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盆中學
㈠ 益陽鸞鳳山地名由來
東漢末年,天成垸、千家洲、沙頭等鄉鎮還未成為陸地,都是一派汪洋,赫山的山腳與南洞庭的湖水就是在此處相接。建安二十一年,東吳孫權唯恐劉備從益陽打開缺口攻佔長沙,曾派大將魯肅駐兵赫山,作為吳軍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資江下游的沿河南岸,即從現在的青龍洲至益陽市龍洲中學,一線守將是東吳水軍副將甘寧。資江北岸乃是關羽鎮守。關雲長單刀赴會的事故就發生在此處。他單槍匹馬過資江,至魯肅的轅門——赫山東風嶺(即現在的赫山賓館),與東吳的高層將帥會晤。雙方虎視眈眈地對峙了大半年,最後達成和談協議,關羽才領兵退守荊州。直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江南北兩岸還保留了當時的甘寧故壘、魯肅堤、關羽瀨、馬良湖、諸葛井等一系列重要遺址。
南宋時期,岳飛圍剿洞庭湖起義軍楊幺。為防止楊幺部隊在南洞庭上岸進入雪峰山,岳飛率精兵駐守赫山。當時東風嶺、七里橋、梓山沖等方圓十多里全是岳家軍。主帥轅門設在東風嶺西側(即現在的赫山一小),山上旌旗蔽日、號角連天。而張憲、牛皋等人則分兵駐守沅江各地。由此可見,赫山是歷代兵家必占之地,在軍事上,有其至關緊要的戰略意義。
岳飛得勝回京之後,當地人拆毀了岳家軍搭建的營房,將拆下的木材在岳飛設立帥帳的地方建了一座三進五殿的中等型寺廟。廟內供奉的即有佛像,也有神像,甚至還像滄水鋪的清修寺一樣,供有軒轅和嫘祖的道祖之像。但在確定廟名的時候有多種不同意見:有的要定名關公廟,有的要定名城隍廟,還有的要定名軒轅廟。主持和尚及首事召集了多次專題會議都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為了避免爭執而產生矛盾,最後有人主張:幾種意見都不採納,乾脆以赫山兩個字來作為廟名,所以,才成了赫山廟。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寺廟才初步建成,佔地一萬多平方米。
但在開張念經的第一天卻出了大事,廟內外突然陰風慘慘,還夾雜著一些哀鳴嘶叫。原來,幾年前岳飛圍剿楊幺的戰役中,雙方都有數萬將士戰死沙場。這些冤魂未散,聚集在此想借寺廟給予超度。幾個得道高僧商議:必須馬上動手做一個大型水陸法會超度亡魂、平服怨氣。於是,一個祈風求雨的法會轉眼之間變成了水陸法會。數年之後,岳飛被賣國賊秦檜污陷,與長子岳雲在風波亭同時遇害。其魂靈也曾在赫山廟顯聖,也是由此廟主持的超度。法事結束後,廟里還為岳飛雕了一尊木像供奉在關公殿,與關菩薩同受人間香火和朝拜。
岳飛死後,其子孫謹遵岳飛生前囑咐,帶了他的靈位從河南湯陰縣舉家遷徙,落戶在岳飛自己早年選定的益陽縣鸞鳳山附近。現在,赫山區岳家橋鎮的岳氏家族成員全都是岳飛的後裔。赫山廟自從兩次水陸法會之後,便成了益陽所有寺廟中做水陸法會最具權威的專業性寺廟。當時,此廟香火比效旺盛。因為,廟址離古代驛道很近(大概不到六百米),又是南洞庭的水陸交際之處,來往人口較多。
到了清代晚期,天成垸、千家洲、沙頭等地相繼挽垸,赫山廟的近水優勢已不復存在,香火也隨之減少。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有兩個殿堂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後來,部分信士出面,將原廟搬到了金盆山,即現在的赫山區政府東面圍牆之下,離驛道只有四五十步。不過,建築規模縮減到了極小的程度。
㈡ 山脈屬於中小尺度的構造地貌嗎
由於地貌的多樣性,它的分類並沒有嚴格的規則,不同國家、科研院所、分支學科甚至個人都有不同的偏好。總體來說,地貌的分類有3個主要的參考框架:外形、物質成分和營力作用。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要完整地歸類,只需要根據語境的需求按其中一個框架歸類即可,例如美國內華達山脈,它的地貌既是「大起伏中高山地貌」(按外形),也是「火山及構造地貌」(按營力作用),還是「花崗岩地貌」(按物質成分)。如果想要完整地描述一個地貌的分類,一般會先確定討論的空間尺度,然後再參考這3個主要框架。這3個框架在總體上相互平行,可以進行排列組合,但是當需要討論更小的空間尺度時,它們也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有許多次級的分類用於修補描述。
空間尺度
地貌是在空間上形態和周圍具有顯著差異的地區,但是地貌本身內部也有空間尺度的差異。國內的初中地理書上介紹的分類法是將地貌大致分為平原、高原、盆地、山地、谷地、丘陵等幾類;美國底特律公立中學的教科書上的分類方法是分為平原、高原、丘陵和山地等四大類以及山谷、河谷、盆地、方山、海灣、半島等六小類(十分混亂)。這些劃分方法其實都只是針對宏觀尺度上的地貌類型的,並沒有考慮其他較小的各個尺度。
在很多時候,一個地方在某個尺度下是A地貌,但是在更宏觀的尺度下,它又屬於B地貌。比如青藏高原宏觀上來說肯定是屬於高原地貌,但具體到高原上不同的位置,在中等尺度上它有可能是別的地貌,比如盆地(柴達木)、谷地(雅江河谷、拉薩河谷)、山地(岡底斯、喜馬拉雅)等等。在更小的尺度上,還會有別的分類,比如喜馬拉雅山中的山嶽冰川就造成了一些局部的冰川地貌。有時候,同一片區域在同樣的尺度上,因為分類方法和目的的不同,還可能被歸為不同的地貌類別,比如平原同時也可能是盆地(比如南陽盆地)或高原(比如美國的蛇河平原/蛇河高原)。
世界上最宏觀尺度的地貌分類里,地貌就只有兩種:陸地和海洋。其他所有地貌,都是在這兩種地貌的基礎上,繼續層層細分而來。國內的高中地理書上其實涉及了許多較小尺度的地貌類型,比如V形谷、U形谷、褶皺山、喀斯特、丹霞、曲流河、沙丘、石林、方山、岱崮、各種海岸地貌等,但可能並沒有太強調空間尺度和關系的概念。其實我們在討論地貌分類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確定你討論地貌的空間尺度大小,不然就會出現雞同鴨講、牛唇不對馬嘴的情況。
框架1:外形
外形就是地貌的基本形狀,它最主要的參考標准有兩個:海拔高度和起伏程度。偶爾還會有其他的參考,比如坡度和坡向。這些參考經過排列組合,就能得到一些我們日常詞彙中就有的常見地貌類型。根據地形的起伏程度,我們可以劃分:
平原(起伏平緩的廣闊區域)
丘陵(有一定起伏,相對海拔小於200米)
山地(起伏較大,相對海拔大於200米)
其中,山地又可以根據起伏的相對海拔繼續細分為:
小起伏山地(200到500米)
中起伏山地(500到1000米)
大起伏山地(大於1000米)
同時,根據絕對海拔高度,我們可以劃分為:
低窪(負海拔)
低海拔(0到500米)
中低海拔(500到1000米)
中海拔(1000到2000米)
中高海拔(2000到3500米)
高海拔(大於3500米)
然後根據海拔和起伏的分類進行排列組合,就能得到一系列的地貌分類。比如,一個地區如果地貌起伏很緩,海拔是300米,那這個區域按照外形,就屬於低海拔平原。如果一個地區的地貌起伏較大,相對海拔600米,絕對海拔700米,那麼它就是中起伏中低山。如果一個地區的地貌起伏較小,相對海拔100米,絕對海拔4000米,那它就是高海拔丘陵。以此類推。
以上的外形都是某地內部的外形,此外我們有時還需要考慮它和周圍地形之間的關系,這就出現了谷地、盆地、台地等額外定義。如果一個區域夾在兩處山地之間,那麼它就是谷地;如果某地四面都是山地,那麼它就是盆地;如果一片地貌起伏較平緩的區域高出周圍區域,且邊緣較陡峭,那麼它就是台地。
㈢ 遵義有哪些橋
歷史文化名城遵義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座很有特點的城市。城區10多座形態各異的橋,是引人注目的一道景觀。
一條發源於貴州高原大婁山脈的山溪,在溝谷間蜿蜒25公里,流入遵義城區稱為湘江。縱貫遵義城區段長約5公里。水量豐富,終年不竭。湘江的河面平均寬度約60米,河的西邊是老城,建於南宋淳熙年間;河的東邊是新城,形成於清乾隆年間。二城靠橋梁相連。過去新老城均有城牆環繞,雖然現在城牆已不復存在,但遵義人仍習慣稱老城和新城。
解放初,湘江上只有兩座石拱橋,一座叫萬壽橋,一座叫獅子橋,寬不超過10米,但50多年來,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城區不斷拓展,黨和政府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分步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迄今為止,已建成14座不同風格的橋梁,橫跨在湘江上。這些橋梁沒有南京、武漢、重慶長江大橋氣勢磅礴,也不及蘇州、麗江小橋流水的玲瓏多姿,但遵義這些不大不小的橋,形成了獨自的特徵,使城市有了迷人的風采和神韻。
遵義的橋,不僅是城市交通的命脈,而且具有不同的建築風格,有的還有厚重的文化積淀。
連接新老城的主要橋梁是新華橋,新華橋雖冠以「新華」之名,實際上建於明代,古稱上蹋水,是進出老城的必經之路,不過,那時候是一座平板石橋,清代康熙年間,有位名照徹的江蘇僧人,化募資金將橋重修,得名吳橋,又名萬壽橋。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的軍民大量湧入貴州,遵義城內的外來人口劇增,為緩解城市交通,由浙大土木系教授朱躍根設計,抗戰負傷到遵義的軍官隊集資,將萬壽橋改建為可通行汽車的石拱橋,但只有8米寬。解放後更名為新華橋,將橋鑲寬為16米,基本滿足城市交通的需要。50多年來,新華橋一直是遵義新老城的咽喉之地,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石龍橋在新華橋上游約1公里處,是解放後政府新建的第一座石拱橋。1955年,中共遵義地委作出第一次城市建設規劃,考慮到遵義會議的重大歷史意義,特別劃定了一個紀念區,紀念區分布於湘江兩岸,河東邊是紀念廣場和紅軍烈士陵園,河西邊是遵義會議會址、紀念公園、紀念中學(今遵義四中),為將湘江兩岸的紀念建築連接成一片有機的整體,決定在紀念區建橋,1956年建成,當時稱紀念橋,1982年更名石龍橋,今仍是連接新老二城的主要通道之一。
萬里橋是遵義通向南埠的要津,1935年中央紅軍沿豐樂路(今萬里路)經過獅子橋入城,解放後因城市人口和車輛增加,獅子橋已不適應城市發展需要,於1972年在獅子橋下游約100米處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橋,取代了獅子橋的交通地位,取名萬里橋,萬里橋寬36米,長70餘米,是遵義市最長的一座雙曲拱橋,極為雄偉壯觀。萬里橋建成後,獅子橋這座建於明洪武初年(1368年)的橋,因造形精美,石欄雕刻精湛,1986年政府撥款維修後煥然一新,作為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供遊人觀賞。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新建的可楨橋,位於城中心鬧市區,以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之名命名,原因是抗日戰爭時期浙江大學西遷遵義時,學校本部和下轄的文學院、工學院、史地所、教室及師生宿舍等均分布於那一帶的湘江兩岸,可惜當時橋少,給浙大師生造成許多不便,但浙江大學在竺可楨校長的領導下,把浙江大學建成了「東方劍橋」。可楨橋建成後,恰好就把原來浙大被湘江隔開的校舍等連在了一起。為記住那段逝去的歷史,弘揚遵義歷史文化以「可楨」冠以橋名,而且橋石欄上鐫刻了數十幅圖畫和文字,詳細地介紹了竺可楨輝煌的一生。
城區湘江段上下游還有新建的高九、南天、東風、洗馬、龍溪等橋,都是為改善城區交通條件新建的重要通道。架在市中心丁字口河面上的添秀橋,別具風采,那是一座雙層人車分流的立交橋,為改革開放後的1986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氣勢雄偉,極為壯觀。顧名思義,可在橋台鳥瞰城市中心景色,本身又是一道俊秀的人文景觀,用途又多有兼顧,以「添秀」冠名最妥帖不過了。
另外,在城市通向貴陽方向約2公里處,還有一座橫跨在洛江上的橋,那是一座很有歷史意義的橋,建於清咸豐年間,古稱豐樂橋。1935年1月9日下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林伯渠、張聞天等中央領導,隨紅軍中央縱隊通過這座橋進入遵義城,遵義各界群眾數千人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到橋頭歡迎紅軍。因此,遵義人習慣稱豐樂橋為「迎紅橋」。近十多年來,有好幾部反映紅軍長征的影片,依然以豐樂橋為場景,再現了當年紅軍入城的場面。2001年豐樂橋已加寬為45米,為城區最寬的一座橋,面貌已經煥然一新了。
遵義城區及近郊溝溪縱橫,還有數十座橋梁,僅通過城區這幾座橋的簡介,就可知道遵義的橋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其美觀、多姿點綴了遵義的風景,豐富了遵義的文化。
㈣ 青陽九子山公學高中部錄取分數線是多少550分能上嗎(在線等,挺急的)
九子山沒有高中,青陽私立高中只有青華公學,在高速出口處
㈤ 今年江陰市中考581.5分,上華士和山觀你們說能上不急!在線等
我建議你要上就上山觀中學的重點班,普通班還不如去成教,山觀中學的普通班超垃圾。學校老師歧視普通班,好事總是給重點班。2010年4個普通班總計考了一個本二。雖說現在沒有普通重點之分,但以前教普通班的老師又沒下崗,而且新老師全往普通班送。以一個過來人身份講,高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數學學完高中百分之70的內容,如果高一學的很差,以後再怎麼認真努力還是會有影響的。如果你要進山觀中學,就進重點班哪怕是出錢走後門!總結我在山觀中學三年普通班感受: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給你看2篇山觀中學學生寫的文章:
了山觀才知道
上了山觀才知道,睡覺是幸福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被同學出賣是常有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朋友是不可亂交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假期永遠會被打折扣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帥哥是沒有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美女是別想找到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上課是用來打瞌睡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下課是用來吃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學校里是沒小店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老師是賤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手機是要沒收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體育課是只有兩節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吃零食是要罰款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美女不是瞎泡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帥哥不是亂吊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男生宿舍可以看見女生宿舍洗澡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宿舍是要打掃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年級是不能亂竄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09界蠻吊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是不可以亂打人滴
上了山觀才知道,頂撞老師會被吃處分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有時候不是別人不在乎你而你把別人看的太重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往往會得罪一個人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對你好的人會越來越少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快樂常常來自回憶,而痛苦常常是來自現實與回憶之間的差距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你可以不把別人當作朋友,但千萬不可以當作敵人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快樂的時光總覺得短暫但傷心時總覺得時間過的太慢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班主任是把時間算的最精的人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原來初中的班主任是那麼的有責任感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你所謂的自尊在別人眼裡根本算不了什麼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學習這東西丟掉容易再拾起來就難了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現實不是小時候想像的那麼公平,因為完全的公平往往只會在童話里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很多的東西無法改變,然而大多數時間我們去學會接受而不是改變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時間永遠都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流逝掉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兩個天天在一起的人不一定是朋友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對一個人好不一定會有回報,但關心你的人往往在你不經意間被忽略了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錢永遠不夠用但也永遠不知道是用在什麼地方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學校有時對學生好不一定是為了學生,是為了錢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學校為了收錢,編出的借口是一套一套的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家裡再差的一道菜在學校有時也會覺得是好吃的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當我們會遇到許多我們看不慣的人或事,不要妄自指責評論。因為你的想法並不是代表所有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然會迷失自我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隨時要體現出大度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很多東西可遇不可求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遇到不高興的事時,別老指望別人會安慰你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以前初中120分卷子考的分數拿到高中150分卷子上己經夠高分了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時間如果空閑下來你就會領悟到什麼叫做無聊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不會忘記的事就在我們不經意間忘記了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有時為了讓我們對生活產生興趣我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最大的遺憾就是錯誤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輕易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學校眼裡錢永遠是第一位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作業和卷子往往會在你不經意之間堆成山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有的同學會在不經意間離開滴。
上了高中才知道,總以為三年很長然而不知不覺就到了高三滴。
本人代表全體山觀中學受害學生,正式向江陰市任命法院提起訴訟,證詞如下:
要放假沒放假,學生減負假不假
一周兩天放小假,作業多得像寒假
留得青山滿盤龍,還是沒得可閑暇
法規里,學生歡,老師樂,叫聲局長,一切為學生著想
山中里,學生殘,老師慘,叫聲明哥,一切都要向錢看
學校伙食實在太差:紅燒肉里骨頭遍地
大白菜中暗藏人發
青龍出海洋蔥一根,金蛇狂舞腌菜滿盆
燒飯時,生飯不熟,熟飯太爛
炒菜時,菜不放鹽,湯里撈鹽
校方說:學生素質低,吃飯還大聲喧嘩
學生說:學校太寒酸,菜里不見油影子
山中成績好不好?一月一考能不好!
一周一練豈不妙!
考得不好家長到!
回到家中樑上吊!
山中老師好不好?長的我就不說了!
嚇到人也不為過!
到的都比學生早!
吃的都比學生好!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山中學生,我沒有能力改變,只能寫出來,希望有人可以看見,看見作為學生的難處,希望我們師生可以一起改變它,為以後在山中的山中人解決這個問題,為學弟學妹解決這個問題,或許這一生我就做了這一件好事。
僅供參考!
㈥ 馬陵山中學靈異事件是真的嗎
2006年3月8號晚上,校長李敬民.主任王其峰.徐鐵柱。體育老師蔣其喜。一行人在外喝酒回到學校以後准備去宿舍檢查,這時有兩個學生臉色蒼白的學生跑過來,告訴他們,有幾個學生死了,而且死的某明奇妙,三個女學生死相都很奇怪,一個是在床上上弔死的,一個是在洗臉盆里淹死的,還有一個是唄電扇掉下來砸死的,一個宿舍有10名學生住,死的這三名學生以為說頭痛早回宿舍了。等到學生下晚自習回到宿舍後才發現這三個女生死了。死者的表情很恐怖,好像再死前收到過驚嚇。當時學校為了不把這件事傳出去,給每個學生發了50元錢,當作封口費,以免傳出去對學校影響不好.死人的那間宿舍是現在男生宿舍309。過了有三個月,學校里又傳出有學生在操場上看到鬼的的事,那個學生說6月9號晚上他出來方便,剛走到廁所門口他就聽到有一個女人的笑聲從廁所里傳出來,他伸頭一看有一個穿白色連衣裙臉色蒼白的女人在廁所里,白色的連衣裙上都是血。他當時就被嚇得癱軟在地上,那個女人,提到外面有動靜就飄出來,走這個學生的面前飄過,還瞅了那個學生一眼。他看出來那個女人正是死的那幾個學生中的一個。絕不虛偽
㈦ 誰有浙江東陽江的資料
東陽江
三國吳鼎元年(266)置東陽郡,江以郡名,從東陽流經義烏、金華至馬公灘入蘭溪之水,統稱東陽江,全長198公里,為錢塘江三大源流之一。
在東陽境內:
東陽江發源於磐安縣大盤山龍蔥塢尖與岩塢尖之間的谷地(海拔929米),在磐安縣境內長31公里。在東門鄉新城村入境後稱中江,東門至橫錦段稱錦溪。橫錦至上陳,納仙門溪稱練溪。練溪流經歌山稱歌溪;折而西行,經樓西宅、象溪灘、西宅到�盧,稱定安溪。到縣城北稱東陽江。於吳寧鎮前村出境入義烏。東陽江在境內俗稱北江,長57公里,集雨面積1124平方公里,主要支流20餘條。改造後河床寬度,歌山段65米,河頭段140米,出境處160米。橫錦水庫以下河道坡降1.38%,多年平均流量27.7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8.74億立方米。清康《新修東陽縣志》:「長老為言,前此�盧,中踞平阜,其阜直繞邑城之後。今自�盧下已合為一,不知始於何時。」宋寶�《東陽縣志·尤�序》:「先君(按:尤�,宋慶元二至五年邑令)去後數年,東陽大水,北溪交合,山川形勝轉移。」錄之備考。
東陽江主要支流:
八達溪 又名東溪,源於磐安縣九和鄉合時岩,全長35公里,集雨面積128平方公里,境內長16公里,落差430米,平均坡降12.6%,集天公坑、圖塘坑、天秀坑、嶺下坑等溪流經八達入橫錦水庫,為水庫主要集水支流。年平均流量3.8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22億立方米。
雙溪 源於上村鄉白棕岩,長5公里。先自南向西北,到上徐宅折向西南,過西入橫錦水庫。
仙門溪 源於東門鄉天山,向西北而行,經水下坑、白水口至塘頭折向北,經前溪、湖沿、下潘入東陽江,長15.2公里。
坪頭坑 源於歌山鄉坪頭山背,經象山、和德到樓村頭入東陽江,長5公里
徐恬坑 源於天鵝尖,經李宅、徐恬在王庭弄入東陽江,長7公里。
東岳坑 古稱艘水坑,源於青台山,過堂鶴、荷庄,在單良村附近入幹流,長7.5公里。
白溪 源於東白山蒸底尖(海拔950米)南側山谷,流域面積327平方公里,主流長40公里,東方紅水庫以下河道平均坡降3.23‰。 是東陽江在境內最大支流。河流向南過西恆至白溪,集阿溪、潦溪折向東進入東方紅水庫。出水庫過溪口、蔡宅、廈 程里到白溪頭納烏竹溪、�沙溪,到上陳塘,鶴毛尖坑注入,經白坦、吳良、夏溪潭,在泗庭芳有鶴岩坑注入,至曲塘納石馬坑水入東陽江。白溪主要支流有9條:
阿溪,源於東白山尖,長8.4公里,集雨面積7.64平方公里,在白溪村入東方紅水庫。
潦溪,源於大潦村以上山地,集夏岩、仙子嶺水,與阿溪匯合入東方紅水庫,長6.2公里。
尖峰坑,源於尖峰尖西側,流經沈良在任宅注入白溪,長6.6公里。
大嶺龍坑,源出嶺南,流經上灣、象崗、下卜宅、斯村入白溪,長7.6公里。
烏竹溪,源於鷺鷥嶺,長17.2公里,集雨面積51.65平方公里。經羅店、烏竹嶺下,在尚武宅接納半坑水過古淵頭入白溪。
�沙溪,源於上村鄉長壽嶺,長20公里,集雨面積60.46平方公里。自東南向西北,經石橋、麻車嶺、秀石坑,在谷岱納上村坑水,在林口納佐村坑水,過王宅、巍山入白溪。谷岱以上稱秀石坑,谷岱與王宅之間稱王宅溪,過王宅稱�沙溪。
鶴毛尖坑,源於鶴毛尖,流經史家莊、方聯、懷魯、學士宅,到上陳塘入白溪,長8.9公里。
鶴岩坑,源出乃更堂附近山谷,過梧塘、樟村、楓樹下、應家至泗庭芳入白溪,長8.7公里。
石馬坑,源於羅山孝姆嶺,過石馬、淥石口、張麻車到曲塘入白溪,長13. 4公里,集雨面積28.99平方公里。
桐坑 源於爬籃岩,經桐坑、葛塘,過界上虞入東陽江,長9.2公里。
盤溪 源於諸暨靈岩山,長11公里,經樓里、犁山、倉前、瞿村,過西兆庄、陳店、棗園入東陽江。
錦溪 源於上盧鄉饅頭山,經後溪 、楊溪、上盧、下盧、金店入東陽江,長7公里。
泗渡溪 源於南午嶺,向東南經壽塔,槐堂納東峴峰南水、官清嶺水,至勤裕折向北,在更樓下納楊塢坑、白火上水,經雅溪、前山、西河等村,到下陳後入東陽江,長15.4公里。
周店坑 源出東山頭附近,經周店、王峰、蟾院,在城北大橋附近入東陽江,長9公里。
雅溪 出自筆架山、東峴峰間,經盧宅入東陽江,長5公里。
吳寧溪 分兩支。碧山坑,源於南午嶺北側,長7公里。經大寺下,過叱馭橋。峴峰坑,源於西峴峰,長6公里,經祥庄,過乘駟橋。兩水在南河頭匯合入東陽江。
錦墳坑 自義烏入境經湖田西南入幹流。
榔坑 源於大山,自北向南過冰塘、甘溪入浪坑口水庫。出庫後經青山頭、上王,至治澄入東陽江,長14.3公里。支流浪坑,源於伯葉,自北向南流經楊樹蓬、浪坑塢入浪坑口水庫,長7.8公里。
巧溪 自屏山北行經駱村、荷石塘、十里頭,後上田入幹流,長5.5公里。
漁溪 源於義烏里兆村山谷,自北向南過坑塘、錦坊、湖田、西范入東陽江,長5公里。
昆溪 源出雙岩尖,經義烏南山坑,在宅後園入境,過下昆溪、傅店,至銀田畈入東陽江,長11公里。
洪塘溪 發源於大嶺尖北側山谷,過後保、王凡,在洪塘村附近出境入義烏,在佛堂鎮下游入東陽江。長13公里。
南江
又稱畫溪,發源於磐安縣大盤山西南仰槽尖附近山谷,境內長72公里,集雨面積952平方公里。南江水庫以上河道坡降8.6%,水庫以下河道坡降1.33‰。多年平均流量23.61立方米/秒,年徑流量7.45億立方米。主流在徐宅鄉長庚村入境後入南江水庫。出水庫經西堆、清潭、至湖溪鎮名湖溪。經上田、夏溪灘、半傍山,納屏岩山水至荊浦村,名荊溪。過橫店經方家、夏源、後大路、馬坊、下園畈,名延彎。納檉溪經泉府、南馬、安恬納磁窯溪始名畫溪。經黃田畈、王坎頭至南岸向西出境入義烏,在佛堂鎮北匯入東陽江。改造後河道寬度,湖溪段60米,橫店段100米,南馬段110米,黃田畈段125米,南段130米。
南江主要支流:
柏樹里坑 源於東、磐界山鏡岩嶺,長7.3公里,經東坑、柏里, 在殿下入南江水庫。
木衢橋坑 源於紫坑嶺,過瑤村、昌街,在木衢橋接納瑤村水經雅坑、北樓、王潭、沈坎頭入南江,長15.5公里。
小溪 源於後山塢過西城、後山店、笠昂山,在橋南入南江,長7.5公里。
楊坑 源於爐塢,經南上湖、半傍山入南江,長6.7公里。
繞溪 源於秀溪嶺,北流經繞溪、金良、橫祥,在橫店入南江,長8.5公里。
苦竹坑 源於甘竹嶺,經下湖嚴、四合、光田、夏源,在樟庄入南江,長7公里。
官橋坑 源於塢岩山,流經東山、下朱、忠信堂、北宅、官橋入南江,長8公里。
檉溪 南江最大支流,長31公里,集雨面積205平方公里。源出三聯鄉破崗嶺,發源地海拔550米。流經七秩塘、馬宅,在張塘納下瑤水,經下陳、前馬,到馬墅納大路溪,過後馬、千祥、雲頭、金村,在紅陽納源於永康的殿下溪,過東湖、防軍、沙城頭,在新龍入南江。洋坑水庫以下河道坡降6.0‰。多年平均流量4.78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51億立方米。主要支流:
大路溪,源於東厥嶺北,經銀山、郭坎集沈嶺坑水,至大路納林甘坑水,至下山納年初龍坑水,過三聯,在馬墅入檉溪,長9公里。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3立方米/秒。
秀溪,源於秀溪嶺,至下東陳入檉溪,長9公里。
殿下坑,源於永康縣,全長17公里,境內長2公里,在紅陽村入檉溪。
馬山坑,源於木棉田,經新塘頭、水口在防軍入檉溪,長6公里。
楓坑 源出永康縣呂南宅,在禮村入境,經葛府,在古城入南江,境內長4. 3公里。
干溪坑 源於東陽、永康交界的黃岩山,長6.5公里,經葛府入南江。
橫溪 源自永康金坑,過林村、天鵝經大元、繞川,在橫溪納長川水入南江,長15.3公里。
磁窯溪 源發官清嶺南,從梅塘經高瑤山、月塘、大聯鎮、方店、下湖頭入南江,長12公里。
西溪 源自塢峰,經西溪口、泉村、西山入南江,長6.2公里。
南溪 源發三杯嶺,經鰲溪、下楊塢、納上朱、石盆、安儒水,過麻車、楊梅院,納澤溪水,在王坎頭入南江,長12.7公里。
竹溪 源發雙岩尖東側,流經里山水庫、道院、後溪干、在黃山屋匯入南江,長7.6公里。
(http://www.dongyang.gov.cn/dongyang/dyshiqing/shineirong.jsp?InfoId=5046)
在義烏境內:
東陽江幹流自廿三里鄉何宅東南進入縣境後,曾名烏傷溪、義烏溪、東江。旱季水流量不大,汛期流量大增。由於上游坡陡流急,下游緩流平穩,建國前經常洪水泛濫,河床南北擺動。沿江農民視之為「爛肚腸」,有「十年江南,十年江北」的農諺。1922年夏(民國11年壬戌六月),東陽江洪水猛漲,今橋東鄉梅湖村以東江堤彎道處被沖坍;平疇鄉樹金村和塔山鄉鍾村被毀。1942年夏洪水時,佛堂鎮旗竿腳村全毀,遺址今為溪灘田。建國以來,上游及各支流多建山塘水庫,化水害為水利。
東陽江幹流自何宅向西北流5公里,於東方紅橋北岸。有華溪自東北流入。華溪,曾名廿三里溪、前溪,今名取花木掩映之意。源於華溪鄉西嶽朝天洞,南會上平灘來水後入王大坑水庫;又往南,匯合鮑寺、外屠諸境之水流經華溪村,又合左岸自金雞山來水,經廿三里往西流,至東方紅橋下(舊稱石棋渡)入東陽江。全長14.8公里,流域面積為27.8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東方紅橋又西北流2公里,至下駱宅鄉白岸頭村南,有後溪自東北流入。後溪,因經廿三里村後,故名。又名鏡溪、瑞雲溪。有二源:一出跨頭崗,名東溪;一出白毛山,名西溪。流經楊家、李塘、泉塘、王店、下婁,沿途合洞溪(源出祝公岩)、葛溪諸水,於白岸頭村南流人東陽江。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27.6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白岸頭村向西南流2.5公里,至抱湖塘東南,有六都溪自北流入。至抱湖塘西南,有東青溪自北流人。六都溪,以主要流域為舊縉雲鄉六都地方,故名;源出巧溪鄉府君山及聯合鄉門前山,流經新廳、西山下、尚經、東崗山、九如堂、傅宅、北下朱,於抱湖塘東南人東陽江。全長約15公里,流域面積37平方公里。東青溪,北源出五古山,流至東青村,與源出天井山朱高尖的西源匯合,經立塘、徐界嶺至下西陶,有源出黃百山的鱗溪來匯;至溪前村南,有東陶溪來匯;經宗宅、清塘下、寺後盛、西旺,至抱湖塘西南入東陽江。全長16公里,流域面積38平方公里。
東陽江於流自東青溪流入處向西流約2.5公里,到義駕山,有洪溪自北流入,又有鯰溪自南流入。洪溪,源出黃百山,流經幸福水庫、紅旗水庫、井頭(原名井疇),至義駕山北入東陽江。全長約8.5公里,流域面積12.5平方公里。鯰溪,傳說溪中多鯰魚,故名;源於茶葉尖,流經南山水庫,經山口、宗塘、鯰溪諸村入東陽江。全長9.3公里,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義駕山再往西南流,經東江橋、中江橋(舊名廣益橋,1984年公路橋竣工時取今名),約3.5公里,至距縣城南1公里的月岩(其形如月,故名;舊時設放生池,水深魚多),有城南河自東北流入。城南河,東源出嶺頭店,經泮塘水庫、大塘下、三里塘。從稠城鎮中心穿出;西源出稠山,經曹道、下山頭、石橋頭,從城西綉湖穿出。兩流於縣城西南匯合,至月岩下入東陽江。全長8.3公里,流域面積25.5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月岩又西南流約4公里,到橋頭王南,有楊村溪自北流入。楊村溪,源於五峰山,經萬村、上連樹、留雅、楊村、下門,於橋頭王入東陽江。全長10.3公里,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橋頭王又西南流約1公里,至井頭山東北,有香溪自北流入。香溪,舊志作會善溪。源出香山嶺,經毛店橋頭,合香山寺南諸山來水,往東南流經雙溪、龍回、後深塘、羊角山,折向西南流,於井頭山東北入東陽江。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40.3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井頭山南流2.5公里到江灣東南,有中溪從東流入。中溪(原名石溪,舊志:侯官主簿傅光龍種梅居溪上,曾改名梅溪),源於青岩山,經上麻車,合源出下金村的澗水往西,經青岩傅南,至下麻車,合源出長蛇的澗水往西,流入利民水庫,再合天公山來水;出水庫後,經馬村、徐村、後園、供店,折往西北,於江灣東南入東陽江。全長11公里,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江灣南流1公里,到中央村南,有(東陽)南江從東南流入。於是水量大增。南江,為東陽江最大支流,又名洋灘江、畫溪(舊志:「兩岸群山縈連,景色如畫」),源於磐安方山及永康東嶺腳,經南馬、王坎頭,於本縣塔山鄉畫塢坑入境;往西偏北流,經王塢坑至坑口,納八嶺坑之水,經石壁,到殿後,有掛網山之水流入;再往北,過嚴岩山下,折西至王店,北有山廟殿尖來水、南有烏豬尖來水流入;過雲黃山東麓折西北流,過湖演、奕岩頭、苗店。經前流後,折向西南,至中央村南入東陽江。本縣境內長約13.3公里。流域面積33.4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中央村往南,過和溪,經堂樓下、義烏糖廠、楊宅、佛堂,約5.5公里,到季村北,有吳溪自東南流入。吳溪,源出古寺山,往東流,合大楓坑之水,再往北流,合小楓坑之水匯成楓坑水庫。出水庫往北合石屋坑之水至山盆,合聲聞溪、盤溪諸水後名丹溪(相傳南齊時,臨海太守朱明嫁女給王姓,完婚之日,轎馬相連,披紅戴玉,極其華麗,映紅溪水,故名)。丹溪往北流至赤岸西南,合深塢坑、盆塘經柏峰水庫之東溪水後,名光明溪。光明溪流至溪西,有從畚斗坑來的喬溪水流入,往北經光明村到雙溪口,有剡溪從東流入,始稱吳溪(剡溪,源於東陽大嶺頭,經王凡、洪塘入縣境,往西北經雅治街、麻車塘,折往西流,過剡溪村,到雙溪口入吳溪)。吳溪再往西北流,過吳溪葉,折西,過魯雅(又名路下),於季村西北入東陽江。全長25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163.2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季村往西南流,約2公里,到舟墟北,有環溪從東流入。環溪,一名潛溪,源出八寶山上陳嶺,往東經平望、下端,至新屋,受陽酒泉之水,折往北流,經上、下八石,流入蜀墅塘;出,經田心折向西北,經上毛陳往西,於舟墟北入東陽江。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23.5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舟墟又西流2公里,至盛村南,有銅溪自北流入。銅溪,又名梅溪、五雲溪,源出大峰山,往東流經里京,折向南流,至各登橋,合分水塘之水再往南,經黃山塢口(舊志稱:「沿溪地勢盤旋,林木蔭翳,景為最勝」),於平橋村南流入長堰水庫;出水庫往南,經夏演、流荷村,過石塔、銅山岩(溪因岩名),於義亭北納深塘水庫來水,再經翁村、下庄,於盛村南入東陽江。全長約24.5公里,流域面積66.4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盛村再往西南流,約7公里,到上低田南,有缸窯河從東北流入。缸窯河,源出苦竹塘(吳晗故里)南的苦山,往南流經王蓮塘、車路、王東山,經缸窯折向西南,於上低田南入東陽江。全長約12.5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上低田向西流出縣界,約2公里,至金華月潭村,東有航慈溪從北流入,西南有葛溪從東流入。航慈溪,源出本縣黃山鄉鵝毛尖,往東南流經黃山村東,於雅童村北匯大峰山來水,往南經橫塘,於後矮村南流入岩口水庫,是為東溪。合喬里何溪、溪華溪、斯何溪出水庫往南,經上溪往西南,經吳店,於斯村合西溪(又名臨溪。舊志稱東溪、西溪為雙溪。西溪,源於義烏、金華界上的龍頭背,往南流經仇宅、蕭皇塘、溪口、山頭下,於斯村入東溪)水後,名航慈溪。再南流經畈田朱、隴頭朱入金華縣境,往西南流,約3公里,於月潭東入東陽江。全溪長約31.5公里,縣境內流長約28.8公里,流域面積110.8平方公里。葛溪,源於倍磊鄉龍里坑,往北流經葛仙公尖(溪因山名)東的花園口,折向西流,經金華讓何街、范村,於月潭西南入東陽江。
(http://yw.gov.cn/websystem/about.nsf/doclink/?opendocument)
㈧ 初中地理書中的"三山夾兩盆"是指哪三座山,哪兩個盆地
最北部是阿爾泰山 中間是准噶爾盆地 中間山脈是天山 南部是塔里木盆地 最南部是昆侖山
㈨ 三衢道中是哪個季節寫的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
其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即是夏初五月的季候。
全詩: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㈩ 我愛家鄉,我愛延吉。。讀書徵文
我愛延吉
延吉—雖然不是歷史文化古城,但她以其瑰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觀光者留連忘返
延吉簡介
延吉市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是全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它位於吉林省東部,總面積1350.24平方千米。全市人口42.4萬人,其中漢族人口達16.4萬人,占總人口39.7%,朝鮮族人口達23.95萬人,占總人口58%,是我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區。
延吉風光
延吉—雖然不是歷史文化古城,但她以其瑰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觀光者留連忘返。以延吉為中心,北側有山青水秀清幽多姿的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大孤山等八大景觀;南面是氣勢雄偉景色宜人的長白山,長白山有波光粼粼聞名世界的天池、星羅棋布的溫泉群、亭亭玉立的美人松……
愛我延吉
延吉還有許多風景區和旅遊景點。比如:帽兒山、石人溝、城子山……
我去過有著古老傳說的帽兒山。在山上還能看見許多穿著朝族特色服裝的老人說說笑笑的走在棧道上,其樂融融。走在林間的棧道上,涼爽的山風一陣陣吹來,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突然,我看見了一個包裝袋被扔在棧道上,「撿起來!」一個念頭在我心中閃了一個,我立刻走上前把它扔到了垃圾埇里。那一刻,我感到萬物都在對我微笑,天空彷彿更藍了,空氣更清新了,帽兒山也彷彿更美了……
興我延吉
延吉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有了很大的飛躍,這離不開延吉市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耕耘。我們要做好接班人,因為我們是延吉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把自己的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讓她成為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知我延吉,愛我延吉,我為延吉做貢獻
延吉市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是全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位於吉林省東部。東經129°01′-129°48′,北緯42°50′-43°23′。東與圖們市長安鎮相鄰,西接安圖縣,南與龍井市東盛涌鄉接壤,北與敦化市、汪清縣毗鄰。總面積1350.24平方千米,其中城區40.66平方千米。全市人口42.04萬人(2006年),其中朝鮮族人口24.26萬人,非農業人口37.4 延吉市土名煙集崗,又名南崗。「延吉」地名的起源說法不一。明為瑚葉吉朗等衛地,「葉吉」音轉為延吉;清代叫南崗(南荒二字的音轉),又名延吉,「延吉」滿語山羊之意;又說在開發初年,此地常常煙氣岡岡,霧氣籠罩,故稱煙集崗,延吉即煙集的音轉;延吉乃吉林的延長之意等。清後期又稱局子街,即官衙所在地之意。在民國時期,通常叫局子街,也叫延吉。 1945年解放後,成立了延吉縣政府,並將延吉市劃歸延吉縣。吉林省政府也曾一度駐在延吉市。建國後先後設置了延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均在延吉市。1952年9月3日正式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縣人民政府住址於1950年10月遷往龍井鎮。1953年延吉市從延吉縣劃出屬於自治州的直轄市,自此成立縣一級的人民政府至今。4萬人。 延吉市位於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脈北麓。地理坐標處北緯42度50分至43度23分,東經129度01分至129度48分之間。由於地處高緯度地帶的山林盆地,故呈大陸性氣候特點。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冬季漫長寒冷,屬中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攝氏5.8度,極端低氣溫攝氏-27.9度,全年無霜146期天,年平均降水量583毫米產,平均日照2294小時,結冰日平均達175天左右。 延吉市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開闊,中間平坦,呈馬蹄狀盆地。平均海拔高度150米。地勢北高南低,地形為丘陵狀起伏。境內河流皆圖們江支流,主要有布爾哈通河、煙集河和海蘭江。區內土質主要為灰棕壤土、水稻土、沖積土、草甸土和黑土等。 延吉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腹地,是「金三角」內中國方的一個支撐點。東直距中俄邊境僅60公里,直距日本海80公里;南直距中朝邊境中10餘公里,有著較好的 延吉歷史悠久,據已發掘的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及兩千年前的《漢書》中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唐朝及以前,延吉曾先後屬渤海國、高句麗王朝轄地。元、明時代,延吉地區先後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努爾干都使司布爾哈圖等衛所。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清朝廷借「長白山一帶為先祖龍興之地」之名,將興京以東,伊通州以南,圖們江以北劃為禁山圍場,封禁長達200年之久。19世紀末,朝鮮及我國山東、河北一帶遭大災,始有人冒禁闖入封禁區。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災民大批遷入,清朝逐廢除封禁令,在南崗設立招墾局。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隨著人口日增,清朝在局子街設延吉廳。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吉林東南路兵備道台公署移住局子街,延吉廳升為延吉府。1912年改為延吉縣。 東北淪陷時期,延吉淪落於日寇鐵蹄下,為偽滿間島省省會。解放戰爭時期,吉林省政府、延邊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等行政機構曾設在延吉。1952年9月,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區,後改自治州,延吉亦是州府所在地。1953年5月,延吉從延吉縣劃出成為縣級市、1985年1月,國務院批准延吉市為全國甲級開放城市。通海條件延吉雖不是歷史文化古城,但她以其瑰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觀光者留連忘返。 以延吉為起點,北側有山清水秀碧清幽多姿的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大孤山等八大景觀各具風采;南面是氣勢雄偉景色宜人的長白山,巍巍聳立的白雲峰、波光粼粼的天池、咆哮奔瀉的長白瀑布、星羅棋布的溫泉群、亭亭玉立的美人松爭奇斗艷;眺望東,中朝俄三國交界的防川島,不僅可領略「晝看三國景,夜聞異國情」的邊寨風貌,一路上還可以瀏覽那起延吉市位於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腳下。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城市,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的象徵,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擬定的圖們江流域開發大「金三角」的三個支點城市之一。全市幅員1350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人,聚居著朝、漢、滿、蒙等16個民族,其中朝鮮族占總人口的58.6O%。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4.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03萬元,旅遊總收入佔GDP的8%。 延吉市是最具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的代表地,擁有獨特豐富的民俗旅遊資源。延吉市旅遊業比較發達,已形成了旅遊六大要素相配套的服務網路。具備了年接待50多萬海內外旅遊者的能力。延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資源開發,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政府主導,加大投入,使全市旅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坐落於延吉市公園街的延邊大學坐落於成立於1949年,地處有「教育之鄉」美譽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一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吉林省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憑介其有利的語言優勢,朝語,朝文等專業名列全國高校韓語教育榜首。伏的長白山脈,浩翰的原延吉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有了很大的飛躍,這離不開延吉市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耕耘。我們要做好接班人,因為我們是延吉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把自己的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讓她成為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始森林和奔騰和圖們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