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❶ 急需一篇有關校園文化環境的論文,要最新的,不能亂抄襲
網路信息枝術豐富大學校園溝通方式,豐富了校園的物質文化,從而直接影響到了大學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網路1言息的湧入一方面豐富了校園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不良信息也威脅著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由十網路上的信息良蕎混雜,網路傳播具有的開放性、虛擬性和隱蔽性,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傳播反動、冀色以及各種不健康的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網路的發展和應用在帶給大學校園良性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消極和負面的影響。近年來,網路犯罪不斷增加。有關大學生在網上『玩火」出事的例子也屢見報端。網路對大學校園文化的負面影響還表現在:網路的虛擬性使得外界不易對其進行有效監督,從而造成青年學生道德責任意識的削弱和白由主義意識的泛濫;西方各種不同形態的文化、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很容易使青年學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亂和迷惑,價值觀發生扭曲,把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網路上超越時空的交往會使人產生非社會化傾向,導致人們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下降,井帶來人際關系淡漠,人際距離疏遠等社會問題。種種現象表明,大學生的網路素質呱待提高。加強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建設信息環境下高校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刻不容緩。
3信息化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法與途徑
3.1積極應對各種媒體,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構建物質文化
校方要正視人學生信息接受多渠道的現象,利用各種渠道推少』『科學的行為規則,規范網路行為,包括網路、校內廣播,黑板報、校報等等。樹立教育引導的觀念,把文化傳播的重心放在教育引導上,教會學生判別事物的方法,引導青年人用科學的觀點判明是非。確立科學的理想和信念。要尋找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科學傳播這些信息資源。井使其成為優化校園環境、塑造校園精神、培養合格人才的有效載體。
要精心建設校園文化網,大力宣傳校園網德,倡導道德自律。擴大正而影響。及時過濾虛假信息,杜絕非法信息,處理垃圾信息,要加強學生生活園區、學生社團、黨團組織的管理。抓好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
3,2完善規章措施.創設制度文化
對校內各種媒體加以規范,並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制定適合信息化環境的校內規章制度,依法管理和處置不良文化現象,營造和諧、安定的校內制度文化,保障精神文化的順利進行。
3,3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加強精神文化建設
創建校園網站,利用學生優勢,成立網站建設開發小組。確立網站的定位和框架,設計精彩網頁,開發電子郵局、自助新聞、網上調查等交互性功能,形成校園文化傳播的發布,接受、反饋等良性系統;要充分重視信息網路和大眾傳播媒介的整合,形成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實現校園精神塑造的功效。
正視互聯網的積極作用,藉助多媒體技術,實現校園文化建設手段和形式的創新,形成文化制高點,創建具有科學內涵和先進方向的新時代校校園文化,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信息時代的招勝戰。
❷ 寫論文:大學生禮儀修養與校園文化建設(要有摘要,全文不少於2000字)
大學生禮儀需普及與規范 據報載,在人才招聘會上,言談儒雅、服飾得體、儀表端莊、神態大方、禮儀到位的大學生更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和更加具體的要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對大學生禮儀加以普及與規范。 普及大學生禮儀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進程中,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普及大學生禮儀,將直接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質。具體來說,加強禮儀訓練,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自身修養。普及大學生禮儀,將促使大學生從一點一滴小事著眼,從檢點一舉一動自身行為著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養;有助於維護高校的形象。在社會上,大學生個人形象往往與高校形象劃等號,所以大學生對個人形象的維護將直接有助於高校形象的維護,甚至有助於對整個高等教育形象的維護;有助於增進人際溝通。大學生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有所作為,必須注重人際溝通。 在普及大學生禮儀的同時,規范大學生禮儀是大學生精神風貌建設的當務之急。自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明禮」列為基本道德規范後,各級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學生,開始越來越重視禮儀訓練。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把各方面對禮儀的重視,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直接聯系起來,把規范大學生禮儀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 首先,大學生禮儀自身要求規范化。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禮儀本身的特點之一就是規范化。倘若對大學生禮儀不講究規范化,而是任憑大學生在具體運用禮儀時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則大學生不像大學生,而混同於社會一般青年了。 其次,大學生的精神建設要求大學生禮儀規范化。《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的活動,對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對大學生禮儀的規范,必將直接有助於我國大學生精神風貌的建設。 再次,規范化的大學生禮儀屬於大學生行為規范的有機組成部分。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所頒布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准則》,對大學生提出了「注重個人品德修養。服飾整潔,講究衛生;誠實守信,謙虛謹慎,說話和氣,待人有禮,男女交往,舉止得體;尊敬師長,尊重他人;敬老愛幼,樂於助人」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實際上他們涉及法律規范、道德規范與禮儀規范等幾大方面。不容忽視的是,禮儀規范是大學生行為規范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規范大學生禮儀,既要令其與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又要堅持科學的態度。要目標明確、循序漸進、切實可行並大力推廣。在適宜的時候,建議由教育主管部門制訂專門的《大學生禮儀規范》,並正式在全國高校發布推行。 大學生禮儀修養之我見 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范,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眾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 任何一個社會組織,小到一家店鋪,大到一個國家,要想廣交朋友,廣聚信息,想增進相關公眾對它的理解、信任、合作與支持,想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實現自己的目的,同樣也一刻離不開禮儀。 禮儀不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養人們的社會性,同時還是社會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鳩曾說:「我們有禮貌是因為自尊。」「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招待的人喜悅。」生活中有許多口角、摩擦、矛盾、爭斗,都是起因於對小節的不注意。而文雅、寬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語禮儀,可以有一個和睦、友好的人際環境,注重行為的禮儀,可以有一個寧靜、潔凈的生活環境,可以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會,因此禮儀習慣的培養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
滿意請採納
❸ 以現代大學校園建築與環境規劃為主題寫一篇3000字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路的大力發展,高校校園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本文首先闡述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功能,接著對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後針對這些新出現的現狀做出了改進分析。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學校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形態,是該校師生普遍認同並堅持遵循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的綜合反映,是學校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人文精神的綜合體現。它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校園文化,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催化劑,具有多方面的積極功效。
(一)導向功能。校園文化能夠把全校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統一到學校的發展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上來,保證學校發展方向,體現學校精神,並逐漸形成一種與之相適應的環境和氛圍,引導師生共同為之努力。一般來說,學校倡導什麼,鼓勵什麼,師生的注意力必然就會集中到什麼方面。因為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能把學生的課上以及課下活動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來。
(二)凝聚功能。校園文化能使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更容易親近,相互理解,並進而產生相同或相近的思維和外在行為。文化心理學把這種情況稱之為認同。校園文化就像一種精神粘合劑,它能使生活在同一個校園里的師生有著相似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這種凝聚功能是校園精神的作用,校園精神是學校師生共同創造和認同的價值觀念,是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能推進高校日常工作、美化校園生活、和諧校園人際關系,促進教職員工把精力凝聚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上來,從而提升學校整體工作績效。
(三)約束功能。高校校園文化所形成的校紀、校規、校風、校訓等,是師生共同創造、認可並自覺遵守的,它表現為一定的紀律性和規范性,要求大家沿著其規定的目標前進,它規范著每個人的行為,對不良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抑制,而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
二、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
(一)社會經濟格局的變化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的難度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先浮起來的政策導向使得學生的家庭收入差距拉大,在不同家庭經濟背景的大學生中謀求一個和諧的氛圍,努力縮小差異面、擴大共同點,是對高校育人觀念、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的一個挑戰。其次,高等學校的辦學模式採用國家、社會、個人分擔辦學費用的方式,雖然學生家庭所承擔的學費只是學生培養總費用中的一部分,但形成了事實上的合同關系,對和諧校園文化的傳承產生不利影響。再次,有些高校過分注重功利主義,而忽視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發展成長的重要價值,如果處置不當,將破壞校園的和諧氛圍。最後,就業市場理想崗位的緊缺,學生就業期望值與現實間的矛盾,加劇了學生的焦慮感,也對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形成阻力。
(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思想轉變
目前經濟全球化、科技現代化大趨勢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將與國際社會全面接軌,我國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轉變,社會文化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文化的變化勢必影響到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突出表現在師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此外他們為了應付面臨的各種挑戰,拼搏競爭意識逐漸增強,努力學習,充實自我,讀書熱、考研熱、學術熱等已經蔓延校園。但由於國際化聯系的不斷加強,西方思潮中的一些糟粕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集體主義和社會責任意識帶來了負面影響,這在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給予足夠的警惕和重視。
(三)非主流文化帶來的不良作風
校園是大學生們的主要活動區域,而教室和宿舍又是最為主要的兩個活動地點,從這兩個地點出現的某些特徵可以看到一些低俗的文化現象。大學生的課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被刻劃過的痕跡,亂寫亂畫的現象嚴重。課桌的整潔程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進一步看到了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宿舍里又是一番景象,宿舍裝飾漸趨世俗化,宿舍語言漸趨庸俗化、宿舍「卧談風」興起等等。宿舍文化的污濁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環境,也影響了大學生良好風貌的形成。這些非主流的校園文化勢必會影響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
(四)網路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網路給學生帶來了大量的信息,同時也夾雜著很多不良內容。網路文化在帶給人類文明的同時也被人類文明帶來嚴重威脅。它的虛擬性特徵既給人以創造,又產生虛假;其交互性特徵既傳播信息文明,又生產信息垃圾;其開放性特徵既給以廣闊自由,又帶來失律失范。對當前校園文化進行分析不難找出網路文化的不健康因素。校園主流文化面臨著網路文化的威脅已經日趨嚴重。互聯網向全世界提供信息閱讀的權利,一條小小的假信息,瞬息之間會使千萬人真假不辨,以假亂真,而混淆視聽。對大學校園威脅最大的則是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扭曲和不良文化侵蝕,這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建立。
三、校園文化的建設分析
(一)校園文化應當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文化建設是十七大報告中重要的一條。文化的建設必然關繫到教育的改革,這也是我國科教興國的戰略之一。教育如果不發展,文化建設便無從談起,精神文明建設也將舉步維艱,毫無疑問科技,經濟,政治等各方面建設將嚴重受阻。教育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便是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高等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解決的是如何使它逐步向高品位的方向發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同時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堅持做到與時俱進。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怎麼才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首先就是需要在我們的教育基地,社會上形成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先進的文化氛圍能夠造就先進的人才。
(二)搞好校園文化的基礎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搞好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搞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搞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搞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校園的房屋建設,包括擴建新校舍,舊校舍的整治、維修,以及建設新校區等;二是校內道路的鋪設和維修;三是不斷添置更新圖書資料、實驗設備,以建設好圖書館、實驗室;四是校園的綠化、美化工作以及校園的環境衛生工作;五是校園運動場所建設,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運動場;六是建立宣傳欄、廣告牌以及設置具有象徵意義的雕塑;七是保存、修復承載學校歷史的標志性建築等等。當然高校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決不是僅僅局限於以上幾個方面,廣義上說凡是涉及到學校硬體設施的都屬於物質文化建設的范疇。當然高校物質文化建設不能能僅僅局限於建大樓、添設備,還應該賦予每一個建築、每一部設備以人文氣息,使其具有教育意義。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建築和設施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1)便利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2)利於環保和資源節約。(3)富有文化內涵,符合審美要求。
(三)支持學生開展健康的社團活動
校園文化建設中最大的群眾就是學生,各學生組織的工作要深入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社團活動在校園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大學校園文化應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舞台。加強學生社團建設,把社團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應當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四)弘揚大學精神,構建和諧校園文化
大學精神是衡量一所高校校園文化是否形成個性和特色的主要標准和標志。大學精神對高校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為價值導向、精神陶冶、規范約束、群體凝聚、社會輻射等。培育大學精神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培育大學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把大學精神滲透到大學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建設中去,為此,就要把歷史凝練成的大學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賦予時代意義,在師生員工中積極倡導奮發向上的大學精神,從而感召師生員工,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道永恆的風景,它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靠全校師生長期的共同努力來構建和形成。同時,高校校園文化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只有逐步的改善和維護,才能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獨特文化,這樣的文化恰如「涓涓細水,長流不絕」。
❹ 求一篇校園文化建設論文字數2500-3000,發我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
http://..com/team/view/CS-Life
❺ 求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題的論文,1000到1200字。
中國知網也好!
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論文寫作方法回===========================
論文網上沒有免答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❻ 急需一篇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論文3000字 謝謝!!!!!1
校園文化建設
❼ 大學生戀愛觀論文 普通一點2000字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響,社會上魚龍混雜的性文化泛濫,傳統的愛情觀、兩性觀、婚姻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懷疑。高等學校作為一個小社會,也受到了這種思潮的影響,對於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的影響尤為突出。有人曾就「大學里是否可以談戀愛」這一問題對某校600餘名學生做過問卷調查,對這一問題持肯定態度者達82%,有的大學生認為大學里要麼去考研,要麼去談戀愛,更有甚者認為大學期間如果不談戀愛,大學就等於白上了。由此可見,大學生可以談情說愛已經得到同學們的廣泛認同。誠然,愛情作為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青春一同到來,二十歲左右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花季,青春的激情使大學生充滿了對於愛情的嚮往與追求,希望了解異性和被異性了解。實際上,早在中學時期,他們就朦朦朧朧地產生了對愛情的憧憬,只不過在升學的壓力、父母師長的嚴格管束下,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性約束了起來。一旦進入大學,家庭的約束力度陡然降低,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迅速增加,又面臨著一個相對寬松和自由的環境,「愛情」便如猛然沖開了閘門的洪水一般四處彌漫
。一、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
既然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那麼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是怎樣的呢?我們認為,當代大學生談戀愛有以下兩種不同的觀點:(一)對待戀愛比較認真,認為戀愛應以感情為基礎,他們一般心理較成熟,有一定的責任心,彼此比較了解,戀愛是在朋友的基礎上,互幫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這種戀愛比較穩固、持續,對戀愛雙方的學業影響也不大,一定程度上對學習還能產生促進作用。這種戀愛即使破裂了,對彼此的傷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戀人還可做朋友嘛!因而這種戀愛觀是值得肯定的。(二)對待戀愛態度不認真,不是真心的。這類大學生認為談戀愛就是為了玩一玩,為了滿足各種慾望。他們基本上沒什麼責任心,戀愛雙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沒什麼感情基礎,因而這種戀愛是短暫的,當然戀愛導致的結果是不愉快的,甚至是可怕的。一旦雙方感情破裂,戀愛關系結束,男女雙方便反目成仇,很少有還繼續做朋友的。這種戀愛關系的破裂對雙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一般來說,對女性的傷害更大。女性由於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受到傷害,便覺得受不了,產生消極反應,有的從此看破紅塵,覺得干什麼都沒有意義;有的精神失常,導致精神病;還有的乾脆以身殉情,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凡此種種,在各高校屢屢發生。既然這種戀愛觀會產生如此不良、甚至嚴重的後果,那麼我們就很有必要分析這種戀愛觀產生的原因。
二、錯誤戀愛觀原因分析
愛情作為人類所擁有的共同精神財富,對於每個個體來說,都是無私的、公正的。但是實際上人們對愛情的獲得程度、體驗和方式是不一樣的,這與個體自身的素質、知識修養、能力等方面有關,並受到各自的戀愛觀的制約。戀愛觀由戀愛的原因、動機來決定。上述錯誤的戀愛觀產生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失去奮斗目標與前進的動力進入了高等學府,有些學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來,出現了理想真空地帶,表現為混日子,得過且過。有位學生坦言:「進入大學以來,我的思想很消極,什麼目的都沒有,終日無精打采,彷彿人生一點意義都沒有,頭腦一片空白。」這一表白,反映了很多大學生的心中苦悶,缺少學習動力、目標,於是轉到談情說愛,聊以消磨時光,尋求快樂。(二)好奇,存在試一試的想法大學生處於青春期中後期,生理機能基本成熟,心理機能趨於成熟,精力充沛、渴望交往異性,在中學時學習壓力較大,未充分顯示出來,現在主體意識發展了,個體發展必然會在個人生活中得到具體體現。(三)排解孤獨、寂寞校園文化生活單調,課餘生活枯燥乏味,三點一線連成了每天的全部,再加上家庭的干預與影響較中學時大為減弱,對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適應性較差,以至感到孤獨、無聊、空虛、寂寞,一些學生為了釋放多餘的精力、尋求精神快慰而談戀愛。(四)追求性刺激當前社會上格調低下的性文化泛濫,尤其是隨著網路的發展,網上的世界正處於無柵欄狀態,黃色的信息隨處可看;另外,大學生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響,影響了部分大學生的兩性觀,追求感官刺激作為與異性交往的原因與目的。有些大學生甚至認為「性這種生理需要,同人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1(五)攀比心理作祟有些大學生談戀愛純粹是從眾心理、攀比心理做祟的結果,看到別人出雙入對,心裡難以保持平衡,隨大流,趕緊找一個,以滿足虛榮心。(六)為以後的人生積累經驗有的大學生認為,「大學里談戀愛,如同種試驗田,取點兒第一手經驗,為以後成熟的愛情打基礎」。2對戀愛的態度,「就在半夢半醒之間,我們忘了還有明天」、「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等港台流行歌曲總是在校園里經久不衰,格外受到大學生的青睞,不知是這些流行歌曲影響了大學生的戀愛觀,還是大學生的戀愛觀在流行歌曲中尋找到了共鳴,不問結果,只問過程,已成了他們獲取愛情的真實寫照。
三、對策建議
如今,對於大學生談戀愛現象,許多高校採取不禁止、不引導的消極不作為態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大學生談戀愛的動機、目的不盡相同,錯誤的戀愛觀對大學生是相當有害的,因此,高校里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的態度,在明晰了大學生錯誤的戀愛觀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積極疏導大學生感情困惑,引導學生端正學習、事業與愛情之間的關系,建立正確的戀愛觀。我認為重點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的職能就是通過一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生活在其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心理因素、行為准則、價值取向等方面與現實文化發生認同,從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我們要改變以往校園文化單純滿足學生的娛樂、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的狀況,這些只是低層次的功能。要使大學生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賦予大學生先進的文化意識,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使學生不自覺地形成這種文化意識和文化品格。當前,校園里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許多西方思想觀念——諸如性解放、游戲人生等使學生陷入價值的迷霧,甚至誤導學生的行為。這就要求學校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撥開迷霧,滿足學生思想要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也是校園文化的高層次需求。(二)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心理學家提出:大學生所處的青春期後期,重量發育的機體結構、形態和機能都已相當於成人水平,但從心理發育的水平看,大學生的心理雖正快速趨於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尚處於「半生半熟」的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從兩方面入手:(1)加強青春期教育。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羞於談性,父母對子女更是竭力迴避談論性,學校也不開生理衛生課,即使開也往往一帶而過,致使大學生缺乏生理衛生的起碼知識,雖然一隻腳已經跨進了高等學府的門,但另一隻腳卻在蒙昧和無知的道路上跋涉。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後期,性意識成熟,渴望交往異性,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同時也存在性審美和性道德意識薄弱,還不能帶著批判的觀點去欣賞影視、書刊廣告、畫冊等作品,很可能經不起性愛鏡頭的誘惑,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去模仿,導致性道德淪喪、性違法犯罪。對此,教育工作者不能迴避,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會同校醫,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不再覺得神秘、好奇。(2)重視心理咨詢。大學生心理困惑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愛情的煩惱,如果避開不談沒有心理輔導員來疏導,若不能得到及時清理、舒緩,這種困惑就會越積越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正常發展。(三)幫助學生確立大學階段的目標目標是人們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是激發人的積極性使之產生自學行為的必要前提。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力量、沒有積極性,也就難以步入成功的殿堂。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高中時期的奮斗目標已變成現實,新目標又未建立,不少學生感到茫然、空虛,進入「動力真空帶」或稱「理想間歇期。」這就需要教育者盡快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奮斗目標。什麼樣的目標才能轉化為學生的動力呢?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目標對人的行為有激勵力量,而激勵力量的大小取決於目標對個人生活的意義和目標實現的難度兩個因素。根據目標對人的行為影響的這兩個特點,教育者應該幫助正在被空虛、無聊困擾著的同學,判定一個這樣的目標,即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對自己生活有意義的目標,從而戰勝空虛、無聊。(四)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愛情的內涵和外延學生往往以為愛情是異性之間的純粹的情感,這是片面的理解。學校應利用課堂教育或其它形式的活動,向學生明晰愛情的內涵與外延。倫理學認為:所謂愛情,是指在一定社會經濟文化狀態下,男女雙方以共同的生活理想為基礎,以平等的互愛和自願承擔相應義務為前提,以渴求結成終生伴侶為目標,按一定道德標准自主地結成的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社會關系。換言之,愛情有四個構成要素:只能在異性之間、它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愛慕、希望通過結婚完成雙方的永久的結合,它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強烈社會責任。只有正確地、全面地理解了愛情,大學生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情感寄託。(五)進行性倫理道德教育教育者應對學生進行傳統道德觀與西方性道德觀的分析,通過對比、分析、了解,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性道德觀,明確什麼樣的性意識,性行為是符合我國社會道德標準的。