女都是來西安打工的。朋友的隔壁住了5個女工,小的15、6歲,大的21、2,我們在屋裡喝酒的時候她們偶爾進來看會電視,朋友了個二手電筒視,吸引了不少樓里的女孩、男孩來看電視、聊天。

在南山門和北山門村裡,集中了大量從事手工小機床加工的小廠,小到五六個機床的廠子,大到有五六十個機床的廠多如牛毛.他們的老闆沒有營業執照.從附近中小型加工電子零件的廠子里接活自己找人加工.我看到過成百個這樣的小廠,都沒有執照,當然更不用交稅了.他們大多集中在南山門和北山門這兩個村子裡,有的在租用的民里進行加工生產。工人大部分就來自於村子裡的外來打工者。

第二次是和一個歐亞學院畢業的女網友見面,那個女的在電子城上班,為了就近上班就搬家到北山門了。這回的北山門與我一年半前去的北山門大不一樣,很多民在拆在蓋,新修起來的都是4、5層的新樓,把所有能利用的都利用上了。裡面大多都是1室一廳帶廚衛的那種,價格也上升到了一月左右。村子裡的集也較以前強多了,多了小超和澡堂,還居然有足浴。網吧比比皆是。和大學生聚集的村子差不多,設施也開始更新。和女網友在那一家村子裡的川菜管小吃一頓,居然花了多。也貴的離譜了。

現在的南山門和北山門村,通過數輛公交,不少的在高新上班的工薪階層為了更方便的就近上班,紛紛聚集在這兩個村子裡。人口至多,已經在目前的城中村中影響頗深!

6、邊家村

邊家村可謂是個老牌的村子了,它下轄了黃雁村、大學東路五村白廟村等村子。是個具有建制的村子。也是西安城中村中唯一一個以村名命名的電影院(邊家村工人文化宮現更名為邊宮電影院)。北接西北大學,西接西北工業大學,南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方圓以及可具這些城中村之首。學生居住的數目之多,尤其是當年這三所名校大肆招自考生的時候,村子的基本上人滿為患。好多自考生教室也設在村子裡。宿舍更是在村子裡了。所以晚上一出門,全是18、9歲,21、2的男女學生。煞是晃眼。

我第一次租就是在邊西街的一個巷子裡面,8的子要了我元租。狠死這個黑心的東了。而且巷子有很多學生面館。價錢很便宜。年夏天一碗油潑面才2塊,涼皮在巷子里才1.2。菜夾摸才8毛錢。我經常去的是一家餃子館。6塊錢一斤的餃子,油多肉滿,老闆是一個東北人,很是爽快。

當時的邊家村二多,飯館多,二手傢具店多。每天從箱子裡面過,總能見到抬著傢具的男學生,後面跟幾個女同學。在村子裡住,同居基本上是司空見慣的了,單身男女只要少微鍾情一下,立即有理由搬去一塊住,合住租便宜嘛。我就是這種便宜的受益者。

其實合住並不僅僅是租便宜,更重要的是,一個年輕人,一個年輕的心,背井離鄉來到西安,孤獨成了他們(她們)的心頭大患。有的女孩是4、5個人合租,男孩也是合住的。我的鄰居左邊子是3個男孩,對面是4個女孩,經常在一起玩,結果玩著玩著,隔壁3個男孩拐走了對面的3個女孩。分別出去租住了,剩下一個女孩也耐不住了,曾經使勁的往我屋裡鑽,被我拒絕了。有人又會說我假裝了。但你想想,人家挑剩下的,能好嗎?

這2年邊家村安靜多了,大概民辦多了,大學擴招了,住在村子裡的學生少了,多了是一些在這上學後,畢業了工作的,思維成熟一些了,也保守一些了。村子也被周圍的商蠶食,部分已經蓋起了高層。村子裡的喧囂已不再來。剩下的是對昔日的回憶了。

5、魚化寨

魚化寨有個新石器遺址,這里是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距離鍾樓比較遠。

魚化寨以前很荒涼,但是自從來了一個外事學院,漸漸地開始熱鬧了起來,周遭的飯館,商店也越來越多了,浴池、雜貨店還有計生用品店也開始頻頻開設。很多學生出雙入對的來到村子裡,租、吃飯、上網、看錄象。。。。

我伙計很不幸,那年從老家從來,沒考上大學,被人招生到外事學院來讀書,幾年胡混,幾萬塊錢換了一張文憑。住在魚化寨村子裡,而後在附近的高新區找了份業務員的工作,每日的辛苦。半年後伙計離開魚化寨去杭州打工走了。

年底的時候,伙計在上對我說:做夢都回魚化寨,當初住在河東村,真是「糜爛」的生活啊,通宵達旦的上網,每天早起在公廁隔壁豆漿油條胡辣湯,回去倒頭一睡就是一天,晚上穿雙拖鞋在巷子里吃新疆烤肉喝啤酒,跟一幫朋友一瘋就是半夜,回去照舊是通宵達旦的上網,日復一日。趕上陽光普照的天氣,早早的11、2點就起床,收拾整齊去逛小寨、鍾樓、要麼是易初蓮花,大包小包的柃回來,算是調整了一下生活作息,過上一天正常人的日子。

伙計在離開西安半年的時候,感覺已經恍若隔世,打包行李托運的時候,心裡暗暗的發誓,再不回西安了,現在怎又心心念念的做夢都想回去看一眼呢?好懷念新樂網城,巷口的沙鍋米線,鐵板魷魚還有東北餐館的小雞燉蘑菇,想再坐一趟去鍾樓,坐去土門,再在上看一遍高新、吉祥村,小寨的風景,懷念啊,好懷念西安,好懷念魚化寨。

魚化寨村出過一個有名的書記郭世英,在那個時期,村名是省長程安東提寫的,副總理都來了。現在的西安外事學院以前是魚化公園---中西部第一個村建公園。現在,魚化寨出了一個體操全能世界冠軍—馮敬!村附近學校比較多,除過外事學院,還有博迪學院,西安農業學校,西安第52中學等!

好久都沒去過魚化寨了,這次去看望一個故友,找了許久,才發現原來的住址已變成了一棟棟高樓,平坦的道路,路邊的牌,這一切都揭示著,一個新的發展規劃正在蠶食這魚化寨,一個城中村有即將消失。

4、瓦胡同

老遠看去,一個大牌匾,上書「瓦胡同村」,瓦胡同村落在有名的大雁塔下,北臨植物園。雁塔以唐僧取經聞名,胡同則以臟亂響世。略有洋人走過,也能撒下不少驚奇。入村的路旁撐起兩行簡易。住村裡的多為同居的學生和一些職場新鮮人。在網上有很多「騷人」對瓦胡同大加贊賞,甚至有人把它描繪為打工者的家園、天堂。那麼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下瓦胡同村。

這里的住戶原本是當地的農民,在城的擴建過程中這里也蓋起了一幢幢的小土樓,出租給打工仔、無業遊民、未婚同居的小青年以及無法容集體生活的學生。出來租的學生中十有是小情侶,這里給了他們。一個老鄉說他之所以喜歡住在這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初到瓦胡同,我很是不習慣這里的臭氣熏天,這里的秦腔秦調。下雨的時候滿街流淌著污水,出行十分的不便。提著褲腳在臟水中小心翼翼的穿行,在一堆堆漂浮著的垃圾中尋找落腳點。

閑下來時偶爾會在瓦胡同里晃來晃去,我在試圖發現村子裡的每一條陌生的巷子和每一處新鮮的所在,那種發現的感覺除非親身體驗否則很難理解。我在巷子里穿來穿去,我看見衣著的時尚女青年,吃著饅頭的三輪車夫,帶著白羊肚手巾的農民,踩著縫紉機的大娘,背著書包的學生,喝著酒大喊著劃拳的男人女人,以及原住民們的渾身臟兮兮頭 上套著塑料口袋瘋跑的小孩子;我看見麻將桌、音響店、錄像廳、小飯館……

瓦胡同里的小吃不錯,雖然店面的衛生情況堪憂,但是味道真的不錯,肉夾饃、豆腐腦、麻辣燙、羊肉泡,我會時常約一兄弟快樂的打一次牙祭,當然,是在有錢的前提下。這里住的外地人多,所以外地人開的小飯館也很多,我喜歡去一家川菜館,老闆娘四十齣頭,人很好,常跟我們聊出門在外的不容易。 ? ? ?夏天的時候,她穿得很少,她的皮膚白皙,嬌好,隔著衣服就可以見到。她的丈夫就是菜館的大廚,手藝好,不愛說話。大多時候,忙完了手裡的活計,就坐在門檻上抽煙,抽得是旱煙葉子,很帶勁的那種。煙圈在他的周圍擴散成淡藍色,有一種蠱惑人的感覺。

另一種農村來打工的人,喜歡到入村的路旁撐起兩行簡易裡面就餐,簡稱「卧棚」。他們的晚餐就在稱做「卧棚」的飯店解決。我吃過的比較不錯的有兩家,一家做手工面,面橄的不錯,哨子卻難以進喉,黑黢黢,粘呼呼,時不飄些異味,搞點氣氛,碰人多時,那氣氛可相當濃,讓人有一種久違的感動:眼流水,口吐痰。另家是湖南人開的炒飯店,味道頗為了的,主炒是一四十朝上的小老頭,戴眼鏡,通常是架在鼻子上的,炒的很專心。我很欽佩他,畢竟世上幹事專心的人愈來越少了。店鋪室壁甚黑,大抵效益好,年後收拾了一翻,三條桌子仍在,蹬子增了數只,桌面也平了許多。我老是小份瘦炒,每每到店口時,老闆娘便說「小份瘦炒」,是湖南音,起初不懂,常了,卻也明了。我順便撇下一句「是」。通常情況,老闆不會倒水給我的,老熟人了,也不耍二爺氣。我同情那兩口,盡管比他更窮。他們年齡與我雙親相仿,兒女估計也正讀大學。曾試圖跟她多聊幾言,但她似乎很忙。我也時常跟她開點玩笑,時間卻在我付錢離開的時候。我說生意真好呀!她湖南式地笑笑,始終不多說一句話。大抵是不好意思。我很滿足,我能感覺到玩笑對她的鼓勵。

最近還去過一次瓦胡同,感覺依舊,變化不大,也許是這些城中村中保留的比較完整的了吧!

3、八里村

八里村,位於西安城南,據說是因為離城八里,所以才起了這么一個名字(一說是因離鍾樓八里而得名,未曾考證)。隸屬於雁塔區長延堡街辦。大約是北臨雁塔西路,南至長延堡;東起石儀廠,西到朱雀大街這么個范圍。有長安路從村中穿過,故有東、西八里之分。

村子周圍有很多學校由北往南有交大西區、郵電學院、政法學院、外語學院等依次分左右排列著。

八里村,是西郊鼎鼎有名的城中村,主要依靠周邊大學生,以前治安不太好,不過這些年裝了監控系統等一些列手段後還行。裡面幾乎都是出租的,學生,各個階層的打工人士皆在這里居住,離商業繁華區小寨比較近。有很多年輕男女都喜歡在八里村居住,因為可以隨意的去小寨逛街、上班。

除了和一般城中村的喧囂、嘈雜外,八里村的治安非常的亂,記得一次一個政法學院的老鄉給我講,在他們上課的時候,老師就告訴他們,八里村裡啥人都有:什麼M YP C、吸毒販毒、殺人放火等等都在這一片子里擁擠共生著。年的惡性犯罪集團主犯董雷等三人就是住在東八里村,而主犯之一的石頭就是在八里村被抓獲的!如此大的一個以租賃民為生的村子裡,住著多少人?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不安分的傢伙,那更沒有人知道了!

每次到八里村裡面去,總能看見那些東們,三五成的聚在一起,說著些家長里短、打打麻將、推推牌——為什麼叫推不叫打呢?因為這里的牌,不是撲克,而是一種很古老的牌,我不知該怎麼稱呼,只知道我們老家管玩這種牌叫「掀花花」,掀,在陝西話中就是推的意思。他們好像從來就是這么悠閑——當然了,除了收收租、水電費,他們也沒什麼事可干。

這是閑的人,也有那忙碌著的,當然都是客。

深夜,中國龍網城門口,冬日寒風里,十幾位穿了厚重冬衣的生意人蜷縮在昏暗的燈光下,守著自己的小吃攤子。有客人走近時,凍得通紅的臉上流淌的是熱情。

清晨,一棟棟積木樓的門開了,走出無數紅男綠女,在路邊順手抓一點早點,急匆匆的奔赴單位、學校……

忙與閑,在這里竟然如此和諧的存在著。這就是八里村,城中村的典型形象。

2、沙井村—甘家寨

也許很多來西安打工、上學的人從西安走了以後,多數人都能記得這個名字——沙井村。這里居民的規模太大了,而且連著甘家寨和徐家莊,成堆的和酒肆,還有城中村特有的風景:紅男綠女。遷客騷人。不少的學生,不少的「詩人」,也許是詩愛好者,也許是窮酸的文人,在生活條件比較低的沙井村蝸居。這里的租便宜,吃飯便宜,洗澡便宜,連XX也便宜……

不喜歡沙井村的人說,沙井村是個龍蛇混雜的地方。

在去過幾次後,感覺很井化,但也沒有去細細研究。後來喜歡上了沙井村的「洋芋叉叉」,喜歡上了這里的情調,喜歡上了這里民工和文人混住,喜歡上了這里的少女,慢慢地就覺得這里也藏龍卧虎!

頭次聽到這個名字時,老何是這么向我訴說的。「沙井村,總發生殺人案,強盜小偷滿街都是。少去那邊。」老何的話不能不聽,所以我很少去那。第一次通轉沙井村是和同學一起去的,那也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溜達,於是他提議去沙井村轉轉。隨即,我邁上了第一步,踩上去竟然也踏實,我驚嘆沙井村的水泥地面和我們學校周邊的村子沒什麼區別。

沙井村也有很多飯的攤點,譬如說今天中午我就在一個小館子里吃了一碗牛肉刀削麵。從報飯到上飯總共五分鍾時間,這五分鍾我都在津津有味的翻看單詞,每一個句子都流暢舒適,喜歡的不行。戴帽子的服務生把面端上來後,我先把幾塊牛肉挑起來吃下。又吃了漂在湯碗上的幾片香菜和蔥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變得愛吃起配料。什麼大蒜、生薑、蔥花、蒜苗、肥肉,這些東西我都愛吃起來.

扯遠了,接著說我在沙井村吃的這頓飯。隨後,我又挑起刀削麵來吃,面很軟,可能是早早的就削好了放久了的原因。正當我吃到投入之時,黑衣的年輕人進店來牛骨頭,他說,家裡把紅棗、蘿卜、配料都准備好了,就是不到牛骨頭。老闆把牛骨頭給他剁成小塊,他不住地謝過老闆。

老何總說在沙井村走路的時候總感覺前後左右都是小偷、強盜、甚至強 J犯、殺人犯。倘若看見幾個正常不過的人又覺得他們用外表來迷惑他人,或者是做黑生意的,或者他們的親人做黑生意。有次和朋友路過那,朋友床單,我站在店裡惶惑不安的,恐怕老闆把我們都綁走。總之是思路混亂,沒點正形。老何的話對我影響太大,讓今後所有恐慌都在這沙井村裡發作。真謬論,沙井村大半人都還是好好的,飯也很好吃,人也有人的模樣,不是吃人的那種。

初次回憶起來,這里的規模實在是大,感覺一個村子甚至比老家的縣城都要大,人口都要多,而且人流量的稠密,好象早晚人都一樣多似的,大家忙忙碌路的,做生意的人也誠然,打工的人也誠然,學生也是如此。

也許時代畢竟要過去,沙井村正在被日益壯大的高新區所吞並,很多村子裡的住戶面臨著拆遷,而住在這里的過客們,紛紛搬到了北山門、三爻村、雙橋頭等地方了,在這些地方又重新去塑造一個新的沙井村。但是沙井村的味道卻長留在過客們的心裡 ……

1、沙坡—皇埔庄

關於沙坡,我的頭都大了,可以說它幾乎就是西安乃至整個社會的真實索引。

西安這座古老的城,遺跡多,文物多,就連人來人往的人流也流動著古樸的感覺。西安的村子、小巷也多,裡面的故事也多。如果要在西安來尋找古樸真實的感覺,那些縱橫交錯的小巷理所當然是最佳的選擇。想真真實實地當了一回西安人,去領略了古老淳樸的西安。那麼比起那些有名的小巷來說,沙坡是普通不過的,但是這里卻是最真實的。興慶公園是唐代時候的皇家園林,由此而北下不過一里路便到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巷。小巷分兩個,分別叫南沙坡和北沙坡。與之相連的就是皇埔庄。

在沙坡村租的子不大,窗戶面朝街道。子在三樓,從窗戶看去,可以看到樓下熙熙攘攘的人流和過往的車輛。屋內只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沒有其它任何物件。就這么簡單的子租價也是不菲。

白天這里整日價吵嚷喧囂,菜的,飯的,光碟,打麻將的……各種嘈雜的聲音和一些孤獨無憂的年輕身影,讀書也許是最重要的,但是此刻對他們而言,孤獨才是最可怕的。想法也要消遣這漫長的時光。晚上,吊兒郎當的小年輕在幾條狹窄的街道上晃悠,瞄上美女就尾隨而去。五色的霓虹燈,三色的舞廳,紅綠燈閃爍的網吧,還有那街道上擠滿的人,無法想像天南海北的年輕人無所事事的可怕。三五成的在街道上吃小吃,喝酒,燒烤。繼而打牌,上網吧,通宵,要麼就是男女性認識的樂園。一些涉世未初的少男少女在情愫中糾纏、纏綿,也許除了套套就是避孕葯。

看見了很多燈紅酒綠。用王家衛先生的眼光,這里大約就是紙醉金迷,齷齪烏合,可以想像一下用這做背景排出的電影:鏡頭一直在晃,姑且認為它在尋找主人公的臉,霓虹燈一定要搖曳,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讓觀眾眼花繚亂,心裡暗暗佩服家衛先生視野之廣之深之毒,當然,誰也看不懂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大家都覺得導演高深莫測,思想深奧難懂,心思詭秘任性,人性卑劣光明。總的說起來,只要你細細觀察沙坡這個著名的城中村,就會知道每天在這個相對的世界裡,故事開始和結束都不需要理由,也不會被人注意。是一個黑暗的死角,就是王導這樣故弄玄虛的先生小姐們世界的樣子。 這個夏天很熱,熱得叫人無法承受,但是我卻在沙坡這個地方耗費光陰、無所作為。離開的時候還曾想,以後也許不要再想起這里。因為沒有留戀。

可惜的是,僅僅半年我就後悔了,因為我可能再也沒機會留念它了,也領略不到它的獨特味道了,因為我看到了一條新聞:年5月,位於碑林區東南段城鄉接合部的北沙坡村開始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年11月被列為西安城區舊村改造第一批試點村之一。據村委會主任竇永強介紹,該村村民安置樓項目佔地15.35畝,總建築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1億元,分安置樓和兩種。

西安十大名村,各具特色。真是需要再次巡遊西安這十大名村!

呵呵 你10個都看看那個比較好

熱點內容
夜釣教學 發布:2024-11-24 10:55:55 瀏覽:337
長白是哪裡 發布:2024-11-24 09:48:48 瀏覽:253
學習英語翻譯 發布:2024-11-24 09:26:06 瀏覽:633
2018銀行校園招聘報名時間 發布:2024-11-24 08:13:54 瀏覽:280
寧波港的歷史 發布:2024-11-24 08:07:23 瀏覽:775
紫檀是哪裡的 發布:2024-11-24 07:39:40 瀏覽:30
每日一句英語口語 發布:2024-11-24 05:37:17 瀏覽:996
touchtouch兒童感覺美術館 發布:2024-11-24 04:51:11 瀏覽:158
去廣告軟體哪個好 發布:2024-11-24 04:49:13 瀏覽:510
菊花教學設計 發布:2024-11-24 04:41:04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