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商業進校園

商業進校園

發布時間: 2025-04-04 17:56:16

⑴ 組織學生自費看電影是否違規,是否屬於變相的商業活動進校園行為

近日,河南安陽市文昌實驗中學組織800餘名學生徒步2小時自費觀看《滿江紅》一事,引發網友熱議。據媒體報道,校方回應稱活動是自願的,屬於戶外教學實踐。2月6日,該校負責人回應記者稱,電影院離學校沒有那麼遠,實際上沒有走那麼久。當地教育局則回應記者稱,正在了解情況中,暫未接到投訴。(2月6日瀟湘晨報)
輿論對於此事的熱議,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其一,組織學生自費看電影是否違規,是否屬於變相的商業活動進校園行為?其二,學生「徒步兩小時」看電影,這樣的活動組織,是否沒有注重學生的感受?其三,學校選擇的影片,對學生具有教育意義嗎?為何選有爭議的《滿江紅》,而不是選擇其他更具教育意義的影片?釐清這些問題,對中小學開展影視教育等學生素質教育活動,具有現實意義。
2018年,教育部、中宣部發布《關於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保障每名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免費觀看兩次優秀影片。2020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教育收費管理的意見》明確,學校在完成正常的保育、教育教學任務外,為在校學生提供學習、生活所需的相關便利服務,以及組織開展研學旅行、課後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對應由學生或學生家長承擔的部分,可根據自願和非營利原則收取服務性費用。
根據這些規定,要追問學校在組織學生自費觀影之前,是否做到保障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免費觀看兩次優秀影片。如沒有保障免費觀影,只有自費觀影,則沒有落實教育部門的規定。如果在保障免費觀影基礎上,再推薦優秀影片,由學生自願選擇自費觀影,只要真做到「自願」,則符合規定。
部分輿論質疑學生是「被自願」,但從實際情況看,很難判定。據報道,學校跟電影院商談了團購價,僅需要25元/人。學校有1500餘名學生,此次參加觀影活動的有800多人。就此看來,學校並沒有要求所有學生都觀影,價格也符合非營利性原則。因此,學校組織學生自費看電影,總體而言並沒有違規。
但是,有沒有做好自費看電影的組織、服務,則是學校需要反思的問題之一。雖然校方解釋從學校往返電影院距離大概只有7公里,因為學生人多花了兩小時,但是,讓學生徒步去電影院觀影,這是遭到學生吐槽最多的地方。學校或希望將觀影和徒步鍛煉(戶外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但卻讓這一次活動的教育意義變得模糊不清。這究竟對學生進行影視教育,還是戶外實踐教學?
優秀影片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等顯著特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藝術和文化價值。我國教育部門要求,要充分發揮優秀影片在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對學生的影視教育。其中,給學生選擇、推薦優秀影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截至2021年11月,教育部、中宣部已聯合發布了40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除了教育部、中宣部推薦的優秀影片外,各地也可遴選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優秀影片,推薦給廣大中小學生觀看。該校組織學生集中觀看電影,就屬於學校的自主推薦。這也引起網友爭議:這部影片適合未成年學生觀看嗎?具有怎樣的教育意義?
據報道,對於網友稱電影《滿江紅》具有爭議性,不適合未成年的中學生觀看的質疑,該校宣傳負責人認為,這是今年的一個新電影,背後的歷史故事是不可否認的,有較強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其中,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電影背後的影評褒貶不一,跟我們沒關系。」這一回應顯示校方對影片的選擇還不夠慎重,不能僅以「新電影+歷史故事背景」就作出選擇,而要看影片的具體內容,在選擇時,要綜合分析各方對電影的評價,聽取教師和家長、學生的意見,不能就由學校領導決定。就此而言,此次輿論對此事的熱議,有利於形成如何依法依規,從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出發,開展影視教育的共識。

⑵ 阻止校園音樂商業化的措施

學校加強管理,贊助商和學生要更加註重音樂本身。
1、學校加強校園日常監管,利用宣傳欄進行宣傳,利用校園廣播,電子宣傳欄等多種途徑,進行關於「杜絕商業廣告活動進校園,保護校園一方凈土」專題宣傳。2、音樂活動的贊助商和我們的校園歌手應該更多地關注音樂本身,而不是利潤。
校園音樂逐漸商業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校園音樂的獨特性。由於名氣和財富的影響,一些校園歌手嘗試迎合大眾的口味,逐漸失去了自己的風格。以下因素可以解釋這一現象:一方面,一些企業對校園音樂的重視程度超出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他們希望在公眾面前樹立健康的企業形象。另一方面,現在的娛樂營銷非常流行。

⑶ 中學生舉辦豐富的校園活動利大於弊 有哪些方面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商業活動進校園的利弊關系。從哪個更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著眼,我們認為,商業活動進校園利大於弊。
首先,讓我們來明確幾個定義。商業即為以有價值的事物進行交換從而實現盈利的經濟活動。校園商業活動就是面向廣大師生和學校的商業活動,包括商業促銷行為、經營行為和廣告宣傳行為。就校園而言,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大學作為學校到社會的過渡,無疑與商業活動聯系最緊密,而大學生又有較強的自主消費能力,所以辯論的重點在大學校園。
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方立論進行闡述。
首先,商業活動進校園為師生生活提供了便利,彌補了學校基礎設施的不足。師生在校園內學習生活,自然有日常購物消費的需要,學校通過競標等方式,選擇最具信譽、最有質量保證的商家走進校園,建起食堂、公寓等基礎設施,設立超市、小賣鋪等購物場所,讓師生員工不出校園就能買到生活、學習所需物品,方便快捷。試想一下,如果生活在校園中的我們,為了吃個飯,買瓶飲料,而必須跑到「千里之外」,那就不要說學習,生存都成了問題。
其次,商業活動進校園增強了學生的市場經濟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大學策略》里提到,大學時代是大學生由少年成長為青年的轉折點,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只有身體力行才能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商業活動進校園為學生提供了鍛煉機會,有利於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培養合作意識。
第三,商業活動進校園有利於豐富繁榮校園文化。商家為了擴大自身影響力,提高知名度,會選擇學校內的學生會或社團合作,為各種精品校園活動提供贊助,有了經濟的保障,促進了各項活動順利有效地開展,使校園活動更加有聲有色,校園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再者,商業活動進入校園也給學校吹來一股商業文化之風,讓充滿學術文化、精神文化、社團文化的校園中,又融入了一種新的文化,即商業文化,讓校園文化的內涵更加立體多樣。
第四,商業活動進校園有利於學校走上一條良性發展之路。就學校而言,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經濟基礎的是否牢固取決於知識的發展。許多科研成果就是在大學產生的,依附大學高技術的商業活動進入學校是時代的產物。招商引資已經成為了許多學校商業活動進入校園的主要方式。這不僅讓學校獲得了利潤,有了自負盈虧的能力,優化了學校的硬體軟體設施,更有利於科研成果生產化。一些學校的商業區,如北大科技園,哈工大商業園等,這些商業區給學校帶來了豐富利潤的同時,更緩解了就業壓力,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第五,商業活動進校園推動了社會進步。就商家而言,企業需要發展,需要有知識有素質的人才進入,而商業活動進入校園為他們在大學生這樣一個高素質群體中打響了知名度,為自己儲蓄了許多後備力量,給企業增加了經濟效益,使社會生產不斷發展前進。另外,各大高校設立的「商業一條街」和「再就業一條街」等,給下崗職工帶來了再次上崗的機會,維持社會穩定。
雖然我們看到,商業活動在進入校園之時,也帶來一定弊端,但就利弊問題來看,我們從以上論點中清晰地發現,無論是對學生、學校還是社會,有利方面凸顯出巨大優勢,最終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資源得以優化資源配置。因此,我方堅信,商業活動進校園利大於弊。
優勝方:正方 江西農業大學食品學院代表隊

⑷ 嚴禁商業廣告進校園反思怎麼

第一、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主要負責人的《全面排查整改商業廣告進校園》排查小組,從門衛、教師、校管理層,各個層面意識到位,認真負責,做好杜絕工作,以禁止商業廣告進校園。

第二、組織教師開展商業廣告進校園教師意見收集活動,同時總結廣告進校園的弊端,使教師對商業廣告進校園的不良現象達成共識。

第三、中小學生本來就未成年,判斷能力差,極易上當受騙。我校組織學生深刻了解了商家廣告的虛假誘惑給自身帶來的弊端:分散精力、影響學習等等,使學生意識到廣告的危害性,從而自覺抵制。

第四、杜絕學生攀比心理,對商業廣告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並通過學校文化活動,將學生的思想中心回歸到積極友好、團結向上的氛圍中來,從而有效抵制商業廣告進校園。

通過以上措施,我校有效地抵制了商業廣告進校園,讓廣告沒有了「通關渠道」。當然,我校也會在此工作的基礎上常抓不懈,及時發現漏洞並做好梳理補充,從而保證我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教師教育形象的樹立以及學生學習環境的凈化。

⑸ 嚴禁商業廣告進校園怎麼寫反思

廣告進校園」,其中是有利益牽絆的,沒有利益的存在,學校不會允許「廣告進校園」,教師也不會幫著商家派發廣告紙。「廣告進校園」,商家想走的是一條捷徑,而這條捷徑也侵犯了孩子和家長的利益,這些商業項目和產品,往往並不是家長需要的,卻迫於無奈而不得不「花錢消災」。不難看出,「廣告進校園」危害不小。

鑒於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都要對「商業廣告進校園」事件進行剖析,不斷增強校長教師責任意識、法治意識;應該牢固樹起風險防範屏障,要對所有進入中小學校、幼兒園或組織中小學生、在園幼兒參加的活動,向學校、學生發放的試卷、獎狀、校服、文具教具等,以及進入校園的APP進行嚴格排查,特別要防範外部人員借各類活動製作、夾帶、發放帶有商業廣告的物品。

治理「廣告進校園」也不是一件難事,關鍵問題還在於要斬斷「廣告進校園」的利益鏈條。對於學校收取好處費的,對於教師從中拿取提成的,就要嚴厲打擊。師生的關系不能被金錢說污染。校園本該是一方凈土,不能讓商業廣告污染。此外,需要構建學校管理長效機制,完善各類「進校園活動」審批制度,沒有教育部門允許任何社會活動都不應該允許「進校園」。只有從制度層面,從監督層面關死學校的大門,才能不讓商業廣告進入校園之中。

通報「廣告進校園」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一定要提升校園門檻,校園的大門不能向商業廣告敞開著。校園不是「商業廣告」逐鹿的地方。

熱點內容
艾德生物分析 發布:2025-04-04 20:31:24 瀏覽:197
師生幫扶活動記錄 發布:2025-04-04 20:08:03 瀏覽:647
西安高級中學博愛部 發布:2025-04-04 19:27:55 瀏覽:263
中小學教師師德總結 發布:2025-04-04 18:43:21 瀏覽:21
69的英語 發布:2025-04-04 18:27:23 瀏覽:152
初二物理提高 發布:2025-04-04 18:09:00 瀏覽:838
語文書二年級 發布:2025-04-04 18:08:53 瀏覽:906
商業進校園 發布:2025-04-04 17:56:16 瀏覽:39
城建教育稅 發布:2025-04-04 17:37:29 瀏覽:175
江蘇阜寧中學 發布:2025-04-04 17:19:57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